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熱門)家鄉的特產作文

作文5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特產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家鄉的特產作文

家鄉的特產作文1

俗話説:“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華。”説到茶葉,不得不説我們安溪美味、清香的鐵觀音。”

鐵觀音之所以可以在安溪生長是因為:那裏山清水秀,又有許多紅土壤,紅土壤裏含有大量的鐵質、這樣才可以生長鐵觀音。

傳説:“在清朝乾隆年間,西坪上繞鄉松林頭村,有位老茶農叫魏飲。一天晚上,他夢見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的茶樹,他從夢中醒來時,找到了一棵和夢裏一樣的茶樹,於是採回來弄成了茶,品嚐過的人都稱讚。一天,一位熟師品嚐到了茶,連連稱讚説這是鐵鍋弄成的,又是觀音寄託,就叫“鐵觀音”吧。這個名字由此而成。

鐵觀音分為四種茶: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從中以春茶各秋茶為代表。春茶:只要放進茶壺泡起來,清香清香,這味道,完全可以把你迷住,秋茶:泡出來,喝一口,真叫苦中有甜,甜中有樂。

茶葉的樣子不一般,葉子上有許多小稜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葉子剛長是嫩綠,而正常的顏色是深綠,到收穫的季節,整個茶田梯像一片綠色的海洋。採茶女個個心靈手巧,背上揹着個採茶籃,成羣結隊地走向田梯,穿梭於無邊的茶海中。

當貴賓、客人來時,安溪人就會拿出最美味的鐵觀音,一心一意地泡給客人喝。開水衝下去,蜷曲的茶葉彷彿剛甦醒的寶寶,舒展開來,熱氣上升,頓時,弄弄茶香溢滿整間客廳。輕輕啜一口,茶香在舌尖打轉,順着喉嚨到胃裏,到心裏。初品時,苦苦的,澀澀的,但一會兒喉嚨又一種清甜的'芬芳,回味無窮。爸爸常常告訴我“人生如茶,只有先嚐過了苦,才會有甜。”

鐵觀音可以降火、搞衰老、抗動脈硬化、防糖尿病、減肥、健美、防臼齒、敵煙醒酒等功勞。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鐵觀音的作用很多,只要喝一口什麼也可以滿足。我是在茶樹下長大的,所以我愛故鄉的鐵觀音。

家鄉的特產作文2

我的家鄉在湖北秭歸,那裏有一種特產——橙子,我們都喜歡吃。

橙子樹一年四季常綠,一片片葉子,綠得真可愛。橙子樹的枝條是墨綠色的,每年的春天我都會聞到它的花香,花是白色的,夾雜在樹葉中,像點點繁星。

大約在三四月份時,橙子就有小玻璃珠那樣大小了。五六月份就會長到乒乓球那樣大。但這時,它總會躲在樹葉下,羞答答的。七八月份它就長到小皮球那樣大。

橙子是橢圓形的,開始皮是綠色的,它的皮又厚又硬,費好大的勁兒才能將它剝開。後來橙子漸漸地長成熟了,有的兩三個在一起,好像在竊竊私語。有的獨自在一邊思考,到了九月份橙子由綠色變成了橘黃色,這時,它的皮就變薄了,將皮剝開後,你就可以看見一瓣瓣佈滿絲樣的淡橙色的`果肉,組成一個圓圓的小球,掰下一瓣,仔細看,很像天空的月牙,當你將果肉放進口中,一股酸酸的果汁就會跑遍你的整個嘴中,有時候,實在太酸了,會酸得你直吐舌頭。但是,你幸運的時候很多,你會吃到很甜很甜的橙子。慢慢嚥下,像喝了蜜一樣,會感覺到那甜甜的果汁,正流入你的心田。還會有一股香甜的滋味,留在你的嘴裏,叫你回味無窮。

而且每年的秋天,從外地吸引過來很多客商,從我們這裏將橙子買過去,經過打臘、包裝,再運到市場上高價銷售,不管你走到什麼地方,都會看到我家鄉的特產。不但橙子賣的好,而且農民們也獲取了很多的收入,我多麼希望秭歸的橙子會越種越好,更希望我們的顧客會越來越多。

橙子的全身都是寶,不但果肉可以食用,皮還可以做藥,或製成人們喜愛的零食陳皮。橙子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我特別喜愛家鄉的橙子。

啊!家鄉的橙子,你的香甜為家鄉贏來了榮譽,掙來了財富,我從心底裏讚美你。

家鄉的特產作文3

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我們家鄉的“溱湖八鮮”可有名了,八鮮中的溱湖籪蟹最出名。溱湖的水產數不勝數,溱湖的景色美不勝收,其中籪蟹最為遠近聞名。

週六,爸爸從溱湖出差回來,帶回一盒籪蟹,我拆開包裝,“哇塞!”着實地驚訝了一番。螃蟹我見得不少,比碗口還大的真是少見。青色的脊背,一雙碩大無比的鉗子,有神的小眼睛,活脱脱一個威武的古代將軍,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爸爸笑着説:“剛從溱湖帶回來的籪蟹,回頭讓你媽媽煮着吃。”我隨即查閲了網上的資料,網上有許多溱湖籪蟹的資料介紹,如:“態豐腴,肉質細嫩,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蟹肉飽滿,口感極佳,其鮮香的特點勝過其他品種的螃蟹。”爸爸説:“自古就有‘南有澄湖閘蟹,北有溱湖籪蟹’的美譽。你可要大飽口福了,品嚐至尊籪蟹!”△那些“大將軍”在鍋裏就神氣不起來了,口裏吐着白沫,都爭先恐後地一起往上爬,還不時敲擊鍋底耀武揚威,但我們毫不理睬。

30分鐘過去了,一隻只橙紅色的籪蟹出鍋了,我迫不急待地拽下一條腿,在末端蘸上醋,放入口中咀嚼,肉一點一點被咬出,酥爛的肉質嚼起來令人食慾大增。再掀開頂殼,一股金黃色的蟹油從殼裏流出來。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我貪婪地嗅着香氣,用筷子挑出蟹黃,它的好處真多,它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擁有膠原蛋白、脂肪、磷等人體所需的'物質。蟹黃真是精華啊,放到嘴裏,鮮美的蟹黃在脣齒間了,再嚥進肚子,令人脣齒留香、回味無窮。吃完螃蟹,剩下一層外殼,這外殼即有裝飾作用,還可入藥,有清熱去毒的作用。據報道,科學家還在螃蟹頂殼上發現了一種叫甲殼質的物質,是減緩癌細胞擴散的良藥。

家鄉的老百姓都説:“溱湖八鮮、天下聞名;溱湖湖鮮,鮮不可言。”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想來品一品吧。不過近年來溱湖污染嚴重,籪蟹數量嚴重減少,再過幾年就吃不成了。

家鄉的特產作文4

蘇州這顆明珠上,有着數不勝數的特產:絲綢、太湖三白、雞頭米……可我最愛的特產卻是享有“蟹中之王”之美稱的陽澄湖清水大閘蟹。

大閘蟹的個頭比其它螃蟹大得多,背上的殼是墨青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一對大鉗子,如果我用竹筷去引逗它,大閘蟹就會把我當作敵人,並且一直揮舞着大鉗,彷彿要與我作對似的。這多麼像一位穿着鎧甲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啊!它的兩隻眼睛小小的,彷彿在偵查着敵情。最有趣的.是大閘蟹的嘴,它的嘴裏總是發出些“咕嘟咕嘟”的細微聲音,有時還不停的吐出些白色泡泡。大閘蟹走路時是橫着走的,它真是一個橫行霸道的傢伙呢!

煮熟的大閘蟹是深橘色的了,現在,大閘蟹只能乖乖的躺在盤子裏面,等待人們的享用。這卻與剛才還威風凜凜的樣子成了鮮明的對比。剝開蟹殼,就能看到那橘紅色的蟹黃、潔白細嫩的蟹肉、白玉似的脂膏。它的色、香、味妙不可言,其他湖區蟹根本無法比擬。難怪章太炎夫人與湯國梨女士詩曰:“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不僅是一種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還具有着一些獨特的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性寒味鹹,蟹肉卻具有着清熱、理經脈等功效,它的殼還可以清熱解毒、破淤清積止疼呢!看來,螃蟹全身上下可都是寶啊!

這陽澄湖大閘蟹也時常受到國際友人們的青睞。因為無論從外形和味道來説,這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在我國可以説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無論是誰吃了它都會忍不住嘖嘖稱讚。

我愛家鄉的特產——“蟹中之王”陽澄湖清水大閘蟹,我因此而倍感自豪與我的家鄉蘇州。

家鄉的特產作文5

在我們家鄉,香椿樹隨處可見。人們喜歡在房前屋後的空地上,種幾棵香椿樹,一來可以美化環境,二來可以方便地採摘香椿芽。

陽春三月,香椿芽開始萌動。三月底四月初,香椿樹的枝頭上,便長出很小的芽兒,芽上長着比汗毛還細的茸茸短毛。不幾天工夫,香椿芽就長到一長,這時香椿芽可以採摘了。樹低的用手把芽摘下來,樹高的要用專門的鈎杆來摘。此時採的是頭茬香椿芽,也是一年可採的三次中最鮮最嫩最香的'一次。許多人家頭茬香椿芽往往不捨得吃,而是用來賣錢,頭茬香椿芽一斤可賣到二十到二十五元呢,所以人們常説:“頭茬賣錢兒,二茬炒盤兒。”頭茬採完了,約摸隔一週的時間,第二茬又長起來了,這時人們採摘下來,做成美味食品。比較有名的有兩種做法:一種是香椿芽炒雞蛋。把香椿芽切碎,燒熱鍋,放好油,倒上香椿芽兒,用小鏟來回翻幾次,擱上鹽,快熟時再打幾個雞蛋,幾分鐘後,醉人的香味就會飄滿整間屋子。另一種是香椿芽拌豆腐。挑幾簇鮮嫩的椿芽,切碎了,與切成小塊的豆腐拌在一起,倒上點醬油、香油,吃一口真是滿口清香。

等到採第三茬香椿芽的時候,香椿芽就有些老了,人們往往用來醃鹹菜。先把香椿芽洗乾淨,然後像揉麪團一樣把香椿芽揉一揉,這樣可能是為了能醃得快一點。把揉好的香椿芽放到一個乾淨的罈子裏,放上少許的鹽,過上幾天,又脆又香的香椿芽鹹菜就可以吃了。

家鄉的香椿芽有青根和紅根兩種,紅根香椿芽會更香、更好吃。現在有冰箱的人家,會買些紅根香椿芽,放在冰箱裏,即使過上半年,拿出來還是那麼鮮嫩。

還沒吃過我們家鄉香椿芽的朋友,就請四月裏到我們家鄉來,嘗一嘗那香香的香椿芽吧,我保證你會不虛此行的。

家鄉的特產作文6

大海的波濤漸漸平緩地退去,夕陽的餘暉傾灑在如沙漠般遼闊的灘塗上,在這片“沙漠”的地下卻藴含着寶藏與生機——文蛤。

文蛤肉嫩味鮮,是貝類海鮮中的上品。要想獲得這種曾經為唐代皇宮海珍的上等貢品,自然只可巧取不可硬奪;要想在茫茫幾萬畝的海灘上挖出深藏幾釐米,甚至是十幾釐米沙下的文蛤,鏟子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智慧勤勞的南通人自有他們的辦法:文蛤喜歡居住在沙質鬆軟的地方,因此只要一雙腳便可以輕鬆掘沙,兩隻腳來回扭動便可將腳下的沙或文蛤翻上來,經過長時間的循環,再厲害的文蛤也將浮出“腳”面。

南通人不僅善於踩文蛤還善於吃文蛤。文蛤蒸蛋便是其中廣為人知的一種美食。無論哪種做法,首先的.第一步便是將文蛤養在水裏讓其吐沙,增加文蛤細嫩的口感。將文蛤放進搗勻的蛋液中,加入少許香葱,最後倒上一些芝麻油,讓其與香葱以及蛋的香味充分混合,再加上文蛤的鮮,更是令人垂涎三尺。剝去文蛤的殼,將肉與蛋一起吞入口中,剎那間,那小小的文蛤肉中所藴含的大量汁水被迅速釋放出來,騰着香味的汁充溢在你的口中,刺激着你的味蕾,四周也都瀰漫着濃郁的香味,常常一盤蒸蛋一上桌就被席捲一空。而另一種吃法則充分激發了這種寒性食物內心所藴含的熱情。一塊燒紅的鐵板鋪上錫箔紙,撒上洋葱,鋪上文蛤,讓洋葱這種來自赤道的食材所特有的獨特的麻香鑽進文蛤的內心,點燃其鮮味,一盤上桌,滿席彌香,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鐵板文蛤。

文蛤是我家鄉的一大瑰寶。它享有“天下第一鮮”的美譽,不僅為中國人所喜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日本人也十分鐘愛文蛤,目前中國文蛤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便是日本,我為我的家鄉珍寶——文蛤而感到驕傲。

家鄉的特產作文7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我們這裏有很多美食,我相信,如果你們來到我的家鄉,我們這裏的美食肯定會讓你欲罷不能的,我非常愛我的家鄉。

在我的家鄉,最著名的就是麪塑,它被稱為“可以實用的藝術品”,在我上國中的時候學校就作為宣傳文化場地開展了宣傳麪塑文化的活動,忻州忻府的麪塑是非常著名的,它在長期的民俗傳承中,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技藝。

麪塑俗禮饃,麪人。和大家平時吃的饅頭味道一樣,但外觀可就大不一樣了,麪塑是用麪粉並調成不同的`顏色,用一些工具來塑造各種不同的形象,這也許就是它區別於饅頭的特別之處吧。

麪塑有很長的發展的歷史,以前人們對其並不重視,不登大雅之堂,但是現如今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重視,當然它有一個傳説,相傳三國時期孔明徵戰南蠻,渡江時偶遇狂風,孔明便用面製成人頭來祭拜江神,然後安然渡過江流,平定南蠻,因此從此凡執此業者奉孔明為祖師爺。麪塑既可以吃也可以作為藝術品觀賞,更有人結婚時用麪塑來討吉利,且深受旅遊者的喜愛,是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

忻府麪塑不是一般人可以學會的,它有很多的技巧,須掌握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的技術,要做到形神兼備非一日之功。

家鄉的特產是當地文化的象徵,我為我的家鄉而感到驕傲,為那些麪塑人而致敬,為他們的技藝而傾倒,面對流傳至今的麪塑特產,我的內心頗為動人,我相信我會為家鄉的特產而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並喜歡家鄉的麪塑,喜歡我家鄉的文化,我也會努力學習做麪塑的技巧,努力做個文化特產的傳承人與傳播者。

我的家鄉忻府,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很多美食,也有很多文化,我愛我的家鄉,希望你們可以來我的家鄉旅遊。

家鄉的特產作文8

每一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產,陝西也不例外有瓊鍋糖、蓼花糖、薄脆、石子饃……我猜,大家一定都沒有吃過陝西的特產蓼花糖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説一説。

蓼花糖,是陝西的傳統名貴食品,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

蓼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制成的。它的形狀有兩種,一種的形狀是圓形的,像一個個圓溜溜的乒乓球一樣,十分好看。另一種的形狀是橢圓形的,像一個個橄欖球似的,十分漂亮。

蓼花糖的表面沾上了許許多多的'白芝麻,讓人忍不住的想咬上一口。咬開以後,它的裏面是網狀的,每隔一點點的距離都會有一兩個小洞洞,好像是用來儲存空氣的。

它的味道非常的特別,有濃濃的芝麻香味,還有淡淡的白砂糖的味道。有位詩人曾寫詩讚美蓼花糖:“生性冰雪豔,胸懷若曠谷,色形似蓮藕,風味告乃翁。”

蓼花糖的名字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在明代,縣裏南茂號有個名叫遼化的師傅,他做了一種香甜可口的食品,表面有許多芝麻,裏面特別酥脆,香甜可口。這位師傅死後,當地百姓聯名懇請南茂號老闆,把這種食品叫做“遼化糖”。清光緒年間,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着光緒出逃來到西安。地方官員為討好她,爭相送上好東西。這其中就有蓼花糖。慈禧吃了非常開心,覺得色味具佳,只是名字太俗。她想起草原上有一種蓼花,正好蓼花糖的樣子很像蓼花的穗。於是將“遼化糖”改為“蓼花糖”,一直用到現在。

我覺得蓼花糖不僅好吃,而且歷史也很悠久。我希望大家來到陝西的時候一定要嚐嚐蓼花糖。

家鄉的特產作文9

我的家鄉住在方前鎮關山鳥大平頭村。那裏常年萬里無雲,陽光明媚。即使下了雨,雨後一定出美麗的彩虹。這花繁葉茂,因為我家鄉是在山中,樹木特別多。空氣好的不得了。

在這可以遠離大城市的空氣污染。雖然空氣好,但離市區十分遠,不方便隨時進出市區。在以前,很多房子是一家人自己造的,傢俱、工具是自己造或從別處搬來的,附近沒有一家商店和小賣部,可以説是“與世隔絕”。

因為是“與世隔絕”,村裏人創造了自己的特產:捲餅筒使我最喜歡的美食之一,這個餅不是像一般的餅,一般的餅裏面是餡外邊是皮。但它是將一張剛剛出爐的薄餅攤在石桌上,在中心放上各種各樣的菜,如:豆芽、芹菜、粉幹、豬肉、木耳等熟食一律可以放上去。把菜包在裏面,再將餅捲起,一個捲餅筒就完美做好了。在外邊看十分像中式餐廳的雞肉卷,也是裏邊放餡再捲起來。聽奶奶説,他們的卷不像我們的一樣,他們的餡加了十分多的調料,不是天然的味道。我們的都是原材料,不加任何的.調料,依然一樣好吃。

它的做法十分簡單:把麪粉倒入一個盆子裏,有一半即可,再往裏倒入水,把麪粉和水攪拌起來,它便會變的很稀。再在拿一個大勺子取出一勺攤在大盤子上,攤成一個大圓形,

再弄好幾個攤在鍋裏,蓋上蓋子,生起火,火不能太旺盛,容易糊。過一會,打開蓋,餅就熟了,用鍋鏟將它拿起,攤在盤子上,放上自己喜愛的熟菜,捲起來,吃一口,味道十分鮮美,回味無窮。

這種餅慢慢被家鄉人學會了,手藝傳到各地,吃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不管他們做得多好吃,還是沒有我家鄉的原始做法好吃!

家鄉的特產作文10

我的家鄉在玉環,那裏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但是,比這風景更令人喜歡的,還是家鄉的特產——文旦。

當第一縷春風吹來時,沉睡了一冬的文旦樹慢慢地睜開了惺忪的睡眼,打了個哈欠。細雨如絲,一棵棵文旦樹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這時,它已經換去了單調的冬裝,換上了碧綠的襯衫,長出了又青又嫩的新葉。

一場春雨過後,在文旦樹枝上冒出了米粒般大小的白色的花苞,那滿樹的'白色花苞像是給文旦樹穿上了一件白袍子。過了些天,文旦花競相開放了,那潔白似玉的花瓣像一個個白色的盤子。滿樹的白色花朵配上碧綠的葉子,真是美不勝收!一陣微風吹來,一股淡淡的清香向四面八方撲去,香味吸引來了一羣蜜蜂和蝴蝶,蝴蝶把花瓣當成了舞台,在上面翩翩起舞,蜜蜂“嗡嗡”的叫着,像是在給蝴蝶伴奏似的。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沒了以往的精神,被太陽曬得凋謝了,這時,蠶豆大小的青果慢慢地從花朵的頂端冒出來,慢慢的,長成了小拳頭那麼大,像一個個綠色的小燈籠躲在綠葉叢中,如果不仔細看,都找不到它呢。過了一段時間,小青果長得有西瓜那麼大,顏色也由青綠色慢慢地變成淡黃色。

深秋,文旦成熟了,金燦燦的,沉甸甸的,把樹枝都壓彎了。一個個金黃的文旦像倒掛的金鐘,向過路人炫耀着自己的美麗,誰見了都不免會摘下一個嚐嚐。把文旦的“外衣”給剝開,只見裏面的果肉外還有一層白白的薄皮,剝開白色薄皮,拿起一塊果肉,豎着看,覺得這片果瓣像一輪彎月,橫着看,發現它就既像一座小橋,又像一把小扇子,真是樣子多變呀!放進嘴裏輕輕一咬,果汁溢了出來,滿嘴都是,那味道酸甜可口,準會讓你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

文旦的全身都是寶,文旦的果肉可以榨汁,喝了後可潤脾清腸。果皮可用來泡澡,讓人神清氣爽,果皮的清香也可以用來去除房間的異味。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文旦,聽完我的介紹,現在你一定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吧?那就快來玉環嚐嚐吧!

家鄉的特產作文11

我的家鄉在象山石浦,在這兒有道美食,名叫“魚餈面”。魚餈面色美,味厚,香馥郁。一條條潔白細嫩,彷彿吹彈可破,配上那晶瑩剔透的番薯粉,彷彿一波波雪浪被凝在瓊漿之中。用勺子一舀,緩緩入口,細細品嚐,鹹中帶甜,甜中帶鮮,口中立刻充斥着大海的清香。

魚餈面製作方法別出心裁,曲盡其妙。先拿清明時節新鮮的象山特產川烏,如用冰凍的不新鮮的馬鮫魚,即失其本味矣。將川烏洗淨,剖開肚皮,取出內臟,剝去皮,留下雪白的帶骨的魚肉。接着用細柳葉絲的小刀,將魚肉順着魚骨的紋理剔下來,不留一點兒魚刺,再換大刀,將魚肉一直剁在刀與案板相接觸的“啪啪”聲裏,魚肉會逐漸飛躍,變得越來越嫩,越來越韌,越來越有彈性。用手輕輕拍打,它是會“跳”起來的,再加入少量似雪的番薯粉,用手去和。接觸的“啪啪”聲裏,凝進的是記憶,做進的是煙火氣,摻進的是一段段綿柔的.鄉愁,猶如海風拂面。接着,用棒槌輕輕敲打,舒展猿臂,一下,一下,猶如伴着鼓點,踩着舞步,又像海潮拍岸,一下,一下,魚肉就錘成了一張張魚餅。這時,水燒滾,上鍋蒸,魚餅慢慢變得韌性十足。在蒸的過程中,帶着魚鮮味的水汽化成水珠,從鍋蓋的曲線滑落,又重新滲透到湯裏,湯就會變得鮮美無比,然後將魚餅取出,切成一寸寬的細絲,放在陰涼處吹風晾涼。接着往盛了湯的鍋中加入肉絲,攤蛋絲,加筍絲、胡蘿蔔絲,用湯燒開。再後來加入切成細絲的魚餈面和調好的番薯粉,最後點綴上調料,如胡椒粉,麻油、榨菜,一道色彩絢麗,海味十足的魚餈面就做好了。

“嗨——魚滿船來蟹滿倉——看不盡漁港好風光——客人請到石浦來——海味魚鮮任你嘗——”身在外地,地道的象山話中上來一道夾着海風味道的魚餈面,也許會勾起很多象山人的鄉愁吧?

家鄉的特產作文12

有一次,我在爬山時,不小心被一棵長滿刺的樹扎破了手。那棵樹上的刺扎得人很疼,就像蜜蜂蟄人一樣。

我問:“這是什麼樹?太討厭了!”媽媽説:“這是花椒樹!”

花椒樹長得並不很高,樹皮很粗糙,葉子比較小。花椒是棕褐色的,顆粒很小,放在嘴裏一嘗,麻麻的,辣辣的,澀澀的。媽媽告訴我,花椒的用處很多,可以調味,還有營養,也很有藥用價值。花椒樹全身都是寶,不光花椒種子可以吃,葉子也可以食用。在燉肉時,放上花椒,才能燉出特別的香味。

沒想到,這麼不起眼的花椒,還有這麼多優點。

花椒,是我家鄉的特產。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特產,比如梨、蘋果、桃、棗等等。萊蕪是我的.家鄉,位於山東中部,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特產有三辣一麻——— 葱、姜、蒜和花椒。

葱長長的,綠色,非常辣,但是也非常香。

蒜是圓形的,像圓圓的球,但是可以分成許多瓣,非常辣,可以殺菌消毒。

姜,有着古怪的樣子,有的像人的手,有的像人的腳,有的像駱駝的背……萊蕪姜色澤金黃,油光鮮亮,塊大,皮薄,肉細,絲少,味濃,營養成分也多,耐儲藏和遠運。

姜是一種十分有營養的食品,是一種很重要的調味品,人們在燉雞的時候放上一兩片薑片,那味道好極了。另外,姜能促進血液循環,有着一定的藥用價值。辛辣,是姜的特點,就像萊蕪人民有着幹練潑辣的性格。姜帶給了我們財富,也帶給了我們快樂。自從有姜以後,我們萊蕪人變富了不少,生產的姜拿出去賣,能賣一個很好的價錢,吸引了不少來買姜的人。姜賣得越來越多,人也就變得越來越富。現在,很多人家都有了自己的小轎車。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開始栽培姜,距今已有20xx多年,也算是歷史悠久了。1960年,姜被國家定為名貴產品,萊蕪被譽為“中國生薑之鄉”。現在,萊蕪姜銷往國內24個省和日本、東南亞、韓國、美國等地區國家。

這就是我的家鄉山東萊蕪的特產。

家鄉的特產作文13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一家飯店?一家旅館?我告訴你,全錯了。“只此一家”可是我們這裏赫赫有名的一樣東西,説起來,這中間還有一段悠久的故事呢!

相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地方官員特別挑選了“三香齋”茶幹作為貢品進貢給他。乾隆皇帝品嚐後非常高興,便御筆寫下了“只此一家”的題字,從此,“三香齋”茶幹馳名大江南北。

現在明白“只此一家”是什麼了吧,它就是我們這裏著名的特產之一——白蒲茶幹。

白蒲茶幹美呀,美在它的外形。它色黃但不深,看起來非常賞心悦目;它四四方方的,恰似一方小小的世界。這一方小小的世界,卻包含着21道工序。21道工序,加工成薄薄的一小片,真是令人佩服!你再仔細瞧,上面還精心地擠壓着“三香齋”三個字中的任意一字,足可見加工者是多麼用心。

白蒲茶幹美呀,美在它的香味。我們這裏流傳着這樣一句名言:“進了三裏墩,聞到茶幹香。”可見其味香沁人。是呀,當輕輕打開包裝袋,一股清香便悄悄地鑽進你的鼻子,相信你肚子裏的饞蟲早就被勾出來了。當你拿起一片塞進嘴裏,那個香,真叫人回味無窮。

白蒲茶幹美呀,美在它的`韌性。我偷偷地告訴你一個甄別正宗茶乾的小方法,你不妨一試。你可以將茶幹對角相折,使勁撕,如果總是撕不斷,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就是真正的白蒲茶幹。因為白蒲茶幹經過了21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細心加工,所以它韌性十足。

這就是我們家鄉歷史悠久的特產——色、香、味俱全的“三香齋”白蒲茶幹。歡迎你隨時到我的家鄉來品嚐。

家鄉的特產作文14

合川,我可愛的家鄉,這裏風景優美,特產豐富。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説,美食第一!少水粉、牛肉面、雞肉抄手……最有名的,還是數合川桃片了。

合川桃片創始於1840年,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早在清朝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有一個名叫張森楷的合川舉人把合川同德福桃片帶到成都、北平(今北京)等地送給老師朋友,受到大家喜愛。於是從那時起,合川桃片就遠近聞名了。直到現在,它仍然大名鼎鼎,深受人們的'喜愛呢!

合川桃片口味眾多:香甜味、椒鹽味、玉米味、黑芝麻味、葛粉味……其中,最傳統的就非香甜味莫屬了。

香甜味的桃片被切成了像紙片一樣薄薄的長方形,米白米白的,中間有許多香甜的花生、核桃片。在陽光的照耀下,桃片上似乎還有一些晶瑩剔透的細白砂糖。一口咬下去,軟綿綿的,入口即化,非常細膩。告訴你一個祕密,吃完一片桃片之後喝一小口水(最好是温水,冷水也行),可以使回味更加濃。如果你喜歡吃有嚼勁的食物,我建議你把幾片桃片(一包也行)疊起來一下子吃下就好了。其實,我還建議你可以嘗試一下椒鹽味的桃片。

椒鹽味的桃片更厚一些,厚度大約是香甜味的四倍。顏色灰黃灰黃的,中間有一條米黃色的“道路”,“道路”上鋪着一顆顆黑色的芝麻。它非常非常硬,吃起來卻有一種特別的香氣,而且非常脆,味道很好呢!

如果你還沒有吃過桃片,我們非常歡迎你來品嚐。我真為家鄉有如此美味的小吃自豪。

我愛桃片,更愛我的家鄉——合川!

家鄉的特產作文15

我的家鄉在遠近聞名的殷商帝都——安陽,要説起安陽的特產,那是一天一夜都説不完的,但讓人最最回味無窮的,非皮渣不可。

皮渣是由粉條配以海米,葱花、蒜片、薑末、豬油,加水攪拌蒸制而成,可煎可燴,炒菜作湯,味美可口,別有風味。

皮渣的`吃法也有很多,普遍知道的有皮渣扣碗、皮渣燴菜、涼調皮渣。生煎皮渣等。但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生煎皮渣,做法如下:皮渣切半公分左右薄片待用,鍋中放少許油,燒熱後放葱花、蒜末爆香,放入皮渣,煎至表面微黃,盛盤即可。口感嘛,當然是異常好吃啦!

人人都愛吃皮渣,可卻有極少數人知道皮渣的由來。要説起這個還要從很久以前慢慢道來。彰德府城下有一户窮困人家,家裏來了幾個親朋好友,主人要招待客人,家裏窮,買不起肉,便炒了一盤雞蛋,一盤小白菜,請客人吃飯,收拾家裏的粉條和粉皮做大鍋菜招待客人,可粉條已吃完,剩下一堆粉條渣,粉皮也用完,剩下些許粉皮碎渣,主人將兩種渣子一齊扔進沸水鍋中煮,煮了一會覺得太稀,於是突發異想,乾脆再勾上粉芡不就變稠了嗎?

勾上芡後,鍋裏着實變稠了,等倒入盆子晾涼後,主人招待客人回來後很驚異,一盆粉皮粉條渣子糗在一起,比平常的涼粉硬的多,於是主人便將盆中的粉皮粉條渣切成塊,做成了現在常吃的“大碗燴菜”給客人盛了一碗,心想這也就算是稀裏糊塗的打發客人了。客人吃時,每吃到這種鬆軟食物時,總覺得別有風味,有個人就問了:“你這是啥東西?吃起來還很可口呢!”主人想了想:這東西是粉皮粉條的渣做的,就隨口説道:“這是自家釀製的‘皮渣’。”於是皮渣誕生了。

如果你聽了我的介紹,對我的家鄉的皮渣產生了興趣,就趕快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