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範例(15篇)

心理學3.24W

積極心理學1

針對部分中職學生學習信心不足,成長目標不明確,價值觀相對模糊的現狀,在語文教學這片相對開放的沃土上,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滲透和相關理論的實踐運用,有策略的發掘學生的自身積極潛在因素,從而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完善自己,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

積極心理學範例(15篇)

教育部下發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一目標與新興的積極心理學的初衷,幾乎不謀而合。

一、語文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意義

傳統的心理學學科專業性質過強,在一般教師羣體中難以普及和操作,加之其針對有心理疾病的羣體較強,使許多人往往敬而遠之。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動,針對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況來指導人們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中學語文教育面對絕大部分都是健康的中學生,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着美好的憧憬,他們知道快樂的生活但卻對充實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感到迷茫,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往往缺乏自制力和抵禦誘惑的能力,因此而降低未來生活的幸福指數。在這一背景下,積極心理學的滲透一定會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基於積極心理學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老師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應該善於利用語文教學陣地,讓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和生活,以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讓學生體驗到成功,體驗到主觀幸福感。針對當前中職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採取如下的教學策略:

(一)巧用期望理論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建立奮鬥目標

中職生在完成中專的學習任務後大都將走上工作崗位,中專階段學習對他們以後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對於中職生的缺乏自信,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對未來感到迷茫的現狀,引導學生分析自我,讓學生明確自己目前的狀況,自己的理想目標是什麼。語文課堂涉及到大量的名人軼事,作者生平介紹等具體實例,在呈現名人的別樣人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名人的不同人生,不同時期的成敗得失,這個過程可以通過現場討論,課堂隨筆等方式實現。

(二)運用發掘潛在美德理論,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力量,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活動中,結合經典篇章展開深入剖析,依託語文教材“吟誦青春”,“擁抱自然”等主題模塊為專題,展開主題教育,利用課文,課外拓展內容進行全班的主題討論,通過佈置學生寫個人感想等形式加強中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塑造學生成功的積極人格特質。

(三)運用成功教育理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喚起學習信心

語文教學有別於理科的環環相扣的教學特徵,注重學生的感悟,體會,語文課堂的應是開放的,包容的,語文老師應該秉持着一顆善於聆聽的心,對學生的每一次真誠的感悟,會意的眼神,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堅持對學生實行鼓勵性評價,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促使學生髮現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滿懷信心地不斷爭取新的`成功。

(四)運用abc理論,組織學生記錄發生在身邊點滴幸福,改變不良心理認知

1.情緒abc理論介紹

A(Activating events)—— 誘發性事件

B(Beliefs)——由A引起的不良信念(對A的評價、解釋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情緒的和行為的後果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2.教學中引入“小確幸”的概念,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小確幸”的使學生個體都能體驗到學習、生活中的幸福存在。結合情緒ABC理論,讓學生明白我們對身邊的事件的評判角度決定了我們的情緒變化。

(五)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經典勵志影片賞析開展教育,營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班級文化,讓學生體驗積極情感,完善人格

每月主題電影賞析,如生命主題、勵志主題等。如《中央車站》中約書亞終於如願找到了父親,朵拉也找到了自己。金典的詮釋了人性的本善作。《阿甘正傳》中智商偏低的阿甘,具有着這個社會已經遠離許久的誠實、守信、勇敢、真誠等美德,阿甘的經歷正是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純真年代,而我們的身上卻已經覆壓着太多的偏見與虛榮。《放牛班的春天》中教師馬修用來自地獄的天籟,詮釋了愛,在理解的盡頭的深刻內涵……,這些精選專題影片更多指向審美和人格完善。有利於激發人的潛在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通過這些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可以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營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班級文化,讓學生體驗積極情感,完善人格。

積極心理學2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維護高校安全穩定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為高校的自身發展提供基本保障;也是社會安全穩定體系中最敏感的環節,俗稱社會安全穩定的“晴雨表”,往往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學生特性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在管理體制、招生制度、學生管理、後勤工作社會化、專業設置、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伴隨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逐步深入,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與此同時,大學生處在對新事物、新思想非常敏感的階段,同時缺少社會經驗,容易導致大學生對遇到問題和挫折時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甚至走上極端,其後果也即對大學生身心發展構成相當大的危害,更對高校校園的安全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積極心理學最先興起於美國,它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解讀人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以此來激發,從而使每個人都能走向積極的心態,培養積極人生。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從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構建維護高職院校平安校園的安全機制,着實促進平安、和諧校園的建設。

1 高職院校校園安全的現狀

1.1 制度建設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滯後性。

目前在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是在以前的中等專科院校所升上來,由於歷史原因,有關校園安全建設的制度都是沿用中專院校的'相關制度,這些制度,對於當時的中專院校有一定的促進性和作用性,但隨着時間的變遷,招收對象的改變,其難免落後於當前發展的時代,難免不適宜當前高職院的發展。

1.2 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欠缺

在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對突發時間的風險性估計不足,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應對準備,當出現突發時間已經,能不往後的推的,就往後推,能推給別人的,就推給別人,解決突發事件的態度消極,方法落後,能力欠缺等,相互推諉,甚者更有者相互扯皮等。

1.3 學生安全意識薄弱

良好的安全意識是行為安全的保證。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對於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積極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意義重大。大學生安全教育情況欠缺,遇到事故,可能會手足無措,處理能力不足,安全防範意識薄弱,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等。

1.4 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重視

傳統的校園安全主要關注的是校園治安、宿舍安全、飲食安全等方面,因為時代和學生的變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重視,意思,在關注高職校園安全的研究時,必須突破原有的研究範圍,強化學生心理安全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即拓展了校園安全研究的範圍,更抓住了當前高校學生研究的重點。

2 以積極心理學,提高高職院校“平安校園”建設。

2.1 創建積極的平安校園氛圍

積極心理學認為,社會環境與他人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回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平安校園的氛圍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創建積極平安校園氛圍,首先要營造有美感的校園,注重校園的清潔與綠化;其次,注重張貼積極的安全標語提示,改變過去以“警示”、“命令”等被動的安全標語和宣傳,在校園內張貼積極温馨的安全提示和宣傳。

2.2 構建積極的平安校園預防機制

積極心理學重視對人和事物的預防,並認為它們在預防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主要來自於個體內部系統的塑造能力,而不是簡單的修正其缺陷。真正促進平安校園的建設,就必須要改變以往對出現問題後修修補補的陋習,必須建立聯動、完善的預防機制,培養師生積極應對的心理品質,加強健全安全校園的危機預防機制和應對方案。

2.3 打造積極的平安校園應對措施

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人格的特質主要通過個體各種實現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當激發和強化某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積極人格特質也就形成了。在高職院校,一旦出現危機、安全事件,要改變以往相互推諉的消極解決事情的態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形成高效、聯動的有效解決危機事件的工作習慣方式。

2.4 強化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新的心理學思潮,在成功地運用在教育、醫學、管理等方面。把積極心理學理念創新到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主流。以積極心理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以“積極心理教育”為出發點,轉變傳統的病態心理學取向,探索積極心理教育模式。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建立維護心理安全的保障機制,為維護高職學生心理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建立維護心理安全的預防機制,從源頭上防範危害高職學生心理安全的誘因和導火索;建立完善維護心理安全的干預機制,有效、快捷地化解高職學生突發心理危機事件。

總之,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討建構維護高職院校的安全機制,拓展了校園安全研究的工作方式,突破原有的研究範圍,強化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從而昇華了心理安全研究的內涵。

參考文獻

[1]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4).

[2]龔繼峯.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新[D].南昌:南昌大學,20xx(06).

[3]周文斌.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育(學術版),20xx(02).

[4]汪勇萍.福建省部分高職院校安全穩定的調研與思考[D].福州:福建師範大學,20xx(02).

作者 廖朝 熊丹丹 黃代森

積極心理學3

幸福可以提升,也可以學習。積極心理學讓我更加明白幸福是什麼!

1、幸福是一種主觀體驗。

奧運會銀牌得主和銅牌得主相比誰最幸福,在我們外人看來,肯定是銀牌的主要幸福得多,然而實驗證明:無論是在領獎台上還是在賽後,銅牌得主的幸福感指數都要比銀牌得主高。那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奧運會銀牌得主與金牌得主比,而銅牌得主與第四名相比,所以,銀牌得主的滿意度幸福感比較低。

 2、幸福需要經常“曬太陽”。

有人説幸福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經常把自己的幸福,説出來,曬出來。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種信念,主動曬幸福可以減輕壓力,“曬”幸福也可以提升自信。在現實生活中,有分寸地把自己私人方面的信息顯示給他人,讓別人最大限度地瞭解自己,本身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心裏的祕密越多,壓力越大,幸福感也就越差,總是擔心自己的祕密被他人知曉,長期下去心理會處於亞健康狀態。所以人們在不停地尋求着宣泄的途徑,把祕密以某種方式説出來,也是對壓力的一種釋放。因此主動曬幸福可以減輕壓力,也可以提升自信。

3、幸福需要留住。

幸福的時光需要保留,但若干年後,當時的一張照片、一個小紀念品,甚至是當年和孩子一起折的那個紙飛機,都會成為我們打開我們幸福的閘門。所以,我們不要忽略那些生活中的那些小儀式,多拍幸福照、舉行高興的儀式、記錄開心故事,保持快樂,讓幸福定義住。

4、小小慈善可以帶來大大的.幸福。

記得前兩天去KFC花17元買了一個漢堡和一杯可樂,20元錢給了服務員,正在等她找我3元錢,而她卻微笑着對我説:“女士,您願意捐出您的3元錢為貧困山區的兒童嗎?”當時聽到她的話,我先是一愣,隨後和她相視一笑,説:“我願意”從KFC出來,手裏拿着送給我的三張感謝卡,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現在我明白了,那種感覺就是幸福。這也就是積極心理學裏講的----做不特定對象的慈善行為可以提高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4

説理教育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有效説理應建立在班主任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基礎上,要求班主任的説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高中班主任在實施説理教育時,要以積極關注為背景,以充分共情為前提,在實施説理教育中要認真傾聽,激發學生思考。

説理教育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啟發開導學生,使學生提高認識、明辨是非、形成正確觀點的正面教育方法,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最常使用、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不過,不是所有的説理教育都能發揮預想的功效,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的説理能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否從積極心理學視域着眼,啟發、尊重和依靠學生的自覺性、能動性,引導學生開展內部思想矛盾鬥爭,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提高思想認識。對於高中班主任來説,從積極心理學視域着眼對高中生進行有效説理尤為重要。

高中生的思維具有較高的抽象概括性,開始形成辯證邏輯思維,獨立思維的能力得到高度發展,思維開始具有組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逐步形成對世界、人生的比較穩定、系統的看法,但是有思想片面和認識模糊的情況,成人對他們進行有意識的指導非常必要。高中生自尊心強而敏感,最怕別人看低自己,最希望得到承認和鼓勵。在行為調控的動力方面,他們由外部控制為主向內部控制為主發展,表現為受自我的獨立意向支配而不是受社會和成人的要求支配,不服從傳統和權威的安排。在師生交往中,高中生既反對刻板、呆板和婆婆媽媽式的管教,力圖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地位,又反對教師對自己冷漠放任、不管不問的態度。他們首先看重教師對自己的態度,然後才是知識的傳授,對教師的智慧、人格、品德等方面要求很高。鑑於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高中班主任在實施説理教育時,要以積極關注為背景,以充分共情為前提,在實施説理教育時要認真傾聽,激發學生思考,這樣的説理教育才有實效。

一、在積極關注的背景下實施説理教育

每位高中班主任必須抱有一種信念,即每個人身上都有潛力,都具有積極向上的成長動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幫助,每個高中生都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班主任有了積極關注的理念,與學生接觸時的各種言行就會體現對學生無條件的關愛、理解、尊重。對於內心敏感細膩的高中生來説,一定會感受到班主任濃濃的師愛和真誠的期待,會積極聽從班主任的指導並落實到行動中。

某高一男生,上語文課總是搗亂,弄出各種怪聲音,不僅自己語文成績下降非常明顯,也害得其他同學無法正常上課,語文教師非常頭疼,幾次找他交流沒有任何效果。班主任找該男生談話時,他表現出毫不在乎的樣子。班主任沒有發火,先請他説説自己的優點,然後班主任細數他剛進校時各種好的表現,肯定他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學生,表示對他充滿了期待,只是對他的現狀非常擔憂。他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真誠與積極關注,低下頭説出了自己的心事:三歲時,父母離婚,他一直與父親一起生活,非常渴望得到母愛。進入高中以後,偶然在語文課上做小動作,被語文教師發現並教育,他從語文教師那裏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為了更多地體驗這份“母愛”,他產生了一種錯誤的想法:通過在語文課上故意搗亂,吸引語文教師的注意,博取語文教師的關愛。班主任對該生的成長經歷表示同情,對他渴望母愛的心理表示理解,請他想想怎樣合理地獲得他人的關愛,實現共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大家都受到他的不良影響。他明白了自己這種行為的危害並積極改正,後來各方面都有了大的改變,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班主任在發現高中生身上的閃光點、潛力和良好的出發點時,要實事求是,針對高中生的實際問題,客觀分析其現有的不足,給高中生信心、支持、鼓勵和幫助。

二、在充分共情的前提下實施説理教育

高中生只有信服班主任,才願意耐心傾聽班主任的諄諄教誨。為此,在實施説理教育前,班主任要走出自己的參照框架進入高中生的參照框架,把自己放在高中生的處境中嘗試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並找到問題的實質,然後實施説理教育。在班主任的充分共情前提下,高中生會覺得自己被理解、接納、關懷,從而感到愉快、滿足,就會靜心聽取班主任的説理教育。

某高二男生想輟學,父母、親戚無論怎麼勸説都沒有效果,家長只能求助學校。當我來到他家時,首先看到了房門上兩張黃色即時貼,上面寫道:不要和我談學習,我再也不念書了;不要進我房間,我身上有刀,否則後果自負。我敲開了他反鎖的門:“沒有一個學生不想學好功課,拿到高中文憑,到高校繼續深造,你也一樣。可是由於高中文化學習難度比較大,競爭又很激烈,努力之後的成績並不如你所願。你擔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因此產生了輟學的念頭。”他邊聽邊點頭:“是啊!我也想過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可是,我幾次數理化考試都不及格,與其這樣學下去,考不上理想的大學,不如早點學門手藝。”我回應他:“這麼看來,你目前遭遇的困難是怎麼找到適合你的高中學習方法,那我們就這個方面來共同探討。”我們一起探討改進的'方法,他表示願意立刻重返課堂,繼續學習。返校後,他埋頭學習,數理化等學科漸漸有了進步,一年後考取了理想的大學。

班主任在與高中生共情時,要從高中生的角度出發,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們的情感、思維,先接納他們的言行(不管正確與否),然後和他們討論,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言行需要調整。高明的説理教育給學生的感覺不是“老師對了,我錯了,老師真有水平”,而是“我原來錯了,現在自己想明白了,我還行”。班主任要善於把自己的共情傳遞給學生,還要使用嘗試性、探索性的語氣,驗證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必要時做出適當修正。

三、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實施説理教育

班主任在實施説理教育時,要弄清高中生的思想,瞭解他們認知方面的偏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為此,班主任在和高中生説理時,要耐心傾聽學生講述事件的經過,在事情發生前、中、後的心理過程,對這件事的思考。這樣,班主任才會全面瞭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學生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才能抓住關鍵點進行説理教育。實踐證明,許多高中生在講述的過程中,會自我反思,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實現不教而教的效果。

某高二男生,因為網戀想放棄高中學業。我在和他交談時,首先認真傾聽他講述自己的故事:在網上認識了一位外地的女孩,漸漸產生了好感。女孩已經工作,他想到女孩所在的城市打工,和她戀愛結婚。他認為愛她就要為她付出,就要有行動。父母反對他輟學,怎麼勸都勸不住。他問我:“我已經18歲了,我難道不能決定自己的幸福嗎?我已經接受了義務教育,我可以選擇打工,堂堂正正地生活。”我在耐心傾聽他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請他思考並回答:愛情和好感有哪些區別?戀愛結婚需要哪些條件?高中階段談戀愛與工作以後談戀愛的利弊有哪些?他一一回答這些問題,説着説着,他忽然領悟到自己對愛情的認知比較片面、膚淺、理想化,自身還不具備談戀愛的條件。他放棄了輟學的想法,決心好好學習。

班主任在傾聽學生説話時,要做到真誠和平等,讓學生感受到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要在專注中包含警覺,捕捉學生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乃至破綻之處,並能洞察學生的細微變化;要保持寬容大度,善於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善於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另外,傾聽還要講究誠信,需要班主任替學生保密,班主任一定要信守諾言,不對外張揚。

高中階段正是品德塑造、知識積累、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期。説理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項基本功,高中班主任要從積極心理學的視域,走進高中生的心靈,恰當地運用説理方式,幫助高中生更好地成長。

積極心理學5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處於心靈斷乳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波動幅度較大,正確的引導可以使其在未來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過去發生的事情不再抱怨,提高生活幸福感,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概念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幸福的心理學,其倡導心理學要以正常健康人羣為對象,通過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同時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及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是格曼,提出每個人內心都存在積極品質和力量,只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方法,就可以激發人們潛在的積極品質以及積極力量,從而使人們獲得幸福感。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是正常健康的學生,讓學生以樂觀、積極、希望等正能量人生觀去面對現在、未來所發生的積極或是消極的事情。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引進積極心理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讓學生以積極正面的形象重新認識自己,與更好的自己相遇,同時引導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迴歸教育的本質,改變原有存在心理問題的中學生的防治理念,使其更偏向於正常學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正面地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感受幸福的所在。

二、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中職生心態較為浮躁

我國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在15到18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心理上的斷乳期。中職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都只是為了獲得中職畢業證,因此,大多數學生比較浮躁,無法專心地學習基礎知識,導致成績較低,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和考試產生厭倦心理,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中職生缺乏自控力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家長正確的教育和指導,與家長缺乏良性溝通;同時中職生正處於渴望獨立、自我意識不斷提升的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再加上自身控制力較弱,容易被社會不良行為影響從而對學生未來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三、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提升方法

(一)主觀性的積極心理體驗

積極心理體驗是讓學生通過心理和感官兩個維度體驗幸福,並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憧憬。通過積極體驗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滿足、高興、愛等感受能力。根據心理學對人類快樂的研究發現,當人處在快樂的狀態時,更容易接受外界信息,樹立的目標也更加清晰明瞭,同時為個人目標付出最大的努力;但是在不快樂的狀態下,人們就很難順利完成上述事情。因此,一個人的快樂會對其認知造成一定影響。加強中職生的主觀積極體驗,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其認知水平的發展也有所提升。主觀積極體驗可大幅度降低消極事件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生的正能量。

(二)培養學生積極人格

積極心理學指出人類具有自我決定性、智慧、防禦及樂觀等多種積極人格特點。人類身心健康的外在表現就是健全人格,同時最為重要的心理品質是樂觀及自我決定性。在中職生的健康人格培養中要特別注重自立、自尊、自信及自強,從而激發中職生潛在的積極人格特質。

(三)積極組織系統的營造

一個良好的組織環境可以幫助個體形成積極品質,因此,在對中職生進行積極品質的培養中,應該從良好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小環境的營造出發。良好社會大環境需要每個公民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同時營造完善的道德體制;良好學校小環境的營造需要學校全體教職員工一起營造,從而使學生對環境有良好的適應性。在人類品質中,積極心理品質對人類的認知判斷和事物判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用正確態度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生活。因此,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體會生活中的幸福。與此同時,中職學校也要把積極教育理念推廣至德育等其他教學課堂,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王文博.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8):18.

[2]孫莉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內蒙古電大學刊,20xx(5):93-95.

[3]楊俊.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民營科技,20xx(1):256.

積極心理學6

最近這一段時間看了三部公開課程。每一門課程大概二十六次左右,每次七十分鐘。哲學課時長比較短,每一次是正常的四十五分鐘。

三門課看了很長時間,想要去看的初衷是因為,對大學課程的缺失感吧,大學裏很少去上課,也沒有認真的follow過一門課程,儘管我現在仍然認為國內那些大學課程就像是假冒偽劣產品一樣,師生本質上純粹是一種相互敷衍。但畢業之後,還是有失落感。

於是就開始看高校的公開課,可以的話,也想繼續回母校參加一些公開的講座。這三門課程是我從許多公開課中自己選的,得以結識三個真正卓越的老師,很感動。我曾親眼目睹大學裏那些所謂講師教授的`虛偽蒼白。

哈佛開放課程Positive Psychology

積極心理學,講師是以色列的Tal Ben-Shahar,這門課在哈佛很受歡迎,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在哈佛授課。這門課不需要基礎,任何人都能聽懂,整個課程跟下來我也學到了很多,特別是那個羅傑班尼斯特的故事,深深的震撼我。實際自己也比較迫切的需要一些積極的思路,來緩解玄學,特別是道和禪中消極的部分。消極這個詞不準確,一時又想不出可以準確描繪的詞。

積極心理學7

近期,我在圖書館借來了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積極心理學》。在讀這本《積極心理學》之前,我覺得心理學的書,往往會聯想到心理疾病、障礙等問題!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心理學包括還包括許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對人生、社會的態度以及對人對己是很有道理!

本書主要描述了積極心理學的概況以及內化動機。第一是介紹人們獲得積極體驗的方法。第二是指導人們如何增強這種積極體驗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第三是如何運用到建設積極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上,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才是現代社會的芸芸眾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説:“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

在學習了積極心理學之後,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第一、認識自己方面。人們總是要面對恐懼、悲傷、焦慮等各種積極或負面的情緒。因此,在遇到這些負面的情緒要積極地面對!第二、活動方面。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在參與的活動時要積極做好本分,這才能體現活動時既愉快又有意義。第三、態度方面。快樂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主觀意識。態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糾正自己身上所出現的各類情緒和行為問題,來改變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往正確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第四、做事方面。人們往往希望在越來越短的時間裏完成越來越多的事務,卻忽視了“數量會影響質量”,人們可能會因參與過多活動而犧牲掉快樂。因此我們必須實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體方面。身心需要和諧發展,因而堅持鍛鍊、充足睡眠、健康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和精神健康大有益處。沒有鍵康身體就不能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因而,學習、研究“積極心理學”,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處的。有健康的心靈,才會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學習和研究積極心理學,是我們每個人必需做的事。

積極心理學8

 1、據一項調查研究統計,在心理學中消極研究和積極研究的對比是21:1。

鼓勵個人的成長,增進個人的健康比治癒自己的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容易,也遠比治癒真正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

消極研究多用於心理治療,是為了解除痛苦,把人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來,恢復健康,但是難度比較大,佔用了過多的精力和資源。積極研究多用於預防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康復後的積極恢復,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變化,增強了應對挫折和不良情緒的能力,但是對已經陷入心理障礙的人作用有限。只關注消極研究會讓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極的、黑暗的一面,而積極研究關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時從這兩個角度看問題才會對人性有一個合理的認識。積極心理學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種平衡。

2、目前現實中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一方面人們的意識程度提高了,對於不良情緒障礙的認識水平、診斷水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説以前不良情緒障礙同樣存在,只不過

由於以上原因人們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不良情緒障礙,沒有診斷出來而已,並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緒障礙在客觀上確實增加了,1、隨着社會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説對於生活的滿意度標準提高了,而滿足需求資源的有限和匱乏特別是優質資源的稀缺始終存在,因此滿足需求的難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2、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對物質、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對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過度追求和對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養方式降低了我們的適應能力。3、信息的泛濫和傳媒的發達等原因讓未成年人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有效應對方法的時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響,辨別能力不夠容易被誤導,應對方式不合理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3、為什麼應該研究和推廣積極心理學?

因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東西至關重要,會變成現實,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領域的研究學科是重要的,這是因為快樂並非對痛苦的否定,擺脱我正在經歷的抑鬱或者焦慮並不意味着我同時就變得快樂了,情況並非是這樣,問題不會這樣被解決。最後預防在今天來説非常重要,預防困苦,不管是抑鬱還是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專注於培養積極心態來解決。

4、專注於有效方法的重要性: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成一種變化,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至關重要,不管是對我們自身,還是對我們的關係,對於其他人和社會,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東西。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專注於研究有效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我們提出的問題的本身,好的問題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去探索未知,讓我們去關注我們忽略了的重要的東西。

5、幫助高危人羣的研究。

開始時是消極研究,考慮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人會失敗?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個人,病態的文化造就病態的人。這些人的失敗中的確有文化因素和環境因素,但是要改變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環境和文化因素難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況還會繼續惡化。後來出現了範式轉移,也就是問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同樣是面對不理想的現實環境,為什麼有的人成功了?把關注的焦點從環境轉向個人,對成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問題的實質研究出了有效的東西才能模仿和推廣,對大家起作用。

積極心理學9

幸福,有人把它編在歌裏,有人把它寫在書籍中,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美國哈佛大學把它搬進教室裏。不僅如此,沙哈爾博士講授的有關幸福的“積極心理學”還成為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超越了長期排名第一的“經濟學原理”,這是在歷史上首次以科學來論證幸福是什麼。曹校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本-------《哈佛積極心理學》。

書中講到,沙哈爾給哈佛學生的十條幸福忠告;講到哈佛幸福課的四個目標;通往更快樂、更幸福的門徑等等。其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很深。“如果星星一千年內才閃耀一次,當它閃爍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仰望它,可正因為它每晚都閃爍在星空,所以我們認為那是種理所應當的。如果一個人把一切都當做是理所應當,那他就不會懂得感恩和珍惜,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感受幸福的人往往心懷一種信念和動力,這種信念和動力既能夠激勵自己不斷地前進,也能夠感動和改變周圍的.人。感受幸福,會讓自己與幸福的聯繫更緊密。當面對孩子那天真無邪的笑臉時,所有的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清晨,當迎着第一縷陽光,邁着從容的腳步踏進校園時,孩子們一聲聲“老師好!”,幸福的一天開始了!

感受幸福校園

法國小説家雨果曾説過: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愛我們,讀後感《讀《哈佛積極心理學》有感作文1500字》。”其實, 教師的幸福有時就是一種感動, 外界並沒有改變什麼, 只是你的內心改變了,幸福是一種感覺,在美麗的校園裏,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在看着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自己也會感受到幸福。也為我們的校園注入了幸福的源泉!

感受幸福課堂

課堂是教師生命舞台,在電子白板整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沉浸在課堂的氛圍中,遊動的各種各樣的魚、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的穿越、神話故事的美妙世界------這是一個美妙的世界!在這裏,老師和學生一起悲傷,一起歡樂,弗洛姆曾説: “幸福本身不是結果, 而是伴隨着力量增長的體驗。”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中, 看到學生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教師體驗到了喜悦和收穫的幸福。

感受幸福生活

感受幸福生活,就是要以積極向上的生活信念, 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高雅的生活情趣, 從平凡的教學工作中感受生活, 享受生活, 獲得職業幸福感。以平平常常的心態, 高高興興的心情, 去幹實實在在的事情。校長的話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促進個體獲得幸福體驗, 提升幸福指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就是一種狀態, 一種主觀感受。沉浸於自己的工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職業的幸福感。在付出、理解、尊重、信任中, 教師才會感悟到自己的價值, 享受到作為教師的幸福,體味到對生活和事業的摯愛, 感受到一種奮發向上、不斷前進的動力。

感受幸福,當和學生一起徜徉在美麗的校園時,我們幸福;當和他們共享一本好書時,我們幸福;當看到他們犯錯後不好意思低下頭時,我們幸福;當接到教師節他們用稚嫩的小手繪製的賀卡時,我們幸福;當看到課堂上他們一個個高舉的小手,激動的小臉時,我們幸福;我們從學生的身上體驗到教育的成就;在幸福中我們的個性得到張揚,理念得到提升,品性得到淨化,心境得到調和,讓我們都能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積極心理學10

[論文關鍵詞] 學習 記憶 學習環境設計 有效教學

[論文摘要] 近十幾年來,由於跨學科合作的成果使得學習心理學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對有效學習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的重心已從如何教轉向如何學,從結果轉向過程,從機械操練轉向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文章從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神經科學及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方面分別闡述了學習心理學研究領域的新進展,並在此基礎上討論了以往經驗的不足和未來學習研究的走向。

一、 學習心理學研究領域呈現的新特點

(一)學習已經成為一個跨學科研究的對象

從歷史看,有關學習的研究主要侷限在心理學的領域。但是,今天與學習科學有關的研究領域已變得十分寬泛,其中包括認知科學、神經科學、腦科學、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等跨學科研究,同時還涉及跨文化研究、各具體學科領域的研究。目前在學習領域已經取得的很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來自跨學科合作研究的重大進展,這種專業分佈式的合作對於進一步發展學習科學是至關重要的。

(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開發研究相結合

學習研究的新進展已將科學與實踐的關係帶入一個新時代。研究人員正在走出實驗室,去關注學習發生的真實情境。學校中教師、學生、家長、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各行各業中的從業者和專家都已成為研究中的互動對象。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學校中的學習與工作場所中的學習一起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研究中對於新興的信息通訊技術的關注更使得基礎研究上的投資能通過開發研究在實際應用中得到回報。

(三)學習理論流派紛呈

由於學習研究的跨學科性,所以研究者既可以從某一專業角度解釋人是學習本質,也可以通過跨學科的合作進行理論的互補與創新。因此,在今天的學習研究領域中,湧現出很多不同的學習理論流派,可以説是流派紛呈、視角多元。這在學習理論相對短暫的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如此眾多的理論流派在有關知識和學習的理念和方法上竟是如此的一致,它們共享着如此理論假設和共同基礎。總之,今天的研究者不僅對杜威、維果斯基、皮亞傑等的研究成國進行繼承與發揚、批判與反思,而且還十分注意在歷史傳承的基礎上依靠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推陳出新並與時俱進地不斷創新。

二、 學習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

近三四十年發生的心理研究的革命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學習理論的產生為教學提供了新的見解、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跨學科的研究和新的科研合作形式使人們更清楚的看到了把基礎應用於教育實踐的希望。

(一)發展心理學領域學習研究進展

(二)教育心理學領域學習研究進展

(1)學習環境設計

學習理論並沒有提供設計有效學習環境的簡單處方,但學習理論卻包含了設計原理。新的研究對學習環境設計提出了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意味着人們需要重新考慮教什麼、怎樣教以及怎樣評價學習。研究發現:第一,有效教學開始於學習者帶入教學環境的已有知識,包括文化實踐和信仰,還有學科內容知識。學習環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程度是與學習者用他們目前建構新知識的程度相一致的。第二,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區知識的提取和運用變得容易。強調知識中心的教學引起一些質疑,比如教學聚焦與幫助學生使用他們當前知" 識和技能的方法的程度。第三,評價問題也代表了看待學習環境設計的重要視角。反饋對學習來説是基本的,但是課堂上的反饋並不常見。學生的測驗和論文可能得到分數評定,但這是發生在學習結束時的終結性評價。還需要形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機會修改和改進思維和理解的質量。第四,有關學習環境的重要視野是學生促進理解共同體意義的'程度。學生、教師和其他參與者分享同樣的標準,使學習有價值、有高的標準。這樣的標準提高人們互動、接受反饋、學習的機會和動機。

(2)有效教學

各類專業知識都不僅僅是一般的問題解決技能,還要求有組織有序的概念知識和探究過程。各種各樣的學科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組織起來,都有其各自的探究方法。研究發現:有效教學的教師需要"教育教學知識"--即有關如何教好特定學科的知識,而這又區別於一般的教學方法和知識。專家型教師瞭解他們所教學結構,他們以這種結構作為認知路標來指導學生的作業,來評價學生的進步,在平等討論的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是相互作用的。學科知識結構本身並不能引導教師。以前錯誤的觀念是教學僅僅包括一些一般性的方法,一個好的教師能夠教好任何一門學科,學科知識本身就已經足夠。

(三)神經科學領域學習研究進展

(四)學習心理學研究方法和技術新進展

與學習科學有關的研究領域很廣,包括認知發展心理學、神經科學、人類學、社會心理學、跨文化研究等,學科學習領域研究有科學、數學、歷史等,有效教學方面的研究有教育學、學習環境設計。評價學習、追蹤學習的進展,需要新技術,而不僅僅是課程事實,開發有效的研究方法對這麼廣泛的學科研究尤為重要。現今,學習研究領域新技術的一些特點與新的學習科學的原理是一致的。

由於新技術是互動的,現在為學生創造一種能夠在做中學,能夠及時得到反饋、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解深度、建立新的知識的環境變得更為容易。技術現在可以幫助人們把那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可視化。學生能夠用類似於在學校之外環境中使用的工具的可視化建模軟件提高他們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從學校環境遷移到非學校情境的可能性。新技術為我們打通了通向巨大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數字圖書館、可分析的真實世界數據以及能夠連接其他能夠提供信息反饋的人。所有這些都能加強教師、管理人員還有學生的學習。

新技術可以以多種方式幫助我們創建這樣的環境,既為教師,也為教師所教的學生。但是,在考慮如何使教師更有效地使用新技術方面又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有關小過程教師們需要了解什麼?有關教師對於技術本身需要了解什麼?什麼樣的培訓在幫助教師使用高質量的教學程序方面最有效?已開發出來的基於對學習原理有充分理解的好的教育軟件、教師支持工具還沒有達到標準。

三、 未來學習研究的走向

綜合分析當代學習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筆者認為未來的學習研究應關注學習科學的研究基礎、科學學習的基礎、學習科學的新方法論、學習科學研究中的合作、學習技術的研究和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學習科學的研究基礎方面,建議加強認知、學習、教學方面的基礎研究,神經認知、社會文化因素、學習與學習環境、教與學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研究,以及形成性評價體系的研究;在科學學習的基礎方面,建議關注研究性課題以及在真實環境中影響研究知識向有效教學方法轉化的因素。組織合作學習環境,開放多樣性學習的積極資源。確定能夠有效測量科學學習的評價類型;在學習科學的新方法論方面,應開發出能對學習科學領域進行學科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的量化指標,新的研究應致力於在學習科學中將量化研究方法與質化研究方法進行全面的整合;在學習研究中的合作方面,應鼓勵進行多學科的合作。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領域通過共同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現在需要作出努力指導培訓計劃以培養這樣的跨學科學習;在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許多正規教師專業培養的典型方法大多不利於教師的學習。因此應通過研究來揭示人們是如何學習成為有效教師的。需要研究來決定各種類型的專業發展活動的效能,包括職前、在職研討、工作坊、暑期學院等形式。

總而言之,人們對有效學習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的重心已從如何教轉向如何學,從結果轉向過程,從機械操練轉向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記憶不再被看成是簡單的聯想,事實表明結構不僅包括知識,也涉及到意義。學生不再被看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建構者和生成者。社會文化情境、學習共同體、非正規學習、理解性學習,現代技術、教師學習、專家知識和腦科學已經成為當今學習研究所關注的重點。

積極心理學11

最近讀了《兒童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全書圍繞培養孩子內心幸福感的“10大積極力量”安全感、自信、情緒管理能力、學習力、探索力、社交能力、獨立性、勇敢、耐挫力、品德修養等多個方面,給出了具體培養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

心理幸福感——是一種根植於內心,源源不斷的製造快樂和幸福的力量。孩子一旦發現並掌握自己的力量,就能活力無限,茁壯成長,他們的生命力會蓬勃發展。對於孩子來説,心理幸福感會讓他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以及自己能做什麼!擁有心理幸福感並不能讓整個世界都圍着他運轉,但是他能讓我們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他會讓孩子終其一生都自信、勇敢、樂觀。心理幸福感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該如何培養呢?

例如,在班級教育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上的“問題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如此突出,隨意插嘴、不受約束、過度表現、影響課堂紀律,甚至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進度。尤其是對於沒有太多學習壓力的國小科而言,這些在課堂中過分活躍的學生,實在讓老師覺得很頭疼。往往一貫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課堂中對其進行點名批評、課後教育談心,而實踐效果卻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屢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積極心理教育技術告訴我們,作為教師要避免和控制學生習得性無助的發生,就要在對學生內心想法的分析關注、對批評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學生如此表現的可能原因是什麼,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根據規則和標準進行對錯的判斷和教育批評。積極心理教育技術所倡導的“讚美式教學”的力量就是最好證明。對於學生的稱讚雖然是無形的,但這股無形的力量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經典的教育格言所説的那樣“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信心,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讚揚與鼓勵,不希望聽到的總是批評與指責。

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更是需要獲得稱讚的“力量”,需要成功體驗,以及對學習的自信心。因為他們需要來自教師的肯定和期望,需要發現自身更多的閃光點。真誠的稱讚,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讓他們獲得認錯的勇氣、改進的信心和前進的動力。一句鼓勵和稱讚的話語遠勝過數句批評和講道理,讓學生髮掘自己的優點,體驗成功的喜悦,從而點燃上進的火花。

積極心理學12

積極的自我這一章,圍繞着“我”這個課題,展開了一系列探尋自我的過程,在學習完這堂課之後,我翻閲着書本,在尋找這堂課的真諦,這堂課想讓我們知道什麼,絕對不僅僅只是讓我們瞭解,讓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它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於是我給自己四天的時間,在下一堂課到來之前,我要探尋到這節課,它真正想要説的。

我一直認為心理學他的本意是觀察反饋人類自身,由於對自身的盲目性,有一些問題並不好由自己得到答案,所以這四天我嘗試着去觀察他人,希望找到可以符合這堂課,能夠讓我更加深刻理解這堂課的事物,結果兜兜轉轉了四天最終的答案還是到了我自己身上。在星期四的時候,我嘗試了一款遊戲,是一個搭建房子的遊戲,我在實際畫出的建築設計圖在遊戲裏面很難得到確實的效果,説白了就是很醜,和我設想的`截然不同,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預想,可是結果卻天差地別。在玩遊戲時我一直不喜歡看遊戲攻略,這讓我有一種挫敗,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我想不出來?但是那一天我四下孤立,舉目看去,全是遊戲中白茫茫雪山的場景,我退了出去,我接受不了預想進行不下去的事實,一直輾轉反側到了近十點,我打開了百度,查找了遊戲攻略。

很可惜,他並沒有給我實際的解決方法,不死心的我再一次進了遊戲,這一次我進遊戲的畫面變了,不再是以往我看到的雪山,而是站在了雪山上看我所建的那個房子,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角度,那個角度看他和我的設計圖是一樣的,他在那個角度特別漂亮,完全不是之前進入遊戲看到的那副破敗的樣子。我下了雪山,走到了我在遊戲中的家面前,我圍繞她轉了一圈,沒有雪山的那個角度,他還是一樣的,只不過這一次不是醜的,而是美的。

是一場奇特的經歷,總讓我感覺這個房子就是我自己。大學聯考之前的成績讓我很自豪,直到大學聯考,我一直接受不了大學聯考失敗的原因,説是自尊也好,什麼客觀原因也好,我無法與自己達成和解,我對探尋自我是有排斥的,但是那天晚上我站在雪山上看到那個我以為很醜很破敗的地方,他在外面一圈陽光的映襯下,與我現實中所處的黑暗不同,那是人工與自然能達到的最優和解。成長總是一瞬間的事情,那些一直冥思苦想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積極的自我這堂課到底要教給我們什麼?

她想告訴我們要與自我和解,接受失敗的,接受後悔的,接受理想的,接受美好的,知道自尊,深思主義,不要全盤否認你的美,不要過分肯定你的美,所有預想中的自我都是我們的選擇,好的壞的,都是我們踏出去的,確定好你的自我認知,當學會與自我和解的時候,所有的消極,拉扯你墜入山崖的力量也會消失。積極的自我,是你要懂你自己,你要掌控你自己。

積極心理學13

固化型自我觀是靜態的、不可改變的自我信念。它包含有九個方面,增長型自我觀是動態的、可成長的自我信念。也包含有九個方面。在固化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中有三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別是:我往往對現狀感到無能為力、我樂於待在舒適區和失敗會證明我不夠優秀。

我往往對現狀感到無能為力,很多情況下我總是對過於困難的問題或不太瞭解的事情而感到束手無策,這種事情總能體現出我最脆弱最無能為力的一面,就像我在高中時,我是學習美術的,我本想以此來參加大學聯考,可是在專業證下來後我並沒有考到藝術證書,當時的我是無助的,我害怕我因此而無法考上大學,在面對大學聯考只剩半年的情況下,我對此非常的無助。但值得慶幸的是讓我遇到了濟工院。

增長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中有六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別是我可以靠努力提升能力、批評對我很寶貴、即使遭遇挫折,我也會堅持不懈、每次失敗都是寶貴的一課、他人的成功激勵了我、我應該終身學習。

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只要你去努力,自己的能力總會得到提升,例如:在我大學以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心理學這門學科,大學以前我也一直認為我不會接觸它,也不會有機會接觸它。但是上了大學以後,我加入了心委會,而心委會的主席是我的直系學長,所以我擁有了這個學習的機會,在開設的`必修課中,也有心理學這一課程。於是在這一年的學習中,我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體來説,增長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更優於固化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積極心理學》一書,開闊了我的思維,澄清了我的一些困惑。我將滿懷熱情、繼續一如既往的學習下去。

積極心理學14

作為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非常“不懂事”的學生,他們有的會經常違反學校紀律,把老師的叮囑當成耳旁風;有的會在同學交往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顯露出自私、不為別人着想的特點;還有的竟敢與老師頂撞,毫無尊師重道之言。這些學生令老師非常頭疼,費了很大的勁兒,收效卻甚微。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中講到,“不懂事往往是沒有能夠將社會規範和準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在交往和溝通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人的成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通過社會實踐,得到了許多不同體驗的過程。那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遵守社會規則,有的就很困難呢?“不懂事的孩子大多是被寵壞了,或者與現實社會過度隔離造成的。”聯想一下曾遇到的“不懂事”的學生,的確大多屬於這兩種情況。

記得有一個叫小江的`學生,經常和同學鬧矛盾,每次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從來都不讓步,從不認為自己是錯的。個人的自理能力很差,不會擦桌子,不會繫鞋帶,衣服總是穿得歪歪扭扭的。後來得知,他上國小之前跟奶奶一起過,奶奶非常寵他,事事以他為中心,所以才養成他不知道考慮別人感受的不良習慣。對於這類學生,他其實本質上並不壞,只是缺少自我控制的訓練,在家庭教育中,從沒有明確生活中的原則,所以要在生活小事中訓練他的規則意識和合作能力。教師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必要時嚴格執行,強化認識,讓社會規範入腦入心。

還有一類學生與之相反,不是被寵溺過度,而是被隔離過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過於嚴格,與社會接觸較少,對周圍環境產生畏懼、恐懼或者敵意的心理。他們很敏感,一個微笑有可能被理解為挖苦嘲笑,一個動作可以被誤解為攻擊,他們自我防禦機制非常不成熟,常常以攻擊性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環境。記得有個學生叫小可,家教很嚴,在家寫完作業,就是隨便玩玩,但不允許去別人家玩,也不能帶朋友來自己家,如果出去玩,就會招來家長的辱罵。有一次上課時,有位同學衝他笑了笑,課下他就把那位同學打了,問原因,他説是因為他被人嘲笑了。還有一位同學,和同學發生爭執,拉都拉不住,嘴裏還振振有詞:“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抽,皮肉發餿。”對於這類學生,不要指望短時間內就能改變。首先要從家庭開始改變,創設一個安全有愛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孩子有了安全感,便會卸下很多防備。在學校裏,要進行規範化要求,讓他們在合作交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繼而總結經驗,改變之前的錯誤做法。

對於“不懂事”的學生,有時真得很上火,也很無奈,但終須要面對的,無論如何,不能放棄,不能貼標籤,以積極的心態、積極的方法去獲得積極的體驗,理解學生獨特行為和背後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才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積極心理學15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關係到社會穩定,長期以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都是以傳統心理學為指導,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着一些問題。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關注積極心理品質,對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啟示意義。

在以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為偉大發展目標的今天,整個社會的穩定顯得尤為重要。隨着我國經濟發展,公共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犯罪手段也在翻新變化,而民警隊伍又不得不面對人力匱乏和任務趨增的壓力。公安民警長期與社會反動勢力作鬥爭,接觸更多的社會陰暗面,時刻面臨生命危險,巨大壓力下極易產生心理問題。由於工作性質有關公眾安全,公安民警如果沒有優秀的心理素質,不能堅守職業道德,將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危害。因此,不能忽視公安民警隊伍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要對已經患有心理疾病的民警進行及時心理疏導治療,也要關心其它並未產生心理疾病的民警,提高其心理抗壓能力,引導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才能確保民警的警務能力。

一、我國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公安部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工作,開展多方面系統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各地的公安機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工作,通過建立心理輔導機制、舉辦心理健康專家講座、建立心理健康服務檔案、心理健康服務走基層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工作,有效改進了我國公安心理健康狀況。

雖然我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是也不能忽視光環背後的不足之處,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目前,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工作內容較為侷限,不利於長遠發展。我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對象為已經產生心理疾病的公安民警,工作重點在於如何引導民警走出心理疾病的困擾,屬於被動式的應急處理。雖然幫助解決了民警的心理問題,但是,卻忽略了其它無心理疾病民警的積極心理教育需求,也令心理健康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公安民警間具有異樣色彩的敏感問題,容易導致部分問題民警產生牴觸情緒。

其次,忽視環境建設的重要影響。公安民警的心理狀態離不開公安內外部環境的刺激與反饋,積極向上、正向激勵的管理制度與隊伍文化有利於養成公安民警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而在此方面公安隊伍中缺乏有效的探索與嘗試。

最後,工作體制尚不健全,流於形式。公安隊伍中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多為兼職,沒有建立起專業的人才隊伍,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發展。心理健康工作隊伍力量有限,且心理健康中心基本也是設置在距離基層民警較遠的警校或辦公大樓等處,沒有深入到基層民警中去,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及背景

積極心理學的正式提出,得益於賽裏格曼(M·Seligman)的積極推動。他在199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組織多位著名心理學家研討了積極心理學的學科結構及理論基礎,並確立了積極心理學的三個主要研究領域:積極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

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演變,心理學經過了多年發展研究,終於從哲學的分支和神學的歸屬中分離出來。心理學有三個光榮使命:一是治癒精神問題,二是幫助人們獲得更多快樂,三是發掘和塑造智力超羣的人才。在二戰前,積極心理學已有初步思想,但並未真正得到有效推動。尤其是二戰後世界破壞嚴重,面對眾多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受到嚴重戰爭創傷的患者,心理學的治療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眾迫切需要儘快將得到心理學的幫助,儘快走出戰爭陰影,走向美好生活。在此形勢下,心理學的主要研究任務變成了從病患的負面角度和以醫生治療患者的模式來研究心理學問題,即消極心理學。

非常諷刺意味的是,人類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越發進步,但人類面臨的心理問題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長。而另一方面,人們也在逐步審視心理學的學科定位問題。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心理學應該為全人類的生活提供技術支持,不應僅僅侷限於服務問題人,為其治療心理疾病,還應包含正常人,即使沒有患上心理疾病,也可通過心理學的技術,獲得更好的生活和精神追求。任何科學都是來自於問題,心理學同樣也始於心理疾病的研究,但是卻不能將學科研究方向侷限於治療心理疾病。如果過分追求治療價值,僅為心理問題患者服務,那麼心理學的其它價值將會將會逐步流失。

人類的心理情感不僅包含憤怒、焦慮、壓抑、鬱悶等消極情感,而且包含愉悦、歡樂、幸福、滿意等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需要通過科學手段來排解,同樣,積極情感也需要主動發現、創造和引導,引領人類進步。歷史和實踐證明,越是和平穩定的社會越是需要積極健康的心態,社會文化越需要人們富有創造性、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欣欣向榮的生活狀態,同樣,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又反過來激發人類的創造力,促進了時代進步。

積極心理學採用新的視角,對主流心理學進行了完善,拓寬了心理學研究領域,致力於對人類的'美德、幸福感和發展潛力等積極品質進行深入廣泛的探索,積極主動的發現、研究、引導和培育人類發展中的各種積極力量,幫助人們創造幸福生活。

三、積極心理學的啟示意義

積極心理學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心理學的學科基礎和人文立場,它更為全面的看待民警的心理問題,開拓了一個心理學研究新的角度。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民警心理學的研究不僅有消極的治療疾病,還可以培養髮現民警的各種積極向上的美好品質,引領民警走向美好生活,實現人生價值。

(一)轉變心理健康工作理念

由於工作性質與眾不同,公安民警日常工作中面臨着更多的危險,接觸更多社會的陰暗面,承擔着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自公安部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來,工作主要內容在於發現問題,並採取措施進行干預、治療,保證民警執法能力。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較為貧乏、形式較為單一,同時,使得公安民警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產生了誤解,認為只有神經不正常才需要心理教育,不願意接受心理諮詢,導致了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民警的對立。

如果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那麼以上問題則會迎刃而解,它認為除消極品質不可忽視外,民警的勇氣、信任、責任等正面陽光的品質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引導,可通過主動的發現、探索,採取措施積極的引導和塑造公安民警的積極心理品質,引導民警走向幸福,共築美好家園。

(二)構建良好的工作環境

人的心理健康情況是一面鏡子,是對外在環境的一個直接反映。如果一個組織的個體心理健康狀況都比較差,那麼一定是這個組織的內部系統和外部環境出現了問題。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差的工作環境會降低公安民警的滿意度,容易產生消極低迷的情緒。同時,公安系統的組織系統科學性也影響到民警的心理健康,考核的公正性,獎懲的公平性,人事任免的科學性,都是影響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積極的心理品質不僅能防範和治療消極心理品質,而且會促進人類創造力的提升,促進社會進步。同樣,積極的心理狀況對於公安隊伍的戰鬥力持續穩定有着非凡的作用。對於當前的公安系統,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考評激勵制度,如何提高公安隊伍在社會公眾的良好形象,如何促進公安民警的社會認可度提升。

四、民警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以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出發,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增強民警積極心理體驗

積極的心理體驗是強調人類以幸福的心態回憶過去,用樂觀的心態做好當下,並對前景充滿期待的一種心理態度。自我感知的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它來自於自我感知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等與自我預期達到的狀態保持一致,從而由衷生成一定心理滿足感和成就感,產生自我肯定的激勵。由此推之,積極心理體驗強調的是一種個體自我感知的狀態,具有主觀性。

具體實踐中,需要採取措施有效引導和加強公安民警的積極情感體驗,避免消極心理。一方面,可通過情緒管理等課程,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公安民警的自我察覺能力,強化對積極情感的體驗,回憶過去的美好生活經歷和幸福的生活點滴,避免產生消極的情感;另一方面,引導公安民警關注當前發生的愉快經歷、感受工作生活中的快樂瞬間。

(二)培養民警積極人格

積極健康的人格對於人類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消極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可以防範負面心理的發生,促進人類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維護人類幸福生活。

1. 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使人體產生化學反應,提升愉悦感。可為民警制定合理的體育鍛煉計劃,定期組織愉悦身心的業餘活動,鼓勵民警脱離不良嗜好和低級趣味的活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業餘活動,有助於良好心理狀態的形成,降低民警內心的焦慮,釋放壓抑心情,宣泄負面情緒,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改進民警的自我認知體驗,促進積極人格的培養。

2. 堅定民警工作信念,保證工作熱情:公安機關要有計劃的開展公安民警崗位培訓,宣傳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民警的先進事蹟,讓每一位民警同志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視保衞國家和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天職。不將這份責任看作負擔,而應看做一份榮耀和自豪,要以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為己任,代表積極正面的力量時刻準備與反面勢力作鬥爭。

3. 塑造民警積極心態:個體心態是個體由過去或正在發生的事情引起的一種在一段時間持續出現的一種綜合心理狀態反應,對個體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直接的影響。要有意識的組織民警交流,回憶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快樂時刻,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事情充滿幸福感和滿足感,能夠激發工作熱情。對於工作努力、成績突出的民警要進行正向激勵,引導塑造民警樹立積極心態,塑造良好的民警工作氛圍。

(三)構建積極的組織系統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每個人類個體都是社會人,需要得到其他社會成員的認可和尊重,如果缺失,則會造成社會歸屬感的降低甚至喪失,阻礙社會適應度。同樣,公安民警也需要得到包括政府、社會公眾和家人的認可和鼓勵。應建立以公安民警為服務對象,政府、社會、家庭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的民警心理支持系統,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有效樹立民警的積極心理品質。政府應通過媒體宣傳公安民警的正面形象,並對公安隊伍中的醜陋現象及時予以改正,接受大眾監督,給予公安民警支持,使公安民警認識到本身職責的神聖感;社會大眾也要對公安民警多些包容與支持,給予尊重與鼓勵,讓公安民警認識到自身的重要社會價值,樹立自身存在感和榮譽感;家庭成員也要對公安民警多些鼓勵與包容,少些牢騷和埋怨,給予更多的温暖,使公安民警感受到家庭的幸福與温馨。同時,也應在公安系統內部建立積極正向的激勵機制,少些懲罰機制,激發民警工作熱情;鑑於民警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應依據不同崗位建立彈性工作制,兼顧工作和家庭,提升公安民警工作滿意度。

標籤:範例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