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通用】設計方案8篇

設計9.76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通用】設計方案8篇

設計方案 篇1

  一、 方案設計前評估機制:

1) 方案性質評估———初步方案,概念方案,投標方案,委託方案等。

2) 方案條件評估———甲方設計任務書是否清晰,開發思路是否明晰,設計條件是否明確 充分,紅線是否準確。

3) 方案難度評估———建築類型,規模等。

4) 方案競爭對手評估———要了解明確和潛在的競爭對手,對甲方已經做過而不滿意的方 案要分析原因。

5) 方案評標體系的評估———是由專家團隊評標還是甲方評標,評標者的偏好。古典,現 代,中式,時尚,文化或藝術等。

6) 方案設計時間評估———根據自身情況是否需要多爭取。

7) 方案成果要求的評估———彩色文本數量,效果圖,3D動畫,模型等。

二、 針對方案評估結果作出方案設計前的計劃以及合同控制要點(是否設計帶策劃,成 果清單要求,時間,費用標準,返工補償等);

1) 根據團隊目前的`設計任務安排合適的設計負責人及助手。

2) 收集方案設計的條件和背景資料。

3) 收集國內國際上類似方案的設計實例。

4) 對方案設計作出初步的梳理,並且規劃好時間節點和成果清單(圖紙目錄)。

三、 方案設計階段:

1) 把整理的設計要求(經濟技術指標要準確)和背景資料拷給相關人員,供大家集體 討論,頭腦風暴。

2) 明確大致方向和設計要點後,有需要的做兩至三個比較方案。

3) 在比較出最佳方案後深入設計和不斷優化。期間要對經濟技術指標進行校對。

4) 最後出圖的表現方式———文本模塊化,標準化,藝術化,專業化,數據分類表格化。

四、 方案彙報:

在明確彙報、評標對象的特點之後,有針對性的列出彙報提綱,預演 PPT。

五、 對最後的評標結果做歸納總結(如果有可能就收集競標對手的成果),競標項目成功或失敗的理由都要總結和存檔,作為下次競標的參考。

設計方案 篇2

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務方法,但是在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中它們並不是單一存在的,一個完整性的公益項目或者一個系列性專業服務大都融入了其中兩種及以上的服務方法,甚至引入其他專業服務方法。因此,在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中更加註重和強調綜融社會工作方法的應用。

一、社會工作服務農民工直接方法的使用情況

從具體實踐來看,社會工作服務農民工注重不同直接服務方法的多方位介入,這也説明了問題和需求的複雜性需要不同方面的手法介入,以達至更好的服務成效。以上海復源社工事務所20xx~2012年“流動兒童社會適應項目”為例,根據該機構《流動兒童社會適應項目終期報告》顯示,該項目社會工作直接服務方法在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中的應用情況如下:開展4個系列專業小組和42次一般小組活動,基本活動內容為自我成長、興趣培養、潛能挖掘、團隊協作等;開展社區工作活動28次,基本活動內容以社區融入和節日主題性活動為主;開展25項個案工作與輔導,基本活動內容以親子關係和環境適應調適為主。

這些數據能夠顯現出社會工作直接服務方法介入農民工服務的基本特點,即以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三大方法綜合運用為主,輔以其他服務方法,同時在三大直接服務方法中以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為主要方法。

二、綜融: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的.重要選擇

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活動設計和實踐中經常綜合性應用了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以及其他專業手法,這就是綜融社會工作方法。它是對不同社會工作直接服務方法的有機融合,既有針對農民工及其家庭個別化需求的個案工作,也有內容豐富的小組活動,還有依託社區、學校等開展的社區活動。

以上海復源社工事務所“流動兒童社會適應項目”為例,在項目後期,社會工作者發現項目對象中的六年級學生面臨着回老家就學與留在上海就學的兩難選擇等現實問題。針對這個實際需求,社會工作者將個案工作、小組工作、情緒疏導和家庭輔導等專業手法相結合,引導流動兒童、家庭正確面對自身的成長髮展以及對未來學習生活的規劃。

三、實踐中探索創新:應注重基於需求和實踐的服務方法創新

基於農民工社會問題的複雜性,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還應嘗試性地整合其他專業方法,使用擴展性服務方法,比如文藝表達法、影像傳播法等,從實踐效果來看,這些方法比較適合農民工的羣體特點和實際需求。同時,也應注重在社會工作服務農民工的具體過程中將專門性服務方法和綜合性方法相結合,形成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一方面專門專業的方法能夠確保服務成效並推進我國社會工作發展,另一方面農民工問題是多面性問題,因此我們應在考慮問題和需求特殊性的基礎上注重將引入國際經驗和創新本土經驗相結合。

比如協作者結合草根文藝創造的方法組織農民工創作了民眾戲劇並巡迴演出,積極倡導社會公眾對農民工及其社會問題的關注。這些內含社會工作理念和手法的服務都具有實效性的,也是一種方法創新。

設計方案 篇3

一、 説教材

1、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89-91頁例1和"做一做"題目,以及練習二十三第1-6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長(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通過圓的周長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並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圓周長的知識在幾何初步教學中是很重要的。

3、教材的結構層次及編排意圖

為了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在教學圓的周長之前,先對長方形的周長概念進行復習,引出圓的周長,並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針對問題展開教學。這不但體現了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為基礎進行教學的理念,同時,也為本節課探索圓的周長指明瞭方向。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合作探究,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演示,使學生找出基本規律,從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了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並運用新知,在練習的設計上,除編排了鞏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的練習之外,還編入了一些稍有變化的題目,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防止思維定勢,也培養了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在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髮現、總結和運用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積極思考、團結協作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另外,通過對有關資料的瞭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5、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學生以合作實踐,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究圓周率的含義。

關鍵: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6、教學具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説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 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豐富感知,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在學習探索圓的周長時,藉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測量的方法--"繞線法""滾動法"以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獲得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為準確測量、實驗發現、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也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3)小組合作、實驗發現法。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我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互助互學,構建活動化教學過程。

三、説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鑑於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 動手操作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也是當今數學教學提倡的學習方向。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説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故事引入。我是這樣做的:"前不久,咱班的小華同學家裏買了兩面鏡子,一面是長方形的,一面是圓形的(課件顯示出這兩個圖形)。小華非常高興,準備要給這兩面鏡子鑲上漂亮的邊框。他馬上運用學過的知識計算出鑲一個長方形邊框所需的材料,很快就鑲好了,大家看:(顯示長方形邊框圖及其周長的數據)可是圓形這一面鏡子呢,小華可犯愁了:不知道該用多少材料才能鑲一個圓形邊框?"故事講到這裏,我就問學生:"同學們,小華同學遇到麻煩了,我們幫幫她好嗎?"(停頓一下)咱們一起來找找辦法吧。"

師問:給一個長方形的鏡子鑲上邊框,實際上是求什麼?長方形的周長指什麼,它與什麼有關?那麼給一個圓鑲上邊框也就是求什麼? (指出求圓的周長)

2、揭示課題,並讓學生根據情景和課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教師指出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叫做圓的周長?圓的周長是一條什麼線?拉直後它是什麼線?(電腦演示)

(故事的引入給下面將要學習的內容做了一個情景鋪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出新知。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同時讓學生初步瞭解可以利用"化曲為直"的方法來探索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二)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當學生對圓的周長的概念有了初步感知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動手實踐,討論交流,從而發現方法。於是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議一議,用手中的線、直尺等工具,怎樣測量出圓的周長,看誰想的辦法多。

學生測量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對於可行的方法,我都會讓學生一一演示,並藉助屏幕顯示出學生用得最多且可行的方法(如:滾動法和繞繩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不管是採用滾動法還是繞繩法都是運用"化曲為直"的'原理。

(三)自主探究,層層揭示

1、 電腦演示:從小到大依次出示3個虛圓,然後老師發問:你能算出這三個圓的周長嗎?想一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可能與半徑、直徑有關)

2、 老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後,讓學生自己驗證:小組合作,測一測手中圓形實物的直徑和周長,並計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填入下表:

周長C(毫米) 直徑d(毫米) 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想一想,議一議:通過實驗和統計,你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有了前面這些實驗,統計和發現,為進一步抽象概括作了充分的準備)

3、引導學生彙報發現的規律,即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教師趁勢追問:"是不是任何一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都是這樣的呢?咱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實驗方法:任意説一個9以內的小數或整數,把它作為直徑輸入課件,課件自動畫出相應的圓和直徑,並把周長剪開拉直,然後用直徑和周長比比看。

(利用電腦直觀效果,學生説,老師操作。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學生髮現的規律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這時,教師也可順理成章的總結出規律:任何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 表示。( ≈3.14)

(四)介紹資料,歸納公式

圓周率的精確計算是我國古代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在數學研究上的偉大貢獻,我們有必要向學生簡單介紹祖沖之及圓周率的有關知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於是,我再次利用課件操作向學生介紹有關內容,並在介紹中引導學生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因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3倍多一些"可以用圓周率 來表示

所以: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又因為:直徑等於半徑的2倍

所以:圓的周長=圓周率×半徑×2

用字母表示是:C= d

C=2 r

(五)、放手自學,運用知識

1、重現前面三個虛圓,分別指出圓的半徑或直徑,並求出它們的周長。

3.14×1×2 3.14×3 3.14×2×2

=6.28(釐米) =9.42(釐米) =12.56(釐米)

2、完成練習二十三第2題: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d=2米 d=1.5釐米 d =4分米

3.14×2 3.14×1.5 3.14×4

= 6.28(米) = 4.71(釐米) = 12.56(分米)

3、 自學例1:一張圓桌面的直徑是0.95米。這張圓桌面的周長是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3.140.95

=2.983

≈ 2.98(米)

答:這張圓桌面的周長約是2.98米。

4、 完成"做一做"題目:一輛自行車車輪的半徑是0.33米。車輪滾動一週自行車前進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3.14×0.33×2

= 2.0724

≈ 2.07(米)

答:車輪滾動一週自行車前進2.07米。

5、 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長,圓周率越大。(× )

(2)圓的周長等於圓周率與直徑的乘積。( √ )

(3)當半徑為3釐米時,圓的周長為18.84釐米。( √ )

(4)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 × )

6、 練習二十三第5題:一個圓形牛欄的半徑是12米。要用多長的粗鐵才能把牛欄圍成3圈?(接頭處忽略不計)

7、一個時鐘的分針長15釐米,這根分針的尖端轉動一週經過的路程是多少釐米?轉動8周呢?

(設計第1-4道練習題的目的是正面鞏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給學生創造學以致用的機會。為了不使學生形成定勢思維,我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第5、6、7兩道變式練習題。)

(六)總結全課,拓展思維

1、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2、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你能求出下面跑道一週的長度是多少米嗎?

(七)作業:練習二三第3、4、6題。

(作業題的設置是課堂學習的鞏固和延伸。第3、4題是圓周長計算公式的鞏固應用;第6題是"化曲為直思想"的具體應用。通過作業題的練習,使學生所學知識技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直徑× 圓周率 圓的周長=圓周率×半徑×2

C=πd C=2πr

設計方案 篇4

目標:

1.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表演動作和遊戲。

2.在歌曲的表演與遊戲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體驗表演與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 圖譜 大熊頭飾 已初步學會歌曲的演唱

活動過程:

一、複習並熟練歌曲的演唱

1.師: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的圖譜,我們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嗎?

2.複習演唱歌曲。(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3.師:唱的真不錯,老師也來唱一唱,鼓勵幼兒聽聽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4.(結合圖譜提問)師:哪一句最特別?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半句和後半句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要這樣唱?

前半句唱的響:告訴大家大熊來了;

後半句唱的輕:趕緊輕輕地隱蔽,別讓大熊發現。

5.幼兒集體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最後一句。

二、自由探索表演,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1.師:這首歌曲真好聽,如果加上動作表演一定更美,我們可以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動作呢?(鼓勵幼兒找個好朋友唱唱、想想、為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

2.鼓勵幼兒三兩分組,討論歌曲的表演,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請個別幼兒嘗試表演。(關注動作的.節奏和美感,並鼓勵相互學習)

4.討論交流: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會表演?引導幼兒探索適合的動作並相互學習。

5.和幼兒一起梳理表演動作,再次表演。

關注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也可以表演給客人老師看)

6.師:剛才歌曲裏唱到大熊來了,聽,是誰來了?(播放大熊音樂)

7.師:為什麼覺得是大熊來了?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8.熟悉大熊的音樂,然後隨音樂魔方大熊的表演。

三、根據歌曲內容,嘗試設計遊戲方案,並快樂遊戲。

1.提出建議:把這首好聽的歌變成遊戲一起玩一玩。

2.討論遊戲方案,鼓勵幼兒説説遊戲可以怎麼玩?(角色、情節)

(1) 啟發提問:遊戲裏有個特別的角色應該是誰?大熊什麼時候出現?大熊出現後小朋友怎麼辦?

(2) 練習變石頭人的本領。

(3) 石頭人動了怎麼辦?

(4) 預設遊戲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兒自由演唱並表演,唱到“大家可別亂跑”時,幼兒變“石頭人”,老師彈奏大熊音樂,大熊角色出場,將動的“石頭人”帶走。

3.快樂遊戲

根據幼兒的遊戲情況作一些評價和提示(也可以請幼兒自我評價),遊戲可以進行2—3次,可以對石頭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

4.小結,結束活動。

設計方案 篇5

一、加強專項整治組織領導:

成立由副局長任組長,消防大隊副大隊長為副組長、商務局安監科科長、、大酒店安監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商務局安監科,負責對企業用氣場所進行專項檢查、調度。

二、時間安排:

(1)制定專項治理方案(4月19日前):企業要結合實際和職責,制定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於4月19日前報商務局。

(2)自查自糾階段(從4月22日至5月15日):請企業按萊安字[20xx]4號文件的有關標準要求,對大酒店及老餐飲經營企業進行自查自糾,自查情況於5月15日報商務局。

(3)檢查督查階段(5月25日前):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將於5月25日前對企業燃氣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三、保障措施:

(1)落實領導責任。、等公司應成立專項治

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簽訂責任狀,落實主體責任。

(2)加強宣傳培訓。利用超市、大酒店電子

屏等形式,宣傳燃氣防爆安全知識,加強對餐飲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

(3)嚴格責任追究。在工作中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對不按標準規定、違反操作規範的餐飲經營場所予以堅決取締。

設計方案 篇6

【班會目的】

1、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科普知識。

2、讓學生了解科學在我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影響。

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現象;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

3、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

4、從小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的好品質,使他們養成善於觀察、思考的好習慣。

【班會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主持人講稿(輔助主持人講解),設計班會流程。

2、收集相關主題的科普動畫、科普謎語。

【班會過程】

主持人宣佈班會開始:

1、引入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並播放動畫《科技,使生活更美好》

2、欣賞動畫,瞭解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

3、猜謎遊戲

4、欣賞動畫,培養良好科學的'行為習慣。

5、班主任講話

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

【班會總結】

本次班會主要是通過兩大環節進行的:學和考。學是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播放動畫,解答學生的疑問,從而讓學生學習到科學知識;考是通過有趣的猜謎語的方式,考學生的科普知識。兩個環節互相結合,輕鬆有趣又富有知識性的動畫及緊張的謎語搶答,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科學知識,寓學娛樂,使得比較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此次班會是由兩位學生當主持人,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主導的,並全程參與的。執行過程基本上是按照原計劃進行的。活動的情況及班會過程中的氣氛都不錯,同學們都能踴躍參加此次的班會。

不足的是在過程中,主持人進行得比較快,學生自由發言時間少,互動不充足,所以最後還剩下一點時間。不過整體效果都還不錯。

雖然此次班會所列舉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例、小習慣,但可以從中看出了大道理、大科學。通過此次的班會活動,是希望學生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無論事情大小,都能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能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良好的科學行為習慣。同時,也通過此次班會,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及學習探究科學的精神。

設計方案 篇7

一、活動題目:

如何理解估算的意義、如何在教學中落實?

二、對國小數學專題的説明:

估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計算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的計算。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加強口算、重視估算”,並且對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確的落實點,僅在第一、二學段中,有關估算的目標就有6條。估算的重要地位從教材的編寫中可見一斑,以往數學教材中估算內容少、散,而且是選學內容,在新教材中卻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進行編排。估算教學縱向貫穿於各個年級,橫向藴含於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內容的具體教學中。

三、確定國小數學專題的依據:

估算,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能力。學生掌握了科學的估算方法,並能靈活運用,對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獨創性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估算教學現狀不盡人意,不重視、不關心、不清楚如何教學估算由來已久。《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估算已成為國小數學教學中令人關注的熱點。

四、解決國小數學專題中相關問題的初步經驗和做法:

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通過調查觀察,與同事交流學習,發現現在國小估算教學的現狀非常不盡人意,估算教學很少在數學教學中“登台亮相”,估算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即使有老師認識到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教學實施中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這種現象在農村國小更為明顯。

1、教師重視不夠,引導不足。許多老師認為,學生會筆算就可以了,會不會估算無關緊要,反正考試時很少有估算的內容,考試時還是要用筆算。這些老師顯然沒有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估算能對學生的數感、思維及計算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正是受這種教學認識上的主觀偏差及心理上的誤導,因此很少有教師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學上,更不願意對估算教學進行有效的研究實踐。

2、學生意識淡薄,能力不強。大多學校學生的估算意識較差,估算能力不強。這種情況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屢見不鮮,如計算題目時出現了很明顯的錯誤,計算結果跟正確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學生就是覺察不出,這可從學生的作業本中反映出來;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進行估算時,學生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等等。 對策:

一、轉變估算行為,增強估算意識

1、尋找生活實例,體驗估算的實用價值。教師要善於尋找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方面的題材,教學時,結合實際創設情景,使學生逐步體驗估算的樂趣,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增強估算意識。如從一年級開始,就可以經常創設一些學習情境,從身體的高矮看,讓他們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點,比弟弟妹妹高一點,比爸爸媽媽矮得多;從年齡的大小看,讓他們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過排隊報數,讓學生知道17在10與20之間,但更接近20;引導學生觀察10本數學書大約有多厚;40分鐘大約有多久等等。像這樣,從低年級開始就不失時機地尋找一些有關估算的題材,學生自然而然會領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隨處都有,隨時要用。

2、挖掘教材資源,體驗估算的重要地位。翻開新教材,我們不難發現,估算已在數學教材的許多領域留下深深的足跡,只要我們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估算無處不在。在數與代數領域:結合加減乘除的計算教學每節課都可以進行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如4812÷12,學生在計算時容易漏掉商中間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這樣既避免了計算的錯誤,又培養了學生在計算前自覺進行估算的意識。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估算一些物體的長度,估算出給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估算出給定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等等。在統計與概率領域,結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認識統計圖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3、培養數學思維,體驗估算的數學價值。估算教學還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的思路更加靈活,對問題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將思路轉移到別人不容易想到、比較隱蔽的方向上去。如在教學比較12/25與19/35的大小時,有些學生看到比較大小,又是異分母,就想到通分。其實這道題完全可以不用通分,只要進行估算:12/25<1/2、19/35>1/2,就可以判斷12/25<19/35。教學時結合估算,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周密、細緻的思維,對問題正確地作出判斷,而且還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使學生不依常規,不受傳統知識束縛,結合估算髮現一些獨特的解題思路,尋找一些新穎的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通過這種合情合理的估算,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快速發展,實現優化解題。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養估算能力

1、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雖然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答案也並非唯一,但估算並非是無章可循,我們可以總結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數據的簡化,簡化的目的是使計算變得較為容易。如估算99+203,簡化為100+200;又如把71×19簡化為70×20。第二,對所得的結果進行調整,由於前面實行了“簡化”,結果可能會變大或變小,因此要作出調整,使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合理。具體的估算過程中,又有以下幾種估算方法:

●湊整估算。這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運用最廣泛的,也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數、被減數、減數、因數、被除數、除數看成比較接近的整數或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等等再計算。如估算71×19,可以取近似數70×20,即71×19≈70×20=1400。 ●根據口訣估算。即不一定把數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數,而是根據乘法口訣把數量看成接近的口訣數。如411÷7可以把411÷7看成420÷7=60,而411÷8可以看成400÷8=50,估算時,為了計算的簡便,應根據口訣靈活處理。

●根據位數估算。計算多位數乘、除法時,積的位數等於兩因數位數之和或比這個和少1,商的位數等於被除數的位數減去除數的位數所得的差或比這個差多1。如學生估算812÷4≈23了,被除數的最高位8比除數4大,可以商2,説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應該是一個三位數且首位是2,於是可判斷商“23”這個兩位數是錯誤的。又如63×29的積,肯定是四位數,學生如果對錯了位或算錯成三位數就錯了。

●根據尾數估算。如201+232―365=67,只需算一下個位:1+2=3,13―5=8,就可以知道得數67是錯誤的;又如59×64=3621,只需算一下:9×4=36,得數個位一定是6,3621這個得數是錯誤的。

●根據經驗估算。如三(1)班有男生25人,平均身高138釐米;有女生23人,平均身高134釐米,全班平均身高是多少釐米?根據經驗可知,全班平均身高應在134釐米至138釐米之間,如果有學生算出其他的答案,説明一定是錯誤的。

●根據規律估算。即根據數學中的有關規律進行估算。如計算整數、小數或分數乘法時,可根據一個因數(0除外)小於1,積小於另一個因數;一個因數大於1,積大於另一個因數進行估算;除法時除數大於1,商小於被除數;除數小於1,商大於被除數等規律進行估算。

2、重視交流,鼓勵估算方法的多樣。交流,便於學生相互補充,相互吸收。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交流時,有的學生的估算方法對其他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而有的學生在其他學生的啟發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交流可以讓大家取長補短,認識到另外視角的觀點和策略。交流時,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思維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

3、關注結果,採取合理的評價策略。 學生估算之後,教師要對學生的估算給予評價。教師的評價不僅可以使學生重視估算,而且有利於學生估算技能的不斷提高。

三、強化估算訓練,養成估算習慣

1、培養興趣願意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估算。這樣不但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重要價值,還會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邊。如在二年級的加、減法估算中,通過一個模擬的購物活動進行專項練習。課件出示十餘種商品的價錢,每組發一張50元、70元、80元、100元不等的購物卡,任意購物。要求記錄下每張購物卡最多可以購得哪些商品,看哪個組購物方案多。學生的興趣高漲,每個小組都設計了多種的購物方案。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興趣,又運用了估算的方法。

2、結合計算經常用。運用估算去檢驗解決問題是否合理、計算是否正確是經常要採用的方法。如學生練習時出現的,小明的身高是4米50釐米;四年級一班人數為48.6人;一列火車的速度是每小時5千米等等。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去估計和判斷,這樣的結果是脱離生活實際的,思維方式或計算過程已經出現了錯誤,需要重新檢驗解題的方法或運算過程。

四、試圖突破的方面: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如上街購物、外出旅遊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利用估算進行試商,對計算結果進行檢驗,提高精算的正確率。估算作為生活中的一項必備技能和數學學習的一項必要技巧,有其獨特的價值。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成為教學上的一大重要任務。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學生面對估算卻感到茫然、無所適從,感受不到它的魅力,體會不到它的價值。覺得估算太累,太遙遠,太牽強,對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在當前的課堂中,學生的估算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良現象:

現象一:“算着估”。學生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確答案,而後靠這一答案創編一個估算的結果,缺乏估算意識。

現象二:“胡亂估”。如:讓學生估一估一張報紙有多少字?有的説:1500個;有的説:20xx個;有的説:5000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鬧鬧轟轟,場面熱熱烈烈,但是能説出估計過程的卻沒有幾人。因為他們不知道,在估算之前應該有一個算式作為前提,沒有想法、沒有算式,哪有估算的結果,他們這樣只能説是胡亂猜測,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

現象三:“懶得估”。“懶得估”、缺乏對估算的興趣,這是一個最普遍的現象。拿到一道題目後,學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極少有人會想到估算,除非題目規定。如:媽媽帶了100元錢去商店買生活用品,茶壺38元,熱水瓶28元。媽媽帶的錢夠嗎?拿到題目,一半以上的同學是採用精確計算的,極少有同學想到用估算,他們覺得沒有必要進行估算,根本體會不到這裏不需要精算,只要估計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

面對這些現象,如何進行我們的估算教學,如何讓估算真正走進孩子心田,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喜歡估算,在生活中自覺地應用估算?

五、具體方法:

1、創設情境,體驗價值,形成估算意識。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如:上街買菜、商店購物、外出旅遊等。

2、教給方法,合理選擇,掌握估算技巧(在上面經驗中已經談過)。

3、自覺應用,服務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是為了生活服務。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實踐表明,數學與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鳴,越有利於數學知識的獲得和鞏固,這也是估算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方面。估算教學不是獨立的,應該緊密聯繫實際展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生活現實,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合理地應用估算。如:

①在你和家人到飯店吃飯時,參與核對菜名和相應的價格,並估算總價,最後與服務枱提供的單子比較估算的精確度。建議寫成數學日記和同學交流;

②學校組織春遊 ,參與設計消費方案;

③做“家庭財務總監”,統計家庭一個月的收入與支出情況;

④估計家庭書架的圖書或學校圖書室藏書量;

⑤如果一位同學一天節約一粒米,全校同學一年大約可以節約多少米;

⑥估計某份報紙版面的字數。

設計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裏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介紹作者

1、出示課題:祖父的園子

2、介紹作者:

蕭紅,現代著名作家,原名張乃瑩,黑龍江呼蘭人。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1940年發表了著名長篇小説《呼蘭河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思考:

祖父的園子給你留下的是什麼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句,言之有理的,都應該鼓勵。學生可能的會有這樣的印象:

⑴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園子裏充滿了快樂。

⑶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

⑷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反覆地朗讀。

 三、走進園子,品味童年

1、默讀課文,園子裏的'哪些情景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

⑴園子裏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①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寫的情景。

②用一個詞概括園子裏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給你留下的印象。

(充滿生機、熱鬧、美麗……)

③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⑵我和祖父在園子裏邊幹活邊玩。

①默讀課文4~15自然段,畫出“我”幹活和玩的句子,細細地讀讀,想象“我”。

A、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

B、其實哪裏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鈎一陣……

C、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

D、祖父澆水,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着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着“下雨囉!下雨囉!”

……

②討論:我在園子裏到底是玩還是幹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幹活就是玩,玩就是幹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③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⑶園子裏的花、鳥、蟲子、倭瓜等。

①朗讀課文第17自然段,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什麼?從哪些句子裏讀出來的?

②課堂交流,引導學生關注下面的句子,在反覆地朗讀中體會院子裏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B、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C、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

E、願意接一個瓜,就接一個瓜。

F、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3、默讀課文,思考:“我”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呢?可以從哪裏感受到?

4、找出表現“我”心情快樂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四、積累語言,留住記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

標籤:設計方案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