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重陽節

(實用)重陽節隨筆15篇

重陽節3.2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重陽節隨筆15篇

重陽節隨筆1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隆重的節日,有登高,吃重陽糕,飲菊花酒,賞菊,插茱萸葉等風俗。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完成了重陽節的風俗之一——登高。

我們在體育中心那裏爬了一座小山峯,感受到了重陽節的節日氣氛。因為重陽節又叫老人節,所以我們登山、下山時都看到了許多撫老的`情景。當然,重陽節是必須舉行助老、撫老等活動的。

重陽節有這麼多好玩的,好吃的,那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在《易經》中,有人把數字6定做陰數,把9定做陽數,又由於農曆九月九日是"重九",所以叫做重陽節。

重陽節的風俗中,最隆重的是插茱萸葉和飲菊花酒。人們登上山頂,來到有野菊的地方,在腰間插上茱萸葉,每人一盅菊花酒,人們便開始賞菊。

回家後,我還給爺爺奶奶、姥姥打了電話,祝他們節日快樂呢!

重陽節,你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更是一個讓人們放鬆的隆重節日。

重陽節隨筆2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伴着花的芳香,踏着歌的節拍,我們來到了敬老院,開展關愛老人的活動。

首先,我們為老人們獻上了紅領巾和禮物。戴上了紅領巾後,有些爺爺、奶奶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有些露出燦爛的笑容,像花一樣美麗。

接下來,該表演節目了。看!馬可欣和李睿軒表演的`雙簧真搞笑呀!語言幽默風趣,很好玩!逗得大家合不攏嘴。

表演完節目,我們每三人攙着一個老人回房間,把親手做的禮物送給他,陪她説話。我和董延澤,易江奕一起扶着一位奶奶回房間,我們把禮物送給她時,奶奶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還熱情地給我們拿蘋果吃。我們又陪着老奶奶説了會話,才知道今天也是老奶奶的生日。真是雙喜臨門呀!我們給老人戴上生日帽,給老人唱生日歌,還給她捶捶背,捏捏肩。

該回家了,我們一邊招手一邊説:老奶奶,以後我們會經常來看你的!最後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敬老院。這次活動真有意義呀!讓我懂得了尊老愛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重陽節隨筆3

“九月裏,九月九,爬山登高飲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惡,吃了花糕多長壽。”又是一年重陽節,我要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給爺爺奶奶送上一份的禮物。

今天一大早,我就醒來了,心想:今天是重陽節,我要給最疼愛我的爺爺奶奶送上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送什麼好呢?我冥思苦想,突然,我看到了沙發上的`吉他,眼前一亮,自言自語道:“那不就是的禮物嗎?”我偷偷地把吉他拿到房間反覆地練習起來。

中午吃飯時,我跑到爺爺奶奶面前神祕兮兮地説:“爺爺奶奶,我要給你們送上一份禮物。”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説:“那太好了!”一旁的爸爸媽媽對我説道:“好了,好了,快説吧!什麼禮物?”我從房間把吉他拿出來,笑着回答:“我給爺爺奶奶表演一曲吉他彈唱——《鈴兒響叮噹》!”爺爺奶奶鼓起掌來。於是,我抱着吉他,左手在琴絃上上下游動,右手輕輕地撥動琴絃,眼睛緊盯着歌譜,屏住呼吸,生怕出錯,留給爺爺奶奶一個不完美的禮物。我用心地彈,大聲地唱。我的歌聲像百靈鳥一樣飛過高山,越過小溪,穿過森林。爺爺奶奶聽得很入迷,歌聲彷彿把他們帶回了美好的童年,讓他們想起了往日難忘的歡樂,他們一邊拍手,一邊跟着輕輕哼唱,一下子彷彿年輕了幾十歲。表演完了,我的耳邊又傳來了一陣陣掌聲,爺爺奶奶感歎道:“我的孫女長大了,懂事了,也越來越能幹了!這是我們收到的的禮物!”

愛在重陽,孝心敬老。爺爺奶奶為我們這個家奉獻了幾十年,現在我長大了,我要儘自己所能,給他們帶來一份快樂,送上一份愛。

重陽節隨筆4

重陽節――老人節,一個被年輕一代遺忘的節日,以前的今天我所關心的只是換季了要買新衣服了,快要生日了憧憬着能得到什麼樣的禮物。而今年的重陽節使我接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禮。

今年重陽節我們邀請了所有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到我們幼兒園參加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讓孩子們為所有的爺爺奶奶,表演節目,還讓家長們準備合適的禮物通過孩子送給那些可敬的老人們。老人們手捧禮物,個個臉上喜笑顏開,幸福之情在佈滿皺紋的臉上綻放。他們感謝孩子,同時也感謝幼兒園的`老師們。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孩子們親近、體貼、關愛爺爺奶奶的美好情感,讓他們從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滿足,同時這也是一個對孩子們關心、親近爺爺奶奶的美好情感促進和發展的良好教育契機。相信這個美好的情感對孩子們的未來發展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平時看着放學後騎在爺爺奶奶背上的孩子們我都會充滿羨慕的看着這幸福的兩代人,卻沒有想到那支撐的孩子踏上回家路得一雙雙微微顫抖的腿。面對孩子們莫名其妙的脾氣也許我們老師,父母早已經已經面紅耳赤了,而老人們卻還是蹲在孩子旁別輕聲細語的安慰着,任憑自己的孫子在自己身上撕扯着。在人們歌頌母愛,父愛的同時也希望不要忘記在孩子們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角色――爺爺奶奶。

重陽節隨筆5

家裏爺爺奶奶最疼我了,他們每天幫我煮早餐、送我去學校、為我洗衣服……

現在我也長大了,也該孝敬爺爺奶奶了。於是,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和姐姐。我對他們説:“重陽節那天,我們做頓晚餐,給爺爺奶奶吃吧。”她們非常贊同我的想法,異口同聲的説:“好哇!”接着我説:“媽媽您教我怎麼煮菜,調味、煮飯……我和姐姐來做。”

盼望已久的日子終於來到了,我和姐姐早早的`起牀和媽媽去菜場買菜,買了爺爺奶奶最喜歡吃的魚、龍蝦、空心菜、木耳……做晚餐的時間到了,媽媽教我們怎樣切菜,怎樣調味,怎樣烹炒,雖然忙的滿頭大汗,但我心裏甜滋滋。我和姐姐還準備給他們做一份壽司。我們先將海苔鋪到平底鍋,又將米飯均勻的鋪在海苔上,緊接着從廚房的櫃子裏拿出肉鬆和火腿腸,將炒好的肉鬆和對半切的火腿腸放到上面,然後將海苔捲起來,最後把壽司切片裝盤。我還在上面放了一些水果片裝飾,我覺得很滿意。晚餐開始了。爺爺奶奶看着一桌子豐富的晚餐,眼睛裏閃着淚花,誇我和姐姐懂事了,乖巧了。我舉起酒杯,大聲説道:“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了,我以茶代酒敬爺爺奶奶,感謝您們這些年來對我的關照。”重陽節這天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要好好孝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重陽節隨筆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每當想起這首詩,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每逢重陽節,我們就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茶等習俗。

天氣轉寒,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我們一家四口驅車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奶奶聽説我們要回來,早早就去村口迎接我們。爺爺在家裏做我最喜歡吃的紅燒肉,等我們回來。一到家,我就飛出車門,迎面撲來陣陣清香。看,一樹繁花,滿院清香。奶奶的菊花也大放光彩,紅的、紫的、黃的,五彩繽紛,散發着香氣像是和桂花爭着展示自己的美。奶奶家的狗“花花”搖着尾巴熱烈歡迎我們。

天高雲淡的'下午,我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們手持鮮花,走進了敬老院,為老人獻上鮮花,為老人獻上温暖,看到老人們健康、快樂的生活,我們欣慰地笑了。

在重陽節的敬老情中,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的關懷,當我們看見老人由衷的笑臉,我們感到非常開心。

重陽節隨筆7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它有兩個名字,一個是登高節,登高顧名思義就是爬高,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去爬山,希望能夠消災避難。

還有一個就是老人節,人們會在這一天去看望老人。

在這一天我的媽媽帶我去登高了,還帶我去了敬老院看望那裏的爺爺奶奶們。在敬老院裏我看到裏面的老人每個人都收到了禮物,他們的臉上都掛着滿意的笑容。然後我就問媽媽:“媽媽,這些爺爺奶奶們好開心呀,他們每個人的手裏都有一樣禮物,是不是今天都要送禮物嗎?”

媽媽聽了我的'疑問,微笑着説:“有個成語叫做敬老愛幼,因此現在的人們都會以老人為中心。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這一天會以不同的形式來慶祝。我們可以帶老人出去遊玩,可以帶他們看月賞花,可以給他們做禮物,和他們一起唱歌跳舞,其實的方式就是有空就去陪陪他們。”聽了媽媽的講解,我感覺自己學到了好多。我知道我們應該要尊老、敬老、愛老,要多多的陪陪自己家裏的爺爺奶奶。

這一天我很開心。

重陽節隨筆8

由重陽節想到的_隨筆寫作

現在的人吶,總問:“今天幾號了?”“這是幾月啊?”這裏的幾月和幾號,恐怕就是公曆的幾月幾號吧。公曆是通用的,沒錯,但也不能忘了老祖宗留下的歷法啊,很多同學都問:“今天幾號啊?”於是有人答道:“26日。”竟無人説是9月9日。好不容易有個人説了,我順便搭了句重陽節,他居然説重陽節是公曆的。真不知,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不是要遺忘在我們這個時代了,我們也許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今天是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每個中國人都該記住的節日,也是每個中國人都該傳承下去的節日。在這天,人們要漫山遍野插茱萸來表達他們對節日的熱愛。大部分人在這天都會登高,這就是我們的風俗習慣。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為什麼是傳統節日呢?因為它包含着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我國民族風情的高度凝聚,這樣的節日,怎麼能忘記?

中秋、端午、重陽等節日,是我們的精魂。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萬不可忘了老本啊!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根基都沒了,那麼遇上狂風暴雨還怎麼自力更生!我們這個千年屹立不倒的祖國,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有着風格各異的傳統風情,不可否定,我們的民族是個優秀的民族,我們的祖國是個有志氣的國家,萬不可因為崇拜他國而拋棄了自己埃

説這些,不是想攻擊他國,也不是想提高我國文化,只是想告訴人們,在接受他國文化的同時,千萬別丟了自己!!

重陽節隨筆9

農曆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雙九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重陽節也叫“老人節”。重陽節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節日。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將在這一天紛紛湧現。比如:給老人讓座、扶老人過馬路、陪他們郊遊、散步、登高、吃重陽糕、賞菊等。多為老人做好事,讓她們吃好,穿好,住好,兒女報答養育之恩等;讓老人保持精神愉快。我們華陽鎮的社區還把老人們聚集在大壩院一起吃“九碗”;“壩壩宴”。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綻放,一陣陣笑語飛揚,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壩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是啊!爺爺、奶奶們風風雨雨幾十年,歷經坎坷,為兒孫們創造了良好物質生活的環境,很不容易。現在他們老了,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讓他們感到孤獨寂寞。要常回家看看他們,哪怕是陪他們説説話,洗洗碗筷,他們也會高興地像小孩一樣。我的外婆、外公就是這樣的,重陽節這天,媽媽帶我去看望外婆、外公時,他們已經“返老還童”了,他們還陪我唱歌、玩捉迷藏呢!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我們學校也應該組織九九重陽節感恩教育活動,要為老爺爺、老奶奶們服務:送一句祝福、泡一杯茶、送一個禮物、敲一次背、聽一個爺爺奶奶的故事、為老人們表演節目……

敬愛的爺爺、奶奶們:祝您們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重陽節隨筆10

九月九日,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真是登高遠眺的好時候。

知道今天是重陽節,一大早我就從牀上爬了起來。你肯定會問我起那麼早幹什麼?哈哈,我早和爸爸約好,我們要去奶奶家,陪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

在去往奶奶家的路上,我們看到一位老爺爺在路邊賣菊花。奶奶一向愛花,且名字中有“菊”字,在這樣一個日子,送這份禮物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我們立刻決定買兩盆送給奶奶。金色的菊花像一張燦爛的笑臉,傳遞到奶奶手中,奶奶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她連聲誇我懂事。吃飯時大人們一邊飲酒,一邊賞菊,一邊吟誦着重陽節的詩句,真是其樂融融。我們以詩句接龍的形式,回憶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一人一句讀完,突然奶奶問,作者是誰。我快速地回答是王維。大家哈哈笑道,説我的.記憶力強。這都是平常朗誦,日積月累的成果。明年重陽節的時候,我還要和爺爺、奶奶在一起賞菊、吟詩。爺爺奶奶開心地笑了……

我喜歡重陽節,在這樣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陪伴老人過一個温馨的節日,不僅繼承了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也深深地傳遞了家人間無限的温暖。相約重陽節,以後會是我和爺爺奶奶每年的美好約定!

重陽節隨筆11

有一首是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這首詩是寫思鄉的,可今天要寫的是尊老愛幼。

讀國小時,到了重陽節,我麼學校會組織我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去時會帶一些水果給他們吃,還會和我的.好朋友表演該節目給他們看。可現在讀國中了,老師也不會帶我們去敬老院,雖然不能去,但是我還是可以砸重陽節這天行動起來。我會幫爺爺奶奶做事,幫他們打洗腳水。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給小朋友或者是爺爺和奶奶。

今天我在街上走,突然下去了雨,型號我帶了傘,我把傘帶來準備回家時,我無意中看到一位老奶奶沒有帶傘,我毫不猶豫的酒吧傘給了老奶奶,老奶奶説:“小朋友,你真善良,如果我把你的傘帶走了,你怎麼辦呢?”我説沒事兒,我家就在這附近。後來老奶奶走了,我淋着雨跑回了家。到家時我變成了一隻落湯雞。“你這是怎麼搞的,一身濕濕的,快去洗個澡”,媽媽説。洗完後,媽媽問我為什麼會是一身濕濕的。我回答“今天是重陽節,我們應該尊老愛幼,我看一位老奶奶沒有帶傘,於是我就把傘給了她。”媽媽聽了後很高興地説“我們家的孩子是越來越懂事了,但是要注意身體啊,謝天謝地,型號你沒有感冒。”

晚上吃完飯後,我又出去玩了,我看見隔壁家的還在在哭,我就去問他:“你怎麼了?”他説媽媽不見了,我就對她説不要哭,姐姐帶你回去好不好。他説好。於是,我把他送回了家,他為了感謝我就送了我一個大娃娃,我又準備出去玩的,可是天慢慢的變黑了,我只好回家了。

今天這個重陽節我完成了我的任務,我好高興啊!砸牀上回顧這今天發生的事情,不知不覺中我已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重陽節隨筆12

今天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我和媽媽打算去給外公外婆家送禮物。可是,送什麼禮物好呢?這個問題我和媽媽想了很久,最後我們決定給外公和外婆做一頓飯來當禮物。因為我們覺得以前都是外公外婆做飯給我們吃,這次就讓我們給外公和外婆做一頓飯。説幹就幹,我和媽媽來到菜市場,我們賣了一隻鴨子,還有其它的菜,就到外公外婆家去了。

我們一進門就對外公外婆説:“外公外婆,我祝福你們節日快樂!”

“今天我們來給你們做飯,你們只需等着吃飯就可以了。”我又説。

“好好好,你們做飯。”外公外婆笑着説。

我和媽媽先把鴨子洗乾淨,放在沙?裏面燒,再在?裏抄了一些菜就好了,我們把外公外婆叫下來吃飯,我們一會兒吃飯,一會兒聊天,外公説:“今天我真開心!”謝謝桐桐和媽媽一起給我們做飯。“”外公外婆你們喜歡我以後經常和媽媽一起給您們做飯。“我説。外公外婆異口同聲地説:”喜歡。“我們大家都笑了

重陽節隨筆13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國慶節的喜悦還未褪盡,轉眼又到九月九重陽節。自古以來,重陽就是思念的節日,登高望遠、懷念故人。如今,重陽節被賦於新的寓義,為老年節。關愛老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倡導的美德與責任。

單位的老人也在今天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慶祝大會、遊園會、聚餐,活動豐富多彩——。儀式上,到來的老人也有八八九九,行動敏捷、健步如飛的;紅光滿面、聲若洪鐘的;拄着枴杖、顫顫抖抖的;但都是一樣的神清氣爽、精神矍鑠。攙扶着一位老人,問:“老伯,今天開心嗎?”“開心!當然開心!”言語間,眼睛眯着只剩下兩條縫了。席間,大家碰杯、歡笑、手舞、足蹈,宛如一朵朵綻放的老年花,燦然而美麗。

我笑了,我看到了多年後的自己——

最美夕陽紅,老人們年輕過,有過青春,有過追求,有着對社會的貢獻,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溝溝坎坎,每一道,都刻着深深的印記深深地愛呀!看到了嗎?攜手相攙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的臉慈祥的臉,於是感動、釋然;年約六旬的老人身着大紅的運動服在晨曦中奔跑的身影,於是羨慕、振奮;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孤苦無依,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於是揪心、難過。

想起了家中的老人。我們一天一天成熟,他們也在一天一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動在心頭。沒有奢求,只有渴望,一句問候,一個電話,他們只想與子孫輩多一些相聚的時刻,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就是老人,給我們整個世界的人,此父此母、彼父彼母,都是那樣的值得尊敬呀!只要有時間,多陪陪老人,乾點活也好,聊聊天也好,他們綻放的笑顏就是我們心中的欣慰!我想。

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那又是什麼樣子。人生如鏡,對照人生,讓尊老之花盛放,讓老人們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吧。

此刻,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家!

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重陽節隨筆14

在這個金秋十月,天高雲淡的時節,每當我們吟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就會想到重陽節。九九重陽,代表着天長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愛老。

他,因烤煤炭而中毒;他,走路身體向後仰;他,中毒導致老年痴呆症;他,整天時而清醒時而糊塗;他,會遺忘會走失——他,就是我的外公。我一直把我的外公當做一個正常人,不排斥他,不欺負他。每天我都會扶外公上樓睡覺,雖然他很緩慢,但是我願意等。我尊重他,即使他説錯話了,我也不會説他笨,會糾正他。有時他還誇我棒,自然也喜滋滋的。

重陽節,是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節日。如果你讓我選為誰來做一件事,來敬老,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的.外公。今天,我又為外公做了件事。首先,我為外公倒了一杯熱水,端給了外公。這雖是一杯普普通通的水,但這水裏卻包含了我濃濃的愛意。外公也自然十分了解我,臉上樂開了花。接着,我為外公朗誦了《三字經》,這一字一句中也同樣藴含了我對外公的尊敬。外公認真地聽着,也和我一樣搖頭晃腦,像個大詩人一樣在品味詩句中藴含的樂趣。

我以後同樣也會關愛外公,不僅要在重陽節裏敬愛老人,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要尊敬老人!

重陽節隨筆15

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説源於晉朝“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縣令,後人多效仿,遂成了重陽節的風俗,流傳至今。

由此我想起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灑脱、“阮籍醒日少,陶潛醉日多”(孟浩然語)的沉醉、“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日來”的陶然,以及令人神往的不朽詩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構成了一卷“陶淵明特色”的田園風情圖。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隱藏着一處不為人知的.“桃花源”。能像尤老一樣,甘於清貧地固守着自己“理念”的人,卻絕無僅有。我也因為“俗務纏身”(藉口),已經很久沒去探望他老人家了。趁着秋高氣爽的天氣,艱辛地走過九日山巒,那曲折蜿蜒,舟車不能渡的山道(原由之一),越過一峯隙,正如《桃花源記》的情景一般,頓時豁然開朗。幽靜的山谷裏,住着尤老和他的菊圃,我們經常戲稱他為“陶翁”,是父輩的一位“酒肉兄弟”。早年為避“亂”而躲入山中的“不知魏晉”者,寫着一手好字,尤其是微醺之際。曾經答應我的一幅《歸去來兮辭》,至今仍沒着落,只從他的廢紙簍裏“淘得”一張《無限風光在險峯》的條幅。

我來時,平叔已捷足先登,喝過了菊花茶。尤老正捧出了一罈“最新研製”的菊花酒,笑罵道,“你小子是聞着酒香來的吧。”

“不……不,不全是,今天不是重陽節嘛?”我接過甕來,熟練地揭去泥封,深吸一口氣,嘻嘻道“好香咧!當然,也是為了《歸去來兮辭》而來”。

“來來,大家嚐嚐我老婆子的手藝”尤婆捧出了一道道五顏六色的花餚來。

……

其實,在如今節味淡化的年月裏,光那金黃鬱香的菊園就夠,何況還有“花宴”、酒和那飄逸的歌賦,我在尤老和平叔的管絃裏已然陶醉——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殤,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尤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悦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兮,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為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標籤:重陽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