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4篇

讀後感5.62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4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約翰留鬍子已有多年 ,忽然,他準備把鬍子剃掉,可是又有點猶豫:朋友、同事會怎麼想,他們會不會取笑我?經過數天的深思熟慮,他終於下決心只留下小鬍子。第二天上班時,他已有足夠的的心理準備來應付最糟的狀況。結果出乎意料,沒有人對他的改變有任何評價,大家匆匆忙忙來到辦公室,緊緊張張的做着各自的事情。事實上,一直到中午休息時沒有一個人説過一個字。

最後他忍不住先問別人:“你覺得我這樣子如何?” 對方一愣:“什麼樣子?” “你沒注意到我今天有點不一樣嗎?” 同事這才開始從頭到腳打量他,最後終於有人嚷出:“噢!你留了八字鬍。“

無獨有偶。著名錶演藝術家英若誠也經歷過一個類似的事。他出生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口人坐在大餐廳中。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的一個不被人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大家遍尋不到他的時候再跳出來。 令英若誠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這才蔫蔫的走出來吃殘溏剩菜。

自那以後,他就告戒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會大失所望。

是的,不要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天對着鏡子琢磨半小時決定用哪種口紅,哪條領帶,你的苦心也許根本沒有人注意。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你也把注意力放在做事上吧,不要總惦記着別人怎麼評價你。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最近看了一本書《誰是贏家》覺得受益匪淺,它讓我瞭解到,贏家不是打敗對手,而是引導對手向兩方都有利的方向發展,《誰是贏家》的讀後感。有人會説那樣會使真正分享到的利益少於單幹取得的利益,在經濟學上,我們會説他的機會成本很大,但那種"非輸即贏"的獲利模式是一種短視行為。在那種前提下,你還期望對方與你長期合作嗎?那是不可能的。

"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雙方獲利遠勝與單方獲利。在書上,我看到一個有趣的遊戲,請43位在場的人拿出錢放到信封裏,如果最後的錢超過250元,他們最後沒人將得到10元,如果沒有就沒收之前的錢。結果最後的錢249.59,比250元少那麼一點點,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只要拿出5.82(250/43=5.82)就可以得到10元,這是很經濟的,但最後的結果卻差強人意,為何?這就是"囚徒困境",因為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想投機,一分錢都不出,卻想得到10元,但是另外一些人也不是笨蛋,他們不會出比5.82高的錢那樣對他們是不公平的。"和尚挑水的故事"就正好驗證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搭便車現象"也時常發生。

例如,總是會看到這樣的新聞,長途汽車上遭搶劫,乘客無一倖免。我們會毫不客氣的.批判,説他們懦弱,為什麼不反抗。但通過分析其實他們的行為也是有原因的,假設有人起來反抗,那他就是劫匪的第一攻擊對象,為了使另外的乘客"乖乖聽話",他們會殺雞儆猴,他承受的傷害會很大。如果他坐着不動,他的傷害會少,損失的也會少,在權衡兩者下,他們會保持沉默,最後導致車上的財物全部被搶。因為他們都想損失少點,收益大點,但由此形成的"沉默現象"卻給社會道德以致命的傷害。人要相互信任,才有合作的空間,石獅最新人才網但面對同伴的泉州石獅人才網背叛,又該如何呢?我們一定要做出反應,這裏並不是報復,而是採取一些具有"警示性作用"的行動,以傳遞以信息--你不是好惹的。容忍並不是軟弱的表現,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書,是人類一生的旅途。你隨時都會乘載它,饒有興趣得看着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竊讀記》這篇課文講述的是關於一位小女孩愛讀書的故事。她愛讀書,愛讀好書。她為了讀書可以連續走好幾家店;她為了讀書可以放學後直接趕到書店;她為了讀書,甚至可以一連待上好幾個小時。

她珍惜時間,珍惜讀書的每一秒的時間。但是她家並不富裕,買不起書,她只能默默地躲在角落裏讀,有時她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她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每當她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她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看看她那對學習的態度,對讀書的喜愛。再比照一下自己,簡直是羞愧不已啊!最後她寫道: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對呀,國文老師説得非常有道理。糧食的哺育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美國作家戴維·喬治·哈斯凱爾所著,我不熟悉這個作者,看這本書,完全是被它的題目吸引的,但是當我讀了幾頁之後,就被作者的才識所征服,可以説戴維是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本人是個生物學家,他所著的這本書的內容卻涉及了動物,植物,天文,地理,以及神學方面等。

作者在序中提到,他是以在西藏看到喇嘛們的壇城沙畫為借托(這裏我有必要對壇城一詞進行解釋,據佛經記載,印度密教修法時,為防止外道“魔眾”侵入,在修法處劃定界線或修建土壇,並在上面設置諸佛像,表示諸佛聚集或輪圓具足。後來,修法時設置的壇和劃定的界線被稱為壇城或曼荼羅。——查百度而知),以山中某一固定處為觀察點(大概直徑一米見方),進行了為期一年以日記記錄體形式對森林中的微觀世界進行觀察記錄,作者試圖從無限小的事物中尋找整個宇宙,“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作者透過觀察蜥蜴、毛蟲、水波紋、風、光線、真菌、花、地震、地下世界等各種生物以及現象,並悟出各種道理。在此,作者的眼睛已然成為了顯微鏡,作者的心卻無限放大成了整個宇宙。

對於忙於生活,視覺衰退,色感並不敏鋭的我來説,這本書無疑給我一種心靈的衝擊,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之外,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森林世界中,在我們肉眼不能看見的地方,有另一個蔚為大觀的世界。僅僅我們平時看到的雪花,就足以讓你驚歎不已,這些從天而降的精靈們,在温度濕度微妙變化中,無時無刻不在展現着變幻形狀的魔術。

我們作為文明世界的傳承者與享受者,當我們沾沾自喜並陶醉於自我假想的世界主宰者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連一隻山雀也不如!書中的作者進行了親身試驗:在祁寒的雪天,作者看到枝頭歡躍的山雀,便退去身上禦寒之物,赤裸站在雪中,不到幾秒便感覺皮膚灼痛,渾身抽搐。自然這些生理反應都是為了預防熱量流失,但是依然供遠不應求,因為早在千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選擇依賴火和衣物生活時,就放棄了和山雀競爭冬日的山林的主權。

以上我提到了對其中兩篇日記的小小感悟,戴維的微森林呈現給我們的卻是整個無限運轉變化着的宇宙,如果你也讀了這本書,相信也會與我一樣感到不虛此讀。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