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寒食節

【精選】寒食節作文3篇

寒食節1.7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寒食節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寒食節作文3篇

寒食節作文 篇1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遠眺山川,眼波流轉,將筆沾滿了墨,在紙上行雲流水,筆走龍蛇,鐵畫銀鈎,鸞漂鳳泊,莞爾着勾勒寒食春景與民間習俗——“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率領手下,面朝巍峨綿山,腰別利劍,儼然王者,作拱手之勢,高聲道:“介子推先生, 寡人思君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 介子推緩緩走出,披頭散髮,素衣簡冠,答曰:“吾甚謝君之讚賞,然小人自願盡孝於家母,隱於山林,還望君王成全!” 晉文公為使自己曾經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焚燒山林,欲逼其出山。可未曾想,介子推寧可與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祿。晉文公頗為感傷,含淚下詔:“自今日起, 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節誕生。它延續了2600 多年。隨後,清明節被定義為寒食節的後曲,定在寒食的後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義非凡。

大唐初春,一個寒食之日,不許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們紛紛外出。白居易獨倚樹下,烏鵲啼鳴,伴着掃墓人之哀泣,讓詩人文思泉湧,妙手偶得: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同樣是唐朝的寒食,韓?立足高原,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人間都邑,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處處飛花。春風拂過,吹入御苑。詩人萬般欣喜,提筆寫下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傍晚時分,詩人慾踏歸途,卻隱隱看到,皇宮內有亮光閃現。寒食禁火沿襲己久,還未天黑,皇宮內怎得走馬傳燭?原是正值寵臣弄權,政治腐敗,詩人無盡悲涼,又提筆寫下後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三年了,早已轉官為農。這年寒食,劇風盛雨,打落海棠。雨聲連綿,輾轉反側,憂心田地,難以入眠。蘇軾沒有點燈,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運多舛,蘸墨揮毫寫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總予人教益,予人傷懷,予人深思,予人博愛。而今,寒食這一節日,卻己銷聲匿跡。

不知是寒食與清明合併,還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過後,過寒食的人愈發罕見了。長達2600多年曆史的寒食節,竟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漸漸被淡忘了。終於,在20世紀的一個寒食清晨,人們失去了對這一天的記憶,腦海中,再無寒食。沒有人注意它,沒有人挽回它。人們只記得清明。

就像雄鷹在空中翱翔,人們只看到了雄鷹,卻忘記了背後給予它生命,養育它的母鷹!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睜開惺忪的雙眼,走出自己的房間,望着客廳牆上的日曆,似是想到了什麼,對母親説:“您知道嗎? 今天是寒食節。”“寒食?節?一個新節日嗎?”母親微笑着迴應,説完便轉身點開煤氣灶,準備做早餐。淡藍色的火焰輕輕晃動,熾熱在鍋底蔓延,愈加旺盛,旺盛着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覺一陣悲涼襲來,為一個節日的遠去陡然而生的悲涼。

寒食節,人們習慣了點火。

寒食節作文 篇2

記得那是我清明節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還沒有到清明節。我陪着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一些掃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類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奶奶挑着一種綠色食物在賣。我很喜歡綠色的東西就拖着媽媽去看了看。買東西的奶奶説那個叫做清明糰子。我好奇的問奶奶,這個糰子是用綠色的顏料染過嗎,為什麼會那麼綠。奶奶耐心的告訴我,這是用艾葉搗碎的漿液做的。接着她還拿了一個讓我嘗。我滿心歡喜的接着,一種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了好奇的我為什麼那個奶奶要做那好吃的糰子。因為那一天是寒食節,在媽媽小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寒食節這一天給她們做這綠色的.清明糰子。

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寒食節的故事。説的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國君為了請出曾經割肉給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將介子推燒死。那個晉國的國君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禁火節”。在這一天他們只吃冷食所以也稱為寒食。而清明糰子就是後來寒食中的一種。

寒食節作文 篇3

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寒食節。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是紀念介子推的,這一習俗還有一段“火燒綿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時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避難出逃期間,介子推追隨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難途經衞國,飢餓難當,介子推便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成湯讓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誇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當重耳回晉國執政(號晉文公)後,賞賜隨從人員時,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 背上老母,進入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境)隱居起來。晉文公醒悟後,便親自到綿山求訪介子推,但介子推卻不肯相見。晉文公決定舉火焚林,以為這樣做,孝順的介子推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會出來。沒想到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樹下。晉文公將他葬在綿山,並改綿山為介山。同時,傳令全國,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飯,這天只准吃冷食。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

由於寒食節正值春末,野外空氣清新,景物宜人,是野遊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視這個節日的,一到這天,不論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現在,寒食節已不時興,而與清明節自然合一了。

今天是寒食節,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不過,我家的這個寒食過得可不尋常,差點將幾百棵大樹給燒了。

下午,爺爺來叫着我,妹妹和弟弟,扛着鐵鍬,帶着紙,到陵上添土,燒紙。一路上看着四周綠油油的麥苗,享受着細細的春風,我和弟弟一路上鬧着,不久就到了陵上。我們學着爺爺的樣子,把土一點一點的鋤到墳頭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種美觀,我們畢竟力氣不打,又久旱無雨,所以鋤起來還是費點事的,只等爺爺把表面的乾土除了,我們鋤下面比較濕的。這樣過了不久,在我們和爺爺的努力下,一個個墳頭如翻新了一遍。這項工作完成之後,我們壓完了墳頭紙,擺好酒菜,開始燒紙。先畫一個圈,然後,將元寶什麼的擺好,開始燒了。

忽然刮來一陣風,將沒燃燒盡的紙吹到邊上了林子裏,現在天氣乾燥,地上的枯葉馬上燃燒起來,面積並不大,僅有一小塊。看到此景,爺爺説:“你快點用樹枝降火抽滅。”我拿起樹枝去抽誰成想,火順着風勢,一會兒就蔓延了五六米,火勢越來越大,爺爺只好先讓妹妹燒着紙,拿着鐵杴來滅火,怎那火勢隨着風越來越大,變得難以控制了。無論我們則麼努力還是無濟於事。幸虧爺爺急中生智,用鐵鍬圍着那幾十平方米的火,挖了寬五十公分的隔離帶,我又將周圍個枯葉拼命地推到遠處,這才是剩餘的幾百棵樹倖免於難。不過經過這一番收拾,我已成了“掏煤窯的”,裏內的部分水已經被烤出來了,我立刻變得口乾舌燥。

經過這一次“劫難”,我忽然明白,傳統的祭祀方式確實得改改了,尤其是在春冬季節,天氣乾燥,風又大,很容易引發火災。以後我們用鮮花等方式祭祀,表示我們的懷念之心,不也很好嗎?

標籤:寒食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