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7篇

清明節1.4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7篇

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清明節習俗作文500字)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説,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的作文 篇2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也是緬懷先人、禮敬祖宗的日子。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這天,爸爸哥哥帶我去給爺爺上墳。

早晨,我還在睡懶覺,爸爸叫我起牀:“快起牀,今天是清明節,我們要給爺爺上墳呢。”我不想起牀,説:“能不能再睡一會兒,我還想睡覺。”爸爸笑着説:“小懶蟲,快起牀,你看,太陽都曬屁股了。”我還是不想起牀:“曬就曬吧,曬一會兒太陽也好。”爸爸催我了:“快起牀吧,不然我們就把你扔下不管了。”我聽了這話,馬上起牀,説:“那可不行,不然我沒人管,餓昏了怎麼辦?”爸爸笑了。

爸爸開車帶我們去了那兒,路上的景色非常美麗。草綠得發亮,向遠望去,像一塊綠色的地毯。山路的彎度打,一個大轉彎,把我都搖暈了。“千萬別暈車啊!”我想着。終於到了目的地,我高興地跑來跑去,在草地上打滾,軟綿綿的,舒服極了。爸爸和哥哥給爺爺上了香,燒了一些紙錢。我玩了一會兒,就到爺爺的墓上插五彩紙。那五彩紙插在墳上看起來顏色鮮豔,好看極了。插完後,爸爸、哥哥和我給爺爺磕了幾個頭,磕完我們就回家了。

不過,鄉下的空氣很是新鮮,我想:燒紙燒香會污染空氣,最好不要燒紙燒香,我認為獻上一束花就可以了。

清水縣第三中學七年級十班蔡宇

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清明的習俗, 掃墓前, 都要做一種糕點——艾糕。 今天, 我們開台了做艾糕、艾餃這些綠色點心。

我們先準備好鹹的餡、甜的餡、米粉、印模等西。 這時外公開始煮艾草了, 外公一邊煮, 一邊攪拌, 當艾變得有點糊了的時候, 外公把艾草撈到裝有米粉的盆子裏。起先,外公用筷子開始攪拌綠綠的艾草和白白的米粉,後來,外公幹脆用手攪拌。看着粉和艾草漸漸的溶和在一起,麪糰變得越來越細膩。我好奇的問外公:“假如粉加多了,怎麼辦?假如艾草多了怎麼辦?假如水多了又怎麼辦呢?” 外公説:“假如粉多了就加一點艾汁, 假如艾多了就加一點米粉, 假如水多了就加一點米粉……” 我們正説着,外公已經揉好了麪糰, 我看着這團綠油油的麪糰, 偷偷摸了一下,軟軟的、熱熱的, 我又聞了一下, 一陣艾草的清香撲鼻而來, 我用力地吸着鼻子, 當時,我真想把所有香氣都吸光呀!

接着我們開始了分工合作做艾餃和艾糕。 外公擀艾餃皮, 外婆放餡,媽媽折艾餃的花邊(這可是最難的部分哦!),父親放艾餃, 舅媽做圓團, 我做艾糕, 我先把圓團放進模子裏, 然後用力一按, 拿到舅舅那兒, 舅舅用棒子在模具上啪啪兩敲, 一塊塊漂亮的艾糕就從模具裏跳了出來。

在嘻嘻哈哈中, 一盆盆艾糕出爐了, 哇, 真好看呀!

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温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兩字,根據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所説:“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清明時節,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改變冬季寒冷枯黃景象,大地一片清淨明潔。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中寫到:“春分後……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這裏説的“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所以有“三月節”之稱。《歲時百問》一書也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是由它所處的時令,在氣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所以,國家通過立法,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假日。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的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咱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咱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咱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咱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咱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説,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的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老年人不主張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爸爸講述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時,我們來到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大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草從土裏像衞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説:“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説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説,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清明節。俗話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早上一起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雨紛紛揚揚的下着,好像老天在為死去的人們流淚,雨一滴一滴的滴入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心中。我儘量快速的吃完早餐,趕去姥姥家。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快,急着趕路。寂靜的大街失去以往那熱鬧喧譁的場景,人們臉上露出難以察覺的憂傷,大家都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事。安靜的場景,透出一絲絲淒涼。

到了姥姥家,家裏也靜悄悄。我不經意的看到姥爺的遺像,心裏翻江倒海起來。六年前,疼我,愛我的姥爺去世了。

那是一天晚上,我還在學跳舞。媽媽突然來跟老師請假,説我姥爺重病了,要去醫院看姥爺。媽媽遞給我一瓶牛奶,拉我下了樓。在去醫院的路上,我在心裏祈禱姥爺不要離我而去。到了令我害怕的白色醫院,找到了姥爺所在的病房,見姥爺的鼻子插着一根長長的管子,我並不知道是什麼。後來醫生宣佈了什麼消息,姨媽、小舅都趴在姥爺身上。那時,我真怕他們弄疼了姥爺。我感覺有些不妙,也跟着哭起來。後來姥爺被推進了一扇大鐵門裏,我才知道姥爺走了。我手裏的奶瓶“砰”的一聲掉到了地上,天崩地裂了一般。我和姨媽先回家。表哥和姥姥在家等待消息。知道後,表哥放聲大哭,我也哭起來。姥姥安慰着我們,自己的眼淚卻順着臉頰流了下來。過後一兩天,我老是問媽媽:“姥爺去哪啦,那麼久不回家,是不是迷路了,我們去找他,好嗎?”

我十分懷念姥爺在的日子。寫到這,我的眼淚不知不覺模糊了雙眼。姥爺最愛我,而我也最愛姥爺。如果姥爺還在,聽到了,一定把我擁入懷裏,眉開眼笑。可現在……

在這充滿憂傷的日子,我希望大家能勇敢的面對困難。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把對親人的愛放在心裏,快樂生活,讓天上的親人放心。

標籤:清明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