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品】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集合五篇

清明節2.36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集合五篇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這首詩,而我家鄉的習俗卻截然不同。

每到清明節,不管你多忙都必須得趕回來給自己的親人燒紙錢,祭拜,假如不這樣的話,那就是對祖先大不敬。

清明節一早,家家趕做祭拜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做東西,我就在旁邊打下手,媽媽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麼“萬事興,一笑仙等”。祭拜品做完了,該包紙錢了,先人把一大堆的紙錢十張十張的包了起來,然後又把它曬在太陽下面曬乾,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曬乾呢?媽媽笑了笑説:“不曬乾怎麼好燒呢。”

在曬紙錢時也要吃飯,吃飯前要“叫飯”,就是把飯什麼的都準備好後,叫死去的親人來“吃飯”。説是吃,其實這也是一種禮儀罷了。先人吃完“飯”後,未滿12歲的小孩能吃先人吃的飯,要重新盛飯。

飯也吃完了,紙錢也曬乾了,是時候出發去給先人祭拜了。

我們來到祖宗的墳前掃墓,然後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墳前,然後邊燒紙錢,邊放炮。祭拜後,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情形。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清明節都是伴着濛濛的以用雨一樣。讓人覺得很悲傷。

這一天早晨,我和老爸、弟弟……一起去祭拜死去的親人,老爸會帶一些祭品,有肉、水果、酒……路很不好走。終於到了墓前。我們會燒一些紙錢,來藉此表達我們對幫一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裏默默地祈禱他們,祝福他們在天之靈能能幸福、快快樂樂地活着。

遠處的景物映入我的眼簾,鳥兒在高空中歡樂地唱着奏鳴曲,漫山的杜鵑花,又叫清明花,因為它是在清明節的時候還會開放。老爸他們先把爺爺的墓旁邊的雜草除掉,再挖土放在墓上。我們不禁想起了與親人以前的回憶和生活。我們先把香扎進土裏,老爸把酒倒在墓前。

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和自信,不要讓死去的親人擔心,他們也會祝福我們,身體健康,每夫快快樂樂地活着。

爺爺、奶奶,我們要走了,希望你們在天之靈能向我們,一樣快樂的活着。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 篇3

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爸爸帶我去杏花公園放風箏。

來到杏花公園,放風箏的人可真多呢!於是,我爸爸帶我來到了一家小店,買了個風箏。這個風箏是“章魚”形狀的,它有8個觸角,是黑色的。接着,我對我爸爸説:“老爸,你負責拉線,我負責拉風箏。”我爸爸説:“OK!let go!

開始放風箏了,我拉着風箏,我爸爸牽着線,一陣狂奔,風箏隨風飄起來,我爸爸趕緊放線,再牽着線把風箏往上,只見風箏慢慢的扶搖直上,我和我爸爸仰着頭,看着隨風飄動的風箏。風兒吹來,風箏在天上飄,風兒停,風箏就左右搖擺,就像喝醉了酒一樣,往下落。風箏越飛越高,像一隻自由自在的小鳥,我心裏一陣得意。

突然,風箏來了個倒栽葱,我心裏一慌,不知怎麼辦才好,只聽我爸爸説:“別拉緊了”。我馬上就鬆了手,果然,風箏又飛上去了。

這時,只見各式各樣的風箏在天上飛,有金黃色的“蜜蜂”、有美麗的“鳳凰”、有可愛的“白鴿”等。一隻只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它們在天空中玩耍呢!

我喜歡放風箏!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 篇4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老媽看了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老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老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300字 篇5

四月,東風徐拂,温柔的、輕輕的撫摸大地,花兒甦醒了,大地露出美麗的臉龐;鳥兒飛上枝頭“吱吱喳喳”的鳴唱,歡迎着春天,燕子又回來屋檐下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使我想起,四月五日——清明節。

每到清明節,祭祖掃墓的人潮總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到了目的地,只見雜草叢生,大人小孩們分工合作,拿着鋤頭鐮刀,把祖墳上的雜草除得一乾二淨。大家擺上祭祖用的牲禮,雞、鴨、魚、豆乾、水果……等祭品,家中的長輩發給每個人三柱清香,我屏氣凝神的祝禱,看着香煙裊裊緩緩升上雲霄,不知道在天之靈的祖先,您看見了嗎?您聽見了嗎?

爸爸媽媽告訴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總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父母在世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否則等父母百年了就後悔莫及了!而祭祀祖先使大家懂得飲水思源、慎終追遠。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以前祖先蓽路藍縷的開墾,使得現在的大家得以豐衣足食,大家做子孫的千萬不要數典忘祖,更不可以辜負先人對子孫的期望和訓示。

每年的掃墓,使大家謹記慎終追遠的重要性,也感念祖先的先勞,知道大家要好好的努力向上,光宗耀祖,不要讓祖先在天之靈還替大家操心,這樣才是真正的好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