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8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5篇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

寒假裏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建設幸福中國》,讀完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分六篇,從“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等不同角度向人們展現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讓我感受到了:

—幸福是學生上學環境得到改善

—幸福是人們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幸福是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基本醫療保障

—幸福是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幸福是小區裏安裝了健身器材……

幸福是什麼?對父母來説,幸福是有個健康孝順的孩子;對老師來説,幸福是自己的學生拿到好成績;對社會來説,幸福是讓每位成員生活的有保障。人們理解不同,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其實幸福很簡單,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裏,靠自己去創造的,“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只有你幸福了,國家才可以幸福。

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幸福中國”的主人—“老百姓”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這是國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中國人民已經感受到這種幸福,當然也包括我自己,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善於思考,打好知識的根基,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建設“幸福中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2

本這幾天我讀了一個特別讀——《建設幸福中國》,讀完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分六篇,從“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從不同的角度向人們展現了中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讓我感受到:幸福是學生上學環境得到改善;幸福是人們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幸福是國家為我們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幸福是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幸福是什麼?有人説,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説,幸福是衣食無憂;有人説,幸福是擁有一個美麗的家庭;也有人説,幸福是每一天都快樂……人們的理解不同,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其實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裏,靠自己去創造。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幸福中國”的主人老百姓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這是國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

對我們青少年來説建設我們周圍的幸福是我們能做到也應該做到的,這需要常懷感恩之心。比如在家時,在父母勞累時我們遞上一杯温暖的`茶,在學校,我們少一次錯誤、少一個錯字就可以讓老師舒心……

我們這些21世紀的新希望,應該怎樣建設幸福中國呢?要好好學習,從現在做起,立即行動起來,常懷感恩的心,肩負起建設幸福中國的重任,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3

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我覺得幸福中國是靠創造、奮鬥而來的。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7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迎來了一個繁榮幸福的中國,使中國人民富裕起來。今天在科學發展觀的統一領導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中國人民幸福起來!

在這本書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小區變花園》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了我美麗的家鄉----濟寧。從20xx年開始,我們市政府開始集中清理市區的各條河道,與大運河相聯繫的都在範圍之內。當時把整個河底的污泥都清理出來,河水變清了,河兩岸栽上了柳樹,樹與樹之間種上了鮮花。茂盛的樹林,保護了河岸、美化了環境、擋住了風沙。那裏不僅可以健身、娛樂,還是我們鄰居交流感情的好地方。河道兩岸健身設施一應俱全,七八個鄰居説説笑笑,共同享受着美好的幸福生活。

我們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並且是幸福中國的建設者。中國的.未來屬於我們新的一代,幸福中國等待着我們建設。我們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認真學習中華和人類文明成果,要加強思想品德的修養,胸懷遠大理想,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敏與創新,把個人成長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讓我們為偉大祖國,偉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4

在寒假裏我有幸讀了一本特別讀本——《建設幸福中國》,讀完後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20xx年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兩會”上提出了“幸福中國”的號召, 這本書分六篇,從“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從不同角度向人們展現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讓我感受到:幸福是學生上學環境得到改善;幸福是人們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幸福是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基本醫療保障;幸福是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幸福是小區裏安裝了健身器材…… 幸福是什麼?有人説,幸福一生平安;有人説,幸福是衣食無憂;有人説,幸福是擁有一個美麗的家庭;也有人説,幸福是每一天都快樂……幸福是人們追求的'基本價值,是人類發展的共同目標。

人們的理解不同,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其實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裏,靠自己去創造。達芬奇有句這樣的名言“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幸福中國”的主人“老百姓”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這是國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5

當我讀完《建設一個幸福的中國》時,我被深深地打動和震撼了。

想到文章中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夠讀書,他四處奔走籌錢,可能籌到的錢太少了。他不得不懷着忐忑不安的心和很少的錢去上學,説過幾天就補上差額。但是老師告訴他不用交,因為國家免除了課本費,雜費,文具費

我彷彿看到了為兒子讀書而難過的父親,又彷彿看到了為兒子讀書而不花錢而喜悦的表情。我好像看到山裏的孩子在唱歌,笑着看書。

爺爺奶奶常説:現在的孩子多好啊,想想我們的過去,哎!我曾經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會歎息,但是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幸福的。別跟我們爺爺奶奶比,想想山裏的孩子就知道了。

當我們騎着心愛的自行車,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快速前行時,他們可能會為山路稍微寬一點,不再崎嶇而高興。

當我們大喊大叫説我們一點都不快樂的時候,他們可能為了學習不花錢,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當我們抱怨炎熱的`夏天教室裏有風扇但沒有空調時,他們可能會在夢裏笑着坐在教室裏。

想想這一切,我們沒什麼好抱怨的。所以我決定好好學習,學好知識,讓家人安心。讓更多的人用學到的知識過上幸福的生活。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6

這些天,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共享發展成果”這部分內容。

讀着這本書,我感覺到作為一箇中國人是如此幸福。你看,隨着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失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就因為這樣,下崗的`張大姐當上了“女老闆”。張大姐因為下崗,曾經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後來,是當地政府制定了再就業援助計劃,每年安排100多萬元的再就業專項資金,並推行各種優惠政策,這些就業政策激發了張大姐的創業慾望和熱情,所以很快就把服裝店開了起來。手勤,腿勤,腦於勤,張大姐很快就創出了不凡的業績。還有失去了土地的陳大伯,到西部教學的張碩…….這些人都是在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下,走上了奮鬥的歷程。一次又一次克服了困難,才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合理調整分配,這是羣眾呼聲最強烈、全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

説到這兒,我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這是幾年前的一件事,父親和爺爺在外面開車。突然,爺爺腿上的腫瘤犯了,住進了醫院。家裏的大三角缺了一角,爸爸每天起早貪黑,為爺爺的醫藥費犯愁。不久,爺爺出院了。在結算醫藥費時,我們家終於享受到了政策優惠,是新農村合作醫療幫了我們家。

讀着讀着,我越來越感覺到作為一箇中國人是多麼幸福。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長大以後報效祖國!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7

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國是最小家,家是最小國

歌手們用歌聲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同時也唱出了我們大家的心聲。作為一名中國人,理應為自己的祖國而奮鬥,而努力。

幸福是什麼?對老師來説,幸福就是自己的學生能夠取得好的成績;對於父母來説,幸福就是自己的兒女能夠健康、快樂;對於醫生來説,幸福就是病人早些康復;對於我們自己來説,幸福就是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回想以前,那個時候無論是吃、住、行都沒有現在便利。

吃:以前,人們都吃窩窩頭,喝的是米湯(米很少)。現在,我們吃麪包,喝牛奶,吃那樣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住:以前,人們住的是茅草屋,或用石頭堆成的平房,而現在,我們眼前都是高樓大廈,住的是小區,這變化多大啊!

行:以前,人們出門時大都是步行,現在,我們出門都坐公交車、汽車,比以前先進多了!

可想祖國這些年來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呀!祖國這些年來不甘示弱,突飛猛進快速的發展,使美國等國家對我們中國佩服不已。

我為祖國而驕傲!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8

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

1986年4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解決了我們國家有些孩子上學難的問題,所有的孩子都能背起書包,接受義務教育,因為我們免費上學啦!

貧困地區的孩子不再點着火把去上學,家庭困難的孩子不再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農民工的孩子不再為選擇學校而失去上學的大好機會……

國家建起了綠色通道。綠色通道是國家教育部為保障貧困學生順利入學而制定的政策,即拿到錄取通知書後,無論有沒有錢,先到學校報到,安排宿舍,先入學。這個好政策使102名失學兒童全部重返學校。所有的孩子由痛苦的.小雨變成了幸福的小魚。

就拿我身邊的人來説吧。我的鄰居大媽得了病,不能幹太重的活,家裏只剩下了他的爸爸來掙錢。他們每天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讓兒子上學。現在,他們不用再交學雜費了,他們一家人都開心地笑了。

國家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真得大大幫助了農民,使農民們也可以幸福地生活。

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幸福中國的主人——老百姓”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這是國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9

今天,我認真地讀了《建設幸福中國》,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但也感受到寄予我們這一代沉甸甸的責任。

我在心裏深深地感謝黨,正是有這些好政策,才有了我們的幸福中國,才有我們這一個個幸福的小家。

從前我們上學需要交學費、學雜費等,這對一些小康家庭來説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對那些家裏人沒有工作,只能靠種田為生的農民實在是太困難了,但是現在政府提出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使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些窮人家的孩子終於也可以坐到明亮的教室讀書,再也不用擔心書學費的問題了。

我們家也因為有政府的這些好政策,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對於我來説,受益最大的就是“九年義務教育”了,雖然對陣我們的'家庭沒有多大幫助,但是卻為我們家省下了一大筆錢。

媽媽説,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了。以前家裏有人生病,媽媽從不帶我們去大醫院。因為一次去醫院打點滴就貴得要命,可是現在有了“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這大政策,我們也不怕醫院的點滴貴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我越來越感覺到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因為那是用無數個戰士的鮮血換來的,那是無數建設者用自己的血汗創造的,更需要我們一代代接過重任不斷努力。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年兒童,祖國的花朵,在這和平安定的時代,應好好學習,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0

認真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我從書中懂得了共產黨的宗旨:社會主義就是為民眾謀幸福。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接力棒上,刻寫着明顯的文字:第一: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學生資助制度,讓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讓農民工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第二:積極擴大就業,合理調整分配,減輕低收入者負擔,維護勞動者權益;第三: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抓好公立醫院改革,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第四:健全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健全社會服務;第五:增加保障房供給,改善城鄉住房條件,幫助特殊人羣住新房,加強樓市監督;第六:促進文學藝術繁榮,倡導精神文明。

還知道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197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施改革開放,迎來了一個繁榮的'中國,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了;今天,在科學發展的統領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中國人民幸福起來了。

作為一個家庭貧困的農民工孩子,再也不擔憂沒房住,沒書讀了,讓我從小養成講誠信的良好品質,一定在這良好的環境下努力學習,學好文化。將來肩負人民的期望,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讓國家更加強大起來,不受外國人侵略。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1

在“十一五”規劃與“十二五”規劃的接力棒上,刻寫這明瞭的文字: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

這對所有農村的孩子,下崗職工的孩子,是一件多麼的的喜事呀!以前這些孩子都怕聽到開學“交費”兩個字。“學費”就是賣家裏的.糧食、雞蛋、老母雞。不得已還要輟學,離開心愛的學校,小小年紀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現在國家實行“三免一補”的好政策,國小階段國家免出課本費,雜費和文具費等,讓每一位孩子有學上,痛苦的小魚變成了快樂幸福的小魚。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把“看病難,看病貴”,這關係老百姓幸福感的,反映最激烈的問題解決掉。現在90%以上的城鄉人口有了基本醫療費保障,這些都讓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

我們國小生每年只需交20元錢醫保費,生病住院也有了保障。

中國的未來屬於我們新的一代,幸福中國等待着我們。

我們要勤奮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敏於創新、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打好知識根基,不斷在實踐中增加知識提高能力,把中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2

在寒冷的冬天來臨之際,鄭老師給我們一本特別的課外書——建設幸福中國》。同學們爭相傳閲,一個個小故事,讓人感到温暖。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八路軍叔叔為了中國的和平,抗戰了八年,整整抗戰了八年,那是多麼偉大呀!我們終於贏了,人們歡呼、高唱,那又是多麼開心的場面啊!以前的日子是多麼難熬,但人們都熬過去了,他們有些人中連飯都吃不飽,有些人連衣服也都穿不暖。以前的日子真苦,現在,我們什麼都不缺,生活在祖國媽媽温暖的懷抱中,真好啊!但是,幸福不光是靠國家富民政策的單行旅行,它需要我們的攜手創造,共同奮鬥。而對於每一個建設者來説,就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善於學習,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

嚴冬壓不住內心的温暖,《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讓我覺得倍感親切,它正反映了幸福的生活寫照,我一定會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加入到祖國建設者的行列,攜手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3

同學們,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每一箇中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少年兒童,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在家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社會有好人的熱心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我要講一位好民警褚媽媽的故事。她叫褚少華,是一位交警大隊的`女警察,在她們當地有一個叫玲玲的國小生,她父親因病去世後,母親又得了重病,不幸讓玲玲家中一貧如洗,上學遇到了困難。當民警褚少華得知這個情況後,心揪得緊緊的,來到玲玲家説:“孩子上學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耽誤啊!”於是,她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玲玲上學。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按時給玲玲送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突然變冷,玲玲還穿着單薄的衣服,褚少華立即買來一件羽絨服、一雙旅遊鞋及學習用品,專程送到玲玲的學校。玲玲從民警褚少華手中接過羽絨服,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哭着説:“媽媽,穿上您送來的羽絨服,我又能上學了……”之後,褚少華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外一個村,為劉良、趙玉琴等家庭特困兒童送來棉衣。3年來,褚少華還先後資助了4名失學兒童,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這位民警阿姨“褚媽媽”。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像褚媽媽這樣的好心人,讓不幸的兒童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了作為一箇中國人的幸福。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能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4

昨天晚上,我在昏暗的燈光下,我正閲讀着《建設幸福中國》。

在20xx年,金燦燦的迎春花開的時候,在人民大會堂全國“兩會”會場內外,一個鮮亮詞語在人們的口中流傳開來,它就是“幸福中國”。

如果你認為,我們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不幸福嗎?那我要鄭重的告訴你——你錯了!

許多同學害怕開學,在貧困山區的曾維竟也害怕開學,但是她害怕開學的原因與許多同學的不同,她是交不起學費!每天下午放學時有不計其數的車從校門口駛過,川流不息。我們坐車只要十幾分鍾就能到。而山區的孩子上放學則需要半個小時。而那所謂的半個小時還是跑着去的!每天上放學我們幾乎都由“專車”接送,摩托車、電動車司空見慣,各種各樣的小轎車不勝枚舉,如今自行車接送倒成稀罕之物。走在平坦寬闊的大道上,而這是陝西秦巴山區的女孩張英華敢想的嗎?她每天早上5點鐘就打着火把走在崎嶇的山路上,腳踏着坑坑窪窪的巖石……而她唯一渴望的只是不再打着火把去上學……

看到這裏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張張被好心人援助過的`笑臉深深地烙印在我腦海中,想到這我的眼角潤濕了,一滴晶瑩的淚珠順着我的臉頰滴在書頁上,我們現在的生活還不幸福嗎?黃昏的燈光柔和,讓人特別的温暖。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15

今天,我閲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被這本書第一篇實現免費義務教育中的《不再打着火把去上學》一文深深地感動了。

當我讀到為了趕上每天8點上課,早上5點,當城裏的孩子還在睡夢中時,陝西秦巴山區的孩子已經打着火把,沿着崎嶇的山路,走向十公里外的學校了。時,我想:同學們一年四季踩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經受着風霜雪雨的折磨,這怎麼受得了呀!

當我讀到同學們的'願望被媒體曝光後,在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現在每人都有了一把手電筒,大風大雨再也不用抹黑走路了,同學們的願望實現了。時,我那顆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

這篇文章,使我熱淚盈眶,感觸頗深。秦巴山區的孩子們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堅持學習,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我們不用那麼早起牀,上學放學有家長接送,每人都有零花錢,不用為一支筆、一個書包這類諸如手電筒的小事發愁,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認真負責的教師,還有什麼理由不認真學習呢!

我們的祖國在不斷地發展壯大,不論是貧困孩子還是殘疾孩子都會有學上,不論是工人還是農民收入會越來越高。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祖國的温暖,都會感到越來越幸福!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