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薦)

讀後感1.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薦)

《紅樓夢》讀後感1

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是著名清朝作家曹雪芹撰寫的一部長篇小説,原名《石頭記》。

記得很小就開始讀《紅樓夢》,那時,印象中大觀園裏的打打鬧鬧是一本《紅樓夢》,總之,這本書只記錄了賈史王薛世家的興衰史。

可再仔細品讀,這本書不只是一個俗氣的故事,這故事背後,有着不為人知的悽慘。

有着世外仙資的林黛玉,才華出眾,卻多愁善感。母親早逝,她只得寄人籬下,與賈寶玉情意相投,怎料來了個寶釵,拆散了他們,黛玉最終也含淚而終。如果她自幼是個健康快樂的`姑娘,那故事的結局定會改寫。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可我不這麼認為。在這背後,也只因她在意寶玉,她的心太細膩,寶玉卻體會不到,於是她只有用詩發泄內心的情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除黛玉,《紅樓夢》中其他女子的結局,又何嘗不令人歎息呢?

寶釵在寶玉出家後,只能空閨獨守;

晴雯僅十六歲,被迫害而死;

香菱兒時被拐,最終魂返故鄉;

妙玉被人劫持,途中又不從遭殺;

紅樓夢,又如人生一齣戲。

夢迷夢醒,戲裏戲外,夢裏是荒唐,戲外是荒涼。

正如小説本身收尾之詞:

為官的,家業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裏逃生。

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

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讀後感2

張愛玲曾經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説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也許只有曹雪芹才能寫出這千古絕唱吧,可惜了沒能讓眾人看到真正的結局。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不禁感歎世事無常和人生無奈。這本書以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揭露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曹雪芹的憤怒與不滿。

這本書處處充滿着悲劇。我們看到了大觀園從原來的繁榮勝景變成了淒涼的景象,也看到了發生在這一封建家族的悲劇,探春遠嫁他方,元妃病逝宮中……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成了一場場悲劇。

其中最讓人傷感的要數寶黛之戀了吧。他們一個是被看成“花花公子”的寶玉,一個是寄人籬下,體弱多病的黛玉。在那個以考取功名的'時代,寶玉的思想被大家當成不學無術,連他的寶姐姐也勸他考取功名。而他卻説“林妹妹是從來不會説這些話的”,沒錯,或許只有黛玉能夠懂他,她從來不會勸寶玉考取功名,也不會責備寶玉不思上進。而面對叛逆,以及對世俗不屑一顧的黛玉,也只有寶玉能夠懂她。只有寶玉能夠看出黛玉的與眾不同,能夠讀懂她的詩詞歌賦。兩個就這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她們互為知己,慢慢生出情意。可是她們之間的愛情是不被認可的,最後黛玉含恨離世。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這一,其中的深意肯定不僅僅在於對愛情的表達,這本書中的學問,遠非讀個一兩遍就能理解的。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一本讀過就會上癮的書。

《紅樓夢》讀後感3

假期裏,我讀了《紅樓夢》。其中,我最為喜愛的是《劉姥姥遊大觀園》。

這章節主要寫了賈家的鄉下親戚,劉姥姥和孫子板兒來大觀園住了幾天,給大家帶來了許許多多無窮無盡的快樂,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劉姥姥在吃飯時和鴛鴦的對話。

劉姥姥説:“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這句話雖是一個極為普通的鄉下人家説的,但卻引來無數歡聲笑語,曹雪芹把眾人歡聲笑語的場面寫的更是淋漓盡致。

劉姥姥對的對子更為滑稽,鴛鴦説:“左邊‘大四’是個人。”劉姥姥回答到:“是個莊稼人罷。”鴛鴦説:“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回答道:“大火燒了毛毛蟲。”鴛鴦説道:“右邊‘幺四’真好看!”劉姥姥回答到:“一個蘿蔔一頭蒜。”鴛鴦説:“湊成便是‘一枝花’。”劉姥姥回答到:“花落結個大愛瓜。”寶玉笑得直倒在地,合攏不上嘴。多麼幽默的`風趣語言,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活生生的劉姥姥在給大夥講笑話的場景!

當然,被稱為“百科全書”的《紅樓夢》還有許多故事,如《奢華元妃省親》《黛玉葬花悽慘紅》《愈是多情愈斟情》等等家喻户曉、百看不厭的故事。可看了這麼多遍《紅樓夢》,我最喜歡的還是《劉姥姥遊大明園》。朋友們,你們喜歡嗎?

《紅樓夢》讀後感4

為什麼《紅樓夢》這麼受歡迎?這是最好的答案!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清·曹雪芹

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絕對稱得上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説,沒有之一。

毛澤東説,《紅樓夢》是中國“第五大發明”。

魯迅説,《紅樓夢》的價值,在中國的小説中實在不可多得。

張愛玲説,《紅樓夢》在中國的地位全世界沒有任何小説可比。

不只我們視《紅樓夢》為寶,就連海外讀者都把它捧在了掌心。

英國《大英百科全書》稱,“紅樓夢是一部非常高級的'作品。”

盛產大師級作家的法國,將《紅樓夢》視為“宇宙性傑作”,稱它像普魯斯特、馬裏沃、司湯達合力創作出的“天才的鴻篇鉅著”。

《紅樓夢》是一部跨時空的宇宙天書。它訴説的人情世故、生離死別、出世入世、愛恨情仇,無地域之別,永不過時。

無論你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於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從《紅樓夢》看見自己,遇到他人。

無論你讀過《紅樓夢》,還是正在讀《紅樓夢》,或者是想讀《紅樓夢》,都可以來這裏——紅樓夢賞析(hlm364),一個紅樓夢愛好者的聚集地。

一入紅樓兮,終生難再醒!

這裏有精彩獨到的人物分析

這裏有真摯繾綣的相思情意

這裏有生活的悲歡離合與智慧

《紅樓夢》讀後感5

沒有讀過《紅樓夢》的時候,對“紅學”的説法是有些懷疑的。那時候我沒有辦法想象,一本書可以成為一門學問。直到自己也品讀過、學習過,才知道其中的深意。

《紅樓夢》當中詠柳絮的詞便是如此。古人寫狀物的古詩詞,並不是單純為了描述應該物件,而是為了託物言志,達到寓情於景、寄情於物的效果,因而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寫,便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立意,寄託不盡相同的感想和寓意。大觀園中的幾次詩會都體現了這一點。

薛寶釵筆下的柳絮是堅強、積極、主動的,儘管柳絮沒有根,但它“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不僅如此,柳絮不甘於被命運擺佈,它要積極藉助於外界的力量,做到“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詞語之間的豪情壯志讓人拍案叫絕,一改女子詩詞中的哀豔。這種與眾不同的寓意,也是寶釵性格的體現。

林黛玉筆下的柳絮是悲涼的,如同那些漂泊無依的女子,和她一樣沒有自己的家園。柳絮沒有自主性,因而它“漂泊亦如人命薄”,那有如棉桃一般的白色又勾起了黛玉的愁緒:“韶華竟白頭”,年紀輕輕的她,卻是身體虛弱,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吧。柳絮嫁與東風,她的生命在風中消散。

作者能夠將滿腔熱血與多愁善感拿捏得如此準確精到,且一人同時作出多首不同題材的詩詞,這一方面就已經令人驚歎。而“柳絮”這個意象在全書中也有着明確的寓意,它指向着榮國府、寧國府當中美麗女子無依無靠的命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悲劇。這一意象與全書的主旨立意相契合。

如柳絮一般的人生,終究是無奈的悲涼。

《紅樓夢》讀後感6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她亦是心善卻無聞。唯以綠色之和順,柔和了這曲折分合的紅樓美夢。

——題記

黛玉葬花,這抹藍色敏感、細膩得令人心疼;鳳姐潑辣,那抹紅色精明、狡黠得讓人佩服……幾抹亮色鮮明地奪人眼球,光芒之下掩去了無數平淡素色,可精心細讀、幾度暢遊於此紅樓美夢之中,方悟出綠色的和順魅力——屬於平兒的温柔善良。

王熙鳳的潑辣爽利、手段毒辣自是讀者們有目共睹,可卻難以想象平兒能夠在她的身邊安然處世,依舊存留着最初的善良。也許正是就此積下了福德,護佑着她在這場“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之戲中獨善其身。

她只是一介丫鬟之身,偏偏又處於最危急之境地,可卻正如其名——“平兒”,亦“屏”也,柔和、制約着賈府錯綜複雜、利益糾葛的人際網。她是忠心為主的,賈璉變心她便首先告知了鳳姐,無助的巧姐兒也是她悉心關照着;她也是心存醇厚的,尤二姐被虐時她沒有火上澆油,更是在其吞金而死後偷偷操辦喪事,已盡同情之心;她更是頭腦清晰的,大事當前總是少不了她對鳳姐的勸説,“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她的寬容大度與王熙鳳一生無法達到的成訓。

“思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姐妹,獨自一人,供應璉鳳夫婦二人。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貼。”這是書中寶玉對平兒的讚賞,難掩平兒的艱難處境和卑微地位,移易她的善良本性卻也着實不易。

綠色美於平和,美於不爭,只是默默地柔和着世間尖利色調。她樸素得讓人在鮮明色調中無處尋覓,但仍為之温柔魅力而傾倒。

紅樓美夢,一朝破滅,眼中只剩和順如碧的她恬淡、真誠地笑。

《紅樓夢》讀後感7

在這個暑假裏,我還讀了另一本書——《紅樓夢》,這本書寫的事是皇帝統治的時期四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這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文學鉅著,者描述當時了富貴人家的事情,圍繞賈寶玉和林黛玉這條主人公愛情之路寫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塑造出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最吸引我的是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各有各不同的性格,其實我倒認為《紅樓夢》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説,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讓人心酸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但是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過。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本書的女主人公林黛玉。我不太喜歡她的性格,因為她多愁善感,但是她富有寫作才華,做出來的詩詞簡直無法比喻,讀的讓人如入仙境,這一點實在令我為之佩服。並且裏面還有一個劉姥姥,她是唯一一個親眼目睹賈家由盛而衰的人;令我感觸最深的也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從小父母雙亡,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的為她哭泣。

《紅樓夢》寫出了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必然過程,並且讓我們知道了那時貧與富的相差,人與人的地位懸殊,還有當時他們的婚姻自己做不了主,林黛玉就是為此而氣死吐血,而賈寶玉也因為林黛玉的死出家做和尚,真是令人感觸令人傷懷。

《紅樓夢》讀後感8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學一直以來被眾多學者學習和研究。整本書敍事視角的獨特,具有靈性的頑石,對整本書的藝術結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讀懂了這塊石頭,你就讀懂了曹雪芹。

這塊頑石是女媧補天石時,剩下的一塊未用的石頭,是仙界的棄石,跟我們有很大的聯繫。數字一直以來屬於都是神祕文化的一種象徵,它也是神祕文化的基礎,作者對於女媧無稽崖練成的石頭的描寫中的.數字也非常有深意,原文對女媧煉出的那塊石頭的描寫中數字非常有趣,“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這是數字象徵着時間和人生。“十二”可以象徵為一天有是十二個時辰,十二生肖,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可以象徵為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二十四節氣;“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可以象徵為我們的壽命,人的一生。至於多餘的那個一,他可以象徵我們每一個人,許多經典名著都有很強的代入感,《莊子逍遙遊》、《西遊記》、《老人與海》等都會讓我們聯想到自己的人生路途,好像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體驗。文學即人學,所有文學創作都是作者的人生經歷和精神路途的自述。偉大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他們個人的遭際而形成的靈感。所以讀《紅樓夢》讓我們更加了解曹雪芹。

《紅樓夢》讀後感9

一回並沒有多少情節,主要講了三件事:一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來歷。寶玉是石頭下凡。這塊石頭因無材補天被女媧拋棄在青埂峯下,又四處遊蕩,到警幻仙子處做了神瑛侍者,遇見一株絳珠仙草,日日為她灌溉甘露,之後又被一僧一道攜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賈寶玉。那株絳珠仙草也跟了石頭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個叫甄士隱的知識男士,有三歲的女孩英蓮,視若掌上明珠。甄士隱有一天做白日夢,夢裏看見一僧一道攜着一塊美玉去投胎。甄士隱看那美玉上有通靈寶玉四字。醒來後就忘了此夢。不久,士隱的女兒失蹤;家又遭火災。因此悲觀厭世而出家。三是窮知識分子賈雨村,常在甄家串門,被甄家丫頭嬌杏愛上。由於甄士隱的資助,賈雨村中舉而做官。我就在想,那甄士隱家境也算不錯,而且也沒做什麼虧心事,怎樣就沒有吉人天相呢?最後卻做了個和尚。而那賈雨村因有甄士隱相助,他才有錢上路,考中進士,做了知府。不久因徇私被革職,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師。在賈政的極力幫忙下,他又官復原職,一上任,便昧著良心,全然不顧自我曾許下的務必將英蓮尋找回來的'諾言,任憑恩師甄士隱的女兒落下火坑。賈赦想買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賈雨村便訛石呆子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問罪,把扇子抄了來,送給賈赦。你們看看,這樣的人,枉費當年甄士隱對他的期望!

真像《好了歌》裏説的那樣: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説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紅樓夢》讀後感10

他很忙,宴會結束了。所有的悲歡都是虛幻的。滿眼茶哭痕重,又愛久。似乎每個字都是血。十年的艱苦工作是不尋常的。“《紅樓夢》中有金有玉,有悲有喜,是一首可笑的詩,寓意着繁榮與失敗。”在賈氏的房子裏,白玉為唐晉做馬,在這華麗的場面背後隱藏着什麼?

“真世賢如夢似幻,賈玉坤深愛着她的女孩。”從那以後,一塊令人不安的.石頭墜落人間,暗示了一羣紅樓夢女孩,她們的生活比天空還高,比紙還薄。在賈作勝鋪張的豪宅裏,他演繹出“今日信無美,猶如浪費美好時光”的悽美故事。一場華麗的悲劇即將上演。

賈元春,賈氏家族的第一個傳奇人物,賈氏家族的孫女,豐饒宮的大臣,大觀園的真正主人,可以説是佔據了時間、土地和人民。20歲的青春,讓她看清了這個世界。一首《恨無常》展現了她悲傷而美麗的人生。同時,她也談到了她華麗的鳳凰長袍下的無限悲傷和痛苦。可憐可憐可憐的女孩,因為賣弄而生,因為賣弄而死。

一個是金婚,一個是讀木與讀石的舊日聯盟,一個是郎源的不朽之花,一個是沒有時間的美麗玉石,一個是高傲自大,一個是光滑如雪的皮膚,一個是嬌嫩如花。一個是薛寶釵,一個是林黛玉。很可惜,兩個窮女孩進了富家,卻不知道那扇華麗的門進得容易出得難。“停止工作真是太遺憾了。我為詠詠的才華感到遺憾。它掛在玉帶上,掛在森林裏。它被埋在金髮夾和雪裏。”在他的一生中,富人和貴族只是失去了他們的關心是徒勞的。沒有了過去的繁華,在翠綠的竹林的映襯下,瀟湘館顯得那麼寧靜,卻沒有一絲的笑意和哀怨。

《紅樓夢》讀後感11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所著的,該書開頭利用林黛玉與賈寶玉的一段前世情緣讓事情發展下去,講述了賈、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全部生活和榮辱興敗。

賈寶玉是榮國府的嫡派子孫,銜玉而生,神異之極。按書中所述,他的前世是女媧補天的`時候剩下的一塊靈石,幻化成人形來到人間,他備受賈母寵愛,他與林黛玉青梅竹馬,兩情相悦,卻因為林黛玉的家境沒落而被逼取了薛寶釵,最後落得黛玉孤苦而死,寶玉出家為僧,賈家也徹底沒落了。

在封建社會中,娶妻生子都是要家長決定的,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就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我看了《紅樓夢》後覺得王熙鳳這個人很討厭,她是賈府的管家,精明強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對上阿諛分奉承,對下驕橫跋扈,行事潑辣,見風轉舵,外號“鳳辣子”。她每天都要收取賄賂,她貪財斂權,還逼死了很多人,最後“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保證自己在榮國府的地位,為了金錢,為了權勢,這是她生活的方式。但是她用各種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願望,確實用心太險惡了。

人要生活下去,是要錢的,要獲得錢,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只要你獲得的方式是正大光明的,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紅樓夢》讀後感12

讀《紅樓夢》,我很喜歡裏面的人物。這些人物各有特色。

“鳳辣子”風風火火,性格火辣;賈寶玉非常頑皮,厭惡學習,喜歡和女孩子一起玩;林黛玉嬌弱、多疑,有才華,和我一樣愛哭;薛寶釵大方,善於交朋友……

讀了《紅樓夢》後,我才知道,原來賈寶玉和林黛玉不是凡間的,賈寶玉生前是女媧補天落下的一顆靈石,林黛玉則是一株絳珠草,靈石用自己的露珠去灌溉絳珠草,讓絳珠草也成為了不凡之物。靈石投胎,絳珠草也要跟着投胎,去人間報答灌溉他的恩人。靈石一出生,嘴中就喊了一塊寶玉,於是起名為“賈寶玉”,絳珠草成了林黛玉,他們冥冥之中有緣分,最後因為命運的脅迫,林黛玉終究沒能嫁給賈寶玉。

寫這本書的作者是曹雪芹,其實寫的是他自己的.故事:賈家最後敗落,而曹雪芹家也一樣。本來他是富家子弟,後來由於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最後家產被抄,曹家從此日漸衰弱。《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花了十年功夫寫的,別人替他寫了後四十回。

《紅樓夢》反映了當時的醜惡:賈雨村接到了案子後,因殺人者有錢有地位,賈雨村懼怕他的地位,就給銀子將被害者的家人打發走了,並説謊殺人者已死。他還怕門子(也就是下人)將事情説出來,就挑門子的錯,讓門子充軍了了事。

《紅樓夢》沒有結局,但它不僅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門文化,值得我們去閲讀、去鑽研。

《紅樓夢》讀後感13

自從看了《紅樓夢》,當我忘記黛玉在那一章被噴血殺死的時候,不禁為這個人感到難過。如果黛玉能堅強一點,就不會受到這麼一點點的痛苦打擊。這是我看完之後的第一個想法。

然而,當我每天晚上睡不着,從牀上爬起來對着窗户時,明亮的白色月光非常柔和,輕輕地灑了進來。抬頭看明月的時候,總會突然覺得環境很熟悉。轉念一想,是啊,這不就是晚上寶玉一個人坐在小亭子裏的情景嗎?我看到他獨自想着黛玉時的情景,多麼滄桑。人們不禁為他們的愛感到心碎。——突然之間,我學會了一些抗浮的知識。如果黛玉沒有死,如果寶玉如我們所想的嫁給了黛玉,這部悲劇劇不就變味了嗎?

是的,如果黛玉沒死,那之後的變數難以想象。多可悲啊!黛玉活着的時候為什麼不向寶玉坦白,寶玉為什麼不像黛玉那樣解釋清楚?

所以,世界上,給你的東西沒有那麼多,只有你自己能把握住。即使你明天就要死了,也要把握今天。如果你明天即將面臨挑戰,你應該抓住今天迎接挑戰的好時機。

所以在這本書裏,我不僅看到了賈家是如何衰落的`,還彷彿經歷了寶玉、黛玉的悲慘歷史,也見證了晴雯、鳳姐、黛玉、襲人等的死亡。這讓我徹底感受到了當時的富足,當然其中也有各種快樂的時光,這讓我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美好的今天,面對未知的明天。

《紅樓夢》讀後感14

《紅樓夢》著成時為18世紀中期的乾隆時代。前八十回由我們熟悉的曹雪芹所著,後四十回由高鶚續寫。初時《紅樓夢》命名為《石頭記》並以手抄的形式流傳。自乾隆年間關於紅樓夢的續也都紛紛出籠,並出現了“紅學”。

《紅樓夢》以貴族名門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從富貴鼎盛到家族走向衰落、死亡。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迎春、探春和惜春。一些人為主人公的男男女女之間的真實情感和充滿着悲歡離合的一本歷史故事書。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便是那“湘雲備設螃蟹宴,黛玉魁奪菊花詩”。這一章回主要寫了大家一起開了一個“海棠社”。作者從正面描寫了薛寶釵、李紈、賈寶玉、惜春等一些人的才華,但是取他人主要為了襯托林黛玉的冰雪聰明,順便為後面的一些故事埋下伏筆。

直到寶玉失玉時,此書拉開了賈府走向敗亡的帷幕:寶玉賞花時丟了玉,袁妃染恙去世,王子騰死亡等等最終以致賈府衰落。

通過寶玉黛玉愛情悲劇的.描寫,表現了人生理想的滅亡,具有很強的批判意義。但此書最終以朝廷腐敗為主題——葫蘆僧亂斷葫蘆案,呆霸王強奪薄命女。這一章以通過鮮明的人物形象和逼真的場景向我們揭露了當時的腐朽和黑暗,這和現在的腐敗很像,但我們應該杜絕這種腐敗,應該做一名“乾淨”人。

《紅樓夢》讀後感15

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裏,卿何薄命。——題記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經典的文學鉅著,是曹雪芹耗盡全部心血創作的曠世傑作,是一部對後人影響巨大的作品。曹雪芹,名霑,號雪芹。

作為一部文學鉅著,《紅樓夢》的文學藝術鑑賞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寫到眾人被劉姥姥逗笑的情節就十分精彩,讓我有種置身其中的感受。“史湘雲撐不住了,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在桌子上哎呦哎呦;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得摟着寶玉叫心肝。”同是寫笑,每個人的神態動作卻各不相同,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從側面襯托出劉姥姥的風趣幽默,以及賈府上下喜歡她的原因。

再來看林黛玉,她性格純真率直、清高孤傲、多愁善感,骨子裏帶着對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吸引着寶玉。她的“儂今葬花入笑痴,他年葬儂只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入亡兩不知”,寄託了黛玉淒涼的身世之感,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社會閨閣中優秀的文學才女的風範。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説花謝是自然規律,又何必假惺惺地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成自己,感歎自己會不會像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地落下,卻沒有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她悲慘的結局。

《紅樓夢》不僅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文學的絢麗瑰寶。因此《紅樓夢》還出了一門學問,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今後,它將一如既往地以無窮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讀者。(郭家妤)

標籤:讀後感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