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優秀】呼嘯山莊讀後感

觀後感8.3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嘯山莊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呼嘯山莊讀後感

呼嘯山莊讀後感1

是希刺克厲夫先生的住宅名稱。“呼嘯”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內地形容詞,形容這地方在風暴的天氣裏所受的氣壓騷動。的確,他們這兒一定是隨時都流通着振奮精神的純潔空氣。從房屋那頭有幾棵矮小的樅樹過度傾斜,還有那一排瘦削的荊棘都向着一個方向伸展枝條,彷彿在向太陽乞討温暖,就可以猜想到北風吹過的威力了。幸虧建築師有先見把房子蓋得很結實:窄小的'窗子深深地嵌在牆裏,牆角有大塊的凸出的石頭防護着。 日記

……

我在爐邊的椅子上坐下,我的房東就去坐對面的一把。為了消磨這一刻的沉默,我想去摩弄那隻母狗。它才離開那窩崽子,正在兇狠地偷偷溜到我的腿後面,呲牙咧嘴地,白牙上饞涎欲滴。我的愛撫卻使它從喉頭裏發出一聲長長的狺聲。

“你最好別理這隻狗,”希刺克厲夫先生以同樣的音調咆哮着,跺一下腳來警告它。“它是不習慣受人嬌慣的——它不是當作玩意兒養的。”接着,他大步走到一個邊門,又大叫:

“約瑟夫!”

約瑟夫在地窖的深處咕噥着,可是並不打算上來。因此他的主人就下地窖去找他,留下我和那兇暴的母狗和一對猙獰的蓬毛守羊狗面面相覷。這對狗同那母狗一起對我的一舉一動都提防着,監視着。我並不想和犬牙打交道,就靜坐着不動;然而,我以為它們不會理解沉默的蔑視,不幸我又對這三隻狗擠擠眼,作作鬼臉,我臉上的某種變化如此激怒了狗夫人,它忽然暴怒,跳上我的膝蓋。我把它推開,趕忙拉過一張桌子作擋箭牌。這舉動惹起了公憤;六隻大小不同、年齡不一的四腳惡魔,從暗處一齊竄到屋中。我覺得我的腳跟和衣邊尤其是攻擊的目標,就一面儘可能有效地用火鉗來擋開較大的鬥士,一面又不得不大聲求援,請這家裏的什麼人來重建和平。

希刺克厲夫和他的僕人邁着煩躁的懶洋洋的腳步,爬上了地窖的梯階:我認為他們走得並不比平常快一秒鐘,雖然爐邊已經給撕咬和狂吠鬧得大亂。幸虧廚房裏有人快步走來:一個健壯的女人,她卷着衣裙,光着胳臂,兩頰火紅,揮舞着一個煎鍋衝到我們中間——而且運用那個武器和她的舌頭頗為見效,很奇妙地平息了這場風暴。等她的主人上場時,她已如大風過後卻還在起伏的海洋一般,喘息着。

呼嘯山莊讀後感2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詩人和小説家艾米莉?勃朗特,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間。這部小説剛問世時頗受冷落,但隨着歲月的流逝,它以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征服了越來越多的人。

小説採取了十分獨特的展開方式,作者並沒有直接提到主人公,而是從外人洛克伍德的拜訪開始的。洛克伍德在新房東希斯克利夫的家裏無意間發現了一本神祕的日記,他對日記裏的故事十分感興趣,在家養病期間,他經過迪安太太的敍述瞭解了呼嘯山莊的故事。小説講述的是一段復仇的故事,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感情是全書的主線,而故事中其他配角的演出實際上反射出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瓜葛。

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的感情實際上是一場杯具。兩人身份的差異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兩人的感情只能成為令雙方都痛苦的包袱,凱瑟琳的天真與幻想讓一向深愛着她的希斯克利夫由一個默默忍受歧視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脾氣暴躁,充滿憤恨的人。希斯克利夫因凱瑟琳的背叛,把心中對凱瑟琳的愛轉化成了報復的怒火,杯具也就此開始。能夠説凱瑟琳的虛榮心毀了她一生的幸福,也毀了愛她的'兩個人——希斯克利夫以及埃德加,這甚至差一點毀掉下一代人的幸福。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希斯克利夫是個粗暴殘忍的惡棍,可是他的悲慘人生卻是因為他對凱瑟琳超越人間的愛和對現實的無法理解。

整部小説都壓抑在希斯克利夫傷感的痛苦和扭曲的人性當中,而呼嘯山莊的故事展示出的正是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痛苦。雖然説書中描述的社會現實和故事情節有必須的人工修飾,但這是作者所處年代的一種更加深刻的表現。也許在我們生活的時代裏,很難看到像故事中主人公那樣的感情,也很難感受到久壓在心中的憤怒,可是還是會存在畸形扭曲的心靈。

無論是其中強烈的感情還是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都是因為有着對完美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呼嘯山莊的故事不會在現實裏重演,但它悲情的苦痛卻會隱落在生活中的角落裏。或許主人公之間的愛能夠超越死亡的界限,時刻提醒着那些忽視了沉沒在內心深處的憤怒的人們,讓久遠的悲情喚醒沉落在黑暗裏的心靈。

呼嘯山莊讀後感3

小説以洛克烏先生拜訪呼嘯山莊開篇。洛克烏在呼嘯山莊過夜受了驚嚇,路上又受了寒,回到畫眉田莊就病倒了,纏綿病榻之時向女管家耐莉要求講故事,從而引出關於希克厲與卡瑟琳慘烈愛情的講述。

《呼嘯山莊》的第一、二敍事層由洛克烏和耐莉的雙重外視角敍述構成。洛克烏在小説中擔任着雙重身份,既是故事的轉述者,也是故事的傾聽者。作者在這裏採用第一人稱外視角敍述,使“局外人”洛克烏和普通讀者一樣,對呼嘯山莊冷酷荒蠻的環境和希克厲與卡瑟琳狂野熱烈的愛情充滿了好奇。洛克烏向耐莉追問的過程,正是順應了讀者好奇心發展的方向。

耐莉同樣有見證人和參與者的雙重身份。她從小生活在呼嘯山莊,是呼嘯山莊的女僕和卡瑟琳的保姆,後來又跟隨卡瑟琳到畫眉田莊做女管家,三十多年間一直與兩個莊園的兩家人的生活保持着密切關係。耐莉的第一人稱外視角敍述是小説的主敍事層,主要部分是她的回憶,並加上後來信件等作為補充,顯得客觀冷靜而真實可信。但是她的性格和傳統思想使她無法理解主人公內心深處的獨特天性,對故事的講述深入程度不足。

《呼嘯山莊》中的內視角敍述集中在第三敍事層,主要是主人公的自述、日記和信件等。這些人物的內視角敍述雖然在小説中所佔的比例並不大,卻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使小説的`敍事視角多樣化,使故事顯得真實可信,避免主要敍述人耐莉的講述過於單調的重要作用。

《呼嘯山莊》採用了一種戲劇化的多重複調結構敍述故事。

《呼嘯山莊》中三個敍事層(超敍事層、主敍事層和次敍事層)的敍事模式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兩個敍事框架,第一個敍事框架自1771年冬老歐肖從利物浦帶回棄兒希克厲始,到1802年9月小卡瑟琳和哈里頓結為情侶終,歷時32年,愛恨糾葛,震人心魄;第二個敍事框架自1801年11月房客洛克烏拜訪呼嘯山莊始,到1802年9月洛克烏重訪呼嘯山莊終,前後不到一年,清晰冷靜,條理分明。

艾米莉·勃朗特運用了劇作家們慣用的戲劇性結構,成功地把兩個敍事框架結合起來。這種戲劇結構善於從故事的中間講起,劇中人物都是帶着自己的歷史上場的,在故事的開頭,他們的命運已經千絲萬縷地糾結在了一起。之後,故事沿着順敍和倒敍兩個方向發展,洛克烏向耐莉講述在呼嘯山莊過夜的奇遇,並向她詢問卡瑟琳的身份以及她與希克厲的關係,引出耐莉講述30年前開始的故事。洛克烏的探尋恰似此時讀者的探尋,隨着耐莉講述故事的久遠和神祕,造成懸念疊起、扣人心絃的效果。

呼嘯山莊讀後感4

曠野,西風,遠處的城鎮,折的雜草,崎嶇的地形,蒼涼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艱辛的奔波,寂寞的歲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裏――夢想夭折,飽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的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後,自己唯一的小説《呼嘯山莊》會被後人譽為“最奇特的小説”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的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的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歎於它非凡的藝術魅力。

在讀的過程我一直在想究竟凱西是不是愛埃德加的,如果不愛,那麼書中明確有説凱西是愛他的;如果是愛,那麼她卻是那麼強烈而深刻地愛着希刺克厲夫,又如何能同時愛別人。在對她的話反覆研讀中,我明白了她是喜歡埃德加的.,正如我也喜歡埃德加一樣,因為埃德加英俊、有錢、年輕、活躍。這種喜歡是普遍的,是任何人都可能給予的。

夢魘。噩夢,沒有城市,工業,時尚。只是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的恨。希刺克利夫與凱瑟琳歐肖的愛情足以用“痴”來形容。陽光,甜蜜,歡笑不是他們愛情的主要,而陰鬱仇恨誤解怨憤交織混雜成為他們愛的主色調,造就他們近乎瘋狂的愛。凱瑟琳説:希刺克利夫就是我,我就是他……這種愛不被旁人理解,接受,和允許,他們於是在不斷的鬥爭,與周遭的一切鬥,可現實折磨他們,刁難他們,希刺克利夫被當作下人,沒有地位,背景,修養的野孩子,流浪兒的低賤出生使他被剝奪了享受優裕生活的權利,被粗魯的打罵,侮辱。他也放棄了曾有過的成為一個體面紳士的憧憬;而凱瑟琳是大小姐身份,理應嫁給像林淳那樣的少爺,他們從小產生的美好感情也因此蒙上一層無法忽略的陰影。

艾米莉特意營造出詭異的夢魘般的誇張氛圍。有些情節似乎帶有非現實世界的蹊蹺神祕。靈魂,囈語,幻象,噩夢使故事有了傳奇色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最深的迷戀,最痴的執著,最痛苦的掙扎。風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與人物激盪的情懷相得映彰,荒涼的曠野深遠多變,陰鬱悲愴,突顯了人物性格,展現來自人性的深沉之愛,讓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樣野性無常深邃無邊的愛深入人心,強烈的撼動着人的靈魂。

細膩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藝術手法,使作品蕩氣迴腸,催人淚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樣,《呼嘯山莊》才使她一舉成名並享譽世界文壇。

呼嘯山莊讀後感5

親愛的迪恩太太:

您的身體可還好?上一年的冬天太過寒冷,希望沒給您帶來什麼困擾。那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以及那片長滿石楠的荒原,一定是白茫茫一片,只剩下綽綽的輪廓,我想象着這些建築在黑夜、寒風中的影像,就像在它們之中發生的故事,那些人與事,都沉默着、寂靜着,憂愁地沉思着。

春天到了,沉睡的吉默頓從黑暗中甦醒,荒原上的植物都生長起來。迪恩太太,我想您應該去看看,在那青草的斜坡上,在那温和寬廣的天幕下,三塊墓碑安靜地立着,長眠者安謐寧靜地沉睡,柔軟的吹來的風,吟唱着那些愛與恨哀歌。

您以一個管家的身份向新來的洛克伍德先生講述這個故事,我也在一旁默默聽着。這不過是一個關於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往事恩肖家族和林頓家族因為這個往事而羈絆了兩代人,凱瑟琳恩肖與希斯克利夫,是小姐與家僕,是敵人又是情人,一切的根源,就是從他們之間引發。然而凱瑟琳有她的夫,埃德加林頓,希斯克利夫亦有他的妻,伊莎貝拉林頓,凱瑟琳之於希斯克利夫,是蜜餞,是毒藥,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在凱瑟琳因憤悲交加而病死後,希斯克利夫成了一個徹底的復仇者,他將自身的不幸強加到別人身上,為了復仇,不惜利用自己的親生兒子,只會讓宿敵埃德加遭受痛苦,因而造成埃德加之女小凱茜與小希斯克利夫之間婚姻的不幸,同時也毀了小哈頓的人生,只因為他的父親曾是暴戾地對待過自己。

但是,迪恩太太,我並不怨恨希斯克利夫,我對他只有深深的憐憫與痛惜。他在凱瑟琳生前曾粗暴地對待她,冷漠地回絕她的熱情,卻在她死後的十八年裏沒有一刻地不思念她,渴求她的靈魂回來糾纏他,所到之處全是她的身影,所見之人全是她的樣貌,他復仇,不過是糾纏和她有關的人和事,希斯克利夫是粗魯、兇狠、殘暴的',但他真實地愛着凱瑟琳,他曾午夜夢迴:“我夢見我躺在那個長眠的人身邊,也終於長眠在那兒了,我的心停止了跳動,我的臉和她的凝凍在一起。”

他們的戀情,與荒原上盛開紫花的石楠共生,渾然天成,粗礦奔放。凱瑟琳曾説過:“我愛他(指希斯克利夫)並不是因為他長得漂亮,而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他們同為荒原之子,他們野性十足,保持了原始的人性與感情,他們因封建禮制和世俗的羈絆未能在一起,但他們的靈魂是相依的,共同遨遊在荒原之上。

迪恩太太,你看那墓碑之下,靈魂在安息。

祝,

健康。

呼嘯山莊讀後感6

我看的這個版本的標編者做了一篇很長很長的序,三十幾頁。我看書之前很喜歡認真地看序到底説了什麼。因為我一直覺得如果序做得好書的內容頁不會差到哪去。於是認真地看了,可是我不喜歡劇透啊劇透啊,編者幾乎在序裏就把整個故事講了。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説描寫吉卜賽棄兒希克利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由於編者的觀念先入為主,所以我一進入文章就開始找希克利到底壞在哪裏。頭三章他只是一個脾氣古怪的老人。文章用的是插敍和倒敍的寫法,所以在第四章開始,希克利就是一個壞小子了。《呼嘯山莊》出版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遭到評論屆的猛烈譴責,一直不被世人所理解,是一部“奧祕莫測”的“怪書”。可是我實在對希克利這樣的壞蛋恨不起來。相反的,從我一開始看他從一個孤兒來到一個陌生的家庭,在所謂的兄弟姐妹的蔑視和欺辱下長大,(當然,他長出了一個扭曲的人格)和相愛的人遙遙相望而不能在一起,我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可憐到塵埃裏去的人。他其實永遠都沒有擺脱碼頭小混混的身份,他永遠都在追尋得不到的東西。

其實希克利就像人們心中的野獸,之所以不認同他是因為你知道別人也不會認同你,希克利只是把這頭野獸放出來了,恨的淋漓盡致。

英國當代著名小説家及創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 Eset Maugham,1874—1965)⑾,在一九四八年應美國“大西洋”雜誌請求向讀者介紹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説時,他選了英國小説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嘯山莊》,他在長文中最後寫道:“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説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呼嘯山莊》使我想起埃爾·格里科⑿的那些偉大的繪畫中的一幅,在那幅畫上是一片烏雲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聲隆隆拖長了的憔悴的'人影東歪西倒,被一種不是屬於塵世間的情緒弄得恍恍惚惚,他們屏息着。鉛色的天空掠過一道閃電,給這一情景加上最後一筆,增添了神祕的恐怖之感。”

在本書初次出版近半個世紀之後,人們才發現,艾米麗遠遠走在人們前面。原因在於它一反同時代作品普遍存在的傷感主義情調,而以強烈的愛、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取代了低沉的傷感和憂鬱。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詩,字裏行間充滿着豐富的想象和狂飆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呼嘯山莊讀後感7

無意間在一本雜誌上看見了《呼嘯山莊》的簡介。於是我走了好多家書店去尋找這本書,那時侯自己也説不清為什麼會那麼渴望得到它,或許只是出於好奇。

在孤寂被遺忘的世界裏被人發現,得到了家與愛情的幸福,在還沒來得及細細咀嚼這幸福時,又被狠狠的推入深淵。在那無盡的黑暗中,他也許呼喊過,卻沒有一個聲音迴應他,沒有一雙手把他拉上來。他失望了,他憎恨這個世界,用極端的報復來彌補自身的創傷。在生命即將耗盡的日子裏,終於有一絲陽光擠進了他黑暗的心房。

當我合上書躺在沙發上,感受着主人公希克歷的一生,與其它小説相比,艾米莉.勃朗特這樣安排主人公的人生,似乎並無特殊之處。但《呼嘯山莊》卻在字裏行間中打破了這種平庸,讓人在同情和痛恨希克歷的同時,深深的為他對愛情的執着而感動。就是這種感動,打破了一種人們的習慣思維,那就是愛,不僅存在於好人與善良人的心中。無論什麼樣的人,,即使他的心靈扭曲,即使他的人生被凍結,只要他還有思想,那麼在他靈魂的某個深處就會有一份毫無雜質的愛,這或許是愛情,或許是親情,或許是……

《呼嘯山莊》所刻畫的希克歷便是這種人中的一個。不是因為財富,不是因為外表的.美麗,只是因為他深深的愛着卡瑟林。無論是生,是死,他的心裏永遠都留着一方淨土,那裏永遠是卡瑟林的天堂。

一個偉人,一個被公認的好人,在一生中所做的任何事情不會件件問心無愧。相反,一個被世人所唾棄的壞人就不會做一件仁慈的事嗎?後者所做的事,也許到死也不會被眾人所察覺,但誰又能否認他從來沒有做過呢?

看過《呼嘯山莊》之後,我發現這個世界還有另一種愛與感動。它可以不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相依的愛情,它可以不是餘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友情,只要能有一份純淨的愛,哪怕只有一點點,哪怕它被黑暗所掩蓋,我們也不要拿所有的錯誤與缺陷來抹殺它。因為這份愛在期待,期待着迸發的一剎那散發出畢生的熱量,即使它的主人是一個平庸的人,甚至是我們眼中的壞人。

一部好書,它不在於文字的優美,不在與它能讓人流多少淚水,更不在於它的作者多麼有名氣,只要它能喚起沉睡的心,只要它能安定徘徊的靈魂,只要它能得到美與愛的昇華,它就不愧於一部好書,他就值得被人們所喜愛。這正如《呼嘯山莊》,那深處的愛,深處的感動。

呼嘯山莊讀後感8

《呼嘯山莊》是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作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確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無愧於這個姓氏。她所寫詩歌是廣袤的藍色,給人帶來勇氣和力量,她所作的唯一一部小説《呼嘯山莊》是純淨的白色,安靜且柔和,但是卻又迸發出一種極端激情的紅色,但是兩種顏色都是那麼的乾淨單純。她的才華一點都不遜色於有文學以來的任何一位有名或者無名的作家。儘管她只在這個世上度過了簡短而又樸實的三十個春秋,但是這短暫的三十年卻是不平凡的。她從未踏出過出生的那個莊鎮,她從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她從未談過一次戀愛,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廣闊,她的文學作品比很多作家暢銷,她的愛情故事比任何一本愛情小説要來得轟烈。

這是一個愛情和復仇相互交錯的故事。通過三十多年的時間跨度,以一位普通管家的口吻,敍述了恩肖和林敦兩家兩代人之間錯綜複雜,驚心動魄的感情糾葛故事。

呼嘯山莊本來的主人,鄉紳恩肖先生在多年前帶回來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恩肖先生對希斯克利夫的寵愛引起了他的兒子亨德雷的強烈嫉妒。主人死後,亨德雷為報復把希斯克利夫貶為奴僕,並百般迫害,可是恩肖的女兒凱瑟琳跟希斯克利夫親密無間,青梅竹馬,他們相戀了。後來,凱瑟琳卻被逼嫁給了畫眉田莊的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絕之下毅然出走。三年後致富回鄉,凱瑟琳已嫁埃德加,卻並不幸福。希斯克利夫為此進行瘋狂的報復,通過設下圈套,奪走了亨德雷的所有家財。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兒子哈里頓成了奴僕。希斯克利夫還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

十年之後,希斯克利夫又設計讓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頓。埃德加和小林頓都死了之後,希斯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家的財產也據為己有。復仇得逞了,但是他卻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脱出來,最終也苦戀而死。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繼承了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的產業,兩人終於相愛,去畫眉田莊安了家。小説在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中表現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艾米麗用散文詩般的詞語,風景畫般的背景,誇張而極致的藝術效果,奇異的夢境和想象,共同烘托和渲染了一段深沉而真摯的感情,全篇充滿了強烈的反壓迫、求自由的鬥爭精神,又始終籠罩着離奇、緊張、浪漫的藝術氣氛,這是這部小説恆久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呼嘯山莊讀後感9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愛米莉。勃朗特,主要講述了一個令人十分神傷的故事:一位吉卜賽少年希斯克裏夫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收養。他與主人的女兒凱瑟琳情意相投,萌生了感情,可是最終因地位懸殊未能如願。於是希思克利夫憤而出走,而凱瑟琳則嫁給了畫眉山莊的林頓少爺。數年之後,希思克利夫又回到了呼嘯山莊,開始了它的瘋狂的報復和復仇計劃,最終如願以償的做了兩家莊園的主人。可是復仇並沒有帶給他預期的歡樂,他最終精神分裂,鬱鬱而終。

讀《呼嘯山莊》的時候我的感覺很深刻,故事的核心是復仇,故事裏的主人公為生計而復仇、為感情而復仇、為屈辱而復仇、為死亡而復仇。他似乎是一個為復仇而活着的人,而從作者為他安排的“黑得像魔鬼般的皮膚”和“遭透了的粗口”中也能夠看出。但希思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愛是殘酷的,但總有一種神祕感,我想如果為這種愛保留一點點空間會更好。

我想《呼嘯山莊》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恐怖感,很陰森,也很嚇人,而與它並存的也彷彿有一種莎士比亞戲劇的憂傷和古希臘神話的神祕的氣息,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書雖然是個杯具,卻總有那麼一種神祕感,《呼嘯山莊》也是一樣,感情也是那麼的複雜。

我想作者也許只是經過這樣一種形式,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復仇,是永沒休止的。其實應對那些所謂的“深仇大恨”我們到底需要復仇嗎?復仇後,就能過得安心嗎?看着復仇後的人們,他們的胸前都有一個印記,而他們的臉上,不會有歡樂的表情……。這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47年前爆發的那一場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刻骨銘心的戰爭,殺戮、流血、毀滅、血肉橫飛、流離失所……我所能想到的屬於那個時代的形容詞永遠都是那麼的血腥,那麼的殘酷。那麼如果有一天,我們把這種民族間的仇恨上升為再一次的戰爭,我想我們也就把自我也把人類引上了一條復仇的不歸路。“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和教訓。

每個人,都有一段歷史,一個人活着,在這個世界倔強的活着的目的也許僅有一個——和命運挑戰。暴風雨是會有結束的那一刻,退一步真的會海闊天空。所以,我們不能憎恨,因為仇恨,而讓自我成為一個間接兇手,更不能為了復仇而活着,否則,我們也將會墮落,也將會成為一個精神上的失敗者。

呼嘯山莊讀後感10

這是一個關於愛、恨的故事,這是一次魔鬼的復仇,這是一場跨越生死的激情,這是一段無法獲得寬恕的人生。

呼嘯山莊作為一部英國古典文學名著,很多人會認為像其它十九世紀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樣,充滿了温文爾雅的貴族氣派,瀰漫着浪漫的莊園氣息,帶着典雅和小資品味,展示着俊男靚女的談情説愛。這是紳士和淑女應該遵循的愛情原則,像奧斯丁一樣都是美好的,幽雅的。但是人生從來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時殘酷的現實會突然降臨到你面前,就像呼嘯山莊裏面,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陽光、草坪、洋傘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體舉止,也無法領略英國貴族特有的典雅氣質。相反,你只看到狂風肆虐下的荒涼原野,只看到因壓迫和虐待導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墮落和冰凍。

這就是呼嘯山莊,“愛”和“恨”的極端對立;這就是呼嘯山莊,像一把利劍,直接刺穿人性醜惡的本質。希斯克利夫,不過是山莊主人帶回來的身份不明的孩子,可她凱瑟琳·恩蕭卻是山莊主人寵愛的小女兒。他們親密無間,他們青梅竹馬。本該是一段佳話,但命運總是在最幸福的時候,拿起錘子敲下去,剩下的只有滿地的悲涼與心寒。他,失去寵愛後,她,嫁給了別人,他心中那麼愛意被滿滿的仇恨矇蔽了,禁不住想問: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幸福來的快,去的也那麼快?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暫時的離開,選擇了報復,選擇了地獄。三年過去了,他,帶着滿腔仇恨,帶着滿身財富回來

了,他,狠狠地報復了。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貌似悖於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愛情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一個遵循傳統、保守道德規範的英國淑女,以此獨特、敏鋭的視角揭示了人性,探討了人性,理解了人性。在她筆下,愛與恨以一種最本質、最自由的狀態釋放出來,她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醜的一面,讓我們探討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善與惡。

呼嘯山莊讀後感11

從來沒有一本書會讓我如此艱難地看下去20xx年買中英對照版我先讀完中文然後再看英文昨晚終於看完了五年時間看完一本書對我是從來沒有過晚上一個人看上幾頁特別是英文如果看不下去了睡意就會來臨睡覺前看書真有催眠作用。

要看一本書首先得了解作者(轉摘):

艾米莉·勃朗特生前寂寞和姐姐夏洛蒂一樣她是個沒見過多大世面英國北部小郡牧師家女兒憑着幻想與激情寫作她也用一個男性化筆名“埃律斯·貝爾”發表作品可是當她《呼嘯山莊》繼姐姐《簡·愛》問世後卻沒能像《簡·愛》那樣得到熱烈迴應相反它遇到了普遍冷淡和幾篇嚴厲貶抑評論有一篇刻薄評論甚至説:“是哪一個人寫出這樣一部作品來他怎麼寫了十來章居然沒有自殺?”這是一本可怕、令人痛苦、強有力而又充滿激情書這與它年輕作者本身性格與才華不無關係。

艾米莉自小內向緘默又總帶着幾分男性自居感誠如夏洛蒂所説;“她比男人還要剛強比小孩還要單純她性格是獨一無二。”在少女時代當她和姐妹們關在家裏“編造”故事寫詩時候她就顯現出一種內涵更深傾向收錄在她們詩歌合集(此書初版僅售出2冊)中艾米莉作品總是如同波德萊爾或愛倫·坡那樣困惑於惡這一問題在那純潔抒情風格之間總徘徊着死亡陰影。到《呼嘯山莊》動筆時這種困惑與不安變得急不可耐她迫切需要創造一個虛構世界來演示它把自己心底幾近撕裂痛苦借小説人物之口傾吐放在我眼前這一部《呼嘯山莊》顯得與眾不同:

它狂放不羈浪漫主義風格源自於人物“愛”與“恨”極端衝突而在希克厲和凱瑟琳這對曠世情侶身上極度愛中混合着極度恨失去凱瑟琳使希克厲成為一個復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個封閉小社會——兩個山莊和開放大自然——荒原之中整個小説情境就格外地“戲劇化”陰冷而暴力神祕怪烈又隱含着神聖温情。

其次女作家放棄了那種從頭説起原原本本敍事手法19世紀女作家像她姐姐寫《簡·愛》奧斯丁寫《傲慢與偏見》都採用是這樣一種易於為大眾接受傳統手法艾米莉則為了講清楚發生在兩代人身上覆雜故事別出心裁地採用了當時少見“戲劇性結構”借用了一位闖入呼嘯山莊陌生人洛克烏先生之耳目從故事中間切入這時候女主人公凱瑟琳已死去希克厲正處於極度暴虐地懲罰兩家族第二代時候這就設置了一個巨大懸念使讀者急於追索事情前因又時時關注着人物未來命運。當然對於當時讀慣古典小説人們來説接受這種敍事系統是有些吃力以致於有人指責此書“七拼八湊不成體統”。

呼嘯山莊讀後感12

如果把這本書分成兩部分,中間的節點應該是希斯克利夫聽到凱蒂與管家的談話後離開呼嘯山莊準備復仇。讀前半部分時我只覺得很吵鬧,似乎隨便翻開哪一頁都混雜着孩子的哭聲、器皿的破碎聲、狗吠聲和主角之間的謾罵聲,似乎每一頁都有一個角落藏着希斯克利夫充滿仇恨又自卑的雙眼。

當希斯克利夫回到山莊,終於有能力證明他不再是粗鄙的孤兒時,故事的走向卻不是我所想象的乾淨利落的復仇,取回他童年缺失的被剝奪的東西然後永遠離開這片滿是仇恨的土地,而是又一次陷入泥潭——每個人原本都想逃離黑暗但只能越陷越深。這一次不再吵鬧,因為接下來是病痛、死亡等種種無聲的折磨,這樣的折磨就像一把利劍刺入胸膛後留下瞬間的靜默和永久的`悲愴。

我難以想象這樣扭曲複雜的故事僅僅發生在兩個家族之間,發生在遠離城市的英國邊遠鄉村的兩棟宅子之間。所有的角色都緊密聯繫,父輩與晚輩的經歷乃至性格都交織。當我為一個角色的處事方法咬牙切齒的時候,他們父輩的性格、他們成長曆程中遭受的不幸都成了我又一次理解他們的理由。

原來,可憐的人不值得同情,變得判若兩人的背後是仇恨做激勵,殘害親生骨肉的劊子手曾守着他唯一愛人的屍骨在荒郊野嶺度過一整個寒夜。

有的讀者不能接受這部作品,我想大概是由於作者刻畫的人物太極端。希斯克利夫小時候被迫承受周遭的鄙夷,被辱罵,被關禁閉,親耳聽到心愛的凱蒂説嫁給自己就是自降身份,導致他成為只想復仇的冷血惡魔。凱蒂雖然身份高貴,但她清楚的知道希斯克利夫與她是真正的同類人,如她所説:“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身份,屈從於階級,並願意為此改掉乖戾嬌氣的大小姐作風成為淑女,即使那已經不是她自己。在階層與靈魂伴侶二選一這道選題面前,她與她的女兒小凱瑟琳截然不同。小凱瑟琳勇敢、果斷、愛恨分明,身處絕望時去改變處境而不是被仇恨湮沒。希斯克利夫臨終之前是否也被小凱瑟琳所觸動,是否也在想,如果他和凱蒂都更加勇敢和堅定,那些所謂不可逾越的鴻溝也終能被填平。

我喜歡這本書所暴露的極端的人性。自私、孤僻、偏執、恃強凌弱,這些缺點無一不被淋漓地展露出來,戲劇性的衝突彷彿距離我很遙遠,但人物塑造的立體感又彷彿每一個主角就在我身邊。他們真實、鮮活,他們的故事連成一條線,我像是提線木偶被來回拉扯,有時是讀者,有時是戲中人。

呼嘯山莊讀後感13

捻一曲心音,攜一卷書華。在靜坐中翻閲了《呼嘯山莊》中那段愛與恨的糾葛,心中不禁波瀾。它讓我想起葉芝的那句詩:“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而在主人公瘋狂復仇的背後也隱隱有着他最熾烈的愛。

文中的主人公希刺克厲夫由愛生恨,再演變為復仇,最後得到人性的復甦。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他的人性,使他總是一副沉默嚴峻的面龐,在遭到受辱和戀愛的誤解,他蓄勢三年後對此進行瘋狂的報復。之前的我十分不理解,希刺克厲夫的復仇是如此瘋狂粗暴,甚至上一代的恩怨在下一代都不放過。但最後希刺克厲夫看到哈里頓和凱瑟琳相愛的人性復甦和對自己追求愛情的自殺性死亡,我對希刺克厲夫這個形象又有重新的思考,覺得他的復仇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一種非同一般的反抗,是現實環境扭曲了他的性格,是一種現世的錯過和誤解,是對愛太深執念的反抗成就了他荒誕的性格和悲涼的愛情結局。在時間流逝中,心中只剩下了愛淡忘了恨,希刺克厲夫最後也承認:“這是個很糟的結局。”他領悟到這樣的.復仇必然走向空虛和寂寞。而小説中的女管家艾倫有句話説的好:“懲罰惡人是上帝的事,我們應該學着饒恕人。”

在我看來這本書是因着希刺克厲夫的懂得和放下,得到了一個愛的昇華。愛與恨,這人類感情的兩極,在小説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愛恨交織,才演繹了人間這場華美的愛情絕唱。在我們的生命本質中,愛是永遠超越於人間最複雜、最惡劣的人心的,只要有一顆愛的萌芽,誰都會擁有自己的愛所綻放的花,正如泰戈爾説過:“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酒的酒杯。”而懂得寬恕更是使愛熠熠生輝,人性中的一抹善念,能換來多少的干戈為玉帛,放下仇恨和偏見,不在那垂垂老矣才感歎這般怨恨人生。寬恕他人就等於善待自己,在這紛雜的社會,倘若總是抱怨與記恨,那是活在憂傷的黑暗中,活在斤斤計較的思量中的,而這樣的人生未免太過遺憾。寬恕並不是軟弱,而是另一種的堅強,以善意回以他人惡意,以心釋然,是對他人最好的“報復”,也是給自己最美好的“解脱”。

一個山莊的故事結束了,而我們的人生卻仍正在路上。細語呢喃,在寬恕中懂得愛人,以一種高貴的姿態與世界温柔相待。

呼嘯山莊讀後感14

手捧一本書,靜靜的依靠在窗邊,就這樣可以讓我安安靜靜的度過幾個鐘頭。

最近我又開始讀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嘯山莊》。

本書塑造了希斯克利夫這樣一個兼備人、魔特質的男人形象,它被賦予了社會和時代的烙印,具有雙重的人物性格,他的一生可以説是既幸運也悲慘,幸運的是,從一個棄兒轉身變成了一個“少爺”。但這似乎又是他悲劇生活的開端,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大家庭中,寄人籬下的小希斯克利夫甚至於受到僕人的冷眼相待,真正關心他的恐怕只有兩個人,一個則是收養他的鄉紳恩肖先生,另一個則是凱瑟琳恩肖,也就是恩肖先生的女兒,亨得利的妹妹,但當恩肖先生死後,其子亨得利便像暴君一樣實行野蠻的肉體折磨,不但剝奪了他受教育的權利,還將他貶低成一個下人,並且極力割斷他與凱瑟琳之間的愛情,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之間有着世上難尋的愛情,但她經不住金錢的誘惑,最終嫁給了富有的埃德加林敦,另一方面她以為那樣可以幫助希斯克利夫擺脱亨得利的壓迫,但當希斯克利夫知道後,一怒之下外出三年,經過艱苦掙扎,他有了錢,但也萌生了可怕的復仇計劃,不惜採用殘忍的手段,向曾經輕視他的人展開復仇行動,他千方百計的將壓迫者們的財產弄到自己的手中,成了一個兇狠的地主,他秉承着對凱瑟琳的愛與思念、對亨德利和林敦的憎恨,將復仇擴大到他們的孩子身上,他的復仇目的達到後,精神卻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無盡的寂寞和空虛,最後絕食而死亡。

希斯克利夫是黑暗壓迫社會的產物,他的愛情悲劇是殘酷的`事實所造成的,也迫使他變得喪心病狂。

本書的絕妙之處就是以一個僕人的身份一丁恩太太來敍述整本書的主要情節,她見證了兩個家族由興到衰的歷程,以及希斯克利夫的罪行。她旁觀了這場悲劇,即使她阻止,她勸説,但都無法改變事實,這也表現出了一個人力量的微不足道,很多時候僅僅是旁觀者,只能是旁觀者。明明預見了結局,卻無法改變結局。

讀完這本小説,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十分惋惜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這對有情人的悲慘結局,但是如果真正愛一個人,讓她幸福不應該是最根本的願望嗎?成人之美,有時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如果希斯克利夫外出三年後並沒有打攪凱瑟琳的生活,或許凱瑟琳和林敦會很幸福、亨得利的下場也不會那麼慘,以及他們的孩子也不會受到那麼大的影響。

人的一生源於慾望,終於慾望。

呼嘯山莊讀後感15

呼嘯山莊,是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沒的傑出作品,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

整個故事的情節講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之後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接着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最後階段儘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後,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甦,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説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裏寄託了自己的全部憤慨、同情和理想。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温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嚐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夥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後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瞭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虛榮、無知和愚蠢,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還差一點坑害了下一代。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後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為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貌似悖於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愛情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與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甦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閃耀着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人間終有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