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

設計2.3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查閲工具書,讓學生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2、引導學生摩景狀物、刻畫人物的手法。

3、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4、學習古人機警,誠實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課文,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學習摩景狀物、刻畫人物的手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詠雪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

2、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3、教師提問:你覺得雪花像什麼呢?用什麼比喻好呢?

學生自由回答:像楊絮、梅花

4、教師提問: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麼來比喻雪花嗎?

二、分析題目,瞭解書目

1、請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進行補充説明。

《世説新語》,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著,主要記敍從東漢到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練、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説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示範朗讀。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四、分組討論,質疑體會

1、思考: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又什麼不同?

d、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2、展示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質疑。

3、教師提問: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師提問:請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學生回答,學生展示詠雪的名句,拓展思維。

投影展示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對雪》

六、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教師提問: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美妙————怎樣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學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態要相像;比喻要貼切等。

教師總結:有形似到神似

嘗試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請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仿寫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接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師小結,作業佈置

全文以寥寥數筆,就將當時的環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練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環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佈置作業

1、在讀準節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2、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教學反思

我們覺得這兩則短文文字淺顯易懂,對學生來講,似乎並非如此,畢竟文言文基礎差,再結合課文註釋的基礎上,學生還是無法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來解決文言問題,最後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完成文意理解。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瞭解劉義慶和《世説新語》。

3、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針對文中內容,談談自己的見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課文前言,然後讓學生説説古代有哪些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如:司馬光砸缸、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詠雪》

(一)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1、先請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

劉義慶(403——444),南宋人,愛好文學。《世説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説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古代小説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敍其事,不作任何誇飾。《世説新語》全書原8卷,按照類書的形式編排,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説新語》內容主要記述自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於晉。所記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為主,作為史實來看,絕大多數無關緊要。書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賢妻、良母、廉吏的事蹟,也揭露和諷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貪殘、酷虐、吝嗇、虛偽的行為,體現了一些基本的評價準則。《世説新語》的文字,素稱簡潔雋永,筆調含蓄委婉。它沒有鋪敍或過多的描寫,更絕少誇張之處。但寥寥幾筆,卻能表現出相當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因為作者採取遺貌取神的手法,刪落枝葉,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徵、最富於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並且,它所記載的人物語言,大多是活的口語,使人如聞其聲。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2、全班齊背,再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三)疏通課文大意

要求學生對照課文註解和《詞語手冊》,自己先把課文口譯一遍,然後在班級交流,逐句請學生來翻譯。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四)合作研討

1、文中第一句話交代了哪些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文中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就此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明確:融洽、歡快、輕鬆。後一問要學生各抒己見。

3、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4、文中的兩個比喻,你認為哪個好?為什麼?你還能説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明確: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當堂完成課堂練習,並再次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背誦《詠雪》,並當堂默寫。

2、文學常識回顧。

3、文中重點字詞解釋:內集 講論文義 俄而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二、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一)讀課文,説大意。

1、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讀至熟練為止。

2、 讓學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難詞句,並口頭翻譯課文。

3、 請一位學生説説課文大意。

4、 之後班級交流,逐句翻譯課文。疑難字詞,教師加以強調。

(二)讀課文,説人物。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集體揣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試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要求準確、流暢和有感情。

3、 從文中任選一個人物,根據其言行舉止説説自己的整體感受。

如:元方——聰明、懂得為人的道理。

(三)讀課文,説語言。

1、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詞語的含義。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則、引、顧。

2、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語句的含義。

(四)讀課文,説看法。

1、 文中哪兩個詞語是全文的核心?(無禮、無信)

2、 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什麼?(借陳記義正辭嚴的斥責,從反面來説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3、 你認為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五)當堂背誦比賽。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難點)

3.在生活實踐中,理解“信“和”禮“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世説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説。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魯迅稱其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謝太傅(fù)雪驟(zhòu)柳絮(xù)無奕(yì)

在不(fǒu)慚(cán)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高興地。然,語助,無義;或作“……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比、比擬)(3)未若柳絮因風起(比不上)

(4)太丘捨去,去後乃至(才)(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約定)(丟下、丟棄)

【預習檢測】展示課前預習效果:檢測預習導學的內容。小組評分()

(一)《詠雪》

【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課堂探究】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公大笑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後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小結:文章客觀地敍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寫人物語言為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裏,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緣由以及經過和結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末補充交代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讚賞道韞的才氣。

(二)《陳太丘與友期》

【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課堂探究】

(1)《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見課文註釋。

(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他是一個言而無信,不守信用;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3)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1)客人既已認錯,就應原諒他,而元方“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很尷尬。無地自容,這也算無禮。

(2)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如此求全責備。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懂禮識儀,機智聰明,剛正不阿的性格特徵。

【拓展延伸】

1.蒐集《世説新語》中的關於聰明少年的故事,並與同學進行交流。

《王戎評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動不。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選自劉義慶《世説新語·雅量第六》)

2.蒐集古詩文中詠雪的名句,並背下來。

【作業佈置】1.完成第5課語文校本作業。2.預習第6課。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133—135頁。講述的是古代聰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閲讀淺易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加強誦讀,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並注意積累文言詞語。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從文中信和禮的重要性上去體會這樣為人的道理,同時去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念。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難點

1、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

2、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

◆教學突破

1、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

2、佈置學生預習。

◆學生準備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

2、熟讀課文,複述故事。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從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入手,導入新課。1、交流故事,進入新課。

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

3、設置問題,研讀交流。3、疑討論,相互交流。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約分鐘)

二、熟悉課文,整體感知(約分鐘)

三、設置問題,探究學習《詠雪》(約分鐘)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複習上課知識,學習《陳太丘與友期》。1、複習上課知識,進入新課。

2、設置問題,研讀交流。2、提出問題,相互交流。

3、聯繫生活,注重應用。3、聯繫生活談讀後感。

一、複習已學知識,進入《陳太丘與友期》的學習(約分鐘)

二、設置問題,探究學習(約分鐘)

三、小結全文,佈置作業(約分鐘)

本課總結

本文所選的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故事短小精練,語言簡潔雋永。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對古代的志人小説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學習過程中的朗讀和背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文言詞語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學習古人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體現了學習古文要古為今用的原則。

板書設計

(略)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詠雪》中詠雪的兩個比喻是這則故事的關鍵,讓學生對這兩個比喻做評價,關鍵是要讓他們從課文中找相關的句子。教師可以先提出兩種相反的意見,然後讓學生就這兩種意見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不要強求學生對這兩種意見作評價,學生言之成理就可。學生如果有其他的比喻也可以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飛何所似。()

(3)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4)尊君在不。()

(5)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翻譯下列語句。

(1)未若柳絮因風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提示:1、(1)內集:家庭聚會(2)何:什麼(3)去:離開(4)不:同“否”(5)信:講信用。2、(1)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2)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大門。

◆個性練習設計

1、對“撒鹽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句,謝太傅會贊同哪一句?作者會贊同哪一句?你認為那個更好?為什麼?

2、元方面對父親友人的粗暴態度,迴應道:“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從這一回敬語言中,我們看到了年僅七歲的元方是怎樣一個人?從“無信”、“無禮”的駁斥中,告訴了我們怎樣一個道理?

答案與提示:1、第一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因文中對兩個答案未作評判,可以根據“大笑樂”去思考;第二問,作者雖沒有明確表態,但從文末特意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來看,他是暗示自己是讚賞道韞的才氣的;第三問略。2、元方聰穎機智,明理有節,善於説話。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要有禮節的道理。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課的學習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教師在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了語感,並積累了豐富的文言詞語。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易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對於較難的問題,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拔。

補充資料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説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説》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2、《世説新語》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二、反覆誦讀,品味故事的文化內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圍。

三、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品味故事的文化內涵,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步驟:

本文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親情觀念。《詠雪》敍述了謝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詠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現謝道韞的詠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陳太丘與友期》記述了年方七歲的陳紀責備父友“無信、無禮”,表現了陳紀懂理識義的品質,聰穎機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其中敢於維護父親尊嚴,更可以看出其父子親情。我們今天來學習《詠雪》。

一、介紹《世説新語》及劉義慶。

《世説新語》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説。是由南朝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故事,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劉義慶,南朝宋彭城(現在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説新語》是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

二、 教師範讀《詠雪》,指明朗讀節奏,讀準字音。

1、朗讀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應掌握的字音。

雪驟 差可擬 無奕女 謝道韞

三、學生誦讀《詠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顯示全文朗讀節奏)

四、講析全文,

1、注意下列詞語的解釋。

內集 兒女 講論文義 俄而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大屏幕顯示全文譯文,全體學生齊聲朗讀。

學生再讀課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謝家的家庭氛圍 如何?

指名學生回答,明確: 融洽、歡快、輕鬆、温馨、和樂的'家庭氛圍。

你覺得“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誰更好?

指幾名學生分別回答,歸納概括,明確: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優美的意象“柳絮”,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藴。“撒鹽”雖形似而無好的意藴。

你還能説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指名學生回答,明確:可用來喻“飛雪”的喻體還有如:鵝毛、蒲公英子等 ,我們常説“鵝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謝太傅的“大笑樂”?

指幾名學生分別回答,歸納概括,明確: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拓展引申,你還知道哪些寫雪的古詩句?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羣《對雪》

學生集體背誦全文。

 總結

本節課的學習,在寫作上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描寫景物時,我們要儘量選用能表達豐富意藴、帶給讀者美感的意象,使我們的文章更生動,更富有詩意,帶給讀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審美情趣。

課外作業

課外收集兩則有關我國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並講給自己熟悉的小朋友聽,把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美德傳承下去。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6

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為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為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近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

學習目標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詠雪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下雪了,你們最愛做的是什麼呢,堆雪人?打雪戰?現在我們來看看古代文人的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吧?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的生字注音。

驟(zhòu)絮(xù)奕(yì)謝道韞(yùn)

2.積累下面文言字詞。

兒女: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

欣然:高興地。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憑藉。

3.文體知識

古代小説就是相對於非現代小説類而言的小説著作。它的特點:一是來自民間;二是內容龐雜,包羅萬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賞。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將古代小説分為六類: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辯訂、箴規。

4.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Yǎn]州刺史。愛好文學,常招納文士集於門下。除《世説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説《幽明錄》。

《世説新語》:筆記小説。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主要記敍魏晉時期的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後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交流點撥】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5)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白雪紛紛何所似(疑問代詞“何”作“似”的賓語,原順序應為“白雪紛紛所似何?”)

(2)狀語後置句:撒鹽空中差可擬(即“(於)空中撒鹽差可擬”)

(二)深層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參照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交流點撥】營造了和諧、温暖,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

2.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交流點撥】表示一種讚揚和敬佩,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麼?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交流點撥】

(1)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藴;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藴。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藴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來比喻雪。

(三)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詠雪

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詠雪: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撒鹽空中(笑)欣賞讚揚

(考題)兄女:柳絮因風起(樂)道藴才氣

補充無弈之女

評價身份之貴(側面襯托)

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請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交流】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2.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4.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羣《對雪》

第二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一、新課導入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是啊,我國古代文獻中就記錄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讀準下面這些字的音。

不(fǒu)慚(cán)

2.請你解釋下面這些文言字詞。

①期行:約定同行。

②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離開。

③乃:才。

④則:就,便,那麼。

⑤顧:回頭看。

⑥君:對別人的尊稱。

⑦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⑧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⑨尊君在不:“不”通“否”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後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2.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點撥】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陳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層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思考下列問題。

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麼判斷遲到?

【交流點撥】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裏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交流點撥】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交流點撥】閲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4.有人認為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交流點撥】

(1)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歎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2)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小結】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三)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開端期行——不至——捨去——乃至

發展父友:問

元方:答針鋒相對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據理駁斥

元方:曰——無信無禮正直不阿

尾聲父友:下車引之聰慧明理

元方:入門不顧

五、拓展延伸

積累有關誠信的名言。

【交流】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無信不立。——孔子

3.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4.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5.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培養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中華民族守信、有禮等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語的積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一)孔融讓梨的故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設計二)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説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湧,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説:“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説:“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取水裏。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二、試讀

1.教師範讀。

2.角色分配(一生讀故事敍述性語言,男生讀友人語言,女生讀元方語言。)

要求:

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

3.全班齊讀。

三、試譯

1.結合工具書及頁下注釋,理解文章。

2.教師提示:翻譯文言文六字法(留、換、調、補、刪、加)

3.師生共同歸納。

重點詞句:

①過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丟下、捨棄) (離開)③去後乃至(才) ④下車引之(拉)⑤ 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家君:對自己父親的尊稱。君:對別人的尊稱。

重點句子翻譯:

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試析

1.有人認為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討論歸納:

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歎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2.在“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中陳元方反駁友人的話妙在何處?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歸納:

妙在抓住“信”和“禮”進行反駁。首先指出“友人”失約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惡意攻訐(jié),是沒有禮貌。針鋒相對,言簡意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

五、運用

比較閲讀《約不可失》

約不可失

魏文侯⑴與虞人⑵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⑶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⑷之。

六、小結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課後小結

自主學習,整體感悟部分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結合註解、工具書學會自學法,如圈點勾畫,概括文意,複述課文,感知文意。課堂小練,此項活動中有多種能力的訓練,如讀、説、聽、寫。在比賽中既檢查和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完成了教學重點之一詞彙的積累,文言語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識,培養了學生多種語文能力。同時體現課堂自學效果。

板書

陳太丘與友期

《世説新語》

元方 友人

聰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禮 知錯就改

重誠信 知禮儀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劉義慶和《世説新語》。

2.瞭解古代聰慧機敏的少年兒童的故事,並能聯繫實際談談給自己的啟示。

3.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二、重難點突破

1.重點: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突破方法:藉助工具書、課文註釋,感知文意。

3.難點:針對文中內容,談談自己的見解。

4.突破方法:採用品析法、教師點撥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2.學法:合作探究式學習,結合學習文言文時用到的勾畫法等,培養解決學習文言文問題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學習《詠雪》,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問句,理解文意。

2.學生複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

3.組織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思維能力,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習導入

1.導入

同學們,在嚴寒的`冬天,當花兒小草都躲起來了,當大雁小鳥都回家了,我們最期待的是什麼呀?(學生:下雪),對啊,雪花是冬天送給我們的一份大禮,同學們能來説説你眼中的雪花是什麼樣的嗎?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文中的兩個小夥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誰的説法更勝一籌呢?

2.檢查課前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絮、驟、奕、傅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3.介紹劉義慶和《世説新語》

結合課前預習,哪位同學能介紹下作者劉義慶和《世説新語》?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聽錄音,思考以下問題: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中包含了哪些內容?

自由朗讀完後,學生齊讀,齊讀完後請一位學生再讀這句話,注意斷句。

3.“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學生小組合作研討,教師適時予以指導並講解。

1.文中的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2.謝太傅和作者更讚賞誰的詩句?你是根據什麼作出判斷的?

3.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雪的詩詞句呢?

4.齊讀課文

六、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學習《陳太丘與友期行》,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3.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

(二)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習導入

1.我們昨天瞭解到了謝道韞這樣一個聰明的少年,其實這樣的小才子還有很多比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作詩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位古代少年,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吧。

2.預習檢測

(1)同桌間誦讀並翻譯課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釋下列詞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下車引之、入門不顧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再讀課文,看看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本文描寫了幾個人物?重點描寫的是誰?

3.文章是通過哪些方法來描寫人物的?

4.人物語言能夠反映人物性格,那麼友人、元方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呢?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又沒有定下具體時間,怎麼判斷是否遲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

3.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4.齊讀課文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正確朗讀短文,背誦短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是啊,我國古代文獻記錄中就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於聰穎兒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們跟隨古人劉義慶去認識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開課本《世説新語》兩則————《詠雪》。

二、介紹劉義慶及《世説新語》

學生齊讀註解①對劉義慶的介紹,教師補充《世説新語》。(多媒體顯示)

三、誦讀

1、生自讀

查閲字典,看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根據內容的不同、語言習慣,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頓。

2、字音學習

3、斷句分析

4、聽範讀錄音

5、生齊讀

四、理讀

1、理解大意

自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大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然後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內容

按記敍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內容。

3、用自己的話複述短文

五、品讀

1、默讀思考,分組討論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你認為哪一個更好?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 “樂”等詞語營造出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你覺得文中謝氏家族的哪個人最有意思?

2、問題講解

1)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藴(“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藴。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藴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鬆的氣氛。

3)謝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調。謝朗————粗率。謝道韞————聰慧 、自信。

課後小結

暢談收穫,背誦短文。

課後習題

1。假如你也參與了當時的討論,請你再寫出一兩個比喻句,對紛紛揚揚的白雪作生動的描述。

2。課外閲讀《世説新語》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閲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閲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藴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詠雪》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後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麼呢?用什麼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麼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 ,進行補充説明

《世説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鍊、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説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範朗讀並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説説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羣《對雪》

五、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佈置。

1教師小結

2佈置作業

(一)在讀準節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蒐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世説新語》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課時 《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髮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薰陶着我們。老祖宗們反覆地告誡我們,誠於中必信於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説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於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二、口頭表達活動:

那麼,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範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閲讀情況,並糾正閲讀中出現的問題。

四、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 過:超過。顧:回頭看。 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並識記。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捨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麼? (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説些什麼?(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採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 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説新語》。與《期行》進行比較閲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

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羣像,

側重表現了謝道韞的文采。

與孩子有關

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

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佈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

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台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礎知識精講】

一、背景材料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現在江蘇徐州)人,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説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本文選自餘嘉錫《世説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

《世説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古代小説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世説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課文剖析

1、寫法精講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韞表現出了詠雪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展開的,你學習起來會很容易的。

2、重點精講

(1)《詠雪》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的不好,可一望而知。這正是本書敍事的優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章第一句交代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裏,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説到了。

接着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於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説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説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詠雪》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説:“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陳太丘與友期》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本文記陳紀和來客的對話。“陳太丘與友期行”交代對話的背景,“期日中,過中不至”説明不守信約的是客人,而不是陳太丘;“太丘捨去,去後乃至”,既至而不見太丘,這是客人發“怒”的原因;陳紀其時正“門外戲”,故與客相遇,這是對話的由來,也交代了對話的地點。

對話可分兩層:前一層作鋪墊用;後一層是對話的主要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經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結尾是:客人以“下車引之”表示認錯,但陳紀“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説:“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3、難點精講

(1)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據此可知,前一喻好,後一喻不好。另一種意見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説,“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藴;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藴“撒鹽空中”,幹什麼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藴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藴,所以説不好。

又:對文中“公大笑樂”一句也有不同解釋:①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②“笑”前喻,“樂”後喻;③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2、《陳太丘與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門?

“夙惠”門是《世説新語》36門中的第12門,專記聰敏兒童的故事。這一則記陳紀七歲時的故事,也表現了他的聰敏,但主要是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二語為全篇核心,可見作者的意圖是借陳紀的責客語,從反面來説明“信”和“禮”的重要性,所以還是放在“方正”門內為好。

故事的結尾亦有爭議。有人認為客人既已認錯,陳紀就應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是否也應算作“無禮”?我們不贊同這個説法,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如此求全責備。

【學習方法指導】

1、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完全可以利用課後註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課文內容,將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向老師請教。

2、學習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識,又要弄懂課文的基本內容以及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和背誦,並熟練默寫課文。

4、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加強對課文的認識,並有所啟示。

【知識拓展】

1、人物介紹

〔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2、《世説新語·雅量第六》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説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古代小説和現代小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關於古代小説的説明,最早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説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説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採,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古代小説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不作任何誇飾。《世説新語》在眾多志人小説中以語言簡練、辭意雋永著稱,對後代筆記體作品的影響頗大。全書共8卷,按內容分為36門。

4、《世説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的資格;而《世説》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課內問題指導】

一、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兩篇短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1、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2、《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説説你的看法。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並感知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本文不是標準的書面體,只能算古白話,但文章不長,兩則加起來不足二百字,讀讀背背,有助於語感的培養。

(1)第一問是開放性的,説“家庭氣氛”也不限於列出的那些詞語,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更好。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鬆”中任擇一兩個。

第二問:“兒女”猶言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之“兒女”則專指子女。按:“兒女”在古詩文中亦有專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遙憐小兒女,不解憶長安”(《月夜》)“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衞八處士》)諸句中,“兒女”皆指子女。

(2)第一問是常識性的,有這類常識,讀文言文才不至於弄錯人稱。“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見課文註釋。

第二問是探究性的,學生可以發表不同見解。

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4、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設題目的是積累詞語。

參考答案:

1、“俄”,又常與“而”“頃”諸字連用,皆片刻義。“欣然”,高興地。然,語助,無義;或作“……的樣子”。

2、“擬”,比、比擬。這是古義。唐以後才有準備、打算義,如“比擬好心來送喜”(唐代民歌),“也擬泛輕舟”(宋李清照詞《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這裏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較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切忌多講,碰上一種説一種最好。

5、“期”,約會、約定。“委”,捨棄。

三、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你還能説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據此可知,前一喻好,後一喻不好。另一種意見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説,“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藴;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藴“撒鹽空中”,幹什麼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藴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藴,所以説不好。

最後一問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能自創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這首詩為例,讓學生説説詩中對飛雪的比喻好在哪裏。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詠雪》一文通過寒日“詠雪”的故事,寫出了謝道韞的聰慧、機智。同時,謝道韞的對答使謝太傅“大笑樂”,體現了當時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會風氣。營造了融洽、歡快、輕鬆的家庭氣氛。勾畫出家庭濃重的親情氛圍,兩代人在富有文化氣息的交流中透露出一種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

《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寫“友人”不守約定、不講信用的故事,説明了人要守約、講信、懂禮,才能受到別人尊重的道理。刻畫了一個聰明機智、據理力爭的兒童形象。這兩則短文都是敍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説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要認清這一特點,並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課文,也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基本教學方式應當是“誦讀——討論——誦讀”。

【教學目標】

1.藉助課文註釋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漢語的差別。

2.反覆誦讀短文,通過朗讀培養文言語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養,欣賞古代少年的聰慧和方正。

4.瞭解“謙辭”和“敬辭”的概念,積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謙辭和敬辭,在言語交際中恰當使用,增強文化底藴。

【教學重點】

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誦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難點】

瞭解“謙辭”和“敬辭”的概念,積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謙辭和敬辭,在言語交際中恰當使用,增強文化底藴。

通過分析人物描寫辨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利用註釋讀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在對比分析中理解《詠雪》中的兩個比喻。

3.反覆朗讀,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由《三字經》引出謝道韞

師: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三字經》裏面有一段話:“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蔡文姬從小便能分辨琴韻,謝道韞能出口成詩。這裏的謝道韞就是東晉宰相謝安的侄女、大將軍謝奕的女兒,是當時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詩詠雪,武能提刀殺敵。讓謝道韞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今天我們學習的《詠雪》就記載了這句話。

2.介紹文學文化常識

結合註釋及相關資料,瞭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

課件出示:

“志人小説”是中國古典小説的一種,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逸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説,又稱清談小説、逸事小説。

【設計意圖】設計本環節,可以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並通過對人物、對《世説新語》的瞭解,讓學生初步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疏通字詞,把握文意

1.聽讀課文

在聽的過程中劃出朗讀節奏,標註重點字的讀音。預設

課件出示:

節奏劃分: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學生齊讀、個別讀

要求:讀準節奏、讀準字音、讀順語句。

3.學生自讀,結合註釋,理解重點詞句

課件出示:

重點句子的理解:

(1)白雪紛紛何所似?譯文: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2)撒鹽空中差可擬。譯文:與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風起。譯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風漫天飛舞。

4.疏通文意

學生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教師針對出現的問題點撥講解,並明確全文大意。

【設計意圖】國中階段學生第一次閲讀文言文,所以以“讀”為主,着力於“言”的理解和掌握,從而疏通大意,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三、品讀理解,感受情趣

1.探究學習,感受情境

(1)文章開頭“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預設

點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要內容。正因為“寒雪日”,才能引出“詠雪”。

(2)從文中哪些詞語、細節能看出古人怎樣的生活情趣呢?

預設

“寒雪”“內集”“講論文義”——其樂融融、情趣高雅

“欣然”“大笑樂”’——親密無間、談笑風生

(3)“詠雪”中,謝朗和謝道韞分別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更欣賞哪一句?為什麼?

(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

預設

示例一:更欣賞“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因風起”寫出了雪花飄舞的輕盈之態,“柳絮”是輕盈之物,而“鹽”是顆粒之物,缺乏美感和動態感。

示例二:更欣賞“撒鹽空中差可擬”。“撒鹽空中”更符合當時的景緻,因為文中寫的是“雪驟”之景,大雪猛烈密集時,難見雪花飄舞,“撒鹽空中”的比喻或許更為真切地描繪出當時之景。

(4)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論,只是“大笑樂”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態度嗎?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預設

謝太傅的態度表明了他對晚輩的讚賞,也説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圍和生活情趣。作者的暗示,表明他讚賞謝道韞的才華。

2.熟讀成誦,理解人物性格

(1)自由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揣摩幾個人的語言,選擇恰當的語氣語調。

(2)全班分組按照旁白、謝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初步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3)生自由朗讀,背誦全文。

師小結:通過以上細節分析和分角色朗讀,我們不難看出謝太傅是一個重視家庭生活,重視晚輩教育,善於啟發晚輩思考,尊重鼓勵晚輩學習的人。謝朗和謝道韞都是才華出眾的孩子。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感知文本,做到“言”“文”兼顧,把文本學習“做”充分,適當涉及朗讀的訓練,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存儲,佈置作業

1.課後蒐集詠雪的名句。

2.預習《陳太丘與友期行》,試着對這篇課文進行朗讀節奏劃分。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加大學生的積累,促進學習,在積累中提高審美能力。同時學習用“法”,預習課文。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瞭解古代聰穎機智的兒童故事,學習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瞭解“謙辭”和“敬辭”,積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謙辭和敬辭,恰當使用,增強文化底藴。

【教學過程】

一、檢測鞏固

背誦並默寫《詠雪》。

二、導入新課

師:中華文化中不僅有蔡文姬、謝道韞、李清照等才女的故事,還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如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作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而今天學習的古代少年的智慧故事會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行》。將上節課習得的文言文學習方法遷移到本課的學習中,幫助學生掌握文言學習的基本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介紹古代少年的智慧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疏通字詞,把握文意

1.聽讀課文,劃出朗讀節奏

課件出示: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齊讀、個別讀,讀準節奏、讀準字音

3.理解重點詞句

學生自讀,結合註釋,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課件出示:

重點句子的理解:

(1)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譯文:過了正午時分(友人)沒到,太丘丟下(他)離開了,(太丘)離開後(友人)才到。

(2)君與家君期日中。

譯文:您與家父約定中午見面。

(3)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譯文:中午您沒來,就是沒有信用;對着兒子罵他父親,就是無禮的表現。

4.複述故事

學生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教師針對出現的問題點撥,講解文意。

四、品讀課文,理解人物

1.探究學習

(1)這個故事出自《世説新語》的《方正》篇。方正,指人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陳元方的“方正”?

(生討論明確)

預設

元方從無禮、無信的角度據理對辯,表現出方正之氣,有理有據;入門不顧,維護了尊嚴。

(2)小組辯論: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提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辯論中提高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自由朗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揣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比賽

(1)生自由誦讀本文。

(2)分小組或分男、女生背誦本文,相互評比。

【設計意圖】在讀、辯、賽中理解課文,感受人物形象,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感悟思考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生自由發言)

預設

(1)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做誠實守信、言而有信的人。

(2)我們要做一個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學會尊重他人。

(3)知錯能改,善於反思自己的缺點錯誤。

(4)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

(5)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於堅持原則。

師小結: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正直。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發揚,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遷移內化,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六、梳理總結,積累存儲

師:學完這兩篇文章後,我們對文言文有了更深的瞭解,讓我們來總結一下這兩篇文章應重點掌握的內容。

課件出示:

1.特殊的文言詞語

(1)古今異義:兒女、去、委、引

(2)一詞多義:不

2.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白雪紛紛何所似

(2)狀語後置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3)省略句:(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陳太丘)去後(友)乃至。

(4)判斷句: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敬辭和謙辭

敬辭:尊君

謙辭:家君

(結合教材P31補白瞭解並積累古代常見的敬辭和謙辭)

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於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使用了許多敬辭和謙辭,體現出個人的文化修養,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特點。

【設計意圖】積累、梳理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方法,積累的過程就是習慣養成和閲讀能力提高的過程。

七、佈置作業

1.課外蒐集有關“禮”“信”的名言警句。

2.結合課下注釋翻譯這兩個故事,體會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用詞上的不同。

【設計意圖】進一步拓展積累,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加強文化積累,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世説新語〉二則》是“親情單元”中的文言文篇目。這兩篇文言文分別從長輩對晚輩的尊重鼓勵和晚輩對長輩的維護兩個角度出發,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風貌,這與本單元“親情”的主題相呼應。學生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閲讀理解感悟能力,接觸過簡單的古詩文,但本課是學生進入國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到的文言文,所以本課的文言文學習必須做到“言”“文”兼顧。

文言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時代久遠、含義深刻,並且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與異讀字,學生學習有難度,有畏難情緒,因此,朗讀應該貫穿文言文教學的始終。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反覆朗讀、分角色朗讀、背誦比賽、小組辯論(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理解古代少年的聰慧方正,瞭解古漢語的特點,拉近學生與古人的心理距離,積極創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情境,與作品人物對話的平台,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體驗,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學習的興趣。

此外在教學設計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個性化閲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及獨特的審美能力。如《詠雪》中對兩個比喻句的評價,《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對元方不接受友人道歉的.行為是否失禮的討論,都將話語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思維活動具有開放性和思辨性。

【素養提升】

如何讓朗讀貫穿文言文教學的始終?

讓朗讀貫穿文言文教學的始終,從而提高學生文言學習的效率。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四讀”來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一讀,讀準字音,把握停頓,讀順句子。通過朗讀來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成果,發現字音、句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可採用形式多樣的朗讀,如,先讓學生讀,在讀中呈現問題,然後聽讀示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並注意適時指導;再讓學生試讀,以檢查字音、句讀的掌握情況;教師再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自由讀、個人讀、分組讀、接力讀等,在熟讀中為理解文本打下基礎。

二讀,讀懂文意,讀出情感。在第一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課文。此環節的朗讀,是帶着問題朗讀,在解決問題的探究交流中,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體會,可以説朗讀是學生進入文本的最好方法。這一環節問題的設計要注意梯度,從對文言文詞語理解的解惑到內容、情感、寫法的設問,有梯度地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三讀,讀出感悟,把握主旨。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除了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朗讀文本外,還要善於啟發學生,根據學情設置不同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交流碰撞中,進一步深入理解,讓學生在紮實閲讀的基礎上進入文本,實現個性理解。

四讀,反覆誦讀,培養語感。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內容,揣摩虛詞的語氣、語調,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反覆朗讀,熟讀成誦,逐步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慢慢消除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隔膜感和畏難心理,從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活動的起點,又是教學活動的延續;朗讀是思維的起步,又是思維的延伸。通過朗讀產生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併產生新的問題,通過對新問題的探討將教學進一步推向深入。以朗讀串起整個文言文課堂活動,在教學環節的推進中,學生的知識得到積累,能力得以培養,方法獲得訓練,成長受到啟迪。

課後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3)俄而雪驟

(4)未若柳絮因風起

(5)陳太丘與友期行

(6)相委而去

(7)下車引之

(8)元方入門不顧

(9)俄而雪驟

(10)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1)去後乃至

(12)非人哉

2.用現代漢語準確翻譯下列句子。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理解填空。

(1)《詠雪》中交代詠雪背景的句子是:

(2)《詠雪》補充點明謝道韞身份的句子是:

(3)《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元方對父親的朋友是這樣批駁的:

二、課內語段閲讀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下列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待君/久不至

B.俄而/雪驟

C.與兒女/講/論文義

D.元方/入門/不顧

5.選出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 )

A.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故時有物外之趣

B.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

C.未若柳絮因風起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D.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過中不至”點明瞭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陳太丘。

B.“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中“兒女”指的是謝太傅的兒子和女兒。

C.“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隨風飛舞。

D.“尊君”與“家君”,前者是敬辭,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後者是謙辭,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7.《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麼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8.元方有哪些性格特點?你受到什麼啟發?

9.“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三、課外類文閲讀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説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

【乙】僰①人養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規旋矩折,應律合節。巴童觀而妒之,恥己之不如也,思所以敗之,乃袖茅慄以往。筵張而猴出,眾賓凝佇②,左右皆蹈節。巴童佁然③揮袖而出其茅慄,擲之地。猴褫④衣而爭之,翻壺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離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師戰者,蠢然而蟻集,見物而爭趨之,其何異於猴哉?

——《郁離子·僰人舞猴》

【註釋】①僰(bó):我國古代西南部的一個民族,今川南及滇東一帶。 ②佇:站立。 ③佁然:靜止貌。

④褫(chǐ):剝去,脱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元方入門不顧

(2)恥己之不如也

(3)思所以敗之

(4)乃袖茅慄以往

11.翻譯下面的語句。

蠢然而蟻集,見物而爭趨之。

12.元方、巴童聰明機智,其令友人“慚”、使猴舞“敗”的原因有何共同之處?

13.你認為兩文在“修身”“治軍”方面提出的積極主張分別是什麼?

【答案與解析】

聚會。 (2)像。 (3)急、大。 (4)憑藉。

(5)約定。 (6)離開。 (7)拉。 (8)回頭看。 (9)不久。 (10)表判斷。 (11)才。 (12)語氣助詞,可譯為“啊”。 2.(1)不一會兒,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2)不如比作柳絮隨風飄起。 (3)與別人約好了一起走,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 (4)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C(正確斷句為“與兒女/講論/文義”。) 5.D(D項兩句的“是”都解釋為“這”。) 6.B(“兒女”是指其子侄輩。)

7.營造了一種温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鬆的家庭氣氛對於開發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8.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9.“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10.(1)回頭看。 (2)以……為恥(或:認為……是恥辱)。 (3)用來……的方法(手段等)。 (4)用袖子裝。

11.騷動紊亂,像螞蟻一樣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螞蟻一樣騷動紊亂地聚集在一起),看見東西就上前去爭搶。

12.都抓住了對方身上存在的問題或弱點。 13.①甲文主張講“誠信”和“禮儀”;②乙文主張治軍要強素質,整軍紀,倡導節制利慾,從軍為國為民。

[乙]文參考譯文:

僰族人(善於)調教猴子,給它們穿上衣服教它們跳舞,(使它們)旋轉得很圓、轉動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節拍(默契)。四川的(一個)兒童看了很妒忌它們,為自己不如它們而感到羞恥,想着用什麼方法打敗它們,就用袖子裝了茅慄前往。宴席開始猴子們出來(表演),眾人都站起來專心觀看,左右的猴子跳得都很合節拍。四川的兒童裝作無意地揮袖丟出茅慄,將它們扔到地上。猴子(見了)扯掉衣服上前爭搶,撞倒了酒壺,掀翻了桌案。僰族人(怎麼)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喪。

郁離子説:當今用沒有紀律約束的軍隊去打仗的,騷動紊亂,像螞蟻一樣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螞蟻一樣騷動紊亂地聚集在一起),看見東西就上前去爭搶,他們和猴子有什麼區別呢?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作品

2、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學習古人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聽過“曾子殺豬”故事?(講述故事)

“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幹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着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兩個這樣的人物。

二、整體探究

1、瞭解作者、作品(完成目標1)

提問: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世説新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明確:《世説新語》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説集,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

2、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完成目標2)

三步走:

一讀:注意特殊讀音期行qī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三讀:理解課文大意,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請同學上講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後認真點評)

3、探究(完成目標3)

①、《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明確:“信”是立世之本,陳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連七歲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對他很不以為然,“信”之重要性於此可見一斑,因此,我們從小要做一個重禮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個人物的言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提示: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學生會讚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説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回顧上一節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説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疏通課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較差的同學也能用自己的話複述)

2、小組設計問題並做好解答,準備向其他小組提問。(出題內容可涉及讀音、字詞解釋、句子翻譯、故事內涵~~每組最少準備四個問題)

3、展示學習成果(抽籤選出出題小組,回答人選由出題小組指定)

三、設置問題由學生答題(學生提過的問題不再重複)

1、這則短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

明確:兩個,華歆王朗

2、短文是怎樣刻畫這兩個人物的呢?

明確:語言描寫

3、除了通過語言來刻畫,還通過什麼來刻畫了呢?

明確:心理,動作

(從文中找找,讀一讀。)

4、作者又是採用什麼手法來突出這兩個人不同的語言和行為的呢?

明確:對比

5、怎樣採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的呢?作者採用了幾次對比?

明確:王朗與華歆的對比,王朗前後行為的對比。

兩次,第一次歆難之朗幸尚寬第二次朗欲舍所攜人歆攜拯如初

6、從兩個人這兩次行為的對比中,你從中看出了兩個人怎樣的性情品質呢?

明確:王朗輕諾寡信華歆救人救到底

7、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明確:不能輕諾寡信,要對自己説過的話負責任。不能在危難關頭捨棄別人。

四、小結: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檢驗出一個人品質的高低。傳説耶穌當年對捐贈給他許多錢的富翁不聞不睬,而對一身赤貧卻捐給他一文錢的寡婦大讚其美德。看來,身處困境仍然救助別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華歆一樣。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容和表現的主旨。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容和表現的主旨。學會翻譯古文,變單為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語句通順忠實原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閲讀三則短文,查字典,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課選了三則《世説新語》中的故事。作者劉義慶,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世説新語》當是他和手下人雜採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説。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逸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況。

2、導語

本課選了三則《世説新語》中的故事。

三、正課

1、朗讀《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請學生翻譯課文,並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時李元禮有盛名:時,當時。有盛名,名氣很大。

(2)詣門者: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先君,祖先。師資,老師,這裏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有關“禮”的問題。

2、提問:“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什麼意思?孔融為什麼要説“想君小時必了了”?

討論並歸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陳韙的話推理,你現在不怎麼樣,推想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用反過來推理,批駁了陳韙對他的評價,討回了自己的尊嚴,並使對方難堪。表現了孔融少年時的聰明機智。

3、朗讀《陳太丘與友期》。請學生翻譯課文,並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

(2)太丘捨去:捨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4、提問: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

(1)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

5、朗讀《魏武將見匈奴使》。請學生翻譯課文,並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自以形陋:以,認為。形,外表。陋,醜陋。

(2)不足雄遠國:雄,稱雄,這裏指震服別人。

(3)帝自捉刀立牀頭:捉刀,握着刀。牀,古代的一種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風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問:魏武為什麼讓崔秀珪代替自己?後來為什麼要追殺匈奴使節?

討論並歸納:魏武將要接見匈奴的使節,自己認為長得醜陋,不足以震服別人。所以讓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見匈奴的使節。

7、提問:這件事表現了曹操的什麼性格?

討論並歸納:奸詐狡猾,殘忍的性格。

四、小結

三則短文,故事簡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説新語》 教學設計15

知識目標

1、閲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

情感目標

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目標

1、朗讀文言文,瞭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麼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説:“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註】

‖學法指導‖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構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羣,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學二:理解內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鬆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為什麼?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藴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撒鹽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緻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説説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

‖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説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

三、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本節課的設計,在理念上有學生意識,涉及的問題都是在學生精神需要的基礎上引導、發現。找到了學習語文的大規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深入、從內容到語言的方式,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層進性。

不足之處

解析課文和指導朗讀時經歷牽掣過多,時間分配欠佳,導致後面的詩文拓展無時間解決,

第2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課文。

2、學會用自己的觀點評析文中人物(元方,父親的友人)。

3、從故事中學習做人的道理,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個誠實守信、正直寬容的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跟別人約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學約定星期天上午九點到公園玩,可是到了時間他還不來,你會怎麼辦?(1—2名學生作答)古人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處理與人約定的事情的`。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請同學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3、強調重點詞語:

(1)與友期(約定)行(2)門外戲(玩耍)(3)太丘舍(放棄)去

(4)相委(丟下、捨棄)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

(6)下車引(拉)之(7)入門不顧(回頭看)

(8)則是無信(信用)(9)去後乃(才)至

4、試着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教學備註】

‖教學提示‖

把課堂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真正讓學生享受做課堂主人的樂趣。

目標導學二:分組討論,內容解讀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麼?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於今天的“您”。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2、文中有幾位人物?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們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陳太丘:嚴格遵守約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聰明機靈,懂得維護父親的尊嚴。

3、你認為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認為元方並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麼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學法指導‖

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於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使用了許多敬辭和謙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特點,使用敬辭和謙辭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教學提示‖

老師引導學生積極爭辯時,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尤其是對人物的分析,要從多角度進行展開。

目標導學三:拓展延伸,積累名言

1、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們要懂禮儀、語言文明,學會尊重他人。

——要知錯能改,善於反思自己的缺點錯誤。

——我們要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

——為人要方正,辦事光明磊落,敢於堅持原則。

2、請你説出一句或幾句有關“禮”、“信”的名言警句。

(1)有關“禮”的名言警句。

a、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

b、不知禮,無以立也。(孔子)

c、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d、禮讓一寸,得禮一尺(曹操)

e、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2)有關“信”的名言警句。

a、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b、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d、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

‖學法指導‖

結合課文內容談啟示可從不同角度入手。就本文而言,角度有:友人不守信,友人知錯就改,友人不守禮;元方拒絕友人的道歉,等。

三、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世説新語》

友人:問、怒、慚、引之——暴躁易怒,知錯就改

元方:答、曰、入門不顧——明白事理、直言不諱

(對話展示人物性格)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自學中出示具體的要求;建議學生針對不懂的問題向同學或老師求助,學會合作;在問題探究中,再協作商議完成老師所給的三個問題。

不足之處

設計了較多的拓展及訓練,因此拖延了課時。諸如對古代稱呼的補充介紹直接放到解詞中幾句話帶過,或者放到作業中讓學生去找。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當堂背誦,這樣效果就更好了。

標籤:世説新語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