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長恨歌的讀後感

讀後感1.3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恨歌的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恨歌的讀後感

長恨歌的讀後感1

本詩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只開頭一句以漢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實的。詩寫於憲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詩人正任屋(今陝西周至)縣尉,有一次和陳鴻、王質遊仙遊寺,經王提議,與陳鴻相約將當時正在民間流傳的關於玄宗和寵妃的愛情故事寫成作品,陳寫成《長恨歌傳》,白寫了這首詩。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敍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細緻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傳誦。詩中戲劇化和神話化的`描寫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的原因。

長恨歌的讀後感2

無意在書攤借到一本王安憶的《長恨歌》,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兩天時間一目十行的讀完了。從開初的漫不經心讀起,讀着,讀着,竟然迷了進去,再讀下去,開始夜不睡覺。為了看看故事的結尾,從書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為忠實的讀者。

原來小説也可以寫成這樣。散文一樣的筆法,處處帶着作者的成見,一篇的相對獨立的主題,連綴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説。時間跨度是一個人的一生,三重的時代,半個多世紀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對獨立的成篇,隨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遙的人生經歷,漸漸的展現出來。立足地是上海,彷彿一個上海的繁華的'舊夢。

處處看到了張愛玲的影子。流言、傳奇還有舊式的繁華而落寂的生活。每一處的景色都寫的帶着上海的特色,每一處的繁華都是一場最終要收尾的夢。

長恨歌的讀後感3

主人公王琦瑤,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對於命運她從不抱怨,從不掙扎,坦然面對,同時在男性面前更是温柔體貼。儘管感情上受盡磨難,挫折,但她也從沒放棄對愛情的嚮往。她在人生中只輝煌了一次,從此以後變暗淡了,她並沒有抱怨過世道的不公,她總能隨遇而安。

她的愛情路是如此的.艱辛,在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遜、老克臘、薩沙等人中,只有程先生外,其餘的人都辜負了她,她便在辜負中做着女人,一個坦然面對的女人,對王琦瑤這樣的女人,作者作了個總結,是讚賞,是惋惜。一個堅強的女人是最美麗的。

長恨歌的讀後感4

王安憶在《談話錄》裏説自己寫的其實不是上海,也許她想説她不是隻寫上海。從《長恨歌》中,倒真能窺見那個時代上海的風貌。

新舊循環,愛恨交織。每一個人都被時代裹着往前,而似乎王琦瑤是能夠選擇停駐的。王安憶也着實賦予她太多偏愛,似乎她生命中的每個人都將她視作那一朵樸實又明亮的花。不刺目,香味卻也沁人心脾。是偏安一隅的温暖,是熱鬧與她無關的'靜默。

是一個人,縱然身邊來來往往那麼多,最後仍然是一個人。

從程先生,到李主任,到阿二(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沒有再出現了),再到毛毛孃舅,到薩沙,又到程先生,最後是老可臘。命運卻讓她終結在長腳手裏。

人世間來來往往,做不到不在乎,做不到風平浪靜。

可這一腔的熱情,終究是錯付。倒不如緬懷那段同李主任擠出來的平淡安逸。

文字很淡,像是與你我無關;那真的無關嗎?

長恨歌的讀後感5

全詩以“長恨”為中心,通過當時人們的傳説,加上作者的想象,將敍事、寫景、抒情很巧妙結合在一起,以強烈的`抒情筆調,再現了一個愛情悲劇。詩中針對唐玄宗重色貪歡,朝政荒廢,楊貴妃恃寵而驕,兄弟姐妹權重一時的情況都進行了諷刺、揭露。由於“重色”才招致安史之亂。在這個悲劇中,楊貴妃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替罪羊,宮廷鬥爭的犧牲品。其次,他告訴我們,貪圖享樂的腐朽生活,必然導致政治的腐敗,政治腐敗必然是重用奴才而不用人才,奴才掌政必然亂綱誤國導致內亂,給人民帶來災難。

詩的結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兩句點明主題,讓讀者深深感受到無盡的遺恨,不愧為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