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精品15篇】

中秋節2.3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秋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精品15篇】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1

設計意圖:

由於很多中班幼兒生活經驗的缺少,不瞭解中秋節的內涵與來歷,只有部分幼兒瞭解中秋節要吃月餅。為了提高幼兒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及有關習俗。

2、積極參與表達與交流怎樣過中秋節。

3、體驗中秋節家人團聚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1、實物:關於中秋節的視頻及圖片、八月十五字卡、月餅若干。

2、經驗準備:瞭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説。

活動過程:

一、瞭解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1、播放關於中秋節的視頻。幼兒欣賞。

師小結:嫦娥為了保護后羿才吃了仙丹,結果呀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只能遠遠地互相對望,互相思念。人們呀非常敬重嫦娥,為了紀念她,人們就把月亮又圓又大的那一天訂位中秋節。

2、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師:你們知道是哪一天嗎?對!是農曆八月十五(出示字卡)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

二、知道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1、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也都調查了中秋節想和誰過,怎麼過,現在請你去和好朋友説一説吧!

2、集中交流。

師:現在請你説一説,中秋節你和誰一起過?感覺怎麼樣呀?

師小結:哦!原來中秋節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快快樂樂。

三、瞭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

1、瞭解本地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

師:那你們想怎樣過中秋節呢?你吃過什麼月餅呢?你還知道月餅的餡是什麼做的,還有什麼餡的月餅呢?誰吃過和他們不一樣的月餅?……師小結:原來月餅

的餡不同,那月餅的味道也(不一樣)。

師:你吃過什麼味道的月餅呢?甜甜的月餅表示什麼呀?還吃過什麼味道的月餅?

師小結:恩!現在呀!還有各種各樣口味的月餅呢!那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什麼月餅做成圓圓的呢?

師幼: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的在一起)。

2、瞭解賞月、猜燈謎活動。

師:中秋節還會幹什麼呢?中秋的月亮看上去怎麼樣呀?還有什麼活動呢?師小結:中秋的月亮呀特別圓,特別亮,全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欣賞月亮,真幸福呀!中秋節還有有趣的猜燈謎活動呢!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視它。

四、慶祝中秋節。

1、跳舞慶祝中秋節的到來。

師:中秋節的活動真豐富呀!中秋節就要到來了,我們也來提前慶祝中秋節,圍成圓圈一起來跳月吧!

五、結束活動。

剛才我們小朋友還帶來了月餅呢,我們一起去教室品嚐月餅吧!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説。

3、吃月餅,體會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的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

3、為每一個孩子準備半塊月餅。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通過童謠《月姐姐》),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説説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答:如中秋節晚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放煙火、玩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等。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3、看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讓小朋友瞭解這個有關中秋節的民間傳説,師生對故事進行討論。

4、觀察月餅,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民俗、民間傳説《嫦娥奔月》和觀察並分享月餅三個方面讓小朋友認識中秋節,下面説兩點這次活動的不足:

1、配合童謠《月姐姐》展示的月亮變化的圖片由一個個單獨的圖片改為電子版的圖片在幻燈片上進行演示,這樣更科學、更形象。

2、此次活動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意義體現不夠充分,在過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要注意處處滲透中秋節也叫團圓節這一認識。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着用搓、壓的方法,把泥搓園壓扁,並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種花紋。

2、喜歡民間節日,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八月十五中秋節

2、出示月餅,讓孩子們講講月餅的形狀和花紋

——引出孩子們活動興趣

3、老師講解並示範用橡皮泥做月餅的方法。

A、先搓圓再壓扁,然後在泥面上用工具畫花紋。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餅。

4、孩子們操作老師指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繪製花紋。

5、月餅展覽會。——孩子們互相參觀自己做的月餅,並説説誰做的好?為什麼?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4

活動主題:

“雙節同慶——家園共慶教師節中秋之際賀團圓”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並知道9月10日是老師的節日。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感受幼兒園的温暖,老師的親切。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有關“雙節”的場景佈置;幼兒自備月餅;相關詩歌、故事、卡片製作材料等。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7日(星期三)

活動內容:

1、各班老師根據本班情況蒐集有關教師節、中秋節的資料,引導幼兒瞭解中秋節

及教師節的來歷及意義。

2、家長在八月十五傳統節日期間,帶領孩子看望老人與親人團聚,晚上與家人

一起賞月。

3、品月餅,瞭解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

4、手工製作根據各班情況進行:

(1)孩子、家長制作感恩卡,共同感受老師的偉大與辛勞,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2)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孩子繪畫之用。

(3)泥工:橡皮泥,家長指導孩子做月餅。

(4)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5、欣賞兒歌如:《爺爺為我打月餅》、《老師親、媽媽親》等,體會節日的喜悦!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嘗試後能發現中秋節節慶食品的食用方式

2、體驗活動的快樂,進一步感知中秋節熱鬧的氣氛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實物或圖片:紅菱、藕、毛豆、芋艿

活動過程:

1、認識提供的實物

回憶在中秋節中食用過,還食用過哪些東西

2、討論講述:

(1)這些食品是怎麼吃的?

(2)還有哪些食用這些食品的方式?

3、嘗試食用

幼兒用各種方式吃這些食品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小百科: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説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説:“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6

內容與要求:

1、嘗試表現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2、回憶中秋賞月,體驗看月亮的快樂。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重難點:

能表現出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活動準備:

教師範例、鉛畫紙、勾線筆等。

活動流程:

討論演示——操作表現——分享體驗

活動過程:

一、討論演示(1)討論對比畫1、出示範例1,師:猜猜畫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看上面的時候頭要怎麼樣啊?

2、出示範例2,師:抬頭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共同討論:通過比較來發現頭髮、眼睛、嘴巴等畫的位置不一樣。

4、小結:原來抬頭看的時候我們五官的位置不一樣。

(2)討論示範畫1、請個別幼兒來示範抬頭時的頭部特徵。

2、出示範例3,師:中秋節,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二、操作表現1、教師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畫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賞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兒創作:人手一份繪畫紙,幼兒進行繪畫。

3、教師指導:根據幼兒繪畫表現進行鼓勵與幫助。

三、分享交流1、共同欣賞,師: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嗎?

2、互相肯定:大家畫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動:出示其他範例,引導幼兒在個別化學習中繼續探索……)

教學反思:

在這次充滿快樂喜悦的.活動中,幼兒知道了中國的節日“中秋節”,在分享月餅的同時,小朋友們給別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時也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友好交往的幸福,體驗到了團圓、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豐富幼兒的科普知識,瞭解“月食”現象影像知識。

3、瞭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食物並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園所室外與室內能凸顯中秋節日氛圍的環境佈置。全園分為繪畫、講故事、“學科學,懂知識”、“齊動手,共勞動”四個小組。幼兒以班為單位,其中繪畫組:小中大班都可以參加;講故事組:中大班參加;“學科學,懂知識”組:大班參加。“齊動手,共勞動”組:小中大班都可以參加。

2、道具準備:繪畫工具、國畫顏料、水粉顏料、宣紙、白紙;燈泡、皮球(大、小各一個);手電筒、白牆/屏幕;月餅、食品、水果、盤子、水果刀。

3、其它準備: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話筒、條幅等。

活動一、二、三、四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有一個統一的時間就行,活動五的時間可以另加的,但要結合實際定時間。

活動一:美麗圖,我來畫

【活動對象】

小中大班孩子

【活動目標】

讓孩子用繪畫等手法表達自己認識的中秋節,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孩子背誦有關中秋節的詩詞。

2、教師講解中秋節的來歷及傳説並出示相應圖片。

3、教師事先準備一些與中秋有關的詩詞、圖片、國畫、水粉畫、掛在教室。讓孩子在作畫期間尋找靈感。

4、準備繪畫工具、宣紙、水粉顏料、國畫顏料、半成品、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大班孩子:水粉畫、水墨畫、沙畫(自選)

中班孩子:撕紙畫、添畫、黏貼畫(自選)

小班孩子:拓印、黏貼畫、塗色(自選)

作畫期間,其它幼兒以及家長可以保持秩序的觀看。也可以以班為單位家長跟孩子共同做一幅長卷畫,完成之後掛於幼兒園大廳、走廊。

作畫後,教師幫助幼兒一起把畫粘貼在教師四周牆壁上。

活動二:小故事,大家講

【目標】

親子互動,提高家長的認識。通過孩子講故事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提前兩天教師給講故事的孩子佈置任務,和家長一起尋找、準備中秋節的小故事。

2、準備小長衫(同相聲演員長衫)。

3、將場地佈置成小劇場。台下觀眾坐成弧形。

【活動過程】

1、先由一名教師生動地給大家講中秋故事。

2、每位幼兒輪流上台講故事,幼兒獨立講,其他人做觀眾,要有觀看的禮儀。

要求:講故事的幼兒身着長衫,聲情並茂地講。家長、教師、幼兒都保持安靜狀態聽故事,並用掌聲鼓勵。

3、可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着進行,提前準備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粧,舞台可以跟講故事的是同一個舞台。

活動三:學科學,懂知識

【目標】

開發幼兒的創造力與藝術想象力,培養手指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豐富幼兒科學小知識。

【道具準備】

投影儀/手電筒,白牆/幕布,月亮圖片,摳畫出嫦娥形態的紙板;燈泡,氣球(大、小各一個);整間教室都要遮光。

【知識準備】

熟悉一些物體、動物的輪廓形狀。

【注意】

1、在幼兒進入此活動教室前,老師要與前來的家長和幼兒溝通好活動時的注意事項:要儘量保持安靜;由於活動室內很黑,請幼兒不要亂跑以免磕傷;

2、如果空間不夠,可以選擇大一點的教室或分批進入。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做各種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的興趣。教師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據故事做出相應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師與幼兒共同摳畫出嫦娥奔月形態的紙板,用紙板遮擋在屏幕與投影儀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在幕布左上角粘貼上月亮圖片。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通過此方法,既讓幼兒更生動地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並且讓幼兒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識。

(三)神奇的月亮

1、導入:展出各種形狀的月亮圖片。

2、模擬月食全過程:使用燈泡代替太陽,一個孩子舉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孩子舉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開燈泡,大皮球圍繞太陽轉,小皮球圍繞大皮球轉,觀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對方的黑影遮擋的情況。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8

一、教育價值分析

通過對故事的欣賞和理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獲知一些中秋相關的知識

二、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4、瞭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衞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三、活動難點難點

難點:

中秋節的傳説和民俗

難點:

中班第一學期幼兒,剛剛擺脱稚嫩的中班弟弟妹妹角色,對於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經驗,對於中秋節的傳説和民俗認知少。

四、幼兒預期表現

1、活動前先由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信息,幼兒有了經驗鋪墊,活動就更有參與性。

2、自主閲讀,提供閲讀空間。

五、活動過程

(一)關於中秋傳説的交流和分享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所瞭解到的中秋節相關信息。

(二)教師講述《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怎麼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2、后羿聽到這個消息後,做了什麼?

3、從這以後,后羿是怎麼寄託對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三)幼兒閲讀小圖書第17-22頁

(四)邊聽故事錄音,邊閲讀完整故事。

六、活動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後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並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説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於中秋節的傳説《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麼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遍,來聽出裏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後,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後,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説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瞭解。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場地佈置製作材料的準備表演節目的準備

活動形式:全園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園長致辭—欣賞故事—製作月餅—師生節目表演(分享石榴)—親子分享月餅。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園長致辭

(三)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四)製作月餅

1、中秋節吃什麼?

2、老師示範做月餅。

3、幼兒動手做月餅。

師生表演

學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親子分享

人員安排:根據情況自行擬定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説。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認識中秋節”這堂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過節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小百科: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1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

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5、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6、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併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蒐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嚐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説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説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説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

小百科:中秋節也稱月夕、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月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出中秋節

1、《小小的船》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2、理解兒歌裏的內容

(1)兒歌裏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嗎?(不是)

(2)那指的是什麼呢?(月亮)

(3)出示圖片(月亮),小朋友什麼時候能看見月亮,都看見過它嗎?(夜晚,看見過)那月兒是什麼樣子的呢?當月亮變圓又是什麼時候呢?

二、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三、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説:"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歎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説:"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1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的方法制作“月餅”,並用輔助材料印出花紋。

2.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個,小盤子六隻。

2.幼兒玩超市遊戲用的貨架。

3.幼兒認識過月餅。

[活動過程]

1.由故事導入課題,引起製作“月餅”的興趣。

2.遷移已有經驗,交流和討論。

指導語:我們都見過月餅,誰來説説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3.觀察教師製作“月餅”,瞭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製作的過程。

(1)認識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示範,瞭解製作的過程。

4.自由嘗試製作月餅。(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幼兒壓時不要過於用力,花紋要清楚。)

5.欣賞自己做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花紋清晰的“月餅”,並請幼兒把“月餅”送到“超市”。)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小百科: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樑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於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中秋夜圓月圖片、《中秋節的來歷》動畫視頻、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材料準備:月餅

活動過程:

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你們猜猜,月亮上都有什麼呢?

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視頻,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説。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後,西王母送給后羿什麼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後,飛到了什麼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出示各過中秋節習俗的照片,引導幼兒瞭解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人們一般會幹什麼呀?

——除了吃月餅、賞月,你還知道什麼中秋節的習俗嗎?

教師請幼兒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

——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月餅,我們一起來分享品嚐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閲讀區,投放中秋節相關的繪本,幼兒可以自行閲讀,並與夥伴討論故事內容。

附【故事、傳説

中秋節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天氣變得很熱很熱,太陽曬乾了河流,小花小草也都枯死了。

有一個叫后羿的人,為了受苦的人們,勇敢的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西王母十分欣賞后羿的勇氣,送了后羿一顆仙丹作為獎勵。后羿只要吃了這個仙丹,就可以飛到天上住。可是,后羿捨不得離開嫦娥,就讓嫦娥把仙丹收了起來。有一個壞人知道了這件事,想搶奪仙丹。他趁后羿不在家,衝進了后羿家裏。為了不讓壞人得到仙丹,嫦娥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吃下了仙丹。吃下仙丹後,嫦娥發現自己飄了起來,還越飄越高,向天上飛去。嫦娥捨不得后羿,於是飛到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下。月亮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隻不知道哪裏來的小兔子陪着嫦娥。從此以後,后羿都只能在夜裏,望着月亮思念嫦娥。

人們聽説了這件事,都在自家的院子裏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喜歡吃的食物,在月亮下祭拜嫦娥,祈求后羿與嫦娥可以早日團圓。也祈求自己的家人平安喜樂。從此以後,中秋節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也慢慢流傳了下來。

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

兔兒爺是北京的吉祥物,平安的守護神,深得北京人的喜歡與尊敬。

關於兔兒爺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傳説故事:

古時候,老北京城裏發生了一場奇怪的`瘟疫,幾乎家家都有人染上了重病,一旦病了就無藥可醫,郎中們一個個束手無策。一時間京城的老百姓死難無數,到處是一片悽慘的景象。

嫦娥在月宮裏看到此情景,心裏十分難過,就派月宮中搗藥的玉兔下界去為百姓們治病。得了嫦娥的令旗,玉兔變成了一個白衣郎中懷抱着玉杵和藥臼來到了民間。

老百姓不知道玉兔的來歷,都忌諱玉兔的一身白衣,不願意給他開門。機靈的玉兔就來到廟裏借了神像的一身盔甲衣裝穿上,這下老百姓感覺玉兔像下凡的神仙,紛紛打開家門迎接他。

玉兔挨家挨户地走,很快治好了很多人。

為了儘早結束老百姓的苦難,地上的老虎、大象、梅花鹿、天上的麒麟等各種動物們都來幫助玉兔,日夜載着玉兔東奔西走,玉兔在大夥的齊心幫助下很快消除了京城內外的瘟疫,回月宮去了。

北京城的老百姓感激玉兔的恩德,就請能工巧匠用泥塑彩繪做成玉兔的樣子供奉在堂前,尊稱為:“兔兒爺”,逢年過節或有喜事的日子會擺上新鮮的果蔬五穀供奉祭拜,在老百姓心裏兔兒爺會保佑全家平安吉祥,是幸福平安的守護之神。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説説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着,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