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實用的春節的記敍作文五篇

春節9.55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記敍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春節的記敍作文五篇

春節的記敍作文 篇1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裏,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乾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店鋪多數正月七年級到初五關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七年級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鋪户都上着板子,門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子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廟會上有賽馬的,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

多數鋪户在正月初六開張,不過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hǔ)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裏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閒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農村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春節的記敍作文 篇2

過年了!鞭炮聲聲辭舊歲,狗聲汪汪迎新春!地球又繞着太陽公轉了一圈,時間真是不等人呵。鐘聲已經敲響了,真的進入了20xx年了!

20xx年,曾經是一個遙不可即的一年,可現在,不知不覺20xx年已經來臨了,也就是説再過2年北京就要舉辦奧運會了。真不敢想象。

在鞭炮聲中,我既感覺高興可又有一些害怕。為什麼呢?因為:新的一年又來了,我又長大了一歲,可是在長大的同時,我的童年也漸漸消失了,走遠了,真是有些捨不得哦!童年時是天真的、有趣的,不過現在也非常好呀,長大了、懂事了,懂得了更多……

回想已過去的一年裏,真是歡樂不斷,因為我有小荷,有那麼多兄弟姐妹、好朋友,幫助我成長、進步,讓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進步,我高興極了!現在知道了交朋友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耶!~有什麼事情都可以説一説。

在小荷裏,我看到了XINGQIHUI的智慧、開心公主的可愛、我是女生的善良、LIUSIJING的活潑、冰之雨的調皮、菜包子的開朗、倚蕾、QIN的友好、小穎子,穎英的愛心、陽光BABY與陽光寶貝的'向上……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我會向他們學習到更多!

今年與每年有一些與眾不同,因為我有小荷,在鐘聲敲響之前,我還在小荷上與朋友們聊天,真是高興極了,希望無論以後何時何地,小荷都會在身邊,好朋友們都會在身邊!雖然只能在屏幕上相見,但是我們的友誼會直到永遠!

鐘聲響起的時候,下雪了,真是瑞雪兆豐年!不僅是兆豐年,也希望自己在長大的同時,在新的一年裏我的進步會更多,大家也都會進步多多!

春節的記敍作文 篇3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家家户户貼春聯,放鞭炮,為新的一年鋪好一條嶄新的“陽光大道”。因為各地的文化不同,人們眼中的春節也就不同。我眼中的春節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眼中的春節,熱鬧;忙碌;喜慶;温暖。

熱鬧,是因為在春節時,大街小巷都是買年貨的小攤子。熙熙攘攘的.人羣像田園的小麥一樣,遼闊無垠,一望無際。嘈雜聲,吵鬧聲交錯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無形的合唱曲”。這種聲音令人的心中充滿了激動,充滿了興奮。

忙碌,是因為在春節時,人們似乎有幹不完的事:採購年貨、掃塵、祭祖、守歲、拜年、祈福、放煙花。可這種忙碌似乎並不會令我們手足無措,反而會令我們開始期待,開始享受。開始期待春節的到來,開始享受春節的歡樂。這時的忙碌似乎成了一種享受。花前月下,陳年美酒,侃侃而談。

喜慶,是因為在春節時,人們張燈結綵,串門拜年。到處都是歡笑聲,到處都是燈籠高掛,燈火闌珊的熱鬧景象。

温暖,是因為在春節時,人們都開開心心的圍在一起吃年夜飯,久違的重逢讓人心裏熱乎乎的。而這種温暖,並不需要奢侈,並不需要華麗,只需要一句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祝福。

春節到了,祝你新年快樂。

春節的記敍作文 篇4

媽媽走進廚房興致勃勃的幫奶奶和三姨奶包餃子。我閒着沒事幹也來到廚房幫忙。我看見媽媽把包麪皮攤開,放上瘦肉料,後捲起皮子,做成了一個彎彎的大餃子。我也學着她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我包的根本看不出來是個餃子,媽媽悄悄的`在我的餃子裏放了一枚硬幣,我也乘着媽媽不注意也在她的餃子裏放了硬幣。不一會我們就在説説笑笑中把餃子包完了。

伴隨着三姨奶叫着“吃餃子了”。我的姐姐妹妹們都迫不及待地跑過來。媽媽笑着説:“今天我要嚐嚐我們家子玉的手藝”。我也高聲叫起來:“我也要嚐嚐我自己的餃子”。媽媽看了我一眼,偷偷笑起來。媽媽一口咬下去,我兩眼看着媽媽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媽媽異口同聲地説:“我的餃子裏怎麼也有硬幣啊?”這時可把大家都給樂壞了。

到了晚上,奶奶説:“發紅包啦!”我一聽,以百米衝刺地速度跑了過去。奶奶給我們幾個小孩一人一個紅包。我特別激動的打開一看,裏面放着一個紙條——上面寫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真是説到我心裏去了。“哎!”“還有三姨奶豪爽地給了我們一人一個大紅包,我打開看了看,“哎呀媽呀!一千元!”可把我樂壞了,到處炫耀,因為三姨奶最喜歡我,所以我的最多。我哥比我大兩歲,可是比我淘氣多了,他也給了我一個紅包,我知道他要整蠱我,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打開,打開一看,是一本書,但是書的封面都被他用白紙包住了,我惴惴不安地打開了這本“國家機密”,“啊!!”我嚇地尖叫起來,是一本《午夜驚魂》,他這是不想讓我睡覺的節奏啊!

在歡樂笑聲中,,我們一家人準時地圍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晚上會”,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噹噹噹”十二點鐘聲敲響了,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看着滿天煙花,我悄悄許下了願望:希望新的一年學習成績越來越好,新的一年天天開。

春節的記敍作文 篇5

相傳,在古代有一種兇猛的野獸,生活在深山老林裏,叫做“年”。這種野獸每過365天的黑夜就要從山裏竄出來,危害人間。人們都很害怕,於是這天晚上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不睡,一起在桌子前吃團圓飯,而且這頓飯特別豐盛。慢慢的,人們在於它搏鬥中,發現這種野獸怕火光和巨大的聲響。於是每到大年夜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外面燃放鞭炮和煙花,以驅趕野獸。“年”被鞭炮和火光嚇走後,人們又怕它再回來,一家老小就整夜不睡,圍着一張桌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春節的傳統習俗:放鞭炮、煙花和守夜吃團圓飯。

過春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習俗:貼春節對聯。貼春節對聯也是有來歷的。

春節對聯,古代稱“桃符”。在東漢王充《論衡定鬼篇》中,神荼、鬱壘是住在桃樹上管鬼的神,一發現惡鬼就把他們扔給老虎吃掉,所以人們認為鬼怕神荼、鬱壘,也怕桃樹,人們就把“桃符”掛在大門旁邊,以起到驅鬼的作用。

過年還要吃餃子和年糕,它們是從哪來的呢?

從前,有一個昏庸的皇帝聽説“人若吃百樣飯,就能長生不老”,於是下令各地尋找巧手的廚師。不久,各地被選中的廚師,陸陸續續來到了北京參加篩選,蘇巧生因為自己高超的藝技,被選中了。有一天早上,蘇巧生髮現自己已經為由皇帝做了99頓飯,還差一頓飯就可以離開北京回到故鄉去了,就很高興。可是,就在做飯的時候,發現不知道該做什麼了,他又氣又怕,既想逃跑,又想毒死這個狗皇帝。突然,他瞥見菜板上還剩下一些羊肉和菜,就把它們剁碎了,胡亂加了些調料,用麪包成了許多小角角,下到開水鍋裏煮熟後,就端給皇帝吃了。他正躲在廚房裏等死,沒想到皇帝跑到廚房裏問他:“就今天這頓飯最好吃,這是什麼呀?”蘇巧生隨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的食品扁食。”蘇巧生做完100頓飯後,皇帝還不讓他走,他特別生氣,就半夜跳牆逃走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過春節就包這種“扁食”,慢慢的,就形成了餃子。

年糕是源於春秋時期吳國的丞相伍子胥。有一次在宴會上,皇帝問怎樣能保護首都,大臣們都建議用高牆把城市圍起來,這樣敵人久攻不進來了,皇帝非常贊同,就命伍子胥承辦此事。高牆修好以後,伍子胥找來隨從吩咐他:“這座高牆能保護首都,可是敵人若圍而不打,城中百姓就要捱餓,我如果被彈劾賜死,缺糧時,你就挖牆三尺取糧。”隨從也沒在意,以為伍子胥喝醉了。皇帝駕崩以後,夫差即位,聽信讒言,賜伍子胥自刎。越國來攻打吳國,看見高牆,就圍而不打,城中缺糧,百姓哭聲連片,隨從這時想起伍子胥説的話,就帶領百姓挖牆三尺,發現城磚都是用糯米粉做得,這些糯米粉救了百姓的命。於是,每年人們都用糯米粉做“板磚”,用來紀念伍子胥,這就是年糕的來歷。

過年的年夜飯上,必定有“魚”這道菜,這有幾個原因:一是象徵“年年有餘”;二是因為它比起豬、羊等較便宜;三是因為它比較清淡。

標籤:五篇 記敍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