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

教師1.7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1

我想,孩子的教育於每個家庭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每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關注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我們是怎樣關注的?我們關注的方向是什麼?我們該怎樣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引導我們的孩子?讓她們的人生能朝着正確、積極的方向走下去。這是我的一個困惑,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11月的第三個周未,我有幸在青園國小的陽春廳聽到了曹萍教授有關家庭教育的講座,本人受益匪淺。

曹萍教授首先講到愛的能力,我是這樣理解的,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的愛是互相的,而且要讓雙方都感受得到,只在雙方感受到了對方的愛時,才能説明愛的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必須具備這個給予愛和感受愛的能力,他的人生才會完整。而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是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而辛苦賺錢,而孩子卻常常抱怨這不如意那不如意,對父母的辛苦卻視而不見;父母下班回到家裏,忙家務做飯,而孩子卻還嫌飯菜不好吃,挑肥撿瘦的;父母把吃的留給他,最後演變到好吃的東西就只能是他吃,別人吃了就不行。為什麼會這樣,曹萍老師説這是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造成的,這樣的解釋讓我豁然開朗。我想我們給孩子愛沒有錯,孩子們也沒有錯,但一定要讓她感受到那是我們在愛她,同時也要給她愛我們的機會。所以親子關係中溝通和表達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講座過程中曹教授還講到了國小生習慣的培養:聽、説、寫,勞動,思考。對我們家的小傢伙,尤其那個寫字,我真的是很頭痛。我覺得她對這個橡皮擦的依賴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只要下筆,寫不到幾個字就要擦一下,好象已經形成習慣了。既耽誤時間,作業本又不夠清潔,而且書桌也總是很髒。曹萍教授説的這個“落筆就對”,我想應該可以給她進行一點這方面的單項訓練。

勞動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意識。這點我深有感觸。我們家的小傢伙,每到週末就最愛睡懶覺了,睡到十點不叫還起不來。記得有個週末,大概是11月13日吧,那天我正好有點事脱不開身,她爬起來就直嚷餓,沒辦法,我説那你自已去買吧,她興奮得跳起來,還做一個“耶”的手勢就跑着出去了。她走了之後我跟在後面看着她過馬路,她小心翼翼的左邊看看,再右邊看看,然後慢慢的走,當走到馬路對面邊上的時候才飛也似的跑了。我這才放心的回家,不一會兒,她就神氣的提着幾個包子回來了,自已高高興興的在那裏吃呢,還興奮的説:“今天運氣真好,一到馬路邊兩邊都沒車,馬上就過去了,沒耽誤一點時間”。接下來的幾個週末,每次8點多鐘,我們大人都還沒起牀,她就趕緊爬起來去買早餐,這幾周以來都是這樣堅持的,她再沒有睡過懶覺。

曹教授所説的孩子被肯定就會有自信,其實就是通常所説的賞識教育,但在生活中很多失敗的例子,比如孩子經受不起挫折等。這就是曹教授所説的一個“度”的把握。而且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有家長的表達智慧在裏面的,一個表達的邏輯層次,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個層次去説話,溝通才會有效。

曹教授講了很多,也講得很具體,其實從她的智慧裏,我學到得不是具體的方法,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對父母的教育。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周圍人們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等。父母更重要的是一種榜樣的作用,我想孩子的人生不是教育出來的,是她自已走出來的,在這個人生道路上,他該怎麼選擇,取決於她所受到的影響。也讓我想起了道德經裏有一句話:“一動分陰陽”,雖然説的是世界萬物,但用在親子關係上的意思就是説,成人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產生正反兩面的結果,如果這個行為所產生的是好的結果,那對孩子所產生的就是一種正面的引導,一種成材的教育。如果所產生的反應是負面的,那麼這種行為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負面的引導,對她的人生就是一種破壞。相信家長們都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太嚴格,太霸道,孩子就會撒謊,而撒了謊,父母又會更嚴厲的批評,最後導致了孩子的叛逆。所以説孩子有問題,家長應該多在自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過多的責怪孩子。所以説我們的教育是從有了孩子開始的,因為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此用一句話告誡自已:“教育自已,反思自已,然後影響孩子”。

非常感謝能聽到曹教授的講座,生動的語言,廣博的學識,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我雖然還不能完全透徹的領司她其中的精髓,為了孩子的積極向上,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我、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2

很榮幸能夠參加朱大姐的《家庭教育七把刀》講座,讓我學到了很多有關關於孩子的家庭教育知識,更多的是讓我感到作為一位父母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慚愧,寫下來不斷的提醒自己,不斷鞭策自己,讓我和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共同進步!

在會中老師提到了教育孩子的七把刀,沒聽講座之前沒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聽完講座以後感覺這七把刀不僅僅是指向孩子同時也劍指我們每一位家長的內心深處,嘮叨、比較、打罵、忽略、懷疑、諷刺、溺愛,可謂是刀刀俱到,將孩子的耐心砍掉,信心砍掉、安全感砍掉、善良砍掉,甚至包括未來都一併砍掉了,留給孩子的只有煩躁、自卑、自暴自棄、恐懼、失望、虛偽、狂妄之大甚至對未來迷失方向等。聽到這裏我是毛孔悚然,全身直冒冷汗,一種揪心的痛,一種深負罪感的慚愧,原本自以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是對的,是對孩子好而結果卻恰恰相反。

記得有一次孩子放學回家比平時晚到了半個小時,等孩子回到家我二話沒問就直接問他,怎麼這麼晚才到家,不知道放學之後要直接回家嗎,是不是在路上和其他同學在哪裏玩去了,我一臉沉重的表情,小孩嚇得不敢回話,低着頭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一動不動。看到他這樣我自己都感覺到自己有點過分了,於是把語氣放緩和了一下問他,他才告訴我説是因為下午老師安排了幾個同學和他一起搞衞生,結果那幾個同學忘記了,他就一個人把教室的衞生搞完了才回來的,由於自己的猜測和懷疑造成了孩子的自卑、自暴自棄和恐懼失望,就像世界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莎提亞女士説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家長。家長也是沒有問題的,而是溝通方式出現的問題。

這次的家庭教育講座對我來説就是一場及時雨,洗禮了我內心深處的靈魂,洗禮了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種種疑惑,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孩子,及時放下手中的“屠刀”,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價值觀,在良好的社會家庭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3

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現成的教育情境,緊緊抓住,及時施教,效果當然很好。如果沒有現成的教育情境,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並充分利用它來進行教育,效果也是很好的。家長利用或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抓住機會,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孩子身臨其境,感受和印象都十分深刻,所受的效益往往終身難忘,這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要善於利用或創設教育情境,家長應努力具備三個條件:

一、要有強烈的教育意識

要有高度的教育子女的責任感和自覺性,要時刻牢記家長肩負着“為國教子”的重任,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子女的良好情境。正如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加陳鶴琴先生指出的:“要知道養育兒女,乃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你能培養小孩,那便是為國盡忠,為人類服務。

二、有敏鋭的教育機智

有時候,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教育情境稍縱即逝,如果做家長反應遲緩,它便很快消失。當某種教育情境剛剛出現的那一刻,家長能夠敏鋭地覺察到、意識到,並且善加利用,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定會收到空口説教難以達到的效果。如果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亂拋紙屑、果皮、亂摘花卉不良行為,要立即教育並予以制止和糾正。

三、要寓教育於潛移默化中

家長的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對孩子來説是無聲的命令、行動的楷模。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越好。”要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知時節”的春雨那樣,寓教育於家長日常良好的言行舉止的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之中,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4

近期湧泉國小為家長準備了一間非常有意義的教育課,聽了卓越父母課堂講師朱女士的課,受益匪淺。

朱老師講的教育七把刀:嘮叨、比較、忽略、懷疑、諷刺、溺愛。的確講到了我的這些家長的心坎上。對比一下,本人作為父母,不知不覺我們也常帶着幾把刀,今天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是平時我們親手刀削出來的成果。

本人是八十三班田家興的媽媽。首先是第一把刀撈刀,我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件很小的事,有時反反覆覆講幾遍。自己不覺得,直至當田佳欣出現不耐煩了,甚至要用雙手捂耳朵時,我還沒有察覺。到頭來我還指責他不尊重父母。升級到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如此反覆惡性循環。最終如朱老師所説,我砍去了自己孩子的耐心和陽光。給孩子帶來了未來的煩躁,田家興曾經在作文中寫下這樣的句子。“媽媽開始嘮叨了,就像大話西遊裏唐僧“像只蒼蠅在孫悟空耳朵邊無休止的'嗡嗡。”現在回想起來田家興是多麼無助,多麼的不開心啊。本來是一件小事,想幫助孩子快樂成長,最後鬧得不歡而散,甚至升級到打罵,又變成了另外一把刀。

通過朱老師的課,我們家長看清了自己,同時反省自己,更學會如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好壞與否64%來源於家庭的教育及家長的溝通方式,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甚至把孩子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這卻不是我們想看到、想去做的。有了孩子,我們光榮地成為了家長。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我們不知道通過學校此次活動讓我們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學會做一個優秀的家長。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5

昨天下午2:30我園召開全園家長會。會場上坐滿了各班的家長,有的家長還拿着筆記本認真地坐着筆記。家長會的主講人時從北京來的家庭教育專家——常海教授。

風趣的付教授做了題為“家園協同培育孩子健康成長”的專題講座。他結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教育子女的親身經歷,從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教育孩子。

一、搞好家庭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二、高度關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三、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付出

四、加強家園聯繫,共同培育孩子

常教授有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父母是學出來的。狼爸虎媽”是極端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是“家長主導型”,由家長來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式和成長路線,並利用一些懲罰手段去維護家長的權威,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家長們也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權利之上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和教育。以自身的豐富閲歷和專業的眼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規劃孩子成才;”深感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女兒做得不好,以後要努力啊。他要求家長每週每月都看點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也正是我們的欠缺之處。

謝謝蘇園長組織的這次家長會!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6

週四受邀參加了XX縣XX國小杜主任主講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杜老師圍繞“用心呵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個主題,深入簡出的闡述了孩子學習、日常行為習慣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聽完了杜老師的講座,作為家長的我感觸頗多,在孩子到學校的這段時間裏,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這些都要感謝老師們的關愛和教誨,也離不開學校給家長的培訓。自己也通過和老師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長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想法和行為。

以後我們對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出發。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按各科的教學目標引導孩子,使孩子樂於學習,勤于思考,善於觀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以及安全意識。教會孩子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以後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合理安排孩子的課餘時間。

在完成家庭學業的前提下,給予其他興趣愛好培養,讓他做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4、要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

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他還不具備自學能力,憑藉着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裏,只有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才能更全面的瞭解孩子,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努力,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教育。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增進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養取決於好習慣的養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但是這些東西從小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所以,我們大家要羣策羣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7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於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樑扯到對面的山樑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就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樑上。然後,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後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就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

可就是,在教育孩子,特別就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就是事與願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初接班這個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鑑於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就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8

上週四,兒子所在的國小組織了一場家庭教育講座,邀請了北京關工委的專家講課,雖然講座時間並不長,但我受益匪淺,有幾點體會:

一、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應該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樑之才!所以,每個家長都要認識到這一點,並不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就可以,並不只是創造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稱職的,放養也需要一定的度,還需要家長收放自如地加以教育、規劃,促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長!

二、幾種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言傳身教法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後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教育孩子,這種效果明顯不會有效。你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遊戲,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卻愜意地看着爛俗的電視劇,玩着網遊,這讓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則,比千言萬語都更管用。

2、教孩子好的學習方法

比如預習功課,上課認真聽講,和老師同步思考、加強互動,等等。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卻不懂得幫助孩子總結好的學習方法,也許並不能及時收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寒暑假,借來下學期的書本,讓孩子抽時間預習功課,對孩子下學期的學習是有益的。

3、學會賞識教育

都説孩子還是自己的好。所以説,從內心賞識自己的孩子,應該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只是,家長要做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的不如意就苛責孩子,更不要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而遷怒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孩子的誠實、善良、守信,這些都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備的。能一口氣説出孩子10條以上優點的家長,才是合格的家長。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從小樹立自信,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4、營造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圍

家長要互相尊重,文明禮貌待人,營造一種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圍,這也是孩子健康成長必須的良好環境。讓孩子體驗到家庭的温暖,最好能把家長當成朋友,和你分享成長中的困惑,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呀!

5、同孩子一起成長

活到老學到老。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成長、進步、成熟,並不是因為你為人父母就什麼都懂什麼都對。與孩子共同成長吧,體驗這其中的樂趣!

教師名師談家校教育心得體會(通用9篇)9

上週三,我校有幸請來了全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周慧玲教授為我校家長做講座。在此之前,我對孩子們説,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好機會,可以説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都不一定還有這樣的機會,聽了之後會讓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豁然開朗。果不出我所料,周老師的講座精彩之極,全場家長聽得津津有味,甚至連周老師説今天就講到此,大家都非常的不捨。整個講座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但在我們心中,似乎不到一節課時間。當講座結束時,整個體育館掌聲雷動,持續不息,周老師不得不一再鞠躬以示謝意。

周老師以自己的家教經驗來展開話題,她有兩個女兒,都非常成功,大女兒如今已是香港金融界有名的律師。周老師説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是四個字“不管,不慣”。不管就是在孩子思想行為上不要約束太嚴,不要一味包辦,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要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如果什麼都管,什麼都是父母去抄辦,那孩子長大後就傻了呆了。不慣,這點相信大家都知道,只是現在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呢?現在的小孩那個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家裏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家人圍着轉的“小太陽”。希望家長聽了周老師的講座後回家好好反省。

周老師説她女兒十二歲時,就是家裏的小管家,家裏的大小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其中以裝空調一事最為經典。那時周老師家剛搬進新家,還沒有裝空調,而大人們又要出差幾天,給麼辦?女兒説:“沒事,我來處理吧!”果然,等周老師回來時,空調已經裝好,問她怎麼做到的,她自豪地説:“我看報紙,看電視,貨比三家,然後看服務質量,最後選一家覺得比較滿意的公司來裝。我可是連家門也沒出呢!”像我們現在的孩子,甚至連買個早餐都要父母陪着。相差真是太遠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周老師一直非常重視,也非常講究方法。比如有一次,女兒犯錯被老師批評了,周老師先陪同孩子向老師道歉,然後回家教育女兒。周老師説:“老師批評你,你有沒有謝謝老師呀?”女兒説:“他批評我我幹嘛還要謝他!”周老師説:“他幫你指出錯誤呀。”女兒還是不明白,周老師説:“比如你臉上有灰走在大街上,有人朝你笑笑然後走開了,有人卻對你説你臉上有灰讓你搽掉,你覺得誰對你好呀?”女兒説:“後面一個對我好。”“這就對啦,老師批評你就是幫你搽掉臉上的灰呀!”“哦!”女兒這才鄭重的點頭。現在,有些家長甚至站在孩子一邊,質問老師為什麼批評孩子,認為孩子什麼都是對的,自己寵愛也就罷了,還要求老師也要像他一樣寵他的寶貝。所以現在很多老師都説,現在的孩子批評不得,甚至重説兩句都不行,説不定就遭家長“暗算”“報復”。老師難當啊!

其間有一個笑話,周老師問:“現在,你們説養兒為什麼?”我脱口而出大聲説:“為防老!”在場一片鬨笑,“現在什麼年代,誰還指望兒女養老呀!”就在我“軍心動搖”時,周老師説:“祝賀你,你是對的,我們從小就培養他們的孝心,老了就不會孤獨寂寞。百善孝為先,要從小培養孩子孝心呀!從小就要灌輸:我養你就是為了防老。”謝謝周老師,我起初其實也是從這方面去想的,不知為何其他家長會一片譏笑。或許他們認為自己不會老去,即便老去也是花枝招展,蜂蝶成羣吧!他們有能耐,我實在是佩服!聽完講座,我可謂是心潮起伏,我從沒有這麼興奮激動過,為周老師的赤誠之心,教子之道。希望以後能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