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教師1.93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1

x月x日至x日,我有幸參加了xx市國小語文主題學習培訓活動。這次活動中我們聽了四位名師的關於寫字教學具體的做法報告,三位國小生的實踐研究報告和六節精彩的課堂展示,收穫很大感慨很多。

這次活動,刪除了大會領導講話等一些繁雜的`場面程序,由各地市教研員做主持直接切入主題,節省了大家的時間,充實了活動資料,是一次大容量高效率的活動,十分務實。

活動中的報告和精彩的課堂展示,讓我感受到各市教師愛崗敬業,潛心鑽研的精神可敬,她們豐厚的文化底藴,高超的教學技藝更令我佩服。同時我也想到,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如何向他們學習,紮實的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語文功底強的好學生,教學就就應像她們這樣,能夠經過自己的努力構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而不是邯鄲學步。

期望以後我們的領導能多開展一些這樣的活動,給我們帶給學習和交流的平台,是我們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做法,在日常工作中做得更好。同時我也期望以後能聽到多種課型的公開課。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2

8月2日有幸參加了全縣中高年級語文教師培訓,經過對中年級習作教學策略的解讀和名師課堂的觀摩,我收穫頗多。中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一個層次。很多學生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感到無從下手。介於這些,在教學時,要教育學生從現實取材,説真話,寫實事,做一個誠實的人。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深入淺出話“習作”,排難激趣巧安排。

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認為寫作是麻煩的苦差事,更是無法下筆去寫。首先在教學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習作”的含義。排除他們對作文的畏難心理,告訴學生寫作就像我們平時朗讀課文,學習生字那樣平常。取材於實實在在的生活,寫身邊的人和事。其二,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沒有興趣,正如“無水之源”。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會提高的。因此,在提示習作題目時,就可以變樣地以謎語,講故事,圖畫出現。以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如教學生寫人物時,就可以故意説出班上有顯著外貌特徵的同學,如説:“他個子較高,有1、25米,大概有55公斤重;大大的腦袋,圓圓的臉蛋,眼睛顯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條縫;笑起來,雪白的牙齒中有一個洞;因為胖了,所以肚子很大,走路時好似圓球在地上滾。”讓學生猜是誰。然後現場素描,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勾畫出這個人的外貌。趁學生興趣盎然時,相機問道:誰能説説他的體貌特徵呢?教室裏就會舉起了一雙雙小手,接着就完成了本次習作。

二、引領學生勤觀察,取材現實收效大。

學生習作時缺乏素材,沒話可説,無話可寫。這就避開書本上的死要求,而是引導學生做有心人,讓他們多觀察周邊的人和事,利用課間走入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交流生活見聞,把所看到和所聽到的都一一記錄在事先準備好的日記本上。開學時可以要求每個學生備用一個小小的日記本,隨身帶着,平時發現有趣,有意義的事情,把它記錄下來,並且老師要做好表率作用可以和學生一樣,天天堅持,不分寫的字數多少,篇幅長短,語句是否通順優美。只要求真實就行。讓學生養成平時積累詞句的習慣。為習作時打基礎。為了豐富學生寫作的素材,老師還要組織學生開展了一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

三、動靜結合兩相輔,水到渠成亦自然。

平時在靜態的'課堂空間藉助一些圖象、實物,充分調動學生的六感器官功能是往往不夠的,寫出來的片斷枯燥、乏味,不真實,不動人。如:教學生寫一種植物《花》時,可以把學生帶出教室,讓他們去觀察各種花草,最後回到教室,叫他們各自説説自己看到的植物的樣子。這樣,由看到説再到寫,順理成章,寫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費力了。

四、抓綱求精要,培養學生想象力。

新大綱明確指出,要多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幻想,發揮自己的創作性。“國小生的作文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運用生動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續寫下去,也就是續寫故事。它既能鞏固了課文揭示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五、注意下水文的運用

每一次習作課前便都要寫寫下水文,寫完之後講給學生聽,為什麼要這樣寫,寫這樣的事是為了説明什麼,動作、語言、神態,都是為什麼服務的。這樣做可以很好的給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

六、多鼓勵,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因為誘發寫作動機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學生最喜歡的是表揚和鼓勵。老師要把獎勵當作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催化劑。對學生的好作文,得以較廣泛的傳播,這也成為學生寫作的動力。平時給他們的評語都是鼓勵的話。好的作文在班上朗讀,並送給學生一個小禮品以此鼓勵,使他們對習作更有興趣,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以上是我的幾點體會,習作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更是一項複雜而艱辛的工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實踐,定能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促進孩子的可持續發展。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3

暑假我參加了縣教育局舉行的國小骨幹教師培訓,雖然只有八天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幾位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給了我們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1、教師備課時首先要“備讀”,老師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熟,如果能把課文背得滾瓜爛熟,效果會更好。唯有胸有成竹,才能遊刃有餘,運用自如。

2、我們要修煉自己的課堂語言,魅力的課堂,高效的課堂,首先來自教師魅力的語言,讓我們的課堂語言簡潔、精煉、豐富、動聽,這也是教師一種重要的教學基本功。

3、骨+幹=理念+實踐。光有理念,沒有實踐的是專家,光有實踐沒有理念的是普通教師。做為一線教師,我們很有必要學習教育理論,我們的課堂實踐要有理論支撐。新課改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學理念,我們要把這些教學理念變成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要把這些理念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去。

4、作為年輕教師,應該在乎的是領導給你多少學習、充電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就是給你發福利,不要太在乎的是平時那一點點補助。這次的活動,就是縣教育局給我們所有的骨幹教師發的實實在在的福利,這樣的福利,多多益善!

5、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學追求的永恆的主題。一直以來,我們對教學目標不重視,不明確,該教的不教,不該教的我們講的太多,導致我們很辛苦、很累。只有努力使自己開心,輕鬆,學生才能開心,高效的課堂,才是開心、輕鬆的課堂。

6、新課改後,提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不是教師展示自己的舞台,學生才是舞台的主角,課堂的精彩應該來自學生。沒有教師高超的引導藝術,怎麼會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課堂的精彩,關鍵在老師!新課程實施後,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老師沒有較高的語文素養,怎麼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怎麼起到示範作用?怎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語文課堂,不是比設計,不是比預設,而是比教師的語文素養,比文化底藴,文化底藴高的老師,課堂的語文味會更濃些,課堂上就能做到談古論今、旁徵博引、信手拈來,課堂就會精彩不斷!

7、教學目標很重要,教師對每一課教學目標要明確,目標要定得準。目標確定後,整個教學設計就要圍繞目標來進行,教學環節要體現目標,要圍繞目標來實施,課堂上設計的問題要為目標服務,跟教學目標無關的不要設計。也就是説,課堂上我們該教的就教,不該教的堅決不教,我們的課堂也許就會變得簡約、簡樸、高效了。 參加了這次培訓,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工作,我將做到:

 1、必須不斷地學習。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不僅讓我豐富了知識儲備,夯實了教學基本功,並且在與幾位專家和各位同仁的“零距離”接觸中,我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反思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滿腔的熱情把此次培訓所學到得理論知識、教學技能創造性地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我校的語文教學增添一抹亮色。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4

x年8月10日至23日我參加了高中語文課改培訓,透過聽教育專家的講解以及與同行的互動,有了新的認識。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

這一觀點的提出,擺脱了長期以來關於語文學科性質的爭論,正面論述了語文的學科性質和地位,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務必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將學生的大腦作為一個簡單的容器,把課堂作為灌輸和填鴨的場所,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此刻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務必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潛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務必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十分豐富,它以語文潛力為核心,是語文潛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職責感和使命感、構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綜合運用潛力。

以上目標到達之後,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如在講授《荔枝圖序》一文時,鑑於學生對句子“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的難以理解,教師能夠事先準備好幾隻荔枝,然後把同學們分成小組,讓他們動手剝掉荔枝的皮。這時,他們會對“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視覺上的感受。最後再讓他們動口嘗一嘗,這樣,不僅僅加深對“漿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還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狀。這樣講解,不僅僅使學生很快解決了難點,而且大大節省了教師講解、啟發的教學時間。學生學得簡單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瞭解學生,有的放矢。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潛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此刻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構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資料有必須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必須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帶給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帶給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到達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比如,我在教《七根火柴》時,先播放《長征組歌》,音樂把學生帶進了艱難的長征歲月,因勢講述此課文的背景,然後播放“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畫面,最後定格在紅軍“過草地”上。然後設置兩名紅軍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聲音,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紅軍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高尚品質,感受到了他們對黨的無限忠誠。這種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師口乾舌燥的講解要好得多。

四: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質。

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徵之一是綜合化,強調每個學科彼此建立聯繫,跟科技發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聯繫;同時強調跨學科的、建立在各個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是對傳統教育的極大挑戰。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的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透過課程改革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種教育觀念的轉變。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資料標準和實施推薦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校園教育重心的轉移。尤為重要的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構成正確的價值選取,具有社會職責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構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五。課改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髮展。

每個家長最關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後得了多少分對於這個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的`領導認為,務必伴隨相應的評價制度的改革,從更多地關注結果到更多地關注過程,從更多地關注知識技能等可透過考試評價的學習成果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用考試難於評價的成果。這種新的評估方式是縱向的,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的一種發展。而以前的評估是橫向的,往往以為傳統好處上的主科不好,就會讓一個學生在班級裏抬不起頭。因此,課程的改革,需要校園、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麼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於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展。

在一次國際教育研討會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説,一個人的人品無法考,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説因為做人的事情沒法考,我們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嗎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反思的問題。許多新課程包括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學生的發展有獨特的價值,這種價值有很多方面是沒法考的。實際上,考試就應伴隨着課程而發展,而不是課程改革追隨考試,絕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理解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簡單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用心、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用心地表現自我。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

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用心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用心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這就要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收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上共鳴,對於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此刻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潛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我深知,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5

前幾天,我參加了國小語文教師培訓會。我感覺受益匪淺,對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葉聖陶曾經説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説,精讀課文在教學時,必須“細嚼慢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話;那麼,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要更加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學習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相對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較為淺顯些,這樣正好為學生提供了閲讀的階梯,為他們創設了更好的獨立閲讀的實踐機會。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強調學生自讀自悟。也就是説,略讀課文是學生唱主角,教師已由幕前轉到幕後。不過,應該強調的是教師絕不能放羊,特別是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若能善於點撥,那化解的過程將會是略讀課堂最亮麗的環節。

教師要區分好精讀教學與略讀教學,就要確切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既不搞過細剖析,也不作隨意教學,要確立略讀課文教學的明確地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學中尤其要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略讀教學不等於略讀。

正像閲讀教學不同於閲讀一樣,略讀教學也有別於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閲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如《金色的魚鈎》一課的教學,在學生初知文章大意後,為了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可以教給學生掃讀和跳讀的方法,並告訴學生基本的速讀技巧,這樣如果經常訓練,一定能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

(二)粗知大意並不是淺知

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麼嚴格細緻,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並不意味着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不加總結與反芻,讀到的東西就會成為過眼煙雲。如果教師以為粗知就是淺知、少知,就會使教學陷入盲目性。其實,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閲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閲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三)自主閲讀並不等同於自學。

略讀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閲讀的時機,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閲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説得更少、更精到。因為這樣,有的老師就乾脆退讓一邊,一言不發,任由學生天馬行空,似乎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色。但是,自主閲讀是不是就是讓學生自己閲讀?自主閲讀是不是就不要教師的引領?自主閲讀又如何體現閲讀的層次性?當略讀成為一項教學活動的時候,作為教師勢必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的閲讀。

(四)略讀課文的教學作用還應該具有多重性。

略讀課文一般都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閲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人教社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雖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教學中不能彼此孤立,應該瞻前顧後,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就應該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要講究“讀寫結合”。

略讀課文大都是極好的習作例文,教學時可以打破教學略讀課文的常規,重點進行習作指導。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力戒課堂上“光説不練”,“嘴皮子功夫”突出的缺憾,應該要有必要的仿句、小練筆、拓展性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寫的切入點要“小”、“巧”,讓學生有“現炒現吃”的鮮活感。

總之,略讀課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只要能正確領會略讀課文的編排意圖,把握好略讀教學的尺度,堅持做到讀寫結合,師生一定都能在略讀課上有所收穫,它所發揮的作用絕不亞於精讀課文教學。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6

xx日來培訓時,剛剛成為教師的我充滿迷茫,不知該怎麼做。通過教師培訓,學習各種規章制度,詳細瞭解學習師風師德,聽取優秀班主任的心得體會,使我獲得很大收穫。

培訓的充實給我不定的心打了一劑定心針,讓我慢慢融入教師這個職業,轉變學生的心態。文綜組長餘老師和指導老師彭老師事無鉅細的指導,讓我快速適應教育教學的工作。

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讓我明白了淮陽是一個嚴謹。積極。向上的集體,也瞭解了一名教師並不只有教學而已。教育是一門育人的藝術,我們不能只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要言傳身教,遵守師風師德,規範自己的行為,是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年輕沒有經驗,是我比較吃虧的地方。剛開始備課時毫無頭緒,多虧了彭老師和其他老師的關心和詳細指導,才讓我理清頭緒,開始認真備課。其實一開始我認為備課沒有什麼困難,現在明白只是想當然了。我們剛成為老師,應該腳踏實地,全力以赴。雖然不可能做到完美,但要追求完美。我們年輕沒經驗,但我們有活力。我敢拼,敢拼才會贏。

教育是一門育人的`藝術,也是一項充滿艱辛和挑戰的工作。胸無點墨。濫竽充數是不被允許的,是不能容忍的教師需要有紮實。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理解所教學科,也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開闊自己的知識。加裏寧説:“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希望通過一年或者更長的教學能讓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7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生活中必備的能力之一,更是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一項基本能力。因此,必須從國小打好基礎,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掌握與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在社會生活中文明得體地表達和溝通,具備富有感染力和説服力的口語交際能力。下面結合在實際教學中的心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保護學生口語交際的自尊心、自信心至關重要。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鬆的、自主的、愉悦的。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過程,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進行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二是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係,營造一個輕鬆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俗語説“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因此,我們必須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正確觀念,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體,成為積極的參與者。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2、指導精當,説得好。由於國小生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説話顛三倒四或漫無邊際的情況。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符合國小生認知發展能力的口語教學過程,做到層次清楚,要求明確。當學生能夠確定説話主題後,就要讓學生説話有條理、有重點,抓住事情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細節具體講述,這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好談話的內容。

我們只要能抓住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給他們提供更加優越的、能夠學到更為規範口語的環境與條件,讓他們在口語交際中學會口語交際,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動口”實踐起來,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並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給孩子們一片五彩的口語交際的互動天地。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們更加明確了口語交際的目標,掌握了口語交際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口語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8

我於8月1日參加了縣教體局組織的全縣國小語文老師暑期培訓,有幸聆聽了關於低年級識字教學、拼音教學、閲讀教學、古詩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等各種語文教學經驗的介紹及策略解讀,感到受益匪淺,特別是李文文老師作的有關低年級閲讀教學《讓識字與閲讀比翼雙飛》的報告更是讓我明白了低年級閲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李老師首先講了閲讀教學的環節,即創設情境,自讀識字——合作交流,整體感知——詞句引領,讀中感悟——反饋鞏固,拓展延伸;同時又做了相關的解讀以及其他應注意的問題,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有所感悟,以下分幾點談一談我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一點看法:

一、圖文結合。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並且大部分插圖就包含有聲情並茂的故事情節。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通過看圖,説説圖上畫了什麼,然後圖文對照讀課文。

二、讀思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讀書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讀説結合。“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説”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閲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説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説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説的有機結合。

四、讀演結合。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國小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

五、讀畫結合。這裏講“畫”有兩層意思;一是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及優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內容用圖畫表現出來。這也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強調的語文學科要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讀寫結合。寫離不開讀,讀為寫打基礎。儘管是低年級也要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在低年級重點讓學生藉助讀學會寫生動形象的一句話或幾句話,為中高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我認為在低年級的語文閲讀教學中,我們只要把聽、説、讀、寫、思、畫等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9

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新老師,我真切地享受着自己的成長,我努力地記錄着自己成長軌跡的點點滴滴。這幾天的學習很受用,我陶醉在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講座與課堂裏,尤其是聆聽完朱霞駿老師的講座後,我更是激動亢奮。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這個問題我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我真心感受到一名語文教師不僅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更扮演着一個演員的角色,語文教師只有極富“激情”的演繹好每一個角色,才會呈現給孩子一個充滿“情感”的.課堂。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是不能調動學生情感的,不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的。我們要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學習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孩子玩得開心才會學的開心,而學生玩着玩着就學會知識,作為教師也會幸福無比,也會感受到教學的真正樂趣。“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不應只是傾聽者,而應是參與者、交流者。我們要還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因為有參與才會有交流,有交流才會有思想的碰撞,有思想的碰撞才會擦出智慧的火花。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我相信能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我認為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定不能忽視孩子想象力的培養。

2、注重實踐,感悟語言之美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作為老師要鼓勵孩子多讀書,多推薦有益的書籍讓孩子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 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語文課堂應該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作為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培養孩子在生活收集語文素材的習慣,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有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素材。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課堂上應該隨情景而輸出,把作者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每一篇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反省自己,感悟人生。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10

8月2日至4日,我有幸參加了縣國小語文教研室在雙語實驗學校舉辦的“沂南縣國小語文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對我來説,來得及時,來得實在,我覺得受益匪淺,深受啟迪。這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有教研室朱老師關於網絡大集體備課的詳細講解與演示,裏莊國小林老師集體備課先進經驗的介紹,沂南一小夏萍老師對國小語文新課標的獨到見解,裏莊國小王慧老師精彩的外出學習彙報,教師間的互動交流,名家的課堂實錄……一次次精彩講演,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變的豐富多彩,讓我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通過三天的培訓,使我對網絡集體備課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集體備課正是為大家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平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它可以發揮集體的智慧,幫助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學思路,使教師們達成教學的共識,有了教學的共同目標。使教師及時學習其他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各位教師備課過程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可以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提高。我將利用好集體備課和網絡備課,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迅速成長。

沂南一小夏老師的精彩講解和裏莊國小王老師的幽默樸實的彙報,會議室的掌聲不斷響起,喝彩聲連連不斷。讓我在愉快的氣氛下,對新課標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對於老提倡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了深入的瞭解。使我對於以後的課堂教學有了新的理念和實踐的信心。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聆聽的名師課堂,可以稱為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徐慧穎老師執教的三年級的《給予樹》,一節五年級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另一節是二年級《寓言二則》。使我發現了自己課堂上存在的不足,發現了自己和名師之間的差距,也給我敲響了警鐘。提醒自己要不斷的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努力鑽研教材;認真落實於老的語文課堂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率。使自己努力的向名師邁進。

只有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終身學習型教師,就是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只有具備櫛風沐雨,探幽發微的求索精神,才會厚積薄發,得心應手,才會不負歷史的重任。至此之後,我將努力地追尋前輩們的步伐,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好以後的路,儘快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相信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育事業中做出成績。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11

8月3日,我參加了在雙語學校舉辦的“沂南縣國小骨幹教師暑期培訓”活動,在活動中,我重點學習了一小夏萍老師講解的“高年級略讀課例教學策略解讀”,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在過去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有時我也會把略讀課文教學等同於精讀課文教學,詞句品析、朗讀感悟……總是怕學生讀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課時的教學時間變成兩課時、三課時,不但拖延了教學進度,而且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得不到培養。有時又把精力過多放在對文本的研讀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學生的閲讀興趣和閲讀量得不到提升。

經過這次學習,我覺得略讀課文並不是可以忽略的,第一要準確把握略讀課文在整個單元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單元主題,找準閲讀的重點、難點以及寫作特點。所以第二點就需要教師仔細鑽研教材,不要以為略讀課文就可以粗略的備,粗教卻要精備,只有教師找準了切入點,找準了需要精的“點”,才能引導學生粗中有細,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第三,由於略讀課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內容有很多,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課下精心蒐集整理與文本有關的書籍、文章、資料,為學生搭起一座走向課外閲讀的橋樑。

而略讀課文又是不能等同於精讀課文的,要把握略讀課文解讀的“度”,要讓學生在粗讀瀏覽中找準重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迅速捕捉與全文關係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讀課文那樣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讓學生應用學過的方法來解讀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內容,而是要引導學生從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入手,更多關注語言特色、寫作技巧等,從而着力豐富語文素養。

其實,略讀課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緻的,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略讀課文也有其精巧之處,還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仔細研究,從而改進我們的略讀課文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骨幹教師,能夠有幸參加這次培訓,的確是受益匪淺,我一定把這次活動學習到的內容深入體會學習,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12

20xx年8月,林區實驗國小組織全校教師在實驗國小本部進行師德集訓,通過這三天的培訓活動使得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説,來得及時,來得實在,我覺得受益匪淺,深受啟迪。這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對教師個人職業發展和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都做出明確的定義,教師的成長曆程和教師的職業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培訓和再學習,從理論上提高教師的執業水平,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需求,而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在本次的師德培訓中,通過聽報告以及老師的講座,使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愛心和責任心,更要學會跟孩子溝通,跟家長溝通,多瞭解孩子需要什麼?而不是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

一、教師要有愛心。

教育是愛的事業,冰心老人曾説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實,當老師的,總是想當個好老師,都知道要對學生付出愛心,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心中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裏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

二、教師要有責任心。

有人説,教師工作是一個無底洞,有看不見的深度,摸不着的廣度。這就要求一個有志於教育事業的教師,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必須愛崗敬業,樹立教書育人的`社會使命感責任感。要熱愛教師職業,把它看成是一種事業,這樣才會為教育事業不懈努力,並在工作中時時感到苦中有樂,時時有一種幸福感,這樣才能保證所任教的學科取得優異的成績,讓同學們學得舒心,家長滿意,領導信任。教師的成長是有規律的,要健康的成長就要遵循這幾個規律。職業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個人的奉獻與自身價值的實現聯繫起來。教育理念是成長的關鍵,我們要與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知識水平是成長的基本要素,教育實施能力是成長的核心要素,環境是成長的外部要素。影響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的工作態度,組織教育能力,和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關心集體,團結合作,相互理解,相互關心,尊重前輩,誠懇待人,信守諾言。

三、教師要學會與孩子及家長溝通。

老師告訴我們,要把教育看成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人不是生活在道理中的,而是生活在情感與生活中的。我們要學會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因為我們與孩子是社會關係,所以內心有一定的標準,規則,會理性的去看待問題。但家長與孩子卻是親緣關係,是以情感為準則的,他們為了孩子,什麼都可以但當。所以,我們在與之溝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時候,作為老師,要學會改變與家長溝通的視角,要從同理性的角度與之看待問題,去了解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家長最關注的其實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通過觀看四個視頻,老師講了生命的長度,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厚度,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讓我今後的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的成長。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13

7月14、15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二中召開的全縣語文教師培訓會。會上,聽取了四位教師的報告,他們分別是xx區幸福街的王安存,壽光聖城街道西關的張麗,我的同事張秀紅,xx市實小的張雲傑。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要正確面對工作中的挫折。

張麗老師和張雲傑老師在報告中都提到了自己有些坎坷的教學經歷,談到這些,他們沒有抱怨,而是認為,正是這些坎坷的經歷,才讓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張雲傑老師説:“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坎坷也是一種財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意是難免的。在教師的工作中更會經常遇到挫折和困難。如需要不能滿足,動機不能實現,教育學生的方法受挫,管理班級的效果不佳,課堂教學不如人意,所教學生成績不理想,在教學考核中得分不高,評先晉職中未能入圍……如果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想辦法悦納自己的職業,就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走出精神的低谷。這兩位老師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你把教師職業當作一種事業而不僅是一個飯碗,把教育崗位當作一種創造性地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而不是一種負擔,那麼我們從工作中得到的就會是歡樂,而不是煩惱和悲傷。

二、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現今的語文教學或多或少存在費時多,收效卻不高,教師辛苦,學生乏味,老師講得多,學生讀書少,語文學習實效差,最終形成“課內損失課外補,老師學生都辛苦”的現象。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宗旨。所以,張雲傑提出:“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回歸本位。”“要教學生一生有用的語文。”這裏所講的“真”,即語文教學的本質。那麼,如何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質呢? 首先,重視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注重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已經做為格言流傳到今天。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講的都是誦讀對於理解和感受語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認為古代的誦讀就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其實學生根本不理解,這是一種僵死的教學方法,應當全盤否定。於是,他們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上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一篇學完了,學生幾乎沒有通讀一遍課文,課堂上聽不見書聲琅琅,只聽見教師泛泛的講解,致使語文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誠然,強迫學生誦讀記憶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李白假如沒有做到“五歲觀六甲,十歲觀百家”,他也不可能在盛唐詩壇上獨放異彩,名垂史冊。事實證明,視聽兩種感覺器官的相互協調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況且課堂上教師無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個學生都聽得懂,因為還有一個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一些誦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誦讀中印證教師的講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學生則會自覺規範自己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不就提高了嗎?

其次,重視模仿,強調創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語類》上説:“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即久,自然純熟”。可貴的是,古人不但重視模仿,而且還強調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清代學者唐彪在評論韓愈和歐陽修時説:“韓師孟,今讀韓文,不見其為孟也;歐學韓,今讀歐文,不覺其為韓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所謂師其神,不見其貌,此最為文之真訣”。由此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學重視讓學生通過模仿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提倡讓學生寫真話,寫心裏話,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學生能寫出真心話,並不等於會寫。寫還要講究章法、技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模仿好在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優點。葉聖陶先生對此早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説:“課文就是例子。”因此,模仿是溝通閲讀和寫作的一道橋樑。事實上,許多老師也這樣做了,但是他們只知道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課文,沒有做到古人所説的“師其神,不見其貌”,缺乏創新精神。古人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再次,注重文道統一,提倡文以載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又説:“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孔子在這裏講的雖然是詩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文道統一”的確是語文教學應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我們所提倡的“文道統一”,就是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語文知識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可惜的是,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重“文”不重道,只傳授知識,不重視育人,或者人為地把文和道割裂開來,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者在課文課上加一個長長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對號入座,這些做法都有悖於“文道統一”這一教學原則。

三、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一致認為,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大量地看書。可見,多讀書能提高寫作能力是古往今來人們的不謀而合。課外閲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加強課外閲讀能讓學生多渠道多形式攝取信息,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培養創新精神。所以,語文教師要開動腦筋,激起孩子們的閲讀興趣,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在閲讀中增長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語文教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14

作為一名執教於農村國小的教師,今年暑假我很榮幸參加了xx市教育局組織的為期半年的市中國小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感覺真是受益匪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説,對我們的教學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從網上的一場場不同風格名師的精彩講座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訓也較多,對新課改也有一定的認識,但通過這次骨幹教師的培訓,我才發現自己的認識不繫統、不全面。特別是xx教授的《有效課堂教學及評價》、xx老師的《終身學習讀書教學相得益彰》,xx教授的《教師的職業幸福》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認識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好一名教師。作為語文教師,不是隻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專家們的講座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那麼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培訓其實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已經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的除了愛抱怨,還是抱怨。抄不完的筆記,頻繁的.檢查,刻薄的制度,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以及家長的難纏,學生的愚笨,領導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麼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機器,不再有靈感。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

對工作有的是厭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過這次的培訓,走進教學大師們的心靈世界,感歎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我一次次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做什麼樣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與優秀老師、與教學大師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顯。

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不僅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也明白了“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更懂得只要我們教師是一個幸福並快樂着工作的人,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幸福並快樂,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社會需要的幸福並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