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八篇

清明節2.57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八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從我記事起,在清明節那一天,大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遵化,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牀,跟着爸爸媽媽來到了墓園。我懷着一顆對姥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爺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打開櫃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姥爺安詳的笑着,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對着姥爺的相片説:“姥爺,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説完我跪了下去,對姥爺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給姥爺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裏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姥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2

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清明節由我和爸爸媽媽去墳上祭奠爺爺。

清明節早晨,我便與爸爸媽媽早早起來,租車來到奶奶家接奶奶。從家裏取出準備好的祭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人便啟程去墳上。

早晨,就像詩中描寫的一樣,紛紛細雨,還有涼涼的春風吹拂。路上,奶奶又對我們講述了已故爺爺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感覺爺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爺爺,你在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什麼也不説,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小時後,我們來到了墳地。有些墳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決定每年清明節都來為爺爺上墳,並對他説:“您在那邊還好嗎?”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描寫清明的詩。

每年的春分後的15天是清明節,也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鬼節”。

在春秋戰國時代,其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了封常,唯獨忘了介子推。重耳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叫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尚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好幾趟,介子推卻不來。

重耳只好親自去,可他的家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早已躲進了綿山,他便找人去綿山,還是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讓介子推自己走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原來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柳樹已經死了。祭掃後,重耳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在我們蘇州江南,清明節時主要上墳、祭祖先,吃青糰子。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均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

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拜祭祖先的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每年春節後的兩個月,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4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要用各種方式寄託對先人的緬懷。按照我們的家鄉——福州的習俗,清明節前後,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踏青、掃墓。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外公就匆匆忙忙地出去買掃墓的用品和祭拜祖先的供品了。外公一回家,就在廚房裏忙開了。不一會兒,我就看到餐桌上擺滿了用來做供品的食物,有肉燕、魚丸、菠菠?等。其中不可缺少的要數菠菠?了。菠菠?的皮灰綠灰綠的,他是用菠菠草做的。我嚐了一口,咬到了裏面的餡,有:芝麻、蘿蔔等,甜滋滋的,裏面有一股清香。

在家裏祭拜完祖先之後,我們就出發去陵園給外婆掃墓了。到了墓地,我們用布把墓地擦得乾乾淨淨,

然後插上新鮮的菊花,點上蠟燭,在外婆的墳墓前上香鞠躬。大人們開始燒紙錢了,我被分配去撿小石子。我把紙錢放在墳墓的四周,用小石子壓上。據説,以前福州人掃墓,不能燒紙錢、放鞭炮。因為不能用火,所以人們把燒紙壓在墓地的四周來祭拜祖宗。

最後,我們撿了一根松枝帶回家了。折鬆只是為了討吉利。每次掃墓後撿一根松枝,插在家門口,表示今年已經祭拜過祖宗了。

雖然外婆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的記憶裏沒有她的形象。但是,通過每年清明節掃墓,我總是能感覺她就在我心中。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甫的這首《清明》千古傳唱。不過於我家鄉來説,我記憶中的清明節大多是涼爽天氣,並不下雨的。過了那一天,蜀地的天氣才擺脱了冬的影子,開始逐漸轉熱起來。

蜀地的清明節有許多講究。我的家鄉是個小城,四面環山。城裏的.人大多是從山上下來住的,祖墳大都在山上,死了的人也陸續在山上掩埋。所以清明時節,大家都忙着往山上趕。那山不高,步行也是可以去的,但為了圖方便,也有人坐車去。不過相同的是,你定可以看到大家都提拉着酒、水果或者一些已故之人生前喜愛的物品食物等。當然按照各地都有的習俗一樣,也用袋子裝了紙錢、花圈等祭奠已故之人的東西。

母親做事常愛提前準備充足,她説那樣心裏才踏實。所以我們家去山上祭奠故人的瑣物想來都是清明前夜就已備好,第二天清晨趁着爽朗的天氣就上了山。

我家墳地在隔壁的小城裏,聽説我家以前住那兒。清晨坐車到了山前(那也算不得山,挺平緩的)的小壩,才開始步行。土地很軟,瀰漫着各種混雜的營養物質的香氣,道路兩旁長着高其它地方很大截的油菜花秧子,一眼望去那種黃澄澄、翠幽幽的感覺,我的笨筆是描繪不出一二的,只得親自臨境,才可知曉那讓人流連忘返的靜謐。

步行過一片稀疏的竹子叢,就到了外公的墳地。放下東西,母親就忙活開了,是不是還命令爸爸和我這倆風俗白痴也摻和進去。我人小,只用幫着把紙錢弄蓬鬆(以便用火點着)以及把那各種色彩都有的彩花圈插在墳頭,父親在一旁點火,紅的蠟燭上去。這些花花紅紅的定是為了圖吉利。而為什麼一定要把紙錢燒着呢?我問過母親,母親説那是為了讓死去的人看着光能夠找到回來的路,還有就是燒掉的東西,死去的人才能夠收到。最後就從墳地四周過去十米的地方捧土堆到墳頭上,這麼做説是壘土。

一切準備就緒,大概要上個十幾分鍾。再就是作揖。這個可是講究中的講究。通常先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幷包住右手,身體再向前彎曲,使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夾角成90°。作揖時眼睛要閉上,心頭得有誠意,嘴上還得唸唸有詞地説些吉利話,等等。由於太麻煩,我們小孩兒大多趁大人們不注意就三下五除二地草草了事了。但大人們絕不如此,個個恭敬謙卑,頗有誠意,有時我望上他們這幾下子,還會出神。雖説並不全都很規範,但誠意是肯定足的。

祭拜外公過後,還有什麼近親、遠親的,只要是記得的,都得一一祭拜。這麼反覆下去,也不覺累。母親説只要心裏有誠意,儘想着“逝去故人安好”,這麼一來,花上半天時間也就不算得什麼了。

我不知道自己經歷過多少個這樣的清明節,只記得後來有一次聽父親講“靈魂值二十一克”的故事,説是當一個要死去的人往生時,他的體重會減輕二十一克,而人雖死,但靈魂卻會飄蕩在空氣中。也就是説,現在我們做的一切,先人都是看得到的,什麼都看得到的,他們好壞皆知。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清明節,在我國是流傳幾千年的節日。全國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來過清明節,我的家鄉——新昌也有與眾不同的方式來過節,現在就讓我來講講吧!

清明節前的幾天,大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準備打清明麻餈,這是新昌特有的食品,是將糯米蒸熟後放在石臼裏,用大榔頭打爛,裏面包着豆沙餡,做成長長的一條。味道軟軟的,甜甜的,可好吃了!這可是我們新昌人祭奠祖先的必備品呢。除了這個,通常還會準備一些必備物品:有紙錢、香蠟燭等。

到了清明節那天,大人們很早就忙開了,還上街買祭奠的飯菜,這幾樣是我們新昌少不了的:有酒、肉、魚、綠豆芽、豆腐、豆腐乾……然後把它燒好放進碗裏。

出發了,我們把必備的東西放入籃子裏。拿着籃子向祖墳走去,到了墳地,我們有的拿着刀在割雜草;有的在打掃地面;我們小孩則在一邊快樂的玩。最後,放好飯菜,點燃香,我們開始祭奠自己的祖先了,大人們擺好準備的祭奠飯菜,開始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們新昌的祭奠程序是:先拜山神後拜自己的祖先。祭拜完後,我們等一會兒後,就要燒紙錢。燒完後,我們把飯菜放入籃子裏回家了。臨走前,都要放鞭炮,所以清明節天天能聽到鞭炮的響聲。放完後,我們就打道回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是我們新昌人重要的一個節日。更是我們懷念親人、增進親情、踏青郊遊的好日子。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8

清明節這一天,大家都要掃墓、踏青。我記得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是去紅梅公園賞梅踏青的。紅梅公園到了,公園裏遊人如織,我看到了紅色的梅花和白色的梅花,紅的像一條紅領巾,白的像一朵朵白雲。我在樹下拍了好幾張照片。這時有一位老伯伯説要不要幫我們拍幾張照片,爸爸高興地答應了。伯伯説他會把這些照片發到爸爸的QQ上的。就因為這一趟紅梅之旅,這麼好玩,所以我到現在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