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總結

物理知識總結15篇

總結7.53K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知識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知識總結15篇

物理知識總結1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 參考系

3、座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於或等於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繫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即等於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座標表示速度。縱座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座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一、基本關係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論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爲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應用基本關係式和推論時注意:

(1)、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運動過程,並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2)、求解運動學問題時一般都有多種解法,並探求最佳解法。

三、兩種運動特例

(1)、自由落體運動: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v0=0 a=-g

四、關於追及與相遇問題

1、尋找三個關係:時間關係,速度關係,位移關係。兩物體速度相等是兩物體有最大或最小距離的臨界條件。

2、處理方法:物理法,數學法,圖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種常見的力

1、重力: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生條件: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摩擦力

(1)、靜摩擦力:①、產生條件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①、產生條件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義;由分力求合力的過程。

2、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圖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計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係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分解原則:按照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兩分力的方向)

3、把一個已知力分解爲兩個分力

①、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過作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判斷)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係。

三、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揭示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爲零的情形)

2、兩個概念:①、力

②、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要點:

①、式中F是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③、瞬時性

④、獨立性⑤、相對性

三、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內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①等值、反向、共線、異點②瞬時對應③性質相同

④各自產生其作用效果

3、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異同點

四、力學單位制

1、力學基本物理量:長度(l)質量(m)時間(t)

力學基本單位:米(m)千克(kg)秒(s)

2、應用:用單位判斷結果表達式,能肯定錯誤(但不能肯定正確)

五、動力學的兩類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v0 v t x )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 F合或某個分力)

3、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情況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

(3)建立直角座標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運動方向爲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力爲正,與正方向相反的力爲負。在Y軸和X軸分別列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時,所有物理量都應統一單位,一般統一爲國際單位。

4、分析兩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聯繫的橋樑——加速度。

(2)分析流程圖

六、平衡狀態、平衡條件、推論

1、處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閉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體受三力平衡,封閉三角形法最簡捷。若物體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失ma。

物理知識總結2

1、定義:直接接觸的物體間由於發生_性形變(即是相互擠壓)而產生的力、

2、產生條件:直接接觸,有_性形變。

3、方向:_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與形變恢復方向相同),作用在迫使物體發生形變的物體上。_力是法向力,力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具體說來:(_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1)_簧兩端的_力方向,與_簧中心軸線重合,指向_簧恢復原狀的方向。其_力可爲拉力,可爲壓力;對_簧秤只爲拉力。

(2)輕繩對物體的_力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即只爲拉力。

(3)點與面接觸時_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於接觸面(或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而指向受力物體。

(4)面與面接觸時_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5)球與面接觸時_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而指向受力物體。

(6)球與球相接觸的_力方向,沿半徑方向,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7)輕杆的_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壓力,這一點跟繩是不同的。

(8)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利用平行條件或動力學規律判斷、

說明:

①壓力、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接觸面(若是曲面則垂直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持的物體。

②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③杆既可產生拉力,也可產生壓力,而且能產生不同方向的力。這是杆的受力特點。

杆一端受的_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物理知識總結3

一、電源和電流

1、電流產生的條件:

(1)導體內有大量自由電荷(金屬導體——自由電子;電解質溶液——正負離子;導電氣體——正負離子和電子)

(2)導體兩端存在電勢差(電壓)

(3)導體中存在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勢差。

2電流的方向

電流可以由正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也可以是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負電荷同時定向移動形成。習慣上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爲電流的方向。

說明:

(1)負電荷沿某一方向運動和等量的正電荷沿相反方向運動產生的效果相同。金屬導體中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方向相反。

(2)電流有方向但電流強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隨時間而改變的電流叫直流;方向和強度都不隨時間改變的電流叫做恆定電流。通常所說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恆定電流。

二、電動勢

1、電源

(1)電源是通過非靜電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爲電勢能的裝置。

(2)非靜電力在電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電荷由負極搬運到正極,同時在該過程中非靜電力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爲電勢能。

【注意】在不同的電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轉化爲電能。

2、電動勢

(1)定義:在電源內部,非靜電力所做的功W與被移送的電荷q的比值叫電源的電動勢。

(2)定義式:E=W/q

(3)物理意義:表示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靜電力做功)轉化爲電能的本領大小。電動勢越大,電路中每通過1C電量時,電源將其它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的數值就越多。

【注意】:①電動勢的大小由電源中非靜電力的特性(電源本身)決定,跟電源的體積、外電路無關。

②電動勢在數值上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

③電動勢在數值上等於非靜電力把1C電量的正電荷在電源內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所做的功。

3、電源(池)的幾個重要參數

①電動勢:它取決於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及電解液的化學性質,與電池的大小無關。

②內阻(r):電源內部的電阻。

③容量:電池放電時能輸出的總電荷量。其單位是:A·h,mA·h。

【注意】:對同一種電池來說,體積越大,容量越大,內阻越小。

【學習方法】

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進入高二,同學們應該適時調整學習時間,要注意當天的學習任務要當天完成,不能留下問題,免得積少成多,問題越多,學習壓力越大,這樣會影響到學好物理的信心。

總的來說,高中物理知識體系嚴密而完整,知識的系統性較強。因此,應注重掌握系統的知識、培養研究問題的方法。

重視實驗,勤於實驗

電學實驗是高中物理的難點,也是大學聯考常考的內容,因此一定要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在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實驗的原理及步驟,注意觀察,做好每一個實驗。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實驗,並且到實驗室進行驗證。這對實驗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幫助。

聽講與自學相結合

較之高一、高二的教學內容多,課堂容量大,同學們一定要注意聽教師的講解,跟上教師的思路。上課認真聽,是同學們學習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在聽課中要積極思考,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問題,再通過聽講獲得解答。要達到課堂的高效率,必須在課前進行預習,預習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把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預習既增加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審題能力。久而久之,同學們的自學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複習總結

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定期複習總結的好習慣。複習不是知識的簡單重複,而是昇華提高的過程。一是當天複習,這是高效省時的學習方法之一。二是章末複習,明確每章知識的主幹線,掌握其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找出節與節之間、章與章之間的聯繫,建立新的認識結構和知識系統。既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知識,又學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單純需要記憶的內容不多,多數需要理解。通過系統有效的複習,就會發現,厚厚的物理教科書其實是“很薄的”。要試着對做過的練習題分類,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法,儘快改變不良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理。

物理知識總結4

“物因振動而發聲,振動停止停發聲”聲音的產生;

“固比液氣傳聲快,真空不能傳播聲”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中的聲速不同;

“感知聲音兩途徑,雙耳效應方向明”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以上解說的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這些基礎知識要牢記。

常見考法

近幾年會考試題對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兩種方式出現,一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側重面多是基礎知識的考查,分值一般在2分左右;一是綜合性較高的,需要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實驗設計題,分值一般在4分左右。另外也有可能將聲速這一知識點與勻速直線運動綜合考查。

誤區提醒

一切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播聲波。相同溫度下,同一均勻介質中聲音傳播速度相同,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在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爲340m/s。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典型例題】

例析:

先輕敲一下大鐘,然後再用力敲一下大鐘,兩次聽到大鐘發出的聲音( )

A. 音調改變了 B. 響度改變了 C. 音色改變了 D. 聲音傳播的速度改變了

解析:

鐘的振動頻率(音調)是由鐘的大小、厚薄、材料等屬於鍾本身固有的因素決定的,不同的樂器即使演奏同一曲子,我們還是能夠加以區別,這是因爲不同樂器的音品(色)不同。輕敲與用力敲比較,鐘的振動幅度改變了,故響度改變了,但由於振動物體(鍾)本身固有的一些因素沒有改變,所以音色和音調都不改變。聲音是從空氣中傳播而來的,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其傳播的速度也不會改變。

答案:B

物理知識總結5

熔化

熔化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1、熔化現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鍊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2、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3、晶體熔化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4、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爲80.5℃。當溫度爲790℃時,萘爲固態。當溫度爲81℃時,萘爲液態。當溫度爲80.50℃時,萘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後,爲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於-39℃,因此測氣溫採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於-39℃,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5、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物理知識總結6

力和物體的平衡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爲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彈力

(1)產生原因:由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

(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 高中英語,垂直於面;

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於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着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②輕杆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kx.k爲彈簧的勁度係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

 4.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③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並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後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進行計算,其中FN 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物理知識總結7

槓桿

 一、知識點

槓桿是中學學習的一種簡單機械,在學習中要了解槓桿的定義,理解槓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並能夠在圖中表示出他們,可以畫出實際的槓桿簡圖。運用槓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分析天平、桿秤等工具來理解。知道槓桿的幾種類別,並能列舉實例說明。

省力槓桿:撬槓;費力槓桿:門把手;等臂槓桿:托盤天平。

二、誤區提醒

1、槓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槓桿的分類:

(1)省力槓桿:L1>L2,F12。動力臂越長越省力(費距離)。

(2)費力槓桿:L12,F1>F2。動力臂越短越費力(省距離)。

(3)等臂槓桿:L1=L2,F1=F2。不省力也不費力。

滑輪

1、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槓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重物移動

的距離SG(或速度vG)

2、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

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爲阻力臂2倍

的省力槓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

F=12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12(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3、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F=1n(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n=(G物+G動)/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後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家庭電路

一、家庭電路的組成

1.供電線路

家庭電路的低壓供電線路有兩根線,一根叫火線,一根叫零線,它們之間有220V的電壓。

2.電能表

位置:供電線路在接其它元件之前,首先接電能表,也可以說電能表要接在幹路上;

作用:測量用戶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電能;

銘牌數據含義:220V是指電能表的額定電壓,10A是指電能表允許通過的電流,1500r/kW?h是指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能表的錶盤轉1500轉;

讀數方法:記下起始時間的值,再記下結束時間的值,兩次的差就是這段時間消耗的電能,注意最末一位數字爲小數部分,單位爲千瓦時,也叫度。

3.總開關

位置:在電能表後,保險絲之前;

連接方法:有時用雙刀開關同時控制火線和零線,有時用單刀開關只控制火線。

4.保險絲:

作用:在電路電流過大時,自動熔斷,切斷電路;

材料:電阻率較大而熔點較低的鉛銻合金製成;

原理:根據焦耳定律Q=I2Rt可知,保險絲的電阻比較大,通過的電流較大,在相同時間內產生的熱量就比較多,溫度上升的較高,而保險絲的熔點又較低,所以會迅速熔斷;

選擇:保險絲的熔斷電流稍大於家庭電路允許通過的電流,不能用更粗的保險絲,更不能用銅絲或鐵絲代替保險絲。

5.用電器

位置:在保險絲後;

連接:各用電器之間並聯連接,既保證了用電器之間互不影響,又使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均爲220V;

控制開關位置:用電器的控制開關要放在用電器和火線之間,不允許放在用電器和零線之間。

6.插座

作用:在家庭電路中插座是爲了給可移動電器供電;

種類:分爲固定插座和可移動插座,又分爲兩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三孔插座的作用:三孔插座的兩個孔分別接火線和零線,另一孔是接地的,這樣在把三腳插頭插入時,把用電器的金屬外殼和大地連接起來。

二、測電筆

1.作用:辨別火線和零線,或檢查物體是否帶電。

2.構造:筆尖金屬體、阻值很大的電阻、氖管、彈簧、筆尾金屬體。

3.使用方法:用手接觸筆尾金屬體,筆尖金屬體接觸待測物體,如果氖管發光,說明接觸的是火線,或與火線接通;如果氖管不發光,說明接觸的是零線,或與火線沒有接通。

三、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

1.發生短路是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之一

(1)短路:就是電流沒有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構成通路。

(2)原因:發生短路時,電路中的電阻很小,相當於導線的電阻,電路中的電流會很大。

(3)實際情況:在安裝時致使火線和零線直接接通,或用電器內部火線和零線直接接通;電線或用電器的絕緣皮由於老化而破損,致使火線和零線直接接通。

2.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是造成電流過大的另一原因

(1)原因:電源電壓一定,用電器的總功率過時,根據公式I=P/U可知,電路中的電流會過大。

(2)實際情況:多個用戶集中同時使用多個大功率的用電器;一個插座上使用多個大功率的用電器。

國中物理高效學習方法

理解記憶

各位國中生在學習物理時有非常多的公式、實驗現象、物理規律需要記憶的,如果各位國中生死記硬背的話可能將自己學習物理的興趣泯滅掉,而且記憶也並不牢固,所以各位國中生要進行理解記憶,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將所需知識全部記憶住。

在做題中總結規律

學生學習物理一定會做很多物理練習題,但是大家要在邊做題的過程中邊總結,明確常見題型的考點和解題套路,如果能摸透物理的得分技巧。那麼你的成績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學生還應該注意自己做的練習題是否具有典型性,大家做一道好題勝過盲目做三道無用題,聰明的學生懂得通過一道典型題反思這類的練習題,在考試中,很多時候考察學生的知識點都是換湯不換藥,但是需要學生勤總結其中的解題套路與規律。

重視物理實驗過程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國中物理很多地方都需要學生掌握實驗知識,實驗的很多小細節都可能成爲會考的一個考點,而且如果學生能將實驗的原理都掌握熟練,那麼做到相關的練習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學生在上物理實驗課的.時候,要注意認真聽老師強調重點,如果可以動手實踐,要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嚴格遵守每一個實驗步驟,仔細思考各個實驗的原理。

物理特性是什麼意思

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是否易融化、凝固、昇華、揮發,還有些性質如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儀器測知。還有些性質,通過實驗室獲得數據,計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實驗前後物質都沒有發生改變。這些性質都屬於物理性質。

如水的蒸發;蠟燭質軟,不易溶於水,一般石蠟成白色;紙張破碎等。不通過化學變化就可以表現出來的性質就是物理性質。經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就是化學性質。

應注意物理變化和物理性質兩個概念的區別。如燈泡中的鎢絲通電時發光、發熱是物理變化,通過這一變化表現出了金屬鎢具有能夠導電、熔點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質。人們掌握了物質的物理性質就便於對它們進行識別和應用。如可根據鋁和銅具有不同顏色和密度而將它們加以識別。又可根據它們都有優良的導電性而把它們做成導線用來傳輸電流。

物理知識總結8

一、 聲現象知識歸納

1.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震動產生。震動停止,發生也停止。

2. 聲音的傳播:聲音靠截止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 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氣體塊。

4. 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

5. 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

6. 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 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

8. 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聲納、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 次聲波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築等。它主要產生於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製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二、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 溫度: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爲0℃,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騰的溫度規定爲100℃,在0~100℃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爲1℃。

3. 常見的溫度計: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範圍:35~42℃,每一小格0.1℃。

4.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進入待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吸熱】。

7.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放熱】。

8. 熔點或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體相同。

9.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1. 蒸發: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2.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3.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體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4.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

15. 使氣體液化的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16. 液化現象:“白氣”、“霧”等。

物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17. 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昇華吸熱】;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凝華放熱】。

三、光現象知識歸納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

3.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 顏料三原色:紅、黃、藍。

5. 不可見光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能就是以紅外線傳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6. 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爲3×10m/s

7. 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爲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平面鏡成像特點: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像與物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相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平面鏡裏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12. 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13. 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1.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2. 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貨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時,折射角也隨着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匯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4. 凸透鏡成像:1)物體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5. 光路圖注意事項: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現,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暗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圖時用現在入射點做出法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響延長線一定小腳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響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鏡面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7. 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鏡。

8. 望遠鏡能使遠處的景物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9. 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五、物體的運動

1.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長度的主單位是m

3. 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分米、釐米、毫米、微米

4. 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釐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着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崔志,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6.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勢能儘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7. 特殊測量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計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後,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後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銅絲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

2)平移法:.測硬幣直徑等。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

8.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9.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是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10.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11.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

12.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S=vt 單位:m/s或km/h

1m/s=3.6km/h

14.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5.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六、物質的物理屬性知識歸納

1. 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質量國際單位:kg。其他的還有t、g、㎎。

1t=10kg=10g=10㎎

2. 物體的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天平測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3.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裏,用鑷子向右盤加減法嗎並調解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知道橫樑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4.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1)不能超過最大量程;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溼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上。

5. 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ρ=m/V 【ρ】單位:kg/m、g/cm 【m】單位:kg 【V】單位:m

6.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識應用:1)鑑別物質 2)求質量 3)求體積

9. 分子運動理論的內容:1)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間有空隙;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擴散:不同物質相混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11. 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爲斥力大於引力。固體很難拉長分子間表現爲引力大於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七、力的知識歸納

1. 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同時也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該別物體的形態。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 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N

5. 實驗室測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6. 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彈簧測力計用法:1)檢查指針是否在零刻度線處,若不在則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範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線處;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5)觀察讀數時,實現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具體畫法: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2)延力的方向劃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越長。

10. 重力:【G】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11. 重力計算公式:G=mg【g爲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 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15. 滾動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滾動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是接觸面粗糙。

17.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滴加潤滑油;4)讓物體直接脫離接觸。

八、壓強和浮力知識歸納

1. 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 壓強:物體單位體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 壓強公式:P=F/S

【P】單位:帕斯卡,簡稱:帕,1帕=1N/m 【F】單位:N 【S】單位:m

4. 增大壓強的方法:1)S不變 F↑ 2)F不變 S↓ 3)F↑ S↓

5. 減少壓強的方法:與上相反。

6.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液體受到重力。

7. 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

8. 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體壓強公式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10. 證明大氣壓強值的實驗:馬德保半球實驗。

11. 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2.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印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 標準大氣壓:等於760㎜水銀柱的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點與氣壓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 流體壓強大小與速度關係: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17. 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懸浮]

18.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氣體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計算浮力的方法:

1)稱量法:F=G-F

2)壓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平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原理。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3)氣球和飛艇:衝進米芾小於空氣的氣體。

九、力和運動知識歸納

1.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該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概況出來的,不能用實驗來證明該定律】。

2.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 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

4.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十、簡單機械和功知識歸納

1. 槓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2. 支點:槓桿繞着轉動的點【O】

3. 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F】

4. 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F】

5.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

6.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

7. 槓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槓桿種類:

省力槓桿:L>L;平衡時F<F;省力、費距離

費力槓桿:L<L;平衡時F>F;費力、省距離

等臂槓桿:L=L;平衡時F=F;不省力不費距離

9. 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10. 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費距離。

11. 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着物體,提起的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12. 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13. 功的計算:功【W】=力【F】×距離【S】

14. 【W】公式:W=Fs

單位:【W】焦 【F】牛頓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長是高的幾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理想情況】。

17. 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機械能和內能知識歸納

1. 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量。

2. 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

3. 運動物體的速度大,質量大,動能就越大。

4. 勢能分爲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 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高舉而具有的能。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 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而形變具有的能。物體的彈性變大,彈性勢能也變大。

7.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9. 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合。

10. 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11. 改變物體的內能方法做功、熱傳遞。

12.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大。

13. 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物體放熱,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小。

14. 所有能量單位:焦耳。

15. 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

16. 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較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17. 比熱容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義: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焦耳。

19. 熱量計算:

吸熱:Q吸=cm(t-t0)

放熱:Q放=cm(t0-t)

20. 熱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單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qm

22. 內燃機:汽油機、採油機。工作循環:吸氣、壓縮、做功、排氣。

23. 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電路初探知識歸納

1.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2.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爲電能。

3. 持續電流條件:電源、電路閉合。

4.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E.g.:金屬、人體、大地、酸、鹼、鹽等水溶液。

5. 絕緣體:不易導電的物體。E.g.: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6. 電路:由電源、導線、開關、用電器組成。

7. 通路:接通的電路。

8. 斷路:斷開的電路。

9. 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

10.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

11. 串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12. 串聯電路中任意一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通過。

13. 並聯:把電路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

14. 並聯電路中各個支路互不影響。

15. 電流的大小可用電流強度表示【電流】

16. 電流【I】:單位:安培【A】;常用單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電流表使用規則:1)該表要串聯在電路中;2)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3)所測電流不能超過該表的量程;4)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該表連接在電源兩級上。

18. 電壓【U】:U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19. U單位: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單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電壓表使用規則:1)該表要並聯在電路中;2)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3)所測電壓不能超過該表量程。

21. 電阻【R】: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單位:兆歐、千歐

1兆歐=10千歐 1千歐=10歐

22.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

23. 滑動變阻器:

原理:功過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名牌:“50Ω 2A”→表示意義:最大阻值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注:串聯在電路中、接線要“一上一下”、通電前吧阻值調至最大

十三、歐姆定律知識歸納

1.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須早同一段電路;2)I、U、R中已知其中兩個量可求另一個量;3)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3. 定律應用:

1)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

2)當電壓不變是,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

3)當電流一定是,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增大。

4. 電阻串聯特點:

I=I=I U=U+U R=R+R I:I=1:1

5. 電阻並聯特點:

I=I+I U=U=U R=R U:U=1:1

十四、電功和電熱知識歸納

1. 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

2. 【W】單位: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千瓦時

1千瓦時=3.6×10焦耳

3. 測量W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

4. 計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須在同一段電路、計算時單位要統一、已知任意三個量可計算出第四個量。

5. 變形:W=UIt=IRt=U/R

6. 額定電壓【U】: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7. 額定功率【P】: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8. 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9. 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10. 當U>U時,P>P;燈很亮易燒壞

11. 當U<U時,P<P;燈很暗

12. 當U=U時,P=P;燈正常發光

13. 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則有W=Q

14.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組成。

15. 進戶線分火線和零線;可用電筆測量,若電筆氖管發光則爲火線。

16.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並聯的,開關則要與它所控制的用電器並聯。

17. 保險絲: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作用: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保險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它的溫度達到熔點,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作用。

18. 電路中電流過大原因:1)電路發生短路;2)電器總功率過大。

19. 安全用電原則:1)不接觸低壓帶電體;2)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20. 在安裝電路時,要把電能表接在幹路上,保險絲接在火線上,控制開關應串聯在幹路。

十五、電轉換磁知識歸納

1. 磁性:物體吸引鐵、鎳等物質的性質。

2.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4. 任何磁體都有2個極:一個是N另一個是S極。

5. 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7. 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8. 磁場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場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10. 磁感線: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線。

11. 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位置的北極附近。

13. 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4. 安培定則:右手握住螺線管,四肢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爲螺線管N極。

15. 通電螺線管性質:1)電流越大磁性越強;2)匝數越多磁性越強;3)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4)通電螺線管極性可用電流方向改變。

16. 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構成電磁鐵。

17. 電磁鐵特點:1)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2)磁性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匝數調節;3)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18. 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高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19. 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0.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1)電路必須閉合;2)知識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3)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21. 感應電流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22. 電磁感應現象中是接卸能轉化爲電能。

23. 發電機的原理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製成的。交流發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組成。

24.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爲機械能。應用是製成電動機。

25.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手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26. 直流電動機原理: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裏手裏轉動的原理製成。

27. 交流電:週期性改變電路方向的電流。

28. 直流電:電流方向不變的電流。

十六、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知識歸納

1. 博得傳播速度v與歐暢、頻率的關係是v=λf

2. 電磁波四在空間傳播的週期性變化的電磁場,由於電磁場本身具有物質性,因此電磁波傳播時不需要介質。

3. 電磁波譜【按波長由小到大/頻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

4. 現代“信息高速公路”兩大支柱:衛星通訊、管線通信。

5. 光纖通訊優點:容量大、不受外界電磁場干擾、不怕潮溼、不怕腐蝕

6. 互聯網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幹線。其用途:1)發送電子郵件;2)召開視頻會議;3)網上發佈新聞;4)進行遠程登錄,實現資源共享等。

7. 電視廣播、移動通信是利用微波傳遞信號的。

十七、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知識歸納

1. 能源可分爲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規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獲取途徑:重核的裂變和輕核的聚變

3. 原子彈和目前人類製造的核電站是利用重核的裂變釋放能量的

4. 氫彈是利用輕核的聚變釋放能量。

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爲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質量保持不變。

物理知識總結9

摩擦力

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爲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係。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靜摩擦力略大於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爲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

①F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於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動量守恆

所謂“動量守恆”,意指“動量保持恆定”。考慮到“動量改變”的原因是“合外力的衝”所致,所以“動量守恆條件”的直接表述似乎應該是“合外力的衝量爲O”。但在動量守恆定律的實際表述中,其“動量守恆條件”卻是“合外力爲。”。究其原因,實際上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予以解釋。

(1)“條件表述”應該針對過程

考慮到“衝量”是“力”對“時間”的累積,而“合外力的衝量爲O”的相應條件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情況與之對應:第一,合外力爲O而時間不爲O;第二,合外力不爲0而時間爲。;第三,合外力與時間均爲。顯然,對應於後兩種情況下的相應表述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爲在“時間爲。”的相應條件下討論動量守恆,實際上就相當於做出了一個毫無價值的無效判斷―“此時的動量等於此時的動量”。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恆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恆定,那麼相應的條件就應該針對過程進行表述,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衝量爲O”的相應表述中所包含的那兩種使“過程”退縮爲“狀態”的無價值狀況。

(2)“條件表述”須精細到狀態

考慮到“衝量”是“過程量”,而作爲“過程量”的“合外力的衝量”即使爲。,也不能保證系統的動量在某一過程中始終保持恆定。因爲完全可能出現如下狀況,即:在某一過程中的前一階段,系統的動量發生了變化;而在該過程中的後一階段,系統的動量又發生了相應於前一階段變化的逆變化而恰好恢復到初狀態下的動量。對應於這樣的過程,系統在相應過程中“合外力的衝量”確實爲O,但卻不能保證系統動量在過程中保持恆定,充其量也只是保證了系統在過程的始末狀態下的動量相同而已,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恆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恆定,那麼相應的條件就應該在針對過程進行表述的同時精細到過程的每一個狀態,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衝量爲。”的相應表述只能夠控制“過程”而無法約束“狀態。

‘彈性正碰”的“定量研究”

“彈性正碰”的“碰撞結果”

質量爲跳,和m:的小球分別以vl。和跳。的速度發生彈性正碰,設碰後兩球的速度分別爲二,和二2,則根據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恆和彈性碰撞過程中系統始末動能相等的相應規律依次可得。

“碰撞結果”的“表述結構”

作爲“碰撞結果”,碰後兩個小球的速度表達式在結構上具備瞭如下特徵,即:若把任意一個小球的碰後速度表達式中的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必將得到另一個小球的碰後速度表達式。“碰撞結構”在“表述結構”上所具備的上述特徵,其緣由當追溯到“彈性正碰”所遵循的規律表達的結構特徵:在碰撞過程動量守恆和碰撞始末動能相等的兩個方程中,若針對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方程不變。

“動量”與“動能”的切入點

“動量”和“動能”都是從動力學角度描述機械運動狀態的參量,若在其間作細緻的比對和深人的剖析,則區別是顯然的:動量決定着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久,動能決定着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遠;動量是以機械運動量化機械運動,動能則是以機械運動與其他運動的關係量化機械運動。

光子說

⑴量子論: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電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論: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空間傳播的光也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稱爲一個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與光的頻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現出波動性,又表現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現出的波動性強,少量光子表現出的粒子性強;頻率高的光子表現出的粒子性強,頻率低的光子表現出的波動性強。

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這種波稱爲德布羅意波,也叫物質波。滿足下列關係:

從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種概率波。

電子的發現和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電子的發現: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對陰極射線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從而發現了電子。

電子的發現表明:原子存在精細結構,從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念。

⑵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湯姆生設想原子是一個帶電小球,它的正電荷均勻分佈在整個球體內,而帶負電的電子鑲嵌在正電荷中。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其光譜也最簡單。

1885年,巴耳末對當時已知的,在可見光區的14條譜線作了分析,發現這些譜線的波長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

式中R叫做裏德伯常量,這個公式成爲巴爾末公式。

除了巴耳末系,後來發現的氫光譜在紅外和紫個光區的其它譜線也都滿足與巴耳末公式類似的關係式。

氫原子光譜是線狀譜,具有分立特徵,用經典的電磁理論無法解釋。

物理知識總結10

⑴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⑵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⑶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⑷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⑸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⑹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⑺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⑻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⑼比熱(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⑽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

⑾比熱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⑿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⒀熱量的計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是初始溫度;t是後來的溫度。)

②Q放=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爲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物理六個重要規律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惰性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爲止。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可歸納爲:“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處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的兩側;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能量守恆定律:一個系統的總能量的改變只能等於傳入或者傳出該系統的能量的多少。總能量爲系統的機械能、熱能及除熱能以外的任何內能形式的總和。

5.歐姆定律:在同一電路中,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6.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

物理學習方法

.加強訓練:

(1)物理實驗有條件自己做就自己認真做,把自己的想法問題等及時與老師同學交流並解決。

(2)基礎習題、會考專題、重難點題型要適當多練習,達到練通爲止,這樣能擴展自己的思路,避免掉入陷阱,提高做題效果,加深概念知識等的靈活應用。

(3)培養物理思維,多深入思考各種概念、規律間的聯繫

注意事項:

(1)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相關的科學家名字及貢獻需要一定的記憶。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用心準確的記憶。

(2)有些物理量的修飾語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說“由於”或“”“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物理規律或定律的陳述,一般都是條件式陳述或因果關係式陳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鏡成像規律中“像與物大小相等”不能說成“物與像大小相等”。理解並靈活運用上述規律,正確使用物理用語,記憶物理概念,陳述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就無需死記硬背,也不用擔心表述不自如的尷尬。

(3)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範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物理知識總結11

物態變化知識點一:溫度和溫度計

1、溫度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我國的溫度單位:℃(攝氏度)

(3)攝氏溫度的規定: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溫度規定爲0℃,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爲100℃,在0℃到100℃之間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溫度計

(1).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來工作。(注意根據不同的測溫需要選擇液體。

(2)種類:常見的有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家庭用的寒暑表溫度計。它們的量程(即測量範圍)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兩認清,一是認清量程,二是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測量時一是注意放: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處的溫度與液體中間的溫度有差異);二是注意等:放入後要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因爲熱傳遞需要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三是注意正確的讀: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態變化知識點二:熔化與凝固

1、熔化

(1)定義:固態變爲液態。例如①春天來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②太陽出來路上積雪熔化。

(2)熔化吸熱。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爲化雪是熔化過程,要吸熱造成氣溫降低。②吃冰棍感到涼爽,是冰棍熔化時從人體吸熱。

2、熔化規律:晶體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熔化時不變的那個溫度值就叫熔點);非晶體熔化時也吸熱,但溫度一直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即沒有熔點。

(1)晶體熔化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能繼續吸到熱。

(2)熔化的圖像:晶體熔化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溫度不變,反映圖像上就是圖像上有一段是平的,與時間軸平行。畫圖講解圖像各段含義。

3、凝固:

(1)定義:由液態變爲固態的過程。例如:水結成冰,工廠裏用鐵水澆鑄成零件。

(2)凝固放熱。例如:北方在冬天時在菜窖裏放幾桶水,利用水結冰凝固時放出的熱量來使窖內溫度不至於降太低,以免菜被凍壞。

4、凝固規律: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熱,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它的凝固點,同種物質的凝固點與它的熔點相同) 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熱,溫度不斷的下降,沒有一段溫度不變的過程。即沒有凝固點。

物態變化知識點三:汽化與液化

1、汽化定義:液態變爲氣態的過程。例如:溼衣服中水變幹,灑在地上的水變幹。

2、汽化方式:蒸發和沸騰。

(1)它們的區別有三:①快慢程度不同。蒸發比較緩慢,沸騰是劇烈的汽化方式,比較快。②發生的部位有區別,蒸發發生在液體表面,沸騰是在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③條件不同。蒸發不需要一定的溫度,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而沸騰只能在一定的溫度下發生,即達到沸點時的溫度。

(2)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灑水會涼快,扇扇子或吹電扇涼快,高燒病人身上擦酒精,從游泳池起來被風吹會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風吹下迅速蒸發吸熱)。

(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溫度的高低;②液體表面積大小;③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快慢。

(4)液體沸騰規律:液體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5)液體的沸點與氣壓關係:液體沸點隨氣壓變化,氣壓越高沸點越高,高壓鍋內氣壓高,所以高壓鍋內水沸騰時溫度高於100℃,食物熟的快。氣壓低沸點低,高山上氣壓低,水沸騰時溫度低於100℃,食物不易煮熟。

(6)液體沸騰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能繼續吸到熱。沸騰實驗①現象:在燒杯中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放出裏面的水蒸氣。②如何減少實驗時間:A、採用溫度較高的熱水做實驗,如90℃的水。B、減少水的質量,不要裝太多水。C、在燒杯口用厚紙板做蓋子,減少水蒸發帶走的熱量。

3、液化定義:由氣態變爲液態。例如水蒸氣遇冷變成水霧、水珠。

4、液化的兩種方式:

(1)降低溫度。熱的水蒸氣遇到溫度比它低的環境就會液化。

舉例:冬天說話時嘴裏冒出的白氣(嘴裏呼出的熱蒸氣到外面後遇冷);對着涼玻璃哈氣,玻璃上會出現水珠(熱的水蒸氣遇到涼玻璃);從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雞蛋、冷飲瓶,放在外面一會兒,外壁上會出現水珠(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比它低的雞蛋和冷飲瓶液化);燒水時鍋的上方冒的白氣;剝開包裝紙的雪糕周圍會冒白煙(空氣中的熱水蒸氣運動到溫度低的雪糕附近時降低溫度而發生液化形成的水霧);類似的有打開冰箱的冷凍室的門,看到門口會有白煙下沉。

(2)壓縮體積。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氣,採用加壓的方法使它變成液體,體積小,裝在鋼瓶裏便於貯藏和運輸。還有日常用的打火機內的丁烷氣體被壓縮成了液體。

物態變化知識點四:昇華和凝華

1、昇華定義: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舉例:北方掛在外面的冰凍衣服過幾天變幹,放在衣服箱子裏的衛生球時間久了變小,堆的雪人過幾天變小,燈泡內的鎢絲變細。(這裏的冰凍衣服變乾和堆的雪人變小爲什麼說不是先熔化然後又汽化的呢因爲在北方的環境溫度低於0℃,達不到熔點,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態的直接變成了氣態昇華了。)

2、昇華吸熱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時在空中撒固態的CO2(乾冰),利用乾冰昇華吸熱來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變成雨水;舞臺上利用乾冰昇華吸熱使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白氣造成霧的效果;生活中利用乾冰昇華吸熱來使運輸的食品保持低溫防變質。

3凝華定義: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

舉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頂出現的霜,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態)在夜間遭遇低溫凝華直接變成了白色的霜(固態);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發現屋子的窗玻璃上會結一層冰花(固態,同霜),它也是室內的熱水蒸氣在夜間遇到溫度極低的玻璃而凝華成的小冰晶;燈泡壁用久後會變黑,是鎢絲在亮燈時的高溫下先昇華變成鎢蒸氣,燈熄滅後溫度降低又凝華成固態的鎢顆粒附在燈泡的壁上形成的。

物理知識總結12

物理量(單位)公式備註公式的變形,速度V(m/S)v=S:路程/t:時間重力G(N)G=mgm:質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m/Vm:質量V:體積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1>F2浮力F浮

(N)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浮力F浮

(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槓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輪F=G物,S=h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F=(G物+G輪),S=2h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滑輪組F=(G物+G輪),S=nh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有用功W有,總功W總W有=G物h,W總=Fs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η=×100%,功率P,(w)P=

W:功,t:時間,壓強p,(Pa)P=,F:壓力,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Pa)P=ρgh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麪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熱量Q,(J)Q=cm△tc:物質的比熱容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Q=mqm:質量q:熱值,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一.物理公式

單位)公式備註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電流I(A)I=I1=I2=……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電壓U(V)U=U1+U2+……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串聯電路,電阻R(Ω)R=R1+R2+……並聯電路,電流I(A)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並聯電路,電壓U(V)U=U1=U2=……並聯電路,電阻R(Ω)=++……

歐姆定律I=,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電流定義式I=Q:電荷量(庫侖),t:時間(S)電功W

(J)W=UIt=PtU:電壓I:電流,t:時間P:電功率電功率P=UI=I2R=U2/RU:電壓I:電流,R:電阻電磁波波速與波長、頻率的關係C=λνC:物理量單位公式名稱符號名稱符號

質量m千克kgm=pv,溫度t攝氏度°C,速度v米/秒m/sv=s/t密度p千克/米kg/mp=m/v,力(重力)F牛頓(牛)NG=mg

壓強P帕斯卡(帕)PaP=F/S,功W焦耳(焦)JW=Fs,功率P瓦特(瓦)wP=W/t電流I安培(安)AI=U/R,電壓U伏特(伏)VU=IR,電阻R歐姆(歐)R=U/I電功W焦耳(焦)JW=UIt,電功率P瓦特(瓦)wP=W/t=UI

熱量Q焦耳(焦)JQ=cm(t-t°),比熱c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9.8牛頓/千克,15°C空氣中聲速340米/秒國中物理公式彙編【力學部分】

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壓強:p=F/S5、液體壓強:p=ρgh6、浮力:

(1)、F浮=F’-F(壓力差)(2)、F浮=G-F(視重力)

(3)、F浮=G(漂浮、懸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槓桿平衡條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10、實際滑輪:F=(G+G動)/n(豎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體舉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機14、實際機械:W總=W有+W額外,15、機械效率:η=W有/W總16、滑輪組效率:

(1)、η=G/nF(豎直方向)(2)、η=G/(G+G動)(豎直方向不計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熱學部分】

1、吸熱:Q吸=Cm(t-t0)=CmΔt,2、放熱:Q放=Cm(t0-t)=CmΔt3、熱值:q=Q/m,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熱平衡方程:Q放=Q吸,6、熱力學溫度:T=t+273K【電學部分】1、電流強度:I=Q電量/t,2、電阻:R=ρL/S,3、歐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2)、Q=UIt=Pt=UQ電量=U2t/R(純電阻公式)5、串聯電路:

(1)、I=I1=I2,(2)、U=U1+U2,(3)、R=R1+R2

(1)、W=UIt=Pt=UQ(普適公式),(2)、W=I2Rt=U2t/R(純電阻公式)9電功率:

(1)、P=W/t=UI(普適公式),(2)、P=I2R=U2/R(純電阻公式)【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2、聲速:V=340m/s(15℃),3、人耳區分回聲:≥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標準大氣壓值:760毫米水銀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點:0℃,8、水的沸點:100℃9、水的比熱容:C=4.2×103J/(kg℃),10、元電荷:e=1.6×10-19C11、一節乾電池電壓:1.5V,12、一節鉛蓄電池電壓:2V

13、對於人體的安全電壓:≤36V(不高於36V),14、動力電路的電壓:380V15、家庭電路電壓:220V

16、單位換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106J物理量(單位)公式備註公式的變形

速度V(m/S)v=S:路程/t:時間,重力G(N)G=mgm:質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m/Vm:質量V:體積,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槓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輪F=G物,S=h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動滑輪F=(G物+G輪)S=2h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滑輪組F=(G物+G輪)S=nh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機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有用功W有總功W總W有=G物h

W總=Fs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機械效率η=×100%功率P,(w)P=,W:功,t:時間,壓強p,(Pa)P=F:壓力S:受力面積液體壓強p,(Pa)P=ρgh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麪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熱量Q,(J)Q=cm△tc:物質的比熱容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Q=mqm:質量,q:熱值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一.物理公式

單位)公式備註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電流I(A)I=I1=I2=……電流處處相等串聯電路,電壓U(V)U=U1+U2+……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電阻R(Ω)R=R1+R2+……

並聯電路,電流I(A)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並聯電路,電壓U(V)U=U1=U2=……

並聯電路,電阻R(Ω)=++……,歐姆定律I=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I=Q:電荷量(庫侖),t:時間(S),電功W(J)W=UIt=PtU:電壓I:電流,t:時間P:電功率電功率P=UI=I2R=U2/RU:電壓I:電流,R:電阻電磁波波速與波長、頻率的關係C=λνC:物理量單位公式名稱符號名稱符號

質量m千克kgm=pv溫度t攝氏度°C速度v米/秒m/sv=s/t密度p千克/米kg/mp=m/v力(重力)F牛頓(牛)NG=mg壓強P帕斯卡(帕)PaP=F/S功W焦耳(焦)JW=Fs功率P瓦特(瓦)wP=W/t電流I安培(安)AI=U/R電壓U伏特(伏)VU=IR電阻R歐姆(歐)R=U/I

電功W焦耳(焦)JW=UIt電功率P瓦特(瓦)wP=W/t=UI熱量Q焦耳(焦)JQ=cm(t-t°)比熱c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9.8牛頓/千克,15°C空氣中聲速340米/秒

物理知識總結13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鹼、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爲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爲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着,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裏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係: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一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二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於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於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於一根導線。

物理知識總結14

通過第一輪的複習,高三學生大部分已經掌握了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一般的應用。在第二輪複習中,首要的任務是要把整個高中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各部分的內容,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這一階段複習的指導思想是:突出主幹知識,突破疑點、難點;關注熱點和《考試說明》中新增點、變化點。二輪複習的目的和任務是:

①查漏補缺:針對第一輪複習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的複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和提高基本能力,進一步強化規範解題的訓練;

②知識重組:把所學的知識連成線、鋪成面、織成網,梳理知識結構,使之有機結合在一起,以達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徑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③提升能力:通過知識網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題速度和解題技巧,二是提升規範解題能力,三是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在第二輪複習中,重點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標瞄準中檔題。

二輪複習的思路模式是:以專題模塊複習爲主,實際進行中一般分爲如下幾個專題來複習:(1)力與直線運動;(2)力與曲線運動;(3)功和能;(4)帶電體(粒子)的運動;(5)電路與電磁感應;(6)必做實驗部分;(7)選考模塊。

每一個專題都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知識結構分析;(2)主要命題點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題分析;(5)配套訓練。具體說來,專題複習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抓住主幹知識及主幹知識之間的綜合

高中物理的主幹知識是力學和電磁學部分,在各部分的綜合應用中,主要以下面幾種方式的綜合較多:

①牛頓三定律與勻變速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綜合(主要體現在動力學和天體問題、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運動、通電導體在磁場中運動,電磁感應過程中導體的運動等形式);

②以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運動爲模型的電學與力學的綜合,如利用牛頓定律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利用牛頓定律與圓周運動向心力公式解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利用能量觀點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③電磁感應現象與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綜合,用力與運動觀點和能量觀點解決導體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問題;

④串、並聯電路規律與實驗的綜合(這是近幾年大學聯考實驗命題的熱點),如通過粗略地計算選擇實驗器材和電錶的量程、確定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法、確定電流表的內外接法等。對以上知識一定要特別重視,儘可能做到每個內容都過關,絕不能掉以輕心,要分別安排不同的專題重點強化,這是我們二輪複習的重中之重,希望在這些地方有所突破。

物理知識總結15

1.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金屬類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大多數非金屬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3.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國際制單位是千克(kg)4.1t=103kg1kg=1000g=103g1g=103mg

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改變而改變。(紙片變成紙團)

質量不隨物體的地理位置改變而改變。(籃球放在教室和太空)5.質量不隨物體的狀態改變而改變。(一定質量的水變成冰)

質量不隨物體的溫度改變而改變。(餐具消毒)6.天平的使用:先看、估測再使用。

①看天平的稱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質量)②估測被測物體的質量:避免被測物體超過天平的量程;方便加砝碼。

使用口訣:天平放平;遊碼歸零,調節平衡;左物右碼,加碼從大;求和爲稱,正確記錄。7.特殊測量:取多測少法

例:測量1個大頭針的質量m,可取10的整數倍個大頭針(一般20-30個),測出總質量m總,再除以總個數就是一個大頭針的質量。寫成公式:m=m總/n

形狀規則:利用數學公式直接計算

8.測量物體體積可以下沉的物體:排液法溢液法

形狀不規則

不能下沉的物體:捆綁法懸掛法9.具有吸水性物質的體積測量:先把它放在水中吸足水後再測量。10.常用到的體積單位:ml、l、cm3、dm3、m3

1ml=1cm3=1×10-3dm3=1×10-6m3

11.等容法:在沒有量筒的情況下使用,利用的是轉換的思想。

例:一位同學要測量牛奶的密度,實驗器材:天平(帶砝碼)、水、量筒、燒杯。結果一不小心將實驗室中的量筒打碎了,問該實驗能不能繼續進行?如果可以,應該怎麼進行該實驗?分析:①先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空。

②給燒杯中裝滿水,測出總質量m總,則水的質量m水=m總-m空③此時燒杯中水的體積就是瓶子的容積,V燒杯=V水=m總-m空/ρ水④把水倒掉,給燒杯中裝滿牛奶,測出總質量mˊ總,則牛奶的質量爲m牛奶=mˊ總-m空因爲是裝滿,所以V牛奶=V燒杯=V水⑤ρ

牛奶

=(mˊ總-m空)ρ水/m總-m空

12.剩液法:測量具有粘滯性液體的密度。

例:測量食用油的密度

方案一:先測出一個空燒杯的質量m空,然後向其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測出總質量m總,然後將燒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食用油的體積V,利用密度公式測出食用油的密度ρ水=m總-m空/V.

評價:該方案的缺點:燒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完全倒入量筒,導致食用油的真實體積減小,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

方案二:向一個空燒杯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測出總質量m

總,

然後向量筒中任意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測出燒杯中剩餘食用油的質量m

剩,

則量筒中食用油的質量m=m總-m剩,從量筒上讀出食用油的

體積V。則食用油的密度爲ρ油=m總-m剩/V

標籤: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