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彙編7篇

清明節2.14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彙編7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全家商量好了一塊去祭奠爺爺。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白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與我媽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爸爸與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全家都去了墓地。在那裏,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裏。爸爸與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幹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非常沉重。北風呼呼的吹,彷彿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捲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裏,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裏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裏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了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了吧。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常來才是。

到家以後,我總圍着奶奶轉,跟奶奶説話,?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了。爸爸媽媽都誇我懂事了。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2

常州市武進區寨橋國小二4班汪鋮指導老師莊明亞

清明節小長假,我和爸爸媽媽開車回老家過節。在回家的路上,汽車一會兒在寬闊平坦的高速公路上飛馳,一會兒在坑坑窪窪的石子路上顛簸,不一會兒,我居然睡着了。

當我睜開眼睛時,媽媽告訴我已到了安徽境內,我看到外面到處是山,山上五顏六色的: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洋槐,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開得真熱鬧!我真想下車去採一把來聞一聞,看一看,順便帶給家鄉的奶奶,當我把我的心願説給爸爸聽時,爸爸哈哈大笑起來説:“傻小子,咱們家鄉的山花比這美多了”!“真的”?“那還有假?”“爸爸,快點開快點開……”我們一路説説笑笑,向家鄉飛奔! [2]

快到中午時,我們終於到了奶奶家,奶奶家住在山上,我們才到山腳下,奶奶就來接我們了。奶奶做了一桌好菜給我們吃。山裏的野菜呀,竹筍呀,臘肉呀,我們吃得好香啊!

第二天,我們去給爺爺掃墓。我們帶了紙錢、“金條”、“清明吊子”,來到爺爺的墳前,我們給爺爺鞠躬,磕頭。爸爸、媽媽和姑姑、叔叔他們放了鞭炮,燒了紙。這時,由於天太乾,一些乾草都燒起來了,大家趕緊把火撲滅了,然後,我們到其他祖墳上燒紙時就加倍小心,生怕再發生像剛才這樣的事。

掃墓之後的踏青是這個清明節最有趣的事了!路邊到處是藍色的小花,像一顆顆可愛的小星星,它們雖然小卻亮閃閃的惹人喜愛。這裏的竹子真粗啊!那些竹子有深綠的,有翠綠的,還有淡綠的,我問爸爸:“這是怎麼回事?”爸爸説:“由於竹子的年齡不同,它的顏色也有深有淺,一個竹園裏,有爺爺、有爸爸、有兒子,可是幾世同堂呢!”我説:“是不是也有媽媽,姑姑,叔叔,我和弟弟呢?”,爸爸一愣,笑着説:“是啊,有有有!”接下來,我和弟弟給竹子起了許多名字:“這是爸爸,這是媽媽……”在笑聲中,爸爸又給大家拍了許多漂亮的照片:青山、綠水、野花,還有我們一家人都留在照片裏了。

短短三天的假日很快結束了,我們告別了奶奶,又回到了常州,這個清明節可真有意思!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到清明節,人們都會以各種方式來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我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給先人們上香。

那天回到家已經快中午了,看到我們回來,外公高興得合不攏嘴:“我的飯都煮好啦,就等你們回家吃飯了。”媽媽着急地問:“什麼時候去上香啊?”外公笑了笑説:“不急,不急,吃完飯就去。我早就把上香的東西準備好了。”

午飯後,我們帶上香、蠟、紙錢、鞭炮來到了曾外公、曾外婆的墳前。媽媽先點上了香和蠟,爸爸和我開始燒紙錢。媽媽一邊燒紙錢一邊唸叨:“外公外婆,你們在天堂要吃好、穿好,快快樂樂地過生活,也要保佑我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抬起頭來看見媽媽的臉上寫滿了悲傷。

後來我們又去給曾祖父、曾祖母上香,一直到下午才回到外公家。路上媽媽問我:“女兒,你知道為什麼清明節我們要給先人上香嗎?”我搖了搖頭。媽媽告訴我:“是為了悼念他們,沒有他們,怎麼會有今天的我們呢?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忘記我們的祖先們。”我點點頭,又問媽媽:“我們都用這種方式來悼念他們嗎?”媽媽笑了笑説:“以前是,可是現在為了環保,很多人採取了網上祭奠的方式,人們在網上獻花寄託哀思。這樣既環保又低碳,有很多人喜歡。”我連忙對媽媽説:“明年,我們也用這種方式吧!”媽媽説:“好啊。”我笑了,媽媽也笑了。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時令到清明。空氣裏到處瀰漫着清明的氣息,生機和活力脹滿了大地、天空,殘冬的印痕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或高或低地把濃彩塗抹,追求鮮豔俏麗,萬物祥和而生動。風兒來了,燕兒來了,花兒笑了,柳絲長了,河水漲了,蛙兒鳴了,風箏飄了。

家鄉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吃青團,還可以踏青、放風箏。

吃青團

清明節這一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牀,只見桌上擺了好幾個綠油油、香噴噴的青團。咦?爸爸媽媽並沒有買青團,那麼這青團是哪裏來的呢?我腦子裏閃出一個大大的問號。正疑惑間,媽媽從廚房裏笑着走出來,説:“還愣着幹什麼?你爸爸的同事新做的青團,快來吃吧!”“噢!太好了!”我歡呼一聲,馬上坐到桌子旁。我拿過一個青團,細細的打量着。這個青團大小適中,淡綠色的表衣散發着濃濃的清香。好像正在向我招手:“嗨!快來吃我呀!”我吞了吞流出來的口水,輕輕地咬了一小口,一股濃郁的清香頓時撲面而來,我顧不上形象,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小心點,別噎着。”媽媽温柔的叮嚀和甜甜的豆沙一起流入我的心田,我覺得好幸福。

踏青

儘管“清明時節雨紛紛”,但這並不妨礙百花齊放。金燦燦的油菜花,紅豔豔的'桃花,雪白雪白的櫻花……走在幽靜的小路上,各種花爭奇鬥豔,馨香四溢,會讓你有種置身仙境的感覺。瞧這高貴的玉蘭花,嬌美的花瓣,優美的花型,純潔的白色,仿若是天工神匠用潔白無暇的美玉琢成的稀世珍品;再看這美麗精緻的櫻花,宛若是天上的仙女降落人間;又向遠處望,成片成片金黃的油菜花隨風飄曳,微笑着向你招手。試問,你能抗拒這樣的誘惑嗎?遊人們一個個都到花田裏去拍照。清明,是踏青的好時節。

放風箏

清明時節,風箏難耐寂寞,乘風而起,或紅或黃,綻放於藍藍的天空,如魚得水,俯仰漫遊。放風箏也需嫻熟的技巧。手中線扯得越緊就越靈活,逆風而舞的風箏就越是舒坦得意。如果你手忙腳亂,手中絲線失控,風箏就會不知所措,像失靈的飛機轉眼就會調頭栽下來。風箏是淘氣的娃娃,你摸準了它的性情,任你將繩兒怎麼扯動,它都會在空中嬉耍,為你表演,讓你隨心所欲。放風箏,是一個快樂的遊戲。

家鄉的清明多姿多彩,我愛家鄉的清明。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5

清亮節我們這裏依照傳統要給逝世往的疏己上墳,而息替我們國小生,學校則組織給反動義士掃墓。

4月5日——清明節,上午,我們全部國小生胸前戴着小紅花,排着整潔的步隊,邁着整全的步調,懷着繁重的心境,帶着無限的敬意,來到“抗大分校”舊址——謙家村東頭。

這面本來是一片慄園,至昔有三棵蒼勁的慄樹矗立於原址之上,使爾們這些小教生油然發生一種敬意這就是咱們多先隊運動跟接收愛邦主義教導的基地之一——抗大分校陳址。

聽白叟們説,該年抗大學員就是在這片慄樹林中生涯、學習、戰役,起初因為叛徒的告稀,使這裏的學員蒙到了危害和圍攻終極只遁沒了多少名學員。這裏留下了革命先輩們活動學習的腳印,戰地鬥地的精力,這裏有我們世代憧憬的故事和革命精神。

我們懷着無限的敬意靜立在留念碑前,向所有的革命烈士表白了無窮的悲念和無上的敬意。在紀思碑前,我們舉辦了《革命精神代代傳》為主題的報告,在老師和學生的演道中,我們更加清楚了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和幻想,更添感想到昨天生活的去之不易,更加感觸到我們今生成活的幸福和安定。

我固然不加入演講,但我卻十分明白的曉得: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性命換來的。我們只有今天惡佳學習,當前美賴農作,能力更好名現國富官安的幻想和目的,才幹實正地交功老一輩革命家的“槍”,圓一代又一代我的革命和生活理想。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6

我和每年一樣,是去南京的隱龍山公墓給爺爺等掃墓。

我的爺爺是1995年去世的。那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所以,我從未見過我的爺爺。我站在爺爺的墓碑前,照片上的爺爺正慈祥地望着我,彷彿在對我説:“阿雲(阿雲也就是我的小名)你要好好學習。”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禱:爺爺在天堂平安快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時節,我們就用這種方式寄託對親人的哀思。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每逢我吟誦起這首詩的時候,就會不由地想起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掃祖先和先烈的日子。在我的家鄉,每到這個日子,幾乎家家户户都要到祖上的墳墓去祭奠已故的親人。

我們家也不例外。自從爺爺去世後,每到清明節,奶奶便會早早地起來,炒上幾道爺爺喜愛吃的菜,準備好水果、煙、酒、筷子、小酒忠,還有幾柱香燭及老太太折了好幾天的錫箔。爸爸媽媽呢,會買上一束鮮花和幾捆萬元紙幣(當然不是真的錢,而是專供祭祀用的)來表達他們的心意。我也不甘落後,親手摘上一些白色的小野花準備撒在墳前,表達我對爺爺的思念。

一切準備好後,爸爸帶着我們開車出發了。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同裏九鬆公墓。才八時多一點,公路兩邊的車子已經排得像長龍一樣,排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了。去九鬆公墓的路上,更是人山人海,人們有的捧着鮮花,有的提着貢品,還有的拿着香燭。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地趕往墓地。

我們來到爺爺的墓前,先拿出香爐放好,再一一擺上貢品,然後點上香。這時,奶奶撿一根木頭,先在地上畫了個大大的圓圈,然後把錫箔和萬元紙錢倒在大圓圈內。

我好奇地問奶奶:“為什麼要畫個大圈圈呢?”

奶奶告訴我:“劃個圈就好比把錢藏起來,這樣我們送給爺爺的錢就不會被別人搶走了。”

聽了奶奶的話,我更迷糊了:“爺爺真能收到這些錢嗎?”

媽媽告訴我:“這只是表達我們對親人的祝願,祝願爺爺在天堂不缺錢花,生活得好。”。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我們給爺爺叩頭後,把清明節的象徵物“標紋紙”系在墳墓前的兩根竹竿上。我又疑惑地問奶奶:“為啥要系這標紋紙呀?”奶奶告訴我説:“標紋紙表示後繼有人,系掛得越多,説明該墳墓主人的後代就越多。爺爺有兩個兒子,所以我們就係了兩竄。”哎!沒想到家鄉的清明節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啊!

最後,爸爸點燃了鞭炮。“霹靂啪啦”,鞭炮聲捎去了我們對爺爺的無限思念和祝福。

正在這時候,我發現九鬆公墓內已是煙霧濛濛,黑色的紙灰到處飄蕩,嗆得我眼睛都睜不開了。我們趕忙告別了爺爺,離開了公墓。

看着忙忙碌碌祭奠的人們,我想:“如果能有一種更簡潔、更環保些的祭奠方式,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