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專業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1

摘要

物流是商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同樣依賴於物流體系的高效運作。我國物流體系的發展是快速且有成效的,但是卻跟不上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因而直接影響着電子商務的前進步伐。鑑於物流發展對電子商務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電子商務物流應該按照現代化、信息化、柔性化和規範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

關鍵詞

物流;電子商務物流;職業崗位實踐;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通過了解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企業的介入,從而理解物流對電子商務是否順利進行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構造一個高效、合理、暢通的物流系統,使電子商務所具有的優勢得到有效的發揮。

電子商務是20世紀信息化、網絡化的產物,隨着全球經濟的發展,電腦和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相應的貿易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子商務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商務活動模式,而且對產業間的融合與經濟結構調整產生着積極的影響,具有高效、廣泛的特點,電子商務自產生以來,其自身特點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以一種十分迅猛的速度發展。

二、調查方法

(一)實地考察

通過到本地某電商發貨站進行社會實踐,我深深認識到建立良好的物流配送體系的重要性。影響和制約電子商務物流規模發展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獲得物流配送體系的支撐。沒有物流配送體系的支持,商品不能及時送到買者手中,電子商務就要失去買方基礎與發展的依據。

建立良好的物流配送體系可從搞好共同物流配送着手。共同物流配送是指為了實現物流合理化,將多個貨主的貨物或商品集中在一起,由一個物流業使用一個物流配送系統進行統一配送。這是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初期的有效方式。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初期,由於業務規模不大,為了有效降低物流費用,提高配送服務效率。防止多餘的交錯運輸,需要大力推行物流共同化,特別是要搞好共同配送。共同配送的本質在於充分發揮企業人、財、物及時間等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效果。物流發展情況的不斷變化要求企業必須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適應的配送方式才能保證物流的順利進行。

(二)查找資料

《電子商務物流管理》

由於電子商務所獨具的電子化、信息化、自動化等特點,以及高速、廉價、靈活等諸多好處,使得電子商務物流在運作特點和需求方面也有別於一般物流,使物流具各了一系列新特點。

1、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適時化及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設各都不可能應用於物流領域,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將會徹底改變世界物流的面貌。

2,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

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形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以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這些設施在發達國家已普遍用於物流作業流程中,而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3、網絡化

物流領域網絡化的基礎也是信息化,這裏指的網絡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繫要通過計算機網絡,以及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繫也要通過計算機網絡。二是組織的網絡化,即所謂的內聯網(Intranet)。物流的網絡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基於Internet的全球網絡資源的可用性及網絡技術的普及為物流的網絡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4、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中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藉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需要通過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來解決。

5、柔性化

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

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者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週期”的特點,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準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通過查找資料,習得了近年來電子商務與物流領域的理論和應用成果,加深了對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趨勢和發展成果的把握。更理會了電子商務物流有別於傳統物流獨一無二的特點。

三、SWOT分析

(一)優勢

1、能夠實現貨物的高效配送

在電子商務系統中,配送體系的信息化集成可以使虛擬企業將散置在各地分屬不同所有者的倉庫通過網絡系統連接起來,使之成為“集成倉庫”,在統一調配和協調管理之下,服務半徑和貨物集散空間都放大了。這樣情況下,貨物配置的速度、規模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使得貨物的高效配送得以實現。

2、能夠實現配送的適時控制

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藉助於網絡系統可以實現配送過程的適時監控和適時決策,配送信息的處理、貨物流轉的狀態、問題環節的查找、指令下達的速度等都是傳統的物流配送無法比擬的,配送系統的自動化程序化處理、配送過程的動態化控制、指令的瞬間到達都使得配送的適時控制得以實現。

3、物流配送過程得到了簡化

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下,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使這些過程藉助網絡實現簡單化和智能化。比如,計算機系統管理可以使整個物流配送管理過程變得簡單和易於操作;網絡平台上的營業推廣可以使用户購物和交易過程變得效率更高、費用更低;物流信息的易得性和有效傳播使得用户找尋和決策的速度加快、過程簡化。很多過去需要較多人工處理、耗費較多時間的活動都因為網絡系統的智能化而得以簡化,這種簡化使得物流配送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劣勢

1、供應商吸引力有限,產品品類有限

2、網站運營經驗不足,比價能力有限

3、用户服務能力一般,用户體驗性差

(三)機遇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推進,引發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不斷地提高,這也將從市場、政策、管理和服務等各個層面上對我國物流業提出更新的要求,同時也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總體來説,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加速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基本條件。一方面,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快。雖然基礎設施還需要提升改造,整合集成,但完全可以作為我國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我國物流業的主體正在形成,具備一定規模和效益的企業物流已經逐步從企業生產中分離出來,成為專業化的物流部門。這些條件使我國在成為“經濟大國”的同時,也在向“物流大國”邁進。

(四)挑戰

(一)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基礎十分落後

我們知道,即使是世界發達國家的物流,其發展速度也難以和電子商務並駕齊驅。但在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尤其滯後;人們在重視電子商務的同時,卻對物流配送系統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加劇了物流對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的瓶頸作用,限制了電子商務快速、高效、便捷優勢的發揮。我國由於觀念、制度和經濟上的種種制約,物流業的發展與市場的需求差距較大。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配送中心的規劃與管理、倉儲設施的現代化配置、配送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的優化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我國在關注電子商務的同時,應當以更大的精力建設基礎物流平台系統和與電子商務配套的配送服務系統,逐步改善我國的物流平台,建立物流產業。

(二)物流配送方面的專業人才稀缺

物流從業人員是否具備必要的物流知識和操作經驗,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國外的物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物流教育系統。許多國外高校都設有與物流相關的課程,為物流行業培養並輸送了許多有用的人才。而我國在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還相當落後,高校中開設物流課程和專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導致國內物流人才匱乏,物流企業管理水平低,操作不規範。

(三)與物流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的同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而制度、法規的不健全則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因此,我國應當致力於改善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融資籌資機制、產權轉讓機制、用人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安全、高效的社會環境。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2

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象 牙塔與現實社會的過度階段,有的同學選擇繼續做着夢,有的卻已在為自己鋪着通向現實的路。埋頭苦讀、勤工助學、社團、兼職,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打算,第二專業也會成為其中不可忽略的選擇。第二專業通常簡稱“二專”,指的是在一些大學裏學生除了本專業以外,還可以通過申請選擇修讀的第二個專業,其與輔修專業的區別在於完成學業後可以拿到第二專業的學位證書(一般會註明是第二專業),而輔修只有輔修證書。於此相對應的,第二專業也要比輔修完成更多的課程,同時還要撰寫畢業論文(而輔修是不需要的)。當然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具體規定,所以我們四人小組對魯東大學大一部分學院的同學 “關於大學生第二專業”進行了調查,其中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78份。在本次調查中,我們想充分了解同學們對第二專業的態度,包括對學校設置二專專業的看法及選擇二專的目的,對報名費用的承受情況和對二專的瞭解情況等。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想更好的瞭解二專在同學們學習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通過了解的情況,為同學們提供比較有實際意義的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同學們的選擇有所幫助。也希望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能夠對學校第二專業工作有所幫助。

附:關於大學生輔修第二專業的調查問題

1、你對目前你所學的專業是否感興趣? A是B否

2、如今眾多企業並不看重第二專業學位證書,你是否還對學習第二專業抱有興趣 A是B否

3、如果報選第二專業,你更傾向於哪個專業?

A與自己專業有關的B比自己專業就業前景好的C自己感興趣的

4、如果二專的上課時間和本專業的上課時間衝突了,你會怎麼選擇? A第一專業B第二專業C兩個都不去

5、學習第二專業將佔用你大量的課餘時間,如果報考了,你能堅持下來嗎? A能B到時候在説吧,堅持不下來就退出

6、第二專業的學費對於你的家庭來説可以接受嗎? A能B不能

7、報考第二專業的目的是什麼?

A學習知識B多拿個文憑對找工作有幫助C打發課餘時間D轉專業未成功E同學或家人建議F其他

8、你對你所感興趣的第二專業的瞭解來源是什麼?

A二專所在學院的介紹B師哥師姐的介紹C學校相關網站的查詢D其他

9、如果學校增加二專的專業,你希望增加什麼專業? A經濟類B學術類C技術類D文體藝術類E其它

10、你對學校第二專業的設置有何意見?

從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中可以看出,作為大一即將升入大二的學生來説,是否輔修第二專業成為了迫在眉睫的選擇。在名義上,雙學位教育的培養模式是:本科學生在學有餘力情況下,在主修一個本科專業之外,跨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輔修另外一個本科專業,完成輔修本科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所有課程、畢業論文和其它教學環節,總學分不低於一定學分,考核成績合格,在獲得主修專業學士學位前提下,經學校核準、頒發輔修本科專業的學士學位證書。

可以從調查問卷第一個問題的比例中得出如下結論:大部分參與調查的同學都認為自己所在專業的學習是遠遠不足以適應社會的,換言之,只單純完成自己所在專業的學習,不足以提升自己本身的競爭力,不足以獲得足夠的價值體現。

從第二個問題中則可以看出,對於第二學位證書在競爭中的實際意義,大一的學生也不能做到完全瞭解。因為認定無法分明,致使對於前路界定十分迷惘,而之所以輔修第二專業或雙學位的目的也在於為日後的就業作鋪墊。

從第三個問題中顯而易見,雙學位或者第二專業的存在對於大一學生而言,唯一的價值或意義僅限在服務於就業前景,而關於充實自身或挖掘自身則佔了較少的比例。同時也可以看出,部分學生認為,一旦第二專業與自身當前專業相關聯,那麼無論是接受或是繼續鬥較為容易。二者的相輔相成可以使得輔修變得順理成章,也同時可以節省更多的精力與時間。 第四個問題只針對偶爾出現的個別情況,得出的結論卻與預計認知出現了不符——即選擇第一專業與第二專業的人數幾乎持平。可見,當第一專業與第二專業出現衝突時,被優先考慮的是二者相比哪一個選項有更大的利益可得。或説,二者哪一個會對之後的影響更大,會對今後的路途更有幫助。

第五題的調查情況基本與預計相符,第二專業將佔用大量的課餘甚至課上時間,毋庸置疑。正因為如此,該如何堅持或能否堅持成為了輔修第二專業的學生必須明確的議題。大一的學生經過了近一年的大學生活,對於如何分配時間利用時間,已經有了自己的大致計劃。但令人擔憂的是,即便如此,這種計劃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算作充分把握了時間仍然有待商榷。仍有相當大比例的同學在輔修第二專業前,已經無法確定自己能否合理平衡第二專業與第一專業的關係。

相比於前五題的數據,從第六題的調查比例中可以明確得到結論:即便一個學分一百元的數目聽來十分龐大,但是明確了輔修專業後,學費並非是不可接受的數目。在調查結果中,大一學生們大多認為,相比於對今後試圖獲得的生活,前期的投資即便不是微不足道,也是在可以接受且必須投入的範圍之內。

第七題所得的數據再次驗證了前文的結論,大一學生輔修雙學位或第二專業的目的是為今後的就業、工作做鋪墊,而關於興趣的發揮被放在了較小的比例中。“學習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服務於“對工作的幫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輔修第二專業諮詢時,再三強調“凡學習期滿獲得第二學士學位者,畢業工作後起點工資與研究生班畢業生工資待遇相同;”,學生對此仍舊並無太大認同感。在調查過程中,有極大部分同學認為第二專業並無足夠的影響力,僅是抱着“加重籌碼”的心態進行輔修學習。

從第八題中可以明顯看出,些年來允許學生修讀第二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要求也逐漸降低。但從中也出現了問題,即第二專業的認可度大不如前,第二專業的證書在找工作時一般和此專業的學生一般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為自己第一專業的輔助還是有幫助的,具體的認可度還要看不同的用人單位自己的喜好,這值得報考第二專業的學生深思。

關於增設第二專業,從調查比例中分析可得,幾乎所有參與調查者都認為學校開設的第二專業較少,這便引出了一系列問題。

(一)專業較少,選擇較少,部分同學對於學校開設的專業沒有興趣,無法輔修第二專業,索性不進行輔修。

(二)專業較少,則對於之後就業工作的幫助也較少,甚至認為輔修了對於今後的就業

工作也無甚幫助,不如不進行輔修。

(三)從比例中可得,經濟類人才即便已經日趨飽和,但仍然是學生心中易於就業且收入較高的領域或行業。

(四)同時,掌握一門技術也成了部分學生心目中為日後鋪墊道路的另一方式。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3

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法學專業因其就業面狹窄,已經成為低就業率的一個專業。調查表明,法學專業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比較理性,明顯感到就業的壓力。調查同時顯示,法學專業學生將報考公務員列為就業首選目標,大城市以及經濟較發達地區是就業首選地,對就業後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業前景分析

隨着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法制建設也處在一個迅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時期,特別是我國“入世”以來,社會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各經濟組織、律師事務所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法學專業對人才高素質、高學歷需求較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跨學科的行業知識。隨着近年來對法學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法學類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情況並不樂觀。但高學歷的法學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與經濟、國際交往相關聯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廣闊。

二、當前就業形勢

“法學怎麼了?”這或許是當下所有關心法學的人最想問的問題。從紅極一時的“專業龍”變成了“專業蟲”;從耀眼的“就業精英”變成了墊底的“就業勞工”;就業已冷到哈氣成冰,每年卻仍有那麼多考生報考得熱火朝天。近些年來,法學畢業生就業率低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專注的問題。無論是“北大學生賣豬肉”還是“西政學生賣糖葫蘆”,種種新聞媒體誇張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法學教育的憂思與考量。根據法學專業歷年就業情況,形式之所以嚴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擴招。太多院校跟風設置法學專業,致法學專業太多太濫,才最終導致法學這塊“優質蛋糕”變了味。事實也確實如此。據瞭解,目前我國並未對高校設置法學院系設定統一標準。設置法學專業的門檻過低甚至沒有門檻,也使得我國高校出現許多“法學專業目睹之怪現狀”,如一些理工院校為升綜合大學而設法學;一些專科院校為提升品牌而設法學;一些院校雖設有法學,卻沒有專職教授,甚至沒有科班出身的法學老師……據不完全統計,XX年,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為292所;20xx年約為560所,4年所增數量幾乎與過去20多年積累的數量持平;截至20xx年底,該數值更是達到了634所,法學一躍成為了目前我國開設數量最多的三大專業之一。至此,我國高校的“法學大躍進運動”也成功完成了三級跳。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0萬左右的法學本科在校生和22萬左右的法律專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長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對法學專業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量卻是“步履蹣跚”,這就把大量“法學遺民”堵在了就業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號稱天下第一難的司法考試,作為法律職業的准入制度,阻礙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前進腳步。

③專業教育。法學專業就業面的狹窄及其過高的門檻,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只是根據傳統着眼於培養在法律職業部門從事法律職業的人才,而沒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着眼於更為宏觀的市場需求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與社會需求相對脱節。

④法學是一門社會學科,要求必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就拿律師行業來説,律師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務,所出賣的是自己的辦案經驗和法學知識的結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法學知識為當事人爭取最大的利益。這就需要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要有一定的辦案經驗,這樣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學畢業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學專業的社會性質所決定的。脱離社會實踐的法律知識是沒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過高。法學學生畢業後更青睞機關單位,對薪資、社會地位的要求比較高。

三、直面困境,問計未來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法學專業的學生一方面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儘早培養一些以後需要的素質,尤其是一些綜合素質的提高,法學畢竟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所以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至關重要,只有在學習期間鍛鍊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學能為以後所用,這樣方可在就業競爭中脱穎而去;另一方面,畢業生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領域,像在地域選擇上可以考慮艱苦地區,在具體職業的選擇上,不拘泥於傳統的法律職業,而去選擇一些新興職業。

由於法學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專業學生在充分學好本專業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還要深入生活,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到公、檢、法機關以及律師事務所等實習,學習實務操作,獲得一些經驗,並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法學天生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所以學生絕不能脱離社會,否則就是閉門造車。

法學專業學生在進入大四學習時,只要有各種可能的就業選擇,都要盡最大努力去嘗試(主要是參加各類招聘會和人才交流會)。

學生可以選擇考研、參加司法考試、參加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等來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或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社會需要,學習一技之長,比如速錄技術,進入法院當書記員也是不錯的就業渠道之一。最關鍵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時並不是沒有就業崗位,而是學生不願去做而已。

我國目前註冊律師大約有14萬人左右,律師事務所1萬多家,每9000人平均擁有一名律師,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上海是每18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而美國紐約是每200人擁有一名律師。從律師的地區分佈情況看,發展極不平衡。廣東、北京的律師都在萬人以上,大約佔到全國律師總數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師,個別牧區只有一名律師。全國律師每年辦理業務大致在900萬件左右,業務收入在90億左右,律師人均收入在7萬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費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師年收入仍然存在嚴重的地區差異,北京最高,律師人均年收入達到26萬元,上海也在20萬左右,江浙在7萬元左右,廣東在5萬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師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無論是執業人數佔整個人口的比例,還是律師界中高學歷、外語人才所佔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師事務所佔律師事務所總數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師業與東部發達地區律師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特別是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極不平衡直接導致律師收入的差距懸殊,並且這種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改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東部與中西部律師業發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律師正在向東部地區轉移,這種轉移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動規律的。

因此,綜合以上來看,從個人生存和利益來考慮,北京、廣東等發達地區的律師業發展環境最好,也最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光看這些平均數就認為律師行業形勢一片大好。律師是強弱差距懸殊的行業,知名大律師年收入上百萬、上千萬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師都是疲於餬口,年收入不過萬,有的甚至無錢交納年檢會或會費而被迫轉行。對於初入行的律師來説,90%的其收入都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雖然説成功的標誌不是錢,但是對律師來説,其最有力的評價標準是收入。另外,律師的執業環境也很不好,這些都是我們從事律師行業上的巨大障礙。

社會不是完美的,律師行業也同樣有不盡人意,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律師業只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我們選擇了律師,就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也終有成功的那一天。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4

一、就業前景分析

隨着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法制建設也處在一個迅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時期,特別是我國“入世”以來,社會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各經濟組織、律師事務所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

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當我們促銷一種產品時,首先我們必須對產品的相關知識及廠商的具體情況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大量的相關知識的貯備可以使我們能在促銷過程中面對顧客的一系列問題,通過,,自己的介紹可以使顧客瞭解產品的一些具體問題,能使客明明白白的消費。

法學專業對人才高素質、高學歷需求較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跨學科的行業知識。隨着近年來對法學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法學類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情況並不樂觀。但高學歷的法學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與經濟、國際交往相關聯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廣闊。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二、當前就業形勢

第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

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説到這一點,其實除了校方,學生也要負有一定的責任,學生在這一方面自己應該主動做好與社會的對接。

“法學怎麼了?”這或許是當下所有關心法學的人最想問的問題。從紅極一時的“專業龍”變成了“專業蟲”;從耀眼的“就業精英”變成了墊底的“就業勞工”;就業已冷到哈氣成冰,每年卻仍有那麼多考生報考得熱火朝天。近些年來,法學畢業生就業率低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專注的問題。無論是“北大學生賣豬肉”還是“西政學生賣糖葫蘆”,種種新聞媒體誇張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法學教育的憂思與考量。根據法學專業歷年就業情況,形式之所以嚴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擴招。太多院校跟風設置法學專業,致法學專業太多太濫,才最終導致法學這塊“優質蛋糕”變了味。事實也確實如此。據瞭解,目前我國並未對高校設置法學院系設定統一標準。設置法學專業的門檻過低甚至沒有門檻,也使得我國高校出現許多“法學專業目睹之怪現狀”,如一些理工院校為升綜合大學而設法學;一些專科院校為提升品牌而設法學;一些院校雖設有法學,卻沒有專職教授,甚至沒有科班出身的法學老師……據不完全統計,XX年,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為292所;20xx年約為560所,4年所增數量幾

乎與過去20多年積累的數量持平;截至20xx年底,該數值更是達到了634所,法學一躍成為了目前我國開設數量最多的三大專業之一。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0萬左右的法學本科在校生和22萬左右的法律專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長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對法學專業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量卻是“步履蹣跚”,這就把大量“法學遺民”堵在了就業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號稱天下第一難的司法考試,作為法律職業的准入制度,阻礙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前進腳步。

③專業教育。法學專業就業面的狹窄及其過高的門檻,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只是根據傳統着眼於培養在法律職業部門從事法律職業的人才,而沒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着眼於更為宏觀的市場需求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與社會需求相對脱節。

聯合融資銷售。出於資金和人力的需要,幾個人結合在一起可能在本地銷售,也可能賣給異地商人。這類銷售方式在亳州市譙城區比較多見,因為,中藥材經營是需要不少流動資金和費神的經營。

④法學是一門社會學科,要求必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就拿律師行業來説,律師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務,所出賣的是

自己的辦案經驗和法學知識的結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法學知識為當事人爭取最大的利益。這就需要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要有一定的辦案經驗,這樣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學畢業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學專業的社會性質所決定的。脱離社會實踐的法律知識是沒有生命的。

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學生隨處可見。有一位19歲的四川大學的學生在放暑假時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為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並未告訴自己的女友,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後來他迷路了。無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來。直到警察趕來才解決此事。在危急時刻,人類最基本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我們認為他沒有

⑤期望值過高。法學學生畢業後更青睞機關單位,對薪資、社會地位的要求比較高。

三、直面困境,問計未來

可見,受到創業成功典型案例的影響,IT被廣泛認為是如今最容易創業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領域。但這與大學生們的想法有所偏差,比起科技含量高,技術革新快的IT行業,

更多的大學生寧願在成本、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收效相對較快的批發零售和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尋找機遇。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法學專業的學生一方面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儘早培養一些以後需要的素質,尤其是一些綜合素質的提高,法學畢竟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所以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至關重要,只有在學習期間鍛鍊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學能為以後所用,這樣方可在就業競爭中脱穎而去;另一方面,畢業生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領域,像在地域選擇上可以考慮艱苦地區,在具體職業的選擇上,不拘泥於傳統的法律職業,而去選擇一些新興職業。

由於法學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專業學生在充分學好本專業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還要深入生活,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到公、檢、法機關以及律師事務所等實習,學習實務操作,獲得一些經驗,並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法學天生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所以學生絕不能脱離社會,否則就是閉門造車。

法學專業學生在進入大四學習時,只要有各種可能的就業選擇,都要盡最大努力去嘗試(主要是參加各類招聘會和人才交流會)。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5

調查主題:

大連瓦房店軸承集團經濟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12日

調查對象:

經濟賬目

調查方式:

深入調查

瓦房店冶金軸承集團有限公司地處遼東半島、大連北部的瓦房店市。這裏有沈大高速公路和長大鐵路及大連海港、空港,交通十分方便。這裏有綿長的海岸風光,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中國著名的蘋果之鄉,更是中國軸承的發祥地。現狀:

目前,瓦軸集團公司正全力貫徹落實裝備製造業振興規劃,以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軸承產品為突破口,積極建設國家的研發中心,加快步伐進行技術改造,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按照國家政策的發展方向,積極進行資本運作和加快國內外軸承市場的整合與重組,選擇投資者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造。到20xx年,營業收入達到150億元,ZWZ產品成為世界八大軸承品牌,瓦軸集團進入世界軸承企業前七位。

內設部門

內設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規劃發展部、技術中心、財務稽查部、經濟運行部等。分支機構下屬瓦房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瓦房店軸承集團精密傳動軸承有限公司、瓦房店軸承集團精密轉盤軸承有限公司、瓦房店軸承集團特鋼有限責任公司、瓦房店通達軸承製造有限公司、瓦房店軸承鍛壓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瓦軸集團軸承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團、瓦房店軸承動力有限責任公司、瓦軸集團非標準軸承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瓦房店軸承鋼球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瓦房店軸承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瓦房店軸承教育培訓中心、大連技凱瓦軸工業有限公司、大連光洋瓦軸汽車軸承有限公司、瓦房店鴻承機械有限公司等。

一、公司本年度主要經濟指標情況(單位:人民幣元)

利潤總額39,625,099.82淨利潤:28,130,092.3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x31,759,810.95主營業務利潤:257,646,874.14其它業務利14,172,294.78營業利潤:31,241,789.38投資收益:14,482,753.15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淨額:-6,099,442.7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94,300,533.58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減少)額24,621,321.90x“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中扣除

的項目及涉及金額:債務重組損失:-5,802,484.78元;其他非經常性收益(損失):2,172,766.17。

二、截止報告期公司三年的主要會計資料和財務指標:

單位:人民幣元

指標項目20xx年主營業務收入:1,246,487,394.94淨利潤28,130,092.34總資產2,098,581,430.95股東權益(不含少數股1,035,855,717.34東權益)每股收益0.085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08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0.096的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3.14調整後的每股淨資產3.01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0.32現金流量淨額淨資產收益率%2.72加權淨資產收益率%2.7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31,759,810.95的淨利潤

三、報告期內股東權益變動情況及變化原因

單位:人民幣元

項目股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

期初數330,000,000.00521,160,100.2136,953,314.65

本期增加-5,318,225.352,767,482.17

本期減少-

期末數330,000,000.00526,478,325.5627,403,025.27

變動原因債務重組收益等本期計提

法定公益金未分配利潤股東權益

項目12,344,227.36124,193,984.791,012,307,399.65

期初數1,383,741.0914,078,869.0823,548,317.69

本期增加

本期減少13,701,512.64138,272,853.871,035,855,717.34

期末數本期計提本期利潤結轉變動原因

但是瓦軸也是有它的弊端和不足,為適應國內外顧客對產品高層次的要求,根據公司的“十五”規化和20xx年遠景規化,公司已着手進行軸承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和採用高新工藝技術對產品實施提高精度等級和壽命的技術改造。屆時,公司將更進一步地滿足顧客的期望,為顧客提供充足的產品,為用户的發展做出瓦冶軸新的貢獻。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6

加強實踐教學是中醫藥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21世紀對高素質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如何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未來。為此,我們向本校針推專業本科生,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就實踐教學問題展開調查,並將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表1顯示,認為實踐操作較適用於技能教學(86人,87.8%);認為實踐操作較適用於臨牀課教 學(83人,84.7%)。

表3顯示,大部分(86人,87.8%)認為臨牀實習 崗前培訓有必要。

表4顯示,認為臨牀實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為理論知識不紮實(52人,53.2%),其次為臨牀辯證思維能力差(25人,25.5%)。

表5顯示,認為較適用於實習教學的教學方式為臨牀案例(83人,84.7%)。

2 討論

3.1 強化教學環節,培養基本技能

目前中醫以技能為主的課程及臨牀課程,尤其是一些操作技巧、檢查手法、臨牀實例、解剖部位等,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單純用講授法教學不利於學生理解領會,不便於記憶,不能激發學習興趣。調查表明,針對技能教學運用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快的使學生將書本上的間接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直接經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臨牀實習乃至以後的臨牀工作打好基礎。

臨牀課程的教學,案例教學法作用也不容忽視,它不僅有助於學生汲取診療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臨牀辨證思維能力,強化正確辨證方法,從而將理性認識轉化為感性認識,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很有幫助。技能培養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其基本技能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即獲得較紮實基礎,而不應在實習過程中完成。調查表明,適當減少理論教學時間,增加實踐教學時間,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技能訓練機會,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目前,教學中技能性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時數比例約為3:1~4:1,顯然不能滿足技能教學的要求,應進一步調整。調查表明,改革技能課考試辦法,摒棄以往的以筆試問答為主的考核方式,採用以臨牀實際操作或實驗操作為主、筆試為輔的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對技能學習的重視程度。而技能課考試中筆答試卷和技能考核較合適的分數比例為1:1。

3.2 加強臨牀實習,提高臨證辨析診療能力

學生進入畢業實習前,缺乏對醫院的瞭解,臨診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差,進入新的角色遲緩。針對這種情況,在課程結束後,可安排短期的臨牀基本操作訓練和中醫臨診技巧訓練,以強化學生的臨牀基本技能,並加強 學生醫德醫風及各項規章制度的教育,使學生在正式實習前,對臨牀工作能有大概印象和充分的心理準備。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實習前進行崗前培訓是必要的,但目前僅有部分專業開展,需要進一步推廣。針對臨牀實習時進行出科考試必要性的調查,認為必要和沒有必要的大體相同,但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部分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使他們作出了否定的選擇。實行出科考試製度,可以達到促進實習積極性目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考核方式的靈活性並避免流於形式。針對臨牀實習中所遇到困難的調查,感到理論知識不紮實的比例較大,這説明,實踐不能脱離理論的指導,要求我們加強基本理論的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理論與臨牀實際的結合。另一個困難是臨牀辯證思維能力差,這是每一個剛接觸臨牀的學生必然要面對的問題,也只有通過不斷臨牀經驗的積累才能逐漸提高,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對臨牀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促進實習的積極性。關於實習教學所適用教學方式的調查顯示,多數認為臨牀案例教學效果良好,生動直觀,易於理解,通過病例討論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是實習帶教中值得提倡的教學法。而實踐操作可以面對真正的患者,進行真正的治療,體驗並逐漸提高療效,對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極大地促進。專題講座可以就臨牀適用經驗、突出問題、新型療法等有針對性的進行,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獲得第一手材料。

【參考文獻】

高宗麗.培養學生中醫臨牀辯證思維能力的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20xx,(2):55-56.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7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工作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也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東營市實驗中學提出了“樹名師、育優生、創特色、興名校”的工作目標,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着力提高廣大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激發教師愛崗敬業和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持續、科學、和諧發展。為了做好學習與實踐結合文章,改善和促進學校教師培訓工作,按照上級黨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關於做好科學發展觀專題調研工作的要求,我校圍繞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開展了認真的調研工作。

一、調研主題:

東營市實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

二、調研目的:

通過開展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詳細瞭解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規劃現狀,掌握學校教師培訓培養工作需求,科學指導校本培訓工作,為更好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服務。

三、調研組織單位:

學校教科室

四、調研開展情況

(一)調研時間:20xx年11月15日—11月30日期間進行。

(二)調研範圍:全校教師。

(三)調研方式:由學校統一設計《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一覽表》,組織教師針對個人專業發展問題進行思考和規劃,學校統一收集分析。

(四)、材料收集情況:在調研過程中,共向全校196名教師發放了《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一覽表》,有108名教師按要求填寫了調查內容,並提交了調查材料。

五、調研總結

(一)、各層次教師專業發展願景比較分析

從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情況分析,可以看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各層次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願景有共同點,就是都普遍趨向於由合格教師到骨幹教師,有骨幹教師到教學名師,再到專家型、研究型教師這樣一個基本定位,這説明廣大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追求方向是明確的,發展定位是正確的。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目標的具體定位是期望在相應的階段能夠成為省、市、校各層次的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各類名師,由此可見教師在實現專業發展目標過程中很看重省市校對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各類名師的評選和培養活動,已經將其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和重要成長平台。

二是在具有基本一致的方向定位基礎上,各層次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願景也各有側重點。初級教師基本上是以適應教學崗位、做合格教師為基本定位,向學科教學骨幹和學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直至成為市級青年骨幹教師或教學能手目標努力。中級教師多數是以學科教學骨幹教師為基本定位,向學校教師標兵、教學名師、省市級教學骨幹教師、教學能手或學科帶頭人方向努力。而高級教師則以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和省市校名師為努力方向。同時,初級教師和中級教師還普遍將職稱評聘作為個人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這既説明職稱評聘對引導和激勵教師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了當前中青年教師在職稱評聘方面承受的巨大壓力。

(二)、實現專業發展願景目標的主要措施

從調查情況分析,教師實現個人專業發展願景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加強學習,主要包括參加高層次學歷進修,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加強自身專業理論學習,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學習,提高能力。

2、在工作中學習、積累,加強基本功訓練,實現專業發展目標

3、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4、加強教學反思,寫教學隨筆、教育故事、教學案例、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5、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積極參與校本研訓活動

6、到名校學習,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和經驗,觀摩優秀教師課例。

7、積極參與省市校教育科研活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開展課題研究。

8、向名師學習,抓住一切聽課、學習集會,觀摩優秀教師授課,向優秀教師學習

9、選擇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在理論學習、教育科研、學科教學等方面接受指導

(三)、存在問題

綜合來看,無論目前教師對專業發展的理解是否到位,對個人專業發展願景目標定位是否準確,措施是否科學可行,仔細審視這些願景不難發現,教師們的願望都是希望在教育教學中取得成績,取得進步,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承認,發展和成長是教師的共同願景。從調查情況看,目前教師對專業發展問題還缺乏深入的認識和思考,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缺乏應有的認識,對實現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認知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1、多數教師將教師專業發展僅僅理解為是知識的積累或教學技能的純熟,而沒有上升到知識技能能力以及情意特質等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描述較少拓展到探究意識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及實踐智慧等特性

2、多數教師將教師專業發展只定位於教師成長的某些階段性成果,而非側重於教師成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願景多為一些靜態的結果,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這樣的狹義目標,沒有將其重點放在教師成長過程上。

3、部分教師還沒有將其自身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看待,去定位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更多考慮的是影響專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

4、部分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了解,對教師專業發展問題關注度不高,工作中沒有目標意識,職業倦怠想象嚴重,進取心不強。

5、在實現專業發展願景的主要途徑方面雖然多數教師的許多途徑是正確的,但較少提到發揮教師團隊作用和協作意識,這説明教師考慮較多的是個人的努力,而忽略了教師工作團隊的作用。

6、部分教師對教育科研在實現專業發展中重要性認識不足。

(四)、對策思考

教師專業發展是學校建設的永恆課題,也是教師成長的長期訴求。幫助教師實現專業發展願景,是學校實現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為了更好的引導和促進教師確立專業發展目標和實現專業發展願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在今後的教師管理和教師培養工作中,我們應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確立科學發展思路,科學定位工作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研究、培訓和發展”作為學校教科研及教師培訓工作的途徑和目標,通過“研究、培訓”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教師成長、成功目標。

2、建立教師成長機制,讓教師獲得發展平台

認真落實《東營市實驗中學名師培養工程實施意見》,構建教師成長機制,為各層次教師搭建發展平台,激勵教師不斷實現成長目標,以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落實“以教師發展為本,促進教師成長”的教師隊伍管理理念。通過實施“學校名師培養工程”搭建適合各層次教師成長的教師培養平台,建設以“教壇新秀”、“教師標兵”和“學校名師”為基本骨幹的學校名師隊伍。

在首屆學校名師培養與管理的同時,繼續定期開展學校名師評選活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名師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工作,按照一個“明確”,兩個“把關”,三個“滿意”,四項“合格”標準加強名師指導和帶動活動管理。即:一個“明確”就是要明確“導師制”工作責任和目標,落實責任制;兩個“把關”就是要嚴把過程管理關和結果考核關,將青年教師成長進步情況與指導教師的工作業績和教研室的考核掛起鈎來,注重過程管理和工作績效考核相結合;三個“滿意”就是要保證學生滿意,指導教師滿意和學校滿意,確保工作實效。四項合格就是被指導教師經過“名師帶動和指導”工作的培養,要做到思想表現合格,教學常規落實合格,工作能力合格,工作業績合格。

3、創建學習型教研組織,營造教師發展氛圍

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需要引領,需要支點。因此,學校應將“學習型教研組織”建設作為教研室/組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內容,納入教研室/組工作考核體系。建立教師學習考核制度,推薦教育專著,指定必讀書目。要求教師堅持“五個學習”即:向先進理論學習、向外地經驗學習、向同科教師學習、向優秀教師學習、向學生學習,“四個合作”即:與學校合作、與同事合作、與學生合作、與學生家長合作。要求教師每學期做到“四個一”,即:每學期上一堂研究課、讀一本教學理論書籍、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參與一項課題研究。通過這些活動,鼓勵教師寫教學體會、教學心得、教學反思。

4、實施課題帶動戰略,以教育科研引領教師發展

“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化發展運動中的重要觀點,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要繼續倡導“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重視引導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以問題和現象作為課題進行研究,運用教育教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突破教育教學難題,實現教育創新。學校要繼續做好《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高效愉悦課堂的實踐研究》和《三位護航、主題體驗、師引自塑學生成長模式研究》兩個龍頭課題的後續管理工作,並建立學校教育科研平台,開展校級校課題、短期課題研究,形成校內個人、團隊課題並存,校內外課題結合、短期課題與長期課題、小課題與大課題互補的課題研究和管理機制,讓教師在研究中工作,在研究中成長。

5、以校本研訓為載體,讓教師獲得發展途徑

學校教師隊伍的成長和發展需要途徑、載體和契機。學校要繼續堅持以校本教研為途徑,以活動為載體,研訓結合,創造發展契機,讓教師在參與和體驗中實現成長和發展。

一是要繼續以主題教研為途徑,積極創新教研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增加活動內涵,提高活動實效,在開展主題教研活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主題教研活動學術性、研究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特色。

調研主題:東營市實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

二是在開展好學校主題教研活動基礎上,充分利用省市教研途徑,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省市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形成以校本教研為主,校內外教研與培訓相結合的教研與培訓途徑,是更多的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各層次的教研活動中,實現發展目標。

三是結合教研活動的開展,學校還要定期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學校優質課評比、研究課、示範課觀摩、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得到鍛鍊,獲得成長體驗,促進教師發展。6、以教學改革為陣地,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6、教育教學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現教師成長的主陣地。學校要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將教師培訓和培養與教育教學改革密切結合起來,以教育科研引領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以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師成長和發展的主陣地。今後一段時期內,學校要繼續緊緊圍繞“構建和諧高效課堂”這一主題,實施課堂教學研究,並繼續推廣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研究活動中,學校通過舉辦研究課、觀摩課及優質課評比等方式,引導教師全員參與研究,共同落實課堂教學改革目標。課堂教學研究和改革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的同時,也使教師隊伍得到了歷練和提高。

7、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紮實做好引領、促進核服務保障工作。一是要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和研究,幫助教師深刻認識和理解教師專業發展內涵,提高重視程度。二是要幫助教師明確專業發展方向,正確確立專業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教師專業發展落實到工作過程之中。三是發揮教師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教師專業發展必須是教師主動參與的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過程,沒有教師的積極參與,就沒有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學校要從制度建設、管理機制、考核評價、教師職務聘任等環節建立有利於促進和保障教師專業發展的管理機制,做好引領、保障和服務工作。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8

新聞專業老師經常鼓勵我們新聞學子,利用自己的假期,有條件的話去外面實踐,而我也不斷的聽到學長學姐們對自己説,新聞專業實踐很重要。還有學姐學長告誡我們説,走出去社會實踐會學到很多我們課堂以及書本以外的知識。這次實踐,我收穫頗多,它讓我真正地明白新聞這份工作要多多實踐,同時也要給自己武裝思想,成為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優秀的新聞工作者。

首先,我實踐的經歷告訴自己要勇敢一點,對自己以後的不論是實踐還是工作也好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勇敢一點,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去爭取,事在人為。早在大一的時候,我就和身邊的朋友探討過實踐的問題,當時絕大部分人都持有一種消極的觀點,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大傢伙都認為,現在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面子,哪怕一個小小的縣城,這種不良的風氣更加猖狂。

於是,大一的暑假我並沒有足夠的勇氣自己去嘗試爭取實踐的機會,而是坐等。然而這個寒假,我回想起自己在大一一個暑假碌碌無為,我告訴自己要做點什麼:鼓起勇氣去嘗試。我想我不該是失敗在“想”的這個階段,再怎麼樣也得踏出“想”這一步,要知道被拒絕也是一種進步,因為我曾經努力過了。有些事情我們之所以會想的很消極,只是因為看多了別人的不幸,然後又習慣性地將所有的不可能都套在了自己身上,認為幾乎沒有任何成功的機會。就這樣,我們大多數人畏懼了,沒有去爭取。

也許正是這外人看來不可能的百分之一的機會成就了自己。我們不該在不嘗試的情況下就一棍子打死所有可能。我們應該勇敢地去要求這個機會。專業課上,王衞明老師、王博士説過,所有的機會都要自己去爭取,厚着臉皮去要實踐。這個實踐機會,我一連跑了很多回,先是找到電視台記者,然後是副台長,再之後是台長、副局長,最後是局長。每換一個求實踐對象都意味着被無情的拒絕,在心底給自己默默鼓勵。其中也有過放棄的念頭,甚至面對一次次的拒絕有過哭泣。大學還有兩年半,大四那一年,毫無疑問,無論自己願不願意都得去實踐,除非選擇考研。在以後我都會拿這個例子鼓勵自己勇敢向前走,不懦弱。其次,就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給我很大的觸動。讓我深深明白一個媒體機構,要想它的員工,很好地工作,完美的體現他們的新聞理想,就得滿足他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猶記得張振庭老師在新聞事業史的課堂上説過的一句話“南方週末的記者待遇是很高的,所以他們的記者可以放開來追求自己新聞職業理想。”

曾經在魯迅的小説中,也不止一次寫到過,沒有經濟基礎是註定走不遠的。實踐發生的很多事情清清楚楚的告訴我,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新聞這個行業。無論是新聞行業中的人也好還是局外人士也好,都知道新聞記者有拿紅包的不好事情,而這樣的事情也一度不斷地被曝光,導致人們對記者這一行業的側目,嗤之以鼻。這其中當然免不了是一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出了問題,但是我想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個人思想問題,還有的是這個社會的問題。在我實踐的單位,連一台象樣的攝像機都沒有,一個專題搞起來都沒有足夠的資源,政府的投入並不是很多。這讓我不由地想起,有人為中國減少貪官出了這樣一個主意:在保證每一個官員的生活保障的基礎上再適當地增加官員們的收入,以讓他們沒有貪污的理由。且暫不説,這個實行性到底行不行,至少這個説明一個問題,人們的很多欲望的產生是由於某一個方面沒有得到滿足。回到新聞工作者這個話題來説,如果他們的生活基礎可以象南方週末的記者那樣得到保障,同時,提高當記者的門檻,提高個人的政治思想修養,那麼記者收紅包的事情是不是會減少呢。?要知道每一個踏出象牙塔,走進新聞這一行業的人都是懷揣着崇高的職業理想,他們都具備一定高度的素質。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9

一、基本情況

(一)問卷調查的組織和實施 2 00 3年2月,在第一輪指標項目問卷調查分析的結果上,課題組採用對偶比較 法設計了臨牀醫學專業排名的指標體系的權重分配的調查問卷,開始第二輪問卷調 查。本次問卷調查通過郵寄方式發放問卷200份,調查對象共分三類,分別為1, 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專家(80人)2、高等教育管理專家(國內設置臨牀醫學專業的 綜合性院校或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院(校)長、科研處處長、教務處處長、研究生 院(處)院(處)長、學生處處長等教育管理專家以及教育行政官員(80人))

3、 國內醫藥衞生行業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主管(40人)。

(二)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 截止2003年4月l 2日,本輪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109份,回收率54.5%,有 效問卷109份,有效率100%,有效回收率54.5%。

二、初步分析 現按照調查對象的分類情況將本次調查做一個初步總結。

1、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專家

共向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6 0所高校的 80名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專家發放了問卷。清華大學方惠堅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沈孝 本教授、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高教研究中心李志仁教授、天津走學吳泳詩教授、北 京大學王義道教授、南京大學龔放教授、南京大學冒榮教授、復旦大學杜作潤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別敦榮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張衞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劉少雪教授、 上海師範大學陸文龍教授、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董秀華教授、上海教育評估院李亞 東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謝安邦教授、東南大學陳怡教授,東南大學陳篤信教授、中 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同濟大學畢家駒教授、南京農業大學葉鍾音教授、哈爾濱醫科 大學僉錚教授、安徽大學易佑民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黃衞平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陳 啟傑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趙相林教授、同濟醫科大學文歷陽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石 亞軍教授、瀋陽師範大學樸雪濤教授、雲南大學昊鬆教授、浙江大學田正平教授、 中南大學彭平一教授等32名專家進,/i-7認真回覆,並對於指標體系的建立問題提出 了許多真知灼見。 2、高等醫學教育管理專家 國內設置臨牀醫學專業的綜合性院校或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院(校)長、科研 處處長、教務處處長、研究生院(處)院(處)長、學生處處長等教育管理專家以 及教育行政官員

共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展規劃司、高校學生司、科學技術司、教育督導團 以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國內設置臨牀醫學專業的綜合性院校或獨立設置的 醫學院校(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蘇州大學等30所高校)相關教育管理專家發 放問卷80份。教育部科學技術司雷朝滋副司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張偉江主任.安 徽省教育廳陳賢忠廳長、同濟大學校長吳啟迪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閆劍 羣教授、新疆醫科大學校長買賣提-牙森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峯教授、 東南大學副校長孫載陽教授等41名專家進行了回覆。 3、國內大中型醫院主管 共向國內醫藥衞生行業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浙江省人民 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40所)主管發放了問卷。衞生部北京醫院張忠輝院長、廣 東省人民醫院林曙光院長、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王長來院長、上海中山醫院楊秉輝 院長、西安中心醫院馬東洋院長等36位專家進行了回覆。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10

[摘要]為了瞭解在校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情況,我們對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的100名學生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出了以下結論:總體較為滿意,一些熱門專業較受歡迎;填報專業不科學;選擇專業趨熱避冷等,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專業,滿意度,大學生,就業

一、引言

許多大學聯考考生和家長特別重視專業的“前景”,他們認為的“前景”就是學這個專業今後能夠使他們更體面,如機械、電氣、土木、通訊等專業。的確在這個時代,誰不願意憑自己的能力和學識獲得應有的高收入呢?這是我們應該考慮,並且值得去追求的。如果有這個能力,就應該鼓勵去報考這樣的專業。然而,這些學生對自己現在所學的專業是否滿意呢?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查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各專業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是否滿意,通過調查找出滿意或不滿意的原因,使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長、性格和專業的未來前景等方面來選擇專業,使其更好地成才,也使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能瞭解到學生的意願並採取相關措施來解決此問題。

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的形式,於20xx年7月,隨機抽取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的105位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00張,有效率95.2%,其中男生佔56%,女生佔44%,基本符合我校在校男、女生的比例。使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和繪製統計圖表。

本次調查包括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主要是報考專業方面),以及轉專業和學習第二專業的意向和動機等幾個方面。

二、調查結果分析

1.總體較為滿意

有63%的被調查者認為較為滿意:其中有佔總體32%和5%的同學認為“滿意”和“非常滿意”。其實這個結果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説選擇了學校特色專業的學生,大都大學聯考分數較高,加上他們對學校專業的瞭解程度較高,從而選擇了較好的專業,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對專業越瞭解,在選擇專業時就越理性。

2.一些熱門專業較受歡迎

3.填報專業不科學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在填報志願時對專業方面的信息瞭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親友、媒體等的影響(如下面兩圖所示)。

很不瞭解

比較不瞭解一般比較瞭解很瞭解0%

自己的興趣

該專業非自己填報

報紙雜誌等媒體的報道親朋好友的建議父母等人的意願10% 20% 30% 40% 50% 圖1:報考前對專業的瞭解程度

0% 5% 10% 15% 20% 25% 30%

圖2:當初填報志願時的考慮因素

另外,有22%的同學認為填報志願時對決策影響最大的是自己,有21%的同學在選擇專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有23%的同學目前所讀專業不是大學聯考填報的第一志願。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對大學聯考的招生信息瞭解不夠,自我認識不全面,沒有合理權衡學校、社會、個人等因素,又缺少必要科學的指導,往往只憑個人經驗或簡單瞭解就盲目做出專業選擇,以致於學校招生計劃與專業實際招生情況不相符,只能通過專業調劑來解決,但這種調劑的結果往往並非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專業。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有些大學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的,但是,到了大學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現自己對學習的專業還是不滿意。那麼,為什麼根據自己興趣選擇的專業後來卻還是不滿意呢?這主要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學生本人對自己興趣的把握可能不準確。高中學生對大學某專業的興趣往往來自於自己對中學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者是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等等,嚴格地説,這些都不是對專業的直接興趣。為了能較好地把握自己的興趣所在,以便給選擇專業提供較科學的參考,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之前去參加一些大學聯考填報志願的測評,這樣選出來的專業應該比較適合自己。

其次,影響專業學習的因素,除了專業興趣外,還與從事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生涯動機,個人學習某一專業或從事某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個性特點等有關,這些都是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應該重要考慮的方面。

4.選擇專業趨熱避冷

相當多的考生有一種只憑分數填報志願的傾向。高分報“熱門”,低分冷門碰運氣。於是社會上相繼出現了物理熱、計算機熱、生化熱、建築熱(理工類)等“專業熱”;另一方面則是師範冷、“農林水地礦油”冷。許多考生憑大學聯考成績完全可以考上其它專業,但由於不切實際的盲目趕“熱門”而失去了升學的良機,十分讓人惋惜。

另一部分考生則受從眾心理的影響,自己拿不定主意,“儍子過年看鄰居”。左右觀望,最後隨大流,看大多數人報什麼專業,自己也報什麼專業。認為既然大多數人都這樣選擇,那這個專業肯定錯不了。他們既不考慮自己的優勢,又不知道社會的需求和發展趨勢。

專業選擇中由於從眾心理的作用,導致很多人都集中在某些熱門專業上,但這幾年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新興的職業種類又非常之多。尤其是WTO時代的到來,更是冷熱轉換頻繁;實際上之前的冷熱門專業,家長和考生的看法已出現了差異。有關資料顯示如下:

表1-1 考生眼中的15個熱門專業

表1-2 家長眼中的15個熱門專業

出現“熱門”專業不足為奇。因為社會也許在某一時期對某種專業人才處於緊缺狀態,大量需求。因此,很多人都報考此專業,從而形成熱門。這樣形成的熱門不是壞事,它既滿足了社會對某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使畢業生各得其所。這種熱是正常的,理性的熱,這對社會,對個人都有良性導向作用。

但是,有時候在起始尚屬正常的“熱”,由於大多數人不斷推波助瀾,會走向極端,使這種“熱”,脱離社會需求,產生種種弊端。正如大街上的時裝一樣,一旦大家趨之若騖,很快就會“臭大街”,成為人人都不理睬的“甩貨”。熱門專業的人才一旦過多過濫,就不再是“緊俏商品”,而成為廉價的處理品乃至積壓滯銷產品。

盲目爭擠熱門,勢必造成嚴重後果。一方面可能失去升學的良機,另一方面即使考上了熱門專業,也可能因為不適應該專業的學習,而給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5.轉專業的難度較大

在調查中,有39%的同學認為自己想過轉專業,其中最希望就讀的專業有:經濟管理類、會計、法律、對外漢語、藝術設計等;其中,對於“想轉專業的主要原因”,有20.5%的同學認為“自己不感興趣”,有18.0%的同學認為“就業前景不好”。對於“如果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又沒有可能轉專業時的選擇”,有20.5%的同學選擇“通過考研,轉變所學專業”,有2.6%的同學選擇“通過出國留學,轉變所學專業”,有18.0%的同學選擇“將就着學”。

我們認為,對於那些有意向轉專業的同學,學校應當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畢竟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也不會有太大的積極性。然而目前學校關於轉專業的政策為:“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學科類中平均學分點排名前5%學生可以跨學科選專業(藝術、體育、特招生除外)”。我們認為這個要求應當適當降低一些,讓那些打算轉專業的同學有更多的機會。

6.學習第二專業未能如願

在調查中,有37%的同學打算學習第二專業(雙學位),其中有34%的同學是因為感興趣,有43%的同學是因為補充知識的需要。

然而,據瞭解,目前我校還未出台關於開設第二專業(修雙學位)的政策。實際上,開設第二專業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同學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的局面,同時也是順應當今社會提倡複合型人才的需求的。因此,我們希望學校能夠從學生和社會的共同需求出發,儘快出台關於開設第二專業(修雙學位)的政策,使得廣大莘莘學子能儘早從中獲益。

我們認為,“愛一行,幹一行”比“幹一行,愛一行”更符合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解決方案

1. 填報志願方面

考生應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以便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同時也要利用網絡、電視等多種途徑瞭解報考政策、各高校招生情況等信息,理性地填報志願。對高中學校來説,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填報志願。高等院校則要加大對招生信息和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考生對之有比較細緻的瞭解,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而社會應及時、準確、多途徑地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例如招生信息、專業簡介、專業前景等。學校、教育部門、社會應該在專業情況提供科學、全面、有效的信息及諮詢等方面做出相應的改善,從而使學生在專業選擇上更加科學、合理,最終達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2. 專業設置的政策方面

建議學校在專業設置方面採取更加靈活的措施:實行輔修、修雙專業、雙學位等措施,借鑑部分高校在一、二年級按大類對學生實施綜合培養,三、四年級再分專業學習的做法。

尤其是後者,使學生可以在兩年裏通過逐步學習,結合個人興趣,瞭解到相關專業的情況,然後重新選擇專業。這樣的選擇更科學,更理性化,既能滿足學生心願,也能有效地協調專業。而且,兩年的綜合培養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向一專多能和“通用型”人才方向發展。面對將來激烈競爭的社會就業狀況,這些學生將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例如,華東交通大學20xx屆畢業生中,具有雙學位、雙專業、雙方向的畢業生備受用人單位青睞,他們因“雙證”教育的背景受到用人單位重視,有的還獲得較高的待遇,實現了學生與企業的“雙贏”。據統計,該校這類大學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74.85%,超過了全校大學生的平均就業水平。由此可見,這一做法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應當大力推廣。

3. 積極調適大學生就業心態

學生在校期間的種種不良心態不同程度地影響着他們將來的擇業和就業。作為校方,一是要注意發揮就業指導課的作用,專職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學習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開拓就業市場,通過介紹成功就業的典型案例,引導他們正視現實、樹立信心;二是要積極開展職業生涯心理諮詢,及時掌握學生的就業心態,分析心態偏差的原因,耐心疏導,讓學生學會心理的自我調控方法。

4 努力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

要重視對大學生學習方面的輔導和學習適應性的指導,使他們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處理好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之間的關係。大學生也要學會自覺激發學習動機,合理制訂學習計劃,科學使用學習方法,以逐步提高自已的學習能動性。

5. 指導大學生適應就業市場需求

高校應明確專業與就業的關係,以市場需求為本,分類規劃,拓寬就業渠道,將規劃就業、指導就業、自主就業相結合,從整體上對市場飽和專業進行體系重構。

[參考文獻]

1. 20xx年普通高等院校新增熱門招生專業透析,中國教育報,20xx年02月11日

2. 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分析,中國教育在線,20xx年05月30日

3. 按學科大類招生:對專業選擇有益處,中國教育報,20xx年05月26日

4. 甘肅省4所高校學生就業心態及專業滿意度分析,中國學校衞生,20xx年1月28卷1期

附:調查問卷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11

大學生就業專業對口指所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相符,目前,大學生就業中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很普遍,並隨着近年大學生就業難的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20xx年就業藍皮書中調查研究表明,全國20xx屆本科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為67%,高職高專畢業生為57%。

本調查旨在研究近年我國大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程度,從地區、高校層次、學歷層次、專業、個人意向等方面對專業對口的情況進行分析,從已經就業人員的就業情況(近5年)和即將就業的應屆生的就業意向兩方面綜合調查,並分析大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對職業發展可能存在的影響。

本次調查中,針對已就業人員,在全國範圍內採取網上調查和實地隨機調查形式進行調查,針對應屆畢業生,在全國有代表性的地區(北部選擇北京,中部選擇河南、湖南,南部選擇廣東),選擇不同層次的高校採取實地調研形式進行調查。本調查實地調研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896份。網絡調研問卷完整填寫量為94份,實地調研和網絡調研共收到990份有效問卷。

基本情況 (一)接受調查者情況

1.性別

接受此次調查的大學生性別比例為男生56.38%,女生43.62%,男生略多於女生,但性別比例基本均衡。

2.學習層次(學歷)

接受調查者專科(高職)佔25.53%,本科佔29.79%,碩士研究生佔28.72%,博士研究生佔15.96%。本科生所佔比例最高,除博士研究生外,其他三個層次的調查對象人數比例相差不大。

3.最後獲得學位的學校層次

接受調查者的最高學位獲得學校分佈於各層次,其中“985”高校或中科院佔31.91%,“211”高校佔10.64%,非“211”普通本科高校佔34.04%,高職高專校佔23.4%。學校層次中位於中等的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比例較高,其次是“985”高校和高職高專學校,構成結構既有普遍性,又均衡兼顧了較高和較低層次的高校。

4.獲得最終學位大學所處地區

接受調查者最後就學的大學所處地區主要位於中南部,其中中西部內陸佔42.55%,南部佔36.17%,另有小部分屬於北部(12.77%)和中部沿海(8.51%)。

5.所學專業

接受調查者的專業分佈為理科(自然科學)佔59.57%,具體學科根據受調查者的填寫有數學、化學、生物、力學、經濟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科學、環境科學、醫藥、護理、園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專業;文科(社會科學)佔40.43%,具體學科根據受調查者的填寫有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經濟學、會計、財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專業分佈較廣泛。

6.所學專業就業面判斷

受調查者對本專業的就業面判斷,認為就業面廣和限於專業相關領域的分別為約40%,認為就業面窄、需求量小的佔18%。主觀判斷總體較為樂觀。

7.年級

受調查者中已畢業工作的大學生和在校生約各佔一半,具體而言,20xx年的應屆畢業生佔18.09%,非應屆的在校生佔26.6%,20xx年及以前畢業生佔55.32%。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各佔約一半的情況讓兩類調查對象較為平衡。

(二)接受調查者的對口就業情況與就業滿意度

8.未來工作的專業對口意向

接受調查的在校大學生對未來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度的意向為,嚴格限本專業的佔7.06%,與本專業相關即可的佔56.47%,對專業無要求的佔17.65%,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的佔18.82%。可見在校大學生對未來工作的專業要求不嚴格,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對就業的專業要求寬鬆。

9.對未來的工作設想

接受調查者對未來工作設想情況是,56.1%的人表示不清楚,但都願意嘗試,42.68%的人表示考慮得很清楚,還有1.22%的人從來沒想過工作的事。對未來工作呈積極態度的人接近99%。

10.就讀學校及院系的職業規劃指導情況

接受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15.66%的人接受過所在學校和院系3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53.01%的人在入學時接受過職業規劃指導,還有31.33%的人從未接受過職業規劃指導,未提供職業規劃指導的學校或院系超過三成,比例偏高。

11.所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的對口情況

接受調查者中,有略多於一半的人所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部分相關,剩下的一半中,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完全對口的佔26.83%,不相關的佔20.73%。可見,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相關的達到八成。

12.就職年份

接受調查者中,就職年份在2年以內的佔67.12%,2年到5年之間的佔26.03%,5年以上的佔6.85%。大部分就職年份較短。

13.對現在工作內容和狀態的態度

接受調查者中,對當前的工作狀態很滿意的佔15.94%,表示一般的佔71.01%,表示不滿意的佔13.04%。

14.認為專業不對口對工作發展有無影響

接受調查者中,認為專業不對口對工作發展影響很大的佔17.33%,認為影響一般的佔70.67%,認為沒有影響的佔12%。其中認為專業不對口影響一般的與對當前工作狀態滿意度一般的比例非常接近。

15.目前是否有跳槽打算

接受調查的工作者中,目前沒有跳槽意願的佔22.67%,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的佔70.67%,時刻尋找機會跳槽的佔6.67%。對於跳槽表示不急切也不排斥的態度較平和者所佔比例,與對目前工作狀態滿意度一般的比例一致。

16.專業不對口對跳槽意願的影響

接受調查者中,認為專業不對口是導致跳槽的原因的人約佔60%,認為想跳槽是由於專業不對口以外的其他原因的約佔40%。全部或部分由於專業不對口導致跳槽想法的超過被調查者的一半,説明專業不對口有可能影響職業發展和延續性。

結果分析 學校與專業類型影響對口就業情況,就職年份影響工作滿意度

(一)在校大學生中,文科生認為就業面廣,對未來工作接受範圍寬;理科生認為就業面窄,對未來工作專業要求較嚴格

對於文科(調查對象中包括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經濟學、會計、財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和理科(調查對象中部包括數學、化學、生物、力學、經濟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科學、環境科學、醫藥、護理、園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專業)學生所認為的本專業就業前景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就業面廣的學生中,文科學生超過2/3,理科生只有略多於兩成(圖1)。文科(社會科學)由於所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經濟各方面較為貼近,兼容性較強,所需應用的場合較多,學生對於專業就業面的預期較為樂觀;而理科(自然科學)由於所學內容專業性和排他性較強,學習對象的特定性導致就業的兼容性不夠,學生認為就業面的範圍要求較為嚴苛(限與專業相關,就業面窄)。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就業面的預期不同,因此未來工作意向也有差異。文科學生受訪者未來意向工作與專業相關或對專業無要求的比例均高於理科學生,但表示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的受訪者,在理科學生中所佔比例(26%)大大高於文科學生比例(8.6%)。

調查結果表示,文科學生就業意向靈活性較強,可接受範圍較大,對專業相關的要求低,對本學科的認可度較高。理科學生就業意向或較嚴格地限制為本專業相關,或對專業認可度不高(表現為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這與以往理科生就業率高於文科生就業率,理科就業面相較文科更廣的認識有所差異,但也能得到解釋:因為以往的理科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選擇自主性較樂觀,使得現在的理科學生仍堅持未來就業與專業相關,而過去不容樂觀的文科畢業生就業情況使得現在的文科學生越來越放寬專業限制標準,降低就業要求,造成了“文科學生就業面更廣”的這種認知假象。

(二)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職業規劃指導情況最好,非“211”本科高校次之,“985”高校和“211”高校最差

總的調查結果中,學校進行過一次職業規劃指導的佔53%,集中指導次數大於3次和為0次的分別佔15.7%和31.3%。對受訪者的學校層次進行分類分析後發現,不同層次的高校進行職業規劃指導的差異較大。高職院校由於其“職業院校”性質,學生就讀的結果是面向就業,因此比較關注學生就業問題,進行過3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的超兩成,進行過一次職業規劃指導的近七成,而沒有進行過就業指導的約一成。其次為非“211”本科院校,進行過職業規劃指導的近七成,從未進行過就業指導的約三成。“211”高校職業規劃指導情況差別較大,進行過3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的超過四成,是四類中比例最高的,但其中從未進行過職業規劃指導的也超過四成,使得總體職業規劃指導平均情況處於較差水平。“985”高校進行過三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的僅為7.4%,為四類中的最低值,從未進行過職業規劃指導的比例超過四成,總體情況為最差(圖2)。

調查數據顯示,高校進行職業規劃指導的情況與自身的定位是相關的,高職院校是以培養面向就業的職業技術人才為主,故非常重視職業定位和指導;非“211”本科院校在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方面弱於“211”和“985”高校,畢業生直接就業的比例也較高,進行就業指導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從就業方面下功夫也能有效地提升在同類學校中的競爭力。而“211”高校和“985”高校均屬於研究型高校,更傾向於培養學術領域的專業人才,也鼓勵學生繼續深造,故不是特別關注就業;同時由於學校層次和知名度較高,其學生在擇業競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種種優勢使得學校不那麼擔心學生的就業問題。

對於不同層次學校的畢業者,就業與所學專業對口情況是,“985”高校和“211”高校略優於非“211”普通高校和高職高專學校,但差別不明顯。雖然學校層次差別較大,但高職高專學校和非“211”本科高校已通過較好的職業規劃指導,有效地縮小了在就業方面與其他兩類高校的差距,充分説明學校進行適時恰當的職業規劃指導作用明顯。

(三)已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專業不對口比例理科高於文科

雖然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中,理科生對專業對口程度要求較高,但對實際已就業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情況並非如此,所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的對口情況中,不相關的比例在理科畢業生中的比例為文科畢業生的3倍多。具體而言,理科畢業生中,從事職業與專業完全對口的.約佔三成,稍高於文科畢業生,部分相關的約佔四成,不相關的約佔三成;文科畢業生中,從事職業與專業完全對口的約兩成,部分相關的約七成,不相關的僅一成(圖3)。

調查結果一方面説明理科學生雖然對就業專業契合度要求較高,但在實際就業中,其被接受範圍更廣,一些用人單位在某些職位沒有明確專業要求時,更偏向於招收理科生,使得理科生就業可塑性更強。而文科生雖然就業意願寬泛,但實際就業中,用人單位對其專業相關度要求較高,能從事不對口工作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對於“是否對口”和“對口程度”的判斷,受個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由於文科所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各方面貼近的可能性更大,成為“萬金油”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文科畢業生做出“從事職業與專業相關”的判斷的比例更高。

同時,理科畢業生的專業不對口比例較高也可以從兩個不同的方面理解,一是專業對口程度不高使得所學專業知識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做到“人盡其才”,某種程度上是對教育資源和人才的浪費,此為欠佳的一方面;二是説明理科的就業靈活度高、適用面廣,經過系統理科知識訓練的人在即使相關度不高的崗位也能勝任,較具邏輯性的理科思維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此為具有優勢的一方面。

(四)在校生學歷越高對就業專業對口的期望越高,已就業者對口比例最高的是碩士學歷,最低的是本科學歷

在調查中表現出的就業意向受學歷的影響較為明顯,學歷越高對就業專業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要求越高。在校博士生有八成期望未來工作與專業相關,剩下兩成則表示不想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受訪者中沒有一人表示對就業的專業無要求。這説明博士生對未來就業的行業領域定位較清晰,較長年份的學習和專業領域研究,對於未來工作的定位有所幫助。受訪的碩士生也是近八成表示未來工作要與所學專業相關,而對專業無要求和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的各約一成。這説明碩士生對未來工作定位也較清晰,但是相較博士生,能接受不限專業的工作,其靈活性稍強。對於大學本科和專科(高職)的受訪者,期望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分別為略多於四成和不到四成,而專科(高職)的受訪者中表示對就業專業無要求的,高達近四成(圖5)。這也表明了較低學歷的在校生對於就業對口的期望較低。

實際已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對口情況與在校生的就業期望基本一致但略有差異。從事與專業(完全或部分)相關的比例最高的是碩士學歷,最低的是本科學歷。專科(高職)學歷的畢業生由於在校接受過面向就業的專門系統的“職業教育”,有較明確的就業去向,雖然在校生對就業對口的期望不高,但實際就業對口情況尚可。本科學歷的就業者的實際對口情況與期望較一致,均處於較低的比例。而博士學歷的就業完全對口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幾類,超過四成。

(五)就職年份越長跳槽意願越低,跳槽意願受就業不對口的影響較小

調查結果顯示就職年份對跳槽意願有一定影響,就職2年內和2到5年之間的受訪者,表示不打算跳槽的比例均約兩成,而就職5年以上的受訪者該項比例翻了一番達四成。説明工作年份越長,工作的穩定性越強。還有約一成的工作2年內的受訪者表示時刻尋找機會跳槽,由於工作年份短,對工作的適應性和工作資源的積累都不夠,跳槽的成本也較低,於是工作中稍有不順就容易激起較強的跳槽意願。

同時,就業的專業不對口對跳槽意願的影響較小。受訪者中表示跳槽完全是由於專業不對口的僅佔4.5%。而專業不對口對跳槽的影響隨着工作的進行和深入會繼續變小。認為跳槽的原因完全是專業不對口的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本身沒有跳槽打算。而認為專業不對口不是跳槽的主要原因的人中,超過八成的人表示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這説明實際工作中,跳槽和專業不對口沒有直接聯繫。

(六)就職年份越長工作滿意度越高,對現有工作滿意者也有跳槽打算

就職年份對工作內容和狀態的滿意度影響較大,就職2年內的認為現有工作很滿意的僅佔13%,工作2到5年之間的認為很滿意的佔17.6%,工作5年以上的該比例達到一半。而工作2年以內的受訪者有近五分之一明確表示對現有工作不滿意,但是工作2年以上的沒有此表示。

對工作不滿意者有略少於一半人表示在時刻尋找機會跳槽,這是不難理解的。同時,對現有工作滿意的受訪者也有略少於一半的人有跳槽打算,他們表示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雖然該比例與對工作不滿意的受訪者的該項比例很接近,但是含義完全不同。對工作滿意者的跳槽意願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平台,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雖然對現有工作滿意,但是也願意嘗試新的崗位。可見跳槽的原因並不都是負面的。

對策建議

加強指導,調整結構,正確認識 (一)加強學校的職業規劃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

各高校應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加強職業素質和職業意識的培養。一方面,開設一定量的職業指導課程,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集中的職業規劃指導,在大學生入學時就進行相關指導説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課程內容和心態變化,實時跟進,及時關注和解答學生們與職業規劃相關的困惑和問題,使大學生有正確的職業心態和積極進取的職業觀,客觀冷靜地認識自己,為畢業後順利對口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高校應重視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的接觸,加強“社會課堂”的開展,為學生提供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勤工儉學的機會,尋找和開闢實習和實訓基地,加強學生對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的瞭解,明確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儘早制定就業計劃。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吃苦的精神為出發點,提高個人的學業水平和職業核心競爭力。

(二)合理設置和調整高校招生名額與專業,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我國從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促進了高等教育均等化發展,每年的畢業生數量也不斷增加,相對於崗位數量,畢業生供過於求的態勢愈加明顯。在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就業對口率勢必打折扣。在這種環境下,高校的人才培養亟須與市場對接。

要控制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在源頭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停止大學擴招,合理設置高校專業與名額,參考市場導向,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同時,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廣職業技術體制,通過職業大學的教育渠道,培養訓練有素、職業感強的畢業生,達到解決就業率和對口率低的難題,加快我國轉型時期的產業升級。

(三)鼓勵民辦高校的發展,支持校企合作為畢業生提供對口就業機會

民辦高校是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財政性經費創辦的高校,在過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在近年其優勢逐漸顯現,尤其是由實體企業出資創辦的高校,培養學生的同時也是在為企業儲備專業技術人才,採用“工學結合、就業直通”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畢業生對口就業的可能性。雖然目前對於民辦教育的分類管理模式尚無定論,但實業界和學術界都進行了關注和討論,應積極鼓勵民辦高校的發展,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高等教育,倡導以企業為支撐的民校自己根據需要培養人才,自己解決對口就業。

校企合作是民辦高校發展的重要模式,企業創辦的高校應加強同其他企業的合作,而沒有企業背景的高校更應尋求和加強與多方的合作,與企業簽訂人才供需合同,展開“訂單式”培訓,開拓和豐富學生的就業渠道。

(四)正確認識專業對口的意義,培養學生就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

最後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任何企業和個人都不應過分誇大就業專業對口的重要性。對口就業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資源,減少了人力資源和知識浪費的現象,但在不能保證對口就業的前提下,更應重視求職者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挖掘和發揮個人潛能,規避不對口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對於求職者個人,應勇於嘗試不對口行業的工作,進行行業瞭解和職業規劃,主觀上增強就業的靈活性,分析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尋找個人能力和興趣與不同行業工作的契合點;同時加強通用知識技能的學習獲取,例如外語能力、計算機使用、軟件操作等,增強自身在各行業的適應性和兼容性。

其次,對於用人單位,也應改變不合理的招人條件,例如有些基層管理崗位,用人單位接收文史、政管等專業的學生,卻拒絕數理專業的學生,這是在求職者公平競爭的起點上進行了區別對待,這種招人方式應得到改善。另外,用人單位應鼓勵各專業交流,吸收具有不同視角的新鮮血液。

再其次,從職業發展和延續性來看,對口就業不具有必須性。就業者對於工作滿意度的判別,對口與否所佔比例很低。一旦進入職場,就不需要刻意強調所學專業與工作內容的差異,畢竟無論對口與否,差異是肯定存在的,而個人紮實的基礎、全面的知識、協調的能力、謙虛的態度,對於職業發展和延續都是很重要的。同時在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時,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更説明了職場中可塑性的重要。職業延續固然能讓個人厚積薄發,但是職業的流動性也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重要方面。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12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半,又一個炎炎夏日中大二的暑假到來了。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想我已經不是那個懼怕烈日與高温,成天蜷縮在空調房的小女孩了,也不是總依偎在父母身旁,不懂的和外面世界接觸的乖乖女,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實踐是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我們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閲歷。所以我滿懷着期盼和信心開始了我的暑假社會實踐。

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我認識到會計是指對具體事物進行計算、記錄、收集他們的有關數據資料,通過加工處理轉換為用户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會計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會計工作在提高經濟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發展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會計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變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動力,它決定了對會計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本世紀中葉以來,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信息時代已經成為我們所處的時代的恰當寫照。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裏,無論是社會經濟環境,還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發生着深刻變化。會計上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已經或正在取代手工記賬,而且在企業建立內部網情況下,實時報告成為可能。二是會計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會計的變化源於企業製造環境的變化以及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而後兩者又起因於外部環境的變化。

學習好會計工作不僅要學好書本里的各種會計知識,而且也要認真積極的參與各種會計實踐的機會,讓理論和實踐有機務實的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我們作為未來社會的會計專業人員,為了順應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也應該嚴於自身的素質,培養較強的會計工作的操作能力。雖然是短短的天,我學到了不少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我初步瞭解了財務的使用和會計處理的流程,並做一些簡單的會計憑證。

為期兩個周的社會實踐,我在老家的一所幼兒園的財務部門實踐,實踐期間我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學校的老會計王師傅將上一學年幼兒園的財務狀況進行統計、計算、分析,重新進行成本核算,確定下一學年的收費,並且向本地物價局申報,請物價局人員核實並批准。幼兒園本來就只有王師傅一個人管財務,所以平時記賬不是很完善,首先我和王師傅先將賬單中漏記的賬目補充登記並且檢查是否有記賬錯誤的地方,然後登記了總賬,編制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最終進行了上一學年的成本核算,根所需成本確定了下一學年的收費,還要向物價局遞交收費申請書。

我努力將自己在學校裏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儘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期間我遵守了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剛到財務部會計室,先看她們以往所制的會計憑證和附在會計憑證上的原始憑證,由於以前在學校學過會計憑證,借貸等知識,所以對會計憑證不是太陌生,因此藉着記憶加上學校裏所學過的理論對於區區會計憑證完全可以熟練掌握,然而這種態度卻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要知道嚴謹、謙虛、認真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會計分錄在書本上可以學習,可操作中帳單、收據、收費清單、匯票等就要靠實踐時才能真正接觸,從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別以為光是認識就行了,還要把所有的按月按日分門別類,並把每筆業務的單據整理好,用圖釘裝訂好,才能為編制會計憑證做好準備。

通過十天的學習編制記帳憑證工作,對於各個會計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瞭解,並且對於我把書本和實踐的結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學習編制記帳憑證外,還初步大概地瞭解到每一種原始憑證的樣式以及用途。從制單到記帳整個過程基本上了解了個大概後,就要認真結合書本的知識總結一下做賬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是的,課本上學的只是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學生實踐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折感,可我覺得,要是沒有書本知識作鋪墊,又哪能應付瞬息萬變的社會呢。

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一個學期在學校難以瞭解的,相信人際關係也是現今不少大學生剛踏出社會遇到的一大難題,於是在實踐時我便有意識覺察前輩們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級相處的,而自己也虛心求教,使得十天的實踐更加有意義,此次的實踐為我們深入社會,體驗生活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在實際的社會活動中感受生活,瞭解在社會中生存所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我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財務人緣請教,認真學習會計理論,學習會計法律法規等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的會計技能,從而意識到我以後還應該多學習什麼,加劇了緊迫感,為真正跨入社會施展我們的工作,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這一次的實踐雖然時間短暫,雖然接觸到的工作很淺,但是依然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經驗,這些都是書本上無法得來的,通過實踐,我們能夠更好了解自己的不足瞭解會計工作的本質,瞭解社會工作的方方面面,讓我更早地為自己做好職業規劃,設定人生目標,向成功邁進一大步。

通過這次的實踐,我瞭解到理論的應用一定要在實踐的基礎上,而相對的實踐必須在學習理論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完成。作為現代大學生我們不但要學好我們的專業課,學紮實我們的專業知識,還要抓住任何實踐機會努力加強實踐經驗,並把我們所學的和我們所做努力結合在一起。

當中我也深刻認識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會計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報表而已,更是為了掌握好企業的各個會計資料好用來正確的反映企業的經濟信息,用來為決策者提供必要的決策條件,使得企業能長足穩定健康的發展。會計工作人員可謂是處於公司財政的咽喉部位,在財政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們必須牢記會計準則,堅持會計的工作原則的處理我們今後需面對的會計工作。實踐是是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13

由於三峽工程對長江航運的影響,給地處中上游的鐵路分局,提供了一個爭取分流水運貨物的良好機遇,本報告通過該事件把本地區鐵路和水路等運輸企業之間的競爭作了具體分析,提出了鐵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要從體制和對外服務等多方面改革和完善,才能立足於市場從而有所發展的觀點。

一、截流的影響

11月起由於三峽工程的施工將使長江上游航道相續進入礙斷航期半年多。長江被稱作我國內陸的黃金水道,其承擔的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80%。特別是在交通狀況相對落後長江中上游內陸地區更是佔有重要位置,這次三峽截流將造成長江歷史最長的礙斷航期。對長江航道物流的分流運輸與相關地區的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進行有密切關係。

據受礙斷期影響最大的市預測,斷航期貨物分流運量321萬至359噸,保守預測為292萬噸左右,如大型重工業企業鋼鐵集團公司預計,其進口礦石中150萬噸經水路運輸,100萬噸經鐵路運輸,長江礙斷航期將給其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分局運輸分處對現場調查表明,三峽臨時船閘通過能力不足,已造成少量船舶滯留,礙航期日均有1。9萬噸貨物受阻,需分流運輸。近來東站每天卸車比往日多了二三十輛,其中不少是上海、南京、武漢等長江沿岸城市貨流,已有水運貨物往鐵路分流跡象。另外,有關部門稱6月16日是否能夠如期開通永久船閘,開通後的磨會期有多長,都是不確定因素,三峽截流礙斷航期究竟會分流水運多少運量,現在不明確。但是正如地處長江上游的鐵路分局預計的一樣,鐵路要想在這次分流中取得較大份額還要面臨公路等運輸企業的競爭,也是不容易的事。

二、鐵路企業的現狀

鐵路企業有國家企業的性質,與其他企業相比,鐵路企業的運營帶有行政色彩。尤其是與其他運輸行業比較起來,鐵路企業計算成本要把路網建設費用攤入其中,且鐵路路網成本佔到其運輸成本的60%左右,鐵路企業同時是路網的建設者和經營者,這是其它運輸企業沒有的。另外,鐵路的運價定價權沒有下發,全國各地由於經濟活動的強弱不同,使各地區運輸企業的盈利水平也不盡相同,鐵路分局地處西南片區,其所轄範圍內坡道、隧洞較多,路網養護難度大,造成運輸成本相對較高。在公路網和水路大發展以前,鐵路分局在該地區客貨運方面一枝獨秀,但是隨着高速公路網的建成,對旅客運輸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長江航道由於其運價偏低,也是大宗貨物運輸的首選,使鐵路形成被兩面夾擊之勢,據分局運輸分處介紹,這些年,在長江航運憑藉運價低且價格放開可以靈活保價的優勢,對鐵路造成不小的衝擊。過去的出口商品大部分通過鐵路運到深圳轉至香港出口,90年代中期隨着浦東崛起,上海取代香港成為外貿物資進出口的主要口岸,由於水運價格低,大量外貿物資紛紛棄陸下水,據海關統計,目前的出口商品中運輸水運佔了90%以上,四川、貴州的一些外貿物資也到來水運,例如四川長虹的出口彩電,去年就大量用國際集裝箱從四川綿陽通過公路運到來裝船,已佔其出口彩電運量的40%。西南地區最大的國際集裝專用碼頭九龍坡港稱,其國際集裝箱吞吐量在近年來迅速增加的基礎上,今年又將翻番,在水運運價低的衝擊下,曾經熱鬧繁忙的東站外貿專用線,卻變得冷冷清清,有時不得不用來裝卸內資物資,據鐵路分局運輸處介紹,l998年時鐵路的定價為1.99分/噸公里,而長江至宜昌段為2.85分/噸公里,鐵路運價低於水運,進出物資紛紛走鐵路,鐵路不堪重負而水運卻吃不飽,當年長江輪船公司虧損達l000萬元。

由於鐵路貨運價格高於水運,加之三峽庫區很多地方尚未通鐵路,走水路的貨源轉到主城區鐵路來轉運要花轉運費,貨主有的望而卻步,等待觀望,有的尋求公路運輸,有的則採取提前或滯後運輸。從去年6月份重鋼就通過水運為明年斷航期儲備進口礦石,到三峽截流前已儲備了30多萬噸,重鋼總調度稱,雖然提前儲備礦石每噸要40元場租,還要佔用貸款資金,但算下來也比到時靠鐵路運輸便宜。可見運輸價格已成為企業行為的決定因素,鐵路目前在運價上已無優勢可言。

三、抓住機遇積極應對

對於三峽工程截流,長江礙斷航期的分流運輸,鐵路分局視為收水路貨源向鐵路分流,擴大市場份額,增運增收的機遇。去年7月以來鐵路分局領導先後到九龍坡港和三峽庫區不通鐵路的涪陵等地方走訪,調查瞭解水運分流貨源;商洽合作途徑,宣傳鐵路優勢,鐵路分局邀請了管內川渝地區的l2個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49大中型企業負責人,徵求他們對鐵路運輸的意見和建議,承諾一要準備充分運力和提高服務質量,滿足他們在長江礙斷航期對鐵路運輸的需求,與此同時,南站、東站與主要貨運站的負責人也分別多次到庫區等地走訪貨主爭取分流貨源,對於鐵路分局來説還有一個有利條件,那就是通往三峽庫區腹地的第一條鐵路達萬線已經開通,目前也在開展客貨運輸業務,將在三峽截流的分流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三峽截流過去了一段時間,目前鐵路分局運輸量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夠明顯,鐵路分局認為,原因除了截流影響將逐步顯現外,鐵路在競爭分流運輸市場中暴露出的弱點,也造成了障礙,鐵路分局在爭奪水運分流貨源時遇到的主要障礙有,鐵路運價以及運輸時效、服務等,其中運價是最大的“攔路虎”。據重鐵分局貨運分處介紹,從到長江中下游的武漢、南京、張家港等地每1噸貨物的平均運費為高附加值的貨物鐵路較水運多108元,低附加值的多66元,按國家計委的專家按長江沿江各地各種貨物的加權平均價計算,1噸貨物的運價鐵路比水運高77。3l元。面對現狀,鐵路目前也在努力的利用價格槓桿趕走“攔路虎”。該地區重鋼生產的船用鋼板,用户主要是長江沿岸上海、南京、蕪湖和沿海大連等地的造船廠,通過航運發到,為了爭取這個優質客户,經分局上報路局批准,對其通過鐵路運往上述各地的整車鋼材,實行鐵路運價下浮20%的運價運輸,最近已開始實施,估計鐵路每月可運100個車皮。另外針對到上海的國際集裝箱,每個鐵路比水運高100多美元的問題,鐵路分局向路局報告請求批准下浮鐵路運價20%,據悉國家考慮到礙斷航期,企業的貨物由水運向鐵路分流運輸成本增加,最近批准給予兩億多元的補貼,目前市有關部門正在考慮有關補貼方案。這對於鐵路分流運輸又是一大利好。除了在價格上的相對靈活外,鐵路分局還在運輸組織和客户服務等方面加大了改進力度。該局根據定線貨源開行的行包專列和班列運輸都有取得較好的收益。

四、企業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三峽截流給分局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但這只是一個暫時情況,鐵路分局作為一個運輸企業,要想在包括三峽通航後的較長時期中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要儘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鐵路企業長期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內部機構,組織管理沿用計劃體制下的設置,與市場經濟要求有很多不相適應之處,改革的任務還很重。

1、在組織結構上鐵路分局與其他路局一樣,政企還沒分開,局管內還存有學校、醫院、法院甚至看守所等與主業經營關係不大的部門,這無疑給企業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增加了不少負擔。剝離附業,突出主業將是必然趨勢。另外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還要注意差異性和不可模仿性。鐵路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在整頓內部組織的同時,對外關係也要重視。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服務對象和範圍,找出他們的特點,對市場進行調查針對目標市場制定出相應的營銷計劃,做好客户服務和樹立起在客户心目中良好形象,建立起與客户的信息交流渠道。因鐵路所處區域不同和每年季節的變化不同情況,分別制定靈活的運輸方案。分局所轄範圍內工業企業眾多,加工出口型企業也日趨增多,在原材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方面市場很大。班列運輸的成功就可見其冰山一角。另外,入世後外國投資企業不斷增加,鐵路將會與各種各樣的客户打交道,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在服務的多樣性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是鐵路發展的重點。

2、在體制改革方面,鐵路企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但可以參考英、日等國家路網分離的方法,在鐵路內部按性質不同分別成立路網,客貨運公司,在內部形成競爭局面,增加企業的活力,這也是鐵路改革最難的一方面,鐵路分局已於去年成立了客運公司,跨出了改制的第一步。

總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必須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創造出一定的條件。注意收集和分析各種與企業經營相關的信息,在市場競爭中,求新、求變,企業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中央電大學習課程:

1、劉慶元:《企業戰略管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1月第一版。

2、孫成志:《組織行為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月第一版。

3、王德中:《管理學原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14

一、調查概況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居民節能減排意識的深化程度

2、怎樣培養居民的節能減排意識

(二)調查方法

1、實地採訪

對居民進行實地調查,採訪的內容包括了居民是否具有節能減排意識,對節能減排的態度,以及認為節能減排對社會發展有什麼好處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共採訪了60位居民,有42位願意配合調查,調查結果接近理想。

2、小組會議

調查期間,共舉行了兩次小組會議,對調查的記錄進行了分析和整理,為後續的調查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實地採訪的記錄分析,以及小組會議之後得出的結果顯示,居民節能減排意識較低。

(一)節能減排意識現狀分析

中科院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是全世界自然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59個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排名第56位。另據統計,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僅為美國的26.9%,日本的11.5%。因此,推進節能減排,可謂迫在眉睫。

1、節能減排的意義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鋭,羣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温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2、對節能減排的態度

在29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環保大會上,節能減排的中國責任再次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專家們一致呼籲,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態度是積極的,中國需要得到發達國家的理解和技術上的免費支持。

3、居民節能減排意識現狀

調查結果表明,居民現在對於節能減排意識明顯偏低。

(1)節能減排意識只是口頭説説

説節能減排,誰都知道,採訪的時候,都説知道,但是每每問道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卻是大相徑庭,簡單的説就是,現在都是口頭説説,可現實能做到的卻沒有幾人。

(2)只顧眼前,不顧後代

現在的物質生活可謂豐富,都説現在生活好了,看着大街上成堆的垃圾,真是汗顏,感歎:生活好,也不用這麼浪費吧!,採訪中發現,現在的居民多數都是想到怎樣讓自己過得好,問誰想到過子孫後代,但是卻沒有幾人考慮過,這足以引起重視。

四、對調查結果的體會

通過現在平莊發展來看,居民生活越來越好了,鋪張浪費也隨之而來,我認為是宣傳的力度不夠,還有就是現在家家都有錢了,攀比之風越來越嚴重,居民素質有待提升。

五、節能減排的措施

政府

1.首先控制增量,調整和優化結構。

繼續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和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必須滿足的土地、環保、節能等六項必要條件,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制定促進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2.強化污染防治,全面實施重點工程。

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水資源節約項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推動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籌措節能減排資金。

3.創新模式,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深化循環經濟試點,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組織編制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制定和發佈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深化循環經濟試點,利用國債資金支持一批循環經濟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節能減排目標未完成的企業,加大實行清潔生產審核的力度,限期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方案。

4.夯實基礎,強化節能減排管理。

出台《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實施方案》,建立目標明確,責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級抓一級,一級考核一級的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強化對重點耗能企業,特別是千家企業節能工作的跟蹤、指導和監管,對未按要求採取措施的企業向社會公告,限期整改。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擴大能效標識在三相異步電動機、變頻空調、多聯式空調、照明產品及燃氣熱水器上的應用。擴展節能產品認證範圍,建立國際協調互認。組織開展節能專項檢查。研究建立並實施科學、統一的節能減排統計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

5.健全法制,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

6.完善政策,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

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完善有利於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實行有利於節能減排的税收政策。調整《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研究試行強制採購節能產品的辦法。拓寬融資渠道,促進國內及國際金融機構資金、外國政府貸款向節能減排領域傾斜。

7.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意識。

組織好每年一度的全國節能宣傳週、全國城市節水宣傳週及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水宣傳日活動。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理念滲透在各級各類的學校教育教學中,從小培養兒童的節約意識。將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宣傳納入今年科學發展,共建和諧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週活動和節能科普宣傳活動,實施節能宣傳教育基地試點,組織《節約能源法》和《循環經濟法》宣傳和培訓工作,開展節能表彰和獎勵活動。

大學專業調查報告15

哪些專業就業率持續走低,哪些專業畢業生最搶手?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近日發佈了最新一期的調查報告,首次披露了“就業困難”的10個“紅牌專業”。

據瞭解,此次報告綜合了麥可思從20xx屆到20xx屆的歷年大學生就業報告,調查樣本量達100多萬份,可謂目前國內最權威的第三方就業調查數據。

“紅黃綠牌”專業看這裏

“紅牌”專業主要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是指失業量相對較大,就業率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綠牌”專業是指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小的需求增長型專業。

本科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被亮“黃牌”的有:美術學、藝術設計、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

被亮“綠牌”的有: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採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高職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臨牀醫學、法律文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經濟管理、法律事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

被亮“黃牌”的有: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務英語、會計電算化;

被亮“綠牌”的有:道路橋樑工程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為啥“綠牌”專業多是理工類?

為啥大部分“綠牌”專業都是理工類?很多家長都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幾年國家基礎建設的力度很大,經濟增長點的拉動主要還是靠基礎建設、科技、加工、製造等產業,理工科特別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馬萬明介紹,現在理工科學生普遍比文科學生就業好,有的工科專業一個畢業生甚至有三四個崗位可以挑。

專家分析,文科生就業難於理工科畢業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類、文史類專業性較弱,可替代性強,理工科的就業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崗位理工科畢業生同樣可以適應。

二是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加速,尤其是基礎建設飛速發展,對理工科畢業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產業等容納文科生就業彈性較大的服務業發展不足,新增崗位不足。

三是隨着高校擴招,教學成本相對較低的文科專業招生增幅較大,加劇了文科類就業崗位的競爭。

標籤:調查報告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