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通用】元宵節作文5篇

元宵節1.0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用】元宵節作文5篇

元宵節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小記者團的同學們來到了萬科西溪蝶園,一起來鬧元宵。

我們首先來做花燈。老師早已幫我們準備好了材料,今天要做許願燈,就是大家在電視劇裏看到過的那種會在天上飛的孔明燈。因為我從來沒有做過,我充滿了期待。

拿到老師發的.許願燈以後,我們迫不及待地就拿起畫筆畫了起來,不一會兒,許願燈上畫滿了我們新年的祝福。在許願燈上我寫滿了祝福語,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別人能和我一樣快樂。

元宵節吃湯圓那是必不可少的。畫完花燈,我們一起吃湯圓。今天真是大飽口福啦!來看看老師們給我們準備了哪些口味,甜甜的草莓味,苦苦的巧克力味,還有芝麻味的,哇!好多都是我平時沒有吃過的。糯糯的湯圓一咬開,滿嘴留香,真好吃啊!

最後我們猜了很多燈謎,我一共猜中了十多個,幸運地抽到了一盒CD。

今年的元宵節,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元宵節作文 篇2

今年,我過了特別的元宵節。因為外婆生病住院,大家忙着照顧外婆,再加上我又發燒了,就只能呆在家裏,也沒辦法吃到元宵湯丸了。

晚上,外面開始放煙火。一陣陣清脆的“噼啪”聲響起,緊接着,煙花綻開,像無數閃亮的.星星在飛舞。這些煙花顏色各異,有紅色的,有綠色的,有紫色的,有紅中帶黃的……我看得應接不暇,真是“東風夜放花千樹”,好一派“花市燈如晝”的熱鬧景象!

然後,我和爸爸參加了東南網“邀你猜燈謎鬧元宵活動”。前兩題比較簡單,第三題“早不説晚不説——打一字”,爸爸提醒我,一日三餐,除了早餐和晚餐,還得吃午餐。這時,我就聯繫到了“午”,中午説就是“許”。一輸入答案,還真是回答正確了。接下來,猜福建地名,看謎面“天知地知我知”,我就猜出是三明。但是我們怎麼也猜不出媽媽出生地廈門的謎語“高樓出入處”。最後猜成語,“啞巴打手勢”,我們一開始以為是“指手劃腳”,後來才猜中是“不言而喻”;謎面“愛好旅遊”,我本來以為是“遊山玩水”,結果答錯了,後來我才知道謎底是“喜出望外”,真是匪夷所思啊!最後評定結果,我們成績還不錯,被評為“天才大腦”,獎勵一個熱水杯和一個建盞。

元宵節作文 篇3

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沒錯,就是——元宵節。

來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討論誰最會包餃子,誰包的好看……知道我們為什麼討論這些嗎?因為我們是六年級畢業班,學校想讓我們有個難忘的六年級,所以特意今天為我們舉辦包餃子活動,這可是隻有我們六年級才有的哦!很好吧!

上完第一節課,老師就組織我們把桌子擺好,再擺桌布,兩樣都擺好後,我們全班就都去洗手,洗完手戴上一次性手套,包餃子活動就隆重開始了。

當老師把餃子皮和肉餡放在我們的面前時,你可以看出每個人那躍躍欲試的模樣,當老師説:“開始包!”每個人都迅速拿起餃子皮包了起來。我先拿了一張餃子皮放在手心,再用勺子放上一點肉餡,再用手點了點水,在餃子皮邊緣抹了一圈,然後,再一對摺,把兩端捏進去,最後再用力一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然後再接着做第二個,第三個……做到後面,我們組的同學玩起了花樣,我們做了“元寶”“風車”"小籠包"“馬桶”等。把我們樂的哈哈直笑。

到了煮餃子的環節,我們都耐心的'等着餃子煮好……終於煮好了,我們飛奔到老師面前盛餃子,轉眼間,老師後面排了一條大大的“長龍”,我們嚐到了自己包的餃子,心裏美極了!我們不僅吃了餃子,還吃了雞腿和湯圓呢!雞腿好好吃,湯圓甜甜的。

今天這個日子,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元宵節作文 篇4

尋着春意闌珊的氣息,看着空中幽深的峨眉月,我們全家在正月初七的傍晚,來到了石鼓山太陽市賞花燈…

來到石鼓山腳下,遠遠望去,這夜晚的石鼓山,像是鑲上了璀璨的明珠,富麗堂皇,絢麗多彩。那山上的石鼓閣,平日裏覺得它只是巍峨、肅穆,可夜晚一看,它那樣璀璨,那樣輝煌,像給石鼓山戴上一頂金光閃閃的皇冠。

山腳下的大門口,一座巨大的紅色花燈拱門裝點着節日喜慶的氣氛。拱門上,花朵、小雞、元寶,都閃爍着亮光。花朵上的瓣兒顏色鮮亮,小雞活潑的笑容十分燦爛,元寶也亮亮的,象徵吉祥的金色為人們帶來新年的喜慶。

順着迎賓大道望進走,買了門票,進入燈展區,迎接我的,是路兩邊美麗的花燈。我蹦蹦跳跳,看着這些人造的景色。草坪上,鋪着一閃一閃的彩燈;每一個路燈上,都掛着大紅色的大燈籠,象徵着新年的吉祥,又為人們祈福;小樹旁,立着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和光頭強造型的充氣燈,每一個都熠熠生輝,每一個都非常生動,讓人覺得,下一刻,他們就會跑着、跳着和我們一起玩了。

沿着蜿蜒的山路繼續往前走,我看見了白雪公主造型燈,她優雅地站着,一襲長裙,長髮披肩,眼神歡樂,表情生動,兩片脣瓣微微合在一起,朝我們微笑。大概是受了她的感染,我也笑了。瞧,一波穿着揹帶褲的小黃人開着出租車向我跑來,神偷奶爸和三個小姑娘給我們招手,黑貓警長騎着電動車唱着新年的歌謠;看,閃着燈光的鞦韆上,有幾個小女孩在嘻嘻哈哈地笑,燈做的禮物堆讓人滿心歡喜,小蝴蝶、小孔雀跳着神祕的舞蹈。

此刻的世界,到處是明亮的,閃爍的,温暖的,讓所有人都微笑的。

遠處傳來了一陣水聲。已是傍晚,哪裏又會有水聲呢?往前走,去探個究竟,便看見一部優美的水幕電影。只見公園的大湖,不知是哪裏不停地向湖中央噴水,湖面上,向上噴湧了很多水,一直不停,形成了一堵水幕牆,水幕牆後面有一架投影儀,向那水幕牆上投射着一部生動的電影。水聲一直在響,時而有些微弱,窸窸窣窣,時而又很是振奮,嘩啦嘩啦,時時作響。那水又十分清澈,被岸上的光亮沁紅了顏色,又給湖水增添了幾份快樂。等電影投放上去,那水幕上,便看見了電影畫面。栩栩如生,雖沒有真幕布上放映的'那樣完美,卻有那自然的風韻,讓那電影好像有了靈氣、有了生命,自己演繹着,自己編排着。這也是一個文化,它將自然的水和人為的電影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效果更是充滿了情調,充滿了温馨,更是充滿了和諧所帶來的歡樂。不論電影的劇情是如何,不論放映的效果有沒有達到完美,但它的結合手法都是非常巧妙的。

看完了水幕電影,我又抬起頭看見那一輪月亮,就發現天空中有幾道光。那光是哪裏來的呢?是幹什麼的呢?我和爸爸一邊尋着燈光,一邊欣賞花燈,緩緩地向前走着。

踏上一座橋,我又看見橋下的水面上有一隻巨大的、花燈做的鯨魚。它的背是藍色的,而那藍色,深邃地透徹着整個魚身,卻又可愛地無與倫比,閃爍着興奮的燈光。鯨魚的雙眼炯炯有神,嘴巴微閉。魚肚子是白色的,米白米白,靈動又清新。大橋旁邊,是一路的大紅燈籠,人們的歡聲笑語和它結合在一起,那濃濃的年味就撲鼻而來了。正欣賞燈籠時,湖面上又出現了幾隻天鵝燈。中間最大的那兩隻,依偎在一起,像是失散已久,如今又重聚在一起的親人,讓人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嘴角不知不覺間便蕩起了滿足的微笑。旁邊的幾隻小天鵝像是在戲水,它們倒像我們小孩子,管他三七二十一,聚在一起了先瘋玩一通,好好補償補償平時沒有空閒的自己。

哈哈,這兒的花燈可真是好玩,每一個都像活物一般,給人帶來歡樂。我走着,看着,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燈會主會場。

哇!一走到這裏,我便情不自禁的叫了一聲,因為這兒的燈太美啦!

三角形的巨燈向前排列,形成一個華麗的通道。旁邊又有各種造型的花燈,一時間閃耀着五彩繽紛的光芒,又映紅了天幕。路兩邊,還有花燈做的十二生肖,很多人都跑到自己的生肖旁邊照相留念。會場最前邊搭着舞台,一大羣人站在舞台下欣賞表演。我們的國粹變臉、東北二人轉、戲劇表演…每一個都引人發笑,全場都是笑聲和鼓掌聲。舞台上的燈十分耀眼,時而照向天空,時而照着人羣,時而又照着舞台。霎時間,過年的喜慶勁兒就被熱烈的掌聲、精彩的表演、活靈活現的花燈所襯托出了。

忘我地去欣賞,每個人都忘了煩惱。

也許是因為現在大人的工作太忙,小孩子的學習太忙,讓我們都步履太快,來不及慢下來,靜靜欣賞。也許當我們停下腳步,看看這些花燈,這些國粹,我們才明白人生的意義。

看花燈不只是看,不只是欣賞,而且讓我們明白了,花燈是凡物,快樂是感悟,花燈被我們觀賞了,而快樂是自己內心發出的,所以我們不但要懂得欣賞,還要懂得感悟。

元宵節作文 篇5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

唐代時,元宵放燈已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京城“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為花樹”。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云牶“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的場景。唐代詩人張悦也曾用詩讚道牶“花萼樓門雨露新,長安城市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把元宵節賞燈的情景描述得淋漓盡致。李商隱則用“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值得稱道的,還應首推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裏雖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盛況,卻藴含着十分歡樂愉悦熱烈熙攘的場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況空前,燈市更為壯觀。蘇東坡有詩云牶“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范成大也有詩寫道“吳台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詩中的“影燈”即是“走馬燈”。大詞人辛棄疾曾有一闕千古傳誦的頌元宵盛況之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花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明代更加鋪張,將元宵放燈從三夜改為十夜。唐伯虎曾賦詩盛讚元宵節,把人們帶進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遊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熱鬧的場面除各種花燈外,還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龍’火獅等。阮元有羊城燈市詩云:“海螯雲鳳巧玲瓏,歸德門明列彩屏,市火蠻賓餘物力,長年羊德復仙靈。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是説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清代詩人姚元之寫的《詠元宵節》詩“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動、精彩別緻。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着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裏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説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複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