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4篇【薦】

讀後感8.19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4篇【薦】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感觸很深。

首先,我對歷史動盪時期的那些奸臣無比痛恨。東漢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當了太師,費少帝,立獻帝,卧龍牀,不把皇帝看在眼裏,後來王充獻計殺了董卓,真實大快人心。呂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棄義,為金錢而殺丁原,因美色而殺董卓,投劉備而奪徐州,最後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是罪有應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痛心。周瑜,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致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關羽一向沉穩,曾打過無數敗仗,但最後由於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敗走麥城,為吳侯所害。龐統曾與孔明合稱鳳雛卧龍,但在落鳳坡中了張讓之計,被亂箭射死。可惜!可惜!

最後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欽佩。我欽佩孔明他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欽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隨曹操屢建奇功;我欽佩趙子龍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不愧為世界名著,它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成為今人的一面面鏡子!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説。《三國演義》刻劃了近四百個人物,其中作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主要講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互相鬥爭,搶奪地盤的故事,這本書裏面有庸主獻帝的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勇猛的張飛,納賢的劉備等人物。

《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關羽,他棗紅臉上一雙丹鳳眼,一對濃眉,長長的鬍鬚一直飄到胸前,拿着青龍偃月刀,騎着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可是,當荊州失守,關羽退守麥城時,遭到埋伏,被孫權抓住,殺死。

《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當時魏國和吳國打仗,吳國缺少箭,於是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了軍令狀,如若不能完成,就得以死謝罪。當天晚上,諸葛亮出來看天氣,算出了三天以後會有一場大霧,決定在起霧時去向曹操借箭。第三天晚上,諸葛亮向魯肅借了十幾艘船和許多的稻草人,把稻草人綁在船上,並蒙上布,讓敵方看不見相貌,用長繩將船都連在一起緩緩地行駛到離曹操水寨附近。這時,他讓軍士們敲鼓吶喊,自己坐在船艙裏喝酒談天。曹操見此大霧,又以為諸葛亮帶來了許多兵來進攻,不敢靠近,便命令士兵們向船射箭,射出去的箭都牢牢的.紮在了稻草人上,等到快要天亮時,順水流而下,往自家軍營駛去,又讓士兵們大喊:“謝丞相箭!謝丞相箭!”。此時曹操的船再追也追不上了。回到兵營後,周瑜看見諸葛亮帶回來了十幾萬只箭,也沒有辦法説什麼,只好稱讚諸葛亮厲害。

這本書的人物個個被作者雕刻的栩栩如生,故事生動,百讀不厭,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讀了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之一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等人。《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納賢的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今年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少兒版)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羅貫中描寫的三國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經常寥寥數語就令人物在讀者面前鮮活起來,對於事情的發展,更是有條不紊,娓娓道來。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志》改編而來,描寫了劉備、孫權、曹操三分魏蜀吳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有眾多英雄:劉備胸懷大志,對兄弟肝膽相照。關羽英勇善戰,對兄長肝腦塗地。諸葛亮知識淵博,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所有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諸葛亮原來隱居在卧龍崗,所以也稱卧龍先生。劉備聽説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三顧茅廬用真心打動了諸葛亮。最後,諸葛亮當上了劉備手下的謀士。第一次出戰,關羽和張飛懷疑諸葛亮的能力,不聽從調遣。因為諸葛亮拿到了劉備的“令箭”,所以二人不得不執行命令。劉備、趙雲假裝戰敗,將曹軍領進蘆葦蕩中,藉着風勢,火燒曹軍。與此同時,關羽和張飛火燒曹軍糧草,幾對人馬前後夾擊,令曹軍狼狽不堪,倉皇逃跑。就這樣,劉備帶領的人馬憑藉着諸葛亮完美的計謀,以少勝多戰勝了曹軍。我看到此處感歎不已,諸葛亮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謀士啊!

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感慨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裏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的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的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深深印入我心,讓我浮想聯翩。

什麼“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扣人心懸的故事。看過之餘,掩卷沉思,“草船借鑑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當時的周瑜看來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瑜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勞逸結合,讓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生活也是如此,有一次,家裏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我想出了一條妙計:在燒水的同時把杯子洗好,分放好茶葉,等水燒開,其餘兩項工作已完成。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做其他的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內感受到全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就像猴子一樣越過,輪到我了,我額頭直冒冷汗,但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後落個“嘴啃泥”的下場。體育老師瞭解了我的心思,又耐心的`給我講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我大膽的又重試了一下,終於成功了,唉,沒膽量真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但是沒有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那樣的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做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從出生開始,爸爸一直給我講三國的故事,帶我玩三國的遊戲,上個寒假我終於有機會見到廬山真面目,把原版《三國演義》看完啦!

這本書不愧為四大名著,有一百二十萬餘字,真是又長又厚,大概是因為上百年的戰爭濃縮到幾百頁紙的原因吧!故事從東漢衰落開始,宦官外戚爭權,引董卓進京,將洛陽鬧得雞犬不寧。天下羣雄並起,打着“重扶漢室”的旗號,最終劉備、孫權、曹操蜀吳魏三家爭霸。蜀國吳國兩家弱小,聯盟共拒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不料後期魏國被司馬家取而代之,蜀漢諸葛亮病死後全國手足無措,降將姜維承孔明之命而北伐,事敗悲憤而死。最終司馬家滅蜀,後主劉禪投降。東吳孫權病死後,昏君孫皓登基,一片混亂,最終也被晉國滅掉。晉終統一三國。

三國中羣星璀璨,人才輩出,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學習。最值得我學習的`是關羽。關羽最值得學習他的義字。想當初被困土山,不得已而投降曹操。曹操雖賜他珠寶、戰袍、寶馬,榮華富貴應有盡有,可關羽心中只有結拜的兄長劉備。得到兄長下落後,關羽帶着嫂子衝出曹勇,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里走單騎的傳奇,真是義氣幹雲天!當然,關羽也有缺點,就是傲。關羽水淹七軍攻下樊城後,士氣大振,直接把荊州的大半兵馬調走,完全瞧不起吳國新守將陸遜,結果被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斷了後路。被孫權抓後又瞧不起孫權,高聲叫罵。最終落得身首異處,豈不可惜!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像關羽一樣太傲,要多虛心多向他人學習。

書裏面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謀士有諸葛亮,陸遜,司馬懿,武將有張飛,趙雲,典韋等。他們給我啟發太多。好想帶上一本三國地圖集,穿越回三國,那我一定也是個賽諸葛的謀士啦!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7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裏面有許多故事很精彩,最讓我深刻的有孔明三次智激周公瑾。第一次孔明襲了南郡又取了荊襄後,瑜氣傷箭瘡,半晌方蘇。醒後發誓:“若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第二次孔明設計將周瑜擊敗,瑜又怨氣衝激,瘡口迸裂,昏厥於地。第三次當孔明識破周瑜假途滅虢之計,周瑜差點被捉時,再次怒氣填胸,在馬背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不久,周瑜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從中讓我感受到諸葛亮的智慧過人,稱他卧龍再合適不過了。也讓我感受到周瑜的心胸狹窄。要不是周瑜的心胸狹窄、眼光短淺,常懷妒賢嫉能之心,那麼孔明也激怒不了周瑜了。可見心胸狹窄的最終會敗在有智慧的人手上。

還有“饋金珠李肅説呂布”,這個故事講了董卓想收呂布為自己的部下,因為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於是李肅獻計給董卓,説呂布這人見利忘義,董卓可以收買呂布。李肅把董卓的寶馬獻給呂布,而且給了他許多金銀珠寶。而且在呂布面前美言幾句,重要的'是呂布能升官發達。這樣呂布調轉頭來,去了董卓那邊,殺害了丁原。讓我感受到呂布勇長智短,而且反覆無常、見利忘義,唯利是圖。雖然後來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為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為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這還不是因為呂布的兒女情長啊,敗在一個女人的手上。

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值得讓人去深思,去探索。《三國演義》讓人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長河長流不息。《三國演義》的精髓與內涵值得我們去發掘與深思。讀了《三國演義》也讓自身的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8

這個寒假裏我閲讀了四大名著裏的三國演義。還認識許多歷史人物。殘暴狡猾的曹操,意薄雲天的關羽,足智

多謀的'諸葛亮——從漢東羣雄割拒到三國歸晉的歷史。還描寫了很精彩的歷史事件,如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

借箭,水淹七軍等等。我喜歡諸葛亮,因為他用兵之計很高很妙。

最後,三國統一歸了西晉。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翻開《三國演義》,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治世能臣劉備;亂世奸雄曹操;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趙雲;生性粗魯的張飛。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讓我牽腸掛肚,唯恐其遭遇不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讓我也彷彿鑽進了那本書裏,與劉備一起商議軍機,與關公並肩作戰。

諸葛孔明,這個直到第三十六回才隱約出現的人物最讓我敬佩。他初出茅廬,火燒新野,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燒得曹軍膽戰心寒,説得東吳啞口無言。他的'勇敢與智慧已在我的心頭印下了一個深深的烙印。

合上《三國演義》,讀完這段精彩的歷史,可我始終忘不了那些謀臣武將的精彩故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0

這個星期,我閲讀了《三國演義》,終於知道這本書為何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了。這本書裏的故事情節曲折、驚心動魄,故事七分實三分虛,這本書還是章回小説的鼻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鮮明,如曹操奸詐、狡猾,諸葛亮機智、穩重,周瑜勇猛、心胸狹窄……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十八回《七星壇孔明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諸葛亮用二十隻火船偽裝成曹操的`糧船,在靠近曹操的水寨時立刻點火,二十隻船撞入曹操的水寨,曹操水寨中的船隻立馬全着火,而且又被鐵環鎖住,無處可逃,曹操士兵損失慘重。這就是“火燒赤壁”。

諸葛亮藉助他的聰明才智,不和曹操的士兵硬碰硬,而是藉助火把曹操的百萬大軍損傷大半。諸葛亮借東風,實為他熟知天文地理知識,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看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三國演義》眾多的梟雄、英雄中,諸葛亮是我的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雖然他武力不算高強,但他卻是劉備的得力助手,在眾多戰役中給劉備出了許多絕妙的主意,讓蜀國打了許多勝仗。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國演義》就像人間的珍稀佳餚,讓人回味無窮。還待我反覆細細品味。品三國,悟三國,還要用心去參透三國,這樣才能真正懂三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1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中一,作者羅貫中。

開頭寫的是劉備、張飛、關羽相識後,結拜為兄弟。結拜後發生了一系列故事,最後也就成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中三國是指人脈廣泛的魏國,善於水戰的吳國,憑獲取民心收穫百姓信任的蜀國。也就形成了北魏、東吳、西蜀的三國對立。

結尾寫得是司馬懿最後成功的統一了三國,司馬懿屬於魏國勢力的人物,也是一位故事後期經常出現的.人物。

五虎上將是指西蜀的五名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黃忠屬於一位老當益壯的虎將。

蜀國出名人物死亡過程是,雲長敗走麥城,翼德被下屬刺殺,劉備無理智敗走華帝城。

這就是我讀《三國演義》的想法。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2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身為中文系的一員,對於我國的四大名著,我自然是要有所瞭解的。雖然這部小説是根據歷史故事改編而來,其間夾雜着作者自己的觀點,不能完全當做歷史來看,只能作為小説來閲讀。但是它還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這幾百年間歷史上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三國羣雄爭霸的形勢寫得淋漓盡致,其中的爾虞我詐和愛恨情仇使劇情更加充實飽滿,更加吸引讀者閲讀。當然,裏面的各種人物的刻畫也是特別形象,每個人的不同性格都非常生動。其中有好幾個人物讓我不得不忽視。

曹操,在我看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他足智多謀,卻又心狠手辣;為民謀福利,卻又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聰明機智,善於隨機應變,他實行了一系列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同時他又有一腔熱血,滿懷抱負,對兵書有着強烈的熱愛,在對朝廷失去信心後,他便開始了他的征程。但他生性多疑,也正是為了達到他的目的,他做出了很多狠毒的事情。孫權評價他説:“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用來形容曹操再合適不過了。

劉備,作為蜀國的開國皇帝,他自然也是有過人的才華。劉備與張飛、關羽的兄弟情義是我非常佩服的。在我看來,張飛、關羽都是那種桀驁不馴,英勇無敵的人,可是他們願意為劉備效力,這也歸功於劉備的個人才幹和他們之間的情誼。在我看來,劉備最正確的決定便是三顧茅廬請了諸葛亮這個軍師,諸葛亮過人的謀略世人皆知,自是不必再説。他能請動諸葛亮為他效力,這也為後來的一系列戰役的成功以及蜀國的建立作了鋪墊。

而孫權,他的父親孫堅、兄長孫策都是一等一的梟雄,他自然也不差。自孫策遇害,他接任孫策的位置後,雖經歷了重重坎坷,但好在自己有能力,而且又多像呂蒙、周瑜等的忠臣,吳國建立也是必然的。

一口氣讀完整本書,感覺那麼多年的歷史就在自己眼前轉瞬即逝,不禁感歎歷史巨大的變遷。那些英雄已經成為過去,而他們的故事卻流傳下來為人們津津樂道。若現在的人們能吸取古人的優秀品質與足智多謀,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3

以鄙人有限的歷史以及文學知識來看,《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化史上絕對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地位是別的小説無法撼動的,雖然一般人眼中的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居於首要地位,但是就從小説在大眾中的普及率以及影響率來説,《三國演義》無疑是壓倒性的擊敗《紅樓夢》的。就中國最廣大的勞動羣眾來説,賈寶玉,林黛玉的名字也許不會陌生,但是兩人的故事他們又知道多少?但是對於諸葛亮,關羽,恐怕三歲小孩也能給你講出一段“空城計”或是“過五關斬六將”等一干事蹟的。對於我個人而言,《紅樓夢》我國小就開始嘗試性的閲讀,不過可惜讀了兩回就實在讀不下去了,可能當時年紀過小,文言功底以及思想造詣實在太低,不過也就是在當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本小説,我卻是看完的了,或許這兩本書的故事性之強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吧。

其實,就算是到了現在,《紅樓夢》也是我未敢涉足的禁區,在多如牛毛的紅學研究者和汗牛充棟的紅學研究書籍的恐嚇下,我望而卻步,如果一本書前後鋪墊的如此完美,前面的每一句話後文都有照應,甚至連人名都有如此多的學問,譬如甄士隱其實是真事隱,賈雨村其實是假語存,OH,MY GOD,我看小説本來就為了消遣,倘若看個幾千字就把你整成半死,那還有什麼意義。

毋庸贅述,鄙人這次選擇《三國演義》作為暑期讀書的對象,起原因有三,其一就是最好選一本名著小説,這樣才比較有意義。其二,就是上面所講的,《紅樓夢》文學性太強,讀不來,也分析不來。而《水滸傳》這本小説又太低俗,滿篇的宋元時期的口語,文學性又太弱,而《西遊記》明顯是志怪小説,對於光明向上的大學生來説,這種封建文化“集大成”的東西最好不要看,三國演義恰好走了一條中庸的道路,既不失小説的故事性,又不失名著的文學性,作為一本半文言小説,對其研讀是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的。其三則完全是追求時尚了,殊不知現下文化界叫的最響的名字是誰?易中天先生是也,此君在央視百家講壇一品成名,颳起了一陣品評三國的旋風,關於此君我不想做過多評價,雖然最近批評的聲音很多,説他在央視侃大山,誤導了廣大無知的青少年。誤導不誤導不好説,不過我認為,引發孩子們的讀書熱,讀史熱總比讓孩子們天天做在電視機旁看那些酸溜溜的日韓偶像劇要好的多,如果單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應該感謝易先生。

説了這麼多,其實一句也沒有説到正題上,應該轉一轉了。

這次暑期品評三國,鄙人蔘考的唯一一本書就是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至於陳壽的《三國志》,抑或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我連見都沒見過,更別説參考了,不過這篇文章確實借鑑了部分文學普及參考書以及網上的某些觀點,這裏事先説明。

《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説,正因為是小説,它絕對不能作為正史來讀的,但是正史卻沒有小説那種塑造人物形象的強大功力。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奸雄曹操,忠雄關羽,智雄諸葛孔明是三個最為典型的典型。不過這三個人物我先擱置一邊,我先分析一下最喜歡的趙雲。

小時侯讀三國,最關注的是武將的戰鬥力,因此趙雲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十分高大的,當陽長阪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書中描寫道“趙雲懷抱後住,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這一段描寫何等的蕩氣迴腸,看罷之後是何等的血脈噴張,恨不得自己就立即化作趙雲,在當陽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搏殺。漢中一役,他率幾十士卒鎮守大寨,殺退曹操數萬人馬,被劉備讚譽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趙雲此時的事蹟達到最高潮的輝煌,這句評價也可以説是對趙雲最高的評價,後期跟隨諸葛亮六出祁山,趙雲依然勢不可擋,有過力斬五將的輝煌戰役,雖然可能經過羅貫中的潤色。綜觀三國,趙雲的偉大可以説是自始至終的,無論早期還是晚期,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來形容他,恐怕也不為過,無怪乎當聞之趙雲病故的消息後,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言辭之傷感,由此可見一斑。

從另一點上來説,趙雲的“忠”也是小説着力刻畫的,有人形容趙雲“盡忠劉氏,義貫金石”,還有人説他是“擇賢而事,克盡職守”,總之,趙雲所表現出的忠義,是不亞於關大聖人的,早期和劉備一見如故後,便立即傾心於他,後不遠萬里前來投靠。效忠劉備後先後兩次挽救劉家的香火,長阪坡單騎救主,長江奪江截阿斗,趙雲無不是赤膽忠心,置生死於度外,懷安危於胸中的,劉家的香火得以殘存,絕對是應該給趙雲磕一萬個響頭的。無怪乎趙雲死後,後主劉禪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於亂軍中矣!”,並追贈趙雲為大將軍,諡封順平侯,可見劉禪還沒有昏到家,至少還知道他這條小命是誰拼了命救回來的。

不過很可惜的是趙雲的智勇雙全並沒有得到完全的發揮,一開始只能算是劉備的貼身保鏢,後期也沒有得到完全的重用。我想如果換作趙雲去守荊州,或者是趙雲輔佐關羽聯合去守荊州,或許最後的結果不會那麼壞,不過一切也只能是設想了。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説史略》中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作了一句十分中肯的評價“狀諸葛亮智而近乎妖”確實三國中的諸葛亮已然不是泛泛之輩所能想象的強悍,神機妙算算不上什麼,呼風喚雨那是家常便飯,從借東風的神乎其神到出隴上裝神的鬼魅莫測,甚至死後還有定軍山的顯聖,諸葛孔明似乎從來都是在做我們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真可算得上羅貫中得功勞了,這個大才子將諸葛的形象無限拔高,無限擴大,雖然諸葛亮在全書大約三分之一才姍姍出場,不過他一出場則已,局面立即出現巨大轉折,可以毫不誇張的説,整部三國,在諸葛亮出山以後,才顯得風吹雲動,精彩紛呈。極而言之,書中的一切人物,包括曹操,劉備,周瑜,司馬懿,在後期全部成為諸葛亮的陪襯。

對於諸葛亮的偉大,我不想談太多,畢竟這已經被千萬人説爛的話題,我只想從我的感受,談一下諸葛的失策之處,人無完人,諸葛亮再酷畢竟也是人,他也逃脱不了人類的劣根性,至少在三國中,還是可以找到他許多的不足的。

首先,《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就有一定的失敗,諸葛的規劃是“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軍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我認為這個規劃是導致蜀漢最後失敗的罪魁禍首,首先,鄙人認為荊州的戰略地位要遠遠強於西川的,西川完全是個封閉閉塞的彈丸之地,除了物產還算豐饒,其他的一無是處,而荊州之地,非但千里沃野,更有長江之天險,且緊連洛陽,許昌。倘若不是令一上將軍守荊州,而是劉備親守,並且東面聯合孫權,共成犄角,對魏國的首都形成壓迫之勢,同時派一上將軍去取西川,從秦川之地攻取長安,則三路大軍其湧向魏國,縱使曹操父子三頭六臂,也難逃一死。正是因為諸葛的'錯誤決斷,命一上將軍去守荊州,而這一上將軍恰恰又是心高氣傲的關羽,於是失敗已成必然。當荊州失陷以後,諸葛苦心經營的策略也就失敗了一半,於是以後六出祁山,也只能是圖勞。

諸葛亮的第二個失敗之處,就是在於人才的培養方面,他是該用的人不用,不該用的人偏要重用,這點可以從對魏延和馬謖這兩個人的使用上看出來,魏延本是一代將才,放在諸葛眼裏就是一個遲早要反的料,諸葛先生,你也忒過分了點,就憑人家腦後的骨頭長得明顯了一點,就説人家早晚要反,你也忒主觀了吧,於是你對人家從來都沒有重用過,人家一代英雄豪傑,空負一腔報國熱心,卻無用武之地,我看他後期的反叛,全拜您老人家所賜,他是被你逼反的。馬謖本為庸才,至多也就會紙上談兵,劉備臨死前千叮嚀,萬囑咐不可“大用馬謖”,你就是不聽,派他鎮守最最重要的街亭,就連司馬懿也看出來説馬謖“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於是,最終街亭失陷,您錯過了最好的一次北伐成功的機會。

諸葛亮第三個失敗之處,就是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諸葛亮是個不善於培養人才的人,只有到後期才收了一個姜唯。這一點上,諸葛亮遠不如劉備。正是因為諸葛亮沒有重視人才的培養,才導致了後期“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這絕對是諸葛的一大失敗!

或許歷史上的諸葛亮充其量智謀力也就和曹氏集團的程力,賈詡之流相當,只不過經過羅先生過分的渲染,才有了人們心中那個近乎於妖的諸葛亮,不過小説畢竟是小説,如果要追求真實,我們不如去讀正史了,總體上來説,《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是十分成功的,十分完美的。

關於曹操這個形象,一向是充滿爭議的,《三國演義》中許劭的一句經典評價概括了曹操的特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奸雄”正是千百年來人們心目中曹操的經典寫照,不過説到這裏還是要感謝羅貫中老先生,是他一手塑造了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真是奸的可以,雄的可以。下面我談一下我眼中的阿瞞。

首先就是前第四回中“捉放曹”的故事,這在京劇中似乎還有一出,曹操滿腹疑心的殺掉呂伯奢全家後又把伯奢本人幹掉,本來呂伯奢好心好意招待曹操,卻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曹操之心狠手辣,五毒俱全在這裏表現的令人髮指,更可恨的是,面對陳宮的斥責,他居然毫不要臉的説出那句經典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每每讀到此時,總覺得這種人千刀萬剮也不為過,這種人殺了絕對是為社會除害。寫到這裏我倒很想提一下陳宮這個人,説實話,這個人在我心中是相當高大的,他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義感的人,“捉放曹”一回,陳宮慧眼識英,義釋曹操,放棄縣令,跟隨曹操,就是為了拯救傾頹的漢室,,後來發現曹操如此卑劣的德行,他又毅然拋棄曹操。可悲的是天下之大,陳宮卻難覓其主,雖然清楚呂布心胸狹窄,有勇無謀,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在是出於一種極其的無奈。最終呂布兵敗白門樓,陳宮也大義凜然的選擇了就義,這種決心,這種修養,這種境界,在當時那個兵荒馬亂,人人求其自保的年代,是相當的可貴的。遺憾的是陳宮選錯了主子,依他的才華,碰上明主,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但是誰能再給他這個機會呢?因為歷史不能重演了。

再來就是七十回中的一個小故事,説的是“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着,汝等且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而拔劍斬之,覆上牀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苦,命厚葬之。”短短數言之中,曹阿瞞醜惡的嘴臉得以充分的顯現,一是生性多疑,對周圍的人絲毫沒有信任感,而是兇狠殘酷,濫殺無辜,為了自己的利益,連累無辜的士卒,還是楊修説得好:“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曹操的奸表現在整部書中,因為本身羅貫中就以“尊劉貶曹”的中心思想來行文的。不過就算大奸也有善的一面,更何況歷史上的曹操其實絕對算得上一代英雄豪傑。

曹操求賢若渴,他先後兩次頒佈求賢令,因此綜觀魏蜀吳三國,曹操帳下的謀士是最多的,武將是最廣的,這也是曹魏長期壓制其他兩國的根本所在。曹操有時也會表現出寬廣的胸襟,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這等胸襟,這等氣魄,不是凡人所能達到的,曹操達到了,所以他不是凡人。

更喜歡曹操的文采,建安七子可是文學史上響噹噹的名號,曹操正是建安七子中的領軍人物,小時候讀過曹操的《觀滄海》每每讀到“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句時,總能感到一種排山倒海的氣魄,大一點後讀到《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句子,又能體會到曹操處事的哲學。《三國演義》四十八回中曹操宴長江賦詩一段,鄙人認為是曹操在軍事以及文學達到的最高潮,因為當時曹操坐擁八十三萬大軍,眼看就要掃平南方,統一中原,此可以看作軍事上的最高峯,而那一首短歌行更是蕩氣迴腸,“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躊躇滿志的曹操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明天,勝利似乎已經觸手可及。只可惜,他料不到,等待他的,將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大的潰敗,一次另他再也抬不起頭的潰敗。

誠然,《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決定了它的侷限性與封建性。書中避免不了不少迷信的描寫。譬如第七十七回關公顯聖殺呂蒙,第一百一十六回武侯顯聖定軍山,就是純粹的封建迷信了。魯迅先生教導我們要取其精華,剔其糟粕,畢竟人無完人,書亦無完書。

不管怎麼説,三國演義確實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塊耀眼的寶石,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義務去繼承這一瑰寶。三國演義是厚重的,我們從中不但要讀出故事,更要讀出哲理,所謂“讀史使人明志”,“前世不忘,後世之師”。偉大的中華文化之火是永遠不會熄滅的。最後我想用《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來結束這篇文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勝利失敗,千百年來不曾停息的故事,合合分分,千百年來一貫的主題。

末了,忽然想起東坡先生在《赤壁賦》中的句子了“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恐,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是啊,縱使曹操,劉備,孫權當時橫行一世,而如今他們又在哪裏呢?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4

《三國演義》讓我愛不釋手,裏面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輕財忠義的關羽,有老x巨猾的曹操。

它也描寫了許多典型的戰役,官渡之戰曹軍在許攸的'幫助下,殲滅了袁紹勢力,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諸葛亮和周瑜的縝密設計下,使曹操的勢力再也沒能擴展到江東。夷陵之戰劉備稱帝3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勸諫,毅然率大軍伐吳,最終在白帝城悲愴地死去。

在三國裏,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字孔明,全稱諸葛孔明。是劉備的軍師,他足智多謀,隨機應變,神機妙算……總之,能用到所有夸人的詞都不足以把他寫具體,他就是神仙下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善於攻心,能看透所有的對手,竟把周瑜氣的x,不治身亡,一個儒雅的美男子竟就這樣被結束了;他舌戰羣儒,僅憑一身豪膽和三寸不爛之舌將他們個個説得無言以對,最終説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但是,諸葛亮不是神仙,最後還失了街亭,病死了五丈原,他的失敗並不是本領不強,而是後來沒有遇到明君,其實諸葛亮的這麼多優點不足以使我拜倒,我最喜歡的是他對主公的那一顆赤膽忠心。

標籤:三國演義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