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九篇

清明節9.91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九篇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1

每到清明節,我都要隨着爸爸回老家祭祖,今年也不例外。我家要祭掃的墓非常多,大約要二十多處,前幾年,爸爸都只帶我去過幾處,今年,爸爸説我長大了,要一處處地去祭掃。

凌晨三點,我們就起牀了,洗漱完便開車回老家了。早上六點多,我們就到了,上午十一點多,我們就出發了,僅僅坐了幾分鐘的車就必須下車走路了,我拿着裝有冥幣的袋子走在中間。

到了第一個地方,我拿出一些冥幣,分散開扔在“黃色布料”上。然後,二伯上去擺飯菜,等他下來後,叔叔放鞭了,伯伯燒着紙,嘴裏還唸叨着什麼,然後讓我們挨個兒跪在地上,每人磕三個頭,然後再起來,收拾好東西,繼續向第二站走去,第二站依舊是如此,第三、四、五站……依舊是這樣。到第十幾處時,我已經深深地感覺到這雙腳已經不是我的了,就像被拴上了千斤重的鐵球,再也走不動了,我想過放棄,可想到這是在祭掃我家的祖先,還是咬咬牙堅持下去了!

最後一站是我外公的墓,外公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媽媽告訴我,外公是個非常好,非常勤勞,非常善良的人。他非常愛我。在我還在媽媽懷抱裏的時候,外公就查出得了喉癌,可是因為家裏窮,沒有條件治,只好在家裏休養。儘管他自己身體非常虛弱,但只要聽到我在牀上哭,就會去抱我。家裏人都勸他不要抱了。可是,他總是不聽,堅持要抱,説看到我的小臉粉嫩粉嫩的,特別可愛,看着就開心。後來,他終於沒有戰勝病魔,在我一歲多的時候去世了。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濕潤了,啊,外公,您聽到了嗎?我在叫您,我是您最最疼愛的孫女啊!我來看您了!

祭掃完了之後,我們在外婆家吃過午飯後,再整頓了一番後,就出發回常州了。這次我們祭拜了我的太爺爺、小爺爺、外公等,雖然祭掃很累,但是我覺得是值得的。沒有先祖,哪來的我們呢?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外公,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裏很久很久了。外孫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外孫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長。他為人忠厚老實,從不貪圖小利,一直為村默默的工作着,直至他死去。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但是我想,我對於外公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外公的音容笑貌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哪怕是五年、十年,這種感覺還是沒有減弱、消失,反而更加強烈。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今天,又一次站在外公的墳前,淚光朦朧了雙眼。透過蒙蒙的雨絲,只發現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裏人寫着春聯,還在告誡村裏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裏倒,還在為村裏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麼抓,都已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濕在掌心。這時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但外公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那是一楨新陳代謝的生機景象,紛紛雨、滴滴淚交織在一起,滋養着我。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3

清明祭祖

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紀念已故親人的傳統節日,我們家也不列外。一大早我們就和外婆一家一起趕往了墓地,去祭拜已故的曾祖父和曾祖母他們。

車窗外的風景真的很美,再加上今天那風和日麗的天氣,我真的被陶醉了,看那含苞欲放的桃花,爭奇鬥豔的櫻花,還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到處都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真的是美不勝收啊!而車內的媽媽一路上都在跟我説着她和她奶奶之間的往事,這讓我聽得心裏酸酸的,這樣很快我們就到了墓地———“龍居寺”。我們一行來到了阿太他們的墓碑前,外婆準備了酒菜,還有水果和清明糰子,放在了墓碑前,還點上蠟燭和香,用這些來祭奠阿太他們。接着我們都在墓碑前拜了拜,每個人都想着自己的心願,希望阿太來保佑我們能完成,而我當然也不列外了,希望阿太,能保佑我學習進步,我們大家身體健康。

很快我們就結束了今天的祭祖行程,我們懷着淡淡的憂傷踏上了回家的路,而我也終於感受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幾句詩的真正含義。

掃墓

只聽滴滴、滴滴……雨聲在我耳邊徘徊。我在車上把頭探出窗外。涼風在我臉上絲絲劃過,感到一絲絲的涼意。因為這是我們約定掃墓的日子。俗話説的好“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的日子,正好靈驗了清明的天氣。

看到路上匆匆忙忙去掃墓的行人,不知不覺我們也到了墓地。我們踏着一路的泥濘,艱難地走到了山頂。山上細雨濛濛,山間綠樹紅花。一眼望去,山霧迷濛的景色浮現在我眼前。只見爺爺在放我們精心準備的祭品。有水果、有高點,但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清明糰子。

雨落到了山間,落在了墓碑上,落在了爺爺的頭髮上。我心裏冷冷的,不住的想起了太奶奶。他那慈祥的目光,那雙蒼老的大手,一一浮現在我眼前。你還活着時,有好吃的東西一定會留給我。自己卻不捨得吃。在這個下雨的清明節,讓我更加想起了太奶奶。

這個下雨的清明,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絲哀愁……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4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放假了,許多同學都跟隨家人回了老家。我們的家太遠了,所以沒回去。我打電話給遠在家鄉的大伯,叮囑他幫我們給奶奶送一束最美的花,表達我們思念的心情。

清明節的活動不只是掃墓,還有踏青。今天天氣晴朗,空氣中充滿了花香。爸爸帶我、表弟和外公去了龍城公園,那裏人山人海的,有的在健身器材那裏鍛鍊身體,有的在散步,有的坐着休息聊天,還有的在打羽毛球。在山路的旁邊,有一條小溪,淺淺的溪水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和小蝌蚪,它們自在的游來游去。有許多小孩在溪水裏抓魚,還有的小朋友在路上你追我趕的,他們玩耍得非常開心。

爬山的人非常多,我表弟先跑到了前面,我們在後面慢慢地走。過了一會兒,表弟跑了回來,大聲地説:“我看見了一個牌子,我不知道上面寫着什麼?”我看了看,説:“是小心毒蛇!”表弟好奇地問我:“真的有毒蛇嗎?”我回答:“有,以前在這裏的蛇已經被除掉了,不用害怕了。”我們就繼續向上爬。上山的路越來越陡,我和表弟已經非常累了。一看,我們已經爬了一半的山了。爸爸提議在路邊休息一會兒,我們看見了一羣園丁,他們正在種花。他們先用鐵鏟挖一個洞,再把種子放了進去,然後把土填上,最後再澆水。我覺得他們太辛苦了,為了我們生活的環境,辛勤的勞動,把世界給變得更美了。後來爸爸把我們帶下了山。

清明節還有許多別的習俗,有插柳枝、放風箏、畫蛋、鬥雞、盪鞦韆等。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5

一輩子是多長時間,説不清。總是糊里糊塗過完一生,走向墳塋。 三四月天氣,總是空氣潮濕,梅雨紛紛,。浸染了清明節,引發了萬家祭祀的哀傷。深呼吸,一切都沉重,連鳥兒的啼鳴也叫人傷心之至。天灰濛濛的,咱們一家開車回到姥姥家上墳。

一路上,咱們穿過了非常多墓地,聽到了撕心裂肺的嚎叫。白色的`紙錢被燃完後殘留的天地更加昏暗了,這彷彿是一場大規模的生死派對!活着的人們用哭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哀思,死了的則在地下跟着嗚咽。經過一路的嘈雜,一路的混亂,咱們終於來到了姥姥家。

裝着準備好的紙錢,咱們全家緩緩向墓地走去。隨着加快的腳步陣陣哭聲越來越清晰。走過一座古老的房子,咱們便來到了墳地。望着眼前成羣哀嚎的人們,我不禁向後退了幾步,躲在媽媽身後,穿過幾個墳堆,咱們終於來到了姥爺的墳地。整理好紙錢,爸爸點上了火,頓時一團熊熊的火焰燃起。姥姥和媽媽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水的失聲痛哭起來。我輕輕低頭看着跪倒在地的年邁的姥姥,心頭一陣苦澀。眼前這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她那深陷的雙眸中飽含着思念。

我靜靜地站着,望着眼前的一大片人羣。陷入了沉思:對於那些已逝的人們,咱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對他們的思念之情呢?再看看周圍活着的人,咱們又該如何對待呢?

驀然抬頭,我發現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地,金燦燦的,真美啊! 今天,咱們能看到這樣美麗的花兒,也許命明天他們就凋零了,咱們再也無法找到他們的蹤影,美麗總是短暫的,因而咱們應該珍惜。

那麼,對人是否也是同樣呢?珍惜擁有。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6

又是一個週末,父親從外面工作回來,便習慣地問:“老師這個星期又佈置什麼作文題?”我不假思索的回到了父親的話:“清明節的遐想!”父親對我説:“ 這個題目不太好寫,等一會我會給你講些有關清明節的知識。”父親與我坐在客廳,然後問我:“情明節要做什麼?”“要去掃墓。”“為什麼要去掃墓?掃墓的目的是什麼?”“不知道。”“掃墓,就是整理墳墓上的土,拔去墳上的草,而掃墓的目的就不同:是為了祭拜死去的人,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大家還記得董存瑞嗎?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裏去,讓大家踩着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燬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幹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衝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牀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因沒有木託都滑了下來。此時,衝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着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燬,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烈士們!願你們像那美麗的鮮花,在祖國大地上散發出陣陣芳香,讓祖國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生機與希望。明年的今天,會有更多的人來看望你們的,安息吧!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7

清明節前後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南京人掃墓似乎提前了行動,不到清明日,掃墓之人已爭先恐後,絡繹不絕,擁擠不堪,馬路上也經常會堵車,無端浪費了光陰。在我看來,掃墓就是人之常情,在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長輩,清掃一下墳地,寄託對親人的思念未嘗不可。

但就是,許多人掃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點燭、燒紙、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僅污染了環境,妨礙了別人的生活;又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應該設法予以避免(據報紙報道,每年都因掃墓而引發多起火災)。從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掃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環境,獻一束鮮花,足可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與崇敬。

人雖逝去,但親人之間的感情,就是難以忘懷的。活着的人去給逝去的長輩掃墓,則就是一種禮儀,故掃墓也就是表達一種情感。 縱觀歷史,許多三代以上的祖墳,除了軒轅、炎帝、大禹和部分名人之外,很少有人問津。外戚之墳,更不必説了。可見掃墓這種關係,大致上只能維持三代到四代,其遠代祖宗,就無人顧問了。其墳也成了荒山野墓。

逝後修墳墓,佔土地,與子孫爭地盤,實屬不當。有人問,火葬之後如何辦?就是不就是再搞墓穴,作為長眠之地。若如這樣下去,再過百年,墓穴遍地,氾濫成災,令人擔憂。現在已經有人提倡大海(水)長眠、樹根長眠,即將骨灰灑入江海,或埋在樹下,既衞生乾淨,又使逝者回歸大自然,實屬明智之舉。

孝敬父母,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就是一種責任。但這種行動重在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享受天倫之樂,感受親情的温暖,度過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讓父母操心、憂心,找各種事由,責難父母,而在其死後,又建墓,又祭掃,逝者如何感覺到!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8

猶記,聽到哥哥出車禍時,那種晴天霹靂,墜入深谷,萬劫不復的感覺,我暈了過去。醒來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哥哥如何了,但是,看見親人們紛紛淚如雨下,我便知,逝者已矣。我跌落牀下,哭着喊着要去看哥哥,媽媽陪我,在醫院的停屍間,哥哥如此安詳,冰冷的軀體使我畏懼,我的淚滴落在哥哥的手上,哥哥,你再起來看我一眼好不好,一眼,只一眼就好,冉冉不奢求太多。

哥哥的離開對我的打擊太大,是我一段時間都處於自閉狀態,關在房間,不吃,不喝,不言語。媽媽沒辦法了,跪下求我出來,我才出來,哥哥的離開,是一道疤,一道誰都不想觸碰,不敢觸碰,更不願觸碰的疤。

從前對清明是沒什麼感覺得,儘管奶奶去世時,我已經懂事,但我對奶奶的感情並不深厚,也許還不及哥哥的三分之一,不是我冷血,而是我懂事時,奶奶就已經卧病在牀,所以,奶奶和我並無什麼感情,對清明,更是覺得,不過是一種節日罷了。

可現在,每逢清明節臨近,心裏總不是滋味,那種心痛的滋味還有那種飄忽不定的思緒始終讓我難以下筆,沒有一點思緒寫文。

早上起來,看着窗外漸綠的景色,感覺思緒稍有穩定,有種想釋放的感覺,便提起筆來。

模糊的記憶中,記得有人告訴我説今年清明節與復活節是一天,哦?清明?復活?清明?復活?我忽然間痴心妄想,如果,清明節,哥哥復活了,那該多好,不過,那只是痴人説夢罷了。

哥哥,你在天堂過的好嗎?那些年,騎在你脖子上,讓你帶他到處玩的小冉,已經長大了,他懂事了,她堅強了,她不哭,不鬧,不任性。他能變成現在的樣子,都是哥哥的功勞,因為,我哭時,沒有人替我擦乾眼淚,我跌倒時,更沒有扶我起來,所以,我學着,把眼淚憋回去,忍着疼痛,自己爬起來。

哥哥已經走了,正如同蘇軾説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哥哥,我想你。

清明節國中作文600字 篇9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歎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歎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