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選】清明節作文600字錦集6篇

清明節6.9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作文600字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清明節作文600字錦集6篇

清明節作文600字 篇1

前天是清明節,要吃清明果。早晨,我像一陣風似地爬起了牀。吃好早點後,咱們就去外婆家做清明果了。咱們一到外婆家,就看見外公已經在切艾了。外公告訴我,艾是做清明果的野草(也叫清明草),剁成漿後和到面裏,麪糰就變成了墨綠色,而且做成的清明果嚼起來韌性十足、回味無窮。我急忙跑了過去,説道:“外公,外公,給我剁、給我剁!”外公把刀給了我,擔心地説:“一定要小心點呀!”我高興地點點頭,拿起刀就準備切,忽然,爸爸來了。爸爸説:“我也來幫你剁吧!”

“好嘞!”我就分了一半給爸爸。咱們剁得很仔細,一面剁碎了再反過來剁另一面。可是,每次反到另一面的時候,我總是發現這面都還是很粗,根本就沒剁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經過長年累月的切菜、切肉,砧板的中間已經凹下去,整塊砧板變得不平整了,咱們切凹的地方就剁不到底了。所以,在咱們切第一面的時候,另一面會很粗。原來如此!艾漿剁好了,還要準備點什麼呢?當然是包清明果用的餡了!首先,咱們要把筍、肉和豆腐乾分別切成丁,再把它們放到一起拌和均勻,加上少量黃酒、味精、香葱等調料,香噴噴的鹹清明果餡就大功告成了。接着,由外公把磨好的米粉用前面剁好的艾漿和成團,外公邊和麪團邊教我道:“這是一項需要技術和經驗的精細活,水加多了麪糰會象扶不上上牆的爛泥,加少了又會因太乾沒粘性而包不了餡,所加水量要加得恰到好處才行。”接下來,我和爸、媽分工合作,一個把和好的麪糰勻成好多個小麪糰;一個把小麪糰做成碗狀再包入準備好的餡;我再把包好的清明果放入模子用力按實,再反過來往桌上輕輕一敲。哈哈,清明果做好了。蒸熟以後,一個個熱騰騰、晶瑩剔透的“紅果果、綠泡泡”展現在咱們面前,我趕緊搶先嚐了一口,哇噻!那個味道真是妙不可言。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讒得邊上的老爸直淌口水!我邊吃着可口的清明果,邊尋思看似簡單的小小清明果原來包含着這麼多的學問哪!

清明節作文600字 篇2

四月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這天,我要和爸爸一起去大爺爺、大奶奶墓前掃墓。

記得唐朝有位大詩人叫杜牧,他寫過一篇以《清明》為題的詩,詩中這樣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可今天恰恰相反,天空萬里無雲,陽光明媚;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路邊開滿了不知名的鮮花,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白的像雪,漂亮極了!麥田裏,麥苗綠油油的,像給大地鋪上一層綠色的毯子;小河清澈見底,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像是在做遊戲。此情此景,讓我絲毫沒有感到一點“斷魂”的感覺!

當我和爸爸看到那仿古大門上方方正正四個字“西郊公墓”,再看看身邊一個個拎着祭品,神色凝重的行人時,我的心裏隱約感到一絲哀傷。

來到公墓,一陣陣哭聲不時傳來,公墓上空飄浮着股股青煙,更讓我增添了哀傷壓抑的心情。來到大爺爺、大奶奶的墓前,爸爸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祭品,燒了起來,還不時的低聲禱告着什麼。我好奇的問爸爸在説什麼?爸爸説是在告訴大爺爺、大奶奶,我們來看望他們了。望着熊熊燃燒的火焰,看着墓碑上大爺爺、大奶奶的照片,我不由地想起了他們生前那慈愛的笑臉、和藹的話語,一切都歷歷在目,“我想念你們,大爺爺、大奶奶!”我輕聲説道。燒完祭品,我們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默默地離開了公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寫的沒錯,雖然今天晴空萬里,雖然今天鳥語花香,但在懷念逝去的親人們時,人們的心情是悲傷的,那陣陣和風在他們的眼裏,也是漫天的風雨。

清明節作文600字 篇3

放假第一天,我和媽媽、爸爸在路上顛簸了5個小時才到了老家羅山。一進到家門裏,就聞到了飯菜的清香。爺爺、奶奶從屋子裏迎了出來。中午12點吃的飯現在已經被消化的空無一物。吃完飯再看一會兒電視就上牀睡覺了,爸爸和媽媽的哈欠已經接二連三的出來了,而我一點兒也不瞌睡。老爸説我是夜貓子一點兒也不假。

第二天早上,媽媽對我説了清明節的由來:重耳流亡的時候,因為沒有食物而暈倒在半路上,介子推從他大腿上挖了1塊肉給重耳熬了一鍋湯。後來,重耳為了感激他請他做官,但介子推為了奉養母親而不願意做官。重耳手下的一位大臣為他想了一個辦法,可以放火燒山把介子推逼出來,重耳就按照他説的話做了。等到火把整座山都燒盡了,介子推還是沒有出來,原來介子推和他的母親早已被大火燒死在一棵柳樹的樹洞裏。重耳知道後傷心欲絕,於是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因為寒食節與清明節相差的天數不是太多,後人就把它們統一叫做清明節,大家就在清明節這天懷念和祭祀祖先。

第二天上午,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大伯,還有幾個親戚一起去給祖先上墳。放炮的時候出了一點小意外,火星將墳前的枯草燒着了,當時風很大,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火越燒越大。爺爺、爸爸和大伯趕緊一起滅火。幸好火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沒有燒到旁邊的農田裏。火滅了之後爺爺還一直守在墳前,防止死灰復燃,再次起火。回來的路上,還看到好幾起因為上墳而引起的火災,有一處因為火勢太猛,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把小半個山坡都燒着了,只好撥打119來撲滅大火。看來,我們在懷念祖先的時候,也要注意防範火災,保護環境啊。

清明節作文600字 篇4

清明是一個祭奠祖先的節日,這個節日一來,各家各户裏都準備着去上山掃墓祭祖了。清明節前後幾天裏,集市裏的小攤上都擺放出了不少的祭品。這些香燭、插花等等都是專門為祭祖所準備的。

集市上人來人往,在這喧囂聲之中,人們祭品也都多了起來。等到上山掃墓的時候,人們紛紛提着手上的祭品去祖先的墓地前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懷念之意,以及敬重之心。

在我的家鄉,清明節祭祖這天,人們的臉上都有些許的嚴肅。因為在我家鄉人的心中,這個日子原本就是帶着傷感的,我們也需得懷着對祖先的敬意去祭祖。這一天,通往墓地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人,大人的手上提着香燭、鞭炮之類的物品,小孩子們的手上則拿着一束一束的插花。

清明節的雨是最準時的,每到一年清明,在人們的掃墓間,雨絲就從天空中紛紛飄灑了下來。雨濕潤了整個大地,也濕潤了不少人的眼眶。這一天,人們的心底都被勾起了一段一段回憶,回憶裏有歡快,回憶裏的人也都帶着笑臉在望向着我們。可是當回憶到達了一個節點,畫面突然一轉,從那個節點之後,我們生活的記憶中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那個人的笑臉。悲傷瞬時從我們腦海的記憶中傳遞到了我們的心裏。在清明節這個日子裏,我們有很多對逝去的親人的不捨。這也就無怪乎,清明是一個悲傷的節日了。

每年清明節祭祖也是有一整套流程的,我們要將祭品放在每一位祖先的墓地上,要為祖先的墓地清理一番。我們要將這些顏色鮮豔的插花插在祖先的墓地上,要燃上蠟燭,點上長香。之後,我們要點上爆竹,爆竹的噼裏啪啦聲就在山間裏響了起來。清明祭祖也就在落下的鞭炮聲中也結束了。

清明節作文600字 篇5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我們怎能忘了屈原,在懷王客死於秦之時來到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舉世皆醉,而我獨醒。”漁夫勸他説:“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長歎一聲説:“世人又有誰能理解我呢?楚國日削月割,懷王客死於秦,只剩下無能的襄王與子蘭。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顏面苟活於世?唯有一死,乃了我心頭之恨!”乃作《懷沙》之賦,然後懷石投汨羅江一死。後人對此不平,以為楚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我認為這忽視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前者是別無選擇的獻身,後者卻是投機。身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使“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可以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以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奉獻,但作為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放到“詩人”之上,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隊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偉大的,他為了祖國,為了社稷,殫思極慮,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給了我們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裏,還活在那些傑出的生裏,活在那些傑出的死裏,活在歷史裏,活在未來中。五千年積澱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為漫長浩渺。

清明節作文600字 篇6

“每年清明,你回家做什麼?” “掃墓咯!” “掃墓?那是怎樣掃啊?” “怎麼掃墓?不就是放祭品、燒紙錢、放鞭炮,再跪在祖先的墳前拜拜和求得他們的保佑唄!” “求保佑?求什麼保佑?” “還能求什麼?做生意的求生意興隆,讀書的求成績好,做官的求步步高昇,小孩子求快高長大嘛!這都不會?” “就這樣?還有嗎?” “沒了!” “……自私!” 自私?是的,我想是的很自私。 為何? 為何?為何呢? 每一個人都跪在祖先墳前求他保佑自己,卻沒有一個人好好站在墳前問問先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如何。

雖然這些問候他們不會知道,他亦不會從墳冢中跳出來告訴你;但是這麼做,起碼對死去的人表示了自己的尊重和一片心意啊!一年,就這麼一天,在這麼一天裏,我們為何不表示一下對故人的尊重和關懷呢?這麼“百求不厭”地索取,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現在的人都説“死人吃的比活人都好”,可是為什麼不想一想原因呢?我想了想,結論就是:因為他們死了。是的,因為他們死了。他們活着的時候沒能吃上幾頓好料,現在他們死了,難道就不能補償他們一下嗎?

況且,現在的人,都是心甘情願的買東西祭奠先人的嗎?能有幾個人真正懷着“緬懷先人”的心理去掃墓的呢?現在的人們,現在,“清明”對於現代人而言,就是一個任務,一種推脱不掉的責任。這一天必須回去掃墓,好像掃完了,這個任務就完成了,今年的這個責任,也就可以卸下了。可是,這一天的意義,真的就只是這樣而已嗎?若真如此,那“路上行人慾斷魂”從何説起呢? 唉,現在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