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心得1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技術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術心得15篇

信息技術心得1

近日我有幸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參加了20xx年宿遷市信息技術教師名師送培活動,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我們,能夠接觸信息技術教育,步入信息課堂,能夠運用先進網絡採集信息,內心深感肩負責任重大。

通過這次培訓,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出路,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

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網絡化的進程,也正一步一步臨近,對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一個好的課件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把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可以改變教材的觀念和形式,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有利於面向全體同學發展個性,有利於學生進行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緊迫的。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更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如果只有現代教學媒體,教師不能很好的應用在教學中,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其作用,教師還應該具備優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因此,教師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增強教師對工作的適應性。

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幼兒教師信息技術學習心得

培訓學習時間雖然短暫,但我的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説,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些須的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信息技術心得2

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脱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台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次培訓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訓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培訓老師的培訓微課進行傳授知識.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通過qq羣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信息技術心得3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一線教師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也更深層次的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為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堅實基礎,也使我受益匪淺。

這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使我們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隨着信息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等新型教學工具。這些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通過線上學習,使我們充分認識到作為老師,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紮實做好基本功,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並將新的信息技術應用的課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自我的專業技能,爭取做一名新時代的國小教師!

信息技術心得4

時光荏苒,光陰飛逝,研一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和朱雲東老師每週一次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程也已畫上句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收穫不少,感慨頗多。

在學習中,朱老師並沒有給我們指定固定的課程教材,也沒有像以往的專業課照本宣科講解很多理論知識,而是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教育技術專業的國內外領先人物和相關著作文獻,還有一些新奇實用的網站,真正讓我們大開眼界。在教授具體內容時,以具體學科軟件應用為主介紹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如動態數學軟件GeoGebra、模擬天文實錄軟件Celestia、仿真模擬物理實驗的Algodoo等,不僅給我們帶來愉悦的身心體驗,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學習這門課程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學習不能拘泥於書本而要另闢蹊徑。在此,我淺顯地談一下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這門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意義

在朱老師的每一節課中,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是興趣蓬勃,充滿好奇,也永遠不會忘記那些軟件帶給我們奇妙的體驗。我想這就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意義所在。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呈現課程內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中國小生往往比較活潑好動,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心,信息技術能使教學內容符合中國小生心理特點,有效地促進其學習效率。比如歷史課的學習,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撲朔迷離的歷史事件、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構成了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如果這一切單純靠老師講解書本內容很容易引起學生疲勞和虛幻,畢竟歷史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如果配以相應題材的視頻、音頻等輔助老師教學,將歷史事件、場景真實還原,觀看一些專家名人對歷史的解讀與評論,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發大家對歷史事件的思考與討論,文史學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比任何單向灌輸都重要。濃厚的興趣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各方面。

(二)信息技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技術最廣泛的應用之一,多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相比,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而不是單一的刺激。梅耶在《多媒體學習》一書中將其總結為多媒體效應:“當學生能夠對同一信息的言語表徵和畫面表徵進行整合時,一種更深入的學習才能發生。”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於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即人類獲取信息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利用信息技術呈現課程內容,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動手操作,同時調動視覺、聽覺、觸覺三種感官刺激,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遠遠大於單一地聽老師講課效果更佳。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赤瑞特拉還作了另一個實驗,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閲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説內容的70%。這個實驗表明: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以上充分説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而且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有位大師曾説,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當今“終身學習”已經由人們的單純的願望變成了具體的行動,尤其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廣泛應用為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迎合了時代的要求,在培養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上,有着無可替代的貢獻。這種整合,使得學生具有主動吸取知識的要求和願望,並能隨時付諸實踐,獨立自主地學習,自我組織、制定並實施學習計劃,調控學習過程,並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估。在線交互也為學生們自主學習提供了疑難解答的平台,使學生學習信心極大增強。可以説,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在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種革命式的變革。

二、我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思考

和教學一樣,信息技術是一種手段,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也是一種手段,使用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促使教學任務的更好完成,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高。教育均衡發展,是關係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整體戰略問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實現教育均衡問題,到底起阻礙作用還是促進作用,是我們首先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阻礙教育均衡?

教育均衡,從宏觀層面説,指教育均衡發展;從微觀方面説,教育均衡指課程均衡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離不開相關軟硬件的支持,説到底就是資金的支持。發達地區的學生,享受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最優秀的老師,最先進的學習設備,甚至上海已經出現了PAD班、電子書包這些新形式的教學媒體。但是在一些貧困山區,連一些最基本的教學設施都無法滿足,甚至沒有完好的教室。在貧困地區應用信息技術,師資問題也是無可忽視的方面,貧困地區大部分教師專業功底不紮實,一人兼幾門課程的教學,更不用説利用信息技術來授課。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均衡問題突顯,矛盾加劇,信息技術的應用似乎會進一步加大宏觀層面的教育不公平。

(二)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均衡?

目前,國家投入了巨大財力與精力,孜孜以求的教育均衡,比如把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於農村,以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公平。除了經濟手段,有很多學者試圖用技術手段解決教育均衡問題。信息技術的為其提供了主要途徑。如果在貧困地區安裝相應的信息技術設備,就可以利用一些仿真軟件如Algodoo模擬無法實現的實驗過程,組織學生觀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擴大貧困地區學生的視野,即使他們身體不能走出大山,起碼讓心靈走出去。信息技術對教育均衡更重要的貢獻在於優質資源共享。貧困地區的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觀看一些優秀教師的上課實錄,使優質教育資源走進大山。還可以通過網上在線像優秀教師提問,向他們探討問題,學習知識。這無疑是解決教育均衡問題的一個可取方法。所以,信息技術又可以促進教育均衡。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信息技術都對學習者本身的學習有積極影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進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信息化、教學過程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教學資源的網絡化,以期能更好地提升育人質量,促成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此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更艱鉅的任務更應該在於解決教育均衡問題。“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這是前任總理温家寶在學校黑板上寫下的一句話,面對日新月異的教學現代化浪潮,我們不應該使任何一個孩子落下,使任何一個地區丟下。

或許是因為我來自於農村,曾深切的感受到農村教育的缺乏,體會到教育均衡問題的嚴峻性,所以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發展如火如荼之勢,希望在信息技術為發達地區的教育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更能為貧困地區的教育帶來曙光,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從精神上擺脱貧困,走出貧窮,得到徹底的改變。這樣才是教育的目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真正意義。

信息技術心得5

隨着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手段,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圖形、圖像、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悦耳動聽的音樂等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就我在數學學科在與信息技術整合中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興趣,增強求知慾。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侷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國小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慾,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先用計算機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豔的秋天風景,並聲情並茂地説:現在是秋天,你們看,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青翠的松樹來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會發現很多美景。同時,電腦一一抽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接着讓學生找出它們的特點。這樣美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學生們的審美感,歡悦的笑容在他們的臉上綻開,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了求知境界。這堂課一開始的這樣設計,就將同學們的求知慾完全調動了起來,新知的學習成了同學們內心的需要。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每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國小生年齡小,上課注意聽講時間短,持久性差,對學生的直接興趣始終是國小生學習動機的穩定組成部分。如果教師善於用色彩鮮明適度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有利於突出重難點。

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極大地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求與研究。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的特徵》時,我用課件演示了蝴蝶,蜻蜓,臉譜等圖形的摺疊重合過程,從這一演示過程學生藉助於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軸對稱知識的本質。突出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運用多媒體,巧設練習、鞏固新知,讓課堂更精彩。

在新大綱中明確規定:應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發揮計算機容量大,信息的檢索、提供、顯示及信息類型的轉換方便迅速,信息傳播速度快的功能優勢,巧妙設計練習,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廣泛藉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準確、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及反饋信息的方法和途徑。

僻如在教學《認識角》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邊長短有關”的概念性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的認識,我運用多媒體自制一個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做法是:在講完《認識角》新課後,反饋練習時,依次出示一組練習(1)根據屏幕上提供的各種圖形(圖中有的是角,有的是兩條沒有相交的射線,擺放的形式多種多樣)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結果98%的學生能準確判斷;(2)接着出示一組兩個大小相等而邊的長短不相等的角和兩個邊的長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些學生得到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的判斷。這説明學生沒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質;(3)為了直觀驗證他們判斷的錯誤,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以黑色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兩條邊長短變化時這個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的結論。這種非常直觀的演示,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學生根據觀察,抓住瞭解決問題的關鍵,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自由的探索、自學、發現過程中掌握新知識,在加強研究性學習的同時,要關注接受性學習的改善和創新。同時,要善於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堅信:信息技術能讓數學課堂“活”起來,把數學知識“用”起來,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讓我們的教學精彩起來!

信息技術心得6

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在國小階段,我們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信息能力;把計算機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工具,使學生掌握這種工具的使用方法,並藉助於這一工具來幫助他們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傳統的電腦課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目標、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採用啟發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一、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國小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説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採取了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

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在學完畫圖的基本操作後,我組織了學生開展自己動手做電子的活動,同學們自願結合,分成了若干個小組,大家有明確的分工,有負責策劃、有負責收集資料、有負責製作的,等等,對作品的評價,改變了以前由教師一人説了算,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相互評價。

信息技術心得7

7月7日至7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xxx市國小信息技術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優秀教師的授課,我收穫頗多,對信息技術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xxx師範大學信息學院李興保院長講的《國小信息素養培養問題的探究》,內容包含了課堂教學的心理互動、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歷程、國小生信息素養教育的關鍵因素、國小教師信息素養等等。同時還聯繫實際指出了我們在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並給我們介紹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讓我進一步感受到信息技術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踐的重要性,深刻體會到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和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除理論知識的擴充,此次培訓還安排我們觀摩了來自市區和膠州、萊西、平度、即墨四個地市八位老師的優質課,每位老師的授課各具特色,各具優點。生動形象地給我們上了一堂信息技術教學課。他們的親切而隨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他們更多地強調了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優越性,他們將自己的教學方法一一列出供我們參考、學習,使我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教學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他們所帶給我的,遠不止是一堂課,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思想、一種境界。

我們還進行有關教德方面的學習。市教研室張老師在總結的時候提到的信息技術的四個層面:意識、素養、道德、能力。其中道德作為一個主要層面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要在日常的教學中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引導。

兩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卻另我感悟頗深。李教授給我們展示的關於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以及另外一個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課《認識人民幣》使我明白了信息技術不再是一門單純的學科,明白了信息技術不單純是用課件進行教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也不是單純讓學生學會使用電腦,而是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感謝教研室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通過這次培訓,我對信息技術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做為一名從教不久的年輕教師,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思考及時總結,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優秀的信息技術老師!

信息技術心得8

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當我學了信息技術並且能初步運用,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任教的學科是語文,在教學當中,從現代化教育手段中,也體會到了現代化的運用之益。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喜歡新鮮事物電教媒體的使用,使他們精神振奮,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信息技術心得9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

研究的目標:

1.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網絡平台探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生物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2.通過研究,調動學生學好生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以及從事科學研究應當具備的嚴格的科學態度,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作風,使學生一步步地學會生物學研究中基本的科學方法。

3、,努力探索信息技術與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相整合的路徑與方法,總結歸納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教學模式與評價方式,切實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提升教師的科研素養與水平。

研究的內容:

1.當前信息技術環境下國中生物自主探索學習方式的研究。

多媒體課堂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研究: 教師主導:設疑激趣→示範指導(或啟發引導)→組織討論→組織評價→啟發引導。學生主體:主動參與發現問題→討論猜想建立假設→設計交流模擬探究→合作探究記錄數據→意義建構交流評價→遷移應用聯繫實際。

2、利用多媒體技術為生物的實驗教學提供虛擬的實驗空間,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的研究。很多的教學內容離不開實驗,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通過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興趣、觀察能力、科學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

3、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課外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研究。 網絡環境為生物的課外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形式。例如:通過網絡進行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社會調查;通過網上收集資料製作生物電子報、編寫生物小論文、設計實驗等,通過網絡環境進行課外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活動不僅節約時間,而且豐富了活動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和主要創新點

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化抽象為具體。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蒐集文字、圖形、動畫等多種信息傳輸為一體,創設出具有真實感和表現力,生動輕鬆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動情入境,集中注意力,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為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奠基。2.加大知識信息容量,促進師生多維有效互動。

在信息技術下的生物課堂中,這種參與得以最大限度的體現:誘發主題相關的情景可由學生根據需要反覆瀏覽,根據教學任務設計的有吸引力的、可操作的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趣和特點進行探究……信息技術是為課堂服務的,課堂是有益學生髮展的;學生的參與能使技術與知識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3.注重探究性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生物學的有些知識不是一定只有通過教師的傳授才能得到的,可以將學生置於一定的情景下,藉助其已有的學習經驗,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這就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形成自主體驗、自主探究、自主實踐的品質,其間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設計者、支持者和促進者。

信息技術心得10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正在深刻地改變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教育作為人類文化傳遞的重要手段,必須在人類社會已全面進入以網絡為載體的信息社會的形勢下肩負起傳播現代文化和科技的職責。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網絡資源的建設,運用網絡技術貢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成果,使之成為網絡資源的一部分,與廣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增加和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

信息技術的培訓,使我收穫頗豐,學習至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一是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繫,實用性很強。比如創建單元教學設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二是糾正了思想觀念的偏差,深入領會了解了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前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是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術、輕思想等。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思考、準備及課後評價、反思與課堂上的組織、教學等環節同等重要。改變了以前學校每當喊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時,教師都會以條件有限為藉口的應付的觀念。現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術除了利用信息技術外,只要合理科學地使用信息技術,同樣通過傳統的媒體也能上出一堂高質量的課。

培訓至今,我真正領會到了一些新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課程雖未完成,學習任務還很艱鉅。但在後續的學習中,我一定加倍努力、紮實工作,把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發揮更大的作用。

信息技術心得11

22號下午三位優秀的數學老師進行了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宋老師僅從一個例題出發,不斷地引出新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總結,得到結論,真正的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不斷地進行追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昇華與碰撞。劉老師開設的數學活動課讓我大開眼界,通過學生不斷探索,合作交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感受符號運算的的魅力。邢老師的課堂比較自然,重在讓學生理解公因式的概念,為以後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23號上午,我聽取了兩位老師對於《幾何畫板在國中數學中的運用》的典型發言,讓我深刻感受到幾何畫板的強大魅力,比較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更生動,更具體。緊接着是兩位青年教師的精彩發言,教育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穫。

這次培訓更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在以後的課堂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多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勤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調整好教學策略,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信息技術心得12

xxxx年12月6日晚我校在多媒體教室組織教師學習《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這一課程,下面我就談談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第一、在利用上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運動》一文,利用多媒體可以直觀的展示地球繞日公轉,降低教學的難度,省時高效。

第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習題、解題過程等,這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第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刻體會到它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

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成績。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好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當然我清醒地認識到它也有弊端,應該如何發揮它的用處,揚長弊短,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信息技術心得13

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面對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學習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沙坡頭區)項目的培訓,通過一個星期的培訓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認識到能力提升工程2.0的任務是艱鉅的。整校推進教師應用能力培訓,服務教育教學改革。縮小城鄉教師應用能力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打造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引領未來教育方向。全方位升級支持服務體系,保障融合創新發展。

除了個人學習的任務,更加艱鉅的是提升校長校領導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培訓團隊信息化應用指導能力,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能力融合創新發展。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不僅跟隨宋海英教授學習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也在賈巍教授的帶領下,對《自治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和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解讀和學習,在張樂博士的引領下對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的做了深入學習和實踐,在青銅峽市教研室教研員任菊蓮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並嘗試設計了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遠道而來的侯玉丹老師為我們分享了南關區“整校推進”行動策略,用大量的優秀案例為我們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組織下,我們還參觀了興慶區回民二小和第十八國小,通過實地觀摩,讓我們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有了更加直觀認識。

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和信息技術的簡單學習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將信息化應用在教學中。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裏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加強校長牽頭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建設,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制訂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教師研修計劃,立足應用、靶向學習,整校推進、全員參與,建立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就能激發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內生動力,更加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打造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引領未來教育方向。

打造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支持學校以現有條件主動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本校跨學科教學、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學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成果助推教師教育,提升教師面向未來教育發展進行教育教學創新的能力。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學校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幹教師,建強培訓者隊伍,打造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團隊。推動培訓團隊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基於“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制訂本校信息化發展目標和規劃,並圍繞目標、規劃切實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支持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落實全員信息化培訓學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心得14

學了龔春美老師《信息技術課中的學情分析之淺見》,使我懂得了學情分析的重要性、學到了學情分析的方法、方案,從中受益匪淺。

一、學情分析的定義和意義

學情分析即為教學設計中的學生對象分析,它包含對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興趣等方面的分析。學情分析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有狀態,還要關注學生可能發展的空間。通過對現有知識結構的引導、激活,提升學習品質;明確學習內容的價值,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層次要求等等,為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設計的實施、重難點的設定提供量化的標準。所以只有行進了合理的學情分析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會過高或過低。

二、學情分析要注意:

1、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問題情景。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喜歡多變、寬鬆的教學環境。靜態的文字和教師的口語滿足不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需求,因此,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體計算機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國小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增強了學習興趣。

2、要想更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動態情況,確定學習內容。以學生的已知經驗為基點,建構意義知識框架。課前需認真瞭解學生技能掌握情況、注重不同學生風格、年齡態度等差異,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安排,確定學習的重難點,和預設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答措施,選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課中仔細觀察是否與自己的教學設計相符,找到。與預測目標的差距,和課前分析的情況是否存在不一致現象,便於及時做出調整。觀察學生之間的合作情況、任務設計的難易程度、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技能目標達成度、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否得到提升;課後及時小結。課後及時進行學情總結,對比學生在教學前後之間的差距,分析存在問題,總結教學中的策略,有利於下階段確定教學。

三、學情分析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

1、要從整化零,再從部分到整體去把握教材。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形成知識結構,也可以通過學生填寫的思維導圖捕捉學生系統知識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學情,任務和學習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方法,不同難易程度的達到教學目標,要想更詳細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立體化呈現學生水平和能力,不同難易程度的達到教學目標,要想更詳細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立體化呈現學生水平和能力,不能侷限於單—的形式,可通過問卷調查、談話、作業、測試等多樣方式靈活選用。

3、利用我們學到的極簡小程序、採用不同的形式瞭解比如問卷星等從中獲知班級整體對所學知識點的認知水平,為有效把握學習內容、任務設置、小組成員搭配和組間競爭方式選取提供了有力的輔助作用。

4、因材施教,個別談話針對性的瞭解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5、通過日常分析,課上的學習狀態,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時統計整理反思,作為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

總之,學情分析是教師心中的一杆稱。只有充分的有效的學情分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創設出以人為本、適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和情景,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信息技術心得15

20xx年12月19日我參加了信息技術培訓,給我的體會很深,我的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着信息技術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着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一、提高了教育信息技術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程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教師來説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信息技術使老師面臨着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信息技術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信息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二、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30多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信息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三、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程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四、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程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30多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標籤: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