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推薦】清明節週記模板集合十篇

清明節8.57K

時間乘着年輪循序往前,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寫一篇週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裏面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清明節週記模板集合十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然,一大早天下起了雨來,似乎也在為死去的親人傷心流淚。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去掃墓。

咱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墓前,那裏已聚集了很多親戚朋友了,大家比咱們來得還要早。我還看見有幾位親戚在墓前哭,這個情景太感動了,我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我很傷心,因為太爺爺走得太快了!我還來不及告訴他我的進步,我的榮譽,他就匆匆地走了。

望着太爺爺的墓碑,我想起了剛學過的課文《和時間賽跑》,我明白了,時間過了就過了,是不可以改變的,是不能再回來的!所以咱們都要珍惜時間。

我向太爺爺鞠了三個躬,然後把咱們買來的一盆鮮花放到墓前,我希望太爺爺能聞着花香進入甜蜜的夢裏。

我還在太爺爺墓前承諾:“我要贏得時間,我要奪取時間,不再浪費時間”。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全身都是泥巴,別人都笑了,只有我一點笑容都沒有,因為我一點兒也不在乎。我只是揉了揉膝蓋,堅強地站了起來,向着回家的路跑去。因為我要和時間賽跑!

清明節週記 篇2

今天是清明節,天色有點灰濛濛,淒涼的雨從天而降,蒼天彷彿也在為無數的先人抽泣着,淅淅瀝瀝的雨水一遍又一遍地洗刷着梧桐樹,泛黃的記憶又一次浮上心頭……

那是一個盛夏的午後,茂密的枝葉擋住了熾熱的陽光。我挨着爺爺厚實的胸膛,搖着爺爺的蒲葵扇,百般無聊的聽着爺爺念念叨叨的講着大道理,可我總是左耳聽完,右耳就出去了,爺爺每隔一段時間就問我有沒聽懂,我只好裝模作樣的支吾點頭。這時爺爺就會板起臉,然後教訓着我,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然後長大就會沒出息,又或者找不到工作之類的等等。我小聲嘀咕着,不以為然,都什麼時代了,那還會有那種“舊思想”,大道理跟我這個渺小的人有什麼關係!

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發覺,每一個我嗤之以鼻的道理都有着它的用處,有的甚至成為我的人生的座右銘。在我終於明白它的重要性,想要再次聆聽時,爺爺卻走遠了……

雨越來越大,每一滴都狠狠打在我的心上,此刻心中竟五味交雜。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

清明時節,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耕種的最佳時間,田裏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非常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濕。於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艾草拌和製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説法。

我的家鄉在紹興。紹興人過清明節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過法。

每到清明,奶奶就會做非常多艾餃,蒸在籠裏,熱氣騰騰,使人垂涎欲滴。我們有時做的非常考究,不僅吃起來讓人讚不絕口,連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綠色的外衣,形狀美觀。

清明的時候還要上墳,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時候,我們會帶非常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將雞鴨鵝要等到用的時候才殺死。比如説“上墳鵝”。“上墳鵝”因為飼養精,飼養時間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實在是上品。不過紹興農家上墳用鵝,倒不是單單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託。“鵝”諧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看到之後不是非常高興嗎?

這就是清明節,這就是紹興人的清明節。

清明節週記 篇4

今日是4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了,因為今日,我們全家人一起回老家掃墓。

今日的天氣真好,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呢。掃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爺爺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遠着呢,但是不管有多遠,我們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伯伯叔叔們説我小不懂事,説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過我知道我看不見疼我的爺爺了,他永遠不會回來了……我對爺爺的印象不是很深,因為爺爺在我未滿週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聽爸爸媽媽説爺爺很疼我,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的墳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除雜草,他們很快就把墳墓上的雜草給鋤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爺爺的墳墓上,大人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肉……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爺爺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的親人的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回老家掃墓,是啊,沒有先人哪有後者。

清明節週記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是表達清明節的詩。就在清明節這一天,我跟媽媽去給姥爺掃墓。

我是第一次掃墓,多少有點傷感。第二天七點我和媽媽就出發了,在經過了二十分鐘的顛簸後終於到達了墓園。進入墓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水池四周擺滿了花。咱們在繼續往裏走,終於到了姥爺的墓碑旁,媽媽拿出了一塊抹布擦姥爺的墓碑,擦乾淨後又點上香鞠躬三下後,跟媽媽去了焚燒處給姥爺燒紙。

在燒紙的同時我一直在心裏為家人祈禱,祭拜完姥爺後,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回到姥姥家後,我一直在房間裏看姥爺的照片,我聽姥姥説過在我滿滿姐姐剛出生沒多久姥爺就離咱們而去了。

媽媽對我説過小時候姥爺最喜歡媽媽,如果姥爺還在一定最喜歡我,如果姥爺還在就可以帶我玩,可是世界上沒有如果。

這一次的掃墓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要好好珍惜生命,認真對待每一天。

清明節週記 篇6

在開封的第二天早上,我們去了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是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區。進了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張擇端的塑像。前面有一座木橋,叫做虹橋,經過了橋就能看到一個叫做大宋公平秤的遊戲。再往前有一扇門,叫做上善門,門旁有兩個守門人,都握着大刀,看上去威風凜凜的。穿過大門,我們看了王員外招婿的場景。左面有一個水車園,我和爸爸在那裏一起感受到了蹬水車的樂趣。

然後我們又坐上竹筏,穿過九龍橋來到一個鬼谷漂流的地方,可惜賣票已經停止了,沒有體驗到,很遺憾。前面就是九曲橋,經過九曲橋下去,再經過九龍橋和雙亭橋向上走就可以來到趣園遊樂場。我在那裏玩了一個“進退兩難”的遊戲,這是一個用網製作的的軌道,裏面有一個差不多一米多深的陷阱,非常有刺激性,但是想退又不能退,因為後面有很多遊客正催促着你前進呢!所以是“進退兩難”呀!

我們又玩了一些別的遊戲,比如過三關、走獨木橋還有騰空跳躍,簡直是太刺激啦!我們在那裏玩了一陣兒就返程啦。

清明節週記 篇7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我的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我的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週記 篇8

喂,快點我起牀了,你沒忘,今天要去看外公的嗎?”媽媽那定時鬧鐘打破了我的美夢。對,今天我得去北侖掃墓,再晚就要來不及了。我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洗漱完畢後,跳上了老媽的車。

每年的清明節,總會伴隨着濛濛細雨,人們的心情也會在這煙雨中沉寂,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車上,讓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們來到北侖的墓地,很快就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迅速地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點、水果、酒……我跟爸爸在墳墓上加了些泥土,媽媽再把鮮花插在上面。點上香火,我們就一一給外公叩頭。最後一環節就是把“金元寶”吹鼓,送給外公。

此時此刻,不禁又讓我想起以前跟外公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那時的外公天天帶我去看大海,去捉螃蟹,每一次都趴在外公的肩上,總是那麼開心、快樂!現在再也見不到外公了,心裏不由的感到難過。

掃墓儀式結束了,雖然説非常簡短,但很莊嚴。“外公祝您在極樂世界開開心心,明年的今天我們一定還會再來看您的!”我在心裏默默地説…。

清明節週記 篇9

風,吹了進來,那鄉村的小屋忽隱忽現,一座座瓦房,卻不見炊煙瀰漫;一片片綠地,卻不見花兒;一塊塊石頭,卻不見尖梭。風,為我擦淚,但我明顯覺得濕漉漉的風帶着濕漉漉的淚。草場上桃李爭豔,玉蘭立尖,丁香奪目,美至極致,我卻沒心思觀花賞葉,祖祖,象在老房子門口等我!

呃,沒人?一簇櫻花交錯接枝於門口,似白雲,無慮無憂;似棉花,暖和柔軟;似綿羊,行走自如。我的思念,在我的心房,我的淚水,在我的心頭。

“到了!”

一句話打亂了我的思絮,走下車,提着祭品,慢慢走向墓前。點燃香燭,插在兩旁,高舉三香,跪下祭拜祖祖,管它滿身泥濘,淚水和着雨水滴下墓前,我站了起來,拿了一把紙錢,丟進火裏,我把想説的寫在紙下,願它帶我的心去遠方。“爺爺,這是你生前愛喝的白酒,我給你帶來了。”爸爸取出一瓶白酒,灑了一半在地上,將剩下半瓶放在墓前,爸爸讓我把墓前的烤雞腿吃了,我卻怎麼也吃不下。“吃吧,孩子。”我隱約聽見一個低沉的聲音,我放下雞腿隨聲而追,卻只見樹木成林。我吃了雞腿,好吃的雞腿變得苦澀,我嚼了半天也沒有嚥下,心裏想着祖祖。我獨自坐在祖祖生前推過的磨盤下,“吱吱,”磨盤轉了,一個老人家在推!

“祖祖!”

我飛奔過去,一抱,啥也沒有,祖祖呢?我哭了,哭得撕聲竭力,爸爸媽媽趕了過來,抱着我的頭,安慰我:“別哭了,孩子,人死了不能復生的,你別傷心了。”可是我明顯感到兩行水落到了我的頭上,不知是雨,還是……

我離開時,走在小路上,我覺得有人在看我,目光盯着我,我回頭一看,啥也沒有,一片荒涼之景……

清明節週記 篇10

雙休日的作業,我總是喜歡佈置學生寫一篇週記。大部分學生都有着敏鋭的捕捉素材的能力,將雙休日中經歷的最有意義的、最有趣的、最新奇的事情記錄下來。每週的週一是我最期待,也是我最享受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我可以感受到40份雙休日的精彩。

清明節假期結束後,學生們按時返校學習。我和以往一樣,仔細地翻閲着孩子們交來的週記。第一個孩子記錄的是做清明?,第二個孩子記錄的也是做清明?,繼續往下翻,我有點失望,翻到最後一本,我估算了一下,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寫了做清明?。失望之餘有點生氣,本想好好批評一番,但是反過來一想,清明節是大家共同的節日,做清明?也是大家共同的風俗,孩子們是各自分散過的清明節,寫做清明?又有何錯。

清明節使得孩子們的週記素材單一,留給我無盡的思考。中國的節日有很多,是不是意味着,在這些節日裏,週記的素材就不可能豐富呢?我想,每家每户的生活是不同的,就以做清明?為例,看似相同,但是卻存在差異:做的時間不同,做的方式不同,做的品種不同,參與的人員不同,如果孩子們留意了這些,我想,就算40個人都寫做清明?,也會寫出自己的新意。

在語文課上,我將週記本全部返還到學生手中,請學生仔細回想當時做清明?時,有沒有特別之處。學生回想之後,有的説:“我們全家進行了一次做清明?比賽,我們家的清明?製作是比賽中完成的。”有的説:“我在做清明?時,忘記了放餡,做了一個空?。”還有的説:“我在做清明?時,一直在思考清明節這天,為什麼家家户户要做清明?。”看着接二連三舉起的小手,聽着與眾不同的發言。我微笑着點撥道:“是呀,大家都過清明節,看似一樣,但是剛才大家的發言已經充分證明,每家每户有着獨特之處,只可惜大家沒有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表達出來。今後,我們還會碰到傳統節日,你們知道該怎樣去寫了嗎?”

孩子們恍然大悟地點點頭,紛紛拿出筆修改着自己的文章

相信,當週記再碰上清明節的時候,依舊會百花齊發,篇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