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1篇【熱】

讀後感1.5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底兩萬裏》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1篇【熱】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

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這個怪物使好幾條船發生了意外,海軍部邀請阿尤納斯教授參加捕捉行動,阿尤納斯帶着他的得力助手康塞兒參加了行動。捕捉“海怪”的結果是不妙的,他們不但沒捉到海怪,阿尤納斯還失足落水了,康塞兒為了救教授也跳下水去,還有一個為了二千元美金跳水的加拿大人——尼德,他是一位公認的最傑出的魚槍手。他們落在“海怪”的手上,阿尤納斯認定“海怪”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其實,這個“海怪”潛水船的主人是尼摩船長,他是一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船是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他使用世界各地最先進的材料做的,其船身是用堅固的鐵板製成,是利用海洋的動力來發電驅動的.。

從阿尤納斯教授住在潛水船開始,尼摩船長便邀請他們作了一次奇妙、驚險的海底探險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了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火海、南極、阿拉伯海底隧道……看到了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深海魚,以及各種各樣的水中奇異景象。還有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一個擁有於希臘相當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他們還受到了土人、大章魚和鯊魚的襲擊;在冰山,還差一點就窒息而死等。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的時候,阿尤納斯教授和康塞兒、尼德三人不辭而別,阿尤納斯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祕密和“鸚鵡螺”號潛水船公之於世。

看了這個故事後,我認為主人公尼摩船長簡直是聰明絕頂,他自己設計製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船,並在海底考研,很值得我們學習。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刻畫交替出現。作者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細節寫得細緻入微。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2

初看《海底兩萬裏》這個書名,我便對這本書的內容好奇不已。如今看完這本書後,更是覺得回味無窮。

書中的阿羅納克斯教授是一個正直仁慈,學識豐富,熱愛科學考察的人;龔塞伊是阿羅納克斯教授的僕人,他對教授忠心耿耿,還是個分類學高手;奈德·蘭德是一個捕鯨手,雖然身手靈活,有勇有謀,但是脾氣暴躁,不易交往……在書中的諸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則是尼摩艇長。

尼摩艇長是一個身帶神祕色彩的人,從他的名字便可以看出這點。他學識淵博,能夠設計、建造出一艘堅不可摧,功能全面的鸚鵡螺號;他性格古怪,時而温和,時而冷酷;他有情有義,面對即將死去的同伴流下了大滴的眼淚;他善良,在採珠人面臨危險時挺身而出,還將一袋珍珠送給了採珠人……

尼摩艇長曾説過“我是心向被壓迫國家的人民的,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永遠的站在被壓迫國家人民的`一邊!”由此可見,尼摩艇長雖然嘴上説與人類斷絕關係,但是他仍然人性未泯。也體現出了尼摩艇長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奴隸制的思想。

如果你問我,在這場海底探險歷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他們與大章魚的肉搏戰。那是長八米的大章魚,有着像剪刀般的牙齒和三顆心臟。在搏鬥的過程中,一名艇員被章魚的觸角纏住,在空中甩來甩去。在危險之際,他竟然用法語大聲求救,可惜還是沒能被解救出來……這場肉搏戰持續了一刻鐘,最後以章魚的戰敗結束。我不得不佩服尼摩艇長和艇員們的勇敢,以及對不幸的那位艇員感到深深的惋惜。

然而在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也在告誡人們在看見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從而危害人類自身的行為。同時還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不要濫殺濫捕。當然,我們也可以從身邊做起,不亂丟亂扔,宣傳保護動物,不食用野生動物……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動物,保護海洋,保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唯一的家——地球。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3

《海底兩萬裏》被譽為是科學幻想小説之旅,其作者是被公認為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説之父”的凡爾納。

《海底裏兩萬裏》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奇遇。諾第留斯號潛艇剛開始被人們誤以為是一條巨大的獨角鯨,曾經引發了人們的討論與恐慌。但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與他的僕人康塞爾卻十分勇敢地去追擊那條獨角鯨,在雙方較量了一番之後……最後,阿龍納斯、康塞爾以及尼德蘭卻已經被關在了諾第留斯號的一間黑房子裏了。他們三人隨着尼摩船長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作了兩萬裏的環球探險旅行。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

我乘着船周遊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和海洋。我跟隨着尼摩船長們,知道了許多科學知識: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和採集、尤其是潛水艇的構造。凡爾納的許多科學幻想已經被後來的科學發現所證明。這激發了我對科學的興趣,使我學會了思考,讓我能夠大膽地幻想未來的遠景。

在這一路上,我們遇到了種種危險。打章魚、與鯊魚頑強鬥爭救採珠人、在心幾內亞島上被土人圍攻,最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是在南極被冰層困住的那次。將人物的`性格特徵描繪的淋漓盡致。尼摩船長英勇頑強、不畏艱險、博學多識、善良而又有正義感,他是反抗壓迫的戰士的代表。阿龍納斯是一個著名的科學教授,他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自由,崇尚正義。而他的僕人康塞爾十分忠誠,善良。捕鯨手尼德蘭雖然十分衝動暴躁,卻十分勇敢。

周遊結束了,我知道了尼摩船長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奴隸制和壓迫者的進步思想。《海底兩萬裏》同時也告誡人們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時候要注意保護環境,防止濫殺亂捕,保護動物,否則人類總有一天將受到懲罰。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4

這幾天,我又把《海底兩萬裏》讀了一遍,它真讓人回味無窮呀!

《海底兩萬裏》講述了:1866年有些船遭到一個大型不明物體的襲擊。為了航船的安全,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但戰艦遇難,阿龍納斯教授和兩位同伴被“海怪”所救,並發現它是一隻名叫“鸚鵡螺號”的艇,認識了尼摩艇長。他們在海底進行了兩萬裏的遨遊,最終還是逃離了“鸚鵡螺號”返回了陸地。

《海底兩萬裏》不僅讓我們認識了勇敢、執着、真誠、關愛……也讓我們遊覽了七大洋,欣賞到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更讓我們學到了有關海洋的知識。

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同時也在告戒我們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防止被壞人利用,做危害人類自身安危的事;提出要愛護海豹、鯨、鯊魚等海洋生物,不能大量捕殺魚類,不然等待我們的,只有它們的滅絕和生物鏈的毀來滅!

是呀!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好它們,讓它們快樂成長!而不是傷害它們,現在,有些動物對人類已經有警覺心了,再這樣下去,動物就不會再信任人類了!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和我們離的很遠,其實這離我們很近。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20xx年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了一隻瀕死的企鵝,然後將它放歸海里,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年,企鵝居然來看老人了,八個月後再次離開,就這樣,每一年企鵝都會遊大約8047千米回來看老人一次,老人説:“我就像愛孩子那樣愛着企鵝,我相信它也愛我。”動物也是有靈信的!也是會感恩的'!它們也是一個個生命,我們應該保護好它們。

然而,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愛着動物!每年,全球因魚翅而喪生鯊魚最高近7300萬頭,從人類大規模捕撈開始,藍鰭金槍魚減少約94、5%,商業禁止捕鯨28年來,全球仍有約五萬頭被捕殺,世界上藍鯨不到50頭,這麼多海洋生物都被人類捕殺了!再這樣下去,海洋生物真的要滅絕了,你可能覺得滅絕就滅絕了,可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人類!不要讓我們的後代只能看到生物的標本!

我們要像尼摩艇長一樣保護海洋生物。

雖然我已經讀完了《海底兩萬裏》,但那些曲折動人的故事卻讓我久久不能忘記!讓我們行動起來吧!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5

打開《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我懷着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公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與大黑鯊拼搏,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脱。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6

正直,富有同情心,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究慾望的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神祕、博學,飽含人性的尼摩艇長;對生物分類學痴迷無比,同時又忠誠的僕人孔塞伊;勇敢而又魯莽,性格耿直的捕鯨手內德·蘭德;以及似乎無所不能的潛艇‘鸚鵡螺號’。

儒勒·凡爾納用細膩的筆觸,圍繞着四個人和一艘潛艇,寫出了十九世紀人們對神祕、浩瀚海洋的最浪漫的狂想曲!

毫無疑問,《海底兩萬裏》作為一部科幻小説,是基於現實的虛擬改造;是作者根據自身知識和感情,在精神世界的延伸;是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一種折射。而恰巧也是這部小説的魅力所在。

因為,超出了普通人思維邊界的.東西總是讓人好奇,並充滿了探究的慾望。就像很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總想着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時,內心的感受。

不禁讓人有些感慨,精神世界,或者説心靈的世界,真是一種奇妙無比的東西。在這裏,可以無窮大,大到囊括宇宙蒼穹,大到想象的極限,甚至超出極限;也可以無窮小,小到原子、分子,甚至是一個奇點。

怪不得從古至今,那麼多受人尊敬的仁人智者是忠誠的唯心主義者,相信他們也一定真實的感受到了這種心靈力量的無窮魅力。

想起之前跟一些以寫作玄幻和科幻小説為主的作者交流的時候,大家玩笑説他們都是‘創世神’。

從某種意義上,這種説法是正確的。因為他們中,每一個人的每一部小説,都是從時間、空間,人文、地理,動物、植物,血脈、種族等,幾十、上百個不同的方向,來架構一個不存在的世界。

一個最初存在於精神世界,後來用幾百萬字,把它呈現在紙張和網絡上的虛擬世界。

寫到這裏,可能有的人會説:我又不看小説,這種東西也根本不感興趣。而我想説的是:沒有關係,當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精神世界變得觸手可及時,你也許就感興趣了!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7

1866年,一艘神祕的潛水艇出現在太平洋海域上,一位勇敢的教授帶領着他忠誠的僕人踏上了神祕的旅途。茫茫大海之中,究竟有多少個不為人知的祕密?在這裏,在大洋的底部,一切都有了答案。

在《海底兩萬裏》中,凡爾納以驚人的想象力向我們描述了那迷人的海底世界——印度洋中美麗的.T字貝殼,豐富多彩的海蔘,從雌鯨身上提取的奶油……在這裏,一切都用電,一切都是水產品,一切都與世隔絕。這彷彿就是一個深海桃花源。

艇長尼摩稱得上是這個深海桃花源的主人。他了解大海中的一切,他睿智,機敏,讓教授為之折服。行星被他一個個“抓捕歸案”,千分之一的密度變化逃脱不了他的眼球,氣壓當作槍,電做成子彈。他似乎擁有這個桃花源所有的美好:水草在水中舞蹈,珊瑚定格在人們的眼中,各種各樣的小魚穿梭相間,與世隔絕,帶來種種奇蹟——貝殼絲做的柔軟衣服,香藻中提煉的香水……

其實我認為,對自由的嚮往才是桃花源的核心要義。尼摩艇長其實是印度的達卡王子。他嚮往自由,他從一個壓迫的民族走來,他為了人民而起義,卻慘遭不幸,革命被鎮壓,妻子兒女雙亡。他最後選擇了歸隱大海,打撈金銀珠寶去資助人民的解放鬥爭。他曾經説過:“海上極度太平,海洋不屬於暴君。在海面上暴君還能行使自己的權力,但在海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們的權力就不起作用了。”在他的心裏,海洋是個奇妙的地方,是個奇妙的只有自由的海底桃花源。這裏平和,就連天敵之間都可以“和平”相處。但人間現實呢?恰恰相反。作者生活在一個國王室專權,花天酒地,而人民卻倍受剝削,連塊麪包也沒有的年代呢!或許,兩萬裏的海底就是凡爾納的桃花源。

的確,海底世界的美妙景緻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讓人為之驚歎,為之折服。但更美的應該是深海桃花源的自由之美。書末聖經中所提的問題:“誰得以測出大洋深處的深度?”在我看來,世上只有教授和艇長兩個人,才有回答的殊榮。

邂逅深海中的桃花源,又何常不是件愉快的事?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8

“在海中我不需要承認有什麼主人,在這裏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

——尼摩船長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海底兩萬裏》。它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納。這本書講了尼摩船長帶領法國著名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以及他的僕人康賽爾和加拿大捕鯨手尼德蘭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環遊全球的故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尼摩船長。他原本是印度王子,卻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祖國被入侵,淪為殖民地。他在大陸上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與不公,於是遠離罪惡的大地潛入海洋,追求自由與正義,他帶領水手們成功從南極脱險,勇鬥鯊魚,血戰章魚……他們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讓我熱血澎湃。

在我看來,尼摩船長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人,當自己的祖國被侵佔時,他不願淪為奴僕,帶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建造潛艇,潛入海底,在還未被侵略者踐踏的的海洋中自在遨遊。

他利用海洋生物保證了食物的來源,他利用貝殼類的足絲織成衣服,他利用海洋中的鈉元素製成能量最強大的電池……他利用海洋資源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幸福的土地。

尼摩船長感歎:“我的一切都來自大海,有朝一日我將悉數歸還。”“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人只有在海洋裏才有真正的獨立。”“在海中我不需要承認有什麼主人,在這裏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看到這裏,我竟深深被他追求自由、遠離世俗的生活態度所吸引。

尼摩船長也是一個正義的'勇士,他表面上逃離了被侵佔的祖國,但實際上,他用他在海底沉船上打撈來的金銀財寶,通過一名勇敢的潛水員尼古拉,分給受壓迫的人民,支持他們,讓他們重新站起來,堅持鬥爭,獲得勝利。

他也是善良的,他不忍心看着窮人們艱難地在這個罪惡的大地上苟延殘喘,他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當尼摩船長在採珠場遇到那個可憐的採珠人時,他幫助那可憐的人逃離了鯊魚的血盆大口,並慷慨施捨了一包珍珠。

讀完整本書,一個自信鎮定、堅毅果敢的船長浮現在我眼前,他追求自由與正義的思想行為、生活態度感染了我。

我喜歡這樣的一本書、佩服這樣的一個人。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9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小説家儒勒?凡爾納著。這是一本科幻小説,其中有非常多的知識讓我眼界大開,如:海底森林和神奇的海底平原、危險的錫蘭島採珠工作、色彩豔麗的珊瑚林等。這些描述都是我之前聞所未聞,更未見過的,通過詳細讀這本書,使我思維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讓人讀來讚不絕口。劇情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溶於一爐。

本文的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接受美國政府的邀請,帶着僕人康塞爾一起登上了美國全新制造的“天下第一捕鯨船”--“林肯號”去捉一隻“龐然大物”,卻沒有想到被吸進了一艘巨大的潛水艇--“鸚鵡螺號”。開始了他們驚險而又快樂的奇異旅行。

他們在船上遇見了知識淵博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尼摩船長。一路上經歷了許多磨難。從林肯號的消失到海下狩獵,從託雷海峽、巴布亞土著人、擱淺、珊瑚基地、到蘇伊士運河通道、桑託林島、克里特島潛水人、維戈灘、大西洋、大冰障、南極點、受困冰層、大戰章魚、海洋暖流風暴、復仇號戰艦以及那艘被撞沉的戰艦,到最後逃離時遇到北冰洋大風暴……險象環生,這些場景無不讓人驚心動魄,卻又那樣的形象生動。

這篇文章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情節驚險。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境地。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景描繪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引人入勝。

看完了這本書,我猛然覺得自己己經成了一個小小的男子漢了,我瞭解了大海暴躁的脾氣,海上歷險的種種危險;懂得了凡事只有自己去經歷了才能體味真切的感受、找到正確的答案。

學習中、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許多新鮮的事物、許多困難,法古拉船長和尼摩艇長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懷着一顆認真、求真的心,堅強地面對現實,頑強地克服困難,迎接我們的一定會是勝利和成功。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0

上半年,經歷線上線下的學習,我的國小生涯畫上了句號。在這個暑假,我讀了很多我一直想讀沒有時間讀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海底兩萬裏》這本書。

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説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體。

1866年的一天,人們發現了一個紡錘形的龐然大物出現在水面上,它的速度很快。人們都稱它為“天外來客”!為了揭開這個比鯨還大兩倍的龐然大物的面紗。“我”,也就是阿龍納斯和尼德·蘭等人,上了“林肯號”開始搜尋怪物。後來“我們”才發現這個怪物就是尼磨船長的“鸚鵡螺號”,於是“我們”就和尼摩船長進行海底兩萬裏的旅行。後來,因為一次大屠殺事件,“我”和尼德·蘭堅定地離開。在北冰洋大風暴的襲擊下,“我們”扎入了旋渦裏,醒來時在一個漁夫家中,一個月後,我們乘上了回家的船……

讀完這本書後,精彩的情節總是在我的'腦海總揮之不去:他們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魚;他們在紅海里追捕過一條瀕於絕種的儒艮,儒艮的肉當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們在大西洋裏和章魚進行過血戰,一名船員慘死;這些場面,都十分驚心動魄。此外,書中還描寫了抹香鯨如何殘殺長鬚鯨,“鸚鵡螺”號潛艇有事如何殺死成羣的抹香鯨的,那情景也相當震撼。

此外,《海底兩萬裏》的人物性格也很豐富:尼摩船長十分自信,很有正義感。阿龍納斯是一個十分嚮往自由的人,康賽爾這位僕人隨和,很忠心也很沉穩。魚叉手尼德·蘭性格暴躁,有野性。我很喜歡這本書,一連好幾天,我都想象我也成了“鸚鵡螺“號上的一員,跟着尼麼船長和阿龍納斯教授環遊了世界上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紅海、奶海、地中海、南極洲和北冰洋。我還認識了許多動物如:海蜘蛛、長鬚鯨,抹香鯨等生物,和“鸚鵡螺號的神祕構造。

尼摩船長身上那些機智勇敢、沉着冷靜、大方自信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創意和發明使我們創造了無數奇蹟,我們也要像尼摩船長他們一樣,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也許若干年後,我們亦可在海底居住、工作、學習、生活……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1

你見過史詩般壯麗的海底深處嗎?你見過五彩斑斕的奇異海洋生物嗎?你知道海底神祕世界的真面目嗎?翻開《海底兩萬裏》,一切的海底未知便一一揭曉。

書的最大亮點之一是作者凡爾納用獨具特色的'幻想,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做出推理和預言,他竟然在未創造出電燈的社會中預料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緊密結合,創造出一個奇特的國度。

這本書最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在於情節的展現,注重簡單講述了在188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發過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後發現那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並帶着僕人康賽爾和一個捕鯨手,跟隨神祕的尼摩船長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作了兩萬裏的環球探險旅行。這樣單調的故事在凡爾納的筆下卻顯得妙趣橫生,他把故事情節構造的曲折緊張,撲朔迷離,人物命運也一波三折,完美的把科學知識與生動的細節融為一體,時而讓人緊張不安,時而讓人心情舒暢。

一本好書在於它塑造出的精神世界,本書中的人物阿龍納斯説過:“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一開始,這位教授只是坐在實驗室圖書館中,後來才因為意外與一行人進入神祕莫測的海底世界,那時才他明白自己對於海底知之甚少,才真正體會到海底的魅力。也正是因為這次旅行才是他有機會去深入探究,近距離觀察,將充滿異國情調和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海底世界呈現在大家眼前。生活中我們也應如此,面對難題我們必須深入研究,不輕言放棄,也許下一秒鐘由於你的不放棄就會有新的發現。

《海底兩萬裏》之所以被廣泛關注還在於它用事實證明了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的話“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這本書告訴我們:源與實際或高於實際的幻想完全有可能實現,幻想有多大科技的發展空間就有多大,要實現它也就必須不斷探究。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