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

中秋節2.49W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1

秋節的傳説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

中秋傳説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讓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逢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成仙。

三天後,后羿外出狩獵,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後翼走後,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便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了神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知道了白天發生的事。痛不欲生,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就向前走三步。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燭,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鮮果,祭在天上眷戀着自己的嫦娥。

所以中秋節就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2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每逢中秋節,身處異鄉的親人都會回到老家,與家人團聚。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餅,賞月亮。月餅又香又甜,月亮又大又圓,人們都高興極了。

傳説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十個太陽同時烤,河水乾了,大地裂了,人們苦不堪言。玉帝知道了,派后羿下凡,后羿見了十個太陽,張弓拔弩,一下射死了九個太陽。玉帝十分生氣,把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打入人間。西宮娘娘知道了,把長生藥給了他們,嫦娥卻偷偷把藥吃了,一下子飛到了月亮上,后羿十分想念嫦娥,所以做了月餅獻給嫦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后羿和嫦娥,所以有了中秋節。

終於放假了。中秋、國慶將至,學校放了八天長假,讓我們回老家過中秋節。

第二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在回家的路上,趕着要和家人團聚。回到家時已經中午了,媽媽在飯店訂了團圓飯,接上爺爺、奶奶一起去,還叫上了姑姑、姑父。看着豐盛的團圓飯,我的饞蟲都被勾出來了,津津有味地吃了很多。

晚上,全家人坐在院子裏,望着明亮潔白的月亮,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餅,大家談論着中秋的習俗和趣事,其樂融融。真是一個團圓夜啊!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家人團圓的節日,我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3

一、秋暮夕月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傳説在戰國時代,齊國有個醜女,名叫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後來以超羣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在宮中賞月,正巧齊宣王也在宮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無鹽,覺得她美麗動人,於是就冊封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二、嫦娥奔月

后羿因為射下天上的九個太陽,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愛戴。隨後就娶了美麗善良的嫦娥作為妻子。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從此經過的王母娘娘,於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兩顆長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顆可以長生不老,服下兩顆可以去天上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去天上,所以就把兩顆仙丹交給嫦娥珍藏起來。

后羿有個徒弟,名叫逢蒙,是個小人,嫦娥將仙丹藏進百寶匣時,被他看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後,后羿帶領弟子們去狩獵,逢蒙稱病沒去,等后羿走後,就手持寶劍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對手,就手疾眼快地打開寶匣,把兩顆仙丹一口氣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後,立刻感覺身體輕飄,已經能夠飛了,於是飛出窗口,飛向天空。因為牽掛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離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後,侍女們向他講述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又驚又怒,惡徒逢蒙已經逃亡,后羿悲痛欲絕,頓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朧中發現,當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這天是八月十五日,並且月亮裏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於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遙祭月宮裏的嫦娥。從此以後,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們也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祭拜嫦娥,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三、中秋起義

元朝末年,朱元璋聯合各地反抗力量,準備發動起義。軍師劉伯温想出一條妙計,利用中秋節大家互相饋贈麥餅的機會,在麥餅中夾帶字條,傳遞起義信息,約定於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時舉行起義。後來起義成功,朱元璋便傳下口諭,每年到了中秋節,便把當年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日糕點賞賜羣臣。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四、燒塔起義

元朝末年,劉福通、韓山童等白蓮教首領利用宗教作掩護,發動農民起義,得到全國各地的普遍響應。潮汕人民為了與周邊地區的起義軍步調一致,按事前密約,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在空曠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燒大火,作為起義的行動信號。後來,燒塔就成為中秋節的習俗,被世代流傳下來。

五、舞龍驅疫

相傳在很早以前,香港銅鑼灣大坑區,在一次風災之後,出現了一條大蟒蛇,到處作惡,危害鄉鄰,村民們非常氣憤,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將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卻發現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區便爆發了瘟疫。這時,村中的父老忽然在夢中被菩薩告知,只要在中秋節舞動火龍,就能將瘟疫驅除。從此以後,每到中秋節,舞火龍的習俗就流傳下來。

六、兔爺治病

傳説在古時候,老北京城裏鬧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染上,吃什麼藥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們的病苦,非常難過,就派玉兔到人間為百姓消災治病。

於是,玉兔就變成一個少女,來到北京城,走街串巷,治好了很多的病人。玉兔為人治病,什麼報酬都不要,只借別人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一會兒是男人,一會兒是女人,一會兒是算命的,一會兒又是賣油的,最後走遍北京城內外,直到瘟疫消除。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4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着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着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裏,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説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説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裏含着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5

唐明皇遊月宮,話説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裏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羣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説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裏,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説,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説,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6

説起中秋佳節,在中國,人們便會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流傳幾個年了,至今仍為地球人所喜聞樂道,成為中秋由來起源的典故。

相傳在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集”,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人類難以生存。

一個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其力無比,身懷絕技,人稱“神箭手”。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為救人於水火,便登上世界頂峯喜瑪拉雅山,支脈的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用箭射落九個多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按時起落,在天空運行,為民造福。

因此,后羿之名揚天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愛戴。有一個能歌善舞、美麗善良的女子,名叫嫦娥,慕名嫁給了后羿。婚後,夫妻二人相親相愛,后羿除給年輕人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嫦娥在一起,日子過得美滿幸福。

做為后羿的妻子,嫦娥的心地非常善良,常把丈夫射來的獵物接濟窮苦的鄉親們,鄉親們都誇后羿娶了一個温柔、賢惠、善良的好妻子。

周邊國家與地區的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徙弟多了,人員也就複雜了。有一個心術不正的小人,名叫逢蒙的也乘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道教祖師爺爺太上天君,天君剛剛用八卦蘆練成一種長生不老之藥,天地間不少神靈與人吃了他的藥後,一個個都修成超凡的仙人,得了正果,上了三十三洞天。太上天君是下凡私訪尋找與仙有緣之人,祖師爺爺十分佩服后羿的神力,敬重后羿為民造福的功德,便賜給后羿一包長生不死之藥。

據説,不管是人還是其他生物,只要服下此藥,能即刻成仙上天。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心愛的妻子嫦娥與鄉親們,更不願意一個人昇天。便回家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保管,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逢蒙竊聽和看見了。

拜倒在後羿門下逢蒙,原本就是個奸佞小人,他看嫦娥長得漂亮,就起了歹心,後偷竅了嫦娥藏藥之處,就想偷吃掉不死之藥,自己昇天成仙。

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進了卧室,對嫦娥非禮,並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身單力薄,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知道自己打不過壞人,便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果斷地一口吞下腹中。不料藥性發作,嫦娥吞下藥後覺得自己身輕如燕,身子一下子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宮中成了仙。

傍晚,等后羿回到家後,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己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妻子嫦娥,在天上望着他,好似妻子正在傷心得痛不欲生。后羿便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

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月光變得又大又圓,后羿更加思念愛妻,可自己又上不了天,只好再次院中擺下供品遙祭嫦娥仙子,年年如此,此情傳到民間,世人效仿,日久成俗。人們以月餅、瓜果相送,有“閤家團圓”、“吉祥平安”之意,故傳到明代俗稱“團圓節”,便有“中秋節”拜月等種種説法。

有詩為證,后羿問月:

幾縷情絲系廣寒,真心問計向青天?

今生已是難相聚,來世誰幫續舊緣?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7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裏,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傳説,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温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后羿當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崑崙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藥,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藥偷來吃了,於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8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9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於來臨,夜幕降臨,天空那麼寧靜,那麼美麗。我們一家懷着喜悦的心情,靜靜地等待着明月的出現。天空上還不時地閃爍着幾顆璀璨的明星,它們就像幾顆燦爛的寶石鑲在黑天鵝絨般的天空。

“看,月亮出現了!月亮出現了”我看見月亮慢慢出現了。“對啊,月兒真美。”媽媽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説。媽媽拿來月餅,有蛋黃蓮蓉的`、肉鬆、五仁的,還有我最愛的椰蓉的。看得我不經嘴饞了起來。“拿一個吃吧。”爸爸説。“好啊,我要椰蓉的“我就知道你喜歡椰蓉的,所以特意為你買的。”“謝謝啦,那麼爸爸媽媽要什麼味兒的呢?”爸爸説:“我拿個蛋黃蓮蓉的吧”“那我要五仁的好了”媽媽説道。

我們邊吃,邊賞月,月亮美極了,明亮的月亮似一面皎潔的大玉盤掛在空中,柔和的光芒照着大地。我們一家品嚐着月餅,欣賞着明月,真是温馨啊!

媽媽還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雖然這故事我已經聽了很多遍了,但在中秋聽這故事還是別有一番風味。媽媽説,相傳,以前曾有十個太陽,它們讓百姓苦不堪言。有個叫羿的英雄射死了其他九個太陽。羿的妻子名叫嫦娥,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一個老道人贈給羿一長生不老藥,讓羿夫妻兩成仙。傍晚,找藉口去打獵的逢蒙闖進嫦娥的住所,逼嫦娥交出可以昇天藥。嫦娥迫不得已,倉促間把包長生不老藥,羿有個徒弟叫逢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藥全部吞下肚裏。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窗口,直上雲霄。由於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後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從此,大家在中秋節就會吃月餅,這是大家對嫦娥的思念。

我聽着聽着,入迷了,恍如身臨其境。

中秋節真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啊,全家團團圓圓地一起賞月,多麼美妙,多麼温馨!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10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中秋節意味着着什麼呢?讓我想起,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今晚,我能坐在爸爸媽媽身邊,享受着這“閤家歡樂”的幸福生活,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今早,聽説姑姑和大伯要從鹽津上來和我們一家過中秋節,當時,別提我有多高興了!我和媽媽一起早早的去了超市,買了好多月餅,回來時,弟弟問媽媽:“媽媽,過中秋節為何我們人人都要吃月餅呀?”媽媽回答道:“傻兒子,你説呢?你看,那園園的月餅,是“閤家團圓”的象徵呀!我和弟弟眼巴巴地看着媽媽把月餅放在櫃裏面。

時間過得好慢,終於到了晚上,我們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真熱鬧,好多人!哥哥説:“要是我們每年都這樣,大家在中秋節聚在一起吃飯,那該多好呀!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吃年夜。

晚飯過後,我們把桌子,椅子和這園圓的月餅一端在我們的平房上,我看着皎潔的月光,不知不覺的'就想起了古老的神話——嫦娥奔月。不知嫦娥現在怎麼樣啦,嫦娥姐姐今晚還孤單嗎?我要是會飛,我就去請她來和我們大家一塊兒賞月,吃月餅,那該多好啊! 爸爸又開始講故事了,“嫦娥奔月”,是説嫦娥經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誘惑,趁大羿外出狩獵,獨自吞食了不死藥,嫦娥由於背棄了丈夫,怕天庭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宮暫且安身。可是月宮空無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變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着寂寞清苦的生活。過着孤伶的終日,始終不能和后羿團圓,正巧,這一天剛好八月十五,所以,把這天説為是中秋節。嫦娥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像她一樣,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外面,過中秋時,一定要回家和家人團圓呀!

聽了這個悲慘而淒涼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做人不應該太自私,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嗎?朋友們。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11

二零XX年的中秋節,我和媽媽在樓下觀月。那天月亮很大很圓,皎潔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好像給地上撒上一層薄薄的霜。我們帶着幾塊月餅,一邊吃一邊觀賞着。

“我覺得,這月餅就像月亮一樣,”我對媽媽説。媽媽聽了,回答道:“對,我給你講一箇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我點點頭。媽媽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聲音對我説:“元朝,朱元璋發動起義的時候,為了躲過官兵的眼睛,便用麪粉做成圓圓的餅子,在餅子裏藏入紙條,上面寫着‘八月十五夜起義’,發給起義軍們,後來他們打贏了仗,為了紀念這件事,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便紛紛做月餅。”

我聽着,又想起了嫦娥奔月。以前,有個叫后羿的神,射下了九個太陽,立了大功,西王母讓他來到人間,為百姓造福。他娶了一個叫嫦娥的姑娘,她不光長得美麗,而且很善良。她經常用丈夫打來的獵物救濟鄉親們,鄉親們都誇后羿娶了個好媳婦。一天,一位老道士給后羿一個長生不老的.仙丹,后羿捨不得吃,便拿了回去。有一個小人聽説了這件事,一天晚上跑到后羿家,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吃了仙丹,身輕如燕,飄飄昇天。因為不捨得丈夫,她住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做月餅。

啊,這美麗的傳説,這美麗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12

過中秋了,吃月餅了,每家每户都有着各色不同的月餅,豆沙的,水果的,火腿的,應有盡有,看着都誘人,更別提吃了,咬一口酥香軟口,這種感覺真爽!讓人回味無窮,開開心心該多好!但今年的中秋,過節的氣氛卻不濃,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了好久都沒有想通。

“吃飯了”,這是媽媽的聲音,滿桌子的美味佳餚,要是平時多誘人呀!我卻無動於衷,今天,怎麼啦?我沒有一點想把它們“消滅”的'意思。走在街上,家家户户都很熱鬧,到處散發着飯菜的香味,這味道太誘人啦!讓我飄飄欲仙,忘了自己是誰。

奇怪的是,為什麼聽不到悦耳的笑聲呢?這讓我很鬱悶,唉……我想這麼香的飯菜,再有笑聲伴奏該多好呀! 終於到晚上了,我迫不及待地守候着月亮的出現,一分過去了,十分過去了,一刻鐘過去了……,看看鐘晚上9點多了,月亮怎麼還不出來!我不禁歎氣,哎……真沒意思,過着無味的中秋節,月亮也不知藏到哪兒去了?我好失望。我抬頭看看天空,一片漆黑,沒有任何東西點綴,這中秋顯得更冷清了。

剎時,我眼淚禁不住從眼角流了出來,我哭了,我竟然哭了,淚水流進了我嘴裏,嘗一嘗沒有味道,為什麼會是這樣?也許就是這索然無味的中秋吧。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13

中秋佳節人團圓,月圓星疏寄思念。

秋萋月涼相思濃,他鄉遊子續真緣。

魂牽夢縈故鄉路,歲月攸攸,卻總抹不去對故鄉一景一物記憶。

情牽夢繞故鄉情,光陰似箭,卻總不能忘舍對故鄉的深情厚誼。

輕品故鄉餅,細嘗故鄉情。輕擁故鄉戀,細撫故鄉人。

如果説故鄉是一片落葉,那我們就是落葉上的一隻蟲儒;如果説故鄉是一片藍天,那我們就是在藍天上翱翔的鳥兒;如果説故鄉是一個温暖的港灣,那我們就將載着愛的港灣駛向港灣。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故鄉都是我們的依靠,都是我們的歸宿,都是我們的歸屬。

遠在千里之外的遊子啊,在皓月當空之時心中滿滿的承載着對故鄉的思念與期盼,又是一年月圓時,思念之情又醖釀在遊子的心裏。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在心中醖釀,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愫在心中盪漾。

人依舊,物依舊,一切都恍然如夢。

情依舊,愛依舊,一切都定格永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青天又何知曉,這一份濃郁的'情誼,誰又能懂得明白遠在他鄉遊子的悵惘,一份惆悵,濃濃的糊在心頭。

憂愁。思念。恍惚。遊子的心境。

孤寂。悵惘。荒蕪。遊子的哀愁。

又是一年月圓時,星光依舊燦爛。躑躅在春江花月夜,漫步在月圓河畔旁,細細地品味着這一份希望,聆聽着月兒銀色的夢想。

月圓人團圓。

當一家人圍在一張飯桌上談笑風生,當一個家庭聚在同一個屋檐下嘮着家長裏短,人情世故,該是怎樣的一種情緒一直在內心深處流淌着,是高興,還是喜悦與興奮?都不算是,最重要的是那一份温情。

當我用指尖敲打出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温暖都在指尖指縫中隨着血液流淌着,凝固着。抬頭望蒼穹,一切都凝聚在這圓月之中。

月如水,清如碧,月圓之時,舉杯同飲這一杯温情。

夜如夢,靜如寂,團圓之時,相廝守着這一份期待。

圓月夜空明,星蕪襯月明。輕咽故鄉情,細賞故鄉聲。

中秋節的傳説範文14

八月十五,是我國古老傳統的節日——中秋節。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為中秋佳節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優美詩篇,在這“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地意境中,抒發感歎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別樣情懷。

然而在這,我並不是抒發離別愁緒,也不是感慨悲歡離合,而是要“歎月餅”。

吃月餅一直以來都是中秋節裏必不可少的一項。想一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月餅,甜滋滋的水果,望着天幕上皎潔的明月有説有笑,那是多麼的幸福!然而現在的月餅卻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以前的中秋節,人們吃的是“意藴”,而現在的月餅,吃的卻是“面子”。

走進超市和商店,眼前的月餅令人大吃一驚:豪華的外包裝令人目眩,金光閃閃,鍍上了一層“氣派”,鍍上了一層“面子;再看價格,呵,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有些更豪華的,價值過萬呢!待拆開一看,一樣的質量,一樣的味道,相差的卻只是那一層層數不清的“紙盒子”。

這等“面子”老百姓可撐不起,倒是給“走後門”和“開後門”的人撐起了一條“捷徑”。比如我家對樓的'某局局長,他可是收足了“面子”。中秋節這陣子,前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各個都是小心翼翼的彎着腰進去,眉開眼笑地挺着胸出來,而且手中的月餅盒子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豪華。也不知這樣的月餅還有什麼滋味,這樣的中秋節還有什麼意思?

當然,月餅越做越上檔次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應證。但中秋節裏吃月餅嘗的是一家人團圓的喜慶,若把它當成是一種“辦事”的“工具”,那這個中秋節還有什麼“意藴”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