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5篇)

作文7.53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作文(5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俗話説:三月三,放風箏。更有古詩曰: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那麼,同學們,你知道如何在風箏上畫出美輪美奐的圖案嗎?你知道如何製作風箏嗎?你知道如何讓風箏飛得高而平穩嗎?你會寫對聯嗎?你知道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要領嗎?

帶着一籮筐的問題,我們星之夢假日小隊來到了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尋訪了傳説中的“風箏王”——程迪申,還來到運河廣場,尋訪了民間現場書法大師——江皮祥,來為你揭開謎底吧!

走進寬敞的“風箏”工作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牆上一個個琳琅滿目的色彩絢麗的風箏,煞是好看,特別是那個龍風箏和虎風箏,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坐在椅子上,我的心裏滿是歡喜與激動:傳統文化,我們來了!接下來就是我們向程老師學習如何在風箏上畫畫了,程老師告訴我們,風箏畫基本要求是色彩上要做到鮮明、簡潔、大色塊,這樣的風箏顏色亮麗,就算飛到高處仍能清晰辨別。我們每個小隊成員按照要求馬上就畫了起來,看,這是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是一隻張牙舞爪的老虎。呀!那邊的是一張海盜圖啊,讓我看得怕怕的……畫完了畫,程老師又把小竹條發給我們,開始教我們如何做風箏:找到竹條的竹青面,沿着竹青在竹條上塗一層百得膠後,將竹條粘到風箏紙的相應位置,我們共粘了三條,兩橫一豎。這樣一個個美麗的風箏就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迫不及待地穿好線,就一溜煙似的飛奔而下,在開闊的廣場上開始了試飛“工作”。風微微吹過,吹起了風箏,也吹起了我們陽光般的燦爛笑容。我們一個個都興高采烈地紛紛向程老師“報喜”——五個風箏都飛得很好。

最後,程老師還告訴了我們一些調整風箏的辦法:如將橫條背面用細線拉住,使風箏變成弧形面,可以讓風箏飛行更穩定;風箏若左偏則上線左移少許;右偏則右移少許;遠而不高,則收短上綱線;高而不穩,則收短下綱線……聽得我們如痴如醉,紛紛感歎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學問大得很啊!

做完風箏,我們來到運河廣場,尋訪民間現場書法家——江皮祥。在廣場上,掛着一幅幅江老師的書法、美術作品,上面的字龍飛鳳舞,讓人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江老師簡單講述了寫毛筆字的要領:握筆姿勢要正確,筆畫要寫穩,用筆要有力,字的中心點要找好,字的構架最要緊……聽得我們不停地點頭。我們一開始都寫得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但在媽媽和江老師的鼓勵下,漸漸變得大大方方的了,寫得好時甚至還受到旁邊圍觀的幾位爺爺的稱讚呢!聽得我們一個個都心花怒放的。

通過這次小隊活動,我們知道了風箏、對聯和毛筆書法都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今後我們要繼續繼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讓這些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漢字的演變豐富而生動。我們越多地瞭解她,就能越深地感受到延續在我們血脈中文化的分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只有感知到自己身上的這種分量,才能真正擁有一份自信和氣魄。

漢字包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最燦爛的瑰寶。漢字不是一種僵化的符號,她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有義。大學問家陳寅恪先生曾説: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讓孩子通過漢字瞭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進而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認為這是一條比較有效的途徑。

以漢字“王”字為例進行説明。“王”,一個非常簡單但是器宇軒昂、霸氣十足的字。我們常説的“王侯將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擒賊先擒王”。那為什麼“王”會有這麼霸氣、這麼厲害的含義呢?甲骨文的“王”字像是一把大斧子的樣子,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寬刃,所以,“王”字的原義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開路的工具,也是征戰殺戮的兵器,誰掌握大斧,誰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誰就是“王”,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為權力象徵的原因。

到了漢代,大儒董仲舒這樣解釋“王”字,三橫代表天地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間是人,一豎代表貫通,參通天地才能稱之為“王”,也就是王是一個把天地人的關係想得特別透徹的人。王的'所做所為就是天意。所以,你看歷史的更替、文明的演進都藏在文字的變化裏。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背誦多少多少中國文化的訓條。只要真正掌握了漢字,這個文化也就在你心裏紮下了根。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着説:“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着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民族中國小漢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規定,在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漢語,瞭解中華文化,熱愛祖國,具有民族團結意識。而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着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感受成語的寓意之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文庫的瑰寶,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意義深遠、言簡意賅,讀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語故事則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很強的倫理性,藴藏着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衞填海、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是少年兒童必讀的神話故事;又如,完璧歸趙、晏子使楚、負荊請罪、驚弓之鳥、三顧茅廬等又是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再例如,懸樑刺股、鑿壁借光、韋編三絕、程門立雪、囊螢映雪等又是刻苦讀書的典範,無一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 感受歇後語的詼諧之美。現行漢語教材在每個單元最後都要安排一次漢語園地,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如歇後語、對聯等。歇後語一般是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隱語,後半句是對前半句的解釋或説明,而且許多歇後語不但詼諧幽默,還富含一定的寓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猜謎語、蒐集資料,課後利用牆報、黑板報等形式和全班同學共享資源。例如,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類似這樣的歇後語是以漢字的諧音為表現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使學生明白友情的珍貴,不亞於雪中送炭;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使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貓哭耗子假慈悲,使學生明白善惡、美醜的標準等等,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

3. 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在每次漢語園地中,都無一例外的安排了一首古詩,學習古詩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並使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承傳,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是寫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舊像玉壺裏的冰一樣純潔,不但把送別好友的依依不捨之情表現了出來,更將自己堅持高貴文知識,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無不體現了古人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立下的壯志豪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慾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這些詩句中,感受和領悟詩人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昇華自己的情感。此外,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中華優秀德育故事,學習孔融謙讓禮貌的處事原則、學習閔損和孟宗的真誠孝心、學習尹憞遵守禮儀、立志育人的精神、學習滂母的浩然正氣,最後再要求學生寫觀後感,學習他們孝養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禮貌待人、廉潔奉公的精神,立志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總之,在漢語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擴展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明瞭古代卓越的藝術、燦爛的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又使中華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在過年地時候,我們要放爆竹、貼窗花、掙壓歲錢、吃餃子、聽年地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聽年地故事。關於年地故事有很多種,我最喜歡其中地兩種。

一種是説年是一羣非常兇猛地動物,它們聚在一起,一出動,多則上千只,少則幾百只。每到寒冬,年就出來覓食,走到哪裏,哪裏地人和各種動物就要遭殃。據説,一羣年一次可吃上百隻虎豹熊和幾十個人。

一到冬天,人們都得集中起來和年作鬥爭。在與年地鬥爭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年雖兇惡殘暴,但它最怕火,一見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們一旦發現年羣來犯,就迅速點燃火把,手持武器吶喊助威,直到把年全部趕走。

另外一種傳説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深居海底地怪獸叫年,它地頭上長着一對尖尖地角,非常兇猛。到了除夕這隻叫年地怪獸就會爬上岸傷害人命,所以到了除夕,大家都逃到深山裏。

這一年,從村外來了一位白髮蒼蒼地老人,老人告訴大家,年有三怕,第一它怕紅色,第二它怕響聲,第三它怕火光。所以當過年地時候,人們都要放爆竹、貼窗花、開燈過夜。

年地故事很吸引人,過年地習俗豐富多彩,我喜歡過年!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