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範文集合8篇

端午節3.99K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日記範文集合8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一説到這兩句詩,大家馬上會想到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是我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端午,我知端午。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説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説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説。一是紀念屈原説;二是迎濤神説;三是龍的節日説;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説。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户户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裏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説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我知端午。

端午節日記 篇2

早上我做完數學卷子後,爸爸媽媽帶我和兩個可愛的妹妹來到了大唐西市兒童遊樂場,我們在遊樂場裏玩了蹦蹦牀、海洋球等,很多好玩的,玩完海洋球以後,我準備出來的時候,撲騰,摔了一跤,因為地是軟的,所以我當時就説了一聲“沒關係”爬起來又去玩了,有一個像池塘一樣的蹦蹦牀,一開始我還真以為那是一個池塘,後來我一跳發現池塘裏的水沒有弄濕衣服,我一摸原來只是像池塘,其實是塑料玻璃,我還玩了打槍遊戲,子彈是海綿做的,有紫色和*兩種顏色,我打一個狗形狀的板子,只要打中狗,就會得一分,媽媽和清清妹妹負責撿子彈,撿的氣喘吁吁,我來按按鈕,楚楚妹妹來給我往槍裏放子彈,“砰”,一聲槍響,我把子彈按出去了,正好打在小狗的鼻子上,我得了一分,我們玩打槍玩了很長時間,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遊戲,然後我還玩了用腳彈鋼琴,只有8個音,就是“1234567ì”這8個音,因為音很少,談不了什麼曲子,我就在上面跳了跳、跑了跑。

最後我去玩了照相遊戲,站在腳印上,然後照相機就説一句英語,然後“啪啪、咔嚓”一下給你照一張照片,但這張照片是出不來的,這只是個遊戲而已,玩完這些後,我們去吃肯德基了點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有:漢堡、薯條、雞塊、果汁、玉米棒,我吃的飽飽的,然後爸爸媽媽帶着我們去吃DQ冰淇淋,哇,真好吃呀,我吃的是:草莓香蕉的DQ冰淇淋,一個妹妹吃的是:奧利奧的DQ冰淇淋,還有一個妹妹吃的是:抹茶的DQ冰淇淋,吃完這些,我們就回家睡了一覺,起來以後媽媽説:“下午去姥姥、姥爺家”我們在姥姥、姥爺家吃完粽子、綠豆糕後,回家在電視上看了端午節的節目。

端午節好快樂喲!

端午節日記 篇3

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節日起源於屈原投江的故事。人們以吃粽子、划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前一天,家家户户都開始包粽子。我可喜歡吃粽子了!剝開綠油油的粽葉,一粒粒糯米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吃起來香香的,粘粘的,還帶着一股淡淡的粽葉香,可好吃了!

端午節的賽龍舟也很精彩。很多人握着船槳,齊心協力向前划着。鼓手敲着鼓,士氣高昂,場外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日記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龍舟賽。我高興極了!午飯過後,來到河兩岸,河兩岸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多得數不清,像銀河上的無數的小星星。場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歡的衣服,有紅色的衣裳、黃配藍的'短裙、金黃色的連衣裙……還有留披肩發的梳辮子的、黑髮的、白髮的……

當天,太陽熱烘烘的。河兩岸的人羣個個都滿頭大汗,臉上露出焦急的神態,好像在等待參賽人員的來臨。突然,只見主持人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頓時,人們立刻歡呼起來,像一隻只活躍的小鳥。有的喊:“羅格隊加油!”有的喊:“龍津隊加油!”喊聲驚天動地。

過了一會兒,主持人驚訝的叫了一聲,人羣都不約而同地看着遠處,接着,又是一陣歡呼聲。從不遠處隱隱約約看見一隻只小艇陸續地划來,參賽員可真多啊!

有年輕的、有年老的、有光頭……他們拼命地划着,你追我趕,毫不相讓。那神情,好像在決鬥。生怕別人快自己一步,會追過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轉眼已經到了後半段了。忽然,5號小艇翻船了,艇員一個接一個掉進河裏,都不知所措地抱着船艇。後面的小艇都陸續地追過了。頓時,人羣的歡叫聲消失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這時,人羣的歡呼聲又熱鬧起來。艇員終於鼓起了勇氣,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進行了他們的“戰鬥”。

電線上的小鳥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為艇員打氣;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樹揮動着,好像在為他們喝彩,為他們招手。

一場激烈的龍舟賽結束了。第一名是龍津隊。這場龍舟賽給了我一個啟發: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們要不斷前進,我們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奮勇拼搏、積極向上、齊心協力,只要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端午節日記 篇5

端午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既忙碌又有趣。

天還矇矇亮時,奶奶就將傳説有驅魔祛鬼神效的昌蒲、艾葉、榴花、蒜頭綁在一起,插在門楣上。然後開始張羅着包粽子,品種可全啦!有赤豆粽、棗子粽、鹹肉粽、香腸粽……還有不同的造型呢!傳統的三角型、西洋的斧頭型、創意的五角型……品種齊全,包好的場面可壯觀了,讓我等不及就想咬上一口。到了晚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着餐桌,細細地品嚐着奶奶充滿愛心的粽子,熱乎乎的,還帶有蘆葉的清香呢!美味之極!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端午節日記 篇6

我的家鄉有一種風俗,每年的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那天,人們都要早起採艾蒿。

今年的端午節,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將我推醒。“這麼早幹什麼呀?”我睜開蒙矓的睡眼,滿臉不悦地問。媽媽説:“晚了,災難就降臨了!”聽媽媽這麼一説,我一翻身下了炕,穿上衣服就跟着媽媽走出家門。

路上,媽媽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傳説早年間有一夥惡魔,夜裏經常出來害人。有一位善良美麗的牧羊姑娘摸到了這夥惡魔的底細,知道他們在太陽出來之前最怕艾蒿,因為艾蒿會使他們的魔法喪失。有一天,這夥惡魔到一塊兒商量起來,説是要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太陽出來之前把村子裏的人都吃光。這話恰好被在山坡上放羊的姑娘聽到了,她想:要是在太陽出來之前把艾蒿插在房子的周圍,再用艾蒿水洗個澡,不就可以免除災難嗎?姑娘趕緊下山把這個想法挨家挨户地告訴了村裏的人們,大家按照她的話辦了,惡魔果真沒敢來。從此,世代相傳一直延續到現在。

“喲,你們娘倆嘮啥呢?”隨着一聲招呼,三娘提着土籃兒從後面攆了上來。媽媽回頭對三娘説:“快走幾步,南河沿到了。”我停下腳步,前後左右打量一下,嗬,採艾蒿的人真多呀!山坡上、毛道旁、壕溝裏,到處人頭攢動,歡聲笑語。我們三人趕緊俯下身子尋找起來。我瞪着圓溜溜的眼睛,用手在草棵兒裏翻來覆去地扒拉着,怎麼沒有呢?咦,那兒有一株!我欣喜地跑過去拔下來。呀,這一大片不都是嗎?我一邊磕打土,一邊喊三娘和媽媽過來,我們採着採着,三娘一抬頭,説:“天放亮了,咱們回家吧!”“嗯!”我一邊答應,一邊雙手合掌,拉着長調説:“要不然,災難就降臨嘍!”媽媽一聽我鑽了她的空子真有點兒急了,脱口就説:“死丫頭,胡勒啥哩?瞎話當不得真!”“對,那是哄你們小孩玩的!”三娘也附和地説。我衝着她們扮了個鬼臉,笑着跑開了。

回到家,媽媽把艾蒿浸泡在臉盆裏,屋裏頓時充滿了濃郁的清香味。我問媽媽:“這不算迷信嗎?”媽媽説:“人們是用它來增添節日的歡樂氣氛,要不然,咋會形成風俗呢?

端午節日記 篇7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農曆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端午節這個字的由來有了一定的瞭解呀!

再講講端午節的由來。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划龍舟等風俗。

賽龍舟的場面十分壯觀;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悠然神往賽龍舟的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開始了。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隻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河水中飛來飛去……

吃粽子的情景更是讓人歷歷在目,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緻無比的粽子吸走了我的目光,看得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剝下了綠色的皮,便露出了潔白的身子。晶瑩剔透的糯米,酥酥的肉,在墨綠色皮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

端午節,美好的節日,更是我們中華人們的節日。

端午節日記 篇8

隨着端午節的來到,家家户户都做好了包粽子的準備。粽子是端午節的象徵,在這節日之時,我也想學會包粽子。

端午節正逢爺爺七十大壽,一家人都團聚了,既是給爺爺過壽宴,也在節日來臨之時聚一聚。剛到爺爺家,就看見奶奶準備包粽子,我頓時心血來潮,迫不及待地問道,“奶奶,我也想包粽子。”奶奶聽了自然高興,便同意了我的請求。

奶奶邊包邊給我解釋,“包粽子必須有粽葉和糯米,至於中間的餡,就要根據個人口味來定了。然後拿泡軟的粽葉,圍攏起來,接着挖一勺糯米,放兩個蜜棗,然後再挖一勺,接着把粽葉窩成三角形,最後拿線纏起來就好了。”我不禁笑了起來,那麼簡單,還能包的那麼完美,我一定也可以包的很好。便迫不及待地也拿起一片粽葉,毛手毛腳地將它圍攏,卻發現挖了一勺糯米位置就不夠了,畢竟是初學,奶奶説,“沒關係沒關係,一勺也行,你就放一個蜜棗吧。”放完蜜棗後,我小心翼翼地把糯米包住,可它卻一點也不聽話,不是這邊漏出來,就是那邊漏出來,折騰了好半天,我才把它完完全全地包住,然後用線纏起來。我端詳起自己費了好大勁做出的粽子,不禁放聲大笑,這是什麼,奶奶也被我包的奇形怪狀的粽子逗笑了,不過她還是鼓勵我:“沒事沒事,初學肯定不熟練,包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在等待粽子煮好的時間裏,奶奶問我:“你知道粽子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説:“不知道。”奶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因為面臨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那天,懷抱石頭沉入江中,但是為了不讓魚蝦傷害他的身體,人們就統統把糯米投入江中,引來魚蝦吃。後來人們為了祭奠屈原,就把五月五日那天定為端午節。”我津津有味地聽着,瞭解了許多知識。

今年端午節,我既學會了包粽子,也明白了端午節的由來,收穫真不少。

標籤:範文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