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實用(14篇)

元宵節1.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實用(14篇)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一年鬧花燈時。一大早,樓下就傳來了“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人聲嘈雜,真熱鬧呀,我一聽就知道鬧紅火開始了。

我和媽媽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體育場,哇,體育場異常熱鬧,彩旗招展,鑼鼓喧天,人山人海,大家都是為了看錶演來的。表演開始了,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打鼓……先説舞蹈吧,那優美的婀娜多姿的動作,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着,牢牢地吸引住了人們的眼球;歌聲悦耳動聽,如同天賴之音……

晚上,夜幕降臨,大街上卻是光的世界,燈的影子。尤其是那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做工精緻,彷彿真的一般,其它的燈也各有特點,比如:細紗的粉紅的夜空燈,像是黑夜中閃閃發光的星辰,還有酒紅色的'蓮花式吉祥燈,正在徐徐盛開,花上面有一個胖娃娃正大快朵頤地吃湯圓呢……

帶着留戀,帶着不捨,我回到了家,媽媽神祕地對我説:“今天有玫瑰餡的湯圓,看誰有運氣吃上,我就給誰發個大紅包。”我聽了媽媽的話後,信心十足地點了點頭。湯圓上來了,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不久,我終於吃到了“人羣”中的”瑰寶”,我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期盼已久的的大紅包終於拿到手了,我心裏甜滋滋的。

元宵佳節真快樂,團團圓圓吃湯圓,“全家福”中全家笑。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2

“賣湯圓,賣湯圓嘍!”一陣陣叫賣聲傳入耳際。沒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又到了。

一大早,秧歌隊就在橫山中學的大門口聚集了。我最為期待的是十九支隊伍中的教育系統秧歌隊,那清一色是橫山二小的學生組成的一支秧歌隊。

中午兩點半左右,所有的秧歌隊都過來了,在一陣鑼鼓喧天的響聲之後,教育系統秧歌隊過來了。他們吸引觀眾的不光是強的陣容,還有整齊的.動作、設計新穎的服裝和道具。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看究竟,逆着秧歌隊行進的方向,幾開人羣、衝了過去。

終於找到了。呀!就是不同凡響,所有的演員在導演變換的哨子聲中變換着隊形,各種花式的綵綢、花傘,五彩繽紛、五顏六色,氣場非同一般。接着就是腰鼓隊,橫山老腰鼓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的頭巾,皇家的服飾,襟飄帶舞,舞出了二小人的風采,舞出了橫山老腰鼓獨特的魅力。最惹人喜愛的是狗狗隊,他們滑稽、可愛,扮演了今年的生肖——狗,開心、喜慶,特別招人喜歡。

晚上,我們吃外公做的湯圓。飯後,我和爸爸去了中心廣場猜燈謎。廣場上燈火通明,金碧輝煌。前來猜燈謎的人絡繹不絕。“助產士”三個字打兩個數學名詞,可把我難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旁邊的老大爺告訴我,謎底是分子和分母。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總是過得很快,它是凝結了許多中國文化的一塊結晶。我相信,隨着祖國科技的發展,明年的元宵佳節會辦的更加豐富多彩。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3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元宵節。

元宵節的夜晚最美麗,最壯觀。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處處張燈結綵,更特別的是燈會,觀音燈非常多,熱鬧非凡。更有意思的,就是猜燈謎,答對了有禮品,答錯了就要掏錢,買下這個燈。

燈會上,成千上萬的燈和人混在一起,啊!真是太美了,燈有的`是玻璃的,透明而精緻,有的是紗燈,薄薄的一層紗好像仙女的衣袖,隨風飄擺,有的是宮燈,六面的,全部都繪上了優美的故事,經典的傳奇,有的是紅燈籠,火紅一片。真是各種各樣!

最特別的就是孔明燈,只要你在燈上寫下你的願望,點亮燈,雙手輕輕一舉,孔明燈就會飛上天,把你的願望告訴天上的神仙,實現你的願望。

留心的人總會發現,每一盞燈底下會有一張小紙條,這是幹什麼的呢?這就是猜燈謎,你要是相中了這盞燈,就可以找到店家,這店家就會在你的燈籠上寫下一個燈謎,你猜出來,不但把這盞燈送給你,還送給你一和精緻的巧克力和湯圓。

説到湯圓,這十五元宵節可不能忘了湯圓呀!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把湯圓放在鍋裏熬熟,盛上來,一聞,啊!好香,你就會忍不住流口水。一咬,裏面的餡就流了出來,有黑芝麻的,有白糖的,有花生的,真是甜。這是就告訴大家,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就是最好。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4

中華兒女從來就視龍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由此被稱為“龍的傳人”。在閩西連城縣姑田鎮的遊大龍,聞名遐邇,有“天下第一龍”之稱。

正月十五元宵節,客家人都有遊大龍的習俗。大龍是用紙、竹篾和木板做成的。從傍晚三四點開始,有游龍的家庭便把一節節的龍燈抬出來,到指定的地點拼接起來,整條龍約有40~100節不等。龍尾是單獨擎立的.舉着,距離龍身數十米外。表示着“神龍見首不見尾”。

游龍拼接好後,點上蠟燭。各家各户的青壯年身上都捆着一個牛皮做的碗狀小兜用來抬撐杆。大龍頭前點着火銃,還有抬燈照明隊,鑼鼓隊……游龍所到之處,每家每户都要燃松香迎接大龍,以求龍的保佑。遊行直到夜裏十一點才快要結束。年輕人們在此時異常興奮,手持大龍,忽左忽右,忽快忽慢,使那大龍表現出呼風喚雨,翻江倒海的天性。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和碰撞,使得大龍遍體鱗傷,但快樂無窮……

第二天一早,人們抬着大龍四處遊行給大家帶去好運。正午,大龍直奔指定空曠田野處,預備焚燒。在那兒要堆一堆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幹稻草,並擺上貢品。之後游龍要繞稻草堆走三圈,人們又一次興奮、快速地奔跑起來。龍燈因互相擠壓而破爛不堪。有趣的是大龍出遊的時候人們是比誰家制作的龍身最漂亮,游龍結束時卻是比誰家制作的龍身最破爛,才意味着誰家最吉利。最後人們把龍身與稻草堆一起焚燒乾淨,這象徵着真龍火化昇天,能保一方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姑田遊大龍是我國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它曾被列入過吉尼斯紀錄,當時的大龍有兩百三十七節,遠看彷彿一條巨龍盤踞山間。它真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同樣的我也期待這20xx年的元宵盛宴,相信這又是一次視覺的享受!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5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

吃完午飯,爸爸媽媽就開始忙碌起來,因為今天下午要開始包元宵了。

只見爸爸從廚房裏拿出糯米粉、水、餡。先將糯米粉和水攪拌均勻,再用手揉成一個長條,用刀切成一個個小糰子,最後將黑芝麻餡放入小糰子裏,揉成圓,一個元宵就包好了。

到了晚上,媽媽將包好的元宵放入鍋中,煮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熱氣騰騰的元宵就端到了我的面前,咬上一口,黑芝麻的餡很有嚼勁兒,表皮也很有勁道。爸爸説“吃湯圓還有團圓之意,象徵着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吃完元宵後,嘴裏還回味着元宵那芝麻餡兒的甜的口感,真是令我回味無窮。

吃完元宵後,一般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賞花燈的,但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就沒有去成,心中很是遺憾,但小時候玩花燈的.情景,卻還是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

坐在電視機前,爸爸突然提了一個建議:“我們來猜燈謎吧?你們知道燈謎的由來嗎?”我回答道:“宋代開始,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為了增加節日氣氛,就在燈上粘上謎語或藏頭詩句,任人商揣,謂之猜燈。就這樣燈與謎結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習成風。因此而得名”接着爸爸説了一個燈謎:“石頭旁邊有塊皮。打一字。”我和媽媽都搖了搖頭,爸爸公佈了答案“破”,之後爸爸説的幾個謎語,我都大獲全勝。

啊!元宵節的學問可真多,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真了不起。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里,這一天是最熱鬧的一天。

每逢元宵節,家家户户都會包湯圓,煮湯圓。在這一天,外出打工的人們都會回到家裏,和家裏的人們團圓。一家人坐在一起,圍成一團,在一起包湯圓,很是開心。我記得在我六七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在一起包湯圓,當時我很貪玩,很愛玩。於是,我把包好的湯圓弄的一團糟。因為那一天是元宵節,所以爸爸媽媽沒有和我計較,她們只好重新包湯圓了。他們包好湯圓後,我們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説説笑笑,很是高興。

在元宵節那天,跳火堆是我們家鄉的傳統活動。那一天,我們一羣孩子只盼望天黑。只要天一黑,大人們就弄一堆又一堆的火堆,他們領着我們跳火堆。有時候,我們小孩子不願跳火堆,大人們就抱着我們一起跳,或者把大火堆分成小火堆讓我們跳。這一活動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了。這項活動結束後,家長們會帶着我們放煙花爆竹,我很喜歡在空中開了一朵大花,多漂亮啊!放煙花時,總會伴着我們的呼喊聲,歡呼聲。

看過煙花,在我家鄉里,鄰居朋友們會聚在一起,説説笑笑,快快樂樂。大人們在一起打撲克,聊天,我們小孩子會在一起跑跑跳跳,我們那時玩的不亦樂乎。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真盼望明年的元宵節啊!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7

爆竹聲,噼噼啪啪,傳入我的耳際,彷彿是在提醒我:“懶蟲,然後還不起牀,這天是元宵節!”對啊,我差點忘記了,便穿好衣服,來到門外,觀賞煙花。

只見它們像一顆顆導彈一樣,竄入廣闊的天際,幾秒鐘的時間,天空中展現出一朵朵的絢麗的花兒,像槍彈雨林,更像天女散花。

“張潔節,吃湯圓了!”媽媽叫我進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然後衝入了屋子裏,媽媽已為我盛好了熱氣騰騰的湯圓,狼吞虎嚥的我,彷彿又感覺到了過年的氣氛。

吃過湯圓,我們全家了祭拜祖墳,回到家裏,我聽到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今年元宵夜將上演虎年裏直徑最大的月亮。”我的眼前彷彿已經出現了那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温暖的月光,撒在江面上,星星點點,美麗極了!

一下午的時光,就這麼分分秒秒的過去了,外面的店面都關門了,人們都回到自我的家中,吃着香甜的團圓飯,我們家也如此。

我想了想,每年的.元宵節除了看電視還是看電視,這樣過的太單調了。然後這次我想和爸爸媽媽一齊到南湖公園去賞燈,我徵求了他們的意見,他們也同意我的意見。

來到南湖公園,我便想到了“千門燈火夜似晝”這句詩。我的眼睛立刻被那盞花形的燈吸引了,五彩繽紛,鮮豔奪目。幾百盞幾千盞燈連接成一條條筆直的長線,然後順着他們走下去,點亮了我的心燈。

又是一聲聲的炮響,人們在讚歎,夜色中,微微揚起的臉上也變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們不也像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嗎!生活是多麼的完美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8

每個地方過年都有自己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河脣鎮鍾氏的元宵節。

説起我們鍾氏的元宵節,看過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因為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河脣鍾氏宗族都會舉行盛大的遊神活動。那天,各個鍾氏村莊的子弟就會組織隊伍,敲鑼打鼓地帶着自己村的獅班井然有序地進到元宵場集合。元宵場周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花燈,這些花燈都是村中師傅們精心製作的。燈的式樣五花八門,多姿多彩,有不停轉動的“走馬燈”,有調皮的“猴燈”、“小狗燈”,有充滿神奇的“仙女燈”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讓元宵節增添了幾分喜慶。

十幾條村莊的獅班入場後,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後,舞獅、舞龍、打功夫、耍雜技各顯身手。看!那邊打功夫的小夥子,別看他年齡不大,打起功夫那招式,那樣板,一點也不亞於少林寺武功,他那精彩的武術表演贏得了觀眾們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在場的觀眾們目不轉睛地看着一場場精彩的表演,不時地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表演結束後,就開始遊神了。遊神的隊伍接近五公里長,走在隊伍前面的是載着神像的車輛,接着是由鍾氏各界知名人氏贊助佈置的花車,這些花車都各具特色,有的展示我們家鄉的.特產,有的展示我們生產的年貨,還有的展示我們過去的一年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的光榮榜

遊神的隊伍每到一個村莊,家家户户都早早擺好雞、肉、水果等祭品,等候着遊神隊伍的到來。隨着鑼鼓聲越來越近,村民們便一起放起鞭炮,“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鞭炮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直到游完鍾氏所有的村莊,活動才結束。這一天大家都很累,可是都很開心。

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9

正月十五晚上,我們一家高高興興地觀燈。

月亮圓得像一個大玉盤,真是月明星稀。街上人來人往,幾乎把路都堵住了,我們只好隨着人流向目的地移動。過了好一會兒,我和外公外婆費了好大的勁兒,才來到燈會會場。然而卻只能看到背面,多掃興啊!忽然我想起大姥家就在這條街上住,我們便擠出人羣,向對面樓走去。

我們在陽台上向下望去,啊!這整個一條街就像一條火龍,太美啦!有活靈活現的龜燈、有雕刻精細的走馬燈、有五彩繽紛的大花籃、還有我們孩子們最喜歡的米老鼠和唐老鴨。那些孩子們都恨不得能立刻變得高大些,去同米老鼠、唐老鴨握手,和它們一起翩翩起舞。我終於在燈海中找到了走馬蓮花燈,我最喜歡它,因為它不但外形美觀,更重要的是它是媽媽做的。這盞美麗的蓮花走馬燈由龍和鳳構成,龍嘴裏吐出幾個精巧的小燈籠,外面用一層淺藍色的紗布裹者,裏面有字有畫,下面的大蓮花惟妙惟肖,讓人百看不厭……這時候,不知誰喊了一聲:“放禮花了!”人們都舉目向高處望,為一飽眼福。只聽“哧”的一聲,從縣委大院竄出一顆“流星”直衝天空,接着“譁”的一下,那“流星”四散,人們歡聲雷動,震撼大地,響徹雲霄。只見天上開滿了紅豔豔像麥穗一樣的`花朵。又上來兩顆,其中一顆慢慢地散開,開始呈藍色的,又變成黃色,最後又變成了紅色,然後就紛紛散落,人們讚歎不已。孩子們歡喜得手舞足蹈,整條大街一片沸騰……

我和外公外婆興奮的在人流中向家走去的時候,心中都開滿了花。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0

“噼裏啪啦……”放鞭炮了。清晨,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噢,對了,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媽媽一同來到街上看紅火。走着走着,只見一輛彩車敲鑼打鼓地向我們這方開來。車上的背景布是紅色的。車上有一隻淺紅色的小牛,旁邊還寫着“牛氣沖天”幾個大字車上還掛着一圈小燈籠。不大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八一廣場。哇!這裏表演的節目可真多,有舞龍、扭秧歌、舞獅子、威風高蹺……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算是舞獅子和威風高蹺了。瞧!舞獅子的演員們一會兒往上躥,一會兒往下跳,一會往前,一會兒往後,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人又害怕又歡喜。威風高蹺可真驚險,我看上面的演員好象要掉下來似的,為他們足足捏了一把汗。

時間不知不覺就飛到了傍晚。我們到城南生態園去觀燈,嗬!這裏的燈各式各樣,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真可謂是“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啊!不信,你看!一座座彩燈高聳,映紅天際:“豬八戒吃西瓜”、“后羿射日”、“牧童吹春”、“八仙過海”、“夸父追日”……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燈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聲鼎沸,川流不息。真是一片燈的世界,人的'海洋。這時,禮花似流星一般飛向天空,又像盤旋着的蛇一樣落了下來,真是美不勝收。

回到家,媽媽給我們煮了元宵。我輕輕地咬了一口,嗯,真香!吃元宵也預示着在今年能夠團團圓圓。

這真是一個快樂,難忘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1

我的家鄉在河北的農村,家鄉的元宵節過的熱鬧極了,不亞於春節,春節的熱鬧勁還沒有過,元宵節就到了。

元宵節那天,家家户户吃元宵、放鞭炮,白天是熱熱鬧鬧的秧歌會,我們小孩子喜歡熱鬧,早早來到大街上,只見大街上一撥兒秧歌開始打圓場了。這時嗩吶換調,鑼鼓的韻律也變得更加昂揚。一對對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槳”的老漢在前面像醉翁一樣扭來舞去,船裏那水靈靈的“大姑娘”在忸怩作態。正扭到高潮處,後面卻衝出幾個“刁老婆”。他們手拿棒槌,身穿青大布衫,耳朵上還掛着一紅一綠的大辣椒,頭上梳着“爪籬把”,臉上還有一個黃豆大的“黑痣”,黃臉朱脣,氣勢洶洶,大有“棒打鴛鴦”之勢,三躥兩跳來到了旱船跟前,與“老漢”開始周旋。“棒”“槳”相撞“乒乒乓乓”,“醜臉”相對互不相讓,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這撥兒剛過,那撥兒又來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白天追了一天的秧歌,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街上看花燈。夜景真美呀!一串串車燈像一條條奔流不息閃光的.長河。放眼望去,一盞盞路燈好似一條長長的銀龍,一直伸向天邊。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賣燈的攤位都擠得水泄不通。今年的花燈品種還真多呀,因為今年是兔年,所以兔子燈特別多,蜻蜓燈,花貓燈……特別是孫悟空火眼金睛燈,那兩隻眼睛一閃一閃的。真神氣!小朋友手中都各自提着自己喜歡的花燈,一蹦一跳地,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悦。晚上,我做了一個好夢,夢見自已變成了一盞兔子燈,我身上的毛色可鮮豔了,黃毛中夾雜着些白毛。兩隻圓圓的大紅眼睛不時地閃動着,真可愛!我手上還抱着一隻大蘿蔔。我被小朋友得意地提在手上,真神氣。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2

今天是元宵節,民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坐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由於過元宵節家長們給我們買了許多煙火,有小蜜蜂、手榴彈、閃光雷、小雷公、飛毛腿導彈、摔炮…… 我的全家手牽着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着。邊走邊放我們自己的煙火,

我們走在路上遠遠地看見煙廠家屬院正在放煙火,我一家來到北關煙廠家屬院門口那裏的煙火有千姿百態、各式各樣。比如:土花,放在地上,好似一座座小火山噴出金火焰,又好象一棵棵金黃金黃的麥穗在朝大家招手哪;“小地鼠”頭朝上,導線就像地鼠的尾巴,點燃導線,

地鼠就“瞅”的`一聲飛到半空,緊接着“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最後由四個“孔雀開屏”一齊點燃,似乎百隻孔雀一齊開屏,好看極了! 然後,我們打着面的從康莊市場到菏澤唯一的立交橋——雙河集立交橋,在人民路上我們看到有許多由彩燈編織成的動物路燈,

中華路尤為熱鬧:魯能廣場有大型歌舞晚會,天香公園門口人山人海,園內的樹木都被掛上了五彩斑斕的彩燈,更有幾分韻味…… 最後我們回到家,正好趕上了中央台的元宵晚會——《健力寶杯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頒獎晚會》。 於是大傢伙又圍坐在電視機前欣賞起精彩的電視節目,

當看到郭東臨表演的空中飛人時,笑的大家合不攏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漸漸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將要在零點的鐘聲中消逝……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3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大節日,全國各地的節日風俗是不一樣的。我的家鄉過元宵節可以説是熱鬧非凡,喜氣洋洋。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活動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啊,似乎要把這一年的所有喜慶都融入這一天。

元宵節這天村裏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特別是舞龍、舞獅最熱鬧。龍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個人舞,龍頭前面有一顆珠子。這個珠子叫“龍珠”,龍舞起來時很好看,像真的的龍一樣,觀眾不斷叫好,有些觀眾去摸龍,他們説摸了龍能治百病,一年都不會生病,舞的人舞的'滿頭大汗,觀眾拍手叫好。

舞龍精彩,還有更加有意思活動。這天無論大人小孩都要走出户外,到處遊玩,和親朋好友一起去遊玩,聽他們説,這樣以後一年都不會生病。我想人們出去走一走,是有一定道理的,春節間吃的好,喝的好,運動的少,到元宵節時人們出去活動活動,鍛鍊身體當然會有好處了,就不會生病了。過元宵節這天還有個最吸引人的節目——看煙花。聽過晚飯,廣場上早早地聚集了很多人了,都在那裏尋找好的位置。只聽見“呯”的一聲,禮花爆開,照亮了天空,接着又放了一個禮花,禮花爆開的時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着把禮花爆到水面上,禮花在水面上跳舞,大家都高興的歡呼起來,我們聞到了許多火藥味,突然,一個禮花爆開了,綠色馬上變成紅色,又變成了黃色,隔了幾秒,又發出了幾發,精彩的時候到了,一個禮花爆開了,像一簾瀑布飛流直下,真是有一落千丈的感覺。焰火晚會結束了,但是人們還留戀在晚會之中。

家鄉的元宵節真是個快樂的節日。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4

春節過後便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是必定是要吃元宵的。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的説法不一。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內紅外白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跟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在中國元宵跟湯圓是兩回事。元宵跟湯圓在古代統稱“湯圓”。後來時移事遷,北方稱之為“元宵”南方稱之為“湯圓”叫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我山東籍書北部,正月十五自然要吃元宵的。

正月十四,媽媽就和我忙着做起元宵來了

媽媽拿出從老家捎來的糯米粉,倒在簸箕裏,接上一碗涼水,取出從超市買來的`凍餡,就着手做元宵了!媽媽先將幾個蘸過水的黑芝麻餡兒放到簸箕裏,飛快的晃動簸箕,餡兒上就裹上了一層糯米粉。接着,媽媽又熟練地將裹上糯米的黑芝麻餡兒過一下涼水,再次發到簸箕裏滾動。如此四五次,一個玲瓏小巧的元宵就做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幾次失敗後也做好了幾個元宵。

做好之後放到通風處晾曬一夜,正月十五便着手煮元宵了。

看着滾好的糯米皮包着黑漆如墨的黑芝麻餡兒,溜進冒着裊裊輕煙的沸水裏,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煮好,晾涼後,元宵上桌啦。白淨雪亮的小元宵不禁令我垂涎三尺。舀起一個,迫不及待的送到嘴裏。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的黑芝麻便流了出來。糯而不黏的皮兒,香兒不膩的餡兒,嚥了下去,嘴裏依然留着芝麻的噴香……

在北方,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圓月一樣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標籤:元宵節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