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5篇

教師1.47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5篇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感受談一下。

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種子埋藏在土裏,只是具備了發芽的內部條件;只有當它感受了陽光的温暖才會發芽!

我們要做的就是使學生感受到——我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這對學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題的訓練,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動的起始階段。

2、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

3、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的方法。

5、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組織好探究後期的小結,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

綜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點點體會,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學者必須重視國小科學教學。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2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如何在此刻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光裏學好英語這門語言,教育教學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透過八年的工作實踐,然後我認識到,國小英語教學不就應只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解釋和程序化分析,那樣只會使教學資料平淡、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他們原有的興趣和信心很快喪失殆盡。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國小英語的教學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説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忙學生理解教學資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透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忙學生建立語感。透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就應融入必須的情境之中。可透過課堂表演來創造必須的語言環境,給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為學生帶給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光和空間。

3、鼓勵學生透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潛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然後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4、反饋信息、即時鞏固。英語的聽、説訓練必須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資料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説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構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用心嘗試,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表揚,然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用心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忙、體驗成功、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為他們帶給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齊交流和探索,瞭解學生所想所需,然後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忙學生學會學習。

1、用心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透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一樣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四、實行激勵評價,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1、注重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激勵。

2、重視學生的主觀性評價,讓學生透過分析,透過比較,認識自我的優勢和不足,然後明確努力的方向。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透過聽、説、讀、寫訓練,幫忙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必須的英語口頭表達潛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説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兒童學習外語的方式、資料與成年人就應有所不一樣。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錶演和遊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務必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繫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然後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3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藥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説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4

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作為一種教育策略,寬容往往被教育者所忽視。事實上,寬容學生的缺點與賞識學生的優點是教育過程中兩個互為聯繫的最重要的方面。寬容學生的缺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賞識學生的優點。我覺得班主任對學生的過錯應該寬容,在工作中注意教育的藝術,這樣往往能事半功倍。

記得有天上午,一位小朋友跑來跟我説:“老師,我的水晶泥少了7盒”。當時,我沒有聲張,而是冷靜下來悄悄地做了一番調查,最後確定靜靜的嫌疑最大,因為有同學看見她翻過別人櫃子。更重要有過“前科”,曾到老師講台上隨意拿東西,但是為了維護她的自尊心,不讓她受到傷害,我沒有在全班學生面前揭穿她,而是在放學後,悄悄地把她叫到班公室。從她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她心裏很不安,於是我和藹可親地對她説:“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想請你幫個忙,行嗎?”她睜大眼睛,點了點頭。我繼續説道:“今天我發現班上有孩子的水晶泥不見了,你能幫我去查一查嗎?”她馬上滿臉通紅,支支吾吾地説:“老師,我……我……不行的。”我拉着她的手説:“我相信你肯定行的,因為有人看見你在櫃子旁邊。”她聽了連忙解釋説:“老師,那不是我偷的,而且也不止我一個人知道櫃子裏有呀。”説完她低下頭不敢再看我。這時,我語重心長地説:“其實丟這些是小事,我是擔心這位同學如果不能及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味地繼續錯下去的話,那很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是老師最痛心也是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所以,我真的希望這位同學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做一個知錯能改的好孩子。老師也一定會原諒她的過錯,為她保守這個祕密,不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她聽了我的這番話,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遲疑地抬起頭問我:“老師,您説的話真算數嗎?”我衝她使勁地點了點頭。這時我看到她的眼眶已經濕潤,她哽咽地對我説:“老師,對不起,水晶泥是我拿的,因為我覺得很好玩,但是奶奶不給我買。”説完,她慚愧地低下了頭。我走過去輕輕地撫摸着她的頭説:“你能勇敢地承認錯誤,説明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高興。你放心,我向你保證這件事將成為我們之間永遠的祕密。”聽了我的話,她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她還向我保證一定會把錢還上的。從那以後,我發現靜靜再也沒有偷過東西,學習也更努力了,天天下課跑來問我:“老師,我今天有沒有更進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教育過程中,我以“寬容”給學生一個台階,使犯了錯的學生鼓起勇氣,坦然地面對並主動改正,挽回了學生的`自尊,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老師對她的尊重和信任。

我想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具有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容納學生,容納他們的偶然過失,允許學生一次失誤,學生就多了一次健康成長的機會。畢竟失誤並不意味着失敗,給學生重新再來的機會,也許收穫到的是意外的驚喜。當然,寬容不是無原則地姑息遷就學生,更不是對學生的錯誤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一味地遷就,要有原則和理性的分析。對待不涉及道德品質的過錯,不宜採用懲罰的手段。寬而有愛,寬而有方,寬而有度。老師們,讓我們多一些寬容,生命就會多一份空間,多一份陽光。如果我們不懷着一顆寬容的心,冷靜去處理,我們將無意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自責心理。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如果你認為一個人已不可救藥,那麼他會真的一步步走向深淵。如果你認定一個人是璞玉渾金,缺的只是雕刻而已,儘管他身上有些小缺點,但是你的寬容會使他自肅、自律、自策,他會真的成為一塊碧玉。因此,愛孩子就請寬容孩子吧!雨果説,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學生為之學生,就是因為他們愚昧無知,有缺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做老師的,年長於學生,閲歷豐富於學生,知識多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當然應該寬容學生的缺點。寬容是一縷陽光,願它時刻籠罩着我們。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5

時光荏苒,在一個新的學校裏,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輩相比,我的教學故事沒有那麼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節,不過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長的故事情景。

一本勵志書上曾經這樣説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他的年齡大小,而在於他的意志力、經歷和心智.回顧我這幾個月,如果真的要來一個隨筆的話,自己真的是感同身受.總覺內心深處時時充盈着感動。是領導的關懷,同事間的互助,師生間的靈犀,讓我感到了生活的意義,感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給了我在單調機械的'工作中堅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動着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報着,以下是我這段時間的一點心得。

在學習上,數學學科本身很抽象,有時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科滲透,師生互動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上課熱情洋溢,不譏笑學生,就能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盡力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細心洞察任何一個學生樂趣的閃光點。

強調能者為師,才能充分體現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述自己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與想法,帶着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着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一題多解,可以採取學生交流,講解的辦法。通過不同學生的不同展示,使學生意識到知識的活性,增強一部分學生的興趣及另外一部分學生的信心,從而對整個班集體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教師的言語,行為、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髮展成長的關鍵因素。運用數學本身的魁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熱愛數學學科的興趣及廣闊的知識,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教學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活法,調查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脱出來,進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設計上多下苦功,要多聯繫生活實際,多創設一些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等,還要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來完善充實自己的課堂教學,再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形成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

不敢許諾什麼,但我會取他人之長,努力奮進!希望學校多為老師提供學習機會。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6

學生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最重要的。這話説來易懂,但真正意識上的認識卻太難。今天做了一個家訪,讓我對這個道理認識得更深刻了。

家訪的對象是一個聰明好動的孩子,最近聽課不太用心,作業寫得比較差,經常缺作業,所以我和副班決定去他家家訪。家訪中瞭解到孩子是媽媽31歲時才出生的,難免有些慣養,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讓孩子對待父母的管教不太上心。前段時間和堂哥打架,被他爸爸揍了半個小時,臉都被打得紅腫,我聽了都揪心,可孩子媽媽説他捱了打後轉臉爸爸又和他説説笑笑。我聽後不再揪心,卻無語了。孩子的`教育本就不該有如此暴力的體罰,然而如此的暴力卻沒有讓家長抓住教育契機,讓孩子進行思想上的認識。太慣孩子了!最後聊到作業,孩子媽媽説她多忙多忙,我能理解,可孩子媽媽説她對孩子的寫得很差的作業不太忍心讓他重寫,我真的有點急了。孩子的作業那是學習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作業都無法保證,那孩子的成績很可能會從此一落千丈。70分鐘的家訪,我和副班一共沒説到20句話。最後我給孩子媽媽留下建議,

1、我們老師在學校嚴要求,家校多溝通。

2、孩子的學習從作業抓起,孩子的思想從定向閲讀抓起。而我聽到的迴應依然是“我現在多忙,下個月一定……”唉,可悲呀!臨走不忘再叮囑一句:“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李鎮西老師在他《做最好的家長》一書裏就反覆強調:家長也是教育者,和教師是同事關係。在上次家長開放日時,我也對家長談到家庭教育這一話題。家長做事謹慎,孩子也一定很認真;家長為人熱情,孩子一定待人大方;家長處處挑刺,孩子必定斤斤計較、自私自利;家長處事大大咧咧,不往小處着眼,孩子如何能細下心來?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前沿陣地,對於孩子在校學習習慣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作為家長,應當充分意識到家庭教育的作用,教育孩子就要先反思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才是上策。找到孩子教育的方向、方法就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7

新學期開始已很久了,與孩子們走過了近六年的日子裏,我們融洽相處,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那一雙雙充滿天真與童趣的眼神,不禁讓我想起那一幕。

事件描述:

在那個春風拂面,鳥語花香的美麗季節裏,我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感悟生活。在一個課間,我的學生們正在玩丟手絹這個遊戲,看到我後幾隻稚嫩的小手向我伸來:“老師,和我們一起玩吧!”我欣然應允,但就是這次遊戲,掀起了一場小小的風波。“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孩子們在陽光下,露着小白牙,笑得是那麼的燦爛,唱得是那麼的投入。快樂的時光總是逝去得很快,在孩子們的歌聲,笑聲中,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準備站隊進教室了。忽然,一個名叫洋洋的小男孩大聲的哭了起來,一臉委屈的向我走來,噘起小嘴,我輕聲的問道:“你怎麼了?”他滿臉的委屈小聲地回答我:“老師,我還沒玩過呢!”原來是這樣呀!我笑着摸摸他的頭,正準備開導他的時候,走來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錢宇,輕輕的抹去了洋洋臉上的淚水,説了一句:“別哭了,下節課下課時我們接着玩,咱們班同學太多了,剛才沒有輪到你,我們是好朋友,下一次我丟給你好嗎?”

眼前的一幕,令我感動,孩子們已經能懂得與同伴分擔痛苦,為小夥伴解除憂愁,這就是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多麼至真至純啊!

走近孩子們——感覺真好!

反思:

今天的這一幕深深植入我心田,讓我明白教育就是讓每個孩子都燦爛!在我的課上,我充分關注每個學生,與之一起參與活動,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其實孩子們的.世界有時候是我們成年人很難深入觸及的。良好的夥伴關係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髮展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一個孩子,特別是貴為獨生子女的孩子,處處以他(她)為中心,優越性很強,享受着無與倫比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往往只獨自品嚐,不願分享,也許可能是時時順心的,但一旦遇上煩心事,就怨天怨地,怨爹怨娘,甚至遷怒身邊的小夥伴,很少從自身找問題,更別提體會他人的快樂,而我眼前的這些孩子卻已經學會了去處理夥伴間的關係。我真的很慶幸能和這些可愛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他們天真、可愛的一面,常常使我又回到了童年,更讓我明白了許多……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8

今天中午接班時,我和小朋友一起散步談話,依琳小朋友走過來跟我説:“老師,長大後我也很想當老師”。我很高興,既然很想當,那一定是對教師這一職業充滿了好奇和羨慕。我不經意的問了一句:“為什麼呀?”。孩子説:“因為當老師可以管小朋友啊”。我聽了很震驚,原來是因為這樣啊,我還想聽一聽有沒有別的理由,於是我又問她:“你想當老師還有沒有其它的理由?”,孩子又補充説:“當老師可以中午不睡覺,坐在那裏看書多好啊,哈哈”。聽了孩子的話我感到很意外,孩子想當老師的理由不是説可以向小朋友們傳授知識而是可以管制着小朋友,孩子有這樣的思想是不是我們做教師的一種失敗呢?是不是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管制孩子的地方太多了,以致導致孩子們都羨慕起當老師來,因為他們認為等他們當了老師以後也可以這樣管制小朋友,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我深深的思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確實有時候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就對孩子實行所謂的'嚴厲措施,可一般情況下我還是比較注意去與孩子接近的,孩子怎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看來還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對孩子還是不夠寬容吧。孩子的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雖然沒有領導的監視,沒有家長的觀看,可我們要記住:我們是在孩子們的眼皮下工作的,有那麼多雙眼睛看着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對孩子寬容,蹲下來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把真心話告訴老師,我期待有一天,孩子説她想當老師時,原因不是老師可以管小朋友而是認為做教師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一起鍛鍊身體,一起學知識,這樣,我們做教師的才不會感到失敗。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9

關於閲讀區建立的重要性,我似乎已經不用多説了。越來越多的老師意識到幼兒早期閲讀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會有閲讀區,供小朋友們閲讀。然而,在幼兒園小班的閲讀區中,存在着許多問題,許多幼兒園特別是小班的閲讀區形同虛設。老師因為懼怕孩子把書撕壞,所以乾脆不發給孩子書,除了幼兒的教材以外,不讓孩子接觸圖畫書。有的幼兒園雖然為孩子配了書,可是僅限於讓老師拿着,給孩子講,孩子沒有操作的機會。筆者調查了幾家幼兒園,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的問題。

其實,我園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一個學期下來,小班發下去的圖書要麼像新書一樣,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要麼就被小朋友撕成一頁一頁,不能看了。以至於圖書在小班變成了一種擺設。

對於小班來講,圖書區的管理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為老師,我們要從哪幾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閲讀能力,讓我們的圖書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作用?這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圖書區的建立要遵循幾個原則,如便於孩子取放,購買圖書時選擇孩子感興趣並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圖書,如繪本。在閲讀區佈置漂亮的環境,讓孩子從喜歡環境開始喜歡閲讀區,另外,如果有條件,可以放一些輕音樂,孩子會喜歡的。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必須讓孩子接觸圖書。如果孩子沒有接觸圖書的機會,那麼良好的早期閲讀習慣便如紙上談兵,無從談起。那種把圖書束之高閣的作法無疑是不可取的。

也許有的老師會説:圖書買來是看的,幼兒書的價格不菲,小班孩子還不懂事,讓他們撕掉了多可惜啊!還不如等他們大了,懂事了再讓他們看。是啊,等他們長大了,撕書的機率是少一些了,可是,小班時期接觸圖書的機會也失掉了,書與孩子閲讀習慣的養成來比,哪個更重要?相信老師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接下來,重要的環節就是閲讀環節的管理,老師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教師示範孩子們取書方法,翻頁的方法時,動作要規範,要輕,讓孩子在感官上感受到對圖書要愛護。

當然,小班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撕書在小班是常常發生的事。小班寶寶為什麼會撕書呢?原因有幾下幾點:

一是孩子的敏感期。三歲左右的孩子,手的肌肉正在慢慢發展,孩子會喜歡做一些手工,撕紙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工作。老師可以在美工區準備紙讓幼兒撕。這樣可以降低孩子撕書的概率。

二是圖書資源不夠。在圖書資源比較少的情況下,孩子因爭搶而導致圖書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再次,不會保護圖書,如翻頁不注意,扔書等不良習慣。最後,模仿別的小朋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看到有的孩子撕書,他們就會跟着學。

因此,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防止孩子撕書:

首先,教給孩子正確閲讀的方法,從取書、翻書、閲讀、收書,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能有效防止孩子撕書。

其次,滿足孩子手部肌肉發展需要,在手工區投放材料讓孩子自由撕折。但是要儘量避免把舊書撕掉讓孩子撕着玩。

再次,發現有損壞書的現象要及時做出反映,不能視而不見。在幼兒規則養成中有一條重要的理論:破窗理論。即,當一個孩子違規而沒有被制止,孩子違規的行為會越來越多,相反,如果馬上制止,就會有效扼制不利的影響。因此,老師看到孩子撕書時,首先要制止。並和撕書的孩子一起把圖書復原。這樣做聽起來很麻煩,但對幼兒良好閲讀習慣的培養卻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讓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閲讀習慣是我們的責任,小班閲讀區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們不可忽視小班的閲讀區,創造一切條件給小班幼兒閲讀提供機會,理智地管理,使閲讀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使孩子從小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0

在這半年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自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主動接受和探索知識,而不是傳統的被動的填塞式的學習。貫徹"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對於優生中聰明好動的學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我們班的小志同學他就是非常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做,由於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在教學中要適時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1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説,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國小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國小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着,交流着各自的信息,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裏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悦目(椅子插入課桌下面的空間裏),便懷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穫,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當課一結束,就在學生們忙着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着:“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麼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入了課桌裏面,然後帶着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譁,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着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裏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説明了什麼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國小,我在想着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湧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入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説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麼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恆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説: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裏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牆“站”好;如果看見窗台髒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麼多人不怎麼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説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麼,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裏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2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多年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一方面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一、用“發展”眼光去評價國小數學教育對象

1、教師要樹立“發展”觀

“發展是硬道理”,人的發展首當其衝是各種發展的核心,教學必需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必須要打破“只注重書本知識,只注重問題結果”,以“結果對錯”做為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唯一評價標準,以“得分高低”做為學生學習成效的唯一評價尺度等從眼前出發,急功近利,有損於學生終身發展的落後評價觀,而應該思考一下我們今天的教學對於學生的明天,對於他們能否自主地學習、發展有什麼影響。

2、教師要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長遠的服務

“終身教育”是時代對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為教育者的教師要從“服務”的角度審視每一天的工作,不僅是一本書、一個單元、幾道題等該掌握的知識,而是學生在獲得這些知識的同時,是否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覺的學習”將來能夠伴隨他們的終身。所以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做好今天的服務,從這樣的角度加強自我反思和評價。

3、實現學生有差異的發展

“差異性”是人在素養方面的客觀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發展中的`不平衡性,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個性化的教育,數學教學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實施有區別的分層教學;在評價上,教師更要實施分層評價,使評價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實際。我們必須摒棄那種追求高平均分、高優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和評價要求,使每個學生在符合自身基礎的前提下實現真正意義的發展。我們尤其要關愛“學困生”,理解他們的苦惱,幫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也能夠在自身的進步中發展,不至於被排擠在數學、乃至整個學習之外。

二、針對個體進行有效評價

實施“分層評價”正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客觀尊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服務於學生主動發展的宗旨。學生的各自思維方式不同,學習的起點不同,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分層次完成題目的時候,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題目,並在解答過程中獲得一份自信和鼓勵。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我想,每位教師都具有各自的教學風格,擁有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調試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帶有共性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真正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3

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與成人的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們會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氣瘋的時候。但你若能靜下心來,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你就會發現這個過程其實是那麼美妙。所以,我們不管是做家長的還是做教師的,不妨放慢自己的腳步,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陪他們一起靜靜體會生活的滋味。

我在附小快20年了,與這些稚氣未脱,樸實無華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無比快樂。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緻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我們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進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奏。高頻率、快節奏、大梯度,不利於學生的`有序成長和發展。作為教師,用人們冠於我們的美稱就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所面對的又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學生,而學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差異,有家庭條件的差異,有家長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的差異,有學生自身條件的差異等等。我們常説“有教無類、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不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有選擇職業的權利,也有選擇專業的權利,可是我們卻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

回頭想想我們平時面對孩子“錯誤”時的情景和心態——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給學生帶去一陣陣的“狂風暴雨”,而我們的學生在久經此種情形變得麻木,因此出現了下一次的“暴風雨”會來得更猛些的惡性循環。很少有老師會靜靜地坐下來“和風細雨”地用真誠去和學生交流,用等待的心態理智的去接受孩子的“犯錯”,用樂觀的態度採取恰當地行為去引導孩子——那主要是我們對孩子缺少一份等待。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社會發展的過程是一樣的,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曲折而複雜的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孩子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並不是直線上升的。他(她)們的個性、品質等各方面的形成也應該是在反覆的“碰壁”與“尋求解決”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違反了這樣的規律,社會就會倒退,而我們的孩子則將會成為“次品”或“廢品”。吶喊、痛斥、抱怨、牢騷、歎息,是對教育的關注、關心和責任,是對問題的一種正義宣泄,其豪氣值得欣賞,其拳拳之心天地可鑑,但僅是對問題的放大,傾倒心中之積,對解決問題還是無濟於事,反而感染更多人的失望,讓人找不着北,無所適從。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允許孩子“犯錯”,教師應該學會等待,在你耐心地引導中等待孩子們慢慢地進步與成長。

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等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等待,那麼,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後進生,因為後進生也是學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國的未來。培養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在公開公平的教育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從而成為祖國的棟樑,這是教師的職責。所以作為班主任或是老師更不能冷漠、歧視、放棄“後進生”,應親近、關愛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與他們進行長期“磨合”,引導他。正如《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所引用的錢理羣先生所説的:“救一個算一個,喚醒一個算一個,促進一個算一個,成全一個算一個。”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4

用活教材 盤活課堂

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基本依據和物質基礎,但在教學中過分的把教材當聖經,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一門充滿生氣和靈性的課程變得沉悶、單調、乏味,那麼,教學就會猶如一張網、一團麻,很難做到綱舉目張,教材反而成了我們搞好教學的瓶頸。可見,處理好教材,才能上好一節課。教師要在深刻領會教材藴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合理的分析和解讀教材,既尊重教材,又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輕鬆又實在。

一、不求全,而求變

不可否認,教材的內容、編排體系以及隱含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影響教師教學的重要因素,然而,教材所安排的內容是否為教師的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又是否能為學生已有的基礎所接受和認可?事實上,即如人們所普遍瞭解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關於教材與教師教學活動之間新的定位:教師應當用教材去進行教學,而不只是教教材。這也就是説,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正確理解教材,首先是站在知識系統的高度全面掌握一個課時的知識點,其次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確定重難點,最後是聯繫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必要時對教材的安排靈活變通,或“刪”或“增”。在北師大三年級《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教學中,教材涉及的內容就非常多,從例題看:有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有筆算除法的首次驗算(其中又包括沒有餘數和有餘數的兩類)。從習題看:有商的大小比較;有對剩餘的不同處理。一個課時涉及五個新的知識點,試想:要使一個三年級學生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內對五個新知識點理解、接受、消化,可以嗎?當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那麼,教師就要對教材作出大膽取捨,本課時緊承前面的教學內容,被除數首位不夠除、筆算除法的驗算無疑是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們有必要在教學中刪除有餘數除法的'驗算、對剩餘問題的不同處理兩個知識點,同時弱化商的比較這一知識,這是“刪”。而在導入階段增加口算420÷6,並通過分解圖展示口算和思考過程,這能有效地遷移學法,理解“首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的算理;在學習了首商之後,及時在反饋練習階段增加確定首商的專項練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這是“增”。如此刪、增更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新知,學習輕鬆了,課堂的實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不求全,而求變”可以看成數學基本技能教學所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二、不求全,而求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數學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特別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普遍採用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呈現模式,內容生動,對學生也有極大地吸引力。但觀北師大新教材,課本以大量篇幅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模型,而將對於知識的解釋、應用與拓展反而隱含於練習之中。這樣的安排就有可能割裂數學知識鏈條,淡化了數學本質內容的探究。事實上,我們決不能弱化數學基本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某些內容安排次序作出調整,可能更有利於鞭辟入裏,使數學知識前後連貫更加順暢,學生的思維也隨之順暢。還是北師大三年級上冊《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的教學,教材中的例1(46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即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而緊接着安排的試一試則是被除數的首位夠除的練習,這是上一課時已經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妨大膽地將這一內容調到例1之前,作為鋪墊題,達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提取筆算除法要點的目的。這樣既分散了練習,又將新舊知識順暢地聯繫起來,對新知的學習起到很好的解釋作用。再看北師大六年級下冊《反比例》的教學,緊承正比例知識,我們完全可以直接運用例2(王叔叔遊長城,選擇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時間的關係)、例3(分裝600l果汁,分的杯數與每杯的果汁量之間的關係)的情景,在與正比例的比較中理解什麼樣的量能成反比例關係,而例1中出示的和是12的加法表、積是12的乘法表倒是適合學生在認識了反比例之後對兩種不同的情況作出哪種數量關係成反比例的判斷,同時在乘法表中,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連成了一條曲線,這正是反比例圖像的直觀表現,對後面觀察與探究反比例函數圖像起到很好的導入作用,因此,不妨將本課時例1的內容調整到學習了反比例並完成相關反饋練習後進行教學,更利於知識的解釋、連貫和聯繫。也就是説,“不求全,而求聯”可以被看成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的相應原則。

三、不求全,而求延

在教學中,簡單機械地“用”教材教往往束縛學生的思維,達不到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教材的創新。例如,就概念教學而言,對於同一概念我們應當力求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進行理解,也即應當將其看成整體性“概念網絡”的一個組成成分,從一個廣泛的角度對概念作出必要的“引申和變化”,這樣,學生就能在教材呈現的有限內容中生髮開來,全面的、立體的掌握知識。在北師大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教學中,教材給出了兩類情境——數學情境和生活情境,一類情境是同類量的比較,另一類是不同類量的比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比的概念。然而,如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呢?我們恐怕還需要更為生動的內容呈現。可以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後講敍《柯南破案》的小故事,柯南只測量腳印就推測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身高,從而引出人體中有趣的比;在《試一試》習題中,解決了樹高與影長比的關係後,引入數學家泰勒斯運用這一知識測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在教學臨近尾聲時,出示體育比賽中的比分,引導學生思考:這裏的比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比嗎?……這些相關內容的拓展、延伸,更能夠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使“比”的概念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立體圖像,而不是扁平無生氣的知識。看來,“不求全,而求延”可以當做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原則。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此言不差,實際教學中,作為一線的老師我們有更多的實踐體會去靈活的把握教材、運用教材,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有靈性的。

2022年國小教師教育隨筆15

教師的敍事研究是描述教師真實生活的“從下到上”的研究。敍事研究正是在分析豐富的教師經驗和獨特的生活故事方面為教育引進了有益的視角。在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呼聲愈加強烈的背景下,“敍事研究”也許是老師成長非常重要的途徑。

教師敍事研究的特點。

(1)以“質的研究”為方法論。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源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敍事研究則是質的研究運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對於教師的敍事研究來説,“教育”是土壤,“質的研究”是方法論。質的研究將使教師不僅獲得有意義的職業生活,而且會改變教師的存在方式。

(2)以教師的生活故事為研究對象。教師的敍事研究所敍之事就是教師的故事,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研究實踐等活動中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它是真實的、情境性的。這些生活故事勝過任何説教,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3)由解説者描述和分析。教師的敍事研究是由解説者描述的,解説者其實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師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師的人;研究者解説的是教帥的故事、故事的主線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現,使所敍之事通過研究者的解讀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教師的敍事研究寫出的研究報告既包含研究者對所觀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對“事”的論述性分析,兩者相映相成,構成了研究報告中的細膩的情感氛圍和濃郁的敍事風格。敍事研究強調細緻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使教師生活故事得以更豐富地呈現,也因此而具有教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意義。

以上是對教師敍事研究的簡單解釋。由於我認識到教師要想成為研究者,必須從自己的生活、教學故事入手,用我們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分析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這樣的研究切合教師的實際,遠遠勝過那些長篇大套的理論説教,也便於其他老師的學習和借鑑。

新學期開始了,我想在這個學期着手做這方面的研究,因此在這裏僻塊園地,寫下自己的教學故事,有各位老師和朋友的監督,我想我的故事會不間斷地寫下去。

【作者簡介】李素環,網名紫風鈴響了(簡稱紫風鈴),擔任人教論壇國小語文教育教學版版主,現任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曾任教於大城縣孫毅國小,中學高級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河北省語文學科名師,河北省優秀教師,河北省骨幹教師,廊坊市科研型教師。積極倡導用教育敍事的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以開放的課程意識改變教學方式,從“兒童作文的實效性教學”“單元整組教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個角度實施語文教學,努力構建“靈動、有趣、和諧”的課堂。主持、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六項。課題研究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三次,市級教學成果二、三等獎三次。優質課評選獲國家級一等獎兩次。論文評選四次獲國家級一等獎。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論文、教學案例百餘篇。指導學生髮表習作或獲獎共三百多人次。閒暇時撰寫小説、散文、詩歌六十多篇。目前還擔任一個國家級作文期刊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