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演講稿

實用的幸福的演講稿3篇

演講稿8.84K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幸福的演講稿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幸福的演講稿3篇

幸福的演講稿 篇1

假期讀到輝姑娘的一本書上説:生活何處不苦楚,然而生活何處不幸福。也聽人過:世界上沒有一個叫幸福的地方,只是有幸福的人。幸福沒有定義,讀了這麼關於幸福的微言大義,卻依然讀不懂幸福。總覺得幸福很大很大,但是剛才在下面和大家交流的時候,當大家説出自己的幸福的時候,我又覺得幸福很小很小,小到我們每天都被幸福包圍着,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中。

涵涵説,一牀棉花被,一生好閨蜜。從商丘來到開封的小姑娘,冬天冷的時候沒有厚被子,只是在辦公室隨口一説,同樣剛入校不久的真真聽見了之後,讓自己的媽媽給涵涵做了一牀八斤厚的被子,讓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小姑娘感受到了來自同事的温暖。涵涵説,看到棉花被的瞬間她淚流滿面,那一刻,她很幸福。

西蕾説,自從來到求實之後,集體備課的營養,各項考核的督促,讓她由一個懵懂的小姑娘在業務上逐漸提高,現在已是自信十足,能夠在本學科教學上得到更多的經驗和幫助,是快樂也是一種幸福。

青兒和馬瑞説,當她們從小餐廳搬到後面教工宿舍樓的時候,面對堆積如山的行李,就選擇在原地等待,因為她們有信心,只要有老師看見會幫她們,她們的這份自信不是空穴來風,當幾個男老師從教學樓出來的時候,問清情況後,二話不説,就幫她們搬到了後面。她們説,對於剛剛來求實不久,沒認識多少人的情況下,有這麼多熱心的人幫助她們,她們覺得求實就是一個大家庭,她們感覺到了幸福。

蔣莉説,她的幸福就是能夠教歷史,給學生講歷史。她最喜歡歷史學科,假期的時候還跟着考古隊去參與了考古。楊瀾説,當你能做的事,正在做的事,和你想做的事,三件合一的時候,你就是幸福的。蔣莉的幸福可能也是大多數老師的幸福,因為我們都在從事着自己最喜歡的學科。

老畢説,她的幸福是每天下午飯後休閒的時候,能和大家一起跳廣場舞,東校是一個學校,更像是老師的家,我們不僅在這裏面工作,更在這裏面生活,廣場舞不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心態,一種對生活的樂觀的曠達,我原來給老畢發過這樣一條信息:“每一個不能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我們踐行者這句話,把學校當家,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當我們輕舞飛揚的時候,我們是幸福的。

我對學生説,因為競聘,下學期我不一定還能教他們的時候,晚上孩子們回到寢室哭成了一片,他們不捨得我離開;我問袁校長,這一年我的工作做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他説很好,非常好;能得到學生的喜歡,領導的認可,又在從事着自己最喜歡的學科教學,我有什麼理由不幸福呢?

能進求實不易,能在求實成長進步留下來更是不易,且行且珍惜,我們的幸福!

幸福的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我是一名普通電力工人的家屬,很榮幸能有這樣的機會參加今天的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與安全同行,讓幸福永駐》。

假如有人問幸福是什麼,可能會得到一百種、一千種甚至更多的答案:有人認為是端着鐵飯碗,吃穿不愁;有人認為是金榜題名,花前月下……。心境不同,經歷不同則幸福觀也不同。在我看來,每天看着自己的丈夫平平安安地回家,享受着一家人和和美美團聚的温馨,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生命是無價的,它屬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們感悟着人生,體驗着得失。每一個清晨、每一個夜晚,您的親人都期盼着您能高高興興工作,平平安安歸來。一曲《祝你平安》,一句“好人一生平安”,喚起多少人對平安的嚮往!健康、平安是生活賜於每一個懂得它意義的人的最好禮物,這就是幸福!也許你曾感受過母親對兒子的那種牽掛;也許,你曾感受過妻子對丈夫的那種依戀;也許,你曾感受過孩子對父親的那種期盼!那麼,當你憑藉強健的體魄登杆爬塔時;當你施展嫻熟的技巧接表掛線時;當你奮戰在電業的前沿而驕傲地宣稱是光明的使者時,你的頭腦是否繃緊了安全這根弦?

這是發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供電職工身上的事例,工作一直很出色的他在一次登杆撤線的作業中,忽略了一個不該忽略的細小環節——打臨時拉線。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次小小的忽略卻造成了他終身的遺憾。就在他剪斷最後一根導線準備下杆的時候,他感受到電杆在劇烈的搖晃。接着,電杆倒下了,他也倒下了……當他再次看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已是三天之後,而醒來後接受的第一個現實就是遍體鱗傷的軀體。

出事的當天,他年邁的老母親聽到兒子不幸的消息,當即暈倒在地上;正在上班的妻子接到電話以後發瘋似的向醫院奔去;才滿兩歲的孩子,晚上見不到父親,哭喊着找爸爸……就這樣,一個充滿幸福和歡樂的家庭,因為小小的臨時拉線而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在護理他的那些日子裏,那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給兒子餵飯時那顫抖的雙手,年輕的妻子給丈夫擦背時那浸滿淚水的眼睛;天真爛漫的孩子注視父親時驚恐得不知所措的神情……猶如串起着的一個個大大的驚歎號,敲打着每一個人的心!

如果,他打了臨時拉線,那麼此刻也許正在飯桌前和家人談論着奇聞軼事,如果不是麻痺大意,那麼此刻也許正陪着兒子嬉戲在兒童樂園,如果不是自以為是,那麼此刻也許正和妻子攜手在陽光燦爛的公園……但,沒有如果,也沒有也許,只因,這世上沒有後悔藥!

“安全”這兩個普通的字眼,沉甸甸的,重重地壓在我們每一個電力職工的肩上。我們不會忘記,不敢忘記,不能忘記那些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教訓。

聽聞一場場悲劇,我的內心同樣受到巨大的震撼。也常引起我深深的思索:是什麼導致這些悲劇的事情發生?是盲目,是疏忽,是對安全觀念的淡漠,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生命是寶貴的,自釀的苦酒自己可以喝下,自己的痛苦自己可以承擔,然而留給家人的悲痛、陰影,卻是任何人也無法抹掉的。

所以,遵章操作是最基本的準則,忘記安全,違章操作,危險就潛藏在身邊。經驗豐富不該是有章不循的理由,工作多年各項操作輕車熟路更不是把《規程》放在一邊的藉口!前車之轍,後車之鑑。一個個慘痛的教訓,為我們一次次地敲響了警鐘!一幕幕血的事實告訴我們:生命,是那麼脆弱,一念之差將會造成多少不堪設想的後果!

親愛的女性朋友們,我們是家庭的靈魂,是男人們的半邊天,我們擁有一雙巧手,創建了家的`寧靜和温馨,温柔的把鋼鐵般的男兒化成繞指柔。我們的一句輕聲細語,雖不如安全制度那麼嚴肅,但足以在歡聲笑語中築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防線,我們每天體貼入微的叮囑,雖不如領導幹部的三令五申那麼有力,但足以在温柔陷阱中建起一個堅實的安全城堡。

親愛的朋友們,為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為了創造電力企業輝煌燦爛的明天,為了小家更為了大家,讓我們謹記教訓,共同努力,讓我們珍惜生命,遠離違章,與安全同行,讓幸福永駐!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幸福的演講稿 篇3

各位同學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夠被邀請來《開講啦》,跟大家能夠交流,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都是有關我的事業。因為我大學畢業是1956年,然後做了研究生,1957年就開始參加一些工作,到今年20xx年應該是六十週年,還不敢説從教六十週年,因為我真正地站上講台講課是1959年。那麼我想在我的近六十年的生涯中間,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主題,就是我非常非常熱愛教師這個事業,我認為這個事業是社會不可缺少的。

我當教師可以説是,有家庭很大的影響,或者説家風的傳承。因為我的父親是教師,我的母親是教師,那麼在上一輩中間,我有兩個叔父是教師,有兩個姨媽是教師,還有兩個舅舅是教師,所以我們家可以説當時我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教師之家了。然後有兩件事情,對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那是我母親,因為我母親是一個國小教師,當時她白天在學校裏上課,晚上就做家庭教師。因為當時我們住在蘇州,蘇州大家知道非常出名的就是園林。我們當時住的是一個小的私人園林,然後花園旁邊有很多住房,所以住的人家很多,大家知道我媽媽是一個國小老師,所以希望他們的孩子晚上也能夠有人指導,能夠好好做家庭作業,是這樣。所以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比較多的時候,至少有八個到十個孩子,來到我們家來,在一張吃飯桌子上,然後我媽媽就指導,這個是一件對我印象很深的事。後來年紀大了,我想總結當時這個深刻的體會,就是覺得我媽媽那麼被人喜歡,那麼被人需要,所以我就覺得我媽媽這個事業,是非常非常受人歡迎,被人需要的。

第二件事情也是我媽媽的事情,抗美援朝的時候,前線有很多傷病員回來,結果正好他們治病、養病的房子,就在我們家住的那幾間房子的旁邊。這一次是我媽媽主動了,我媽媽看他們的生活比較單調,就是治病養病,然後白天很多時間,沒有什麼事情幹。結果我媽媽就去看他們,然後就跟他們説,你們有沒有興趣學點文化啊,就零零碎碎的時間,我媽媽去給他們補一點課,然後就教他們,這些年輕的志願軍戰士,還很感興趣。最後我就發現,他們稱呼我媽媽的名稱就多了,原來他們叫她阿姨,後來他們又叫她老師,再後來,有很多年輕的戰士,叫我媽媽就叫媽媽。我就體會到了,我媽媽熱愛這個工作,她認為她到哪裏,就有這個義務,就有這個責任,來培養年輕人,所以她就努力在做。所以我想我從小就受到了這麼一個薰陶,我從小呢倒是有這個想法,就是做老師很好,所以我國中上的那個學校,就是蘇州的女子師範學校的附中,而我媽媽,我兩個姨媽,都是這個學校畢業的。所以當時我覺得是很自然,將來我也去學,然後我將來也做老師,當時是有這個想法。

然後也可以説是巧,就是等到我的三個哥哥,一個妹妹,我們五個人都慢慢長大了,最後的結果我告訴大家,我們五個人都是當教師。有大學的教師,有中學的教師,有國小的教師,而且我們五個人找了五個配偶,這五個配偶我告訴大家,四個半是教師,大家一定會很奇怪,為什麼是四個半?我給大家解釋,那半個就是我的老伴兒,我們是同學,然後後來相識、相知、相愛以後,就形成了伴侶,那麼他的工作單位,是北京市的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但是他們研究院,有培養博士生的計劃,他是一個博士生的導師,所以我叫他半個老師還可以吧。

那麼我們這樣的一個環境呢,就使得我們跟教師這個事業,我不大願意叫它是職業,實際上它就是我們的一個事業,這個關係非常非常地密,非常非常地深。但是我新蘇師範學校沒有唸完,當時就被調出去工作了,工作了有一年多以後呢,國家要大力發展經濟了,所以從工作的年輕幹部裏頭,抽調一些人去上大學。我當時很年輕,還不到十六歲,上大學上什麼專業也不懂,在老師的動員下,我選的專業當時叫給水排水,就是城市建設裏的一部分基礎設施。你要供給大家自來水,保證飲用水安全,你要把所有家庭排放出來的污水都收集起來,都處理乾淨,防止污染,所以這個是事業上。

我後來怎麼又會回到教師的崗位呢?這個就有一點故事了,這個可以看出來我後來遇到的好的老師對我的教誨,對我的影響。當時我記得我之所以能夠到清華來,就是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我大學是上的上海同濟大學,當時同濟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它選擇了一些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來組織參加國家考試。我們清華大學的陶葆楷老先生,他就是我答辯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就是我後來的導師,應該説是我一生的一個恩師吧,他對我的印象比較好。主要印象比較好的,一個是我説的普通話比較好,當時上海的大學生,很多不大會説,另外一個,就是我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回答問題,好像沒有什麼害怕。所以他在答辯完了之後,他就和我另外一位恩師,就是同濟大學的老師,叫胡家駿,這位先生現在九十九歲,還健在。他就跟胡先生説了,他説我今年要招一個研究生,你動員這個女孩子來考我的研究生,他説她不錯。

然後胡先生就馬上來動員我,大家能猜想動員我的時候,我馬上答應了還是不答應?我不答應,對了。我就跟胡先生説,我説已經上了四年學了,我不準備再上學了,我説我要趕快去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做點貢獻了,當時正是國家在號召建設大西北,我説胡先生,我要去蘭州。後來大家猜想,胡先生跟我説了三句話,就把我原來已經下定的決心,給改變了。第一,我要告訴你,陶先生是我們中國給水排水,這個學界成就最高,學問最好的一個老師;第二句話,你如果能夠考上陶先生的研究生,這是你這一生的一個重要的機遇;第三句他説,這次陶先生招一個研究生,肯定有很多人要去報名,你能不能爭取考上還是問題,這是對你的一個挑戰。所以大家聽了胡先生的這些話,你説我要不要心動,我就完全被他打動了,又想去爭取這個最好的機遇,又想去迎接這個嚴峻的挑戰,我當時是年輕人,還是有點好勝嘛,我想我這個應該要試試,所以這樣子才下定決心。所以我一直説這兩位恩師,是決定我一生命運的恩師。

我到了北京了,胡先生跟我分開了,但是他還不斷地關心着我。我曾經收到他一封信,那是八十年代了,我已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胡先生知道了,他就給我寫了一封長達兩頁的信,他説聽説你現在參加了很多社會活動,你還有沒有時間做研究,你在教學上有沒有受到影響,他説在我們這個行業裏,在這個專業裏,要有一個好學生,有一個好人才也不容易,他説你千萬不要把你的精力太分散了。我收到那封信實在是太感動了,我想他遠在千里之外,但是還在關心着我在幹什麼,而且還在指引着我,而且他的提醒很重要很重要。後來我也給他寫了一封兩頁的回信,我就跟他仔細地彙報了,我現在在幹什麼,我説我有三個永恆的話題,在開這種會。第一個話題就是環保,第二個話題就是教育,就是學校該怎麼辦,第三個話題,我看今天有很多女同學,就是婦女,我一直對自己有兩個原則,一個原則就是我不能不説話,不能光是去坐那兒去開會,但是第二個原則更重要,就是我不懂的事情,我不説意見。然後我也彙報給胡先生,我現在在做什麼科研,在上什麼課,然後我一天的時間,大體上分配是怎麼樣的,我覺得寫了以後,我自己稍微安慰一點兒,但是也還有點兒忐忑,我不知道胡先生接受不接受我這樣的説明。最後胡先生又給我寫回信,他説我放心了,他説你那些工作也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做這個工作,沒有社會的支持,沒有政策的支持,也是不行的,所以他就放心了。這個故事,也是讓我記一輩子。

陶先生當然故事更多,陶先生指導我,除了指導我怎麼寫論文,怎麼收集資料,他還有一個特殊的方法,就是陶先生只要有一次會,一定要帶我去。大家可以設想,一個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那個都是這個行當裏的專家,我根本沒有機會説話,我也説不出什麼話來,但是我聽到很多很多,我認識到很多人。我後來才覺悟到,陶先生是用這種方式在教育年輕人。然後我們倆一起回來的路上,他會問我意見,他會來聽我説,你的想法怎麼樣,然後我再講了,他再跟我講他的想法怎麼樣,所以這個教育人的方式,我覺得對我來説,實在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收穫了很多很多。

剛才主持人講到我現在還在講課,主要就是因為我覺得環保事業,太落後於人類的需求了,我們面臨的問題太多了,所以我們現在必須得做更多的努力,而這個工作,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我們搞環保的人能夠完成的?你在點頭,但是我要搖頭。因為產生污染的工業太多了,我們搞環保的人,我們的基礎知識,我們學習的本領,夠不夠來發展它,來改變它的工藝,我們不太夠。所以我們必須得依靠各行各業的人,大家都有這個環保的理念,他就都來發展清潔生產了,就像現在,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了,我就覺得技術很重要,但是戰略更重要。

特別中間做了一件比較大的事,就是1998年的時候,我就開設了一門新課程,就是完全從寫提綱,寫教材,然後講課,都是從我開始,這個課程就叫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就是面向全校的學生,學生的來源不是環境系,而是各個院系,然後這個課,我不自己謙虛,應該講還是很受歡迎。我最享受的是,我們每年八個禮拜的課,最後的第八週,我們那個課不是老師上,而是讓學生來談學習的體會,結果這堂課非常豐富。有一位同學有意思,他不是汽車專業,但是他從小喜歡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他居然可以去總結出,很多地方是危害環境,比如説消耗能源啊等等,然後今後應該怎麼改進。比如我們也有同學,從國小就開始關心那個塑料口袋的回收,他就專門來講塑料袋的問題。比如我們還有學生做了好多調研,調研清華大學電耗大的地方,不應該浪費的地方有哪些。他去專門調查清華大學所有的階梯教室,如果晚上有課,那個教室三、四百人都坐滿了,如果晚上是自習,他們總結下來,那個裏頭三十多人都可能,但是燈火通明,跟三、四百人坐的一樣,然後他們就計算這個裏頭,電能浪費了多少。我可以看到那麼多優秀的人才,湧現出來,他們有更大的熱情,更大的努力,在那兒從事這個事業,這個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我有一個博士生,大概三年以前畢業的,他做的研究,做的那個成果很前衞。然後我曾經在參加一次國際會議的時候,把他這個成果做了兩個片子,在我的報告的中間,用了兩張片子作為一個例子,結果受到了一個美國人的注意,他就來跟我交流。後來我們交流了一下,我就告訴他,我説我這個學生,今年就要畢業了,我説你那兒有沒有條件,有沒有可能接收他,去跟你合作一段時間。那個美國人高興極了,他説那太好了,到我這裏來做博士後啊,或者做其它的都可以,我也很高興,我想給這個年輕學生開了一扇門嘛。誰知道我回來以後才知道,我那個學生已經報了一個志願,這個志願就是清華大學在鼓勵畢業生到邊疆去,到基層去,他就已經決定了,是到他的家鄉,一個鎮,做一些管理的工作,而且最後他的決定是不改初心,還是到那個鄉鎮。現在我們還有聯絡,還在那兒做,做得很好,各方面都很好,所以他這個也給我很大的啟發。

所以我大膽地把我們古代的一個成語改了一個字兒。大家都知道,我們有一個成語叫後生可畏,這個畏是什麼畏,是畏懼的畏,我建議,要把畏字改成一個欣慰的慰。我一點不覺得害怕,我一點不覺得有距離,我覺得欣慰不已,有這麼多的好的年輕人成長。另外一個成語也想説,我們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好為人師,這個好為人師是不是貶義的,是在批評這個人,就是你老覺得自己了不起,到處要給人家講這個講那個,你就好為人師,是這個意思對不對?但是我覺得好為人師,我很能接受,但我不是説,想要表現我了不起,而是我覺得我陰差陽錯最後當上了教師,我實在是非常享受做這個教師,所以我喜歡當這個教師。那麼我覺得我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把這些事業堅持到底,謝謝大家!

標籤: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