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集錦15篇

國學2.39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教學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集錦15篇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

現就本年度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總結經驗,不斷探索,繼續完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工作

商務英語專業確定了“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掌握國際旅遊領域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具備一定的旅遊業務處理能力,能夠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從事一般導遊及基層旅遊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旅遊英語專業人才的基本知識、能力構成是:英語交際能力+旅遊知識和操作能力+計算機等綜合能力。人才培養方案強調旅遊英語溝通能力和導遊操作能力並重,體現實際、實踐、實用的特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及人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堅持不懈,認真做好職業技能課程的教學工作

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特色鮮明:旅遊英語專業實行“一年打基礎、二年學專業、三年頂崗實訓”的人才培養方案。此方案實行寬基礎的教學模式,一年級不分專業,全部開設英語和基礎知識類課程,強化英語聽説讀寫基本功。二年級開旅遊英語、旅遊法規、旅遊心理學、旅遊學概論等基本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英語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旨在培養學生以英語為工作語言進行業務操作的能力,在旅遊和涉外相關行業求職中,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

二、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把握專業特色,加強創業和創新素質教育

(一)人才培養強調創業和創新素質教育,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

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牢牢把握專業特色,加強創業和創新素質教育,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我們認為,人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與科學的教學安排加之堅實的英語基本功、寬泛的旅遊業務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既可以為畢業生今後創業打下良好基礎,又使學生明確了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同時,通過課程的合理安排和優化整合,使之互相銜接,相互促進和有效擴展。培養學生未來創業中具備“敢創業”的商業頭腦,把英語、旅遊英語、導遊模擬談判等課程用培養“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為主線進行系列優化,培養學生“能説”的基本技能;把旅遊英語、導遊技術及指導實訓等課程用綜合實驗改革為主線,進行系列優化,以培養學生“會做”的業務技能。此外,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創業素質和能力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

(二)充分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

“應用型”課堂教學模式。一改傳統的“分析——講授”的“理論型”教學模式,大膽實踐,勇於創新,採取交際教學法等,以“實踐——運用”為中心的“應用型”教學的轉變,強化學生英語聽説能力的培養。

實行“一書多證教學”。學生參加“導遊證”、“計算機職業技能鑑定”、跟單員考試、“中級祕書資格證書”等考證,畢業時“雙證書”獲得率達92%以上,增加了畢業生就業的技能和籌碼。

(三)加強校內實訓教學與堅持校企合作加強校內實訓教學。充分利用到有模擬實訓室、語音室、英語聽力教學平台等實訓條件,提高學生旅遊知識運用水平和英語聽説能力。堅持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的道路。目前已與多家單位達成校企合作協議,定期派學生到相關企業實習。

(四)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擇業技能

學院成立了就業指導教研室,選聘政治素質高、社會經驗豐富,又熱愛學生工作的人擔任就業指導教師。開展講座、研討等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指導內容包括職業信息的獲取、職業生涯的設計、職業角色的轉變、職業定位等,使學生明確了定位,穩定了思想,不僅對加強畢業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促使更多的畢業生能懷着一顆平靜的心正確擇業,服務社會。

三、做好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課

新生入校的第一課就是軍訓和入校教育,學生處克服了新校區功能某些方面尚不完善的實際困難,從聯繫軍訓教官到安排他們的食宿,從組織各系進行專業教育到請法律專家進行法制教育,從隊列訓練、內務整理、歌詠比賽到軍訓會操和最後的閲兵,甚至是軍訓教官最後的離校等,我們都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使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順利進行,也為新生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了新生的身體素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四、課內外相結合,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我院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為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開展了一系列人文素質教育活動。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陣地。我院在充分利用“兩課”對學生進行政治理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基本國情教育、國內外形勢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的基礎上,根據我院是理工科院校、人文藝術氛圍相對薄弱的實際情況,加強了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在全院一、二年級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社交禮儀》、《公共關係》等多門選修課。通過人文藝術素質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五、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鍛鍊才識,服務社會

(一)動員學生支持西部建設

宣傳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和河南省大學生義務服務貧困縣計劃,動員青年學生積極報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進行服務。

(二)組織學生進行招生宣傳和社會實踐

讓學生走訪當地學校和企業進行社會調查,並根據工作情況寫出調查報告,開學後對其進行評選和獎勵。引導在校學生以實際行動為學院做貢獻,為社會提供信息,為自己增長才幹,培養了學生熱愛學院的集體主義精神。

經過全院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有效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和任務,實現了學生工作的安全穩定和發展,提高了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綜合能力。當然,由於種種原因,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努力工作,進一步改進,使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的台階。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們三(2)班全體師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回首過去的日子,一幕幕都彷彿是在眼前。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一、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___,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__你先來説説好嗎?”“能向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新課程“以人為本”,閲讀教學“以讀為本”。

“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三、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那麼,怎樣把各學科滲透到語文中去呢?

(1)把音樂融入語文。如在教《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中,在進入拓展練習環節時,我要求學生以《學後感》為題寫一則短文。同時,我是這樣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邊放歌曲錄音,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體會我們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不容易,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心情,這樣他們彷彿置身於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斕的景色,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看到了無數的孩子在快樂的划船……之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朗讀與唱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有輕、重、緩、急之分。讀課文時,同學們怎麼都讀不好,沒感情,音也不準,不管老師怎樣講解、示範,效果都不好。後來教唱這首歌曲之後,果然學生輕而易舉地學會了。

(2)把美術融入語文。例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文章很美,可同學們不能全部體會到那種美,後來,我就請學生,把你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畫下來,畫完之後,我請同學上去説説你畫的秋天,沒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後再請學生説説你學了這篇課文這後的感受,同學們都説得很不錯了。

四、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五、架起課內課外的橋樑。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西遊記》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很快就結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成長。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3

經典著作是我國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紐帶。正是通過文化經典,民族精神才得以傳播和不斷髮展,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基於此種認識,我校把“學生誦讀中華文化經典”活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把該活動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塊之一。優秀的古典詩文都在我們的誦讀之列。

通過誦讀、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薰陶、智能鍛鍊與人格培養的目的。讓學生了解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讓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潛移默化地滋潤學生的心靈。

一、誦讀內容及方式

1、國學精粹《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弘揚民族精神,應作為誦讀的重點,有關勵志、愛國、惜時、親情、好學等方面的詩文和中外現、當代美文,也是誦讀的重要篇目。

2、本學期主要以國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為主。

3、開設經典誦讀課、活動課。由語文老師擔任教師。通過開展晨讀、早讀、大課間、課外活動等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經典誦讀活動。利用自習課、輔導課、活動課、班會課等時間,開發經典詩文興趣課、體驗課等特色課程,確保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在時間、數量、質量上的保證。

4、充分發揮師生能動性,組織學校的各種文藝社團積極參與誦讀活動。利用黑板報、櫥窗、宣傳欄、校園廣播,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

5、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實踐活動。組織開展誦讀比賽、知識競賽、寫經典、悟經典、演經典等活動和比賽,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終生受益。誦讀為主,講解為輔;品位詩文,暢談體會;分清層次,因材施教;師生互動,交流情感。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總結與提高相結合。

二、誦讀活動基本時間安排

1、早讀:早自習鈴響後即讀。

2、課前3分鐘。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負責,各班利用每天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吟唱或強化記憶。

3、課後班主任負責開展豐富活動,體驗“誦讀”樂趣,開展“誦讀比賽”、評選“誦讀之星”等活動。

三、活動成效

通過近一年時間的堅持,我校經典誦讀有了一些收穫,主要表現在:

1、通過誦讀,弘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瞭解祖國優秀文化,提升了他們的人文素養。

2、學生通過誦讀經典、理解經典,陶冶了學生的高雅情趣,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了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良誠信的品質。

3、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閲讀量、增加詩文誦讀量,培養了學生讀書興趣,讓學生掌握誦讀技巧,使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提升了學生語文素養。

4、在學校營造濃厚的閲讀氛圍,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營造和諧的、人文的、豐滿的校園文化。

5、5月22日,我校領導班子分成兩組。第一組:孫建華韓紅旗李明田興華。第二組:孫紅旗範應梅夏欽陳鳳蓮

第一組負責

四、

五、六年級段經典誦讀以《弟子規》為主;第二組負責

一、

二、三年級段經典誦讀以《三字經》為主。並評出了

一、二等獎,活動開展達到了預期目的。

傳承中華文化,獲得經典文化的薰染,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師生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經典誦讀和德育教育結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為目標,做到讀書明理,知行合一。這是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與聖賢對話,與經典同行,我們亟需這無價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在國學光輝的普照下攜手共進,一路前行。

3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4

時光飛逝,轉眼一學期就過去了,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成績,也有一定的不足,

這一學期我擔任的是一、二、三年級的音樂教學,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於您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或是藴涵着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種温馨的心曲,或是襯托出一個美麗的夢幻,或是展現一片灼熱的情懷。這種立意與意境之美對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會在心靈留下美的烙印。音樂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利用學科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獨立,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真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備教案。《新課程標準》極力倡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應當"以生為本",把"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作為根本的教育目標,"把學習還給學生"。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在課堂中我開設了"小舞台""教你一招"等小欄目,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才華,給予了他們充分的表現欲。低年級的孩子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帶有幼兒的特徵,音樂的興趣應側重激發和培養。同時我還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教師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並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絃,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讓音樂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讓每個學生都愛好音樂,喜歡音樂。

在課堂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悦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但是,有時候把握不住學生音樂課上總是亂糟糟的,使出渾身解數也"鎮"不住他們。課後我進行了反思,肯定是我的評價語言沒有用在點子上,過於頻繁反而失去了他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備課是沒備好學生,我擔任4個班的音樂教學,每個班的情況都不一樣,沒有"備"好學生。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能有所改進。

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學習。積極參加組裏的音樂教研活動;練習專業技能;閲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誌。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再接再厲,揚長避短,不斷學習,爭取更好的成績。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5

國學經典藴藏着我國中華五千年曆史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國學教育是中國人在向國際化邁進時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棄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動力。我校開展“與聖賢同行,與經典為伍”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一方面豐厚孩子們文化底藴,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年級選擇《千字文》作為教材,這部經典4字為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實的千字文,而整本書竟然沒有一個字是重複的,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深厚。同時通篇用韻、琅琅上口、行文流暢、內容豐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一一道來。雖然這部經典創作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我們讀它仍然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讓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明白了道理。

一、本學期國學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注重朗讀、熟讀成誦的練習

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誦讀的技巧,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好平仄和詩的抑揚頓挫,有板有眼有感情地讀,把詩詞的韻味和慷慨激昂的感情激發出來。除了每週的一節國學課外,每天堅持課前2分鐘組織學生誦讀,並做到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並開展競賽,激發熱情。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詩競賽,來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引導學生建立一本經典誦讀集錦的小冊子,抄寫自己新學的古詩文,隨時進行誦讀,便於記憶。採取如抽背、師生背、接龍、詩配畫、畫配詩、詩文串聯等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達到熟讀成誦,增大積累量。

(二)注重鑽研、活學活用教材

國學的內容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的,要取其精華舍之糟粕。教學的目標就是要“突出修身立志教育”,要教育青少年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用什麼樣的思想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從小就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鑽研國學內容,收集相關的知識,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法,將要講的內容深入淺出的傳授與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們非常願意接受。

(三)注重實用、指導規範行為

要把對國學的理解貫穿於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去,規範學生言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既注重國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又注重把學生在國學上的理解、感悟加以強化,引導、激發學生以此為目標,努力踐行,使之向聖人、賢才看齊,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見到老師要問好、走路輕聲慢不靠右行、刻苦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學生等等。

(四)注重組織、開展教育活動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除了開展了每年一度的國學誦讀小標兵評選活動外,還開展了“國學書法比賽”,並結合各種節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如:“教師節”“國慶節”“九九重陽節”向學生進行愛國、尊師、敬老的教育。國學的浸潤,讓孩子們的言談舉止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清晨,當教師來到校園,迎面過來的同學都會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師敬禮、問好,課間打逗現象明顯減少,國學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講文明知禮儀的習慣。

我相信只要對國學教育持之以恆,不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利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這一黃金時期,用國學的經典教導天性善良的兒童,即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同時,為更好做好這項工作,今後工作也有一些設想。

二、今後工作設想

(一)認真實踐,創新方法

與體育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將國學內容經改編成為體育遊戲;也可以與音樂校本有機結合,既有特色,又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在學中玩,玩中學。

(二)辦好家長學校,形成家校合力

通過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校聽教師經典教育課,讓家長認識到孩子讀經誦典可以瞭解傳統文化,陶冶情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有道德、有知識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利用假期豐富實踐

利用寒暑假在師生中開展國學知識的學習,倡導廣大中國小生收看《百家講壇》等介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視節目和相關書籍,在全校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寫一篇國學學習筆記”——包括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感悟的道理,通過網絡、書籍和廣播電視等形式學習“會講一個美德故事”,“學習一個美德人物”,做到深入瞭解,並將在講故事大賽中進行評比展示,“做一件美德實踐活動”——組織“扶殘助困”小分隊開展定點扶助,開展向社會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豐富假期生活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身內涵和修養。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6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其中的一詞一句,都教育人們為人處世應該恪守的規範,學習後,讓每一個人都受用一生,讓每個孩子那純潔的心靈都有一顆感恩之心。

一、採用多種形式師生共同學習

1、課堂講解

在校本課程及各個學科中都滲透弟子規教育,並結合禮儀教育,教師們循循善誘,引經據典,分析説理。為了使《弟子規》中的精闢論述,能被學生理解,老師在講述時,理論與實際結合。所謂教學相長,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教師的文化修養、教學能力、職業道德有了進一步提高。

2、師生齊背經典

教師指導和學生共同背誦,使師生關係更為和諧。學生上課精神了,坐立姿勢端正了,課堂注意力集中了,學習主動性增強了,很多學生克服了學習上的惰性,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不完成作業作業的現象很少了,《弟子規》教育讓學生懂得尊重老師,讓老師懂得尊重學生,這樣師生關係更為和諧。教師節很多學生給老師發短信祝老師節日快樂……學生的行為讓老師們無比感動。《弟子規》教育在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和諧了師生關係,有利於教學成績的提高。

3、舉辦學習心得體會展

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或朗讀,或背誦,或訓練學生定力等各種方式落實學習《弟子規》,教師從中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學生也在活動中懂得了最做人的基本道理,為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奠定了基礎。師生寫出心得體會共同展出,共同分享學習之感受,體會感受學習的樂趣。

4、家校聯繫,共同成長

我班踐行弟子規活動開展以來,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落實“孝”行。家長做孩子們行孝的模範,給孩子行孝的機會。孩子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識和行為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隨着學習踐行《弟子規》活動的深入開展與家長、學校教育的'結合,孩子父母有很多自己的感想,家長們紛紛來信、致電反映孩子的顯著進步並表達對學校的感激之情。

二、今後教學設想

學習《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去。在以後的工作中將深入落實教育活動,讓學生懂得做人處世的道理、學習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學,讓學生知道應該去愛周圍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愛周圍的人。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中國古代經典博大精深,這是祖先留下來的巨大財富,承傳這些財富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會把踐行《弟子規》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全體師生及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弟子規》一定會落實得更好,也相信《弟子規》一定會成為學生安身立命的準則。強民國小一年二班施綿綿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7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藴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裏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裏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説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閲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

欣賞、評價文本,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閲讀信息,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温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8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核心,以適應兒童成長規律為前提,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的形成。為此,我校全面啟動“誦經典,塑人格”活動,把組織和指導兒童誦讀《國小生古詩必背》和發人感悟的名言警句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頭等大事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的

通過學習與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升我校國小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質,加強語言積累,培養良好語言素養。

1、誦讀經典、提高修養

中華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寶。誦讀中華經典美文,是孩子們從小了解民族文化傳統、接受優秀文化薰陶的捷徑。讓孩子們從小紮根在自己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在誦讀古詩文和名言活動中,可以陶冶品行、加強修養,起到兒時誦讀終身收益之功效。

2、拓展視野,啟迪心智

“中華古詩文”內容豐富,且富有哲理,讀起來琅琅上口,青少年兒童誦讀,既可以增強記憶力,又可以打好語言文字基礎,擴展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三、誦讀內容

《國小古詩必背》和至理名言。

四、活動原則

(一)堅持德、智、體、美相結合原則。

(二)堅持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美德教育和人類一切優秀美德教育相結合原則。

(三)堅持德育工作與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原則。

(四)堅持抓好典型、以點帶面相結合原則。

(五)堅持誦讀經典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六)堅持與語文活動課、寫字課、班隊課、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五、具體措施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讀書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唯有讀書,方能體驗到博學、善思,書山有路“香”為徑,自信,奮發,學海無涯“樂”作舟的道理,唯有讀書,方能耳濡目染,薰陶錘鍊,知書達理,誠信聰慧,樂觀堅定,志存高遠。要求:

⑴學校少隊部印發計劃表,由教師抄出,供學生誦讀。

⑵每個學生用一本專門本子抄錄要誦讀的內容,並標明背誦的時間。

⑶用每節課前三分鐘時間、早讀及班隊會課與其他零星時間,,組織與指導學生每天不少於15分鐘誦讀,同時要求學生回家後和家長一起誦讀,使青少年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⑷全校每週背誦兩首古詩和兩句名言。

⑸本活動由少先隊具體負責,學校將用利用週一升國旗時檢查,每學期組織一次問卷考試和誦讀比賽三種形式檢查活動開展的情況。

(6)以班為單位,由每節課的任課教師課前組織,班主任用班會或早會課指導。

(7)學校將通過課間誦讀評比活動、評比誦讀能手等形式開展誦讀活動。每學期表彰一次。

六、活動步驟

(一)宣傳發動。在學校中廣泛開展“誦經典,塑人格”活動的'宣傳,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識。

(二)誦讀開展。各班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全校性的誦讀經典詩文活動。

(三)誦讀展示。創設機會,根據班級的實際開展誦讀展示活動,並尊重孩子對古詩文理解的方式:“不求甚解,但求熟讀會背”,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培養孩子學會做人。

(四)誦讀總結。每週一開展上週誦讀檢查,每學期第十八週開展學期考試和誦讀比賽。學期末少隊部寫出專項工作總結。

七、活動要求

全體教師要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和發動學生參加“誦經典,塑人格”系列活動,培養和增強我校學生對中華美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真正讓誦讀活動走進校園,走進家庭,推向社會。

幼兒學國學的探索意義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9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在一年裏,我在校領導及同事們的關心與幫助下圓滿的完成了各項工作,在思想覺悟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政治思想方面: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適應社會發

展的形勢。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教育教學指導思想明確,安教樂教,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對工作精益求精。遵紀守法,為人師表,樂於助人,團結協作,文明禮貌。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

二、教育教學方面: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2、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5、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6、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7、熱愛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楷模。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努力做到教書和育人,在教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兒童進入國小之後,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其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主要場所,而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楷模。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平時對待學生方面,對學生耐心指導,給予適當機會進行鼓勵。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使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我們不僅在課堂上要跟學生交流,在課後,我們更應該多關心

他們,多聽聽他們的意見,瞭解他們的想法,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的,這樣才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圈子,成為他們信賴的.朋友,這對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

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並做了大量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複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傳遞知識接和文明的力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負的責任和應具備的素質。首先,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為此我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勤於學習,勇於創新,踏實肯幹,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文化水平,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優秀的下一代。其次,教師也是學生的楷模,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我

們跟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多,所以我對自己嚴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則,始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學生的榜樣,在不知不覺中傳送一些良好的品質,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這對他們的成長十分重要。

平時能繼續注重業務知識進修和知識更新,刻苦鍛鍊口頭,普通話,板書等教學基本功。教學中能鑽研課標,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注重雙基和能力培養,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做到因材施教。能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多次在校內承擔公開課、實驗課任務。能熟練的自制電教軟件,運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住一切空餘時間去聽其他教師的課,這裏的每一位老師都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影響着我,啟發着我,着實讓我進步着。聽課,成了我的一大樂事,每學期超額完成聽課任務。聽課,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

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使我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更好的把握了課堂。而且為了能及時發現和改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我有意識的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反思。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熱愛自己的事業,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並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

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特點、發現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四、業務進修方面

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擠時間學習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學習有關計算機的軟件、硬件、網絡的知識,掌握了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表格函數運算。

總結一年的工作,儘管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創造性的工作思路還不是很多,個別工作做的還不夠完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在新的一年裏,我將認真學習各項政策規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覺悟和工作效率全面進入一個新水平,為學校的發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0

這學期我擔任八年級語文教學。因此,我對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瞭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我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因此我在講課的時候,不是照本宣科地講授,而是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有時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與此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總是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1

中華經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多年來我校一直將“經典誦讀活動”傳承、繼續、並將之發揚廣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績,現將我校誦讀活動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班參與國學學習的學生有30人,這些學生語文基礎都十分好,寫作能力特別強,但是就國學這一塊還有所欠缺,特別是他們當中大多數同學對我國曆史瞭解的特別少,對我國古典文化也是隻停留在教材課本上,所以這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還是很重的。

二、主要成就

1、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

(1)通過實踐,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中華傳統經典誦讀的路子,營造學校文化氛圍。

(2)初步建立中華經典誦讀教材體系、學生評價體系,探索教師導讀的方法,培養了一批導讀骨幹。

(3)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優秀思想與學校教育、管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新學習管理,辦人民更滿意的學校。

2、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1)在誦讀實踐中,感受中華經典的魅力,提高記憶力,積累語言,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

(2)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使學生具有更佳的學習、生活狀態,促進各門功課的學。

(3)是鍛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通過自編自演節目、辦手抄報,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藝術鑑賞力等等都得到了極好的錘鍊。

3、提高了教師的文化底藴

(1)通過活動,理解中華傳統經典對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重大影響意義,陶冶自己的情操,樹立更好的學習、生活的態度,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之中去。

(2)掌握國小生經典誦讀的方法,初步能創造性地展開活動,提高誦讀效果。

三,具體做法

1、讓學生認識國學,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傳統文化,絕大多數同學的認識是"之乎者也"之類,印象中是搖頭晃腦的讀背,感覺甚是枯燥乏味,沒什麼好學。所以老師要讓他們重新認識國學,感受到國學的魅力。我跟他們談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論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訴他們中國傳統文化是其他文化體系不可比擬的。我們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們有風、騷、賦、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有百科書之稱的《三字經》,有為人處事的蒙學經典《弟子規》。我們有"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氣,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責任,有"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的普世情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們還有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有豐富的天文地理,工藝文藝,有輝煌燦爛的科學技術,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數不勝數。

2、備好課,讓學生享受國學課

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下一步我們就要備好課,上好課。上國學課,首先我們老師要懂國學。我們不可能都是博學的大儒,但是對於我們要上的那節課的內容,我們要研究透徹,儘量使我們的教學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問什麼問題,我們都應該能對答如流,給學生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形象。就像有位老師説的:"我們也許只需講40分鐘,但準備這門課的時間卻是你走過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

上課時要滿懷激情,創設情景,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到國學的美,讓他們感覺到,上國學課就是一種享受。

3、學以致用,落實生活

課上成功了,學生也聽懂了,行了嗎?還不行!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了這些傳統文化,學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得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要不學了也是白學,也是空喊口號,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4、滲透其他學科

要教好,學好國學,單單學那一門課還是不夠的。因為一個星期也不過三兩節課,相對來説太少了,這就需要我們把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比如説,語文課,可以多增加一些國學的,德育的知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課的設計也可以結合國學的思想,讓他們瞭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於"仁",佛的核心在於向善,道家講的是自然大同,法家重在強調社會的有規有序。經常有機的把這些知識融於平時的教學中,學生的談吐,言行舉止有很大的改善。他們的改變充分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和日記裏。如:八年級唐趙榮同學學《老子》後,在日記裏寫道:"人真的很懦弱無能!可我們知道,人本不懦弱,人之所以懦弱,是因為無窮的慾望毀滅了人性,如果人們會放棄慾望,像老子説的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做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樣真正做自己,也就社會安定,和諧太平了。放棄一切慾望,保護一切生態平衡,節約一切能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不就是陶淵明所説的桃花源嗎?生活在這樣的桃花源裏,人還會懦弱無能嗎?"這樣設計教學,學生學了可以用,可以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和日記裏。學了之後,馬上用,那種感覺是非常快樂的,學生逐漸的也會喜歡上這樣的學習。

5、課堂的多樣化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堂可以是多樣化的。比如,要教育學生孝順父母,知恩圖報。可以以音樂課的方式教育。"小羊跪哺,烏鴉反哺?"的《跪羊圖》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學會了怎麼孝順父母,知恩圖報。教育學生如何理解傳統節日,如何過傳統節日,老師可以先介紹關於某一個節日的知識和風俗習慣,學習一些相關的詩文,然後讓學生寫一篇日記或作文,或介紹自己是如何過傳統節日的。如:端午節祭祀屈原活動,可以帶學生去參加,讓他們回到"古代",親身體驗整個祭祀的過程,這樣的節日,他們將終身難忘,也能寫出自己真正的心得體會。

、存在問題

1、本人知識儲量還不大

2、學生課外時間還比較少

3、部分同學膽子還很小

五、努力方向

1、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國小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

(1)培養國小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修養提高。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4)培養國小生讀書興趣,增加各方面的素養。

(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經典浸潤人生,書香伴我成長。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片生機,我們堅信,只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勤奮工作,我校一定會在經典誦讀的道路上走的更堅定,更紮實。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2

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藴藏着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在於:

一、傳承美德

傳統經典中承載的“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至今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樸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從孩子們接受國學教育之後,變得更加謙讓、團結同學、尊重師長了。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着他們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二、健全人格

學生接受這樣的薰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裏埋下種子,隨着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優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化底藴和優雅情懷。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藴涵着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學生,就是給了他們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國學經典著作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從小就吸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弘揚國學。

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

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3

一、指導思想:

在全面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有利於不斷深化學校文化建設內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有利於推動構建“書香校園”的進程,引領和促進師生迴歸傳統文化、建設精神家園,使“取法乎上”、閲讀經典成為師生自然的生活狀態,為加深師生文化底藴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具體措施

1、誦讀經典的時間:每週的經典誦讀課、每節課前一兩分鐘、每天放學的路隊上、每天中午快上課時間十分鐘以及每週五的早讀時間。

2、具體做法:

學校利用了兩塊黑板,或用詩文,或用詩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粧點學校的走廊、牆壁。教室環境也要求體現班級特色,除了詩畫、詩文,每個班級都闢有詩園,內容多是學生閲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有古詩書法展、有讀後感,還有手抄報等等。

(1)課前放學一吟,熟讀成誦。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要求每班選一名班級誦讀長,每週將一首詩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週更新一個內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誦讀長帶領大家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每天中午放學的路隊,讓孩子們揹着古詩出校園。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後吟誦古詩都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紀律上,可以減少學生的吵鬧。回家後還有家長帶領孩子的親子誦讀.

(2)廣播領路,配樂美讀。在每週的紅領巾廣播中,在中午規定一個時間段進行詩文誦讀,每週選一個班為誦讀班,每天由這個班級一個至兩個學生按節律朗讀的要求,配樂誦讀一定數量的古詩,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節律美讀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可謂一舉兩得。

(3)板報介紹,提供資料。在每期的校園宣傳欄裏,都刊出一首古詩(詞),並提供背景材料和詩詞析義,供學生閲讀、賞析、評比。在班級也進行手抄報的展示和評比活動,可以配畫,配字等等,訓練學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種學科進行經典誦讀。語文教師:讀經是最好的語文教育,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學生能熟練背誦,裏面的意思自會理解。語文教師不僅要擔任每週的誦經課,平時還要指導好學生的誦經活動。

音樂教師: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典誦唱,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配套跟上服務。

體育教師;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利用體育課遊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邊誦唱邊活動的指導。

美術教師: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的藝術薰陶,把我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國文化藝術的魅力。

班主任:負責該班經典誦讀活動的協調和成果檢測工作。

(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對朗讀的要求還不夠達到。

2、學生的背誦,還需要老師進行指導,以不至於學生死記硬背,而增加學生的負擔。

3、教師對詩歌的背誦還不夠。

四、改進的措施

1、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背誦古詩。

2、對學生可以把這項內容設為作業,使學生每天按時按量完成。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説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孩子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是我們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初衷。活動的實施,如清風滌盪校園,於無形中淨化着每一個人的心性。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研究和實驗中,引領學生們走進文化經典的聖殿,汲取精神的營養。半年來,我們欣喜地聽着,看着,感受着經典帶給孩子們的種種歡娛和教益,並時時為身邊的一個個小小鏡頭感動着,感染着,可以説,是經典誦讀讓書香滿校園,是經典誦讀讓孩子們從此受益終身。在學校,如何讓學生被經典所吸引,真正做到“樂讀”“美讀”呢?我們精心設計了許多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引領孩子們在玩中、在樂中誦讀經典,如安排好誦讀的時間,每天利用午飯後集中20分鐘的學習時間,開始是集體讀,讀的形式很多,有輕讀,朗讀,領讀,引讀,接龍讀,師生配讀,男女生對讀,方法靈活多變。實踐證明,“多樣誦讀”可以大大激發誦讀興趣,學生們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態美、意態美、節奏美和韻律美,從而親近並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薰陶。後來因為學生記憶的快慢拉開了距離,我們又用獎勵的辦法,凡是背誦下來一段《弟子規》的內容,我們就獎他一面小紅旗,最後看誰的小紅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誦讀經典小博士。在這種積極的鼓勵之下,學生們的背誦熱情一天天增長。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級湧現出大批的經典誦讀小在“讀經典,學做人”活動蓬勃開展的同時,大家驚喜地看到了孩子們一些嶄新的變化——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口中吟誦的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有時它在校園,有時它在家庭,有時它在社會生活中。

以前剛入學時,班級經常發生丟東西的現象,可自從學習了《弟子規》,讓學生明白了“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既為偷。”的道理以後,班上失竊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一種互幫互助的班風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帶筆,我借給你,你忘了帶書,咱倆一起看一本。一些同學有頂撞父母的不良習慣,但自從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的句子,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知道了孝親敬長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水準,逐漸地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主動向正確美好的行為舉止靠攏。公共場合,你會發現我們的同學也在隨時隨地實踐着經典的教誨——公共汽車上,有同學在給年老的人讓座位,因為他知道“長者先,幼者後。”張嘉贏的家長在“家長來信”中寫到:“經典誦讀活動舉辦以後,我的孩子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天回家後,隨口誦出來的是一些經典格言,有時讓我們作父母的都深感啟迪,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人,永遠都會是社會的財富,家庭的驕傲。”桂英辰的家長在來信中寫到:“以前孩子特別好玩,完全是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狀態,現在變化很多,對待長輩表現的非常有禮貌,能夠在上學和放學時和家長打招呼,説是“出必告,返必面”;當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時候,就會給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時還會幫助媽媽洗腳或做飯,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鄰里的小夥伴也能和睦相處,團結友愛,所有這些都讓我們家長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喜在心裏,非常感謝學校和老師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這麼多的努力,讓學生學習誦讀經典美文,實在是一種極佳的教育方式。 “正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那些曾經讀過的美好純潔的句子對學生們來説,真正做到了“進我耳,入我心”,時刻指導着他們的言行與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訴孩子們,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們一同走過的誦讀之路,我們感慨;看着學生們在經典中獲益,我們欣慰!“讀經典,學做人”活動還將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置身於書聲琅琅的校園,我們深深地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樑。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4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學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國學為學生髮展奠基、讓我們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尋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藴。這一學期,我們學校根據上饒縣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國學教學活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積極地開展,現小結如下:

一、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充分的準備。

1、成立國學教研小組,確定好教研組長、組員,使教學活動、教研活動能有序地進行。

2、以國學經典教學作為本學年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級每週每班一節,確保有充足的教學時間。

3、安排文化素養較好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作為任課教師,確保教學質量。

二、以豐富的活動調動了老師教學經典、學生學習經典的熱情。

1、學期初學校大力宣傳國學經典研讀活動的`目的意義、實施目標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驟,使研讀活動深入師生心中。

2、十月份,學校成功開展了金秋師生經典誦讀會,全鎮師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日益高漲,氣氛濃厚,同時豐富了老師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學校開展了全鎮教師國學講壇活動,各位國學教師踴躍參與,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經評比,選送了葛江紅老師作為縣國學講壇老師獲選人。

4、十二月份,學校進行國學優秀教案的評比活動,並選送王水金老師參加國學優質課比賽。

三、存在問題及今後工作

儘管學校國學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老師參與國學活動的熱情不高,國學經典的學習還得不到部分學生尤其是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學生雖然學習了經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為還是沒有改變,沒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們今後的工作中還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使國學工作向着“傳播國學知識,構建書香校園”的目標努力奮進。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5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是凝聚着中華古聖先賢無數智慧結晶的文化寶典。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是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為使我校能夠繼續廣泛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打造“書香校園”,特制訂以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是凝聚着中華古聖先賢無數智慧結晶的文化寶典。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是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對於開闊學生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標要求

通過國小階段的學習積累,能夠誦讀《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朱子家訓》、《千家詩》等,能夠講述其中古聖先賢發人深省的傳世故事,領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誦讀原則

1、模糊性原則:以激發興趣、陶冶情操為目標,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

2、差異性原則: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等的差異性,不要求程度整齊劃一。

3、自主性原則:允許學生在規定階段完成規定內容外,誦讀更多的經典,並給予相應的評價。

4、鼓勵性原則:少責備多鼓勵,以引導學生熱愛經典為根本。

四、活動安排

認真做好活動方案的制訂及前期準備工作。

1、成立經典誦讀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盧玉理

副組長:張青華

成員:各班主任、各班語文教師

2、工作分工:

制訂活動方案。責任人:張青華

具體實施責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語文教師

3、前期準備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朱子家訓》注音、註釋、校對:各班語文老師。

必背與推薦誦讀古詩整理:郭亞軍

耿巧

年段誦讀目標

一年級:《百家姓》+必背古詩15篇+推薦誦讀5篇。

二年級:《三字經》+必背古詩15篇+推薦誦讀5篇。

三年級:《弟子規》+必背古詩10篇+推薦誦讀10篇。

四年級:《弟子規》+必背古詩12篇+推薦誦讀10篇+自選誦讀篇目。

五年級:《朱子家訓》+必背古詩12篇+推薦誦讀10篇+自選誦讀篇目。

紮實開展好系列活動

1、評選“誦讀星”

年級根據背誦情況,每月評選出“班級誦讀之星”。根據學校舉行的經典誦讀比賽,評選“校級誦讀之星”,可每學期期評選一次。

2、繼續製作“古詩誦讀卡”

卡片可用硬紙板製作,正面為自己喜歡的古詩文名句,反面為詩文配圖或詩意解釋等,並註明製作人。先在班內交流背誦,然後每班挑選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後由學校組織評選,評出製作精美的古詩誦讀卡。入選者作為參評年度“校級誦讀星”的條件之一。

3、開展古詩文手抄報製作比賽

開展古詩文手抄報製作活動,為詩文配畫,要求圖文並茂,畫面能充分體現詩文意境,內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參與校級評比,獲獎者作為參評年度“校級誦讀星”的條件之一。

4、舉行講故事比賽

圍繞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搜集到的傳世故事,講故事,並談談故事包含的道理,或從中受到的啟發。各班在班內預賽的基礎上選派代表參加,每學期不少於1次。

時間安排

1、每節早自習和語文課前,老師可組織學生背誦一篇詩文。

2、每天大課間五分鐘時間,以誦讀為主題,檢查誦讀情況。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讀、課間操、課前預備的時間讓學生誦讀,鼓勵學生

在課間遊戲的時候邊玩遊戲邊誦讀,讓學生時時能讀,處處能誦。

4、11月份,舉行一次校級經典誦讀比賽,評選出“校級誦讀星”,每個年級4人,學校予以表彰。

標籤:集錦 國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