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錦集七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錦集七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我校是一所成立時間不到三年的縣城國中,教師是分三年在全縣公開招考的有三年以上教學經驗的教師,教師們的學科知識是過硬的、紮實的,教師們的敬業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通過多次學深入課堂的瞭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存在着許多的問題,是與新課改要求相悖的,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必須在以後的課堂中改進,方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

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學得少。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是提教師們經常用説到的課改理念,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確並沒有有效貫徹,許多教師在上課時還是“滿堂灌”,一講到底。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自主的學習,就必須保證學生有學習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可這種方式課堂基本被教師霸佔,學和理被動的接受,要本就不能主動的學習。洋思中學的實踐證明,課本上的知識有百分之八十是學生通過自學能學會的,根本就不需要教師多講,並對課堂教學作出了規定,一節課教師純講時間不超過10分鐘。我校也曾要求教師不能滿堂講,把講授時間控制在25分鐘,提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效果不明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必須從引導學生預習、鼓勵課堂展示、保證當堂訓練時間和進行課堂檢測這幾個環節上多下功夫。在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核心的問題,講學生思路和方法,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會了的不講,學生能自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二是教師問得多,學生問得少。

新課改要求師生互動,可很多老師把互動簡單理解為教師問和學生答。甚至於有的課老師滿堂都在提問,我就曾聽個一名教師的課,一堂課發出的125個問題,試問解決了幾個問題呢?所提的問題又有幾個是有效的問題呢?在課堂提問時,有的是教師問學生統一答;有的是教師問上半句,學生答下半句;有的是教師自問自答;有的是教師問後,就引着學生問答。學生根本沒有思考,沒有生成新的問題。看似熱鬧,但無實效。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擺在當前教師身上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在課前備課時就要充分對本堂課的教師的提問作好充分的思考,對問什麼問題、怎樣問、問的目的是什麼、學生會怎樣回答等作好預設。

三是教師作業佈置多,學生獨立完成少。

我曾對學生課後作業量及完成情況作過調查,我校學生的作業量普遍偏多,有一部分學生有拖欠或抄襲現象。這也是由於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沒有安排時間進行練習,就把大量作業留在了課外,這樣做是適得其反的,師生俱廢時廢力不討好,效果不佳。我們一定要在課堂上安排必要的練習,讓學生訓練並及時反饋處理。在佈置作業時一定要要遵循“三佈置三不佈置”的原則,即佈置發展思維的作業,佈置發現規律和總結方法的作業,佈置拓寬視野、引導探究、提升能力的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不佈置懲罰性作業,不佈置用時太多的作業。還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個性化的作業。

四是教師指責多,學生感恩少。

在課內外,經常聽到教師們對學生的指責與埋怨,學生只要一犯點錯誤或考試不理想,教師大多會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但忽視了教育評價的原則是多表揚、少批評,忘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認可“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在這種充滿批評與指責的教育方式下培養了學生自然也就缺乏感恩之心。請老師們不要忘記在卡拉OK廳上無論演者水平如何低劣,觀眾都會給予熱烈的掌聲,每個演者都會越來越有興趣。

五是教師要求多,學生達標少。

教師們對學生的期望都很高,有的教師或多或少的把學生與自己當時讀書時進行比較,有的家長也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學生的身上。導致對學生的要求很多,很高,強制的要求學生達到某個標準,無疑是拔苗助長,而學生真正做到時少之又少。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遵循“低起點、小步伐、多活動、快反饋”的原則。在教學中低要求學生,讓學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樹立信心,最終就會成為優處生。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自己去實現目標,日本的馬拉松世界冠軍就是利用目標分解法將遙遠的馬拉松賽程分成一個一個的容易實現的小目標去逐個實現的從而最終取得冠軍的。在活動中學生是學生保持長久的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一定要多安排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活動,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反饋,並在接下的教學中補救。這樣我們課堂有效性一定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六是教師備課備教師“教”多,備學生的“學”少。

備課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分析學生學習情況、預設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學習檢測、作業設計、寫教案等步驟。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步,教師用在定教案上的時間最多點整個備課時間的五分之一。而我們許多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用來定教案,把寫教案當成一種任務與負擔,寫教案是為了交差了事,應付檢查。在備課是也是重在備教師的教而忽視的學生的學,特別是對學生、學法的準備明顯不足。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有好的備課才有好的課堂效果。教師一定要堅持認真備課、備自己的課,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備出精彩的課。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仍是基本途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能動作用統一起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教學過份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常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處於被動地位,很難主動地學習、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性受到壓抑,進而影響學生智能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師在例題教學中,將審題分析與例題解答等一一“包辦”,如此的教學使學生接受的信息過於繁雜,且學生往往以聽為主,參與教學活動的感官單一,易於疲勞,致使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題美術教學,應突出關鍵,作為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描述特徵、體驗生活的方法和羣體合作、積極參與的能力,要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手、腦、耳、眼、口交替使用。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上課疲勞,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下面談談個人在教學中對”互動”教學的幾點認識與體會。

一、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互動方式

從學校開展的“互助互動”過程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實施“互助互動”必須根據不同年級的實際進行。

⒈低年級—引導互動

低年級的功課是基礎教學之基礎,教學生畫畫、寫字都得從一筆一畫開始,學生表達一句比較完整的話都有困難。不可能讓學生對一幅畫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低年級的美術課選擇一些活潑的方式啟發學生,以提高學習興趣。再説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差生”、“好生”,讓“好”幫“差”進行互助互動,這樣會形成定勢,會讓一個智力開發晚或不善言詞的孩子承擔“差生”的“壓力”。因此,我覺得低年級實施的“互助互動”在選擇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師正確的指導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選擇的內容上要適合低年級學生。我在組織低年級學生互助互動時,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每位學生在小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讓每位學生覺得自己在小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組的組長也要輪流替換。在內容上一般選擇容易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見解,並具有一定深度的並列式內容。如小組集體創作《走進大自然》,“你看到過哪些美麗的花,它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呢?比一比哪一小組看到的多,畫得多。”這些問題學生基本能回答。但由於學生年齡小,他們對形、色、名,並不能完全統一,組織互助互動,小組成員可以把一種花的不同形、色説完整。而且有的會説不會畫,有的會畫不會説,通過互助合作,學生可以把問題解決得更好,從而讓學生共同進步。

⒉中年級—啟發互動

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具有一定的評判能力,但比低年級學生好動;回答問題思路雖廣,但不善於抓住重點,容易走題。低年級學生的自控力主要來自外界(教師),一般能圍繞教師提出的.總是去思考,而中年級學生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獨立性增強,受外界控制力減小,什麼問題都問,哪條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級美術課要善於利用學生這一個性特點,有目的地抓住教學重點展開討論,從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學得更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級《你會設計郵票嗎》一課,什麼是郵票?它的由來及組成部分。在中年級學生中展開互助互動的問題討論,教師一定要把關鍵詞、句“扶”正,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討論,得到滿意的答案。

⒊高年級—放手互動

高年級的學生,無論是口頭表達能力、小組組織能力、質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較強。因此,在“互助互動”中可以大膽放手,讓小組通過自學課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綜合紙版畫》一課,學習目標是瞭解綜合紙版畫的一般知識,熟悉綜合紙版畫的表現手法,並能夠運用綜合紙版畫的方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這一課可以開門見山地組織小組討論,進行集體自學、集體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設計等方面略做點撥即可。

二、根據課型“互助互動”

實施“互助互動”要根據一定的課型進行。如上《畫人物》課,由教師授課和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較好,因為描繪人物是否形象必須通過自身的多次練習才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悦。而手工課課型《包的世界》製作比較困難,就應該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小組製作。製作包時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方法,然後小組集體討論,集體制作,最後每一小組將自己小組學會的製作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這樣不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師生互動,深化學習

⒈教師導動,激發興趣

教師導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激勵、喚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學生投人教學各項活動中。要達到導動的目的,教師必須做好教學前瞻、鋪墊、引導等工作。如“新年賀卡的色彩肌理製作”,讓學生了解幾種不同的肌理構成,如刮色、塗蠟、撒鹽、吹色、彈噴、壓印等方法。學生能在變化莫測的遊戲中興奮起來,由此引入賀卡的製作。這樣把美術技能轉化為豐富的教學內容,不侷限於單一形式或生硬的術語,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接,有利於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只強調課程內容,不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就只能去翻書,不能去觀察和開動腦筋,作畫時抄襲課本或同桌的畫,無法啟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⒉師生互動,形象感知

我們知道,學生對繪畫語言的學習,對美的法則的理解,用簡單的講解是無濟於事的,學生自我的體驗感知是任何東西無可代替的。學生的審美經驗一般經歷這樣的過程:感知一想象一情感一理解一創造,體驗、感知是把對事物的觀察、感受內化為自身的經驗,從而喚起自身的種種情感,激發創作熱情。而傳統教學往往只強調學生受動的一面,以傳授、臨摹為主。為此,教學中我總是力求打破單…—的信息傳遞方式,把學生的感知體驗作

為重要的教學步驟來安排。例如“綵線連彩點”一課,在單凋的點線練習中引用了音樂手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點線變幻無窮的魅力。我先放——段節奏鮮明、輕重有致的擊鼓樂曲,讓學生聯想可用什麼圖案來表示鼓點,學生有的説用圓形、三角形、方形,有的説用花形、星形來表示鼓點的輕重緩急則可用點的大小疏密來表示。這斷斷續續的鼓點被學生具體化成大小不同的點,既形象又生動,增加了學習興趣。當放第二段樂曲“玩具王國進行曲”時,這下學生興奮多了,他們説感覺好象點都動起來,走起來,跳起來了。是啊,活潑流暢的進行曲何嘗不是表現物體在連續的行進呢?再讓學生聽樂曲把點連成許多流暢的線就沒有難度了。稍加塗色,一張張富有創意的綵線連彩點的作品就自然天成了。這種學生感受中的體驗,降低了技能訓練的難度。

⒊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理淪認為:教學僅僅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是不夠的。多向交流較之單向和雙向交流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我曾嘗試打破一些教學常規,讓學分組學習,構思時讓學生交流,每一幅畫完成一部分或者結束前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觀看,組內交流與組外觀摩相結合,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交流,產生鏈式反應,使…—種新想法激起更多的看法=有的學生開始不敢畫或畫了—部分不完整,通過看別人的畫,就有了“靈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敢於表現,比如在創作“太空遨遊”這一課,有的學生畫自己了月球。通過觀看交流,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有的畫太空旅行;有的畫地球搬家,到銀河遨遊,與星星跳舞、與月亮唱歌……

為促進生生連動的進行,教師還應當創設學生合作的情景,把互助互動引入學生之間的學習過程中,在一次手工製作“鮮花送老師”講評時,我嘗試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評述的新方法,、學生每人一件的“小花”製作臨完成之際,我出示了幾張彩色卡和一些紙做小樹。我説:“我給每個小組—塊地,你們把製作好的花和樹種在這快土地上,讓它成為童話中美麗的森林。”學生們頓時興趣高漲,已完成的學生馬上在他們分到的“土地”上規劃起來。我提示學生,童話森林,還有花草樹木,還有什麼景物?於是種上花,鋪上草,畫上小河,那一棵棵樹就擺在其中。有的還給同伴出謀劃策,裝飾鮮花,最後在每組互相觀摩評述中結束了全課,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後還讓學生把用鮮花裝飾的樹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建立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主發展已成為術教學改革的主流意識,這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揚棄、也是教與學關係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一讓學生處在—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地位,提倡創造性自主學習,呼喚主體覺醒,是課堂教學探索和實踐的取向,也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1、學生是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把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味的採取壓制、強迫的手段,常常適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變了我錯誤的認識,學生被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教學時能夠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自主學習值得提倡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別,但完全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教會學生不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學情、知識的難度適當教會學生預習、學習、複習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21世紀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

3、小組合作的優勢

傳統的課堂是少數尖子生的課堂,學困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小組合作,有利於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有利於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快感,從而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建立小組併發揮小組的作用不可忽視。

4、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向標

課程標準要求落實三維目標,課堂教學要落實三維目標,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前早將目標定位下來。一節課的任務完成與否,也需要對照目標。目標的展示,還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的方向更明確。

5、新課程教學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永無止境,而教師教學不能僅傳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考、創新,在學習生活中養成動腦、動手、探究的習慣。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教學中總結了“三自”物理學習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預習、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對於物理課的改革,我沒有囿於所謂的三段六步、五環節等説法,而是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實際任務,制定不同的實際目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設計上,以理念引領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革新

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對實現目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傳統的學究式經驗教學已不受學生歡迎,學生內心的情感調動、自我碰撞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況且,學生的作題能力不是靠教師的講而培養出來的。為此,我在教學中從課本內容,學生心理因素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體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學內容的添新

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是改變了過去教材天下一統的格局,社會、生活、實踐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成為教學內容。死抱住練習不放,必然導致視野狹隘,物理教學資源缺失,物理素養營養不足。

五、物理實踐活動的出新

活動是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時娛樂,它對於解決當前困擾學校的教師厭教、學生厭學這一問題有着獨特的意義。我不喜歡板着臉孔教學生學習,願意用自己的熱情和陽光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六、存在的問題

1、講授過多

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在教學中能夠採用上述理念教學,並且採用了小組合作、競爭等多種手段吸引學生參與,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本學期由於複習任務較重,課堂教學改革不夠深入,仍延續了傳統模式,並且以講授為主,剝奪了學生的權利。今後我將進一步研究探索複習課課堂教學改革策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2、改革不堅持

由於對課改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所以在改革過程中有動搖思想,甚至產生懷疑,唯恐因為改革影響教學質量,甚至有時候出現反覆。今後要堅定思想,大刀闊斧的深入進行,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改革的深入進行。

3、教學與改革的關係處理不好

教學需要遵循學科規律進行,改革需要遵循教育規律進行。我的實踐感受是在改革中重視了教育規律而忽視了教學規律,出現改革與教學兩層皮的問題。今後還需進一步探索,改進,加強。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三月九號下午我們實驗盟區的全體教師到xxxx去參觀和學習“三五三”課堂教學的觀摩課,二中以“師生共同發展”為理念,以“創新求發展、以改革求效益”為指導思想,通過對衡水中學、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名校的學習和借鑑,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益”這個主題,做了有效的探索與研究,並實踐性地提出了“依標施教,以學定教,先學後導,問題評價”的有效教學的理念,構建了“三·五·三”學導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的課堂教學改革之路。

在我聽的一節英語課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通過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對個性問題進行有效評價、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組共性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細緻的講解,採用典型例題進行鞏固訓練,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通過師生共探使問題得以解決、知識體系得以完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雖然教學內容、學生和我們國小不同,但通過聽課、討論,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這樣的課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應變機制。

2、認真學習、研究新課標和新教材,領會課標、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內容,有效、合理、創造性地指導教學。

教師要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

1、要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

2、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表達和傾聽。説者要把自己看見的東西一一地有條理地表達出來,而聽者要認真仔細有耐心地聽,這樣有利於交流,交流能促進人的發展。

3、一個學生一下子把看到的東西都説出來,需要這個學生學習歸納與整理,其餘的學生要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顯然在思考性上加大難度。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收穫很多,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要對自己學科本身要有透徹的理解和掌握,用心去鑽研,借鑑適合我們的東西,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課後通過聽取校長、教師的經驗介紹和學生的精彩展示,我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深知我們的教學應當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充分展示的機會,要關注“每一位學困生,從最後一名學困生抓起,來做好自己的工作。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所謂“有效課堂教學”就像書中所説,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如果學生學了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徒勞無功。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多方面的考慮。

現代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給學生主動學習的主動權。在課堂上,應儘可能創設多元化的課堂情境空間,營造利於能力發展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習需要恰當的條件和環境。在教學中,可通過語言、實行、音樂、畫面、角色表演等創設愉悦和諧的教學情境,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溝通和融合,達到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要求。學生在遊戲中學,在表演中學,在自我參與中學,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自信心悄悄地形成。

新課程教學不再要老師的“滿堂灌”;不再逼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強調學生親自經歷發現、體驗、探究與感悟。那麼,在課堂中怎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是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它倡導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這就意味着要滿足學生在學習內容、時間、地點和形式上的自由選擇,它含有一系列新的學習觀念,其主旨首先就是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良好的自主學習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動機、形成需要,進而產生內驅力,使學生越學越願學;可讓學生在輕鬆自在的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積累、昇華認識,形成自主意識與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越來越會學。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以“生生互動”為特徵的合作學習在新課程學習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合作學習是學生形成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習慣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併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着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領導意識,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識都會得到增強。

在教學中,學生可採用兩人或四人小組活動的方式。如在一些比較適合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件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可先請每一個小組為他們的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具有藝術性的名字,這時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展開了。教師可根據教學的要求,不斷地提出一些須由各小組每個成員互相配合才能夠完成的一些課題、任務,使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小組的集體中,教師可以對小組的組織給予鼓勵和恰當的評價,鼓勵學生們在互相學習中提高各方面能力。針對傳統教學忽視同伴作用的弊端,教師應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普遍性,形成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等品質,使學生能力和人格得到和諧發展。在學習中,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當小組達成目標時,教師又適時地給小組以獎勵。在教學中,對小組成員的獎勵和祝賀活動能夠提高合作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團隊的合作意識,培養集體精神。新課程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既給每個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又為他們營造了同伴間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集體氛圍。這種學習方式超越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發展原則,使學生成為既有個性、又有知識,還會合作的一代新人。

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要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的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它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自己還需要加倍努力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通過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自己課堂的有效性。我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時間、精力及現有的教學資源。深入教育教學,提高效能,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6

6月6日,我們裏莊中學一行16人到孫祖中學觀摩學習他們的課改經驗——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成果。聽了他們安排的四節公開課,和授課教師及課改成型的教師進行了座談,最後聽了曹明華校長的經驗介紹,感受頗深。結合自己對課改的認識以及學校實際淺談幾點思考:

從學校層面上,要轉變思想,高度重視,認識到課改的必要性、必須性、緊迫性。從曹校長對孫祖中學課改之路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學校領導認識到了學校發展的困境,產生了“窮則變”的思想,進而認識到“課改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於是領導班子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成立課改小組,學習課改理論,在思想上對課改形成初步的認識;接着,走出去觀摩學習,請專家、課改成熟的老師到學校作指導;特別是帶領學校全體教學一線教師兩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觀摩學習,震撼了教師的心靈,催生了課改的動力,堅定了課改的信心;從模仿開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課改之路。

從教師層面上,要堅定信心,勇於探索,認識到課改的可行性、長期性、實效性。對於課改,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制約,老師們往往缺乏主動性,甚至持懷疑態度,再者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從孫祖中學的課堂結構和課改經驗來看,他們的課改就從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模仿開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經驗:從“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着課改的持續動力,杜絕淺嘗輒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認識到課改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另外,教師嘗試課改一定要認識到課改的出發點和歸宿:解放教師、發展學生、提高質量。因此,我們在課改中,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實的紮紮實實。我們是在課改,而不是在“作秀”。儘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這種模仿是為了探索形成我們自己的課改模式,所以不論最初的模仿,還是今後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課堂的實效為前提。我們既要課改,更要質量,課改是提升質量的前提,質量是推行課改的成果。

從學生層面上,要加強培養,樹立信心,細緻管理,調動起參與的積極性。首先,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養。劃分好小組後,要培養好小組長(組內學科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職責;還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使其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到本小組中每一名學生,不讓本組內任何一名成員掉隊。進而實現“弱者優先”“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課改理念。其次,要加強對小組成員的培訓。受傳統的影響,學生到講台上去展示,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老師,緊張、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難免。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通過一些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展示時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學,不要讓身體擋住了要展示的知識點或任務項;重點知識要做上標記等心態和方法上的指導,既要讓學生動起來,更要讓學生知道怎麼去學習與展示。最後還要建立起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的評價管理機制,用制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最初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要靠規則的強制,等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他們自己自覺的習慣,合作、互助、交流、展示變成了一種強烈的需要,課改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以上就是本人觀摩學習的幾點體會和心得,見識淺陋、文筆粗疏,只期拋磚引玉,引出各位專家同仁的真知灼見,對初試課改的同仁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7

5月8日--9日,我參加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會。在2天的時間裏,觀摩了8節示範課,聆聽了2個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名師和專家的課,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下面我就説一説我聽課後的感受。以前覺得教國小生還應付自如,每天都能認真備課,有時觀看名師的錄像課,並把精華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但上過課後也有很多的困惑,為什麼同樣一篇教案,名師們在課堂上是那麼的揮灑自如,孩子們學起來也是興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課堂上卻是不盡人意?蔡宏聖和朱玉如兩位老師的學術報告後中提到:“沒有課前的精心預設,就沒有課堂上的精彩生成。”聽了名師的示範課以後,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尤其是名師們的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太原市張琪老師《確定位置》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於做的。”張老師首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於標準的不同而產生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使整節課都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生完成教學,真正的展現了學生的自主能力。聽了李小春老師的課和講解後,更讓我感到的是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自已動起來,同時在動的過程中更應該發現問題,正如李小春老師説的:“教學不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帶着小問題進入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句話更深刻地點到了我們目前的教學中的不足,每節課的教學不是問學生學會了沒有這麼簡單,而是要讓學生在本節課學習的認知能力上產生出更多的問題,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地去追求學習新知,正如“學無止境”一樣,知識是沒有終點的,就象走路一樣,當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我們回頭看時好象是到了一個終點,但在我們的面前卻又產生了幾條沒有盡頭的新路。教學和學習也應該是這樣的,是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路,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是否能在學習完後產生更多的有代學習的問題。

後來,聽了蔡宏聖老師和朱玉如老師的課和學術報告後,更讓我感到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兩位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藴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他們的學術報告更是讓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讓我們感到要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也讓我的教學生活化、細節化、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