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國小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設計2.24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1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圓柱的體積》是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在課程標準中屬於第二階段(四-六年級)中第二個版塊圖形與幾何中的教學內容,對《圓柱的體積》教學內容的要求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材分析

《圓柱的體積》是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柱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圓柱體的特徵,讓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又一次飛躍。圓柱體是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為下一步學習“圓錐的體積”打下基礎。

(三)、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感性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正是讓學生的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在這一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認識事物和歸納事物特徵的方法,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和遷移能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理解圓柱體積的含義。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2、教學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六)、教學策略

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實踐探索、小組合作交流、演繹推理。

(七)、教學用具:電腦課件、圓柱體積演示器、正圓柱體。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猜想:

1、激發興趣:圓柱體轉化成近似長方體。

課件展示:一個長方體的鋼錠通過鍛造形成一個與長方體高相等的圓柱體模具。)師:通過觀察,同學們發現這兩個物體都有什麼是相同的?

生:體積、高。

(設計意圖説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初步感知圓柱的體積計算與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有關。)

師:揭示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師:怎樣用我們已有的知識來計算圓柱的體積?生:長方體的體積可以通過底面積乘高得到,我想圓柱的體積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底面積乘高得到呢?

師課件展示:沿着圓柱底面扇形把圓柱切開,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拼成了一個近似長方體的演示過程。

我們把這相等的16塊分成32塊,64塊,或更多,,那麼拼成的立體圖形就

學生回答:就越接近於長方體了。

師課件展示:點擊後出現:將圓柱細分,拼成一個更接近於長方體的演示過程。)

師: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生可能回答: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

師課件展示:點擊後出現: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再點擊出現:圓柱的體積=底面積×215;高,V=Sh。

(三)、練一練:

1、師課件出示: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為75平方釐米,長90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生:完成後小組內交流。

2、師課件出示:判斷題

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釐米,高是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師: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正確的。 ①50×=105(立方厘米)

②米=210釐米,50×210=(立方厘米)③ 50平方釐米=平方米,×=(立方米)④ 50平方釐米=平方米,×=(立方米)

生:小組討論,學生彙報並説出理由。

師:點擊出現:“√” 。

師小結:計算時既要分析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要先統一計量單位。

(四)、兩個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比較。

師課件展示:點擊出現圓柱,再點擊出現半徑r、高h如果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這樣的圓柱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師課件展示:點擊出現V=πrh。師課件展示:點擊出現V=Sh。

師:説説這兩個體積計算公式之間有什麼聯繫呢?生可能回答:這兩個體積計算公式中πr就是底面積S(設計意圖説明:比較兩個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明確兩個體積公式之間的關係。)

小結:題目給了圓的半徑,我們先算出圓柱的底面積,再算它的體積,如果題目給的是圓的直徑呢?

生可能回答:我們仍然先算出圓柱的底面積,再算它的體積。

(五)、拓展訓練練習一:填表

師課件展示,生小組交流完成。練習二:計算圓柱的體積師課件展示,生小組交流完成。

練習三:師課件展示:根據圓柱的體積公式計算一個圓柱的體積是80cm3,底面積是16cm3。它的高是多少cm?

生小組交流完成。

(六)、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懂得,可以把圓柱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體來計算它的體積。知道了圓柱的體積可以用V=Sh或者V=πrh來計算。

(七)、板書設計圓柱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Sh=πrh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它是在學生了解了圓柱的特徵、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圓柱是一種含有曲面的幾何體,這給體積的認識和計算增加了難度。為了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為後面學習圓錐體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十分注重從已知知識和方法入手,讓學生經歷“轉化圖形、建立聯繫、推導公式”的探究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同時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國小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裏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着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也為後面學習圓錐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成功之處:

1.注重知識的拓展。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通過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讓學生觀察轉動起來後的形狀是一個圓柱形。對於這個形狀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對於這個內容背後的知識更加需要學生掌握。在教學中我沒有把知識點止於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到:當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當以長方形的寬為軸旋轉,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即以長方形的哪條邊為軸旋轉,哪條邊就是圓柱的'高,而另一條邊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 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圓柱知識的推導過程。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髮現了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通過教具的現場演示,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由此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也是底面積乘高,並進一步推導V=∏r2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髮現雖然形狀發生了改變,但是體積不變,這也是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轉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於以後的學習,對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徐雲鴻主任説:幾何直觀於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於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雖然徐老師説的是幾何直觀,但是對於其它在國小階段中必須滲透的變中不變思想、轉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國小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冀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2—34頁。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經歷認識圓柱體積,探索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及簡單應用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公式,能計算圓柱的體積。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探索圓柱體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公式,能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簡單應用。

教具準備:

兩個不易直觀比較體積大小的圓柱桶,探索體積的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亮亮和爺爺過生日”的情境圖。學生觀察,説説發現了什麼?想到了哪些問題?2.學生觀察思考後回答。

生:亮亮和爺爺的生日蛋糕都是圓柱形的。

生:生日蛋糕大,就是蛋糕的體積大;生日蛋糕小,就是蛋糕的體積小。

3.出示兩個圓柱體,學生觀察、猜想。

師:同學們這兩個圓柱體,哪個大些?(説出理由)生:我認為第一個大一些。生:我認為第二個大些。生:要是能算出體積就好了?

師:是啊,有時我們觀察到的大小不一定準確,我們還是通過計算比較大小更準確些。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圓柱的體積” 3.揭示並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激趣,通過觀察讓學生對圓柱體體積有了初步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同時又為學生探索新知做好準備。)

二、合作探究

(一)引導回憶

1.設疑:看到課題你能想到哪些有關數學知識?你還想知道什麼數學知識?2.學生回憶後回答。

3.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適當的板書。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生:我還想知道怎樣求圓柱體積的大小?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紮實,那麼怎樣才能知道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呢?現在我們就共同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就知識積極思考,形成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二)推導、論證“圓柱的體積” 1.引發思考猜想

師:我們以前學過學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我們知道了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那麼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請同學們猜想一下。

生:我們是不是象學過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一樣用“底面積×高”呢?

師:同學猜想的很有道理。

師:再回顧我們以前探索圓面積公式時是把圓轉化成哪種圖形來計算的?(課件演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生: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把圓柱體轉化為已經學過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推導出圓柱體體積。 2.師生合作推導驗證

教師用課件演示,學生觀察思考。

師:把圓柱體平均分成16份、32份??同樣可以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請同學們觀察兩次等份的異同。學生觀察思考後回答

生:相同點是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生:不同點是等分的份數不同,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3.同學們觀察很仔細,請你們想想,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體有什麼關係?你發現了什麼?

4.小組同學討論後彙報結果,同時板書。

生:(1)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後,形狀變了,體積不變。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

(2)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

師:(1)配合回答,演示課件,閃爍相應的部位,並板書相應的內容。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師:讓學生書空,再次讓學生鞏固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設計意圖:再探究圓柱體積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結論的穩定性。三、出示例題:一根圓柱形的木料,底面積是320平方釐米,高是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1.學生讀題試算。 2.集體訂正。

四、應用與拓展

1.完成教材第34“試一試”。(1)學生仔細看圖,明確題意。(2)學生自主完成後,全班交流。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附:板書

圓柱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

一、利用遷移規律引入新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想、論證,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學習;

三、正確處理兩主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學生學習的參與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達到預期效果。不足之處學生討論時間控制太少,課後作業個別學生還是對公式不會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