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總結

工程地質專業學生實訓總結

總結1.1W

工程地質實訓為期一天半,總共觀測三個站點,但是由於實訓前雨水比較多,最後才去了兩個測站點。一個是密石洞,一個是從化斷裂帶。

工程地質專業學生實訓總結

6月27日,上午老師講過一些出外的注意事項後我們吃過飯就整裝出發去了我們測量的第一站—密石洞。首先,老師講解這次實訓的內容,提出四個問題讓我們有目的的去進行這次實習。四個問題分別是:一、這裏的巖石是三大巖石分類中的哪一種?二、這裏的巖石中具體有哪些巖石?三、這裏的巖石為什麼那麼破碎?四、這裏的巖石風化程度如何?

帶着問題,我們觀察這裏的巖石。發覺這裏的巖石以頁巖和砂巖為主,也發現了很少的石英,石英屬於巖漿巖,不過這邊的巖石是層積巖。因為這裏的巖石分佈着大量的頁巖和砂巖,這兩種巖石是層積巖中的典型巖石。經過老師最後的彙總解答後,我們明白這裏的的巖石為層積巖不只是因為它有着頁巖和砂巖的大量分佈,它的巖層層理也在告訴着我們這裏的巖石是層積巖。

砂巖:由50%以上粒徑在0.074~2mm的砂粒膠結而成的。按粒度大小可分為粗粒、中粒、細粒及粉粒砂巖;根據其主要碎屑成分又可分為石英砂巖、長石砂巖、和巖屑砂巖等,砂狀結構,層理構造。我們發現這邊的砂巖粉屑砂巖比較多,還有長石砂巖。頁巖顧名思義,它的紋理就像一頁頁的作業紙那樣,在強大的壓力下變成這樣的。

由於我們這次觀察的地點是一段新建的高速公路旁邊,是從山中開闢出來的,所以那些巖石都是裸露在外。這段時間的雨水比較充沛,加上那猛烈的太陽,日曬雨淋,靠近植被的巖石已經變成了泥土,完全風化了。由上往下,巖石的風化的程度越來越低,接近地基處只是微風化的程度。巖石之所以那麼破碎,是因為巖層的活動,內應力的作用和外應力的作用,還有因為是施工後不久,巖層的完整性被破壞了。

我們最後還測了產狀,不過由於操作原因我們的數據有偏差,不能作為實驗數據記錄下來。

6月29日,我們去第二測站—從化斷裂帶觀測,這次的問題和上次大同小異。這裏的巖石是三大類中的變質巖,具體有糜磷巖、流紋巖。還有巖漿巖在其中分佈,我們發現了類似於頁巖的巖石在其中也有分佈,後來才知道那是片巖。

因為這段時間雨水很多,那裏的巖石被雨水侵蝕的很厲害,輕微點的就用錘子輕輕敲擊就掉了,而嚴重點的像流紋巖之類的用手一捏,成泥塊了,所以我們這次標本的採集基本用手直接掰下來。這裏的巖石大多都風化很嚴重,加上雨水的侵蝕,被破壞的很嚴重,這影響到我們的觀測。

那裏地處從化斷裂帶,地殼活動比較激烈,巖層變化大,又加上人為的破壞,所以那裏的巖石不能用破碎來形用,已經成泥了,變成泥沙了。旁邊就是一個沙場,原料就是那裏的'巖石。我們回校後觀測了學校小道旁的那幾塊石頭,那是石灰巖,大自然的神奇讓這幾塊原本平凡無奇的巖石變得婀娜多姿,成了我們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次的實訓時間不長,我們對於地質方面的瞭解不夠。不過我們是道橋專業,不必如環境地質班那樣研究的透徹,我們只是最基本的瞭解了一下地質方面在我們道橋施工方面佔的比重,這是基礎部分。我外出的時候有留意過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建好路後,路邊還要弄防護帶,以減少滑坡事故發生的概率,這與地質學這門課程有關。

通過這次實訓和上次的測量實訓,我明白我們道橋專業不容易。不只是侷限於修路建橋方面,還要學會如何和大自然協調好,讓路修起來和橋建起來的同時又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次的地質實訓也讓我們和大自然更親近,讓看到了我們平時沒看到或者沒留意的風景,見識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巖石中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