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合集六篇

清明節1.7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合集六篇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 篇1

又是一年清明節。學校組織我們去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我們帶着激動和敬慕的心情上路了。

徙步一個半小時,我們終於來到了紀念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長的台階。台階上方就是烈士紀念碑了,莊嚴肅穆。上面用金色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四周的松柏翠綠,像一個個傲然挺立的衞士,守衞着這方聖土。我們一步步走上台階,看着這塊紀念碑,我好像看到了烈士們浴血奮戰的畫面。學生代表的演講開始了,很榮幸我是其中的一員,懷着沉重的心情我激昂地道出了對先烈們的敬佩之情。一首少先隊隊歌唱響,一百五六十人的大隊伍莊重地向紀念碑敬隊。老師讓我們默哀一分鐘,然後恭恭敬敬地繞着烈士紀念碑走一圈,並把準備好的菊花放在碑旁,獻給烈士們。老師又告訴我們有很多的烈士為了保衞國家的和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是啊,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同學們,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努力奮鬥。

活動結束了,我們排着長長的,整齊的隊伍,邁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山路往回走,可我的心啊,卻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 篇2

4月2日,我們明鏡國小四年級的同學來到烈士林園給那些革命先烈們掃墓。

走到烈士陵園,映入眼簾的一片松柏樹,蒼翠欲滴,挺立在道路兩旁。樹的後面就是一塊用石頭築成的紀念碑。那座紀念碑足有幾層樓高,矗立在用石頭鋪成的路面上。紀念碑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在陽光的照應下熠熠生輝。

我正沉迷於這壯觀、雄偉的景象中呢,活動就開始了。

主持人走到紀念碑前,宣佈第一項:唱國歌。主持人的歌聲響起,大家跟着唱了起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大家都把右手高高舉過頭頂,行了一個標準的隊禮。所有人都昂首挺胸,站的筆直。這歌聲是那麼的洪亮!那麼的激昂!許久,大家放下右手,歌聲也很快停止了。開始默哀了。同學們一個個都低着頭,沉浸在嚴肅的氣氛中。此時的'我浮想連篇,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這些革命先烈為了下一代幸福美滿,安詳快樂的生活,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所能盡的全部力量,在無情的戰場上奮戰到底,永不退縮。革命先烈們,我們會去完成你們未盡的事業,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時間飛逝,很快就到了獻小白花的時候了。我們一隊一隊繞着紀念碑敬獻小白花。輪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小白花,邁着沉重的步伐,輕輕地把小白花放在紀念碑上。

烈士們,安息吧!我們會去完成你們生前的遺願,讓和平永駐人間!在此,我向你們致敬!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 篇3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 篇4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清明節又到了。清明,不僅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傳統24節氣之一;它不但是一個祭祖掃墓的日子,更是一個春意盎然的温暖節日。

每年清明節,爺爺都會帶着我們一家人前往墓園祭奠先人。祭祖掃墓是必不可少的莊重節日,肅靜的墓碑前,爺爺奶奶帶着爸爸、媽媽和我莊嚴鞠躬,向逝去的先祖祈福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健康。一杯濁酒、半疊紙錢、三柱清香寄託着我們全家對先人的無限懷念和哀思。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在懵懵懂懂中清晰感受到家族情感的傳承,不知不覺間對父母和祖父母的愛愈加濃郁深厚起來。

《歲時百問》有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萌發,欣欣向榮。遠郊近野是藏不住燕語鶯啼,堤邊柳岸是嗅不盡的桃李芬芳。我們流連在十里錦繡的落櫻海洋裏,徜徉在金黃綢帶般油菜花田裏,盡情感受春的温暖、呼吸春的氣息。這生機勃勃的清明時節,讓我感悟到“不負大好春光”“萬物生長”的緊迫,點燃了我新學期的激情與活力。

又是一年清明到,歡欣追憶兩交織。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 篇5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 篇6

清明節的歷史非常悠久,你們一定想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吧,我來跟你們講一講。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八節為: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蔣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些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寒食與清明併合為一日,即為現在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盪鞦韆等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百姓都以盪鞦韆為樂。踏青之風也極盛行。北宋時期清明節極為盛行,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河上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也就是今日的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二零零八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二零零九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