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5篇)

教師1.9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5篇)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

因為這一段時間來,不少小朋友的抽屜裏跳出螞蚱來,今天中午上學了,看到他們一個個説個不停,就叫他們出去捉螞蚱了。他們開始不信,幾個小傢伙看看我,似乎想看看我説的是不是真的。看我點頭,立刻蜂踴而出,喧鬧的教室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

一會兒,鈴聲響起,他們陸續走進教室,幾個首先進來的大聲説:“老師,我一個也沒捉到。”

“我沒有看到螞蚱”還有幾個一進來就向我炫耀他們的戰果。“我捉了一個大的”“我捉了好幾個”……

上課了,我讓他們自由説説。竹兒説:“螞蚱在草叢裏跳來跳去,我捉不到。”淼説:“螞蚱跳來跳去,讓我們很難捉,我捉了很多蝸牛。”怡説:“大螞蚱捉不到,小螞蚱跳到牆上去了。”鵬説:“我看見一個大孩子捉到一個大螞蚱,我也想靠自己的努力捉。”明説:“我看見的一隻螞蚱被別人捉走了。傑大聲説:“我在外面捉到一隻老螞蚱!”

我把那隻大螞蚱放在實物展示台上,讓大家看那隻大螞蚱。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老師,這隻螞蚱死了。”“嗯,看看它是什麼顏色?”“它身上有很多顏色”“有黃的”“有綠的”“有褐色的”……“咦,它身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顏色的?”我接着問道。淼大聲説:“我知道,隨着時光的流失,它變老了。”“它還不太老,你看,它身上還有綠色的。它是不老,又不小的。”鵬站起來説。

“呵呵,你們是這麼理解的。我們要好好想想,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我接着問。“春天”“啊,春天啊?”我問道,看到孩子們竟説不出現在的季節,我只得自己説:“現在是秋季了,你們看看周圍有什麼不一樣的?”“草黃了,”“我看到有些草還是綠的。”“草是人踩黃的。”……孩子們的`想法真的是與眾不同,“有時候草是因為人踩了而變黃。不過現在草變黃了是因為秋天到了。老師還要告訴小朋友們,螞蚱身體變成現在的顏色是因為它會變色,要變成與草一樣的顏色……”“我知道,這叫保護……”“色,不錯,説得好。”我接上來説道,“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動物也有這樣的保護色,小朋友們用眼睛多觀察,看看你能不能發現這樣的小動物。這個作業,現在不用回答我,等以後你發現了,再告訴同學們,好嗎?”

反思: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小朋友們似乎很不錯,其實並不然,我在上課時還是不時地停下來組織教學,這是個問題,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我走。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2

下午的作文課,我要帶領學生完成習作2,習作內容是寫出老師不在場的時候,班級裏發生的故事。習作要求是要寫清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等,要把故事內容寫具體,情節儘量寫得生動。

要完成本篇作文,我得營造老師不在場的時候的情境,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他們才能有話可説,有內容可寫。

為此,在班裏,我來了個暗度陳倉。

上課鈴還沒有打響,我進入了教室。教室外跳繩踢毽子的同學,趕緊跑進了教室。我等同學們都坐定以後,告訴他們,校長要班主任去開個小會,我得離開一會兒。我藉故走出了教室。

四分鐘以後,我往教室走去。剛到走廊上,我們班的一個男同學,提着已經倒空的垃圾桶,搖搖擺擺地朝教室走。一看見我,他的腳步陡然加快,飛也似的`進了教室。有了這個“通風報信”的同學,估計班級裏立刻得鴉雀無聲。

果不其然,我剛走到教室窗口,就感受到了這裏的黎明靜悄悄,學生個個正襟危坐,表現得乖巧無比。

“剛才怎麼樣啊?”這是我的開篇第一句。

“什麼怎麼樣?”學生如墜五里霧中,個個臉上寫滿了納悶,那呆愣愣的表情,分明不知道我剛才的圈套。

“今天下午的作文是寫老師不在場的時候,同學們的表現,剛才我故意離開,你們在我走後,都幹了啥?”

幾個機靈鬼立刻恍然大悟,知道老師故弄玄虛,就是為了馬上要寫的作文,嘻嘻嘻地笑了。

學生還是不敢回答我的問題,各個坐得規規矩矩,就是不舉手説自己剛才的表現。也難怪,我平時對他們要求太嚴,只要是老師不在教室,就得全神貫注寫作業,不準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凡是違反紀律的事兒,一概不準發生。

要想完成習作,我必須打開他們的話匣子,開始點將。

接連點名幾個同學,都不敢實話實説,怯生生地望着我,眾口一詞:“我在看課外書。”有兩個同學還煞有介事地舉了舉課外書向我示意,旨在證明自己沒有説謊,老師不在時,自己的表現是多麼符合要求。

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有力的大字:實話實説。接着又進行了補充説明,老師不是向你們興師問罪,調查誰的表現不好,是要你們説説剛才老師不在時,你或者是其他的同學的真實表現。

再提問,情況有了好轉。小手舉了起來,有的説,剛才文帥和語訓趁你不在時,到後面清掃垃圾了;有的説,樂樂同學在紙上畫七仙女了;有的説,龍同學講了個笑話,大家前仰後合了……

真正的作文課,在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述中,開始了。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3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新課標的實施,使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迴歸了原本屬於學生的課堂“主權”。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着力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而問題本身就是閲讀教學的靈魂,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怎樣激活學生的靈性意識,問出智慧的火花,問出閲讀的動力?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找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一、瞄準文眼,題中求疑。

葉聖陶先生在《談教學的着眼點》一文中提倡教師要着眼於使學生“開竅”。為使學生“開竅”,教師應注意提問的切入點,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變換角度,增設條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動化。

教師如何巧妙切入,選準正確的突破口,瞄準教學要求與學生興趣的交匯點,又匠心獨運,巧妙構設,使學生感到問題確實提到了點子上。即所提問題具有現實適應的思維價值,一般而言,課文的題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題目質疑,往往簡潔明瞭,又直撲重點。如在教《月亮灣》這課時,我從課題切入: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提問:為什麼叫月亮灣?一石擊起千重浪,於是全班同學通過對名字來歷的探究,來自主學習課文。學生爭先恐後地説,一次又一次地説:月亮灣是個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彎彎的小河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所以這個村子叫月亮灣。學生樂於參與就有收穫,學生樂於參與就是成功。教師瞄準文眼激起學生已有的興趣,尊重學生學習願望,引導對所提問題的熱情,才會有解決問題的原動力。這正是學生一個認知不斷完善、發展,從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甚多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範圍由小到大,理解由淺入深,求知慾望盪漾開來,課上學生的靈性思維踴躍綻放。

二、聯繫實際,趣味求疑。

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生活中有什麼”。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基礎來進行設計。贊可夫説:“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教師要創設一些新穎別緻、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情境,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中,怎樣理解文中的“我”為什麼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我認為這是本文的難點,分析我班學生情況,大多來自農村,對自然風景都有自己的觀察。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我設計了讓孩子們想象省略號的內容,聯繫實際生活中所見所聞,對於學有困難的學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誰)説:“荷葉是我的(什麼)。”在荷葉上(幹什麼)”練習想象説話,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練習想象説話,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生成了一些東西,可以編寫一首首小詩文:小青蛙説:“荷葉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唱歌。  小蜜蜂説:“荷葉是我的小牀。”小蜜蜂採花粉累了,躺在荷葉上美美地睡一覺。  小烏龜説:“荷葉是我的避風港。”每當颳風下雨的時候,小烏龜就躲在荷葉下自由自在地遊玩。……生動有趣、充滿童心的語言在課堂上盪漾。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從表面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在學生思維和已有的生活體驗相鏈接的瞬間,把問題拋給他們,通過聯繫生活體驗補充説話,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詩歌的主旨,知道了荷葉在動物王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變成荷葉可以給別人帶來方便,給大家帶來快樂。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問題在學生靈動的思維中迎刃而解。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4

我是大廠縣城關國小的李志剛。今天我為大家講述我自己的成長故事──因為有夢,所以飛翔。夢想乘着時間的翅膀在飛,一直飛,夢,是有翅膀的。只是被我們習慣地遺忘。夢,可以展翅飛翔,請你張開翅膀。

(一)因為有夢,所以選擇

俗話説: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舊社會,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侍二主,女的一旦嫁錯了人,一輩子也只有受苦、受累、受罪了;而男人如果幹錯了“行”,那也基本上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其實,我就是一位入錯行的人。為什麼這麼説呢?先給大家講一個《迦羅瓦的故事》。

一位法國的數學家,一位天才。他一共參加了兩次巴黎理工大學的考試,第一次,由於口試的時候不願意做解釋,並且顯得無理,結果被拒了。當時他大概十七八歲,年輕氣盛,大部分東西的論證都是馬馬虎虎走過場,懶得寫清楚,並且拒絕採納考官給的建議。第二次參加理工大學的考試,他口試的時候,邏輯上的跳躍使考官感到困惑,迦羅瓦感覺很不好,一怒之下,把黑板擦擲向考官,並且直接命中。於是他被送進了牢裏。在入牢獄前,他匆匆把一份書寫潦草的手稿交給他的朋友。那一年他才19歲。這部手稿在他死後多年由他的朋友交給法國數學院,別人在未來的半個世紀裏,根據這部手稿做出了一個新的數學體系:羣論。後人對他的評價是,他的手稿研究150年都研究不完,可惜死得太早。

死得太早?他怎麼死的?坐牢死的?法國人也太狠了吧!只一個黑板擦,要把牢底坐穿?

其實並非如此,他是被槍打死的,那年他21歲。當時法國有個風俗,如果兩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女人,就以決鬥的方式決定歸屬。迦羅瓦的對手,不幸是法國最好的槍手。兩個人當面對決,距離25步,他腹部中槍,倒地身亡。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永遠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而我卻選擇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國小語文教師。10年前的我,有各種原因不利於我從事國小語文教學工作:第一,語文功底薄。從上學時起,我的成績就一直傾向於理科。理科成績可以拿到滿分或班級最高分,但語文的成績卻低得可憐。記得剛上師範時,語基的成績是56分,有史以來第一次參加補考。20xx年時,參加全國成人大學聯考,150分的語文試卷,我卻得了63分。第二,不擅於表達。國小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智力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高效的關鍵。不要説對我説表達要準確性、語言要有激情、語言要有抑揚頓挫之感,毫不誇張地説,能夠流利講話都是我的一大障礙,這種障礙可謂是與生俱來的。聽我媽媽講,我小的時候説話晚,都四五歲了還不會説話。我的伯父曾對此勸我媽媽説:“這個孩子是不是啞巴啊,趁孩子還小,趕緊治一治。”我媽媽也為這事挺犯嘀咕,要説我是啞巴吧,怎麼會叫媽,要不是啞巴吧,卻從來沒跟別人説過任何話。我媽媽思考再三,斷定我不是啞巴。雖然我説話晚,但是理解能力沒問題。那時發了一件至今讓我引以為毫的事。有一天,我在門前玩,一個小生意人從我家門前過,就向我打聽這裏是什麼村子。我知道,就是不用嘴説出來。於是,我指了指旁邊的牛頭。那個人想了想説,是不是叫牛莊兒。我想了想:我村叫牛萬屯兒,他説是牛莊兒,基本正確。於是我趕緊點點頭頭,那個人欣然離開。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先天不良,導致在一次全縣畢業班複習研討會被“轟”下來的歷史。xxxx年,我縣教研室組織的一次畢業複習研討會,我有幸被我鄉推薦為代表上台即興發言,不擅長表達的我,坐在主席上,由於緊張,出現了口乾、四肢冰冷、心跳過速等症狀,最要命的是我在台上當着縣教研員和與會的100多名教師,語無倫次地表達我的意思,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説些什麼,想必台下的人也聽得雲遮霧罩。大概過了五分鐘,教研員向我示意不要再講了,於是我就灰溜溜的走下了台。那種難堪的滋味至今記憶猶新。以我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具備做一名合格國小語文老師的最基本條件。第三、交際能力差。由於自己性格內向的原因,自己不善於與學生、同事、領導、家長以及周圍的人進行交往。而較強的交際能力,將有助有自己發展。第四、作為一名優秀語文老師,有一項特長也至關重要,可我不具備。第五、沒有引路人。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需要有“師傅”的引領,這樣能少走很多彎路。第六、家庭沒有背景。我的父母是一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殷實的家境。可是我就是選擇了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國小語文老師。

有人曾問我:大凡男的從事國小教學,多是負責學校的後勤或管理工作,而你卻至今鍾情於語文教學。

説起我為什麼鍾情於語文教學,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是因為有夢,所以選擇。讓我做出選擇的,只因一句話,一首歌。

1999年,師範畢業前夕,我被分到化二建國小見習。當時,我是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跟孩子們在一起。我所見習的班級,有一個男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男孩子很開朗,整天笑嬉嬉的,見到我這個一米八零的老師成了他仰慕的對象,整天圍着我轉。有一次課間,他要我用雙手撐着他往高外跳,然後和我比個兒。多麼可愛的一個男孩子,於是我伸出雙手,他的右手緊緊地握住我的左手,而我的右手卻感覺硬邦邦的,像是根棍子頂着我的手中,我低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原來他是個殘疾,左手腕處處光禿禿的,只不過在平時,他的左手腕是在袖子裏,要是不注意,還真看不出來。他絲毫沒有因我的吃驚而感到意外,一個勁兒地説:“老師,您快使勁兒啊!快使勁兒啊!”在他的催促下,我回過神來,馬上手用力,他被我撐了起來。“老師,你再用點勁兒!哈哈,我比老師高了!”周圍的學生也為之歡呼着,他開心極了。也許是因為他是個殘疾孩子,又很樂觀的緣故吧,我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注,他也喜歡跟我在一起兒。課間的時候,總是拉着我到學校參觀。學校走廊裏,有很多名人畫像和名言,他就不停的問我,這是誰,那是誰,我就逐一告訴他,並給他講一些相關的故事,他聽得很認真,時不時讚歎我知識淵博。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為人師的自豪。有一次,他突然問我:“你以後當語文老師,還是當數學老師?”

“當數學老師啊!”我不假思索地説,可能那時我偏愛理科吧。

“那可不好,那您就不當班主任啦!”

“為什麼?”

“只有語文老師才可以當班主任!當了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跟學生在一起,那有多好哇!”

還有這樣的規定啊?我很是不解,不過確實也是這樣,好像這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見習那段時間是難忘的,是快樂的。曾記得我被六七個學生拉着去公園玩了整整玩了一年級上冊午,在臨走時,他們幾個聚在一起小聲嘀咕了一陣後,説:“老師,我們給您表演個節目吧。”

“好哇,你們表演什麼節目呢?”

“先不告訴您,先請您閉上眼睛。”

“還挺神祕,那我就閉上眼睛好了。”

當我閉上眼睛時,耳畔頓時響起悠揚的童聲“你的心情現在好嗎?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嗎?……我睜開眼睛,眼前的這些孩子們每人騎着單車,圍成一圈,面帶着燦爛的笑容,邊騎邊唱着《祝你平安》,他們也許要用這歌聲來表達對我的祝福,我沉醉在這美好的祝福中,我感覺我是最幸福的,和孩子們在一起真好!

感謝那個告訴我“語文老師才可以當班主任”的殘疾男孩兒,是他讓我產生了做一名語文老師的夢想,感謝那些為我唱《祝你平安》的學生們,是他們讓我產生了做一名受學生愛戴老師的夢想。

因為有夢,所以在成人大學聯考中報考文理科之間,我選擇了報考文科;因為有夢,所以在當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之間,我選擇了做一名語文老師;因為有夢,所以在當村小教導主任和調往縣城做一名普通語文老師之間,我選擇了後者;因為有夢,所以在安逸與艱辛之間,我選擇了艱辛。

(二)因為有夢,所以堅定

我選擇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這就意味着我要比別人走更長的路。剛參加工作時,我很慶幸自己擔任了五(2)班的語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那時的我,好像是一顆種子終於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我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可是由於自己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不足,教學成績和班級管理並不是很理想。曾有一位上級領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説:“以你的性格是不適合當老師的!”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當老師嗎?真的當不好一名語文老師嗎?我不斷地問自己。也許那時自己確實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但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語文綜合素養。也就是在那時,做一名優秀的教師的願望越發的強烈。也就是在那時,有一句在我的日記本里反覆出現了9次,在我心裏重複過無數次,這句話就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誰也無法阻擋我成功!”。正是因為這句話,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給予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為了儘快提高自己綜合素養,字寫得潦草,就每天對着字帖一張一張地練;朗讀不好,對着鏡子從繞口令練起;理論知識匱乏,買來相關書籍不斷的學習……我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放在了彌補自身素質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自己的各方面的素養有了很大提升。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xx年,在全縣青年教師達標課上,我講授的《鯨》一課,在全鄉鎮取得第一的成績。雖然與縣裏第一名,還有很大差距,但對於我來説是獲得了從沒有過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因為我正在自己真正喜歡乾的事業上耕耘着、收穫着。

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越發的熱愛這項工作,我覺得一名語文老師不僅承載傳遞着知識與技能,還肩負着啟迪學生心智的任務。透過文本,可以和學生一起暢遊知識的海關,領略秀麗的風光,感悟人生的真諦……而這種感受正是一名語文老師才能體會得到的,我要當一名語文老師,當好一名語文老師!

自參加工作以來,有多次因學校工作需要,要我離開語文教學工作崗位,我都沒同意。但領導的工作上的安排,又不好推脱,作為“妥協”,我只好兼職。記得20xx年,學校財政實行了收支兩條線,會計的工作要正規化。學校領導讓當會計,為了減輕我的工作負擔,讓我不要抱班了,再教一門副科就行了。對於我來説,講台才是我的舞台,和學生在一起我才是最快樂的。如果離開了講台,作為教師又有什麼意義呢?思量了好久,決定兼任學校會計,同時教六年級一個班的語文和數學,並任班主任工作。財政局對會計進行多次培訓。除了每月例行的記帳和報帳工作外,遇到不懂的地方還要到縣財政局,向工作人員請教。我並沒有因會計的工作而影響教學工作。那一學期正趕上縣統考,白天忙於組織學生複習和會計上的事,晚上則是制定第二天覆習內容和判着堆得像小山似的作業,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在12點之後睡下的。除了曾兼任過會計,還兼任過團支部書記、圖書管理員等職務。看着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老師紛紛調離去做了公務員,或者提拔為學校的主要領導,我很平靜,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雖然,這些年來有多次調離的機會,我都婉言謝絕了,我不後悔,反而很慶幸自己能夠“留守”在三尺講台上。因為有夢,所以堅持!因為有夢,所以一定要成功!而不是我要成功,更不是要我成功!自己的人生得自己定位!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5

手捧愛心,面對學生時光荏苒,轉眼間,我站在三尺講台上已經十八個春秋了。十八年來我始終懷着一腔熱情,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引領我的學生們一同成長,並肩前行,學生因為有我的陪伴而快樂,我因為有學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這些快樂與幸福的同時,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是教育的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學生的教育耐心細緻,使班級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級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保護學生。以自己的熱情、自己的參與、自己的堅定意志,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參與意識,同時我和同學們在相處中也發生了許多故事。

一 、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為了瞭解學生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課間、中午經常深入班級,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在校表現等等。通過與學生的交談,我知道我班有好幾個單親孩子和留守兒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平時總是多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有一種母愛的味道和集體的温暖。但有時做班主任工作也

有疏忽的時候,前幾天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在語文課上搞小動作,被我發現後説了兩句,於是這個孩子就沉不住氣了,產生了牴觸情緒,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家裏都一個孩子,而且還很嬌慣,基本上不説也不打,由於我説他兩句就受不了。我知道後就極力的開導他,告訴他老師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強,一時間很難轉變過來,我就與他聊了幾句家常話,“最近你家裏有什麼事嗎?”他告訴我説:爸爸和媽媽經常吵架,前階段媽媽離開家搬出去住了。爸爸是個聾啞人,跟自己沒法交流,現在也不管他,所以每天他都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我感覺到眼前的這個孩子太可憐了,本應享受母愛的時刻卻變得孤單。於是在班級裏我就經常問一問他,課堂上多關心他,力爭走進他的心靈,在我的教育下,他終於轉變了態度,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了,也認真學習了。這讓我感受到老師的職業很特殊。

二、愛就是關懷。

我認為管理好一個班級的祕訣是真誠的愛每一個孩子,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也要愛,學習差的更要愛。平時我在班級中特別注重後進生,因為他們就像乾渴的`麥苗,更需要雨露的澆灌,其實他們的身上也有優點,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挖掘,去發現。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就不愛學習,上課總是擺弄一些小東西。經我瞭解,這個女孩父母離異,跟着癱瘓在牀的奶奶生活。這樣的孩子就應該放棄對她的教育嗎?不是的,其實她也有優點:做事細緻、書寫漂亮、愛做手工,於是我抓住教育她的契機----每次學校發的通知我都讓她裁。我給她這種為班級服務的機會,從而讓她感覺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我還把學習最好的學生安排在她旁邊,希望在學習上能隨時幫助她解決難題。心想:我堅持長期這樣關懷她,她自身的缺點也會逐一改掉的。我期待着她有更大的進步。

三、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個性極強,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小時候是農村爺爺帶大的,沒有進行學前教育。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很差,課堂上總愛説話、搞小動作、接話、欺負前面的同學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一絲絲好學生的影子,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調皮。前一段時間,美術課上他偷偷拿剪刀剪前面女同學的辮子;有一天的信息課,他不去上,呆在教室裏打遊戲。我把這些事告訴了鮑校長,鮑校長跟家長溝通後引導我採取“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教育方法,和班級任課老師共同配合,督促他上課好好聽講、回家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批評教育學生時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為了幫助劉自強改掉壞毛病,我還讓他擔當班級衞生委員的職務來約束自己,對於他的每一個轉變,每一個進步,我都很珍惜,並及時加以鼓勵和讚賞。我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劉自強一定會取得進步的。

總而言之,通過十餘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愛心來對待孩子;用誠心來打動孩子;用熱心去幫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對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孩子。我想只要我們真誠地捧着一顆“愛心”,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與每一位學生交談,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那些班級小事幹得有滋有味、快快樂樂,也一定能在平凡瑣碎中體味到特有的快樂和幸福!正如龔自珍所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6

板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眼睛”,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濃縮;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課文思路,瞭解思想內容的藝術形式。簡潔明瞭的板書,不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由於語文學科本身的複雜、靈活和多角度的特點,以及學生在課堂上以記錄板書為主的學習,語文教學中的板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板書的形式很多,有在教學中不盡人意的板書:如“一片空白”式(只講不寫)、“隨心所欲”式(憑興趣想啥寫啥)、“隨寫隨擦”式(固定位置寫)、“五彩繽紛”式(啥都寫)……但也有很多可取的板書:

一、圖示式

通過圖示可以揭示課文的主旨,且更直觀、形象。如《古井》這篇課文,主要講鄉親們到井邊挑水的情景和鄉親們幫助村裏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卻不要報酬。這些內容突出了古井不僅源源不斷地為鄉新們提供泉水,而且還陶冶了人的性格,所以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兒女。

我在上這一課時,首先在黑板正中畫了一口古井,讓學生腦海中初步有了“井”的概念。然後激發學生閲讀課文,

二、提綱引領式

這種板書比較適合學生對長課文的把握,只要抓住了主幹,那麼枝葉就很容易添上去了。

三、一般規律式

這是教者最常用的、從文體特點入手的一種方法。雖然它便於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認識與掌握,但一成不變教條容易使學生產生怠倦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板書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者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環節。至於用什麼板書形式那要根據具體課文而定,只要能為教學服務,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是最好的。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7

在生活方面:從小,我們就培養陳陽軒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比如:陳陽軒有一次突然對我説:“你們大人每個月都有工資自己支配,為什麼我沒有呢?”當時,我就在想,作為一個孩子來説,你一些基本的需要,我們大人基本上都會滿足,你還要錢幹什麼呢?於是我就問他,你要錢幹什麼呢?他説想自己支配:如買個筆、過個節買個什麼禮物送你們呀!請同學來家玩買點零食呀!還有買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呀!我一聽,當時就覺得,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居然有這麼多的想法,頓時我就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同時也我意識到不能再把他當三歲小孩哄了,他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不過這也不錯呀,我就順水推舟尊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就説,那行,每到爸爸媽媽發工資的時候,也給你發5元工資,這個錢由你自己支配,那不管要買什麼東西(除了學習上的東西),都要從這“工資”裏攢着買,他就很高興的答應了,一次在小超市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小陀螺)標着8元,可是第一月給他發的5元工資不夠呀,怎麼辦呢?他豈求的眼神看着我,想我給他買,我就説了,那不行,你的工資不夠,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有預算的,要一些生活開銷,所以你只好等下個月工資咯,然後我兒子也沒辦法,無奈地説:“那就自己攢着吧”。

但後來,看樣子我兒子是真喜歡那玩具,等第二個月發了他5元,他還惦記着他的小陀螺,最終他就去把那8元的玩具給買回來了,當然,(因為8元的玩具也不是什麼好玩具)所以沒多久就壞了,但是通過自己攢錢買的玩具他格外的珍惜,壞了,也在那裏琢磨怎麼把它修好,寶貝得很。通過這件事,我只想説:尊重孩子的想法,試着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遠比父母給他買一個一百多的玩具要有意義的'很。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比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所以,在生活上,一些基本的家務活我們都讓陳陽軒做,例如:會把鞋櫃邊散亂的鞋子放整齊、早上起來會把開水燒好、晾洗衣機裏洗好的衣服、到樓下的超市幫父母買一些油鹽醬醋等等,時間長了,他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在學習方面:在對待學習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重過程輕結果”。對孩子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我們是很關心的,該檢查的檢查,該簽名的簽名。但是對於考試成績,我們是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我相信,程序正確,結果也一定正確。考試畢竟有各種偶然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與別的同學去比較,只要自己平時該做的做好了就夠了。在這裏再多説一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容易走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廣闊的天地裏,他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8

班主任工作確實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研究每個學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發展的藝術,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每一個學生,以便因材施教。學生的差異決定了班主任需要採取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形式,在不一樣的場合去教育和引導學生,以便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頭就我個人的體會和想法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關愛學生;

低年級學生需要愛。他們在逐步適應學生生活的過程中比較脆弱,遇到困難容易退卻,這就需要教師的關愛,使他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教師常去關心他,照顧他,那怕是一句話,在他心裏都會產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應會學會利用這一點,及時發現那些需要關愛的同學,及時獻上一片真誠,那將是對學生的最好獎勵,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信任感,更好地聽從你的教導。

二,要研究心理;

國小階段,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生理上都處於幼稚的時期,有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必須心理上的障礙。所以作為班主任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學生的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去解決實際問題。個性是對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學生,應格外注意,要分別對待,注意交心。教師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當發現某些學生有心理障礙時,要注意學習解決它的辦法,絕不能等待。

三,要培養習慣;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就應有一個比較習慣的方法,即規矩。不能朝令夕改,自我破壞自我的規矩,那麼班級管理就很難自動運行。班主任要多設計班級,透過什麼樣的管理,到達什麼樣的結果,管理中立下的規矩絕不輕易修改。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由什麼人來做,從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確下來,個性要重視那些別人看來很小的事,

逐步實現班級管理的自動化。當有時要違背一些規矩時,就應向學生講清楚,以持續班級管理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要教育和培養學生自身構成良好的習慣。

四,要嚴於律己;

班主任教師堪稱學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學生學習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説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影響。教師言不雅,行不正,學生就不佩服,教師就容易失去威信,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利。教師每一天早來晚走,認真備課和教學,儀表端正,説到做到,這種嚴於律己的態度往往會給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班主任也要寬以待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尤其是在學生面前更要表現出這一點。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學問。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長,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學生,能遇上一個好班主任,肯定地説對他的學習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都是有益的讓我們努力,做一名學生認可的,確實值得信賴的好班主任,為學生的成才做出我們的貢獻。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9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於老師在校園讀書活動月期間,為了配合合唱比賽,可謂想盡辦法,使出渾身解數。結果是表演形式優美,演唱水平一般。原因是24個班主任沒有一個懂音樂,組織學生練合唱,真是費勁。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學音樂的孩子們,為什麼到了國中,竟然連基本的發聲都沒學會,可見他們的音樂課形同虛設。也許我們一直努力踐行的素質教育並沒有落到實處。

如果音樂課是這樣,那麼我們的語文課又是一種何樣的風景呢?於老師舉例説,有一次學校舉行朗誦比賽,參加合誦的孩子們沒有感情,讀錯字音,表情匱乏,沒有一點中學生的蓬勃朝氣。老師們説是該讓學生們多練練朗讀了,可惜課太少,沒時間。語文課連學生鍛鍊朗讀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讓他們讀讀課外書,練練鋼筆字了。這些最基本的語文能力都沒時間訓練,我和於老師有相同的感受:我們日復一日,到底在忙些什麼?

也許是為了應試教育的升學率,所以我們整天上課啊,趕課啊,一節一節地趕,恨不得早讀,晚自習都用上。結果是孩子們被趕得不會了朗讀,除了課本,沒讀過一本名著。趕得孩子們失去了思想,陷入了絕望的思維定式裏去了,甚至連語文課都厭倦了。這樣去上語文課簡直是最大的失敗。我們真的`應該停一下,選擇慢節奏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喜歡起語文。

台灣作家林清玄有一篇散文《陽光的味道》,文中記敍了作者到鄉下去探訪朋友,在打穀場聞到了清香的氣息,於是問朋友這是什麼味道?朋友説這是稻穀被陽光曬出來的香氣,稻穀收割脱粒之後需要晾曬一週,否則入倉庫不但沒有香味,甚至因為潮濕而黴變腐爛。林清玄感歎,如果為了快,就去省略幾天的陽光,豈不是得不償失。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0

最近,學生的隨筆中都出現了我的身影。每當批閲“我自己”時,我總是要細細地讀到每一句話,心情很緊張,我的孩子會寫些什麼呢?我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不知是奉承還是拍馬屁,我的學生把我寫得都讓我有點難為情了。我不禁要問自己:我有那麼好嗎?我沒有那麼好。我的白頭髮很大原因不是為他們愁的,我疲倦的面容也不是為他們而操勞的,我的腰痠背痛也不是為他們而累的……

隨着年齡地增長,我的肝火不旺了,而多的是耐心和温柔。這一點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變化,我已經脱去了年輕那會的衝動和焦躁,面對我現在的學生,我真的是由衷地喜歡。不管他是個怎樣的孩子,我都一視同仁。但我還沒有做到真正深入地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尤其是讓我很放心的、內向的,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我可能真的關心太少了,而相對調皮的、成績不理想的,我與他們的交流就多一點,關愛也多一點。而我在他們的眼中仍是很關心他們的,看到他們這樣寫,我很慚愧。

孩子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我的期望,我要好好地對待孩子的每一句話,成為孩子心中的好老師。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1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書桌看着課文和教學參考書。

課文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青蛙為了看到大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本再簡單不過了,應該是揭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

剛想到這兒,兒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發上的語文書,隨手翻了起來。我不禁一瞧,呵,讀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傢伙,看看你能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麼感受來。

半晌,我忙完了家務活,來到兒子跟前,指着課文的插圖中地蒼鷹、青蛙和松鼠,問:“坦坦,你認為這三個人中你最佩服誰?”小孩子最喜歡對故事裏的人物作評判,這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會説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傢伙卻語出驚人:“松鼠!”我詫異了,無論是教參還是我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應該都是要讓我們孩子學習青蛙的腳踏實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頂點。想到這裏,我又問小傢伙:“為什麼你佩服松鼠呢?”“因為我想做一個松鼠一樣的老師。”孩子眨巴着眼睛説。

我鑽進書房,又捧着書靜靜地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也覺得童話留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有人生哲理的啟迪,似乎還透露着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一樣,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

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響了我們教師一千多年。現在重新審視這句話,它的侷限性愈來愈明顯。讓我們先來看看童話中的蒼鷹老師。他對青蛙學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問題,他謹記“師道尊嚴”,用平實的語言“傳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於是青蛙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而此時,蒼鷹老師又用平實而又冷漠的語言“解惑”青蛙: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到大海呢?其後,他便展翅飛走了,不再關注他的學生。而此時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的老師,早已追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作了這樣的描述:“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讓我們再來看看童話中的松鼠老師。青蛙學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中,重拾自信,更絕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小的青蛙意味着什麼,因此設計了“跳一跳,夠得着”的青蛙的“最近發展區”──一級石階。“你想看海嗎?”“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當青蛙毫不費力的跳上一級石階後,他又用極具誘惑力的聲音──“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貴的是我們的松鼠老師並未就此“功成隱退”或退在一邊閒眼觀看,讓青蛙獨自登山。“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爬,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他和他的學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觀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是孤獨地艱難地走在求學的道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監工式的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説教。然而我們的松鼠老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然後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在勇攀新課程高峯。

孩子,我也想成為一名松鼠式的老師。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2

一場小雨剛過,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桂花香,踏着下課鈴聲,我信步走出教室,突然發現教室門口地上躺着一片枯黃的落葉。隨手撿起,正準備丟進垃圾桶,又將手縮了回來:“枯黃的樹葉在悄無聲息地告訴我們秋天來了,可孩子們意識到了嗎?”,細細思量之後,我把它留了下來,心裏有了主意。

第三節上課了,我把同學們帶到了多媒體教室。當我出示這片枯黃的葉子時,一位女同學問:“李老師,你是撿的還是摘的?”“撿的!”我把剛才的一幕向大家重述了一遍。同學們好奇地觀察着實物投影儀展示在大展幕上的這片葉子。我分明看到,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此時正叩擊着同學們的心房,一種“生命自然”的'情感和孩子的心一起跳動着。我適時地提示:“可以從顏色、形狀及葉子的成長變化過程去感受,寫一句話也行,想想你最想對葉子説什麼?”儘管有兩三位同學覺得不知從何説起,可大多數孩子已認真地寫起來。

8分鐘很快過去了,我在巡視中也發現了幾多精彩,隨即,我指名、展示。令人欣喜的是,精美的、富有詩意的語言可謂異彩紛呈。請看耿蓉的“感謝死神吧!你的綠已被刻在春風裏,帶進了心的海洋。你的黃也將成為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劉曉婷的“黃,也許不是你意願/綠,才是你的本質”,林傑同學的“你飄到哪裏,/哪裏就奼紫嫣紅;/你走到哪裏,/哪裏就絢麗多彩。/不要為短暫感到婉惜,/只要你勇於展示個性/展示風采,/你永遠都是最美的。”陳晨同學的“黃葉,你好!/您黃了身體,卻不會灰了那快樂的時光。/希望你來世再綠,更加豐富昔日的輝煌。”(學生把形容詞“豐富”作動詞用了),孩子們那些“枯黃是美的另一種表現。”“枯黃也意味着生命的永恆。”“別傷心,露水依偎過你的身軀,彩蝶曾迷戀你的臉龐。”丁慧慧同學的“因為這份燦爛,你的寂寞旅行才變得温馨、浪漫。”都是詩才橫溢……

孩子們把一片再普通不過的落葉寫成了如此多情、精彩的詩句,讓我不禁對後面的寫作充滿了期待。於是,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利用雙休日去大自然中去發現、去讚美、去抒情。

是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學不是老師精心“備”出來,而是進行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它絕不是一板一眼“正兒八經”的作文指導,而是一場與秋天的美麗約會。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3

學困生一向是教師們頭疼、也是最疑惑的癥結。尤其是高年級的學困生,其“困”之程度更為明顯,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特徵:

1、困之廣。從橫向的角度上看,幾乎門門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從縱向的角度上看講,學困生幾乎每個知識體系都極其薄弱。比如數學,學生的應用題分析潛力、解題潛力都很差;同時,計算潛力、背誦潛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頑固。學困生是補了舊知識,落了新知識,補了新知識,舊的又忘了。新新舊舊,步步薄弱,一旦脱節,就會全部潰散。

那麼,學困生“困”的最本質原因是什麼呢可歸為兩方面原因:

1、理解語句、題意的潛力十分差。

學困生對於文字類題目十分打怵,首要問題是讀不懂什麼意思,然後才是題的思考方法。所以教師們對學困生補習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點、有突出的先給學生讀題,然後再對題意作進一步的“翻譯”解釋,最終才是思路上的導入。

所以,“翻譯”題,明白題意,是學困生的首要障礙。

這就是為什麼,教師給學困生講題,學困生當場就明白,但,一旦脱離了教師的`“翻譯”,把有關的“白菜”題換成“蘿蔔”題,學困生就會困陷於“讀不懂”的狀態中,又迷糊了。

2、沒有獨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維分析體系。

應當説,經過教師的點撥和幫忙,幾年學習下來,每個學生的思維中都會逐步構成比較獨立的、適合自我的問題思考模式,這種模式日積月累,便會構建成具備學生個人特徵的思考體系。這種思考體系猶如一個“無形”的加工廠,一旦建立,學生就會依照它的“運行”規則進行有序地思考和問題解決。並且,越是到高年級,這種體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維體系構建的質量決定了學生不一樣水平的發展,決定了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分化。

所以,學困生“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自我獨立、成熟的問題思考體系。由於體系沒有建立,所以,他們務必依靠於他人的幫忙,“翻譯”且“解釋”問題本身和問題的深層次含義。日子久了,他們的思考體系依舊是支離破碎,不成一統。

例如,對於應用題教學。一般狀況下,學生用1~2遍的默讀即可明曉題意,並且能迅速捕捉到題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識區域及明顯的數量關係。但學困生則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閲讀方可明白題意。從這個階段看,學困生就會落下一大截。在接下來的分析解決中,大部分學生會利用自我已有的認知結構及自我特色的思考方式來接答題。所以,不一樣的思維體系決定了不一樣方法的解。學困生則較為困難,他們“碎片”式的思維體系只能助他們解出一步或兩步來,也決定了學困生很難列出綜合算式來。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學生語言的學習是理性分析潛力完善與提高的重中之重。

1、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從低年級就要加強每個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從近期的角度來講,解鈴還需繫鈴人。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注意減少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為,教師少讀題、少釋題,讓學生自我去想。

3、增加學生説題潛力的訓練和強度。即學生看過題之後,能大體説出題意。透過説題,能夠鍛鍊學生的概括潛力和抓重點的習慣,低年級起,能夠每一天讓學生練習用數學語言説一句話。這樣日積月累,就會逐漸構建起學生自我分析問題的思維體系。

有一句話講得好“恨鐵不成鋼”。既然每一個學生都不可能轉成鋼,那我們能夠進我們的最大努力,讓學困生轉成一塊好鐵。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4

金水區優勝路國小校本課程《寫遍校園》自xxxx-xxxx學年第一學期開發實施至今已有4個學期了,學生們在課程中不僅培養了認真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提高了寫作水平,深入瞭解了優勝路國小美麗的校園和可愛、可敬的校友,還自主創辦了校級刊物《優勝週報》。《優勝週報》的出現,不是被創造,不是做花俏,而是教師、學生享受課程的成果,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

一、分析調查數據,及時修訂課程綱要。

五年級上學期,教師針對四年級下期實施《寫遍校園》時遇到的活動時間不夠、學生參與度逐漸下降等一些問題設計了調查問卷,期望通過調查瞭解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訴求和建議,分析具體數據,力求“寫遍校園”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提供教師有效的發展機會和空間。通過分析80份《調查問卷》發現:90%的學生感覺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是“輕鬆愉快,使人充滿信心”;61.4%的學生很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20%的學生喜歡童話體裁,22.6%的學生更喜歡科幻小説體裁的文章;5.7%的學生希望成為記者,18.6%的學生希望成為兒童文學作家,24.3%的學生希望成為編劇,31.4%的學生希望成為科幻小説作家。數據顯示,學生樂於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但對於每節課寫校園作文又感到一些乏味,大多數是完成任務式的喜悦。學生期待職業體驗式的學習環境,對文學的創作保持着高度的熱情,希望接觸更多體裁的創作練習。我們將《調查問卷》所反映的問題與我們觀察分析學生的種種情況相結合,對五年級上期“寫遍校園”的課程綱要進行的大幅度的調整、修改,使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願望,激發五年級學生的創作潛能,突破教師在課程實施上遭遇的“瓶頸期”。

教師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五年級上期的課程目標修訂為:

1、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

3、學生嘗試多種體裁的寫作,實踐理想職業。結合學生的職業體驗需求將課程內容調整為:班級時訊、校園時訊、“漫話”校園人物、“漫畫”校園人物、校園人物專訪。

二、利用校外資源,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我們邀請的《大河報》的攝影記者白州峯記者做了一期《新聞,新聞攝影以及新聞背後的`故事》的講座。學生聆聽了90分鐘生動有趣、圖文並茂的講座,知道新聞的特點和意義,瞭解了新聞記者的工作經歷,激發出對從事文字工作的興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會從身邊的生活尋找素材,學會觀察身邊的好人好事,學會動腦、動筆和動心,爭做社會的有心人。

三、珍視學生感受,靈活調整課程內容,班報誕生。

有了第一次活動的良好收效,教師鼓勵學生體驗記者職業,在第一時間瞭解校園中正在發生的、已經發生的事件,將見到的一些事情用簡練的語言描述出來讓同學們瞭解校園的近況,就會拉近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同學的距離,更加深入熟悉我們的學校,令自己的校園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一百多字的新聞稿對於五年級的學生易如反掌,讚揚四位同學到醫院探望生病中隊長的新聞稿《探望“老班長”》,反應同學之間打鬧問題的《“貓”抓人事件》,記敍為一年級新隊員佩戴紅領巾的《領巾飛揚》,都取材於學生的校園生活,真實記錄了學生的喜怒哀樂,傳遞着積極向上的校園正能量。看着這一篇篇飽含學生創作熱情的新聞稿,我們的心情不僅僅可以用“好”來描寫,更多的是為同班同學之間的真摯友情、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呵護之情所感動。為什麼不用一種形式延續學生對於校園的關注、對於校園的熱愛呢?課堂上,教師想到了用創辦班級報紙的方式繼續學生之間正能量的傳遞。經過孩子的積極討論,我們確定了以xxxx年入學的六班現在的五六班諧音做主題的《石榴報》,這張班級報紙內容涵蓋有班級時訊、校園時訊、校園活動、校園人物、校園故事等主題,學生們根據同學特長選出了報紙主編、攝影記者、排版,併為六大板塊起了既好聽,又極具特色的名稱,介紹校園《金色優悦》,反應班級事件的《追事》,推薦校園人物的《詩淇墨語》,推廣課間有益遊戲的《校園遊戲》,刊登優秀文章的《羣星之城》。石榴象徵着團圓,豐收於金秋時節,我們的《石榴報》也在瑟瑟寒風中,伴隨着片片落葉,紅紅火火地呈現在師生面前。預備前、課間時,張貼《石榴報》的班級展覽前總會有三三兩兩觀看的學生,人羣裏時而會傳出切切私語聲、咯咯的笑聲。病癒出院的班長專注地看着《探望“老班長”》,看一遍不過癮,甚至搬來了凳子,站在凳子上看報,再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同學的關愛。的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當學生在“寫遍校園”中實現了夢想的同時,教師也與學生分享了成功的歡樂。

四、體驗職業夢想,激發創作熱情,《優勝週報》誕生。

xxxx年3月底,在優勝路國小美麗的校園裏一場“我愛春天師生籃球賽”正在激烈的進行着。賽場下一部分學生觀眾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沒有為一次次精彩的投籃歡呼吶喊,而是舉起相機拍照,拿起採訪本緊張地記錄着比賽進程,他們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的孩子們。這些學生已經不滿足於報道班級新聞,希望能夠捕捉到更多的新聞點,由此,教師抓住了看籃球賽的契機,鼓勵學生報道校園新聞。xxxx年4月17日,《優勝週報》首刊!至今,尚顯稚嫩的《優勝週報》已經出版四期。

正如優勝路國小劉輝校長應孩子們的約稿,為《優勝週報》撰寫的卷首語《優勝小週報多彩大視窗》中提到的“優勝小週報,多彩大視窗,孩子們放飛着綺麗的夢想,勾畫着五彩的藍圖,在成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這注定是滋養童年伴隨成長的終身精神財富。”在這短短的兩個月中,學生們學會了文字錄入、上傳郵箱稿件,學會了用攝像機的鏡頭“説話”,學會了組稿、改稿,學會了用專業的平面設計軟件CDR排版。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隨筆15

國小低年段的習作是要讓同學有話可説。但,實際上,同學除了對自身印象深刻的事樂於動筆外,其他的事或物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即使寫出來也是乾癟無味。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同學的觀察能力較差,無法細緻、全面的觀察事物。他們對感興趣的東西也只是浮光掠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更是一掃而過了。為了讓同學習作時不害怕、不躲避,對習作逐漸發生興趣,老師必需教會同學觀察的方法。

老師先要給與同學一個明確的觀察目標,這個目標儘量是同學感興趣的東西,他有興趣才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細緻的觀察。比方讓同學觀察新華書店裏的情景,就不如讓他們觀察才進入電影院時看到的場景。

確定好觀察目標後,先讓同學對目標進行一個整體的觀察,比方:大象給人的感覺是高、大、粗壯、蠢笨,而小貓則是小巧玲瓏、可愛而温柔。整體觀察後才進入局部觀察。當然也可以先局部再整體。

進行局部觀察時,不能讓同學籠統的觀察,也不能只讓他觀察他感興趣的局部,儘量每一個地方都觀察到。也即是要細分觀察目標。比方觀察小狗,總體觀察之後,老師要引導同學觀察小狗的腦袋、身子、腿和尾巴。腦袋又可以細分為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一樣一樣的觀察,找出目標的特點來。觀察順序不要強求,同學對那一局部感興趣,就可以先觀察哪裏,他花的時間多,觀察的也就越仔細。但同學敍述和寫作時一定要依照正常的順序,不能東還沒介紹完,,就介紹西,回想起東還沒介紹完,又來介紹東。

觀察小目標時要看清顏色、形狀、大小,它什麼時候給你的印象最深,比方吃飯時,小狗粉紅色的舌頭快速的伸縮,同學覺得最有趣,就可以在寫舌頭時加上介紹它吃飯時舌頭的動作。老師在引導同學敍述時,一定要用各種方法讓同學運用到學過的優美詞語。比方,小狗的眼睛長的黑、亮,而且圓。老師就要同學想一想,你們學過關於眼睛的優美詞語嗎?看誰記得多。於是,“又黑又亮”、“亮晶晶”、“圓溜溜的”等等詞語就可以順手拈來了。

當同學觀察完了目標,這只是機械的觀察,介紹的內容也是枯燥的,就像我們看到了家用電器的説明書。要想讓同學的文章充溢趣味,就必需讓同學對觀察的每一個目標進行想像。小狗的眼睛像什麼?它的'耳朵的形狀又像什麼?它跑起來像什麼?它身上厚厚的毛又像什麼?想像的對象一定要是大家所熟悉的,只要一説出來大家就能立即聯想到實物。但要提醒同學,想像的東西最好是既熟悉又比較美的。有同學在比喻海中的海蔘時,曾説它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全班鬨堂大笑。我先褒揚了他善於想像,然後反問他:“牛糞給人什麼感覺?假如大家對牛糞不喜歡還噁心的話,誰還願意欣賞海蔘呢?海蔘不只不美,而且愛成了醜陋的化身了。”

觀察完目標的靜態,就應該觀察它的動態了。假如把靜態比作是一幅油畫的話,那麼動態就是讓油畫中的人和物走出油畫,走近我們。比方,小狗吃飯、喝水、做遊戲的時候會動,那麼它是怎麼動的?我們三年級學過的一篇文章《吹泡泡》清楚具體的寫出了怎麼做泡泡、怎麼吹泡泡的,文章用了一系列動詞“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等,這些動作也是作者觀察的結果,我們可以讓同學運用同樣的觀察方法觀察小狗。這種觀察要反覆多次以後,同學才會掌握。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經常讓同學觀察動作,比方上課了,我輕輕推開門,再轉身關門,接着掃視一遍全班,微笑着走上講台,大聲的説:“上課!”這個過程中有六個動作,但同學大多隻能説出三四個,經常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才可能提高。

總之,同學觀察的越仔細,文章才會寫的更生動、更具體,他們寫作文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也為高年段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