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文化建設論文

文化1.5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化建設論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文化建設論文

文化建設論文1

[摘要]隨着我省素質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斷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園文化建設意義重大,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更是相對薄弱環節,同時也受到了學校自身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構建良好的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環境有利於國小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有利於形成穩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識,有利於國小生個性發展和情操陶冶,促進心智生全面發展。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國小為例,系統研究新時代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辦法,旨在對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體系和實踐指導進行探索,進一步提高農村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和辦學水平。

[關鍵詞]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環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時代加強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作為學校教育“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能夠體現一個學校綜合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關鍵因素。校園文化不等於校風,其內涵要更加豐富:是學校歷史文化的呈現,是學校精神的載體,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小校園文化的建設體現了新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同時也是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要求。農村國小由於認識不足或是辦學能力限制,校園文化的建設一直停留在淺層的校園環境清潔、簡單文化活動的開展等層面,並沒有從精神層面或是價值觀的層面進行引領、建設和培育。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工程,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不斷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並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發展動力不斷促進學校的發展。良好、優秀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體現,是展現一個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吸引力的體現,更是推動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2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國小為例

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國小作為一所典型的農村國小,師資配備46人,在校學生668人。同其他農村國小一樣,棧子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仍然存在着問題:一是農村校園文化師生參與面窄,缺乏後續支撐。目前一些農村校園文化建設依靠市面上專門做校園文化的公司進行策劃、設計和實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網絡素材,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師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成了無源之水,缺乏後續的支撐,完善。以棧子國小為例,校園文化建設沒有過多的動員全體師生和廣大家長參與,提出的辦學理念等主要是學校領導層的決定,導致師生對校園文化的核心理念認同度不高。實踐參與度更不高,因此,儘管有了文化建設,但學校的文化力並沒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師資水平有限,大部分學校的老師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不進取、低要求。棧子國小對於語數外等課程的師資培養十分重視,但對於像美術、音樂等副科的師資培養和培訓則欠缺,而且師資人數嚴重缺乏,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指導力量貧瘠。當地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在校園內盛行,老師不積極引導導致校園文化風格偏離基本要求。三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系統性。棧子國小每年會定期舉辦“黑板報比賽”“書法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但是由於宣傳力度不大,僅有較少部分的學生會報名並積極準備,其餘學生則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賽中去。學校層面看來,只注重形式上熱鬧,條幅和標語懸掛等,只進行一時宣傳,缺乏系統性和長遠眼光。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引領着一所學校形象建設和精神風貌建設風向。良好的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探索、需要尋找積極有效的方法。

3新時代有效推進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的建設要基於當地環境實際、基於教育實際、基於學生實際。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領導根據農村國小教育的規律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積極引導師生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共建校園文化。

3.1加強制度管理,保證制度的連續性,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延續

完整的規章制度能夠有效的規範和指導師生的具體行為,同時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各個方面的活動和推動工作能夠高效的進行。一是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圍繞校長負責制,進一步精簡現有的管理機構,嘗試增設“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鼓勵在校師生、家長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二是健全現有的管理制度彙編,與後勤管理制度進一步的進行結合,將“文化”字眼加入到彙編中去,確保每個部門能夠熟悉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內涵,熟悉具體做法。三是制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綱要。在參考、學習其他農村國小綱要的基礎上,要強調文化牆壁、文化活動等物質文化建設,同時還要強調精神文化建設。四是建立校園文化建設制度落實的監督機制,保證建設的持續性和合理性,提高規劃綱要的落實效率,進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顯性文化建設和隱性文化建設齊頭並進

顯性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宣傳欄、牆壁畫、各類指示牌、綠化環境等外顯的物質文化表現,隱形校園文化是指校風、學風、教風、教育理念等內在的校園文化。顯性校園文化和隱形校園文化共同組成了校園文化的總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發展過程中,既需要重視顯性文化的建設,同時也要重視隱形文化的建設,整體化規劃。一是切實抓好學校環境建設,構建美化、綠化、亮化、淨化的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的學習和工作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效率,並增加校園認同感。可以利用校園牆報等現有的物質基礎作為平台,進行創意設計等。還可以利用師生自創書畫等手工製作的作品作為體現“校園對話”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注重思想引領。不斷的提煉和昇華辦學理念,遵循現有的校訓,不斷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挖掘和鼓勵學生特長。注重品德培養和提升、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師生關係構建等。三是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依託,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構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動的校園文化主流活動。進一步將學校精神提升至正確的三觀塑造層面。

3.3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的校園文化

創新型校園文化的建設要求各所學校應該基於自身發展現狀建立屬於自己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習慣以及校園文化表現。校園文化需要傳承和積澱,同時也更需要創新。一是活動創新,不斷豐富第二課堂內容。設計更多樣形式的體育比賽和文娛活動,鼓勵班班行動,鼓勵人人蔘與。如先進評比活動、學生自我管理活動等。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活動的內涵性,同時增強了團隊建設精神。二是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建設。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為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增力,更加科學、系統、開放的課程體系應該逐漸走進校園。對於學校而言,不斷提高了學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學校的精神水平。

4結語

優秀、科學的校園文化是農村國小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力,是構建新時代新要求新標準現代化學校的重要保障。校園文化的建設發展之路也是學校的建設發展之路。保障和促進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沉澱的積累過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動。

【參考文獻】

[1]杜育紅,楊小敏.鄉村振興:作為戰略支撐的鄉村教育及其發展路徑[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2):76-81+192.

[2]王葉子.“一校兩區”辦學模式的優勢與困境——浦江縣實驗國小的個案研究[J].現代中國小教育,20xx,33(11):106-109.

[3]張迎春.國有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優化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14):96.

[4]許博公司激勵機制創新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xx.

文化建設論文2

【摘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廣泛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讓羣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讓藴藏於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加強羣眾文化建設,對於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實現和保障羣眾文化權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羣眾文化;建設;思考

加強羣眾文化建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倉廩實而知禮節”,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羣眾求知、求富、求樂的願望日益強烈,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羣眾文化活動以人民羣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是人民羣眾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最易於接受的一種形式。新的發展形勢,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羣眾文化活動發展繁榮,有新突破、新作為,實現“兩個文明”共同發展。因此,加強羣眾文化建設擺上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隨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羣眾之間的衝突也愈加明顯,羣眾利益矛盾的激發和擴大,導致現有社會現象愈加複雜,人民羣眾之間變得相互猜忌,相互指責,相互抨擊,愈加的不信任。人民羣眾長期生活和工作在這樣一個日益抑大的生活壓力之下,人民的心態,心性開始變得浮躁,在某種消極的因素影響下,住房危機、金融危機、事業危機等各種危機,無處不在的激化矛盾,人民羣眾的不安情緒和不平衡心理愈加明顯,壓力逐漸擴大,民眾需要宣泄不滿情緒,就會導致不和諧妁因素髮生。所以,要改變這種不安的因素,改善此種社會矛盾,就要提高羣眾的文化知識,提高羣眾的社會認識,從而才能使得人民羣眾公平、正常、客觀的看待所面臨的問題,和諧社會才能進一步得到發展的進步。由此可見,提高羣眾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有着遠大而深遠的意義。

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保障和前提是加強羣眾文化建設,和諧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並不是一步到位,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羣眾文化的提高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羣眾文化在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進步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羣眾文化的教育,是為了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人民羣眾對信息的傳遞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文化通過羣眾這一媒介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因此我們要廣泛的開展羣眾文化活動,使文化中心、文化館、文化站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讓羣眾文化得到有效的發揚和傳承,讓促進和諧社會這一精神深入人心,得到廣泛民眾的支持和認可,通過羣眾文化活動的發揚和傳承,將改善、豐富人民羣眾的業餘生活,豐富其精神內涵,昇華其精神境界,進而改變社會風貌,為構建積極的和諧社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從經濟角度來講,羣眾文藝屬於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中制定產業戰略之後,我國羣眾文藝主要以市場需求為發展嚮導並不斷接受市場洗禮與選擇。因此,羣眾文藝發展應始終以服務為中心,逐漸提升羣眾文藝工作者的服務意識及市場觀念;積極構建健全的服務行業運行制度,藉助市場運作模式刺激羣眾文藝的消費熱情,在市場經濟回報中逐漸提高與改善服務質量;正確處理服務關係、明確服務對象、完善服務體系、增強服務信心,確保以高質量的服務來滿足羣眾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因此就要不斷的創新理念,有針對性地促進羣眾文化協調發展,藉助國家主導的作用發展羣眾文化活動,在發展主導文藝的過程中,應重視對民間文藝的傳承、扶持與保護,積極為民間文藝提供更廣闊的生存與發展舞台,確保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始終活力十足。讓大眾文藝呈現出前景美好、市場廣闊的特點。總而言之,大眾文藝、傳統民間文藝、國家主導的文藝,各有優點,他們依次主導了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在實際發展中,應重視三者的同步協調發展,最終確保羣眾文藝的健康、全面發展。

在羣眾文化建設中要把農村和社區文化建設作為當前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要積極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鼓勵個人興辦文藝團體、文化大院,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活動模式,同時文化館、文化中心做好監督和引導作用,抓好文藝作品創作,創作一大批反映當代農村生活、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專業文藝團體也要組織排演一些基層羣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通過送戲下鄉、進社區活動,給老百姓帶去歡樂。這樣也充分提供專業演員與業餘演員相互結合、相互學習的機會。發揮新時期羣眾文化與專業藝術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時根據城市和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羣眾文化需求的側重點不同的情況,在城市,以豐富羣眾文化生活為主,不斷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在農村,以宣傳政策法規、推廣實用技術為主,不斷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營造文明鄉風。

文化建設論文3

0 引言

面對新的時期,企業建設的進程中不可缺乏根本性的企業文化。這是由於,企業若創造了厚重的文化氛圍,那麼員工將會體會出和諧且愉悦的日常氛圍,進而更樂於服務於企業。這樣做,利於推進可持續的企業進步。在日常管理中,企業要從全面入手來推進長效文化的建設,完善配套性的建設機制[1]。管理者也應強化必備的重視,指引職員共同來構建適當的企業文化。唯有如此,才能創造更優的企業氛圍,企業也可以擁有激烈競爭中的優勢位置。

1 企業管理中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被視作獨特的文化類型,它包含了企業持有的價值認知,同時也匯聚了獨特的企業符號、行為方式及日常儀式等。從根本上看,企業文化注重於長期性的發展,企業經過持久的累積才會凝聚成特有的文化。企業內的所有成員都可分享這種獨特的文化,企業文化折射出共有的認知及理念,是核心性的企業內涵。在企業的內部,管理者及職員都應當持有共有的文化認知,因而企業文化緊密銜接於日常經營。某些情況下,不同地域及不同職責機構的企業分部都持有共同性的文化,企業文化因而表現出匯聚性[2]。

企業文化密切銜接於核心性的企業競爭實力,這是因為企業特有的文化決定着勞動者及管理者總體的水準。作為必備的軟實力,企業擁有的獨特文化也表徵了總體的產業構架、產品質量及各階段的企業戰略。在國際化趨勢下,企業都應能從根本入手來提升競爭實力,這樣才會具備最佳的發展契機。與此同時,文化被看作內在性的認知及理念,是企業經過較長期的塑造而構建起來的形態意識。從員工角度看,企業文化從根本入手強化了緊密的凝聚力,它銜接並且融合了多方的要素。

面對新式的市場競爭,企業應能從根源入手來提升總體效益,與此同時也應協調全方位的經濟進步。在這種狀態下,企業要構建更深層次的自身文化,在職員中普及獨特的文化。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根植於現今的市場,是逐漸培育出來的獨特認知。企業經過了創業及探索,所有成員將會逐漸認同共有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及企業目標。

2 建設企業文化的必要價值

首先,企業文化表現了企業形象。從管理角度看,企業文化代表着長期累積起來的企業形象,這種優良形象可用來吸引客户,進而創造出高層次的競爭優勢。藉助於文化傳播,企業文化還可增進好感。這是因為,文化可以顯示出企業本身的職責,在根本上強化了知名度進而也提升了企業具備的位置。傳遞企業文化同時,也強化了實時性的企業交流,企業可獲知反饋信息然後致力於改進及完善。

其次,文化塑造了優良的企業競爭實力。相比於經濟收益,企業文化在更高程度上塑造出最佳的競爭地位。企業若擁有了優良文化,那麼也具備了動力源泉。建設優良的文化,從根本上反映出形象及信譽。日常經營及生產中,企業憑藉獨有的文化才可以擁有進步的動力,激勵職員不斷去摸索創新。這樣做,利於企業收穫更高水準的競爭實力。現代企業的氛圍內,文化應被視作調控和激勵的必備手段,這種基礎上匯聚了更廣範圍的員工整體。為了共有的企業目標,員工將不懈去奮鬥並且共同努力。這樣做,更利於員工創造出優質的信譽及業績,進而也構成了約束性的企業規程用來激勵總體的進步。

第三,企業文化也利於塑造更和諧的內部氛圍。對於職員而言,長期處在企業內部,這種狀態下的企業文化將會深入至內心,潛移默化塑造了獨特的價值意識。從入職開始,員工就逐漸接納並認同了文化內涵,以此為根據來拓展平日的交際範圍並且從事職業。由此可見,優良的文化根植於內心,員工唯有認同了文化才會共同來構建和諧的企業氛圍。作為管理者,應能讓所有職員都融入更廣的文化氛圍內,從而彼此關愛並團結一致,共同來推進長久的企業進步。

3 探析建設思路

若要推進長期性的企業進步,根源即為創新。激烈競爭氣氛下的各行業若要具備最佳的競爭位置,那麼先要根植於濃厚的企業文化。只有擁有了根源性的文化內涵,企業才可以具備穩固的實力基礎。在行業競爭中,優質文化將會督促管理者及職員去拓展創新,敢於去應對多樣的風險。面對於新領域及新課題,企業整體的員工也不會傾向於退縮,而是樂於去摸索創新的思路。從目前狀態看,多數企業都能夠着力建設優良的自身文化。然而,某些管理者仍沒能擁有必備的建設意識,與此同時也缺乏了全方位的創新理念。若要建設並豐富獨特的文化內涵,應當從全面角度入手來構建文化,注重完善日常性的建設細節[4]。詳細來看,在日常的企業管理中建設企業文化有必要依照如下路徑:

3.1 強化必備的認識

建設企業文化,根本點應為擁有必備的文化意識。如果要在根本上強化構建優良文化的意識,着力點就在於提升管理者的意識。只有管理者更新了認識,才可以調動更大範圍的員工積極性,共同來建設文化。管理者應能引導所有員工來共同創造新穎的文化,不斷提升重視度。管理者有必要明確:建設企業文化的進程中應能順應總體性的行業趨向,以此來重設企業文化的架構佈局。結合企業日常的真實狀態來設置最合適的文化內涵,讓企業文化表現出總體的指導價值。管理者要從規劃入手,明確各層次的文化建設職責,這種基礎上才能指引企業走入持續進步的道路。

3.2 調動能動性

從競爭本質看,企業若擁有了優良的人才那麼就會收穫最佳的競爭地位。由此可知,企業的總體進步不可缺乏所有職員的認同及支持。若缺乏向心力,企業將會趨向於空殼化。員工創造了文化,也踐行了文化。實際上,員工擁有的創新能動性並非能夠憑空產生,也並非設置單純的約束機制就可以達到。作為新時期的企業,不僅要注重產能,更應遵照以人為本的總體思路來培育所有的職員。作為管理者,就有必要切實去調動所有職員的建設熱情及積極性,在最大範圍內認同並推廣優質的文化價值。企業文化具備了渲染力,管理者應能真心去關愛員工,進而創造出和諧愉悦的企業環境。與此同時,管理者也需要用心去溝通並且傾聽員工,瞭解他們深層的困惑憂慮,然後協助員工去解決難題。這樣做,才會真正調動建設企業文化時的熱情,進而營造最適合企業發展的總體氛圍[5]。

3.3 拓展文化的內涵

企業應能與時俱進,結合現今的市場情況來拓展本身的文化內涵。這樣做,才不致被淘汰。管理者及員工都應跟緊市場行情的總體變動,不斷添加新穎的文化要素。有必要深入市場,經過調研獲知行業總體的文化建設趨向,在這種基礎上適時予以調整。同時應當注意:企業具備的優良文化有必要植入平常的經營,密切銜接於企業的日常機制。強調建設軟實力的企業文化,並非要求企業拋棄原先的約束性機制。然而,文化是無形性的,它在較大程度上也可修補潛在性的機制漏洞及缺陷。從管理角度看,管理者也有必要從根本上構建更具凝聚性的優質文化,並且結合實情不斷拓展現今的文化內涵。唯有從全面入手,企業整體才會表現出更優的凝聚力,這種狀態下的企業機制和規程也將發揮更突顯的約束價值,職員和管理者都需自覺予以遵從。

4 結語

現今階段內的競爭日趨劇烈,企業若要佔有必要的市場地位那麼應從根本的文化入手來逐漸完善。建設優質的企業文化,才能創造出積極的優良氛圍進而強化凝聚力。具體在構建時,企業管理者應能指引職員共同來塑造最適合企業本身的優良文化。遵照以人為本,結合實情不斷拓展文化內涵。與此同時,建設獨特且新穎的企業文化也應跟緊時代,致力於拓展以及創新。這樣做,企業文化才可帶動總體效益的提升,強化企業在行業範圍內的影響力。

文化建設論文4

注入式和強制式的德育手段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受到了很多青少年學生的抵制,致使傳統德育實效性十分低下。時代呼喚一種富有魅力、更加睿智的德育,那麼如何構建魅力德育呢?筆者的回答是,文化。校園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校園文化是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下形成的一種無形影響,它是由環境中的個體共同塑造形成並對環境中的個體產生反作用影響的一種積極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的首要工作任務是德育;而筆者認為,德育的首要工作任務是校園文化建設。建設起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搞好學校德育的首要之舉。

一、挖掘校園文化導向作用的持久性,鞏固德育實效

校園文化是根植於校園歷史的一種匠心獨運,是經歷很多代人嘔心瀝血的精神積澱。因此,每當一種校園文化形成之後,必將對受教育者起到長久的導向作用。天津南開中學曾在教學樓前豎起一面鏡子,上面寫有四十字鏡銘: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急。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周總理在南開中學上學時,便是以此鏡作為言談舉止的規範。因此,在他的光輝一生中永遠保持了舉世公認的優美氣度和偉人風範。

可見,學校的歷史愈悠久,那麼它的文化就越顯深厚;源遠流長的校園文化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必將深刻而久遠。它看似流水一樣清淡,但卻能在無形之中深入每個學生的心靈,發掘並不斷矯正他們的人生目標。一次數學競賽,也許就奠定了一位數學家的基礎;一次文藝匯演,也許就孕育了一位未來的歌壇巨星;一次辯論會,也許可以造就一個卓越的論辯天才。可以説,從學生邁進校園的第一步起,校園文化對他的影響就將伴隨始終。我們與其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反覆的説教,還不如為他們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長久的植根於肥沃的文化土壤中,結出豐碩的成果。

二、利用校園文化滲透範圍的廣泛性,系統化德育內容

學校的德育工作從校容校貌到儀容儀表,從交通安全到寢室衞生,從班級管理到社團活動,極其紛繁蕪雜。如果不進行系統化和滲透化,這些工作往往事倍而功半。而且很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卻發現學生中“黃毛”成羣,整治了儀容儀表又發現寢室髒亂不堪,打掃了寢室又發現社團從大家的眼裏消失,開辦了社團活動又發現班級缺乏凝聚力……這樣,德育工作開展的目的永遠是被動而非主動,主題永遠是“補救”而非“發展”,人員永遠是學校政教處的幾個“勞動模範”或為數不多的幾十位“優秀班主任”,而非全校數以千計的全體師生。

要想解決這一頑疾,必須使我們的德育工作的內容系統化。什麼能使紛繁蕪雜的工作具有系統性呢?答案還是文化。在一所學校中對師生最具影響力、輻射力的莫過於文化,它具有高尚的價值取向,是一校之魂,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歸納成統一的價值鏈,詮釋着學校的個性,體現着師生員工共有的核心價值觀。湖北省仙桃市的仙源學校,從1998年創辦時198名學生的尷尬到如今3000多名學生的火爆,呈現出如日中天的發展態勢,靠的正是文化。他們嚴格遵循學生品德心理形成的規律,選擇孝雅文化作為德育的載體,提出“兩行教育”(孝行和雅行),所有工作包括主題班會、校本教程、徵文大賽、明星評選都圍繞着“孝、雅”展開,並深化為愛國教育、人格教育。學生所受的教育不再零碎繁宂,而是處處體現着孝、雅的精髓。他們由感恩父母到感恩社會,由牽掛家人到心繫天下,由造福家庭到造福人類,學生舉止文明、談吐高雅,校園優美整齊、窗明几淨,班級團結和諧、凝聚力強。仙源學校將孝雅文化貫穿於繁雜的工作之中,構建了極富魅力的德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對我們無疑具有巨大的借鑑意義。

三、發揮校園文化感染傳播的自覺性,提升德育功效

德育工作的難度之一在於它的工作對象是數以千計的學生。對每個學生逐個進行思想教育,對於人力、物力有限的學校德育部門來説並不現實。“教學的重心在高三,德育的重心在高一”,拋開教學不談,這句話充分暴露了目前學校德育局面的惡性循環。實際當中存在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即許多德育工作者們艱辛地對高一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一年之後又迎來下一批新生;將重心轉移到新高一學生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原高一(現高二)學生的行為習慣已經大不如前。

因此,道德教育決不能單憑几個或幾十個德育工作者的力量來完成,學生的人格也決不能單憑一學期或一年的時間來塑造。那麼,什麼能夠長時間、高強度的對學生施加影響呢?答案是環境。靠什麼來塑造環境這個德育工具呢?答案還是文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校園文化已成為支撐和引領教師發展、學生髮展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抓手。

校園文化是由環境中的個體共同塑造形成並對環境中的個體產生反作用影響的力量,因此校園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設施、每一個師生、每一項活動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德育力量;校園文化一旦形成,將長時間地保持對學生的影響。我們不用對高一新生親歷親為的説教,因為他們一旦進入校園,將立即受到這個環境的感染並被慢慢同化;我們也不用擔心老生的行為習慣會出現反彈,因為校園文化無時無刻不在監督並教育他們。校園文化感染傳播的自覺性可以讓德育工作者們“垂拱而治”,而校園文化又可以其整潔的優美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生活、充滿朝氣的規範氛圍,自然而然地淨化學生的心靈、改善學生的心態、陶冶學生的情操,這是德育工作者們用千萬遍的説教都難以取得的功效。

四、優化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形成一種良好的、健康的、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校園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只有在認清其功能和作用的前提下,才能把它建設好。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校園文化建設要具有和本校校情相符合的特色。

由於學校生源、地域以及學生年齡的差異,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是不同的。選擇一種既易於使本校學生接受,又能夠達到德育效果的特色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學校管理者在着力建設校園文化的時候,一定要潛下心來,考察學校、學生的基本情況,明確建設校園文化的預期目的,這樣才能選擇一種和本校校情相符的特色文化,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朝學校教育預期的方向發展。

2.校園文化建設要廣泛開展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學校因學生的存在而存在,學校因師生的發展而發展,校園文化體現在師生的舉手投足之中。因此,校園文化必須靠實踐來建構,靠活動來承載,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活動中經歷感動,昇華情感,盪滌靈魂,獲得體驗。文化是一個極其抽象的事物,將德育工作的中心放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並不意味着我們要將原來的具體工作全盤否定,相反,原來的許多實踐活動我們要繼續堅持下去,同時廣泛設計開展各種具有新意滿足學生需求的實踐活動,否則,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會落入“假“”大”“空”的深淵。

3.校園文化建設要創設能夠充分發揮導向功能的評價體系。在班級授課制主導的今天,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來説就是班級文化的合力。因此,學校的德育主管部門應該制定能夠充分發揮導向功能的評價標準,促使班級文化朝着共同的目標發展。

評價標準可以從校園文化的三個維度來制訂:

第一,物質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是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對班級而言,懸掛在教室正前方的名言警句,能夠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

設有展示學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園地或專欄等,可以激發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這些名言和專欄是否體現或詮釋了校園文化,應納入物質文化的評價體系。

第二,制度文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學生的行為,才能保證班級活動的開展與落實。當然,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班幹部隊伍。因此,班級規章制度是否體現校園文化和班幹部隊伍的執行落實情況,應納入制度文化的評價體系。

第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對於班級而言,可以利用主題班會、校外實踐、專題辯論等活動宣傳特色校園文化。這些活動是否開展以及開展的效果,應納入精神文化的評價體系。

班級文化建設會由於各班的情況不同,在進程或是方向上會出現細微的差別。我們也允許各班具有自己的班級特色,但是班級文化的前提和歸宿必須是一致的——校園文化。評價標準必須意識到這個方面,使各班班級文化能夠朝着同一個方向發展,共同形成強大有力的校園文化合力。

學生的心靈是可塑造的,如果我們把校園建設成為一個色彩紛呈的嶄新天地,這裏有百花齊放的課外小組,有豐富多彩的節日盛會,有新穎有趣的社團生活,有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有悦耳動聽的校園廣播等等,學生在校園裏接受着文化的薰陶,在教室中領略着禮善的真諦,那時,我們的德育畫面必將如願景般美麗。

文化建設論文5

【摘要】本文探討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所面臨的現狀,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積極建設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才能提升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中等職業教育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對於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構成學校辦學實力競爭力的體現。而職業學校由於其獨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性質,具有潛在的教育功能,職業學校的辦學的好壞,通過其校園文化就可看出來,校園文化建設是職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的校園文化會讓學生產生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動力,因而,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對於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1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指主導以課堂教學為代表的理論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動和現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園空間為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並共享的精神物質文化整合系統,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係、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範的行為準則。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於發揮和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的辦學積極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規範師生的行為,而且能淨化心靈,激發師生進取,對於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海原職業中學自從搬到新校區以來,學校就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通過加強校園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規範校園文化活動模式,為廣大為師生創設了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目前,學校仍然在努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徵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努力培養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

2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海原縣職業中學培養方向是面向上一級職業學院,所有學生都要參加職業高校對口招生,讓學生到高等學校學習,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學校主要抓過程管理、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從而形成了自我激勵、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讓學生在遵守規章制度同時,引導其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我們要在突出特點上下功夫。海原縣職業中學適應時代需要,開設了汽車維修與運用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通過打造特色專業,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學校將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放着第一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施建設作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點突破口,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室,使教學、實訓、實習、考證為一體,使專業教室具有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演練實訓、形體強化訓練等多種功能,營造出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為達到以上目的,海原職業中學根據海原獨具的文化環境與自身特點,對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刺繡專業課程,20xx年,寧夏回族服飾(回族刺繡)被評定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專門聘請海原民間藝人講授回族刺繡,把回族刺繡作為一個手工專業課,進行普及培訓,讓流行於民間的手工藝步入校園,讓學生對回族刺繡技藝進行系統學習,通過學生對回族刺繡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回族刺繡這一傳統文化能得到傳承與發展。在教學中,廣大師生通過查閲資料、問卷調查、走訪民間藝人等方法和措施,探討回族刺繡現狀及這一文化遺產的傳承情況,對回族刺繡工藝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對保護刺繡工藝,恢復回族刺繡針法等技藝進行了整理挖掘,使回族刺繡文化這一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老的文化遺產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具有極其重要及深遠的意義,這也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中職教育工作者和關心中職教育事業發展人士面前的嚴峻課題。

3以鮮明的專業特色,加強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學校的各個專業要在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的統一要求下,本着與學校文化協調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切實加強學科建設,形成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圍。近幾年,學校組織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校園活動,以貼近校園、貼近學生為內容,使校園處處洋溢着時代氣息和青春氣息。海原職業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開展了計算機專業設計製作成果展示,刺繡大演練比賽,開放校園網絡平台,建設師生交流平台,促進師生交流,融洽師生關係,將知識與實踐結合。營造校園學術氛圍;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羣體文體競賽,如基礎部語文組演講朗誦比賽、學前教育班的全體學生參加各種文藝演出、體育部組織開展了兩次學校體育運動會、參加了省級職業學校學生運動會,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極大地提高了海原職中在社會各界的知名度,特別是學校教工軍樂隊的建立和在全縣各種大型活動中的頻頻亮相,更為校園文化增添了特質與魅力;為滿足學生就業應聘需求,學校多方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充分發揮南華山國家技能鑑定所的優勢,讓學生免費參加國家技能鑑定考試,促進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習熱情的持久性。

4強化對外宣傳工作,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在職業中學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特別重視學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動和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學校的特色和亮點,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在這方面,海原職業中學創辦有自己的報紙《職教之光》,從20xx年起學校有創辦了《海原職教》雜誌,向各職業學校,縣級各中國小宣傳職業教育,不斷在省市報刊增加發稿數量質量,宣傳亮點工作,努力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為學校的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推廣學校文化品牌,展示學校風采,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很受社會和企業的青睞。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窗口,隨着社會文化大環境的不斷髮展,職業中學校園文化正在發生變化,日益彰顯本身所具有的職業特點。海原職業中學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師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校園空間,注重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堅持校園文化建設與中職學校職業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向相結合,為提升辦學品質、構建和諧校園積極努力,真正構建起既有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藴和鮮明特色的職業中學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李飛.努力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J].陝西教育學院報,20xx.

[2]耿玲.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J].職教論壇,20xx.9.

[3]盧永剛.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xx,12.

[4]朱巧玲.淺論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J].考試周刊,20xx,7.

[5]唐光輝.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xx,05.

文化建設論文6

高校檔案記錄和再現了學校教學、科研、管理以及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重要人物、發生的重大事件等內容。客觀而真實地記錄了高校成長、發展、壯大的過程,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高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密不可分,互相促進。利用高校檔案資源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發展是高校檔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養一專多能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實現高校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高校應通過加強對館藏檔案資源的宣傳、利用和挖掘檔案資源的教育功能等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一、重視館藏檔案資源建設和宣傳工作以促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大力推進館藏檔案資源建設是發展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因此高校檔案工作人員要不斷增強檔案意識,嚴格遵守檔案管理制度,規範歸檔立卷、歸檔內容、歸檔形式、歸檔移交以及查檔等業務工作流程,以建立面向師生和社會的現代化檔案信息資源管理體系為目標,以提高各類檔案收集的完整性和規範化水平為工作重點,積極學習新時代背景下有關檔案工作的指導性法規性文件,強化檔案收集意識,加強與校內各立卷單位的聯繫、協作和業務指導工作,整理、挖掘重要檔案,不斷豐富檔案館藏資源,為信守和傳承校園文化做出應有的奉獻。在此基礎上,高校檔案部門應拓展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切實為廣大師生和校友提供檔案查詢和信息服務。同時,緊密圍繞學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管理等中心工作,利用網絡、新媒體(微博、微信)、報告講座、展覽等多種方式開展以檔案信息資源為主體的宣傳和教育活動,發揚檔案的時代精神、歷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弘揚校園文化。

二、加強高校特色檔案資源建設以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高校特色檔案既具有檔案的一般屬性,也具有行業性、專業性和獨特性,它代表和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獨特活動。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高校檔案管理部門要跟隨信息時代的飛速變化,圍繞校園文化建設的特點和需求,積極加強特色檔案收集工作。第一,要拓寬徵集渠道,採用多種途徑進行收集。第二,加強對材料中關於特色資料的查證、支撐,並與學校相關部門和院系加強溝通聯繫,確保特色檔案資料收集的及時性。第三,高校檔案管理部門應針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特點和需求,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檔案信息服務。比如可以建設科研成果信息庫、學生就業檔案信息庫、名人檔案信息庫、榮譽檔案信息庫等,積極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第四,要加強檔案信息化管理,提升特色檔案資源價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檔案管理部門要充分運用信息獲取、圖像處理及網絡技術等,把特色檔案進行數字化加工,建立特色檔案數據庫,方便閲檔人員能夠更加生動、直觀地瞭解特色檔案的內容。通過對特色檔案的學習和宣傳利用,為校園文化注入新的內容和活力。比如陝西師範大學檔案館有“校史人物檔案”、“名人檔案”、“學校年鑑”;陝西科技大學檔案館有“名人名師檔案”等。高校之間可以通過交流學習,互相吸取檔案特色資源建設經驗,提高檔案業務水平。西北大學侯伯宇先進事蹟展覽館是陝西高校中最有特色的校史人物檔案建設。該館建立於20xx年,展覽以“把一切獻給祖國教育科學事業的時代先鋒”為主題,分為“不懈求索”、“獻身科學”、“教書育人”、“赤子情懷”、“風範永存”五個部分,全面展示了侯伯宇同志的先進事蹟。圖文部分展出了相關資料圖片80餘幅,6個玻璃展櫃分別展出了侯伯宇教授所獲得榮譽證書、獎章、科研手稿、書籍以及生前衣物。通過對侯教授事蹟的持續、深入、廣泛的參觀學習和宣傳活動,許多高校藉此在大學校園裏培育了崇尚師德的良好氛圍和見賢思齊的強大力量,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內涵,使檔案真正發揮其“存憑、留史、資政、育人”的作用。

三、開展基於館藏文獻的檔案編研工作以深度挖掘校園文化

高校檔案以其原始性和真實性準確記載了高校建設發展過程,彙集了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的全部成果,這是高校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高校檔案管理部門在做好檔案資料收集、保存的系統性、完整性的同時,在此基礎上對檔案文獻資料進行有目標、有計劃地篩選、整理、歸納、提煉,按照學校建設發展的專題對其進行編研,就能夠把檔案中藴藏的文化資源發掘出來,從而進一步發揮檔案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的功能。另外,檔案編研工作也是拓寬檔案服務工作範圍,培育和建設高校檔案文化的最佳方式。各高校檔案工作部門要努力地開展檔案編研工作,積極編制比如學校大事記、校史、年鑑、優秀畢業生論文彙編、科研情況彙編,把學校建設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展現在師生面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激發師生熱愛母校情懷,也可以編撰歷任校長傳記、傑出校友風采等優秀人物事蹟,把那些束之高閣的檔案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不僅方便廣大師生學習和了解校史,也傳播了校園文化,達到了育人的目標。因此,高校檔案管理部門開展檔案文獻編研工作不僅是檔案管理部門建設和發展的工作需要,更是傳播和建設校園文化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做好高校檔案的編研工作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高校檔案文獻編研工作,可以讓檔案積極參與學校發展,為學校的發展決策進行參考諮詢,充分發揮自身價值,更好地服務於師生。高校檔案管理部門應在做好檔案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做好檔案文獻編研工作,提高編研效率和編研成果的質量,不斷提高檔案部門的服務質量和科學水平。總之,高校檔案是高校發展歷史和校園文化的積澱,是重要的德育教育信息資源。高校檔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必然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完善,高校應充分挖掘檔案的文化底藴,將藴涵豐富教育信息資源的高校檔案運用和服務於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高校檔案工作人員應當以更加自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對檔案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總結校園文化建設經驗,創新校園文化建設方法,優化校園文化環境,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提高育人效果。

文化建設論文7

一、學院文化建設的困境

學院在辦學規模與水平不斷髮展過程中,自身需要進行不斷的適應與調整,學院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

(一)學院文化建設目標錯位

學院文化廣義上是學院在發展過程中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從學院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制度和環境建設主要依託學校,學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精神文化,是通過學風和師德師風建設,通過開展文化活動,共同創造的一種具有傳承性、地域性、學科性的文化氛圍。創造的主體是學院師生和管理人員,載體是育人文化活動,目的在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當前學院文化建設一般由學院管理層主導,自上而下的進行硬件和環境建設,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建設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提高管理效能,促進學院和諧快速的發展。文化活動本身的質量,與學生成才的適合度,師生的自主參與度都不太理想。比如,學校經常請專家開展學術報告,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是因為要點名被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卻得不到必要的安排與指導,產生了“放羊式”的空白區。管理層組織的這些文化活動,與“文化”原本以文化人的目標產生一定的錯位。

(二)學院文化建設受多元文化衝擊

當前學院文化受社會文化影響較大,學院文化本來就是社會文化和校園文化的亞文化,存在接收、適應和創新的過程。“但校園文化又具有時代性、超前性、純潔性、開放性、層次性和差異性等特點,是以塑造大學精神、淨化文化意境、完善主體人格為目標的特殊文化。”而當前高校學習誠信度低、后街商業文化繁榮、寢室衞生狀況差、網絡遊戲成風等現象比比皆是,學校中迷漫着功利、拜金、官僚、虛無等社會庸俗之氣。社會文化對校園文化深入的影響,給學院文化建設帶來嚴峻的挑戰。當前高校還存在嚴重的.行政化傾向,行政力量主導學校的改革與發展,院系設置、學科佈局、人員組織易動性大。學術及學者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突顯,學術文化也處在弱勢的位置,文化建設同樣受到影響。

(三)學院文化建設主體性缺失

學院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所有的“學院人”,包括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等。因為高校規模擴張,很多學院都是新建或新組建的,缺少傳統文化,各學科文化之間的融合度較低,缺少資深的教授把握文化陣地。特別是學院建設之初,在師資嚴重缺口的情況下建設的教師隊伍,自身存在一個適應、流動和發展的過程。隊伍流動性大,學科基層組織鬆散,學科帶頭人缺位或易動頻繁,造成學科內外交流少、研究方向鬆散,學科文化活動影響力小、參與率低的情況。學院文化建設主體性缺失表現在“學院人”主體意識不強,學院文化缺乏積累,學科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等。

二、學院文化建設的對策

學院文化建設要在大學文化的統領下,科學定位、開拓路徑,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突出學科文化的基石作用。

(一)科學定位學院文化建設目標

在複雜多變的、充滿競爭的社會背景下,高校要加強學院文化建設,“建立以大學整體文化建設目標為統領的二級學院特色文化,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和學院改革發展的目標,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二級學院文化格局。”以院訓和辦學理念建設為載體,圍繞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兩個中心,加強學院環境、制度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文化品牌,凝練學院文化內涵。把文化建設納入學院的發展戰略之中,把環境、制度與精神文化建設放在同一層面上,保持學院建設的均衡和諧發展。學院文化不能等同於學校文化,造成學校文化的扁平化,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地域環境培育特色文化,突顯辦學實力,讓學院的環境佈置、制度建設和文化活動散發獨特的文化內涵,使校園文化百花齊放。

(二)開拓學院文化建設路徑

以學院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環境、制度和行為文化建設為載體,構建學院立體文化平台。以學科文化建設為基點,加強學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傳承和創新學院文化。以浙江農林大學外國語學院文化建設為例,學院凝練了以“德學兼修,中外會通”為核心的辦學理念,體現中外文化融合、西為中用的辦學思想。在學科文化建設上依託農林優勢學科,建立了一批以“生態文明”和《茶人三部曲》、《茶經》譯著為主的科研項目,服務並傳播優勢學科科研成果,傳承和創新學院文化。學院以世界知名高校為主要背景佈置辦公和學習環境,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師生出國進修、交流、交換學習的規章制度。開展語言文化節和外語專業晚會一系列文化活動,加強世界優秀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不斷拓展學院文化建設的路徑。

(三)發揮師生的主體性作用

學院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師生是文化建設的主體。學院在環境和制度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師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與創新性。學院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內涵建設,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育人水平,保證教學中心地位。只有高水平的教師和管理隊伍,才能與時俱進,以先進的辦學理念指導學院文化建設,提升育人水平,滿足學生求知與發展的訴求。樹立“以生為本”的辦學思想,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充分體現學生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豐富文化活的形式,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抓手。“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內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斷提升文化活動的質量和參與率。

文化建設論文8

摘要:由於社會的高速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成為必然,需要大量的英語複合型人才,英語交際能力不可或缺。但對於大部分具有特色辦學模式的獨立學院來説,缺乏良好的校園文化底藴,尤其是校園英語文化的建設。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方面與母體學校表現出較大的差異。通過對獨立學院當前的英語校園文化建設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出有效促進獨立學院校園英語文化完善的策略。

關鍵詞:獨立學院;英語文化建設;探討

由於社會的高速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成為必然,需要大量的英語複合型人才,英語交際能力不可或缺。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學校英語改革也必不可少,主要體現在英語聽説與英語交際能力上。在未來的英語培養和教學中,進一步加大聽説交際能力的考核力度也成為一種變化趨勢。在獨立學院營造全民英語交際的環境和文化,鼓勵學生處處接觸英語、自由使用英語,提高獨立學院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獨立學院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特點

1.獨立學院多與母體高校地理位置分離

新建校區在遠離老校區的城郊地帶或異地,信息的匱乏與文化底藴的缺失導致大部分獨立學院校園英語文化的匱乏,與老校區校園文化的不平衡,新校區沒有老校區多年積澱的深厚文化,沒有母校區良好的濃厚學術氛圍,校園英語文化缺失以及沒有鮮明的特點,展現出了新老校區在校園文化上的斷層。

2.師資構成和學生生源上的差異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新興的靈活的辦學模式,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優勢,但客觀地説,獨立學院教師構成是“兩頭大、中間小”,青年教師、輔導員和管理幹部流動性較大;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自主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英語的基礎差,人文素質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存在差異。

3.校園文化建設投入不足

由於獨立學院是按照民辦模式運行且一般均為二本或三本院校,出於資本的投資收益與資本循環考慮,獨立學院將大部分資金用於校園建設、招生、宣傳等方面,在校園英語文化建設上缺少持續性和長期性的發展佈局,而且認識上的不足和盈利目的管理,也成為校園英語文化建設中不利的因素。

4.校園文化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

獨立學院沒有悠久的歷史,沒有高校應有的大學生校園文化,在學生活動中更多的是注重模仿、形式,不注重實效等淺顯的文化建設,忽視師生員工的自主意識形態建設。同時,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單一,缺乏足夠的創新性,學生社團活動缺乏有效的指導,照搬照抄,甚至沒有形成該有的英語交流氛圍,很多的活動只注重娛樂性,從而忽視英語交際能力在活動中的銜接。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厭煩心理和“啞巴英語”的事實,使學生活動缺少英語學習的語言和文化滲透作用,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文化氛圍,使校園文化活動缺少針對性和時效性,學生沒有從活動中得到能力的培養。

5.學生主體文化意識和語言能力有待加強

獨立學院的英語課堂教學課時的不斷削減和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減少,使英語教學僅僅成為應對考試的途徑。老師僅僅是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任務,學生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學生忽視或弱化了英語學習是積累性的,是循序漸進的文化積累,學生在課外大眾傳媒接觸的文化薰陶僅僅是考試技巧以及考試對就業的重要性。致使獨立學院學生缺失英語學習的主體文化意識,英語學習具有目的性,沒有文化薰陶的深入性,沒有學習知識的積累性,沒有形成語言學習應該具有的一定持續性和自覺性。本身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母體高校相比就具有劣勢,加之缺乏循序漸進性,學過的知識不能得到實際的應用,考試過了之後就拋之腦後,實際的英語語言能力停滯在試卷上,而沒有文化薰陶、文化涵養。教育從根本上説是起着一種文化傳播和發展的作用,教育不在於人類獲得機械現成的知識,而是使人類通過對文化價值的攝取,獲得自我發展的能力,進而陶冶人的靈魂。在這方面校園英語文化比正統的教育教學更具有獨特的功能,能創設一個陶冶學生心靈的場所,對學校各方面特別是育人,起到指導作用。校園文化特有的精神活動和文化氛圍,使生活於其中的每一個人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諸多方面對既定文化產生認同感。

二、獨立學院建設校園英語文化的措施與有效實施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文化底藴

獨立學院要充分發揮合作辦學方和投資方企業的資源優勢,特別是要把現代企業制度的優秀、積極的因素引入高校,實現實踐文化和大學英語文化的有機結合。更多地從長遠和戰略高度,以創業的精神探索管理好獨立學院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徑,提高校園文化底藴。當前特別要借教學評估東風,重新清理和梳理現有文化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沒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無從談起。本校青年教師的培養成長還有一個過程,挑起大梁還需假以時日,外聘兼職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上也存在難度。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要走出一條“在競爭中選擇人才,在實踐中培養人才,在事業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關心人才”的路子。

3.利用母體學校的資源優勢,發揮當代社會的先進教育手段

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大學教育不再僅僅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課後複習的簡單枯燥的學習方式。母體學校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具有一定的創新手段。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現今的科技手段和母校的先進文化理念,適當在文化活動中增加科技的娛樂性,改變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手段,鼓勵學生創新活動方式。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網、無線網絡、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學生感興趣的新興手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瞭解當代技術的同時,積極參與校園英語文化活動。

4.鼓勵以英語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固然,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但是對於當代的大學生來説,光有文化知識還是不夠的,要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一所高校的學生活力如何,大部分是通過學生的活動體現出來的。以英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措施。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選擇合適的形式和層次。讓學生在參與校園活動時,自願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把英語的學習應用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從而把以英語為主題的校園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學以致用。

5.創設英語文化環境,潛移默化

英語的學習最有效的手段是創建應用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不停的薰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由量變到質變。校園處處可見到英語內容,大量的外籍教師參與,形式多樣的英語角活動,學生宿舍的牆壁英語,教室的宣傳欄,櫥窗英語,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寫作大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歌曲大賽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異域文化和榜樣的作用。校園文化可以反射出高校的文化內涵,校園的英語文化折射着校園的活力和學生的素質能力。建設良好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這需要政策的支持,社會的進步,學校的管理和學生的參與,只有以創新的視角去思考和嘗試,才能更好地創建英語文化校園,從而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培養合格的複合型當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徐輝,季誠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2]嚴學仕.基於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建設[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xx.

[3]孔平.校園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係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

[4]劉龍海.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人本管理[J].中國高教研究,20xx.

[5]陳恆初.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xx.

[6]陶亦偉.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南昌高專學報,20xx.

文化建設論文9

摘要:良好的校園文化能為社會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小屬於基礎教育,因此,在中國小中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至關重要。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多元性結構中,音樂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審美情操,也能為學校營造一個和諧、自主的人文環境。音樂社團活動是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活動多種多樣,為學生創建了一個學習和展示特長的平台。但音樂社團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本文將探索這些問題產生原因並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的可行路徑,進一步探討中國小音樂社團活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音樂社團;校園文化建設;策略;作用;中國小

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音樂成績在中國小的期末考評以及升學考試中不計入考評範圍,音樂成績的高低對於中國小的升學率也沒有任何影響。因此,音樂學科從自始至終屬於副科。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學校領導對於音樂學科不夠重視,音樂社團的建設發展也就存在着一些實際問題。

一、音樂社團普遍存在的問題

1.排練問題。中國小音樂社團的組織活動中不能按照教學計劃有目標的開展活動。例如社團每次有演出任務時,在演出時間接近前才開始進行短期的強度排練,最後達到演出效果,只重視完成演出任務,忽視平時的排練活動。長此以往,一方面,音樂社團的文化精髓並不會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另一方面,學生在日常緊張的學習之餘,身心得不到放鬆。音樂社團作用於校園文化建設本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以及各種音樂社團,其宗旨是能夠讓學生在校園中擁有一個通往音樂之路的平台,可以在這個平台中展示自我,彰顯個性,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日積月累中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學生整體素質提高後,校園文化也就在無形中建立起來。相反,如果音樂活動只重於演出形式,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存在價值。

2.學校制度問題。一個井然有序的校園制度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音樂社團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前面提到的音樂學科作為副科,導致大部分學校領導對其不重視,因此在管理制度中存在着現實問題。例如,現今大部分中國小課業繁重,音樂社團活動一般在學生晚上放學後進行,而學生除了要參加活動還要完成課外作業,因此,學生並不能愉悦身心,反之更能感到課業繁重。在學校人事管理制度中,作為副科的音樂老師相比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老師地位薄弱,音樂老師不需要批改作業,也不需要定期的考核,因此,在校領導及其他老師看來工作輕鬆,但他們忽略了音樂老師在組織排練演出時所承受的壓力,在這種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工作壓力大,學校地位不高的現狀下,大多數音樂老師對工作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的前景不樂觀。3.師資問題。音樂社團多種多樣,而音樂老師針對性較強,這就使得教師資源嚴重匱乏。更有一些學校對音樂不重視,在音樂老師完成基本的音樂課程之後,安排音樂老師兼職教其他科目。這樣不僅顯得學校的教師管理制度不到位,也讓學生及老師都能感覺到音樂學科可有可無,學生及老師的態度慢慢也會隨着轉變。

二、解決問題的可行路徑

通過上述分析,中國小音樂社團活動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着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部分將探討一些解決路徑,旨在改善音樂社團活動中出現的日常排練不到位、學校制度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師資不足等問題。

1.針對日常排練不到位,音樂社團活動只注重演出,越來越形式化的問題。作為負責日常排練的主管老師應從自身做起,將學生的積極性作為重點,認真對待每一次的排練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活動中來。其次,學校領導應重視音樂社團活動,而不是為了樹立學校門面而做形式活動,音樂社團只有“活動”起來,才能慢慢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從而起到積極的作用。

2.對於學校的制度問題,可以嘗試改善並實施一些計劃,爭取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師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比如規定周內的某天下午提前放學兩個課時,將那一天作為社團活動日,任課教師可以佈置少量的作業,讓學生們勞逸結合,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學習時間。對於音樂教師,應針對教師的專長對其充分利用,挖掘教師的才能,重視教師擅長課程的發展,鼓勵教師多去發現教材,將設計的課程活動融入人文精神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音樂老師的才能,又能讓音樂教育為校園文化建設,也能讓學生體驗到高質量的音樂課程,學生、老師、學校都可以從中受益。

3.面對師資缺乏的問題,一方面,為了滿足學生的積極性,學校領導應該提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從制度上落實到位,儘量擴充音樂教師的編制,保證教學質量,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提供師資保障。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資助在職音樂教師去進行培訓、交流,提高專業素質,從而提升音樂社團活動的質量。

三、音樂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生命和靈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音樂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中國小要按照國家規定開設藝術課程,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充分挖掘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校內外藝術活動。”音樂社團迎合了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方向,在中國小中開展音樂社團,不僅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創造和諧、自主、人文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使學生成為有文化品位的人,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1.促進校園文化的多樣性。音樂社團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各有所長,音樂社團為他們的興趣愛好提供了學習和發揮的環境,例如:合唱、管樂團、民樂團、音樂劇、舞蹈隊等等。在這些樂團中,學生的精神、情感、生活、學習要求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學習生活不再單一。音樂社團活動具有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競技性,在中國小中開展這些音樂社團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內容,更能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和綜合能力。

2.促進校園文化的社會性。校園文化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能夠“請進來,走出去”。音樂社團活動不僅可以在校內開展,也可以走出校門進行交流演出、學習。在這個交流過程中,一方面,學校、老師、學生能夠擴充眼界,學習其他學校或社會團體的精華和長處。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提高實踐性和社會交際能力。校園音樂社團活動,在學校中就是各個有相同興趣的同學聚在一起,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走出校園後,交際面更加廣泛。這樣可以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社會中,得到在學校課堂中學不到的實踐經驗,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

3.促進校園文化的互動性。音樂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音樂社團的發展和形成可以促進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優質的校園文化也會薰陶和提升音樂社團的發展。不僅如此,學生在這種良性循環的影響下,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音樂欣賞水平。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在音樂社團活動中增加了交流互動,可以相互學習,增進感情,建立同學間的友情。例如,在民樂團的學生在排練時,要求他們演奏的樂曲音響效果要達到平衡,這就需要不同聲部間強弱分明並且相互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增強團隊凝聚力,為校園文化的互動性具有積極作用。

4.促進校園文化的滲透性。校園文化作用於學校發展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中慢慢滲透其中,根植於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靈魂。音樂社團活動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使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帶動學校整體的文化水平提高。因此,音樂社團也體現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滲透性。

5.促進校園文化的傳承性。中國小校園文化在整個基礎教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一個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和諧共處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提高教學質量。在形成這種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過程中,音樂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音樂教育是一個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展示其自身才能的搖籃,為學生的才藝發揮提供了表演舞台。同時,音樂社團活動又讓學生得到在課堂中學不到的實踐經驗、社會閲歷、交際能力這些很實用的知識。在音樂社團開展的這個過程中,每一屆學生都能有不同的經歷,相同的是這些學習經歷具有連續性、時代性、鮮活性,不同程度的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因此,音樂社團活動的開展能夠讓這些校園文化不斷地延續、發展並隨着活動的開展得以傳承。

四、總結

中國小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向前的靈魂支柱,也是社會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是一門涵括情感、聽覺、表現、創新等藝術於一身的文化,音樂教育承載着這些藝術元素,對中國小生展開全面的素質教育,以建立音樂社團活動的這種教育方式,試圖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的審美方向,讓學生和老師具備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最終共同建立起一個具有良好校規、學風、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音樂社團活動在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每個學校的現實情況各有特點,因此也會存在大大小小的不同問題。一方面,列舉了三種音樂社團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典型的問題,並對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途徑。另一方面,探討了音樂社團活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旨在推動音樂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校園文化涵義的內容十分廣泛,筆者因時間不足以及能力有限,只列舉了中國小中目前的實際情況,對於本課題的研究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今後將繼續更深入的調查研究,同時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馬健生.學校贏在文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2]李宜芳.音樂教育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與思考[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

[3]劉麗娟.淺談音樂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xx(28).

[4]劉紀元.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

[5]温滇.國小音樂教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可行路徑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文化建設論文10

1.陝西省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

體育部網站建設:隨着網絡的發展,高職院校體育部建立了體育部網站,網站中對各個代表隊參加比賽所獲得的獎盃和證書進行公佈,網站中欄目較多,有教學管理、課程建設、羣體競賽、體質測試等欄目。對體育部組織的各種體育比賽進行公佈和公告。體育宣傳欄建設:目前,學院的教育宣傳欄較多,基本上張貼一些先進個人、獲獎情況、就業信息等方面的宣傳欄,體育專用宣傳欄只是在體育比賽前後才出現在宣傳欄當中,比賽結束後,這些地方就會被佔用。各所學校基本上沒有固定的體育宣傳欄。體育比賽建設:體育部負責的主要校園體育比賽是每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和冬季運動會,其他體育比賽如迎新生籃球賽、公寓杯籃球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部分學校開展較為積極。能夠滿足學生課餘體育活動的需求。

2.陝西省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人均活動場所面積不足

由於高職院校近幾年的擴大招生,學生人數增長迅速,學生人數的增加,必然會導致學生人均活動場所面積的增加。在調查過程中發現,60%的高職院校達不到省評估要求。風雨操場建設較落後,在遇到雨雪天氣,學生體育課無法得到保證。在課外活動高峯期間,一些主要活動場地如籃球場、乒乓球枱等嚴重不足。

2.2體育器材破損嚴重

在調查中發現,學校提供的體育器材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籃球變形、乒乓球怕脱膠、羽毛球怕斷線、斷柄嚴重,而且數量較少,許多班級晚借一會,器材就沒有了。操場周邊的路況器械損壞較多,無人維修,還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2.3體育比賽組織較亂

許多學校組織的一些體育比賽都是由學生組織和管理,由於學生組織體育比賽經驗不足,以及對比賽規則的理解程度,往往出現一些不公平的因素。

3.陝西省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建議

3.1加強硬件設施建設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校園體育場館、場地建設,修建風雨操場,為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充足的場地設施,滿足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本要求。在器材方面,需要不斷的補充體育器材,不斷的更新,遇到有質量問題的器材及時處理,以免帶來安全問題。器材需要對學生開放,在課外活動期間,學校有義務為學生提供鍛鍊器材,吸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營造校園體育文化。

3.2課內外有機結合

體育課堂內容要和學生課外活動內容相結合。在體育課堂中,要保證學習的體育課知識和運動技能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能夠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體育課學習只是一味的強調教材內容,而忽略了他的實際價值。學生只有把體育課中學習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活動中才能感受到體育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3.3有效組織體育比賽和體育表演

體育比賽是體現學生體育能力、展現學生個性以及提高班集體凝聚裏的有效辦法。學校要選擇適當的時間組織好各類體育比賽。比賽前期要對裁判員和組織者進行一定的培訓,使他們掌握比賽規則和裁判法,做到秉公執法,公平競爭的原則。學校定期邀請一些體育方面比較突出的代表隊或個人來學校表演,如籃球表演賽、足球表演賽、武術表演、健美操表演等,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3.4積極做好宣傳

體育宣傳的內容很多,宣傳方式也多樣化,在校園裏,最直接的宣傳方式主要有板報形式宣傳、網站形式宣傳、校園廣播宣傳。通過這些宣傳方式可以把校園體育比賽、全國體育比賽、世界體育比賽等人們比較關注的體育賽事進行宣傳,對這些賽事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以及對一些運動員的積極評價等;學生參與的體育比賽獲獎情況可以通過這些宣傳方式進行宣傳,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到體育比賽中,為自己爭光,為學校爭光。

4.結束語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關係到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程度,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是否積極,與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有着密切的關係。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積極發展,能夠展現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新氣象,使高職院校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

文化建設論文11

在剛過去的倫敦奧運會上,中國體育運動員再次取得讓世界矚目的輝煌成績,這不僅是體育上的勝利,更彰顯了我國經濟大國的地位,也充分體現了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內涵,可以説體育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國際地位、民族精神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

就奧運這個話題,我想説説基層服務區的體育。基層服務區的體育與奧運體育顯然有所不同,但也是一個單位文化建設、精神風貌、發展水平和職工素質的體現,在奧運會結束後,多個媒體報道説中國成年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僅佔8。3%,這種狀況與我國的大國地位極不相稱,令國人堪憂,為此我對熟悉的服務區進行了一些調查,其結果是服務區員工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絕不高於媒體報道的比例,這個狀況起碼是與高管局和服務管理中心近幾年來一再提倡和推動的文化建設是不相稱,歸結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思想認識方面存在着偏差:

高速公路管理局09年整合之後,無論是高管局還是服務管理中心都非常重視文化建設,而且採取一系列的舉措,正是由於加強了文化建設,使服務區無論是內部管理、服務經營、形象建設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特別是高管局在20xx年舉行的大型職工運動會,充分體現了文化建設的內涵,也是推動職工體育運動的重大舉措,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從中體會和認識到了基層體育是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觀念上存在着誤區: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認為體力勞動可以代替體育鍛煉,其實不然,體力勞動是對人體的一種消耗,長期的體力勞動會給人體帶來這樣和那樣的損害,而體育鍛煉則是對人體和精神的調節,也是對人體各個器官的加強與補充,所以説體力勞動絕對不能代替體育鍛煉,二是有些人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沒有鍛鍊的必要,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身體好的時候是最佳鍛鍊時期,可以使人的身體更加健康,當一旦身體出了問題的時候再想起健身,為時已晚,如果你對照大街上那些中過風的人在寒風或酷熱的天氣裏手腳畫着圈艱難抗爭、期盼恢復健康的情景,你定會有所感悟。

三、在審美問題上不夠全面:

在觀看奧運比賽時,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優秀的運動員,哪個不是向人們展現着健康的體魄,誰不會對他們那種力與美的完美結合所傾倒,而我們之間確有着一部分人卻過多地注重時髦的服飾和化粧,而缺乏對健康內在美的認識,稍加註意便可看到我們周邊絕對不乏年紀青青就大腹便便或者骨瘦如柴弓腰駝背者,更有甚者年齡不大都渾身的老人病,所以説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美好時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健康美又有外在美的高速員工,為我們偉大的高速事業多做貢獻。

四、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

社會現代化的不斷髮展,及員工經濟收入的增長,業餘生活的內容和方式更加廣泛,在分配業餘時間時,一些人往往的過多的把自己放在電視機旁、電腦桌邊或者酒杯裏,而經體育鍛煉的時間卻非常吝嗇,長此以往必然會損害自己的身體,我們不妨改變一下,每天遠離一會兒電腦、電視和酒杯,肯定會有不同的感覺。

五、客觀因素的限制:

大多服務區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體育健身器材和場地相對較少,甚至有些服務區連一塊青年人喜歡籃球場地都沒有,雖然説不用器材也可鍛鍊如:走步、慢跑等,但這相對説比較枯燥,不利於培養職工體育運動的興趣,這種狀況與當前現代生活不相適應,像城市的區民小區,農村的廣場大眾户外健身器材都已非常普遍,所以説改善客觀環境也是非常的必要的。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有些服務區的職工體育文化建設與服務管理中總體發展的要求是有差距的,為彌補這個差距,我建議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領導,以工會、共青團為主導,積極指導廣大職工參加各項業餘體育活動,採取集中組織和引導職工自娛自樂相結合的方式,使服務區的體育文化建設成為服務區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常態化工作。

二、加強對職工思想教育和體育健身的知識培訓,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把培養職工的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作為和追求健康重點,在體育知識培養方面,聘請有關專家教練講課,讓廣大職工對體育健身和預防傷害的知識,學會一些體育活動的技巧和技術以及世界上的熱門體育項目的特點,提高廣大職工的欣賞水平,進而增強參加體育運動的自覺性。

三、積極創造條件,改善客觀環境,添置適合於廣大職工活動鍛鍊的體育器材,比如在服務區購置安裝居民小區那樣的大眾户外健身設備,這樣不僅使職工有活動的場所,同時也為廣大司乘人員提供休息健身的理想場地,提升服務區的服務水平,可以説是一舉兩得,如有條件的服務區還可以建設一些更高級別的健身房,以提升服務區的檔次,營造出一個高品位且具有現代時尚的文化氛圍,推動服務區的發展。

基層服務區的體育文化建設,是高速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培養廣大職工健康向上、推動服務區發展的重要環節,讓我們大家動起來吧!讓健康之花在服務區綻放。

文化建設論文12

一、引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企業之間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企業經營哲學,是指導企業生產與經營活動的一種思想觀念和行動準則。在當今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背景下,企業競爭的成敗取決於企業的整體實力,而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價值理念的一種體現,為企業的發展壯大,適應激烈競爭而生存將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進程中,文化的力量將越發顯示出它的功能。綜合國力的競爭是這樣,企業實力的競爭同樣也是這樣。

二、科學地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一)企業文化的含義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道規範、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對於企業的成功與否具有深刻的影響作用。企業文化是一種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這三種力量相互融通、促進,形成了企業文化優勢,這是企業戰勝困難,取得戰略決策勝利的無形力量。特別是在當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時候,能夠產生較強有力的經營結果,無論是在市場上的競爭,還是為客户提供服務,或是激勵職工共同奮鬥,企業文化均可以成為企業的指導思想。

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尋求更科學、更系統、更完整的管理體系。企業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當代企業要保持平穩和持續發展,必須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建設和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三、當前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誤區

(一)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內涵

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部分企業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規章制度或文體活動或標語口號。不可否認,這幾種觀點都有其正確的一面,或者説是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而實際上都走進了認識的誤區,對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作了片面的理解。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是影響企業適應市場的策略和處理企業內部矛盾衝突的一系列準則和行為方式,這其中滲透着創業者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凝結了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集體形成的經營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如果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難以持續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

(二)等同於企業精神而脱離企業管理實踐

有些企業家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要塑造企業精神或企業的聖經,而與企業管理沒有多大關係。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企業文化就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這種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企業組織和事業性組織都屬於實體性組織,它們不同於教會的信念共同體,它們是要依據生產經營狀況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的,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它是滲透於企業管理的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並協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是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的,並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的,所以,不能脱離企業管理。

四、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建立企業文化的指導思想是要從企業實際出發,緊緊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長遠目標;以誠實、公正的態度服務於顧客、股東和企業員工;和諧發展、不斷創新;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和競合精神;樹立企業的全局觀念、服務觀念、學習觀念;建立股東、員工、客户三統一的價值標準。只有建立企業文化的指導思想明確了,才能準確地為企業文化建設把脈、導航,不斷豐富發展和細化提高企業文化的內涵,並使之充分發揮出對企業成長的持久促動力。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原則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是管理者一時衝動喊出來的幾句響亮口號或樹立起來的幾塊標語牌,是企業和員工在長期經營過程中通過不斷沉澱和積累而形成的觀念形態,是企業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企業精神、企業理念和企業本質的結晶。因此,在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過程中必須注重把握以人為本、全員參與、突出特色、和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上述原則,可以使得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更明確、內涵更豐富、價值更突出、效用更實際,操作性更強。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具有系統性、複雜性,要逐步滲透和循序漸進其實施過程應從確立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大力宣傳企業文化活動、突出企業精神這幾個重點方面一環一環向前推進。

五、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注意的問題

企業文化的構建要以人為本,首先,發現並關注細節,好的企業文化,就是在一些瑣碎的積極要素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其次,立足於內部,企業文化是內生的,而不是外在的。再次,走出口號,走向員工,把概括的企業文化其特徵描述、標誌性事件、典型案例與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選擇恰當的方式和途徑傳達給全體員工,使他們努力理解這種文化表現。最後,融進員工的意識,員工的自學行動是企業文化初步建立的標誌。

企業文化要不斷創新,創新企業文化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二步進程。由於企業是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企業不能固守一種固定文化表現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質不變,又要不斷創新它的表現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內容,這是企業文化獲得鞏固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項尤其重要的工作。

六、結論

建立企業文化要有系統、全局觀念,科學理解企業文化的含義,走出對企業文化認識的誤區,強化以人為本與創新的管理,如果把一個企業比作“人”的話,企業文化建設就是“人”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昇華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善並提高綜合素質而慢慢積累的成長過程。

文化建設論文13

一、企業文化建設思想的現代化

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發的社會整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的複雜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刻影響,如果企業文化不能從思想上實現由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時代的結構性根本轉變,那麼其原有的思想方式必將成為文化建設現代化的嚴重障礙。正如美國學者英格爾斯(Inkels)所尖鋭指出的:“再完善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羣傳統人的手裏變成廢紙一堆”。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思想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建設現代化的首要內容,主要包括:(I)自主創新意識;(2)現代信息意識;(3)民主開放意識;(4)計劃時效意識;(5)法律制度意識;(6)市場競爭意識。

二、企業文化建設內容的現代化

在以市場經濟為先導的社會現代化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將發生衝突和變革。如果依據計劃經濟時代的既定價值觀念出發來評斷市場經濟引發的社會生活中的新現象、新變化,是不可能得出科學正確的結論的。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內容體系,必須走向現代化,特別是從市場經濟新的利益關係中,從變革的社會生活實際中來重新構建企業文化建設內容體系。大致包括(1)充分肯定個人慾望的合理性,堅持尊重個人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2)強調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3)培養自由競爭意識,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有機結合;(4)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堅持追求現實利益與維護公平公正相結合;(5)關注生命個體存在,堅持關心自我與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國家、關心人類相結合;(6)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堅持義利兼顧與義高於利相結合;(7)形成知識的價值觀念,堅持反對封建迷信與培養科學精神相結合;(8)重視培養個人理想,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有機結合。

三、企業文化建設組織的現代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建設組織,要求打破傳統以培訓、崗位、書本為中心的封閉式的組織結構,形成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的開放性的多維網絡結構,這樣,企業文化建設與家庭、社會就會有效連接起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進而形成強大的文化建設教育合力。最終使企業文化建設走出自我封閉狀態,而成為真實社會的一部分,避免了企業文化培養的片面化、畸形化,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四、企業文化建設模式的現代化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怎樣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張揚人的個性,激發人的主體意識成為文化建設模式改革的核心內容。我們傳統的企業文化建設模式,特別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往往強調以管理者為中心,維護領導尊嚴,實施專制式的文化建設模式。它要求員工對領導的服從,輕視員工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否定員工的個性發展,這種模式很顯然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而又迫切的需要。因此,建立“以員工為中心”的民主式的現代文化建設模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它強調平等對話式的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拋棄絕對權威的角色形象,充分肯定員工作為人的存在價值,提倡人的個性張揚,尊重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客觀需要,重視每個員工個體潛能、思維創造、自主創新等各方面的充分自由的發展。

五、企業文化建設手段的現代化

企業文化建設手段的現代化主要是指採用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特別是信息和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企業文化建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整體處於急劇變化的轉型期,企業文化建設日益處於複雜多變的環境之中,變化着的不穩定因素往往打破已經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穩定狀態。企業人事教育部門要善於運用現代化的文化建設手段,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準確把握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準確識別企業文化建設環境、對象、條件等方面的諸多變化,靈活機變地選擇合適而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文化建設論文14

一、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功能

繁忙的工作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以及高職學生畢業後即將要面臨的來自社會和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壓力,則要求學生在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重視心理健康以及抗壓能力的提升。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和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學習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被認為是緩解壓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現狀與問題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發展和完善的,是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職院校的體育文化建設還處於發展階段,還有許多問題和侷限需要進一步完善。

1.對體育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

對自身的健康的重視以及對體育文化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的體育行為。儘管對體育文化的重要性的認識,已經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處於相當落後的狀態。縱觀各個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和活動日程安排,與體育文化相關的內容並不多。並且由於受到傳統的錯誤的教育思想的影響,無論是學生和老師都比較注重成績和獎學金的評定,甚至為了提高學習成績而故意削減體育活動的時間和次數。這不僅直接降低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增加了學生的壓力,反而導致壓力過大、學習效率下降的惡性循環。

2.活動形式單一,基礎設施不完備

體育課程的設定,是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也好,從我們的自身體驗來看也好,能夠帶動學生積極性的體育課真是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學生開始厭惡體育課,不出席體育課的學生數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於課程內容老套,更新不及時,導致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的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的現狀也直接了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體育社團缺乏規範性

各個高職院校都會組織體育相關的社團,並通過社團的形式組織各種競賽等活動。但是國內的高職院校中的體育社團,數量少、規模小、成立程序簡單,並且在管理上也缺乏統一性和規範性。由於沒有專門的指導,從而進一步限制了體育社團的影響力,導致體育社團,掛着社團的名號,卻很難成功的組織體育活動,也失去了其成立的目的和意義。

三、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措施

1.加大宣傳,培養和提高體育文化意識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的具體體現,也直接決定了體育文化建設的方向。通過開展體育知識講座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宣揚體育文化,以此來拓展學生的體育文化視野,幫助學生樹立“體育文化”的理念。只有樹立正確的體育文化意識,才能營造高品位的體育文化。另外,體育教師也應通過不斷學習來探索有創意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以促進體育文化的順利開展。

2.完善基礎設備的配置

體育設施的完備是體育文化得以發展的基礎,也是建設高職院校的體育文化的保障。為了快速發張校園體育文化,就要求學校在體育設施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才能滿足師生的體育運動的需要和要求。

3.完善社團管理

體育社團的將會成為發展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的活動之一,體育社團的完善也將成為體育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各高職院校應該在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的基礎之上,制定出合理而全面的體育社團的管理制度,來推動體育社團的健康發展,進而為體育文化建設的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化建設論文15

企業安全文化是與企業生產和安全管理活動相生相伴的,有生產安全活動就必然有安全文化,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是現階段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情況下抓好安全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塑建切實可行的安全文化,可影響職工的安全行為,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用先進的安全管理理論指導企業安全生產,以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扭轉安全被動局面,促進安全生產。

1 企業安全文化內涵。

筆者認為,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安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或有意識塑造併為全體員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安全思想、意識、作風、管理機制、行為規範、生產目標、價值觀、安全心理素質和安全風貌等各種企業安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結合這一概念,煤炭行業的安全文化應該定位於在煤礦長期安全管理活動中逐步形成具有煤礦特色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識,主要體現在安全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安全管理機制、安全工作作風、日常行為規範和解決安全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內容。它由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4個層次組成, 4個層次相互支撐,缺一不可。

安全精神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最高層次,在整個企業安全文化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它是在安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包括安全價值觀、安全精神、安全追求、安全作風和安全理念等,是企業安全生產意識形態領域各要素的總和。安全制度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制度層面,它體現在企業安全管理的各項制度中,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具體化。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等精神文化必須轉化為具有操作性的正式制度和規範,才能為廣大職工所接受,才具有約束力和説服力。因此,安全制度文化是實現安全精神文化的載體和保證。安全行為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的行為層面,是員工在安全生產實踐、人際關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以人的行為為形態的企業安全文化形式。安全物質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的物質層面,它由安全作業環境、企業周邊環境、安全視覺識別系統等構成,是一種以物質形態為主要形式的表層文化。從現象上看,安全文化是從行為上感知到的一種感覺。

2 企業安全文化創建途徑。

(1)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企業安全理念包括核心理念、責任理念、管理理念、作風理念、投入理念等,回答的是企業在安全管理上怎樣去做的問題,是安全價值觀的具體化。只有確立正確的安全理念,才能制訂具體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範。因此,必須在總結以往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經驗和方法的基礎上,確立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重的責任、安全是最好的福利的安全價值觀,培育和提煉出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並通過有效的宣傳載體大力宣灌,從而提高職工對安全工作的認知、對安全管理制度的熟知,實現對行為規範的自制和他制。

(2)整合、規範、創新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制度和內容。制度的建立就是將企業先進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固化的形式轉變為具有操作性管理制度的過程。文化形成制度,制度強化文化。只有制訂出為廣大員工所認同和接受的安全管理制度,並通過嚴格執行,變為職工的自覺行動,形成制度文化,才能整體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從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向文化管理轉變,變安全管理由職工被動管理為職工主動管理,變他律的“要我安全”向自律的“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從4個方面進行制度和內容的整合、完善和規範。主要有:安全行為建設、安全意識培育和素質建設、安全環境建設、安全制度建設。

每項工作都要做到有制度、有標準、有考核、有效果,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創新,從而形成一套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3)建立行之有效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運行機制。長期的實踐證明,無論多好的制度,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做支撐,去考核、去監督,制度就像無源水、無本木。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設中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機制,來保證安全文化的實質性運轉。一方面要逐級建立安全文化檢查、考核、講評及獎懲激勵制度; 另一方面要制訂從幹部到職工個人的安全精細化管理考核、評分、排名、講評及獎懲制度和標準,並嚴格執行和落實,調動全員的安全生產積極性,確保安全文化的有效運行和發展。

(4)建成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體系。企業安全文化體系的建立與形成,必須有廣泛的職工基礎,以企業安全生產為重點,使廣大員工參與進來,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借鑑先進經驗和做法,通過總結、歸納、提煉、發展、創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採用各種方式輻射到企業職工中去,滲透到企業安全生產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

3 企業安全文化創建的關鍵環節。

(1)理順思想,增強職工安全意識,提升安全思想境界。目前,論及安全,説到安全第一和遵章守紀,沒有人不認同,並且都熟知,但一到現實工作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違章違紀行為。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設中必須始終把思想觀念擺在首位。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載體,宣傳學習一系列安全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教育引導幹部職工明確“安全第一”的深刻含義,牢固樹立“不安全不生產”、“安全第一,生產第二”的思想,明確實現安全生產是為職工辦的最大的福利, 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關心安全”的格局;明確實現安全生產是企業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費,從而擺正安全與企業、安全與個人、安全與家庭幸福的關係,明確實現安全生產的極端重要性。

(2)加強安全教育,提升職工素質,夯實安全基礎。人的安全素質決定着企業的安全生產,加強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是提高職工安全素質的主要途徑,是夯實企業安全基礎的保證。①突出特殊化,開展針對性教育。圍繞不同時期的安全生產實際和安全工作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安全預防性教育。

針對不同時期的安全重點時段和各種類型的安全重點人物的不同特點,進行重點預防、教育、培訓和幫教。②突出普遍化,進行全員教育。注重理論實踐並重,既要加強幹部職工安全生產知識和業務培訓工作,建立完善學後必考機制,又要積極開展技術比武和崗位練兵活動,提高幹部職工的安全理論素質和操作技能,適應安全工作要求。③突出實效化,開展情感性教育。要發揮黨政工團“大兵團”教育的優勢,構建安全教育齊抓共管大格局。通過開展富有親情、真情和温情的安全教育活動,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搞好自主保安的自覺性。④突出形象化,開展經常性教育活動。利用廣播、電視、黑板報、宣傳欄、宣傳燈箱、電子顯示屏等形式,多角度、多側面地開展經常性、覆蓋面廣的安全教育活動,使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形成時時處於教育之中、處處體現安全之風的氛圍。

(3)完善安全制度,落實安全責任,規範職工的安全行為。將人本管理貫穿於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必須健全制度,靠制度的強制約束逐漸養成職工安全行為習慣,最終上升為安全文化理念,使安全制度更好地延續和落實,杜絕習慣性違章。①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分解安全工作目標,層層傳遞安全壓力,形成逐級負責、逐級追究的安全責任追究體系。②完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健全安全信息網絡,及時篩選、收集安全信息,及時反饋督促整改,使每一生產環節都在安全控制之中。③積極推行正規循環作業,使管理人員做到按章指揮、以身作則,職工按章作業。④強化安全薄弱環節治理,消除事故隱患。⑤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積極開展創建精品工程、樣板工程評比活動,提高現場施工質量。⑥堅決執行責任追究。對工作中因違章造成事故的,實行責任倒查追究制,嚴格追究有關安全管理人員的失責失察責任。嚴格責任追究是對違章者的關愛,目的也是教育職工不要違章,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很好的一種方式。“嚴、實、重”的責任追究,可以觸及靈魂、觸及利益,引起思想上的重視。責任追究肯定要處理人,但處理人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對事故的追查處理,找出事故的原因,分析存在的問題,教育全體職工提高安全意識,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對事故責任者追究和處理必須嚴格按制度一視同仁、公平合理,讓被處理者口服心服,讓其他人引起重視、受到教育。

(4)堅持科技進步,推動安全管理手段的升級。

要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性好轉,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安全科學技術,以改造企業傳統的、陳舊的管理手段,從設計、工藝、技術裝備上保障安全生產,從硬件上做到本質安全,從本質上為遏制或減少重特大事故發生提供技術手段。使企業的安全生產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大力採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後的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從而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今後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和發展的重點應當定位在:①在控制重特大事故的關鍵技術上有新突破,力爭重點解決一些帶有共性和全局性的關鍵技術難題,要抓好重特大事故隱患的整改研究;②加強安全生產的技術基礎工作,推進安全生產工作的信息化建設;③結合企業實際,研究、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技術;④實施安全科技示範工程,加大質量標準化工作力度,推進安全科技成果產業化。要將井下瓦斯治理示範礦井、防治水示範礦井等作為實施示範工程的重點,以點帶面,促進整體安全狀況的好轉。

4 結語。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落腳點是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和社會的根本整體穩定。因此,安全文化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也要針對安全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新思路,融入新內容,符合新形勢。建設安全文化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積累、沉澱和整合的過程,需要廣大幹部職工及時總結和提煉。通過安全文化建設,最終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

標籤: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