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重陽節

【精華】重陽節作文彙編十篇

重陽節1.0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重陽節作文彙編十篇

重陽節作文 篇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膾炙人口的佳句,重陽節的代名詞。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在天裏,通常都要……”我電腦,一字的念道。

“哎,登高,我沒呢?”一拍腦袋,説道,“帶去爬山吧!”

“好好好!我跳了,正好也好久沒出去活動活動了!”

一番,了。

“真熱鬧呀!到底啊?”我伸長脖子,企圖望到那人海的盡頭。

“吳山廟會,”説着,指了指路邊的牌子。

,只聽在背後衝我喊道:“喂,別落下,快上山吧!”

“來了來了!我忙喊道,“,走吧!”

“走吧!”

……

“哎,?”我望着綠蔭中的雪白的小巧身影,感到驚喜。

“是……鴿子?”

“對,鴿子!”我叫了,連忙買了袋鴿食拉着來餵養區。

“,你敢拿手喂嗎?”

“這有?你看我”拿起幾顆手上毫不畏懼的伸了出去,幾隻可愛的信鴿低下頭來,啄食着手上的玉米粒。臉上浮現出了笑容,她臉上那歲月的刻痕,此事也。不知羣聖潔的天使使她了呢?是曾經的年輕歲月?……,風颳過,鴿羣“唰”的一下飛了,潔白的翅膀連綴成了雪白的屏障,飛向遠方。回頭望去,目送着那羣鴿子,眼神中迷離。此刻,她把的思念也寄託在了那一層雪白的屏障之中了呢?有人寄情於明月,寄情于山水,唯獨她,把的思鄉之情,寄託於鴿羣白羽間……

重陽節,敬老節,思鄉節……

重陽節作文 篇2

老師説今天是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今天我和外婆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主動幫外婆拎東西,晚上回到家,我接好熱水,幫辛苦一天的外婆洗洗腳,讓外婆能放鬆一下。

媽媽和我説:“百善孝為先”,我開始不是特別明白裏面的含義,但我知道孩子應該對長輩好,尊老愛幼,尊敬師長,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一定好好努力,每天都要像今天一樣,幫長輩、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謝長輩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

我會爭取做到更好!

重陽節作文 篇3

重陽節,古代也叫做登高節。據説在九月九日這天登高可以避災;古人都有在重陽節登高的習慣。在唐代曾經有很多詩人寫過關於重陽節的詩。最有名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被人廣泛傳頌。

老人節xxxx才規定的。因為99象徵着長久,希望老年人健康長壽。現在我們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尊老愛老逐漸成為我們社會的新風尚。各地一般都會在重陽這天舉行一些老年人蔘加的各種活動,如今天杭州有社區就組織老年人登寶石山活動。

我們雖然年紀還小,但是我們也不甘示弱,我們可以從一點一滴地做起。可能我們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不多,那就在重陽節這天給老人們問聲好吧:“重陽節,快樂”。

我和爺爺,爺爺他已經60幾歲了。他看上去還是那麼年輕,精神抖擻。那是因為他天天鍛鍊生體,還經常和我有説有笑。爺爺真可以説是年老心不老。

重陽節作文 篇4

獨立金秋,羣山綿延,菊花怒放,紙鳶漫天,放飛金色夢想。

在那連綿不絕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化作無數晶瑩的浪花,翻滾而來,其中李東陽的一句“萬古幹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見證了重陽佳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眾所周知,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從古至今,重陽節在人們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豪爽,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傷,如此名篇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吃重陽糕,登最高峯,賞菊花,放紙鳶,敬老人,獻愛心,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裏,天高氣爽,萬里無雲,人們結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峯。一步步的艱難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陽節給了億萬炎黃子孫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立於山頂,俯瞰腳下,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金色的果實是農人一年勞作的汗水結晶,金色的落葉裝點了羣山大地,詮釋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上的人生價值。瞧,遠處的孩子們正在放飛他們“親手製作”的紙鳶。五彩繽紛的紙鳶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這是孩子們金色的笑臉,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風帶來絲絲涼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綻放。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來被看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與梅、蘭、竹並稱為“四君子”。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一詩“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就精闢地道出菊花神韻清奇的特點。菊花有的形神一體,風流瀟灑;有的羣芳簇擁,體態婆娑;有的玲瓏俊秀,生動傳奇。重陽節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欣賞,還是精神上的昇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吟出了南宋詩人鄭思肖對菊花那種堅持正義、矢志不渝精神的讚美之情。菊花還是長壽的象徵,讓我們在這重陽佳節裏向長者們獻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願。

金色的秋天也給老人們帶來了長壽與活力。每逢重陽佳節,敬老院裏人流如潮,熱鬧非凡,我也有幸能身臨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靜謐的小巷一改常態,腳步聲、歡笑聲在院子裏盪漾起伏。原來是重陽佳節熱心的人們都來看望這些孤寡老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我也趕去四宜糕團店買重陽糕以贈老人。門口大紅的燈籠,裏面硃紅的雕樑畫棟,張顯這節日的喜氣,這是老人們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團,我快步走到敬老院,裏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提着大包小包的禮物,帶着自己最真摯的祝福,與老人們共度佳節。我急忙獻上熱乎乎的重陽糕,軟軟的甜糕是愛的傳遞。老人們那些飽經風霜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風怒放的黃菊。

金色的重陽,帶給我們金色的希望,奮鬥的汗水,澆灌祖國壯麗的河山。讓我們將愛傳遞下去,讓愛之芳香沁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重陽節作文 篇5

登高,吃重陽糕,大家都猜出來了吧?對,就是重陽節。重陽節這天是週六,不巧卻還要上課,於是我打算放學後好好為家人過一個愉快的重陽節。

放學了,我跟隨着潮流一般的人羣湧出了校門。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盤算着要怎麼讓親人過個愉快的重陽節,快到家了,我忽然看見了路邊賣的重陽糕,眉頭一緊,計上心來……

我悄悄地買了重陽糕,帶回家後,還是熱的,香噴噴的。我又飛快的做完作業,等爺爺回來時,幫他捶背。爺爺終於回來了,我把他拉坐到沙發上,給他捶背,他一時呆住了,但片刻間又恢復了,他對我説:“小東西,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懂事?”我也很調皮的回答了一句:“不告訴你,嘻嘻。”“你不告訴我我就打你!”“就不告訴你。”我立馬從沙發上跳了起來,跳到地上。就這樣我和爺爺一直打打鬧鬧,玩到了吃飯。

吃飯時,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當”的一聲把重陽糕放在了餐桌上,爸爸媽媽吃了一驚,異口同聲的説道:“你買重陽糕乾什麼呀?”“啊?你們忘了今天是重陽節啊!重陽節啊!”我倒被父母嚇了一跳,失聲叫道。媽媽笑道:“不是我們忘了,我們都買了重陽糕給大家吃啊!”説着,媽媽爸爸和爺爺都從桌下提出了自己買的重陽糕,我很吃驚,但一會兒又笑了起來:“有四塊重陽糕,那麼就每人一塊,開動了!”這個晚餐我們一家吃的很開心,我們還商量好晚上出去轉轉呢!

星光點點,月影婆娑,我們一家在橋上散步,我們有説有笑,開心極了,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的,總是令人懷念的,我真希望每天都這麼愉快、這麼圓滿、這麼快樂……

這個重陽節我過得很快樂,當然,我的家人們也很快樂。

重陽節作文 篇6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傳統佳節——重陽節。以前的重陽節得登高遠眺,而現在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孝敬老人。

聽説爺爺經常腰疼,我就特意去商場買了一盒真空拔罐器,並學習了使用方法。下午,我神神祕祕地把爺爺拉到房間,讓爺爺趴在牀上,爺爺一臉迷糊地問:“要幹什麼呀?”我説:“拔氣罐。”説完,從牀下拿出早早藏好的拔罐器,挑出幾個中等大小的氣罐,輕輕擼起爺爺的衣服,將氣罐放在爺爺腰部,用抽吸槍對着氣罐抽氣。

咦,氣罐裏出現了鼓鼓的“肉包子”!幾分鐘過後,“肉包子”有的變紅,有的變紫,有的上面還透着小水珠。不知道怎麼會這樣?我很緊張,便心疼地問爺爺:“爺爺你疼嗎?疼的話,我就起罐了。”但爺爺笑着對我説:“傻孩子,哪兒疼啦,發紅發紫是因為爺爺體內的寒氣正被吸出來呢。”

拔完後我問爺爺:“爺爺,您覺得舒服嗎?腰還像以前那樣疼嗎?”爺爺向我豎起了大拇指,高興地對我説:“很舒服,腰比以前好多了,你真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聽了爺爺的誇讚,我心裏比吃了蜜還要甜!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明白了不管是不是重陽節,都應該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幫助老人的道理,因為“百善孝為先”。

重陽節作文 篇7

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是漢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時期已開始中秋賞月。唐代有登台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之風俗。北宋太宗年間(988-1003),始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如今與春節、端午節一起並稱中國三大傳統佳節。此節在許多少數民族當中也很盛行。

中秋時節,正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百果成熟之際,又因此時月亮與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因此,“花好月圓”是中秋節的一大特色。該節日的節慶活動以及民俗心理是極為有情致、頗具詩情畫意的。雖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各自習俗有異,但有許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人們把中秋明月當作團圓的象徵,因此“獨在異鄉為異客”者,總是在中秋佳節之夜,每當看到“牀前明月光”時,便會“疑是地上霜”,然後情不自禁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起來。無疑,唐朝詩人李白這首《靜夜思》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自古以來獨處異鄉之人對自己家鄉及親人的無限思念情結,深刻揭示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深情嚮往。

重陽節作文 篇8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各地流傳着許多重陽風俗,其中最普遍的是吃“重陽糕”了。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在北宋已十分盛行。據《東京夢華錄》説:當年汴京(今開封市)城內,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饋送,一插剪綵小旗”。南宋時,重陽糕已成為時令佳品在店肆中供應,“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下彩旗,名曰‘重陽糕’”(《夢樑錄》)。

定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一般認為開始於漢代。據周處《風土記》)説“九月才日……俗於此日,折茱萸以插頭,言避惡氣而御初寒。”又説:“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關於重陽節和重陽風俗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有存的故事:漢代恆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後。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説,九月九日你家裏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裏的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一天恆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恆景及家人聽師言而得幸免(事出《續齊諧記》)。

實際上重陽為節起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陽爻“九”是“陽”和“陽性”的代詞,所以古人稱九月為“陽月”,九日是“陽日”,九月九日是兩陽重疊,因此叫作“重陽”。陽為剛,重陽為二剛相逢,道家稱之“二剛相剋”而被視作“厄日”,也產生了解脱“厄日”的方法,所謂登高插茱萸僅是解脱“厄日”方法之一種。

茱萸是一種落葉喬木,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是中藥的常用藥材之一,也可用於食品中的調味品。記錄的唐詩中提到重陽插茱萸風俗有數十處之多:“學他年少插茱萸”(朱放),“茱萸插鬢花宜壽”(王昌齡),“舞鬟擺落茱萸房”(白居易),“強插茱萸隨眾人”(楊衡),而杜甫“明年此會知誰處,醉把茱萸子(仔)細看”(《九日蘭田崔氏詩》)和王維的“遙知兄弟維登高處,遍插茱萸隨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至今還是膾炙人口的唐詩名句。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陽節已演變為文人學士登高賞秋,結社吟詩的節日,原來插茱萸驅邪的風俗也一變為遠離他鄉的遊子遙思兄弟父母的日子。“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劉禹錫《九日登同》詩)。

宋代,重陽節登插茱萸又演變為登高吃重陽糕風俗。據説,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是出於文人的筆墨官司。宋人宋子認為劉禹錫作《九日登高》詩,本來想寫“年年上糕處”,但當時經典中沒有“糕”字,被迫寫作“高”字。他還作詩嘲笑説:“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事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實際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出現,不過並不是重陽節風俗。宋代,城市經濟逐漸繁榮,都市出現了獨立經營糕餅食品的店鋪,“糕”與登高之“高”諧音,於是吃糕逐漸代替登高風俗。店主們為招攬生意。,又仿“插茱萸”故事央每塊糕上插上一而小彩旗以代替“茱萸”,專門在重陽節前出售,美其名曰“重陽糕”。可見重陽糕是宋人依照漢唐故事設計的食品新產品,它既融合了古代重陽風的習慣,又是一種精美的節令食品。古人獨具匠心的食品設計不也值得今人學習嗎!

“蒸出棗糕滿店香,依然風雨古重陽。百工一欽登高酒,燈火鳴機夜作忙。”重陽節多吃重陽糕,祝君事事如意,步步登高。

重陽節作文 篇9

星期天是九九重陽節,又叫老年節。我們班家委會組織部分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三聖鄉的一座敬老院看望老人們。迎着朝霞,我們一路歡歌笑語,朝着美麗的花鄉進發。

敬老院坐落在風景優美、充滿鳥語花香的紅砂村。一進門,我們便望見許多老爺爺、老奶奶笑着地看着我們。領隊跟院長商量了活動安排。

小演出開始了,首先文婧代表大家祝老人們節日快樂,我們手捧重陽節詩歌聲情並茂地朗誦起來,誦畢,熱烈的掌聲久久迴響;接着,殷嘉偉拉起了小提琴,樂曲優美動聽,大家都稱讚不已。

領隊王孫懿鈴的媽媽説我們男女生能不能來個集體節目,於是,女生們率先奉上《A little love》,我們男生則深情款款地演唱了另一首歌《We will rock you》。

最後,男女生合唱《感恩的心》,有的老人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來,大家互相鼓掌,整個敬老院成為了歡樂的海洋。我們捧上事先準備的禮物送到老人們手裏,他們一個勁地説:“謝謝!”

院長為我們介紹一位100歲的慈祥老人,滿頭銀髮,大夥兒都爭先恐後地跟她握手、合影留戀,她也不停地對我們説:“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到了該離開的時間了,我們依依不捨地跟老人們一一道別。

這次活動,給老人們帶去了温暖和快樂,讓我感覺特別的幸福和滿足,我也深刻地認識到,對老人的關愛決不僅限於每年的這一天,它充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所以,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對身邊的老人多一些理解、關愛和陪伴,讓老人們不再孤單,讓他們都能夠安享幸福的晚年

重陽節作文 篇10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説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温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着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很執着,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説這麼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