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集合]

讀後感1.4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人與海》讀後感[集合]

《老人與海》讀後感1

有一種無私的愛叫親情。是一種和你最親的人呆在一起那温暖的感覺;那幸福的感覺;那滿足的感覺;這便是親情。還有一種是和形影不離的朋友在一起時那快樂的日子,那不捨得分離的時刻也是一種親情。還有。人有感情,同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感情。千萬不要小看了動物的感情,它們的感情遠遠要比人類多。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趙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課《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位儉樸的老人每年冬天都會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去給海鷗們送餐,和海鷗們在一起,時間長了,老人把它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還給每個海鷗都取了名子。然而就在不久,老人去世了。當人們把老人的遺像放到海鷗們面前時,它們才意識到自己失去了最親的人。它們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也與平時的大不一樣,它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當我們不得不收起老人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得不承認動物的感情確實比人多的多,動物的世界要比人的內心世界簡單,動物的內心世界裏無非就是好人和壞人兩個部分,和人相比,人的內心世界就複雜的多。有人會説,動物又不會説話,有什麼值得把它們當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的呢?這種想法真的很不對。除了海鷗,其它的動物也對人都是很有感情的,例如狗,一隻狗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幾年,可它們對主人的忠誠是永遠都不變的,哪怕主人拋棄了它,它也不會記恨,也會努力對主人好。就像《公狗巴公》裏的那個名叫小巴的狗,它的主人死了,可小巴在等待主人坐地鐵回來的期間,仍然準時三點來到車站等它的主人,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等,最終它也追隨主人一起上了天堂。這些動物與人相處的例子很多很多。只要你們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小動物,換回來的是更多的快樂!

我對這些海鷗們十分敬佩,因為它們對老人的親情是那樣的深厚。同時,我也替它們傷心,因為它們失去了自己最親的人,那種痛苦真的特別難受。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我親身體會過這種痛苦的分離。我家以前養過一隻狗,它的名字叫歡歡,非常的討人喜歡,每天只要聽到我的聲音,它總會搖着尾巴快速的跑的我的跟前,用舌頭舔着我的腳。我也總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它吃,和它在一起,我開心極了!可因為我要上學了,爸爸媽媽也要上班,沒有人照顧它,它一個人自己在家,孤單極了,媽媽就把它送給了別人。當我回家沒有看到歡歡時,心裏難過極了,眼淚刷的一下就流了出來,爸爸媽媽也很難過。但為了我的學習,也為了歡歡的快樂,我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在這裏,我要告訴朋友們,當你們在養小動物時,一定要考慮好自己是否能照顧好它,不但讓自己快樂,也要讓自己養的小動物快樂,如果不能照顧好它們,就會面臨送人的選擇,那真的是件很痛苦的事呀!所以請朋友們一定要想好哦!

或許我們從來都不懂動物們的心,可我們要學着和動物們交流,要學會去關愛那些小動物,一定要用真心對待。因為它們一直會像親人們一樣陪伴我們一起長大。同時,它們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情,我們也要記在心裏。因為這就是偉大的“親情”。

《老人與海》讀後感2

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

這書説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有一位老漁夫,以打漁為生,經驗豐富,但已年老體衰。

他遇到一個漫長的“衰仔期”——連續84天沒有打到任何一條魚,因此,之前跟着他的小徒弟,也被制止和老人一起出海,因為人們認為,這個老人很明顯“運氣用光了”。

但他沒有休息,也並不相信所謂運氣,第85天他依舊出海了,還加大了力度,他把船開到了很遠的地方,因為只有遠海才可能搞一票大的。

不負所望,他那天的確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這魚比他的船還要長,力氣大且速度快,他不能用蠻力收線,因為魚會把釣線崩斷,於是他決定把這條魚耗死。

其實當天他已經有所收穫,他原本可以放棄大魚,帶着那些小魚回家,但他沒有。

他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難得機會,能換到很多很多錢,彌補之前的虧損,還能得到人們重新的尊敬。

再之後,就是這條魚拖着他和他的船,在海上耗了兩天兩夜,這期間為防斷線,他一直把釣線扛在背上,其他行動都用一隻手完成。

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徒弟幫助,左手抽筋,右手流血…種種情況,他一一應對,承擔着細碎的、持續的痛苦,海明威的描述讓人感同身受。

老人的心情也慢慢從開始的逐利,變成為了堅持而堅持,還把魚當成了可敬的對手,直到那條魚真的被他耗死。

然後他把魚綁在船上往回走,在回程中,當然,遇到了鯊魚。他用僅有的武器和鯊魚作戰,也殺死了一些,最後一羣鯊魚還是把那條大魚吃光了,只剩下一個大魚骨架。

他回到家中,除了一身傷痕和內心痛苦外,一無所獲。

——就是這麼一個故事,一寫出來就暢銷+拿獎,之後成為名著直到現在。一代代人們熱愛這個故事,説它“體現了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它在文學性上當然是非常牛逼,且切中了許多苦難中人的心理,因為它的氣氛是“你的.悲劇雖敗猶榮”、“堅持是一種信仰,而結果並不重要”。

而我想説的是,這就是衰仔的故事,這就是大多數“我偏要勉強”的結果。

衰仔期的大機會,註定是抓不住的,就算你歷盡艱辛抓住了,到頭來也必然是煙消雲散。

奮戰到最後一刻,面臨國家大義時,應該。在個人生活中,真的不必。

能成的好事,向來是順水推舟。不能成的,你是可以勉強,但最後這件事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會失散,連精神上的收穫都不會有,除了對這件事的強烈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你不該交的朋友,你偏要交,就是泄露隱私、被人利用、財務損失、最後一地雞毛中絕交。

你不該結的婚,從領證當天下大雨開始,就處處不會如意,最後沒孩子也沒財產地離婚,若無夫妻債務已是萬幸,但你也不會留下處理婚姻的經驗。

你不該去上的班,你天天捱罵、奔命、咬牙忍耐,最後離職時一核算,工資還不夠工作要求服裝的支出。

雖敗猶榮的思路當然存在,但我們東亞民族,向來實事求是,向來成王敗寇。

你可以説這很不浪漫,但我想,作為個體,比起浪漫主角,我們更想要的是“任何小説都懶得描述的,平實富足的人生”。

別忘了,“偏要勉強”的趙敏,最終不過得到身邊男人依舊夢想“四女同舟”,這樣的結果,和那條大馬林魚的骨頭架子,又有什麼區別?

在人生大事面前,旺仔們天然就能做到的,卻是衰仔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比起“見好就收”,更重要的是“見不好就收”。

讓我們共勉!

《老人與海》讀後感3

假期來無事,我又重新潛心拜讀了一遍《老人與海》,讀時卻不禁感受到頗多了,彷彿不是在閲讀一本枯燥的書,而是在閲讀一顆生動的心,一棵赤紅的心,一顆跳動的充滿激情的心。那是數年前我體會不到的,我的感懷也由此開始了。

精練的文字,配上扣人心統的敍述,即使篇幅不長的小説,也以成功地牽動讀者的心。《老人與海》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聖地亞哥的漁夫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同行看成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魚,大魚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最終被老人殺死了,綁在船的另一邊。老人在歸途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但他人然鬥志昂揚,像一個我鬥士在大海這殘酷的我鬥場上頑強地民開搏鬥,歷經了重重艱難險阻。雖然老人捕的魚在歸航的途中只剩下了頭,魚尾和一條長長的脊骨,但絲毫沒有削弱老人的堅強意志。

遠涉千里,深入大海,為的只是一條魚嗎?説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業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感動,才使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險,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我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説,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大馬林魚和大白鯊魚妥協投降!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以被打敗,外在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一方面倒下,恰恰是另一方面的站起,在一個宛如夢境的場景中,必定會出現勝利的結局,這是聖地亞哥的靈魂,也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倒下的精神層面。我認為,這才是偉大的定義。

老人外表平凡,內心卻堅強敢。無論如何,沒有人敢説他不夠偉大,沒有人敢説不是英雄。

英雄或許要有強大的`肉體、令人稱讚的作為、流傳四方的美譽,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説可有可無。一個英雄,便是擁有精神力量的巨人。所為的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所為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他讓自己成為一個永不被擊倒的人,他在業領域沒有失敗的記錄,也沒有失敗的預兆,甚至沒有失敗的概念。自信、堅持不懈、拼搏、一個老人的故事,一個英雄的啟迪。

那我呢?或許我覺得,所謂雄雄離我太遙遠,但是距離產生美,而美又是在我們身邊的。我不是什麼英雄,也許永遠,永遠不會是。但是沒關係,我有英雄之志,這就足夠了。我不會讓我邁向成功的步伐停滯,也不會讓我追夢的鳳凰墜落。不屈服於困難,不低頭於失敗,腳踏實地的做事情,把不值得變成值得,把不可能變成可以。只有這樣,我才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最成功的,像老漁夫一樣永不言棄、堅持不懈。

浮想聯翩之間,我才領悟到,所謂老當益壯,壯的意義是一個英雄的努力,他在現實中失敗,卻在精神上達到了巔峯!這不正是人們所需要的精神嗎?

《老人與海》讀後感4

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説《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説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説描述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我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之後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羣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那裏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當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着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舉着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十分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明白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羣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能夠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衞,並最終趕走了這羣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我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當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小説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當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當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僅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該書出版僅48小時就銷量驚人,當年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1954年,因為海明威"精通於敍事藝術,突出地表此刻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海明威又獲諾貝爾文學獎。"每一句話和每一段落,都要儘量寫得簡潔。"這是海明威寫作的信條之一,這使得他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數量比任何其他一位獲獎者都多。當他被宣佈為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得主時,評論界一致稱好。"人能夠被毀滅,卻不能夠被戰勝。"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裏所説的話,不僅僅打動了讀者,也征服了評論者。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5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能被打敗,”已經記不得是第幾次看這篇小説了,即使每看一次都有不少的收穫,但我依然情有獨鍾的喜歡着這句話。每每看到它,我總覺得它會給我力量。然後,越來越堅強。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可憐”的老頭出海捕魚的故事,他在那次出海碰到了一條大魚,那條魚比他的船都大很多。他和它戰鬥着,也是和自己戰鬥着,兩天兩夜的時間,他殺死了它。而後回航,他又幾次遇上鯊魚,他堅持着一次次和他們戰鬥。等回到陸地的時候,他捆綁在船上的大魚只剩下一具骨架。他累了,他睡了,那麼安詳,陽光都不忍打擾他。

他回去的時候是那個孩子首先見到他的,他每天總是會準時的到老人住的地方。老人在出海的途中與大魚抗爭的時候也總是會提到的那個孩子,他想:老人出海該經歷了多少傷痛啊?他不忍打擾他,轉身出去為老人準備咖啡,眼淚卻一次流在他的臉上。這樣該是為那堅強感動的淚吧。我想:假如那個孩子是我,我也會流淚的。看着那些堅強得永不言敗的人,我總是會莫名敬佩。

人在某些時候總是會孤獨的,即使再剛強的漢子也會如此。就算如老人説的那樣:人在大海是不會孤獨的。但他在信念的抗爭過程中還是想到孩子,他想:假如孩子在我身邊那該多好啊。有人並肩作戰,總是好的。生活的擔,再厲害再堅強的人也不可能一肩挑起。

個人以為人總是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應當時刻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要什麼。老人就很清楚,他是一個硬漢,他説的他不可以能被打敗。就像他的那些自言自語,充滿感性的堅定剛強。雖然他最後還是沒有勝利,外在的勢力強大註定了他要被毀滅,但他沒有失敗。孩子的淚以及那些羨慕的眼光可以證明:老人是個失敗的英雄。

出海八十幾天,帶回了一具魚的骨架以及一身傷痛。

生活應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應該説人活着就是為了承受痛苦,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人在體驗痛苦後才能得到征服痛苦後的那種喜悦。我想:我應該是喜歡痛苦的。記得第一次看這篇小説是在國中的時候,班上不知從哪裏冒出了這樣一本書,而剛好又傳到了我的手裏,我拿着它一直到看完才捨得傳出去。從那以後,我的課桌上就有了這篇文章開頭的那句話,自以為自己已經就是不可打敗的英雄。

“為了自己的幸福,努力奮鬥。即使有多少的磨難,不要放棄。你可以被打垮,但你不能輕易言棄。你可以最後沒有勝利,但你必須努力的奮鬥在其中的每一個過程。”這是我去年的某個時候寫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也是在看了這篇小説後得到的。自以為很好。

老人有時候會做夢,夢中總是會有一頭或者幾頭獅子。獅子的勇,獅子的力量,老人的執着,老人的剛強。以至於我在看這篇文章時候總是以為老人就該是那頭雄壯的獅子,鐵錚錚的硬骨頭。

孩子並不像個孩子,他就像個小大人一樣圍繞在老人的周圍。老人愛他,記得其中有一句這樣寫過老人握着孩子的腳直到他醒來。原來,硬漢子也會如此温柔。

讀完《老人與海》寫下的句子:1、做個堅強的人,好好的生活。2、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用盡全力。3、好好的對你愛的和愛你的人。4、面對困難迎難而上。5、面對世界,自信的微笑。

《老人與海》讀後感6

輕輕合上《老人與海》,我不禁思緒萬千,心也早已陷入了那個書中所構想的世界。《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堅強。

《老人與海》中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和他的小船在海上足足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漁夫殺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可是命運似乎總是捉弄人。在歸程中老人一再遇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為什麼作者海明威不讓老人獲得最後的勝利呢?這樣不是更能體現老人的偉大嗎?老人與海的故事不僅象徵着人與自然的關係,更象徵着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試問,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也有過失敗的經歷。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打擊。“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因為“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為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但是隻要想想這個堅強的老漁夫,他是如何面對生活的,自然就會釋然許多。老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現在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佈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的那種。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為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

而我們手上沒有老繭,皮膚上更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裏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沒有受到過那些真正的挫折。我們所謂的“挫折”,只是那些小小的不滿而已。我們不瞭解真正的生活,在社會中,有多少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着,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修補匠……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着。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我們美好的生活,是靠他們勤勤懇懇地勞動換來的。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尊敬他們、學習他們,他們就是現實中的“老人”,他們也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老人與海》給予了我很多人生啟示。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過着艱苦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地面對一切挫折。跌倒了就要重新鼓起勇氣爬起來,再一次跌倒再一次爬起,永遠不要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對失敗屈服,一旦屈服,那麼所有夢想都不會實現,這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義,我覺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魚一樣,會出現那樣勇敢地去面對,即使沒有成功,也不會因為沒有努力而給人生留下遺憾。

只要敢於面對挫折,挑戰挫折,我們就能成為生活的強者,生命也會因堅強、勇敢而變得更加燦爛!

《老人與海》讀後感7

從小時候的白雪公主、灰姑娘,我學會了善良;從國小時的《西遊記》、《魯兵遜漂流記》,我學會了勇敢;從現在的《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學會了忠義、堅強;從《三國演義》、《論語》中,我學會了要知恩圖報、親情有偉大與無私……漸漸地,我在讀書中不斷地收穫成長。

最近,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老漁夫桑提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捕不到魚,後來好不容易捕到一條魚,卻又被鯊魚吃掉的故事。老人的命運雖然有些悲慘,但他那非凡的毅力和堅韌的決心,那敢於向命運抗爭,敢於向失敗與死亡挑戰的精神,卻深深令我折服。

回味着老人的經歷,我不禁與我的祖國聯繫在一起。憶往昔,子曰:“逝者如斯夫。”然而歷史的滾滾紅塵終究帶不走一段段輝煌的歷史:大漢王朝的絲綢之路;一代天驕所開拓的廣闊疆域;還有下西洋艦隊上迎風飄揚的“鄭”字大旗……可就是這樣一個強盛的國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清王朝緊閉的國門;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洗劫掠奪;侵略者與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還有日寇的鐵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踐踏……偉大的中華民族受到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戰火紛飛,屍橫遍野,民不聊生,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老人的漁船又出海了,八十四天未捕到魚的挫折真的不算什麼。在一條大魚上鈎後,老人只有一個念頭,把魚弄死,提住它,“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道兒。”老人温和地高聲叫道,最終,堅韌的毅力使老人獲得了勝利。這時,我腦海中湧現出一位位民族英雄,從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到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中華民族的抗爭一直沒有停息,經過幾番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不幸的是,在捕獲這條魚不久後,死魚的腥味引來了一撥又一撥鯊魚的攻擊。在與鯊魚的搏鬥中,他擊退了所有侵犯者,但那條大魚已經只剩下骨骼。面對這樣的打擊,老人依舊保持那份堅定的執着,他仍在準備着上次出海丟失的魚叉,折斷了的刀子,老人在睡夢中又夢見了獅子,他在等待着,等待着在下一次的收穫,在洶湧的波濤中,前進!

我們的祖國依然經受着各種各樣的考驗:從建國初期的各種艱難探索,到至今仍歷歷在目的汶川地震,斷裂的`牆體,倒塌的樓房,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剎那間從世間消失,一處處的廢墟講述了這世間最淒涼的悲劇,一次次的餘震彷彿陰雲一般籠罩在災區人民的心頭。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温總理眼中飽含的熱淚,一批又一批救援的隊伍,還有大街上捐款、獻血排成的長龍……太多太多的人傳遞着愛心,積蓄着感動,詮釋着真愛的意義,中國人民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讓地震災區,恢復了以往的歡樂和諧;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向世界呈現出一場精彩經絕倫的體育盛會,51枚金牌的驕人戰績,一項項被打破的世界紀錄,使北京奧運會永遠載入奧林匹克的經典史冊,中國已不再是從前的“東亞病夫”,中國正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健步奔向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定能騰飛於世界!

老人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於是我明白:中國正是這樣,一個堅強不屈的中國,一個昂首屹立的中國,正在向世界之巔邁進!

《老人與海》讀後感8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句令人感動的話出自海明威著的《老人與海》。

這本書裏講述了一個老人,他叫桑地亞哥,一天他出海去打魚,碰到了一條極大的馬林魚,雖然老人自制的魚鈎已經深深地鈎住它,但這條魚非比尋常,格外有耐心,不停地跟老人耗,但老人也不服輸,手像鋼鐵一樣,牢牢地抓住那條鋼索。在和大魚搏鬥的過程中,他的雙手被鋼索勒破,一隻手還不停地抽筋,身子也痛,因而他不僅是和大魚搏鬥,也是在和自己交戰,最終他戰勝了那條大魚。但在回家的途中又被成羣的鯊魚襲擊,雖然他頑強地抵抗,但也無濟於事,最後他帶着只剩下骨架的大魚回到家,人們都為那條大魚驚歎,而他卻累倒呼呼大睡……看完這本書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在想,為什麼老人能在這種常人無法堅持的情況下堅持下來?毋庸置疑,靠的是那頑強的毅力和不服輸的精神。史上不是還有許多人都是這樣的嗎?如《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你們想,桑地亞哥,他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是一個可能西去的老人,為什麼他在食物匱乏,雙手出血,身體疼痛的情況下,在海上和大魚搏鬥了那麼久,到底是什麼支撐着他?而且他還能在這極端糟糕的情況下,仍然談笑風生,享受着碧水藍天,吹着舒適的`海風,這種樂觀和毅力都值得我們學習。

我在想,在一些書裏面,結果大都是成功,為什麼海明威偏偏要讓這個令人讚歎不已,具有成功所需一切的老人遇上可惡的鯊魚羣,導致最終的失敗呢,我想,這是有原因的,海明威之所以讓老人失敗,是為了更深地刻畫出老人可貴的品質,讓他崇高的精神進行一次輝煌的昇華,這樣可以更好地告訴我們,人的一生都是福禍相伴的,決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無論我們遭遇多大的不幸,我們都要有老人這種堅強的精神,不被命運打敗。

這時,我又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像老人一樣堅持不懈,抓到那條巨大的,並且有耐力的馬林魚,還是像懦夫一樣撇下手中的鋼索,返回家呢?這我並不知道,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人一遇到困難而撒手躲避也是很正常的事,但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有勇氣,有一種能面對困難逆流而上的勇氣,能有超越極限,超越自我的毅力呢?這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人一定要努力,努力是成功的基礎,如果遇到困難努力過了,但仍然不行,這大家都不會怪你,也許還會反過來讚美你。可如果遇到困難不努力就退縮,大家一定會恥笑你的。就像書中的老人一樣,他努力驅趕,用鋼叉刺、用刀砍、用船槳砸,試圖趕走鯊魚,但鯊魚太多了,他也沒有辦法只能任由它們一波波地湧來,撕咬那條大魚。他知道他努力過了,所以他回到家中他才安靜地睡覺,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讀者都能理解,並不奇怪。但如果他遇到鯊魚羣直接不管,任由它們撕咬大馬林魚,我們會怎麼想,也許他前面的努力,和我們對他的敬佩好感,也會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吧。

讓我們更深刻地記住那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

《老人與海》讀後感9

逆水行舟,穿過最深的海域,挑戰不可能的極限。人總是這樣,為了心中或許不可能實現的信念或信仰而不顧一切危險,執著着勇敢前進,前方可能有着危險的潛龍,可能有着深不可測的懸崖,可能有着足以破碎你的夢想的夢魘,還可能什麼也沒有……但繼續走下去吧,輸得起才是真正的贏家。

——題記

《老人與海》是我抱着冒昧之心所讀的一本世界名著,世界名著就是這樣,看似平平淡淡,只講了一些小道理,可當這些小道理彙集在一起的時候,卻形成了一個值得你細細品味的人生哲理。《老人與海》就是這樣一本能體現一種奮鬥的人生價值觀的名著。

《老人與海》講了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一人出海打漁,在打漁的84天裏一無所獲。老人和孩子相約越的,面對不可能戰勝的大自然,老人努力過、奮鬥過、追求過,從來沒有想過屈服過,老人的生命在捕大馬林魚的時候、在面對成羣的鯊魚的時候充分體現了他應有的光彩。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陷,但只要他們懷抱夢想,懷抱毅力,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過、奮鬥過、追求過,不管理想是否只剩下白骨頭,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大馬林魚已經存在於老人和我們讀者的腦海裏了,它就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所以老人就是真正的贏家。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用小説中老人的話來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老人與海》揭示的哲理就是:“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更不能倒下”。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史蒂芬?威廉?霍金教授的故事。史蒂芬?威廉?霍金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腳則朝內扭曲着,嘴已經歪成S型,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呲牙咧嘴”的樣子。但這沒有阻止他前進的腳步,他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50年之久,身殘志堅的他,寫出了《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一顆超新星,被譽為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極限本就是被挑戰的。人活着就應該為生活奮鬥着,生是一個等待死的過程,與其躊躇不前不如繼續走下去。在一次校運會上,我參加了1500米長跑。在長跑的過程之中,我的體力漸漸支撐不住了。我邊跑邊望着已經放棄的同學們,我也萌生了放棄的念頭。“我想放棄了,我不想跑了,老師和同學們會理解的,因為我實在是太累了。”我想着。可我又想到了:“我為什麼要在校運會之前那麼努力的苦苦練習,為什麼要參加1500米長跑。”汗水滴到了眼睛裏,我的雙眼朦朧了起來。我一直在問我自己。“我只知道,我沒有為了什麼,只是為了往前跑,為了超越極限!”這是我自己內心的回答。我要超越極限更要超越我自己!我奮力向前衝去。雖然,最後我輸了,輸給了我不知道。

是無窮無盡的財富?是讓人瞻仰的榮譽?是萬人之上的權利?是不為人知的大陸?是破壞美好的夢魘?是禁錮魔鬼的囚牢?是某個神祕的基地?還是…什麼也沒有。

我們總是這樣,前進着。

為了同一個夢想!——後記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老人與海。海明威(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樸實的文字中歌頌的盡是老人不可戰勝的硬漢精神。

他是一個被認為“走黴運”的老人,他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了,和他做伴的小男孩被父母叫了回去,老人瘦弱憔悴,但眼神中有着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像大海那樣湛藍和愉悦。

村子裏總有窸窸窣窣的聲音笑話老人,他也不在意,他相信自己的技巧和力氣足以戰勝一條真正的大魚。他照樣自信和高傲,他告訴小男孩,他是個古怪的老頭。

隨着海水漂浮,離村子也越來越遠,他的目標是打到一條大魚,聽着倔強,但他也確乎這麼做了。小心仔細的憑藉自己的技巧,在海上獨自與大魚抗衡,時刻保持體力,準備着戰鬥。他熱愛大海,也熱愛大魚,他覺得敢於和人類鬥爭的'魚都是勇敢和漂亮的。彷彿對任何事物都懷着善意與感恩,他於大海,懷着簡單的純粹。

在極度飢餓和惡劣的海上環境中,他終究打敗了大魚,把大魚綁在小船的頭尾,就像小船旁邊拉了一隻大船,致使小船行動緩慢。他也傷了手,鮮血直倘,精疲力竭。

原以為故事會就此終結,卻殊不知一場更大的厄運正向老人襲來,大魚的血流向海洋深處,引來了鯊魚。先是一隻,兩隻,然後一羣,最後成羣結隊的湧向小船。老人的手傷着,力氣也耗盡了,卻強迫自己保持清醒。老人用魚叉打着鯊魚趕着它們,後來魚叉斷了,又用槳。次次擊退兇狠的鯊魚。最後,兩敗俱傷,鯊魚死了或逃了,船槳斷了,老人傷了,大魚也作為戰鬥的犧牲品被鯊魚咬食的不成樣子。老人也不顧傷口,安靜的坐在船中,看着漸近的海岸,晃眼的燈光,強撐着回到家中。

於是次日就看到了好多圍在老人船邊討論的人,無一不是在驚訝感歎魚的龐大與完美,同時猜測着是誰打下這條大魚。

小男孩一如既往來到老人家中,看到老人的手,哭了。後來老人説,他輸了,輸的很徹底,他再也不能打魚了。小男孩就一直掉眼淚。他太累了,於是再次睡着,夢中又出現了沙灘和獅子。

這就是文章的故事,若要深究真的毫無華麗可言。一切都是最普通的,但卻也凝聚了最強烈的震撼力。並非為老人不值,只是感慨是什麼支撐老人在精疲力竭的情況下和鯊魚搏鬥。我想這大概已經從最初的堅持變換為充動和本能,和着那股不服輸的勁兒,致使老人見到鯊魚就鬥爭。或許他並沒想些什麼,沒考慮因果利弊。高傲和衝動讓他沒法低頭。又或許,這早已成為他心中的執念。因為純粹,所以感人。

至於作者為什麼讓故事沉澱在一個略顯悲傷的結局裏,為何不在釣到魚後就結束全文。我想用郭敬明的一句話解釋:我們活在浩瀚的宇宙裏,漫天漂浮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我們是比這些還要渺小的存在。你並不知道生活在什麼時候突然改變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裏去。你被失望拖進深淵,你被疾病拉近墳墓,你被挫折踐踏的體無完膚,你被嘲笑、被諷刺、被討厭、被怨恨、被放棄。但是我們卻總在內心裏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棄跳動的心。我們依然在大大的絕望裏小小的努力着。這大概也體現了海明威的本意,生活和挫折本就不離不棄。這更還原了現實本身的殘酷性,最後老人説自己輸了。老人終究追隨了自身的執念,導致傷痕累累。但他定然不會後悔,因為在鬥爭中,他懷着滿腔的熱血和執着,他所閃爍着的,是一個人生命的高傲和靈魂的執拗。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假期閒來無事,又重新潛心拜讀了一遍《老人與海》,讀時卻不禁感想頗深,彷彿不是在閲讀一本枯燥的書,而是在閲讀一顆生動的心,一顆赤紅的心,一顆跳動的充滿激情的心。那是數年前我體會不到的。我的感懷也由此開始。

簡練,或者説精煉的文字,配上扣人心絃的敍述,即使不長的小説,也能成功,而牽動讀者的心。《老人與海》在海明威的思緒中流轉,充滿熾熱的液體,不曾冷卻。

王勃筆下流淌出的千古傳唱的《滕王閣序》,其間曾説,“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不僅是一個人的志向,也是老人聖地亞哥的真實寫照,是他的靈魂的最恰當描述,是一種生命意義,是一種悲劇一般的壯麗,還是一種對人生的洞悉。當這個世界的天平不向每個人傾斜時,總用人會被象徵倒黴的另一端所高高抬起,沒有信心,厄運會輕易吞噬空虛的心靈。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呢?難道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冷冷的海風裏夾雜着一股血腥,也許這才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是與大海的對抗,與自然的對抗,與世界的對抗,與命運的對抗,這樣的靈魂才能做到,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遠涉千里,深入大海。為的只是一條魚麼?説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感動,才使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盡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方面倒下,恰恰是另一方面的'站起,在一個宛如夢境的場景中,必定會出現勝利的結局,這是聖地亞哥的魂,也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倒下的精神層面。我認為,這,才是偉大的定義。

老人,外表的醜陋,內心的壯麗,和奮勇。無論如何,都沒有人敢説他不是英雄。

英雄或許要有強大的肉體,令人稱頌的作為,四方流傳的美譽,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説可有可無。一個英雄,擁有的,便是精神力量的巨人。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 他左右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會被擊倒的人,他在精神領域,沒有失敗的記錄,也沒有失敗的預兆,甚至沒有失敗的概念。自信,堅持,不懈,拼搏,一個老人的故事,一個英雄的啟迪。

那我呢?或許我覺得,所謂英雄離我太遙遠,但是距離產生美。而美又是在我們身邊的。我不是英雄,也許永遠不會是。但是沒關係,我有英雄之志,這就足夠了。它告訴我的,並不是事蹟,而是精神和品質。它的存在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或許我正碌碌無為,但我不會讓我邁向成功的步伐停滯,也不會讓我追夢的鳳凰墜落。不屈服於困境,不低頭於失敗,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把不值得變成值得,把不可能化作可能。這就是我要做的,我該做的。若是這樣,我才告訴自己,自己是強大的,是成功的,向老人一樣,永不言棄亦永不言敗。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在老頭兒的心裏,海洋總是“她”,海明威名著《老人與海》讀後感。喜愛大海的人都用這樣的稱呼,老頭兒是墨西哥灣的一個漁民,名叫桑提阿果,他瘦骨嶙峋,脖子上盡是深深的皺紋;顴骨上有很多黃褐斑,這也許是長年累月在太陽下暴曬的緣故,黃褐斑一直往下延伸,蔓延到他臉的兩次,當我讀完海明威《老人與海》時,我很被老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

老頭兒在墨西哥暖流打魚已經八十四天了,他卻一無所獲,因此也失去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孩子。那天是他打魚的第八十五天,老頭子認為這是一個吉利的數目。於是在孩子的幫助下,為這一天的出海做了充分的準備,這天一大早,老頭兒就出海了,老頭兒的目標在遠方,他把陸地上的濁氣拋到了後面,划進了海洋上清早爽淨的氣息裏。他喜歡海上的飛魚,海鳥,燕鷗.......因為在海上的孤單時間裏,總有它們和他做伴。

天矇矇亮時,他就拋出了所有的魚食,耐心的等待着,人可不是一直都走黴運的,老頭兒也一樣。老頭兒釣上一條大魚,但他的力氣太小,根本奈何不了大魚,他只能任憑大魚來只小船行走,他的家鄉漸漸的遠去了。就這樣,大魚拉着他走了三天兩夜,他已經精疲力盡了。這期間,他被大魚折磨的渾身疼痛。在海上,他學會了自言自語,或學會了對鳥兒。魚兒們説話,或許這是排解她寂寞心情的一種最佳方法吧,讀後感《海明威名著《老人與海》讀後感》。大魚終於現身了,它貼着船游過來了,老頭兒撂下繩子用腳死命踩住,用雙手抓住魚叉,高高舉起,使出全副的力氣,猛吸一口氣,鐵叉叉進了魚的身體裏,大魚漂浮在了水面上,老頭兒這會覺得已暈的不行了,雙眼睜不開,手上都被蹭破了皮,他用他頑強的毅力戰勝了大魚。大魚雖然被打敗了,但老頭兒接下來的所面臨的問題更加嚴峻了。大魚的血在海洋上漫布開來了,它就從深水裏浮上來了就聞到了氣味,它急衝衝的遊了上來,馬上就衝破了湛藍的水面,到了陽光下。過了會兒,它有嗅到了血腥的味道,一路緊追不捨的跟上了小船。它是一條尖吻嗜鯊。老頭兒趁它撕咬大魚的時候,用魚差瞄準了鯊魚的腦子,拼命地紮下去了,他的兩手已經血肉模糊。只弄靠整個身體的分量使勁地把鐵叉往魚頭裏叉,他沒有什麼把握,但扎的很堅決,下足了狠心。鯊魚‘撲騰’一下反過來身來,老頭兒這才鬆了一口氣,但老頭兒的魚叉隨着鯊魚一起沉入了海底。老頭兒知道鯊魚遲早是要來的,他就將身邊的刀綁在繩子上,當作自己的武器。鯊魚在一次的來了,老頭再次提起精神,周折鯊魚的要害狠狠的紮了下去,它終於沉了下去。隨後又來了條單個的雙髻鯊,老頭又照例找了個好時機,用刀扎進了它的.腦袋,但這次鯊魚沉下海的時候向後一扭,老頭兒來不及把刀拔出來,刀面‘啪’地一聲斷了。老頭身邊的大魚以被鯊魚咬的七零八落了。老頭原本以為戰鬥就這樣結束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隨着剩下魚肉香氣的瀰漫。就在老頭兒快出暖流時,又有鯊魚來襲擊了,此時的老頭兒已經暈的不行了,眼前一片昏暗,兩手已是血肉模糊了。但他憑藉着自己最後的一絲氣力,打敗了鯊魚,只不過他身邊的大魚只剩下了一副魚骨架。

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塑造了一個沒有被任何困難壓服,踏進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他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它,卻不能打敗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感動並激勵着我們每個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老人與海》描寫了一位老人獨自出海打魚,但最終打到的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老人只帶回一副巨大魚骨的故事。小説通過老人與自然、與鯊魚的搏鬥,為世人塑造了一個不屈不撓的硬漢形象。作者通過老人説出的那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它,但你就是打不敗它。”來體現了作者對人類偉大精神力量的肯定!這部作品同時也為我們闡述了人類理想的可貴,以及為理想全力以赴的精神。

《老人與海》之所以成為海明威的巔峯之作,之所以不同於海明威其他硬漢小説,就在於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不但寫了硬漢,而且通過這一硬漢謳歌了人類永恆價值。正是這一點使得《老人與海》中的硬漢桑提亞哥與海明威其他小説中的硬漢有了天壤之別。

海明威在創作《老人與海》之前所寫的硬漢,僅僅是性格的堅硬,他們對讀者的吸引力完全來自於硬漢特異的性格,他們的價值只在於硬漢性格的罕見。但《老人與海》中,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不僅僅是條硬漢,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迴響。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為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因此,在《老人與海》中,硬漢桑提亞哥的剛毅性格,已經成為小説的表面。通過桑提亞哥硬漢性格來禮讚人類的永恆價值,才成為小説的真正主題。《老人與海》中展現了哪些永恆的價值呢?

我覺得最為重要的就是人的自信。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説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説,“可是我們有,你説是不是?”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人活着,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着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着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為桑提亞哥有着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裏,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繫。

《老人與海》的主要篇幅,是描寫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茫茫大海上和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糾纏、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經歷。通過海明威淋漓盡致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桑提亞哥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的骨架,骨架上唯一完整的是魚頭和漂亮的魚尾巴。從物質上來説,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説,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説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

《老人與海》讀後感14

《老人與海》是一部歷時一個世紀的鉅作,它告訴了我們人生哲學中的諸多道理,同時就我看來,其中也不乏藴涵着一些程序方面的重大道理。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這是一篇讓看過它的人都感動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釣到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説過的比他的船還大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也許,書中的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最終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帶着魚骨上岸,可是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在奮勇抗爭,如同面對命運莫測的人生,可以消滅的是肉體,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歸來,老人並非一無所有,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而獲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勝利的象徵。

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説,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當我們讀到在大海中苦苦鏖戰的老人和拼死也要活口的魚類的時候,我們願意相信這就是活着之所以應該活着的價值,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對於年輕人以及中年人來説更應該多從這個角度來理會本書的內涵,奮鬥可能沒有結果,可能一切都會是一場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奮鬥的過程是何其令人讚賞?正像某書評作家解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讀者最喜歡的還是西行中的孫行者,而不是已經修成正果的鬥戰勝佛。

人生就如一片汪洋,很寬,也很危險。它可以把你推向一個高度,也會瞬間讓你失去自己所有的幸福。我們為了保留這一絲幸福,會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們的滿腔熱血化解有時憤怒的海洋。要知道,一個好漁人,是擁有桑提亞哥的意志和精神的。

我想:人生即是海洋,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在風裏你可以感受堅毅,在浪裏你可以感受激昂!這些都是過程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痛苦。

《老人與海》讀後感15

“人可以接受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使在人生的角鬥場上失敗了,而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依然堅持,依然堅定。 ——題記

起初,在讀《老人與海》時,只認為是一本無任何意義的書籍。一個古怪的老人,釣一條大馬林魚,直到天昏地暗。這是我讀到一半頭暈眼花時所發出的的感慨。在今天被動地翻開它之前,可憐的《老人與海》只是充當我“學富五車”的工具。我一點也不瞭解他,也不想了解他。驀地,突然發現那些講述如何堅強勇敢的書籍不就是被強制性地送給人家,亦或是賣了,扔了。那些色彩斑斕、浮若塵絲的奇書異卷反而得到了大片疆域。而至於這本孤獨的《老人與海》,孤獨的在封閉的世界中不停息的自導自演一部相同的戲碼。翻開柔韌的.紙頁,赫然見着“我要和它戰鬥至死”着實讓我驚心,就像書中寫到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一樣。

縱使老人頑固不化,愚蠢木鈍,但他卻用他的堅定贏過了波塞冬的囂張。

轉而想到了我自己,我經常性的做一件事只有三分鐘熱度,外加七分鐘無奈。例如,寫作業,寫了不到一半就不想寫了,看書也是一樣的。再或者是曾近許下那麼多的豪言壯語,如今,也就只有檣櫓灰飛煙滅了。畢竟是年輕啊!好奇而又善變。這是給自己的華麗的託辭吧!

也並不是沒有堅持過,只是那種枯燥而又無味的等待猶如一枚細針,是足以戳破一個鼓鼓的氣球。於是那麼多次,承受不住堅持換來的失敗,失聲痛哭!

縱使老人身處險境,但他的生存信念驅走了死的垂愛。

聽説除了信徒們,人是沒有太多的信仰的。而時間卻在句子後面劃上了一個大紅叉子。

信仰可以是一本書,如同《幻城》;信仰亦可以是一句託付,如同母親對我們的關照。我們曾有那麼多的理想像吹泡泡一樣破滅,但仍剩下對生活與生命的信念。去相信吧,就如同沒有被欺騙過一樣!

縱使老人一次次失敗,他從沒有絕望過,那份平淡,平息了一切波濤。

孩子們都喜歡在柔軟的沙灘上堆砌一座座城堡,但最終必定會被潮水吞沒,而那些可愛的精靈們扇扇翅膀,理理衣服,就帶着一份亙古的夢離開了。輕輕的來,悄悄的去,如同徐志摩寫的《再別康橋》。

我們總是一個勁兒地往一個方向奔跑,總是跌倒摔傷。沒準兒在不遠處就有一株俏麗的丁香在身後撫平你的疲憊呢!

總是老人一次次精疲力竭,然而他等待的堅定,勝過了時間的腳步。

有人説,人生就像釣魚,總是掙扎等待在機會的岸邊。面對一次次不得已的妥協,我們總是暴跳如雷,卻從來沒有嘗試過等待的滋味。眺望一池春水,忽視波瀾湧動,瀟灑揮杆,贏得鯉魚一桶。人們總是忙着登上山頂,卻從不考慮即將迎來的危險和最短的路徑。綿長的等待能換來綿綿的喜悦。成功需要人們學會天時、地利、人和的分配。

但,小説只是小説,生活卻不只是生活,我們不可能去一個蒼茫的大海不服輸的與鯊魚搏鬥。但我們可以在摔倒後,珍藏那把我們絆倒的石頭然後帶着它,負着傷,繼續前行,同時等待天空中的雲霧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