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15篇[精品]

讀後感2.2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後感15篇[精品]

昆蟲記讀後感1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非常精彩,不信,你聽我細細道來。

《昆蟲記》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觀察日記,在書中,法布爾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昆蟲的一生,把它想象成一個一個童話故事,通俗易懂,用了許多擬人句,令人回味無窮,想象出這一個個動人的情景。

在我以前的記憶中,蒼蠅、蚊子、毛毛蟲令人噁心、作嘔,可在法布爾的眼中,它們卻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在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把自己畢生心血都傾注於中,把昆蟲寫的如此神祕,如此富有色彩,讓那些曾經討厭昆蟲的人都愛上了昆蟲,被法布爾生動的字眼所吸引,用愉快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昆蟲。有些平平常常的昆蟲,被法布爾用筆一揮,成為一隻可以和人類媲美的昆蟲。蜘蛛在他看來,是一個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電線報可以感知周圍的環境,捕食獵物;石蠶編織的小鞘,居然能像人類發明的潛水艇一樣,自由上升下降,雖然它們一點都不懂物理學,能靠自身造出潛水艇,是個“發明家”;樵葉蜂用嘴剪出來的葉片,蓋在自己哺育後代的`小巢上,不大不小正正好,它沒有用儀器測量,真是比人還厲害啊!法布爾就用動人的筆觸展現這樣神奇的情景,大自然的一切是多麼的巧妙、和諧啊!

其實,法布爾寫《昆蟲記》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家庭的貧苦,父母的不支持,毒蟲的危險,但法布爾不願放棄這段傳奇,他顧不上父母的責備,偷偷溜出家門,痴迷地觀察昆蟲,做任何事情都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奮鬥,用了二十八年的時間,寫出這部不朽的《昆蟲記》,這是一部千古流傳的名著!

有時候,我遇到挫折,感覺全身都像散架了一樣,無力再去面對挫折時,想一想法布爾的精神,就充滿了力量,勇敢去面對困難,最後終於能戰勝了它,從此,我便一直學法布爾,自己再也不怕挫折,感謝法布爾給我的啟示。

我們在看《昆蟲記》的精彩之時,也不要忘記,如果沒有法布爾這種執着的精神,那《昆蟲記》也不會誕生了!

昆蟲記讀後感2

最近看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本書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和多次實驗,詳細描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方法,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興趣盎然。

整本書寫的昆蟲讓我覺得很有趣。這是由於作者的細心觀察和詳細描述。比如螳螂的大腿下面有兩排非常尖的鋸齒狀的東西。在這兩排鋒利的鋸齒後面,還有三顆大牙齒。“松毛蟲在我的帶領下,一邊探查一邊微微挖掘土壤,似乎在測量土壤的'性質”等。要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仔細觀察是不夠的,還要仔細描述,讓讀者看懂。再比如“這個小管的外觀有點像絲綢,白色中帶點紅色,小管頂端覆蓋着層層鱗片,就像屋頂上的瓦片”等。這些詳細的描述讓整本書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太精彩了!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並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松毛蟲會預測天氣,小蜘蛛會用絲線到處飛。現在我什麼都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高。比如,當紅黃蜂為卵留下食物時,它使毛毛蟲不能移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它可以免費保持食物新鮮。再比如你放棄腰,把卵給蜘蛛抓,你只抓小的,這樣每隻蟲子就能一餐吃完,每一餐都能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要聰明!

作者寫這些是因為他觀察仔細,而我是一個生活的可憐觀察者。所以老師讓我寫作文的時候,我總是想不到題材。然而,有一個例外。在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一羣螞蟻在移動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放在頭上,搬回自己的窩裏,然後以同樣的方式回去,再搬一次。雖然這次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但這是我感興趣的事情。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光是仔細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才能隨處寫字。看,小昆蟲也包含大學題!

昆蟲記讀後感3

他花費了20年的時間寫成的一本書。在我沒讀《昆蟲記》這本書前,我不知道被管蟲會用及微小的圓球為寶寶製作美麗的衣服,是昆蟲世界最聰明的裁縫。不知道松毛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松毛蟲會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探測土的性質。讀了這本書,我從書中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慣:螢火蟲——會發光的甲蟲。有很多文人都寫了詩來讚美螢火蟲,而只有法布爾為螢火蟲短暫的生命而惋惜。夏天生活在樹上的嬋兒,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兇悍的掠者,將嬋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我不應該討厭嬋始終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應該慶祝嬋在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終於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旭日陽光中沐浴,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眼前,讓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法布爾是一位有着驚人的耐心,細心的觀察力,刻苦鑽研的人。

與他相比我真是慚愧不已,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對自己沒有信心。有句名言説的非常棒,“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鑽研,哪有闖不過去的事。法布爾之所以令人佩服,就是他能透過困難看到勝利,透過失敗看到成功。因此他會灰心。相反,我做事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但做起來卻馬馬虎虎,很少做完再檢查,特別是上次期末考試由於我的粗心,在計算題上做錯好多題,丟了不少分,學習中,我一定要像法布爾學習認真嚴謹的態度,要有法布爾探索大自然的學習精神。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啟發,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閲讀的好書,只要認真閲讀,就能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4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和作家法布里斯曾經説過:“在對某樣東西説‘是’之前,我會觀察和觸摸它,不是一次、兩次或三次,甚至是無休止地,直到毫無疑問。”

通過仔細觀察和研究,法布爾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螢火蟲》。螢火蟲有獨特的捕捉獵物的方法,大多數是櫻桃大小的蝸牛。螢火蟲在抓到獵物之前耐心地在草叢中等待,然後開始接近它們的獵物來監視它們,並使用它們的祕密武器——麻醉工具。這個工具很小,沒有放大鏡人類是看不到的。螢火蟲用這種麻醉工具反覆敲打蝸牛的外殼。它的動作輕柔,就像是在親吻而不是攻擊。但是隻有幾次撞擊,最多六次,就能使獵物失去所有的機動性,從而成功地捕獲食物。

在這本書裏,法布爾非常仔細和耐心地觀察一切。他一次又一次地觸摸它,直到毫無疑問。我們也知道聰明的麻醉師螢火蟲通過他的作品!

在法布爾的書裏,“觸摸”這個詞穿透了我的心。今年春天,在科學課上,我們每人分發了一顆比我們的小拇指還小的大豆種子。我們播種後,每天都有人盯着杯子尋找。但是一週後,種子根本沒有動。有人説“早種”,有人説“埋得深,挖得深,再種”.每個人都在談論這件事。第八天,種子終於破土而出,像細針一樣長出新芽。我欣喜若狂。兩天後,它的葉子慢慢變大了,有小指甲那麼大,薄薄的圓葉子和淡綠色的莖傲然挺立。下課後,學生們都圍着這些杯子開心地討論着。幾天後,它長出了真正的葉子,莖和葉子逐漸變直。我們仔細觀察並把它們寫在我們的筆記本上。這些小小的.種子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

後來,我媽媽和我去了櫻花林觀察盛開的櫻花。看,一些櫻花是白色的,一些是粉紅色的。他們看起來真的很特別!我用手輕輕撫摸着它們的花瓣,冰很涼。颳風時,櫻花從樹上落下。我撿起花瓣,扔向天空。一場接一場的櫻花雨落下來。我們在花瓣雨中快樂地跳舞.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女。我們應該學會用真情去觸摸自然、經典、陽光和雨水.你一定會觸摸到幸福,收穫幸福。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這本書帶領着我們走近有趣的昆蟲世界,紅螞蟻身上有一根“磁針”,有感應作用,可以順利找到家;金步甲殘忍地要殺害同類,但它們也吃害蟲,吃食物還很有講究;蟋蟀總是慎重選址,辛辛苦苦地建造家園;狼蛛的毒性很大,但她是一位慈愛的母親,細心地照顧孩子;蜘蛛選用蛛絲來聯繫,也是蜘蛛獲取信號的工具......

法布爾進行了長達30年的時間來觀察千奇百怪的昆蟲,收穫非同小可。我們被稱為高級動物,可是我們不知道沒有這些可愛的小生命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而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爾所讚美的——昆蟲!

本書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和捕捉獵物的方法。文中我最喜歡的是關於蝴蝶類的描寫,具體寫了大孔雀蝶和小條紋蝶。大孔雀蝶的翅膀是紅棕色的,上面還有許多褐色和灰色的斑點,翅膀邊緣還是灰白色的,閃閃發光,很是惹人喜歡,我看出作者觀察是多麼仔細;小條紋蝶的繭是淺黃色的,呈鈍圓形,看上去很堅固。它的翅膀是淺紅色的,上面有橫向的條紋,前面的兩片翅膀上還長着兩個小白點,像人的眼睛一樣,一眨一眨的.。從描寫蝴蝶的部分,我對兩種蝴蝶有了詳細瞭解,更加喜愛蝴蝶,也從中知道了生活中要留意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事物,仔細觀察,才會有所發現。

法布爾寫出的昆蟲有聲有色,栩栩如生,讓我們瞭解到了十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昆蟲,是我們大家族的一份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的有趣勾起了我們豐富的好奇心,我們都是為了自己的滿足,而殘害昆蟲,

現在,我要提醒大家:動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如果站在它們的角度上想,他們是非常痛苦的!這本書更讓我們知道要尊重生命, 我們不能破壞它們的家園,我們更應該團結友愛,一起創建大家族的美好家園!

在此,我也推薦大家,有時間看一下這本書——《昆蟲記》,它既是一部嚴肅的科學著作,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看過之後,你就知道昆蟲是跟我們形影不離的。

昆蟲,我們的朋友!

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是個不起眼的東西,但如果你仔細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和知識。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跟昆蟲有關的內容,就去看看《昆蟲記》吧;如果你還不知足,就去讀讀法布爾、達爾文等生物學家的作品,相信你一定會愛不釋手的。

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講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故事情節曲折奇異。在書中,我瞭解到昆蟲世界裏最傻最笨的是蟬,最無情的是螳螂,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蟲子,當蟬產下它的卵,這些小蟲子就把蟬卵作為食物,可是蟬看見了蟲子就在腳邊上,卻沒有一點兒危機感,假如蟬一腳把蟲子踩死了,那樣蟬卵也不會被蟲子吃掉。每次看到這一個部分,我總是咬牙直跺腳,氣得把書丟掉,這也許就是恨鐵不成鋼吧!

螳螂是個六親不認的`“壞傢伙”,為了產卵,它會吞了自己親人,更可惡的是,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後就走掉,也不會去關心自己的兒女生活健康。

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打我記事起,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我家還有一個疼愛我的姐姐。不僅如此,人間總有真情在,就算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我們也經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去幫助他人。説到這裏我想起一則暖心的新聞:幾天前的一箇中午,一位老伯推着一輛四輪手推車,推車上坐着一個老阿姨。天突降大雨,老伯疾步走過,一個正準備去吃午飯的七中學生看見了急忙走向那對老人,用遮雨的布蓋着老阿婆,把自己的雨傘給老伯遮雨,而自己的背後卻濕透了。他把倆位老人送到一處可擋雨的地方,讓老伯在此等候雨小點再離開,可是他沒走幾步就看見老伯準備要冒雨離開,他怕老伯淋雨受寒,就讓他在這裏等着,自己去附近買啦把新雨傘,把這把新買的雨傘遞給了老伯,看着老伯撐着傘走了,他才安心回去和同學吃飯。

正是因為人人都有愛,我們的生活裏才有親情、友情……我多麼希望昆蟲的世界裏也有這樣一個温暖的家,一份暖心的愛。我還是希望螳螂一家能夠團團圓圓地生活在一起。

昆蟲記讀後感7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閲讀一本好書,能淨化人的心靈,使我們的視野更開闊,更芬芳。每當我得到一本好書,我就會廢寢忘食地看着,細細品味,琢磨其中的奧祕。

一個寧靜的早晨,一縷金燦燦的陽光透過密密麻麻的葉縫照在我的書桌上,顯得十分柔和。樹上,一隻不知名的鳥兒歡快地唱起了婉轉的歌謠。我捧起《昆蟲記》這本書,像是走進了書的海洋,與書融為一體,不管時間的流逝,書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我不知看了多久,最後合上了書,眼前還不斷浮現出書中那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哇,原先昆蟲和我們的生活這麼相似啊!”那一聲聲驚歎在我腦海中若隱若現。嘰嘰湫湫,嘰嘰湫湫的蟲聲迴盪在我耳畔。

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似乎有成長了許多,我從一個害怕蟲子、厭惡蟲子的小女孩長成了以為喜愛蟲子,甚至敬佩蟲子的“青年”。在法布爾的《昆蟲記》中,我認識了一羣全新的昆蟲,它們不像我記憶中的那樣,是富有靈性的。法布爾向我們描述了許多昆蟲的覓食、勞動等,幾乎包含了昆蟲的一生,從中我也能深刻了解到法布爾觀察昆蟲時多麼仔細,用心;我能想象到法布爾為了觀察螞蟻,一動不動地拿着放大鏡在草叢旁待了一下午的艱辛;為了撲捉一隻小蟲,氣喘吁吁地追趕着,絆倒了也不管的執着……法布爾的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

《昆蟲記》中,我認識了喝樹汁的蟬,吃蝸牛的螢火蟲,愛吃萵苣葉的小蟋蟀……我也明白是我誤會了蜜蜂,我不該用相同的眼光對待所有的.昆蟲。蜜蜂早出晚歸的採蜜是為了我們,是讓我們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鋒利的刺並不是為了傷害人類,而是自衞;還有七星瓢蟲,蝴蝶……如果沒有它們,我們會有這麼多姿多彩的世界嗎?長久下去,我們能好好地存活下去嗎?因此,我們要保護昆蟲,讓它們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多麼可愛的小生命,多麼有意思的《昆蟲記》!我期望人們能把昆蟲當作永遠的朋友,保護它們,與這些小生靈渡過一個又一個完美的時光……

昆蟲記讀後感8

法布爾不僅是個昆蟲學家,還是一個文學家。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耐讀正和他那細膩風趣的文筆有關。很顯然,在他的眼裏,這個昆蟲的世界是如此有趣,他是那麼地熱愛這些昆蟲,所以筆下的昆蟲都是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他對昆蟲充滿了感情,在這裏,昆蟲就是他的朋友。

當他想去挖黃蜂的窠巢時,選擇早上動手,因為這時候“我希望清晨的冷氣多少可以為它們降降火氣,削弱它們的惱怒和氣焰。”他説“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嫻美且優雅的身材。”説到蜜蜂的寄生蟲,法布爾憤憤不平:“這些心狠手辣的強盜鳩佔鵲巢,把別人的家佔為己有,卻毫無羞愧之心。到了來年,巢穴的主人早已慘遭不幸,而壞事做盡的惡棍卻順利地迎來了自己的幼蟲。”清道的甲蟲犀頭母親時時刻刻照顧自己的孩子,連續四個月不吃不喝,實在困了就在旁邊睡上一小會兒,打個小盹。法布爾對這樣的犧牲精神讚賞有加:“這位母親就是這樣辛苦地看守它的卵,為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真是操碎了一顆心。”這樣的文字,讀起來會是覺得在讀科普文章嗎?不,這就是文學作品,有趣神奇的.文學作品。

讀着《昆蟲記》,我不得不為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和犧牲精神所震撼。他可以為了觀察捕蠅蜂,站在烈日下半天不動;他可以為了瞭解蜣螂的做球過程,躺在地上與蜣螂為伍,髒?那算什麼;他可以冒着被黃蜂蜇傷的危險(實際上經常被蜇),無遮無擋地站在蜂窩旁看蜜蜂如何餵養它們的孩子;他可以在松樹林裏和松毛蟲相伴到深夜;他可以整天整天地呆在昆蟲室,眼睛不敢眨一下地觀察那些幼蟲的孵化過程……也許任何人的人生都該這樣吧,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為之付出,為之犧牲,才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我相信他是快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吃再多的苦,也是一種樂趣。

讀完這本書,我想説,感謝法布爾,因為這世界有這麼個奇人,有他一輩子的觀察和研究,我們才可以讀到這本奇特的書。

昆蟲記讀後感9

五月的田野仍是青澀的。

小麥苗在田野中瘋狂地長開來。一日一日地躥高,顏色一日日一日地濃郁起來從嫩綠象徵着新生命的嫩綠至帶點兒成熟的深綠,漸漸地就由綠色變為象徵着豐收的金黃色。

與此同時,蟋蟀們也出現在充滿着麥浪的田野中了。

心蟋蟀用大顎拱土;它踢蹬着,把鬆軟的硬事的土扒拉到身後去。它終於鑽出土層,沐浴着燦爛的陽光,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經歷風險。只需一天,小蟋蟀就變成了一隻漂亮的小黑蟋蟀。它是敏捷的,用它那顫動着的長觸鬚探查着什麼;它奔跑、蹦跳、開心得很。

當田野裏的`小麥們散發出麥香,但愈發濃郁時,蟋蟀們便開始唱歌了。先是一兩隻,羞答答地在獨唱,不久便響起交響樂來。百靈鳥冰向整天,展放歌喉,從雲端將其美妙的聲音傳入人間;地上的蟋蟀雖歌聲單調,缺乏藝術修養,但其淳樸的聲音與萬象更新的質樸歡快又是多麼的和諧。它是萬物復甦的讚歌,是萌芽的種子和嫩綠的小草能聽懂的歌。

直至田野裏的麥香濃郁得灑滿整個小地時,人們便只能聽見蟋蟀仍在低聲地唱着,仍在莊重地歌頌着。

蟋蟀是天生的歌手。如果能把聲音再調高些,那就比蟬略勝一籌了。

至於昆蟲們什麼時候起牀,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甚至於什麼時候排卵,法布爾先生應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掌握着田地洞小蟲子們的所有祕密。

在法布爾的筆下,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着靈性貪心的,善良的,自私的,驕傲的,可愛的。妙趣橫生。

與此同時,那份字裏行間的韌勁兒,那份孜孜不倦,那份難能可貴的求實精神也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法布爾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了人類命運的顫音。透過豐富精彩的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滲透着作者對人類生活深刻的思考。以人性關照蟲性,又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

的確,人生就像一張密不透風的鋪天大網,形形色色的人行走於其中,或是生命最重要失又或是一個匆匆的過客是或不是隻是時間的問題,那些彼此糾纏的關係早已被時間沉澱。

田野中麥香正濃。

坐下來歇會兒。田野間的蟋蟀也開始鳴唱。

昆蟲記讀後感10

小小的昆蟲根本不明白死是怎麼回事,同樣也不知道自殺是怎麼回事。用人類的語言來説,就是即刻中斷生命極端痛苦的一種表現。我讀了昆蟲記中白蠍自殺的一篇文章後,我才知道昆蟲面對絕境時的選擇。

這篇文章講了法布爾為了弄清白蠍會不會自殺的事而自行實驗了一番,最後發現白蠍等其它的小昆蟲不會在絕境中放棄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結束生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作者用一隻大白蠍來做實驗,把它放在一圈燒紅的木炭圍成的火牆裏。一開始,蠍子被火燙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裏打轉,一不留神又被燙了一下。只見它左一閃,右一閃不顧方向的亂蹦亂跳,結果被通紅的木炭燙了一下又一下。這下它發瘋了,揮舞着長槍,再反捲成鈎子,沒有章法的亂舞自己的鉗子。突然它變得一動不動,平卧在地上。當時作者認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後的狂舞中有一劍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隻大白蠍並沒有死!當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時,它又變得活蹦亂跳,生機盎然。它的.裝死行為讓我看到了昆蟲的生命觀,在死亡面前,它們也把生命看得無比重要,何況我們呢?

雖然那隻昆蟲並沒有自殺,但它卻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很嚴肅的東西,不能一遇到攔路荊棘和煩惱瑣事就把它摒棄。這正是昆蟲給給予我們的它們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們人類常常感覺有勇氣和魄力從生活的苦難中自行解脱,這似乎是我們比動物高一級的標誌,但這一刻,我倒覺得我們變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裏,只有人類才知道生命的狂歡後會怎麼去結束;只有人類才能預見自己的末日;只有人類對死才懷着崇拜之情,動物們無一能想到。但是,人雖然懂得這些,卻從未真正意識到芸芸眾生渴求生命的平等,當你看到被人圈養的動物時,它們的哀嚎可是對生命自由的渴望?它們的沉默可是對家園的思念?我想,這些或許都有,可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它們,今天,我從昆蟲身上看到了,它們有着比人類更強烈,更直接,更偉大的本能!

昆蟲記讀後感11

法國有位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留下了傳世佳作《昆蟲記》,這部鉅著不僅在文學史上光彩奪目,也在科學史上散發着耀眼的光芒。《昆蟲記》是法布爾用了自己三十多年心血完成的鉅作。書中為我們介紹了那奇特的昆蟲世界,更彷彿帶領我們深入大自然,去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昆蟲大調查”。

作者在整本書中的語言詼諧幽默,處處都體現出了作者對昆蟲世界的'好奇,以及心中的無限的喜悦之情。與其説《昆蟲記》是一部文學著作,更不如説是一部“昆蟲百科全書”書中的一隻只昆蟲,在作者的筆下彷彿就充滿了生機,一幅幅昆蟲生活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出現。作者賦予了各只昆蟲人的情態,以向我們介紹昆蟲的生活習性。

如此一部鉅著,法布爾觀察昆蟲用了50年,寫作花了整整31年。法布爾經常趴在田間地頭,躲在草叢中,深入“基層”來探尋、觀察、發現是昆蟲究竟是怎樣生活的。為了觀察昆蟲,法布爾經常不顧一切。他忘記了吃飯,更忘記了休息,從早觀察到晚對他來説是常事。從書中的每一行文字,每個段落都能感受到法布爾不懈的努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想到法布爾創作《昆蟲記》的過程,再聯繫到我們的生活,會發現如今的人們大多數都不能像法布爾一樣認真仔細,一樣善於觀察了。隨着人們生活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昆蟲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當然,人們也不會細心地觀察,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意然如此奇妙!

想着想着,我為思緒又飄到了那一天……

好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操場上和小夥伴們玩耍着。這時,我突然看到牆角有一隻螳螂。而我走得更近時,發現這隻螳螂正在吃着另外一隻螳螂!看到這一幕,我的心中十分震驚,更多的還是疑惑不解。回到家後,我趕緊查閲資料,知道了這是螳螂在繁衍後代。這時,我似乎和法布爾有了同樣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終會有所發現!

昆蟲的世界如此奇妙,只要我們認真現察會發現,生活也是如此奇妙!如此美好!

昆蟲記讀後感12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對它愛不釋手,時不時地就拿出來看一遍。這本書向大家講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情況,法布爾寫了昆蟲們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故事。

《昆蟲記》是法布爾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昆蟲記》這本昆蟲學鉅著,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法布爾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雖然有很多的困難,但法布爾沒有想困難屈服,他見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不斷地獲得好的成果,發現自然界藴涵着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才撰寫《昆蟲記》。

當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時,它就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了那麼多的奧祕。比如説:蟬在凌晨是如何脱殼的,黑步甲是回裝死的`嗎,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是什麼東西指引紅螞蟻的方向。還有很多我以前説不出名的昆蟲。

法布爾寫的《昆蟲記》,讓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

接着往下看,裏面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螢火蟲雖然外表弱小,但它是個食肉動物,幾隻雌金步甲還會吃雄金步甲……豐富的故事讓我浮想聯翩。

繼續閲讀時,我看到了法布爾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堅持不懈的實驗精神,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他又分析原因,準備下一次實驗。

法布爾把昆蟲寫的那麼真實。美麗。生動。他一生都在貧困中作但他一點都不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山坡上。田野裏。他不怕太陽的暴曬,一蹲就是一天。而且,他的家中也是他的實驗室,家中有很多的瓶子,那都是他實驗的工具。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法布爾在那樣的環境能寫出膾炙人口的鉅著。我真是慚愧萬分啊!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發奮圖強地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作用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13

你聽過知了唱歌、蟋蟀鳴叫嗎?

你看過蜘蛛辛勤織網、螞蟻滿載而歸嗎?

你玩過貪食可愛的小烏龜、掛着燈籠的螢火蟲嗎?

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生物,與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你可否觀察過它們呢?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昆蟲之門——《昆蟲記》。它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又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

“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今天,夢寐以求的我翻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它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屬於昆蟲的大千世界!

在作者的筆下,螳螂“它還擁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東西,那便是生長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對極有殺傷力和進攻性的衝殺、防禦武器。”蜘蛛織網 “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螢火蟲“它一生都是光耀門楣的,它們永遠為自己留着一盞希望的燈。”這 是一些多麼可愛的小生靈!我漫遊在大自然中,時時刻刻領略着昆蟲的魅力……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綠色蟈蟈》。它是一篇妙趣橫生的`科學小品文,主要介紹了蟈蟈的外形、叫聲、食性以及生活習性。作者採用生動的文藝筆調,通過 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斷變換對蟈蟈的稱呼:狂熱的狩獵者、夜晚的藝術家、歌手、囚犯、屠夫等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 熱愛。它不但勾起了我對昆蟲的強烈求知慾望,而且激發了我對昆蟲的濃厚探究興趣!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啟發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種嚴謹的態度,質疑的精神,勤勉的作風!

讓我們共同翻開法布爾《昆蟲記》光輝的一頁,隨着作者走進大自然,漫遊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享受一次奇妙神奇的心靈之旅……

昆蟲記讀後感14

前幾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深有感觸。法布爾通過細心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法,向讀者們展現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法布爾寫得生動有趣,讓讀者讀得興趣盎然。昆蟲記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非常有趣。這些都靠法布爾的細心觀察,細緻描寫。比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長着三顆大牙。“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們才能看懂,比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昆蟲世界非常地神奇!在我沒讀昆蟲記這本書之前,我還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鬆蛾蟲會預測天氣,螳螂會吃。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爾寫出昆蟲記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雖然會觀察生活,但是,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發現了一羣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我仔細地觀察,我發現了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小塊的,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物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神奇。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15

記得童年時的一天,我正坐在門前發呆。突然,一處草叢中傳來了一陣短促而尖鋭的叫聲。我悄悄地向那處草叢移動,想扒開草叢一探究竟。可是,它們好像並不給我這個機會,“沙”的一聲,從草叢中消失了。是什麼呢?這個疑惑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至今,因為一本書,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這本書名叫《昆蟲記》,又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這本書介紹了大自然中十多種昆蟲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繁洐後代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公認的文學經典,魯迅曾把它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通過閲讀,我解開了幼年時心中的.疑惑——原來當時是蟬正被蟈蟈追殺時發出來的聲音。這麼説來,當時是我解救了蟬呢!

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用生動的語言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卷。他把蜣螂比作大自然的“清潔工”,認為蟬是為快樂而放聲歌唱,評價黃蜂是一個不知動腦筋的“建築家”,而蟋蟀則是一位有名的田園“小提琴家”。除此外,作者還寫了只有兩三天生命的孔雀蛾,毒性可怕的狼蛛,常見的綠色蟈蟈……他寫昆蟲,並不是呆板的去把觀察過程和有關昆蟲的知識一一擺出,而是像寫一段人生一樣的去寫它們,寫它們像人們一樣的艱辛,寫它們像人類一樣的歡樂。我想這應該是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吧。

對於他人對某種昆蟲給出的評價,法布爾絕不隨意輕信,他總是先行去觀察,再後作結論,並且常常和他人“唱反調”。例如,人們認為狼蛛是十分討厭的,而法布爾通過觀察,卻評價他們為“勤奮的勞動者”、“天才的織紡家”和“狡猾的獵人”。還有,面對人們對螞蟻的讚美和對蟬的鄙棄,法布爾卻認為螞蟻是個“最壞的罪犯”,蟬是個“勤苦的生產者”。你們説,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很獨特呢?

久久回味《昆蟲記》這本書,裏面的昆蟲世界是多麼的美妙,而法布爾對昆蟲的細緻觀察和獨特評價,更讓我感受到了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昆蟲記》的確是值得我們一生閲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