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例15篇]

觀後感1.25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例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呼蘭河傳》是以呼蘭河鎮為背景,寫的小姑娘蕭紅兒時那段令人難以忘懷的幸福生活。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是《呼蘭河傳》第三篇“祖父的花園”裏的一段話。看到這裏,就使我想起我的樓頂花園。我的樓頂花園裏有一個大大魚池。池中的魚兒都是我跟爸爸在公園裏遊玩時,親自釣回來的。魚池周圍種滿了鮮花和葡萄。每到春夏,也是滿園花香,蟲兒亂飛。葡萄樹上結滿了紫色的果實。童年的生活真是快樂而又美好。

呼蘭河鎮不僅不繁華,還十分的落後。在第五章裏我看到了一個小團圓的媳婦兒的悲慘經歷。團圓媳婦兒其實就是過去的童養媳,他們把未成年的女孩子嫁到男人家做媳婦。卻又像奴隸一樣對她們任意打罵,她們的價值“還不如一隻雞值錢”。書中,胡家因為小團圓媳婦兒的開朗總是無緣無故的打她,只是單純想來個下馬威。更可悲的是鄰居竟支持説該打。她被折磨的生了病,左鄰右舍不僅不同情卻還看熱鬧,提議用滾燙的熱水醫,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啊!硬生生的`被折磨死去。真是一羣愚昧無知的人!

作者的童年雖然也有快樂,熱鬧。但社會落後,作者又缺少陪伴,她是多麼寂寞、失落啊!現在的我們就幸福多了,不僅家裏人都圍着我們轉,同學朋友也很多。城市裏還有很多的遊樂園供我們遊玩嬉戲。童年是快樂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是一個十分“平靜”的小城。在這裏跳大神、放河燈這些事兒在人們眼中也算得上是大事兒了,剩下的也不過就是親戚間的雞毛蒜皮、妯娌間的相互攀比。在那裏,封建舊疾固不可徹,人們迷信愚昧,各種傳統習俗使他們逐漸成為了“集體無意識”的烏合之眾。例如:小團圓媳婦病了,她的婆婆找盡了偏方,請盡了鬼神,卻堅決不肯請大夫去看一看。可以説,小團圓媳婦的死,就是死在這種愚昧無知上!

這裏的人們都很“聰明”。以大泥坑作為盾牌,自欺欺人地吃着便宜的瘟豬肉。還對生活中種種和大泥坑一般給自己造成阻礙的東西視而不見,對自身不如意的生活不求改觀,只為所謂的“安穩”而苟且度日。

這裏的人們更是悲慘的。他們為了有飯吃、有地方住而不顧一絲尊嚴,他們用頑強的'毅力支撐着生活,並繼續迷信且麻木地過着食不裹腹、衣不遮體的生活。

這就是小城呼蘭河與呼蘭河的人們。他們可恨並又可憐着。在文章天真幽默而樸實的話語中,字句間透着對這些人的諷刺,但仔細讀來,對這些人又變成了一種同情,對這些封建社會中的悲慘犧牲品的同情¨¨

呼蘭河傳讀後感3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的特別,跟別的小説明顯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無知,對生活一點都不積極!我非常的不喜歡他們。 此文圍繞着呼蘭河邊的小村莊來寫,開始寫了村莊裏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裏面,可是周圍的人們只是在想怎麼躲開它,而不是怎麼解決它,哎,真是替那時候的人們悲哀啊!思想簡直是太落後了,一點都不積極向上,好像天天就是為了活着才活着的! 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姑娘,本來是同樣的十一二歲,我還在上學,她卻早早的給人當了媳婦,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罵,還被用熱水燙了三次,最後一次被活活的燙死了。好好的童年就這樣失去了,我真的'開始痛恨那個社會了,要是我在那個年代,我不瘋了才怪呢! 糊糊塗塗的年代,簡簡單單的歲月,一點色彩都沒有的日子,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為我們的現在慶幸、自豪吧,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在,擺脱那種年代的愚昧,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加油努力!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家蕭紅在生命末期於香港完成的小説。這本書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讀了《呼蘭河傳》後,我才知道。書中的小團圓媳婦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在鄰居們的眼裏,婆婆打她為的是讓團圓媳婦變得更懂事。沒過多久就被熱水燙死、冷水凍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是美好的,人們常説童年是人生長河裏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在蕭紅眼裏也應該是這樣吧!

《呼蘭河傳》就是講的作家蕭紅把自己記憶中的童年生活符號像一串紅辣椒一地把它掛在我們的眼前,抒發了她温暖的回憶,來慰藉着自己孤獨的心靈。

她寫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媽媽對她很兇,很冷淡,祖母也對她不好,但祖父對她很好,她喜歡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待在小院子裏,和祖父、昆蟲一起來玩,祖父還經常教她學知識,在祖父的院子裏是快樂的,自由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祖父也是由着她的。在祖父院子裏的這段時光也許是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在她筆下一個個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從小沒有父母愛,雖然有祖父愛,但祖父死後,也就沒有人愛了,一直孤獨寂寞。看看我們現在的美好時光,有家人愛,還可以學習,和蕭紅比,我們太幸福了,但有時還不珍惜。動不動就和父母吵架,不認真學習,太不應該啊!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珍惜我們眼前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6

這個星期,我們整個班都在讀《呼蘭河傳》。這本書頗好看,這是作者蕭紅記錄她美好的童年。

蕭紅住在呼蘭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鋤草,學詩……,就連花園裏的植物也是自由的,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它們。蕭紅就這樣快樂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裏一天比一天荒涼,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朗讀聲,花園裏的植物也乾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馮歪嘴子,他是靠賣年糕為生,生活很艱難。他娶了一個妻子,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從那以後,每次馮歪嘴子去吃飯,人們多會諷刺他説:“少吃些吧,把饅頭留給兒子吃吧!”又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產後不久便死去。雖然生活更為艱辛,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放棄兒子,他堅強的維持着一家人。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呼蘭河城的民間風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呼蘭河城是個特色濃郁,熱鬧的地方。

這本書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豐富的情感,全部表達的是作者的心裏話,真實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在寒假中,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她把我帶到了20世紀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都是一些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然而作者卻寫得如此趣味、獨特。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大泥坑有六七尺深,車伕和馬經常翻進坑裏去,翻進去了之後,車伕爬了出來,而馬就算連滾帶爬也出不來。泥坑還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裏面。他們想到了許多方法,如:拆牆、種樹,卻沒有一個人想到過把坑填平,沒有一個人。真是些愚蠢的人們啊!

在作者童年的後花園裏,她與她的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有一次祖父和作者在後花園裏剷草,她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齊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作者小時候真是幼小而又無知。

《呼蘭河傳》這部作品寫了人們的`無知、愚蠢。蕭紅經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那時候的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害的舊思想。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還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當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在這個暑假,我閲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説。當時,蕭紅雖然還不到30歲,可是身體十分虛弱,戰爭的摧殘和感情的衝擊令她長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種疾病。與此同時,她的文學水平、創作觀念和技巧已經達到了頂峯。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裏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不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呼蘭河小城裏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寫,使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

呼蘭河裏還有很多有趣和令人發笑的故事。特別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後釘一個鈕釦,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隻耳環,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着抱走一個。據説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特別多,婦人們都爭着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這本書雖然內容零零碎碎,不像是一本小説,但它記錄着蕭紅她童年往事的真實寫照,只是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她受到了日本人的限制,她是多麼想回到童年啊!這樣的一本真實的書籍,怎能不讓人為之動容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在愉快的假期中,我懷着如飢似渴的心情,讀了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本書不是一部長篇小説,而是蕭紅對自己童年的一個完整回憶。

內容由三大部分組成:有詩歌篇《最是深情片語詩》,有散文篇《回頭不知身何處》,有小説篇《夢裏依舊是家山》。內容非常豐富,令人難以忘懷。雖然有些內容比較深奧,我似懂非懂,可我依然喜歡閲讀。

蕭紅的詩文優美,令人動容。當我讀到詩句:“綠色的海洋,藍色的海洋,我羨慕你的.偉大,我又怕你的驚險”的時候,我深有感觸,不由地想起了海南的水,也是那麼湛藍,那麼碧綠,它以寬闊的胸懷包容着千千萬萬的生命,可有時也會生氣,波濤洶湧巨浪翻滾……我還記得有一年,我和親人去上墳,當我來到爺爺的墓前,我不由想起作家蕭紅的《拜墓詩》:“跟着別人的腳跡,我走進了墓地,又跟着別人的腳跡,來到了你的墓邊……”作家的詩真是讓我浮想聯翩,刻骨銘心。

當然,蕭紅的散文和小説更是充滿語言魅力,久久迴盪在我的心中。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受益匪淺,雖然説不出太多的感受,但我記住了蕭紅是這麼説的: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以外,還有温暖和愛,所以我應該向着“温暖”和“愛”的方面,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者蕭紅,她在生命末期在香港完成的小説,小説在童年回憶中描寫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瑣碎的小事中描繪出了沉默的民國靈魂。

全書一共有七個章節,加上一個尾聲,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第二章。主要血呼河蘭傳精神上的盛舉。反映出生活在呼和蘭這個小城裏人們的精神風貌。內容大多以介紹東北小城為主或許也只有這麼多煩惱的小事,才能在我們腦海中顯現呼蘭河的風貌。其中有泥濘的道路,很不好走,但是卻要走了過去人過不去的`坎,這裏,卻走了出出來。人都要努力,卻為何有些人不勞而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可以因小事而不開心,例如有一次我考試成績不太好,於是我覺得我對這門科目失去了信心。第二次考試也同樣沒考好,但我這次努力改正了我以前的錯誤。最終取得了自己滿意的成績,還有一次我學自行車,但因為我跌倒了,於是我不騎了,但是我又轉念一想,如果下次有事那肯定不行,於是我努力騎。後來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在上學期由於我不遵守紀律,上課未能認真聽講,學習不主動,導致學的東西不紮實,學習也有所退步,考試成績不理想,今後我要努力改掉以前不好的習慣。看完第二張,我覺得這本書很精彩,你們認為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自傳,講了許許多多她兒時的趣事。

蕭紅在她祖父的園子裏面那叫一個快活。看見一個黃瓜熟了,抓起來就啃,這時又看見了蝴蝶,丟下黃瓜抓蝴蝶去了。要睡覺便睡覺,要玩便玩,好不快活。還有一個儲藏室,兩件黑呼呼的房間,裏面有無數個蜘蛛網和不計其數的老鼠,可那裏卻成了蕭紅的天地,她在裏面翻找出許多“寶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牆上刻着,畫着,也沒人教導她。她還幹了許多傻事:有一次她們家一隻鴨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黃泥裹起來烤着吃了,蕭紅十分愛吃。有很長時間鴨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鴨子趕到井裏,這時祖父説,不用,直接考了就行了,但蕭紅不幹,説落井的鴨子好吃,

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就像粥一樣,下雨了這泥坑就變成了河,大坑裏淹死過許多的人,豬,狗,貓,馬......這個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沒有人説要把這個坑填平。

在那個年代,不管多麼善良,心裏也有一些舊思想,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越來越沉重,在結尾的時候,蕭紅寫到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真正的主人也不見了,這讓我讀了,覺得更加難過。

讀完了《呼蘭河傳》,我覺得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東西,快樂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這本書講述了蕭紅住的這座小城呼蘭河和蕭紅童年的故事。

蕭紅,原名張乃瑩,另有筆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龍江省哈爾濱呼蘭人。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讓我們看到了蕭紅的童年生活。文中字裏行間體現對童年的眷戀,回憶。在那精彩的語言中,看出童年是那樣美好,使人嚮往。

我記得有一段特別有趣,講了;我;在後園裏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説:;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非常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蕭紅童年是有趣的、快樂的,可是蕭紅寫《呼蘭河傳》的時候心境是寂寞的。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其實,蕭紅那時在香港幾乎可以説是;;的生活,在一九四零前後這樣的大時代中,像她這樣有理想並與黑暗勢力做過鬥爭的人,都會對這樣的生活與束縛不理解,而且從讀過她的著名小説《呼蘭河傳》便知道了她的童年是多麼令人嚮往和愉快,但瞭解以後才知道或許她都是以好的方面去想,證明了她十分樂觀。

雖説蕭紅的童年看似有趣但其實又無趣,我們必須要向蕭紅那樣善於觀察、發現!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呼蘭河是一條河流,河邊有一個鎮,名字叫呼蘭河鎮。它偏僻、灰暗。《呼蘭河傳》寫的就是生活在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的生活。讀完《呼蘭河傳》,我覺得那裏的人們很封建、很愚昧。

他們都很迷信。如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只因小團圓媳婦太過健康,不是柔弱、常常生病、不愛笑的人,就天天打她、罵她,想把她打成她想要的樣子。婆婆覺得她身上有鬼,就請跳大神的人來她家跳大神。“大神”叫小團圓媳婦生吞下一隻雞,雞的身上還帶着毛。除此之外,還用滾燙的水去燙她,結果活生生地把小團圓媳婦燙死了。

他們也很貪財。小團圓媳婦死了後,家裏人痛哭。他們不是哭小團圓媳婦的死,而是哭他們花在小團圓媳婦身上的`180吊錢。

他們還很麻木。那裏的人們每天都在説東家長西家短的事,不是説誰家豬死了,就是説誰家人死了。説這些話時,臉色非常冷淡,像是在説一件平常事一樣,對人的生命不屑一顧。

從這本書中,我發現人性裏雖然有善良的一面,但也有很多醜惡的東西。我身邊很多同學説,古代社會很好,女孩子不用上學,也不用寫作業,生活會很快樂。可是從小團圓媳婦身上來看,並不是這樣,她們不上學,思想很淺薄,命運很悲慘。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書本合上了,但我的心還沒有從書中飛回來。團圓媳婦、王阿姨……一個個形象直衝腦門。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童年在呼蘭河村的所見所聞,和她身邊的故事。文中諷刺了的當時不好的社會風氣,襯托出了當時人們悲慘生活與不良思想。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有所觸動。當時的作者蕭紅生活的是怎樣的社會?是一個半封建的社會,重男輕女的社會、是一個十分迷信的社會、一個採用暴力的社會、一個啊,一個萬種不良風氣結合在一塊的的壞社會!

這本世界的著作,這本書,我讀完後想到了還不是其中的某一個人物,而想到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那個生活沒有所謂的`大學聯考,沒有所謂的用知識改變生活。窮人他永遠還是窮人,富人他永遠還是富人。富人可以無理由緊逼窮人,打罵窮人。而窮人卻無法有理由的建議,勸阻富人。窮人的死無所謂,反而“節約”空氣。但富人哪怕有一點點的刮傷也會嫁禍於窮人們。對,我沒有誇張,在一百年前,就是這種生活。沒有所謂的“人人平等”,只有“人人不等”。在當時你要抗着議啥的,只有死!

現在,我也不談以前了,談談現在吧!我們是那麼的幸運,生活在這個人人平等,可用知識改變人生的時代。所以,讓我們用滿滿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真為被殘忍的宗法社會折磨死的人們而感到憤憤不平!

20世紀20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的故事。生活猶如河水一樣平靜地流淌,可是宗法社會本質是殘忍的。這不,書中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被愚昧的人們折磨死了。當然不止小團圓媳婦,還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難免一死。這大約又是宗法社會的波瀾吧。書中還記敍了馮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經歷,使我悟出了平靜是堅韌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卻讓作者難以忘懷。是呀,童年的完美時光誰能忘卻得了呢?它是我們成長的`背影,我們應當牢記這些童年的完美時光。不知不覺,我陷入了沉思……

在記憶的心扉中,童年時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分地歡樂。在春天,我能夠無憂無慮地在公園裏玩耍;在夏天,我能夠在樹下歡樂地乘涼;在秋天,我能夠在田地裏自由自在地嬉戲;在冬天,我能夠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確實,童年生活十分的無拘無束、歡樂。可是,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且那時的宗法社會是殘酷的,為此許多人被折磨死了,這是多麼不公平!

此刻,我們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書,你要去閲讀,去發現,這樣,你就會發現童年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