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合集15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空巢老人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合集15篇)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羣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北竹溪縣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户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竹溪縣位於鄂西北山區,屬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由於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收入不足——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裏人來説,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水坪鎮油坊樑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裏。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説,“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户”。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説,竹溪縣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竹溪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調查人員建議

看病太難——“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裏,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水坪鎮油坊樑村,“空巢老人”到鎮裏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衞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難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鎮油坊樑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竹溪縣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水坪鎮油坊樑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裏連電視機都沒有。

竹溪縣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裏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繫責任書,聯繫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繫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項目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2

中國是個多人口國家,隨着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完善,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應運而生。在人口老齡化的這天,如何關注老人愉快的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資料,下面我們就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況談一下這個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的狀況下,出現了新型的家庭類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齊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他們的主要特徵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裏。有的則把孩子也帶到外地去,家裏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產生原因而言是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向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着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超多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帶給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壯年紛紛外出謀生,破壞了本來其樂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與小孩獨守老宅。據新華日報報道中國“空巢老人”數目驚人,有2340萬之多,xx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農村這一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農村“空巢老人”面臨與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許多不同之處,在農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擁有“退休金”作為生活來源。“空巢老人”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這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資料,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好處。為進一步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以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和關注這一特殊的老年羣體。為此我校開展了了解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社會實踐。現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佈狀況、基本狀況、產生的原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空巢老人應採取的措施、意見和推薦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我來到xx鎮民政所瞭解我們鎮關於農村、養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透過該部門我瞭解到:xx鎮下轄39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8個村民組,總人口7萬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約佔了老人總人口的60%。長期以來,國家在農村養老、醫保投入嚴重不足,覆蓋面不廣。媒體熱衷於對城市“空巢老人”的關注,忽視佔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在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説交通甚為不便,個性在一些偏僻農村,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艱辛,看病,購物,要走好幾里路。農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獨,內心空虛、自閉,還要照顧子孫和兼做農活。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民權縣xx鎮東村,我們那裏的人民在改革開放中逐潮弄潮,紛紛外出打工、經商,在調查中有將近85%的年輕人外出謀生,其餘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來到我們村的村書記家裏,向他了解我們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他提到我們村部分組地處偏僻,離城鎮有一、二公里遠,由於老年人行走不便,購物極為不便,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幾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沒有固定收入,經濟拮拘,生活簡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每逢過節,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魚大肉對他們來説依然是一種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90%左右,農村老人基本上沒有養老金等,到醫院看病,費用昂貴,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慊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兩年回來一次,對父母盡孝道觀念淡薄,同時自己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由孝道觀念淡泊和年輕人不瞭解老年人心態甚至厭惡老人的行為,通常都是結婚即分居住,兒女們常常因為贍養老人問題而互相吵架,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覺得自己活在世間,只是在為兒女添麻煩。

農務活是農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負擔,白天干農務活,晚上早早就休息,這樣機械般地過日子。其實老人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常有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孤獨地出去,孤獨地回來。農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期望孩子們進城打工多賺錢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期望子女也能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走訪了一些空巢老人,透過走近他們,與他們聊天進而到達調查的目的。在調查中我發現老人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務,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問題是三大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

在調查中我發現絕在多數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説之感,由於農民工知識和技能的侷限,外出經常做一些髒、累、危險的工作,老人們還時時揹着為子女擔心的包袱。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有種田,種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勞累加上情感孤獨又添加思念、自憐和無助等複雜情感因素,對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他們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情緒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養兒防老”傳統思想影響對子女儂賴性強,子女不在身邊,又很少有娛樂活動,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落,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閒、自憐等情感。同時由於自身性格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無味。在調查中發此刻一對老年夫婦中,如果其中有一個配偶去世,另一個配偶因為悲傷相隔不久相繼去世。

農村的空巢老人由於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們又捨不得放棄職責田,個性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錢不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有相當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幹起粗重的農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對於喪偶,子女又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問題更突出,無人照顧,空巢老人突發疾病或者不留意摔倒受傷時搶救不及時,生命也時常受到威脅。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顯得孤獨無助,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還有用電、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脅,還有災情的威脅等等。

結語

隨着新農村步伐的加快,我們那裏也即將開始新農村建設,我推薦在規劃中:為老人專門蓋一區域,讓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齊,增加老人娛樂場所,完善其中的設施。為更好地服務龐大的老齡人羣,我們能夠參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務、巡視員對接服務、心理熱線及諮詢室服務、文化養老服務等。在今後的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中,應當加強社會機構養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和擴大老覆蓋面,建立“低水平,廣覆蓋,適度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會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與社會養老保障兩種制度並行和嘗試新型養老保障制度。政策應支持和鼓勵社會性或個人出資舉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機構。“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經濟供養保障、醫療藥費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娛樂場所,發展鄉村戲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娛自樂,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顧,組織醫生上門服務,引導社會各方能夠一齊關注老人們、發展慈善事業和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繼續完善農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體系,讓老年人們真正能夠頤養天年!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3

一、農村空巢老人現狀

1、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現狀差

這些農村的老人,屬於貧困的弱勢羣體,他們大多依靠家庭的供養,然而由於我們的農業生產落後,使得以農為生的他們收入微薄,他們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標,中青年農民供養老人成為他們很大的一大負擔,另外,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村中青年越來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攜帶妻兒進城謀生。雖然,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收入高於種地收入,但他們對留守老人的經濟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於大部分老人還要靠勞動來維持生計。特別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擔起繁重的農活和家務,他們參加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同時,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數也將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種,這樣一來無疑加重了農村空巢老人的勞作負擔。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真可謂苦不堪言。

2、農村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儘管實行了農村醫療合作,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仍有不少人連補償起付標準線以下的費用也負擔不起。同時,農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們一方面抱怨醫院收費太高,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節儉,捨不得花錢看病,對待小病,他們總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乾脆不治了,萬一遇上病情突發,家中無人,又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難以治癒的嚴重後果,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鎮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3、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難熬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萬家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鎮部分村、社區活動室只是作為擺設,活動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鎮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裏連電視機都沒有。

有些老人還為教育子孫傷腦筋。教育孩子,這本是年輕父母的事,可是,由於子女大多在外務工維持生活,孫子輩的讀書、教育這項任務全部落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雙河村的王世清老人無奈的告訴我:“我兩個兒子都出去打工,放下兩個孫子在家讀國小,要管吃、管住、管監護,教育孫子不但責任大,而且極為操心,今天不是孫子生病,明天就是孫女鬧彆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聽話,又不爭氣,時不時還給你惹禍上身,再加上我們沒文化,無法輔導讀書,怕影響娃娃終身。教育不好又怕兒女埋怨,真是心煩”。

二、當前“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經濟環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於改革開放,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漲,農村的經濟收入已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於是產生了農民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得不外出務工來補貼家用,近年農村惠民政策不斷出台,政策寬鬆,農民工地位明顯提升,種地與務工收入比對,形成明顯差距,加上近年來打工人員中部分人員已成為外地老闆留用人才,工薪較高不願返鄉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齡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農村生育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優育觀念逐步形成,使農村產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家庭規模縮小,也使得代際重心發生傾斜,“寵幼厭老”的現象有所抬頭。有人預測,到21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城市裏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60%—7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農村中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3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產生衝突與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二是子女壓力大(子女的子女讀書等),無暇照顧老人,老人也不願加重子女的負擔,而選擇獨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緊張等條件制約,無法與子女同住。四是極少數子女具備條件,但贍養老人的觀念很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4、老人長期養成的生活觀念和習慣難以改變

一些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在城市購買了房子,也樂意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種與鄉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農村老人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層的單元套房、相對淡薄的人際關係,使得一部分老人對久居的農村生活充滿懷念。也有的農村老人雖然希望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覺得雙方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共同居住與子女產生衝突而選擇返回農村居住。總之,對於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説,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留在農村。所以,除了那些進城務工尚無多少發展的大量青壯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裏站住了腳的少數青壯年的父母,也一樣多半會不得不自守農村的“空巢”。

三、對改善“空巢老人”現狀的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幸福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1、進一步發展新產業,解決就業問題

家庭養老任然是養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於經濟的發展,讓更多的農村青壯年能留在家鄉,既能養家,又能照顧老人。鎮作為“農特之鄉”,可以依託傳統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傳統工藝“手工面”和“鹽花生”,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來帶動農村的經濟和減少農村的富裕勞動力。其次,鎮內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政府可以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引導農村青壯年引進產量高,效益好的優質農作物,實現規模種植,吸引廣大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從而從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現狀。

2、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相適應而有效分散風險的制度。目前,農村老人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贍養,而子女的外出務工並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援助,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單純依賴家庭養老則有着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農村養老保險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逐步落實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提高高齡補貼標準。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養老院設施和逐步推行居家養老模式,提高服務水平。農村養老保險要實現全覆蓋,逐步提高基礎養老金,讓農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老有所養。

3、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絡建設

現階段,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是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加強鎮村兩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積極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閲覽室、棋牌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4、進一步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

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聯繫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鎮村兩級可組織低齡“老年志願服務隊”,就近為高齡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殘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

5、進一步加強宣傳,營造尊老敬老氛圍

家庭養老是我國的傳統養老模式,今後在農村仍佔主要地位。我們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此外,要在各中、國小中開展孝敬主題教育活動,從小培養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傳統美德。

空巢老人問題是一個涉及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共同的努力。希望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為讓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4

前言:

現如今,社會老齡化的程度越來越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中可以瞭解到,自20xx年起,我國已正式進入到快速老齡化階段;未來20年,老齡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將超過3%;到20xx年,中國的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以上。空巢老人這個問題引起強烈的關注。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國家的主人,有責任和義務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並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但是,我們能力有限,所以,就以常熟市頤養山莊這個點進行調查,希望通過這個“點”可以延展到城市甚至省這個“面”,通過頤養山莊裏的空巢老人的生活來反映現如今常熟等經濟較快發展的城市的空巢老人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引起社會各個階層的關注,給老人們提供一個安詳的晚年。

方法:

調查過程:在調查中,我們首先蒐集了一些關於空巢老人的資料,並加以篩選。然後,根據資料和現實存在的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參考了網上的一些調查問卷的樣板),根據常熟市的現實狀況,確定目的地。最後,到已確定的目的地進行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1號

調查地點:常熟市頤養山莊

調查對象:常熟市頤養山莊的老人們

調查方法:樣本抽取,隨機對頤養山莊的一定數量的老人們(精神正常)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的形式:訪談法,即通過和老人的聊天,有目的的交流。

調查人:

報告正文:

週六的頤養山莊之行之總的來説還是比較順利的。深入老人之中,通過和老人的聊天,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他們所想,所感,所願。

雖然住在同一所養老院之中,但是老人們似乎也不自覺的分成了兩個“非正式組織”,也就説,他們因為興趣和愛好而自覺的組織在一起,“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聯繫不是很密切,幾乎是沒有交集。

先來説説我調查的第一種類型吧。

他們不會打麻將,不會下棋,更不會唱歌跳舞。通過了解,在空餘時間裏,他們就坐在一間房間裏聊聊天。雖然隔壁就是鍛鍊的地方,裏面也有各種健身的器材,但是在他們眼中,那是個陌生的地方;站在他們的角度,那裏就是擺設。其實,他們並不是不想鍛鍊,而是在他們之中,70%到80%的老人腿腳都不利索,特別是陰天和冬天,兩條腿的膝蓋更是疼的厲害,有時要靠枴杖才能走路。20%的老人身體都有各種不適,比如心臟,有的還裝有心臟起搏器,比如氣管炎,都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而且,據老人們説,頤養山莊裏面沒有醫生,生病都要到市醫院裏。雖然他們沒有説其他,但是我感覺老人們深感其中不便。問即平時除了聚在一起聊天,還有沒有其他的活動。95%的老人都説沒有。除了吃飯聊天,他們大都在宿舍睡覺。90% 的老人表示,雖然宿舍裏有電視,但都看不太懂。所以,只能睡覺。

接下來,就是第二種類型了。

頤養山莊的阿姨把我帶過去的時候,棋或牌室的人不是很多。那時候3點半多,阿姨告訴我還有一個小時就要開晚飯了,所以老人們都陸續回到自己的宿舍了。這羣老人會打麻將,會下棋,早晚還會出去溜達溜達。和上面的老人相比,他們生活的就比較豐富一些。在調查瞭解中,一位老奶奶還很遺憾的告訴我,今天沒有打麻將,因為2點鐘的時候阿姨幫他們洗澡。老奶奶還信誓旦旦的説:明天一定要去打麻將。旁邊還有兩位老爺爺正在下象棋。其中一位老爺爺的棋藝貌似有點不精,還悔棋,硬把剛被吃掉的棋子搶回來。兩個人就像老小孩一樣,固執還很要面子。走過他們的宿舍,一些行動不方便的老人還在興致勃勃的看電視,聽戲曲。

這裏的老人大都都有子女的,而且90%都不是獨生子女。但是子女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照顧他們,所以,他們只能以頤養山莊為家。談子女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有喜悦,有驕傲,夾雜着落寞,孤寂。98%的老人都沒有老伴,獨自一人。他們表示要是有老伴都不會來頤養山莊。但比起生活在家裏,90%的老人都願意生活在頤養山莊。主觀上,這裏人多,熱鬧。客觀上,兒女沒有空,無暇照顧自己,擔心自己成為兒女的負擔。但是100%的老人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血濃於水的感情始終都是很濃厚的。雖然把老人寄養在頤養山莊,80%兒女都會在一個星期看望老人一次,平常都會通通電話,20%的老人兒女給他們配備老人手機,為了方便聯繫。但是還有5%的子女只有在老人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來一次,5%的甚至數載才來看望老人一次。

99%的老人談及在頤養山莊的生活,都會比較滿意。無論是在吃還是住的方面,都會有人照顧。一位老人説自己是生活在農村的,所以飯食還比較的滿意,沒有那麼的講究。但是1%的老人認為一位工作人員要同時兼顧許多位老人,不能做到家裏的“一對一“照顧,所以不能照顧好每一個老人的方方面面。

據調查瞭解到,這裏的老人99%的都是有退休金的。50%的老人:沒有退休金,就不能住進來。頤養山莊的一般費用是20元/天,對於老人來説,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説,退休金除了支付自己在頤養山莊的費用外,所剩無幾。100%的老人都希望自己的退休金可以增一些。

在和老人聊天的過程中,有老人向我們提及“十八大“。老人早上都會看報紙,每天上午還定時學習”十八大“的內容。在這位老人的影響下,周圍的60%的老人們也漸漸開始關注國家動向。老人們説,“十八大”,他們很滿意。他們希望在新一代領導人的領導下,中國可以發展的更好。他們知道在20xx年,人民的收入會翻一翻。但是,他們擔心自己會等不到那一天,所以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儘早實現這一目標。關於“十八大”雖然他們並不都很理解,但是老人説了,這是關乎於民生的問題,關係到自身的利益,關係到下一代。他們還談到了反腐敗的問題。老人們説,中央政府做的已經很好了,但是地方執行卻太讓人失望。老們人強調一定要反腐敗,要落實,中國才能興旺。“十八大”令老人們鼓舞,但是他們又擔憂這只是一場空歡喜,要把加強對老人的關注落到實處。

在我去調查的時候,老人們把我們當成了義工。原來,在他們心中,他們很喜歡義工的到來。這樣,他們的生活會更加充滿生機。敲背,揉肩,理髮。雖然事情很微不足道,但是卻温暖了他們的心。95%的老人希望義工天天來。99%的義工都是我們常熟理工學院的學生。所以,我希望,我們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義工去看望老人,而且排練一些節目,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老人們的語言有時候也有障礙,希望多號召一些本地的大學生去加強溝通與交流。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沒有政府或社會組織機構給他們送去禦寒之物。其中,有一位老人圍着我們學校義工送的圍巾,但是整個頤養山莊只有10條。我們給老人的關注實在是太少了,而正是他們,我們才擁有了今天。但是,他們正逐漸老去。

經過這次的頤養山莊之行,我感觸很深。真的很誠摯的希望,這個社會能多一點給老人的關注,不在是大學生,是社會各個階層。空巢老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羣體,需要我們的關注。政府要多加採取措施,切實瞭解老人們所需要的,而不是大放厥詞,那樣會傷害到他們的。我認為,作為政府,應採取以下措施:

1、加大對養老院的建設,使無子女的老人或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有所依靠。

2、強化老年維權工作

3、加強與社會組織的合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敬老的氛圍

4、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金,使他們有資金可以養老

5、加強對老年人心理的關懷

其實,他們需要的並不多。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5

一、調研時間: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調研地點:

重慶市XX區

三、調研目的:

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在如今的社會中越發地突出,而他們的生活情況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通過調查,我們可以近距離接觸空巢老人,瞭解他們的生活、思想、困難,從而採取相應措施解決他們的困難。

四、調研情況

1、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逐年遞增,老人和孩子漸漸成為了農村地區的主居人羣,並且近年人羣數量還在增加。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

以前,農村外出務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為主,老人、婦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現在,打工族攜妻帶子外出漸成趨勢,農村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他們生活上缺乏照料,成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農村地區的主居人羣,由於外出務工的子女們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還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們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在孤寂與憂鬱中度過年年歲歲的老人們,除了未受到他們應該享有的天倫之樂外,就連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直至與他們的子女永遠的告別。

2、農村空巢老人問題

●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幾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來越少。過去在農村經常能看見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來越少,甚至連春節時那樣的温情也

越來越少了。據調查,我國農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獨感與失落感,正在從城市向農村蔓延,農村“空巢老人”因為傳統的分家觀念、對於土地的眷戀等等,很少對子女提出太多要求。並且他們還秉持着為了子女,只要自己還能動,就要繼續幹下去,再苦再累也無怨言。而如今的社會又有幾個子女能明白老人們的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難。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的經濟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由於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子女沒有盡到贍養老人的責任,加上我國老年保障體系的不完善,許多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較艱苦。

●生病易,看病難。對於每一個人生病都是在所難免的,何況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們。農村空巢老人在家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子女的託付,難免會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慮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於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雜的手續過程和昂貴的醫藥費嚇得望而卻步,對此,空巢老人們也顯得很無奈。

3、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分析

●農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國人口、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雖然我國現在在實施計劃生育,但我國的人口數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齡化也較嚴重。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隨着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願意分開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們的不盡責使不能老有所養。

隨着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和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仍有許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尊老敬老在許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體現,相應的意識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被打亂,嚴重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户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其次,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最後,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

4、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解決措施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製度保障,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保證貧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穩定。②醫療衞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要。③加強農村綜合服務型養老機構建設,是農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務。通過以上種種措施,使得農村老人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

●加強子女盡職盡責意識,提高人們尊老敬老、互幫互助意識 通過媒體對廣大人民進行法制道德宣傳,宣傳尊老敬老的先進事蹟,表彰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夠清楚自己的義務,不僅是從經濟上慰藉父母,更要從精神上關愛自己的父母,時常和老人們溝通交流,通過關愛關心讓老人們不會覺得孤寂和憂慮。

●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衞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 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應當引起我們整個社會的關注,並給與相應的幫助,同時,這類問題也應該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憑自己的良心做事,輪到自己的時候才能夠老有所終,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6

城市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摘要: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老齡人口約有1.69億,其中40%是空巢老人,個別老城區“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70%,預計XX年將達到80%以上。“空巢老人”問題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全社會亟待解決的社會命題。因此,我們小組於近期對六安市裕安區的空巢老人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提出瞭解決意見。

關鍵詞:空巢老人孤獨疾病關懷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我們調查組從5月27日至6月9日,通過走訪附近老人,到街上發放問卷調查和實地採訪相關責任部門等方式調查裕安區空巢老人情況。

一:基本情況:

1、對於“空巢老人”這個概念,有80%的人表示明白瞭解,但仍有15%的人並不清楚,更讓人遺憾的是有5%的人羣對此並不關心。

2、在此次採訪調查中,我們也採訪了很多學生得知他們的爺爺奶奶有30%左右單獨居住,而70%左右仍與其子女居住在一起。並且那些不住在一起的有20%的子孫三四天就會去看望老人,一個星期回家的佔40%,其中26.7%一個月回家一次,但仍有0.07%的子女甚至幾年都不會回家。

3、受年齡增高、體質下降等多種因素的作用,空巢老人中有26.7%認為日常生活無人照顧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而20%的老人認為是安全問題(生病時無人照顧),除此之外,心靈孤獨,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老人獨自從事重體力勞動以及生活貧困等其他問題各佔13% 。

4、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並對子女們每次前來探望並能希望他們能夠陪他們聊聊天的空巢老人家庭佔99.3%,僅有0.7%的老人希望子女回家時能夠幫他們做做家務或帶些禮物。

二: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遠遊”,在這次調查中,有40%的老人認為現在的青年思想變化過快,不太願意留在家裏;

2、13.3%的人羣認為是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化加快;

3、認為是由於經濟發展,工作變動而造成此現象的佔據26.7%;

4、有10%的老人自願獨居,有的空巢老人認為,子女工作繁忙,跟他們住在一起反而會影響到他們工作和生活而拖累他們。他們認為自己還有能力照顧自己,足以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可以説,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由於老人的奉獻而形成的“空巢”現象。

三: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

1、無人照料,安全隱患突出,特別是孤寡、獨居、與孫輩同住的空巢老人。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70歲的吳大爺獨居在家,常常一天只能吃兩頓飯,又時早上做一鍋飯,午飯和晚飯就吃剩飯,因為他做一次飯很費事。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更是無招架之力,一些獨居老人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報道常常見諸報端。

2、隔代教育造成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負擔重。年輕父母為了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於是把教育孩子的任務交給老人。但現在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在教育方面老人不能像教育自己兒女一樣對待孫輩,加之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不好教育,看護不力出現問題會遭到子女的責怪,由此加重了老人的心理和生理負擔。

3、缺乏精神慰藉,感覺孤單寂寞。覺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撐和依靠,覺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價值。因而陷入無趣、無慾、無助的狀態,這些不良情緒還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在調查中有的老人為此而傷心、哭泣。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

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4、疾病困擾,就醫困難。通過走訪發現老人多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常見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疾病。有醫保或部分醫療補貼的佔少數,多數要靠子女負擔醫療費用。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

四:對“空巢老人”現象採取的措施和提出的建議:

通過調查我們收集到以下反饋意見:

1、有43.3%的受訪人羣希望政府能夠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老人的生活消除後顧之憂;

2、其中30%希望完善社會志願服務組織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願服務;

3、33.7%的受訪羣眾希望做好空巢老人的統計註冊工作,保證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社會關愛。

解決“空巢老人”問題需要社會共同努力,通過調研、查資料、詢問相關責任單位,就解決我市老人問題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形成關愛“空巢老人”的社會氛圍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光尊老是不夠的,還要幫助老齡人,尤其是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我們認為,養老方式應由傳統的縱向關照向現代的橫向關照轉變。

1.充分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電視台、電台、報紙等媒體可開闢專欄宣傳關愛老人,尤其是關愛“空巢老人”的人和事,同時對損害老人利益、虐待老人的現象進行評説、曝光。

2.政府設立獎項,定期表彰為老年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家庭和個人。

3.市委、市政府要求黨員、幹部做關愛老人的模範,帶頭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做些實事。

(二)將關愛落到實處,老年人更需要交流。①社區的工作人員定期、不定期上門與老人交流,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②發揮志願者作用。高校學生素質高、活潑可愛是老人們最為喜歡的,鼓勵學生們與一些“空巢老人”結成對子,除定期、不定期幫助老人做些家務外,就是談心,緩解他們孤獨,抑鬱的心情。像我校有不少社團協會另外,鼓勵社區的一些志願者與“空巢老人”談心交流。③引導“空巢老人”們相互交流,人人都有交流的慾望,鄰里之間常聯繫也有助於互幫互助,但一個小區裏的鄰里間普遍是“互不相認”。這就要求社區的工作人員組織一些活動,進行一些介紹工作,幫助老人們相互認識,促進交流。

(三)為老人提供文化、娛樂等放鬆身心的活動。①各社區要進一步完善專供老年人活動的閲覽室、棋牌室功能,改變多數老人整天依賴電視的狀況,緩解一些老人“風吹日曬”地在小區的道路、草地上打牌、下棋的狀況。②每個社區都應建有老人們鍛鍊身體的場所(可以是露天廣場)和投入運動器械。對於費用可通過財政支出和藉助社會力量籌集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如慈善機構贊助,鼓勵高效益企業贊助,鼓勵企業家們贊助,民眾的捐助等,把購置物旁立上贊助者的單位、姓名,以示表彰和鼓勵。

(四)減輕“空巢老人”疾病痛苦。這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疾病預防,二是病有所醫。

我們認為,搞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更為重要。一是堅持每年免費為老齡人常規體檢;二是社區組織請一些老年常見性疾病方面的專家進行講課(鼓勵醫務人員參加志願者隊伍),比如我市衞校的學生也是很重要的資源。

病有所醫在於,“空巢老人”們能看得起病。多種慢性病的藥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認為,一是辦好社區醫院,使社區醫院真正成為平價醫院、福利醫院、老百姓自己的醫院。二是通過“空巢老人”的信息資料,篩選出真正因病至貧、因吃不起藥而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羣,政府給予救濟。

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採取有力的措施,社會的廣泛參與,子女的愛心與孝道,鄰里的親情,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空巢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寬鬆的晚年生活安全網而努力。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7

在這二十一世紀裏,在這經濟騰飛的時代中,各國經濟迅速的發展,中國也不例外。談談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麼,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為家庭,由於經濟發展,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等現象,這個家庭就出在分開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況,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內容

一、“空巢老人”的出現

“空巢老人”在詞典中解釋為子女長大後離開自己或單親老人的意思。為什麼會出現“空巢老人”這個問題。

第一、直接原因:由於經濟的發展,要支撐這個家庭的生活,大多人會去工作來換取支撐這個家的力量,這樣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

第二、間接原因: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想獨立生活,男子在外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對這個問題出現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

“空巢老人”現在的心理、身體健康、生活等情況值得我們去深思。中國現在老齡化情況十分嚴重,有幾億人進入老齡化狀態,在這老齡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沒有當年能扛多少斤東西的身軀了,現在正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壓迫着他們。

他們獨自呆在家中,獨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獨,感到悲傷,想當年把子女拉扯大,現在又不在自己身邊,心中又感到焦慮,深怕自己出現了什麼事,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官方調查全國“空巢老人”生活狀況: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79.5%靠農副產品與種植水稻。

二、“留守兒童”的情況

俗話説:“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發展靠這些花朵。”但是現在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擾亂社會的秩序。以前説:“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祖國歸於我們,我們現在這種狀態,能否擔起重任。

現在經濟的發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讓長輩來監護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識有限、精力有限,僅僅讓學校來管理更是不行,畢竟中國還不算很發達,教育不是那麼的先進,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據報道,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進入國中教育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週歲的留守兒童在校僅為88%。南方某省調查留守兒童心理情況顯示,有40.5%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是被遺棄、受到歧視、不如別人的想法,存在着心理問題。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高達20%,上述中的比例對於我們來説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只是某省份調查,如果從全國來看,這是個很龐大數目,這也反映很多問題。

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開始成績是非常好的,由於沒有父母的管教,婆婆爺爺的話又聽不進,每天沉迷於網絡遊戲,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上述的例子,告訴我們什麼呢?既然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現在的孩子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關心這些留守兒童,關心孩子的心理、身體健康,關愛這些自認為不如別人、別人遺棄的留守孩子。

留守兒童不僅僅要受教育,還要得到保護。公安局統計,在被拐兒童情況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就是留守兒童,我們只重視兒童的教育,不重視孩子的人生安全,這樣也是不行的。

三、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的心理

“空巢老人”心理,大多都是60歲以上老人,自己出生年代與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遠,覺得之間有隔閡,子女新組建的新家庭等情況,讓老人自己獨處,老人有時覺得自己身體等情況會連累子女,成為他們的負擔,種種想法,成為老人心中一道陰影,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留守兒童”心理,自己也是從兒童階段過來的,自己曾經也是留守兒童,能明白他們的感受,他們也向我訴説過,我對他們感動同情,都是農村孩子,我們成長的卻不是一樣。他們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錢,反正覺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們不願意被別人説自己被父母遺棄,其他大人也在那開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給你生弟弟妹妹,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能接受這些話刺激嗎?這也看出中國教育問題的存在,也看出中國人的道德。

四、結束語

祖國的歷史,是前一輩老去的老人辛苦創造而來。祖國的未來,是晚一輩朝氣的青年刻苦建設而來。關注“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同一個祖籍。關心幫助別人,等於在幫助自己,何樂而不為。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8

據市統計局城調隊統計,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佔到54.0%。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正成為一個需要迫切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今年,天津市老齡辦組織開展了對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的抽樣調查,昨天,調查報告正式發佈。老人們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健康醫療情況、住房情況、生活照料情況、精神文化生活狀況、養老意願和需求等等,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32.4%的空巢老人獨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4.5%的空巢老人請保姆和計時工來照顧生活。

以上的數據來自天津市老齡辦最新發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調查報告》。此次調查涉及了有關空巢老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具體的數字可以瞭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居住方式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佔32.4%;老夫婦倆共同居住的有811人,佔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獨居的比例遠高於男性。

婚姻狀況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佔68.1%;未婚的有12位,佔1.0%;喪偶的有356位,佔29.7%;離婚的有15位,佔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個空填)中,無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個,平均有子女2.75個。

收入情況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佔87.1%,每月平均退休金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繼續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過社會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過子女(包括孫子女和親屬)的經濟幫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沒有任何理財項目,佔49.58%。受訪老人對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

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佔88.8%;“半自理,需要別人幫助”的有112人,佔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別人”的有21人,佔1.8%。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趨勢。

健康情況

問卷中列舉了9種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種慢性病,佔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種或幾種老年慢性病。9種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數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壓、心臟病、骨關節病、高脂血症、腦血管病、骨質疏鬆、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對於健康狀況的自評,認為很好的僅佔6.1%。

就醫情況

(數據為訪問前4個月內)有47.6%的老人在訪問前看過病,住過院的比例為4.7%,平均看病次數為2.22次,人均醫藥費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數約為6.66次,年人均醫藥費支出為4505.46元。大多數老人感覺看病還是方便的,覺得非常方便的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餘老人享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住房情況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100㎡以上。絕大多數老年人對目前自己住的房子還是比較滿意的。

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聯繫,最多的方式是電話,佔64.7%,其次為回家探望,佔31.0%,其餘如短信、書信和網絡的比例非常少。每週2-3次去看望老人的佔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頻率隨老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多。8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每週2-3次的佔到61.54%。僅有26位老人僱保姆,28位老人僱計時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計僅佔4.5%。

背景

本次調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雙方均年滿60週歲,且不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或無子女的老年人家庭。包括夫妻共同居住和單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調查對象為市內六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共抽取1200户作為調查樣本。受訪老人中,60-79歲的中低齡老人佔近九成,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所佔比重為10.8%。中低齡老人中,以70-74歲老人最多。根據老年人口各年齡組人數,可以計算出空巢老人人口平均年齡為71.97歲。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9

在今年一體化住户調查摸底過程中發現,調查村普遍存在着子女外出、老人留守的現象。為進一步瞭解空巢老人生活狀況,掌握空巢老人所面臨的問題,秭歸調查隊對二十個村進行了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專項調查。

一、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調查村的基本情況調查,二是對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調查。共調查二十個村,100個空巢老人,對其結果進行彙總和分析。

(一)對村調查。到村填寫基本情況表,內容包括人口、户數、務農人口、外出打工人口、學生人口、60歲以上老人人口、空巢老人人口。

(二)對空巢老人調查。在調查村選擇一定比例的空巢老人,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家庭關係、經濟情況、生活狀況、所擔心的問題等方面的23個問題。

二、調查結果

調查的二十個村總人口37604人,勞動力人口21401人,佔56.9%,其中農業勞動力人口11211人,佔總人口的29.8%,佔勞動力人口的52.4%,外出打工勞動力10190人,佔總人口的27.1%,佔勞動力人口的47.6%;60歲以上老人5264人,占人口的14%,其中空巢老人2105人,佔總人口的5.6%,約佔60歲以上老人人口的40%。空巢老人中,單身獨居779人,佔37%,喪失勞動能力的589人,佔28%。

空巢老人中,參加勞動生產的1428人,約佔68%。有經濟收入的(農業收入和補貼收入除外)252人,佔12%,完全依靠子女的132人,佔6%。感到寂寞孤獨1442人,佔69%,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326人,佔16.5%,健康狀況一般的472人,佔22.4%,較差的1011人,佔48%,非常差的296,佔14.1%。

三、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1、子女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秭歸縣農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佔調查空巢户的79%。為了子女在城市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或者為了自己擺脱農村生活在城市買房定居,農村的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這些外出務工者大多隻能在過年的時候回家探望一次,從而導致大量在家守“家業”的空巢老人。

2、兩代人的生活方式代溝

因生活代溝而分家導致的空巢户佔調查空巢户的14%。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老少兩代人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這種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老人們被分離了出來。甚至還有部分子女贍養老人的觀念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3、其它自然原因

其它少數空巢户是因為自然原因或者特殊原因造成的,因無偶、無子、喪子等自然原因造成的空巢户佔調查空巢户的7%。因為家庭困難或者身體殘疾等自然原因,少數老人沒有配偶,還有一部分老人是因為一直沒有子女或者喪子,老年時自然就成為了空巢的孤寡老人。

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分析

1、經濟狀況分析

根據調查,空巢老人表示生活有困難的佔80%。調查得出,導致困難的原因一是子女外出打工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和自己開銷,家庭裏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二是空巢老人勞動能力較差,無法承擔較重的體力勞動,從事不了經濟效益較高的活動,經濟創造力薄弱。

2、健康狀況分析

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一般、較差和很差的共佔84.5%。根據調查,一是因為空巢老人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甚至放棄治療。目前的農保政策已經普及,但是空巢老人在患病時,對農保程序不是很瞭解,害怕麻煩,身邊缺乏引導去治療的人,沒有積極治療。二是因為空巢老人中大都經歷了長期過重的勞動,飲食條件不好和生活不規律,使得身體基礎較差。

3、心理狀況分析

從調查範圍的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感到寂寞孤單1442人,佔69%,需要精神慰籍。一是子女探望少,內心思念子女;二是擔心在身體狀況惡化之時無人照料,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起居;三是一起聊天的人比較少,山區農村留守人口下降,加上居住比較分散,顯得村裏冷冷清清,倍感孤獨。

五、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建議

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建議如下:

1、建立村級福利院。以村為單位,建立規範管理的村級福利院,降低收費標準,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改善養老院的居住和生活條件,減輕老年人的勞動負擔,消除老年人對將來老無所依的憂慮,降低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的孤獨感,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使空巢老人過上健康的生活。

2、完善農村養老保險。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合作醫療應得到推廣和發展,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簡化保險工作流程,使好的政策在弱勢羣體中積極的貫徹,提高服務水平,讓老年人更加方便的享受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的作用。

3、加強老齡工作建設。空巢老人問題要放在村務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委會要成立組織、形成制度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閲覽室、棋牌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4、開展“志願者”活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積極組織單位的年輕人和社會“志願者”,聯繫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0

隨着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超多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67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户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户典型訪問了20户老人。

二、基本狀況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45.87萬人,瑤族佔21.95%,全縣轄13鄉3鎮。都陽鎮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0公里,地處丘陵。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都陽村都陽街。東接七百弄鄉,北連北景鄉,西鄰巖灘鎮、江南鄉,南接百馬鄉、古河鄉。20xx年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4244人。轄都陽、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滿江、雙福等7個村。都陽鎮耕地面積883公頃,其中水田443公頃,旱地44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等,農產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那裏説的老年人指的是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週歲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數為17244人,女性人數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狀況,其中文盲的佔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國小教育的佔33%,受到國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佔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佔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潛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潛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狀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能夠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重農活要僱人,成本比較高,老人們只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

(二)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着超多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證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透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衞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能夠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忙十分有限。由於經濟收入不高,有病不醫的狀況不在少數,由於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潛力的思考,“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取。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着,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杯具。

四、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推薦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就應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思考到農村的實際狀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狀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務必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潛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政府就應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資料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貼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到達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忙,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取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狀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能夠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潛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就應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思考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建立完美的生活。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能夠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狀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推薦採取以下措施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

1、當地政府能夠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能夠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受訪者中覃克陽老人,生育1男1女,女兒已出嫁,兒子已外出務工近5年,母親已是94歲高齡,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期望政府搞好野馬河兩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還有黃玉林老人,平時酷愛跳廣場舞,但是場地有限,期望政府幫她們硬化場地等等。因此,政府應因地適宜加大農村健身活動場所投入,讓喜歡運動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鍛鍊身體。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舉辦晚會,開展適合老年人在文體活動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作為子女,就應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2、還應加強孝道宣傳。一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醜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於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於法律手段來解決。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用心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忙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忙的力度。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持續聯繫;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

(六)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户,瞭解農村用電狀況,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裏,查看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忙,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結束語: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向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守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很多都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心酸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繁榮的這天,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齊努力,幫忙、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的晚年生活着想,讓他們衣食無憂,有病得到及時治療,臨終得到關懷,使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温暖。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1

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這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資料,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好處。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狀況

全縣老年人口7652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佔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佔48.3%,女性16925人,佔51.6%。配偶健在18377人,佔56.11%,與孫子們同住20012人,佔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佔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佔33.27%。(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佔50.77%),務必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佔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佔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佔13.1%,依靠子女帶給16887人,佔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佔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佔32.13%,健康一般、較差、十分差的佔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持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佈不勻,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佔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佔3.75%。因此有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對家庭裏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十分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説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佔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療保障,養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佔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4、閒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户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於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期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農村空巢老人家庭構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構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縣農村空巢老人構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縣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務農的只有4.2%。所以,78.8%農村空巢老人務必勞動和又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都會“活到老,幹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一旦出嫁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顧老人就有次數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縣單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佔25.1%。

3、代際差異

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老少兩代人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這種需求,小家庭被普遍理解。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進入城市,農村的父母一般都不會與子女生活在一齊,而是選取獨自居住或留在農村老家。當然,農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產生也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兒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關係的溝通缺少聯繫的中介和橋樑,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兒媳和孫子分開住,子女贍養老人的觀念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等等。

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推薦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雲夢,幸福雲夢的重要高度,用心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推薦如下: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得到推廣和發展。逐步落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鄉級養老院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2、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絡建設。從這次調查中看出,全縣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是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狀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加強鄉村兩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用心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構成縣、鄉(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禮貌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閲覽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3、進一步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調動各種用心因素,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縣直各部門、各單位、企事業單位,要用心組織本單位本部門在職的年輕人和社會“志願者”,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聯繫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忙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鄉村兩級可組織低齡“老年志願服務隊”,就近為高齡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殘空巢老人帶給日常照料服務。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2

在社會人口老齡化,老齡人口高齡化,高齡人口空巢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為更全面地瞭解當前城市老人家庭護理工作現狀及服務需求,探索新形勢下適宜、可行的社會化養老模式,河海街道於20xx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在市政府門户網站開展了65歲及以上城市空巢老人家庭護理需求專項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對象中獨居老人佔60%,64.7%的子女與老人不住在同一鄉鎮(或街道),子女看望老人的時間在每週一次或以上的佔51.51%,而有孤獨感的老人佔調查羣體的71.43%,老人對自己目前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自我評價較好的分別佔30.3%和29.4%。在老年人的護理方面,45.45%的老人生活由其配偶照顧,由子女照顧老人生活的佔39.39%,照顧者主動學習老年人護理知識的佔40.63%,在護理老人的同時,能兼顧老人興趣愛好,豐富其老年生活的僅佔15.15%,希望社會幫助解決老人護理問題的佔94.12%,在老人護理方面,認為依託社區老人日間護理中心幫助照顧老人的佔61.11%,依託養老院的佔8.33%,依託專職保姆的佔25%。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進一步分析,調查組發現單純的家庭養老無法適應老齡社會的需求,機構養老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來滿足社會養老的需求,而社區養老更符合老年人的日常需求。為此,調查組認為應加快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模式,並且在發展社區養老工作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隨着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社區養老的優勢將日漸突顯,要樹立社區的地位和形象,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幫助居民瞭解、接受社區養老的形式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3篇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3篇。

二是要加大養老投入。在當前社區自主性較低的情況下,仍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幫助社區建立和完善老年人活動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醫療服務室、餐飲中心等基礎設施,為社區養老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同時,要吸取以往社區建設的經驗教訓,在未來住宅小區建設中,必須要求建築單位預留足夠的空間,以滿足將來社區辦公服務和各類養老服務的需要,也為政府今後的社會化養老投入減少成本。

三是要規範社區養老。首先要規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服務規章制度及服務項目,要讓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瞭解社區能提供什麼樣的,什麼標準的服務,更要明確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在社區中應享受到什麼樣的服務,這樣有助於提高居民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接受和信賴程度

其次,要規範隊伍建設。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要求存在多樣性和複雜性,單靠下崗職工和退休職工組成的社區服務隊伍顯然無法適應要求,隊伍的素質決定着服務的質量,因此專門的管理人員、專業的社區人員、專業的醫療護理人員應在整個社區養老服務隊伍中佔有一定的比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的質量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3篇工作報告。

四是要整合社區資源。社區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要兼顧老年人生理、心理等各個方面,不僅要開展滿足不能年齡階段老人普遍需求的服務,還要提供一些個體老年的特需化服務項目,如專門陪護、心理諮詢、法律諮詢、醫療服務等等,真正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樂。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3

一、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濱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歲以上的342861人,80歲以上的60263人,100歲以上的85人,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佔人口總數的14.6%,其中農村老人377050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70%,而農村空巢老人又佔到老年人總數的70%左右,約263935人。各年齡段農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別,低齡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較高,隨着年齡增長比例有所降低。農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農村老人問題,人員構成、家庭現狀、經濟保障、健康狀況等沒有多大區別,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問題稍顯突出。

二、社會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屬以下幾種情況。

1、有女無兒户,女兒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為現在的老年人子女,無兒户較少,所以此類空巢家庭不多,約佔空巢家庭的10%,但問題較多,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尚可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

2、有兒有女户,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3、隨着工業化、城市化、商業化的進程,兒女外出工作、打工,脱離農村和農業生產,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問題

1、精神慰籍問題。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這些還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着,調查報告《寒假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範文》。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見到兒女。平日裏,只能老倆口説説話,或者村裏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確實是很孤單寂寞。

2、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説,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比如博興縣博昌辦東伏村,有老倆口已經80多歲,女兒外嫁,唯一的兒子與兒媳在東營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條件又不允許將老人帶在身邊,平日裏老倆口相依為命,互相照顧,處境堪憂。

3、勞務負擔問題。除去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勞務負擔比較重。因為子女外出務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種農田,自己做家務,有的還要幫助兒女照顧下一代,生活的擔子要重一些。在農村,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體沒病,大都參加生產勞動,並且成為農村生產勞動的主要力量。

四、對策建議

一是繼續倡導、弘揚孝文化,讓兒女在奔波生計的同時,儘可能多地兼顧父母的感受,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給老人打個電話,經濟上多給予老人些補助,讓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政府跟社會共同努力,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鼓勵、扶持開拓致富門路與項目,讓更多的人在當地就業,客觀上就解決了空巢老人的照料與慰籍問題。

三是建立、豐富老年活動場所及項目,讓老人們有更多的消遣娛樂方式,彌補精神上的空虛。比如我省從20xx年起對農村老年活動室進行扶持,每個活動室補助4000元;鄒平縣長山鎮、高新辦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隊、鑼鼓隊、門球隊等,閒?L之餘自娛自樂,極大地豐富充實了老人們的生活。

四是依靠農村基層組織,結合農村社區建設,開展託管與照料服務。借鑑城市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對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進行照顧,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4

中國是個多人口國家,隨着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完善,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應運而生。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如何關注老人愉快的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下面我們就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況談一下這個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的情況下,出現了新型的家庭類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他們的主要特徵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裏。有的則把孩子也帶到外地去,家裏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產生原因而言是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着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壯年紛紛外出謀生,破壞了本來其樂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與小孩獨守老宅。據新華日報報道中國“空巢老人”數目驚人,有2340萬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農村這一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農村“空巢老人”面臨與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許多不同之處,在農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擁有“退休金”作為生活來源。“空巢老人”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為進一步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和關注這一特殊的老年羣體。為此我校開展了了解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社會實踐。現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佈情況、基本狀況、產生的原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空巢老人應採取的措施、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我來到北關鎮民政所瞭解我們鎮關於農村、養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該部門我瞭解到:北關鎮下轄39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8個村民組,總人口7萬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約佔了老人總人口的60%。長期以來,國家在農村養老、醫保投入嚴重不足,覆蓋面不廣。媒體熱衷於對城市“空巢老人”的關注,忽視佔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在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説交通甚為不便,特別在一些偏僻農村,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艱辛,看病,購物,要走好幾里路。農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獨,內心空虛、自閉,還要照顧子孫和兼做農活。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民權縣北關鎮東村,我們這裏的人民在改革開放中逐潮弄潮,紛紛外出打工、經商,在調查中有將近85%的年輕人外出謀生,其餘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來到我們村的村書記家裏,向他了解我們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他提到我們村部分組地處偏僻,離城鎮有一、二公里遠,由於老年人行走不便,購物極為不便,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幾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沒有固定收入,經濟拮拘,生活簡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每逢過節,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魚大肉對他們來説依然是一種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90%左右,農村老人基本上沒有養老金等,到醫院看病,費用昂貴,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慊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兩年回來一次,對父母盡孝道觀念淡薄,同時自己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由孝道觀念淡泊和年輕人不瞭解老年人心態甚至厭惡老人的行為,通常都是結婚即分居住,兒女們常常因為贍養老人問題而互相吵架,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覺得自己活在世間,只是在為兒女添麻煩。

農務活是農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負擔,白天干農務活,晚上早早就休息,這樣機械般地過日子。其實老人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常有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孤獨地出去,孤獨地回來。農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們進城打工多賺錢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走訪了一些空巢老人,通過走近他們,與他們聊天進而達到調查的目的。在調查中我發現老人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務,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問題是三大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

在調查中我發現絕在多數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説之感,由於農民工知識和技能的侷限,外出經常做一些髒、累、危險的工作,老人們還時時揹着為子女擔心的包袱。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有種田,種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勞累加上情感孤獨又添加思念、自憐和無助等複雜情感因素,對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他們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養兒防老”傳統思想影響對子女儂賴性強,子女不在身邊,又很少有娛樂活動,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落,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閒、自憐等情感。同時由於自身性格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無味。在調查中發現在一對老年夫婦中,如果其中有一個配偶去世,另一個配偶因為悲傷相隔不久相繼去世。

農村的空巢老人由於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們又捨不得放棄責任田,特別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錢不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有相當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幹起粗重的農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對於喪偶,子女又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問題更突出,無人照顧,空巢老人突發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傷時搶救不及時,生命也時常受到威脅。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顯得孤獨無助,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還有用電、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脅,還有災情的威脅等等。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5

調查時間:20xx-1-13 至 20xx-1-20

調查對象:桃花坪社區空巢老人

調查原因:瞭解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及現狀

調查人員:曹凱麗、曹凱倫

前言:空巢老人這個家庭問題的廣泛社會化就會發展成為社會問題,再者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社區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數量快速增長,那麼由此而產生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物質財富的積聚徹底改變了我國社會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面對社會中各種競爭的壓力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在職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於工作和積極的不斷“充電”,這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經營自己的家庭,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問題的產生。

空巢老人現狀:

社區“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鎮油坊樑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社區“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社區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社區幹部。為此,社區裏要求社區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社區簽訂聯繫責任書,聯繫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繫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隨着年齡的增大越來越依賴子女、政府和社會救濟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經濟自主的能力也隨之下降。

在我們社區,每年有5%的老人獲得的贍養費用低於500元,25%的處於500元到1000元之間,65%的老人每年獲得的贍養費位於1000至20xx 元之間,有5%的老人每年從子女處獲得的贍養費高於20xx元。

當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時,有65%的受訪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會輪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採取請人照顧的方法。在調查中發現,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時候,都採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孫輩作為休閒娛樂方式,認為孫輩是自己的精神寄託,40%的老人選擇與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閒放鬆,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沒有精神慰藉。

對於現狀的建議:

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

政策上優惠老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給廣大農民帶來了福音,年滿60歲以後每月至少55元的養老金給空巢老人帶來的不止是物質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議探索其他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備的老人健康檔案和醫療救助制度。山區“空巢老人”看病較為困難,建議為“空巢老人”重點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進行村級衞生室、鄉鎮衞生院和縣級醫療機構共享,通過上級醫療機構對村級衞生室的指導,針對老人的身體特質儘量以村級照料為主,減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時避免因老人覺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發生。

探索社區照料模式。倡導以家庭照料為主、政府照料為輔、社會照料為有益補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後無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難題,鑑於山區農村山大人稀的現實狀況,建議以社區為單位,組建照料老人的小組。在社區內招募熱心公益事業的、長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員組建一支互助組,在平時幫助組內的老人進行買東西、跑腿辦事、心理慰藉等服務,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時回家照料的進行短期護理,對互助組成員則根據日常服務表現和老人們的滿意度由子女和相關部門進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在老年人較為集中的地區或社區增設老年人活動中心,中心設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適合老年人觀看的音像製品,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在一起交流的場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等原因而產生的孤寂感。

加強孝老敬親的傳統思想教育

強化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教育。從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法律宣講抓起,多宣講一些關於家庭贍養的案例,以法律知識約束人;從表揚先進抓起,對孝敬老人的模範要加強宣傳,樹立榜樣,引導人們爭相效之;從懲處抓起,對農村極少部分不贍養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現象要堅決查處,給予處罰,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對父母的關愛

一是號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儘量留一個在家裏照顧父母。二是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則要儘可能地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節假日時間,要加強同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近況。三是積極履行贍養義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父母充足的經濟支持。四是子女儘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空巢的父母照顧,一方面會增加父母的經濟、生活壓力,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調整心態,快樂安詳過晚年

一是要正確看待子女“離巢”。子女成年以後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父母不需為此感到悲傷。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強同他們的聯繫,多溝通交流,達到精神上的認同。三是轉移思維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漸轉變以子女為重心的精神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操勞了一輩子,晚年正是應該放鬆的時候,老年人過得輕鬆也可以給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確處理矛盾。對於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處之,如果在教育孫輩的看法上和子女觀點不盡相同,也不必過於悲傷。

總結:

人人都會老,人人有老時。關注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否給“空巢老人”提供一個有保障、有尊嚴的晚年生活關乎着社會和諧、民族尊嚴,這是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