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市場營銷

關於市場營銷策劃模板彙總6篇

市場營銷策劃 篇1

企業銷售商品的必要外部條件之一是該商品存在着市場需求。人們把具備這個條件的商品稱爲是適銷對路的。只有存在市場需求,商本站能銷售出去。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是指一定範圍的所有潛在顧客在一定時間內對於該商品有購買力的欲購數量。如果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確實存在,而且企業知道需要的顧客是誰,在哪裏,就可以順利地進行商品銷售。通過今天的市場營銷實訓讓我深深的明白:怎樣才能成爲一個成功的營銷人員市場營銷是一門綜合性很強,靈活性很強的學科。可以使我們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潛力。剛開始老師對今天的內容做了簡單的介紹和全程的操作是我們對今天的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並有了一個整體的輪廓,並收集了相關的信息和資料。

關於市場營銷策劃模板彙總6篇

開始了我選擇了東北地區作爲我的目標市場結合了3000萬啓動資金並進行了市場調查分析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手段,結合了該地區的人口特點對手機的供求市場進行總體的分析,對競爭進行分析,swot分析等,一切的營銷都以營利爲目的。現在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銷售策略對一個企業的生存有重要意義,通過定價策略,銷售策略,產品策略。等控制企業的發展的強大。開始我就遇到很大的困難,由於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低,是企業進入困境,我發現銷售渠道的重要性,我選擇開闢華東地區作爲新的目標市場,並採取廣告策略,但手機的生產成本較高沒有做好預算導致企業再次陷入絕境。後來在同學的幫助下我結束這次訓練,雖然錯誤連連,企業也沒有盈利可是我總結了經驗對下一次的訓練做好了總結。

在第二次的模擬試驗中,我防微杜漸,首先不再將公司的產品侷限於低檔產品而是生產高中檔產品,利用廣告效益增加市場份額,我注意抓住市場,發揮市場潛力。我發現一名經營者要做到準確的把握市場,製作優良的營銷的方案,絕對的告別紙上談兵,抓住經驗,一個創業經營者要有一定的規劃,如果盲目的生產或盲目的銷售,只會適得其反。

1、在變化中進行決策,要求其決策者要有很強的能力,要有像企業家一樣的洞察力、識別力和決斷力。

2、注重市場調研,收集並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在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有很大不確實性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3、要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如何有效地戰勝競爭對頭,利於不敗之地。

4、既要制定較長期的戰略計劃,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又要有具體的市場營銷計劃,具體實施戰略目標。

5、企業的營銷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團隊。發揮整體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對營銷實戰的簡要總結。

一週的實訓雖然困哪重重,卻讓我受益匪淺,我深深的瞭解到每一個創業者的艱難,經歷了巨大的壓力和不懈的努力。要成功就必須有充足的準備。還要具有對市場的洞察力,創新意識和管理的才能,把握每一次機會。

市場營銷策劃 篇2

中國政府職能轉變自然需要借鑑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但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踐以及我國改革的歷程表明,經濟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決定了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應該建立在客觀的認識前提之上。經濟轉型的複雜性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影響、政府職能轉變所需要的相應制度支持、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和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應該成爲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堅持這些基本認識前提,將有助於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迫切要求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而導致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如部分商品和要素價格扭曲、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合理、部分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金融風險積累、生態環境惡化等,都與政府對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市場功能發揮不夠密切相關。

《決定》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爲“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新的理論概括。“決定性作用”的表述,在理論上更爲明確,對於現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更有針對性,是我國改革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大發展。這個新表述有利於進一步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條主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開創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並進一步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帶動各個領域的改革全面深化。

1政府在市場經濟下的作用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國絕大多數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已基本上通過市場進行。但是在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環節,資源配置違背價值規律要求導致資源低效配置乃至嚴重浪費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在於現行經濟體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以及干擾、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

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決定》提出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各項部署,對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總的來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利於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建設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有利於推動我國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非否定或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恰恰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幹預的對象是市場功能充分發揮的成熟市場經濟,與之不同的是,市場經濟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始點,不是自由競爭和發達的市場經濟,而是政府高度干預的計劃經濟;當前改革開放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仍然是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解決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問題。因此,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說市場是萬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給市場、所有領域都市場化,更不是認爲政府對市場可以撒手不管。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都不是要弱化市場作用,更不是要取代市場作用,而是要彌補市場失靈,併爲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和經濟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和重要作用。而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2.市場經濟轉型需要政府改變職能

關於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是我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是因爲政府職能轉變是經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的先決條件,更因爲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效果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能否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變量。目前國內外學界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存在一種值得注意的研究路徑,即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背景下的“華盛頓共識”爲研究視角,按照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來解讀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實踐。這種研究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一般認爲,中國政府的市場化改革並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功能,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權力過於集中,抑制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因而中國政府應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實行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改革。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等人在《好的資本主義壞的資本主義》一書中基於經濟組織方式、政府經濟職能的界定等因素的區別,將經濟發展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分別歸納爲“國家主導型資本主義”、“寡頭型資本主義”、“大企業型資本主義”和“企業家型資本主義”四種類型。在他們看來,最能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的是一種企業家型經濟體制和大企業型經濟體制的混合體。據此,他們對中國經濟轉型以來的國家導向型發展模式進行了評析:“即便是中國大陸過去20年裏經濟實力的增長,也不能說明國家導向對經濟增長非常必要……”①此外,他們還指出: “印度、中國的發展證據表明,國家導向並非像其倡導者所認爲的那樣,是加速經濟增長既快又好的手段。相反,經濟之所以增長,是因爲個人以及他們創建的企業把勞動力、資本和技術轉化爲國內外消費者希望和願意購買的產品與服務,從而爲經濟增長提供了發動機。”②由此可見,鮑莫爾等人對中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似乎持一種比較悲觀的態度,也就是中國政府的職能轉變並沒有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進行。

客觀而言,鮑莫爾等人的研究不無道理,因爲順應市場化改革的要求推進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根本任務,建立有限與有效政府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但就我國經濟轉型的性質、任務以及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的特殊性來說,以“華盛頓共識”來詮釋中國政府職能轉變顯然忽視了“經濟轉型”國家實行大規模製度變遷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華盛頓共識”並不能解決經濟轉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其在拉美國家以及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的失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事實上,由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中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既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同於新興工業化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並不存在某種簡單明瞭的模式或最優化的道路”③。正如提出“北京共識”的美國著名學者喬舒亞雷默所指出的: “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成功之處就是沒有遵從‘華盛頓共識’,而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④喬舒亞雷默的研究既肯定了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路徑及其效果,同時實際上也是對中國政府所採取的轉型制度與政策設計的認可,這其中當然包括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獨特性。因而,理性研究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以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作爲借鑑自然很有必要,但更須結合經濟轉型國家經濟轉型的特殊性、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原有的制度體系和具體國情,並以此作爲解讀與評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特徵、問題及發展趨向的基本認識前提。只有這樣,有關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才能與實踐發展趨於一致,研究所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纔能有助於市場化改革基礎上的我國各級政府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3.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

廣義而言,“經濟轉型主要是指前蘇聯、東歐以及中國等國家在20世紀後期所進行的轉變傳統的以國有製爲基礎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體制,從而讓市場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驅動作用的一場大變革”⑤。經濟轉型的根本目標在於用市場經濟體制取代計劃經濟體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經濟轉型國家需要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原則來打破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限與有效政府,因而經濟轉型國家面臨的最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轉變政府職能,並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基礎上建構和培育有利於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制度體系。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領導層全盤接受了“華盛頓共識”所倡導的市場化與自由化理念。“爲了施行激進的改革,俄羅斯的領導層認爲只有廢除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作用才能使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建立起來,於是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成爲計劃經濟的同義語而遭到冷遇和貶低。”由於大規模地弱化並取消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結果使俄羅斯經濟遭到重創並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與俄羅斯一樣,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烈的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濟轉型初期也採取了否定政府作用的做法,結果無一例外地使經濟社會發展一度處於無序和失控狀態,造成了經濟轉型中的“體制真空”現象。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體制真空’現象的形成固然首先要歸咎於臭名昭著的‘休克療法’,但是與轉軌初期波、匈、捷等國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否定政府的傾向也不無關係。”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前總統普京在其當政期間面對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挫折與危機,果斷糾正了其前任排斥政府作用的治國理念與政策取向,強調要以“‘強有力的國家’和‘有效的經濟’作爲其執政的基本取向”。由此,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逐漸從低迷狀態走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不難看出, “強有力的國家”與“有效的經濟”其實質就是將強有力的政府作用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與此同時,波蘭、匈牙利、捷克等經濟轉型國家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時也逐步擺脫了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影響,政府作用開始理性迴歸,經濟發展走向有序和穩定。

由上述經濟轉型國家在轉型進程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演進及效應,我們可以得出經濟轉型國家實行政府職能轉變的如下理論思考:首先,經濟轉型國家的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處理,不能全盤接受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而要充分考慮到本國的具體制度現實。按照熱若爾羅蘭的說法,“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以既定的制度體系作爲出發點的過程,轉型的後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作爲轉型出發點的初始制度體系。其他國家的制度不能輕而易舉地照搬或模仿,生搬硬套可能會產生預想不到的後果”。這表明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的轉變,必然要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影響。如果忽視轉型的初始狀態與約束條件,一味地按照市場原教旨主義所信奉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準則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並不一定能夠保證經濟轉型的成功,反而可能導致經濟衰退與社會秩序的混亂。事實上,即使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由於各國制度基礎不同,對政府與市場職能邊界的處理也有不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經濟轉型國家大多是後發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所需基礎設施的建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不能純粹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演進,在經濟發展的特定時期,一個富有權威並能制定正確發展政策的政府,對於國家的發展尤爲必要。再次,由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整體性的大規模的制度變遷運動,處於這一制度變遷過程中的轉型國家也常常具有其他處於制度均衡狀態的國家所不具備的一些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特徵”⑩,加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實踐既無先例可循,也無理論可鑑,因而對於有着深厚計劃經濟背景與特殊國情的經濟轉型國家來說,有效地界定政府與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職能邊界,更是一個十分複雜並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的課題。

4.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

基於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及思考,筆者以爲,當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在借鑑西方市場制度的理論分析框架的同時,更應關注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密切關聯的一些現實與歷史因素。只有密切結合這些歷史與現實的因素來進行研究,並以此作爲解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認識前提,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才能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

4.1經濟轉型的複雜性決定了政府職能轉變將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過程

“轉型國家不僅要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幾百年間分階段完成的職能‘畢其功於一役’,而且還要解決幾十年計劃經濟遺留的大量歷史問題,此外還要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的挑戰。”因此,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歷程,這一時期的政府職能轉變也充滿了艱鉅性和複雜性。經濟轉型之所以是一個長期的歷程,基本原因就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轉型所要達到的目標來說,由此可見,與政治體制轉型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轉變是所有轉型國家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中國同樣也不能避免這樣的挑戰。中國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在經濟體制、社會形態、政治體制和對外開放四個方面的轉型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相對於經濟市場化進程而言,政府職能轉變還僅僅是初步的,這是經濟轉型國家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經濟轉型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在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亟須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經濟增長的不平衡、社會衝突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浪費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職能在市場制度框架內進一步轉變與改革,使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

4.2政府職能轉變需要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支持和互補

從制度變遷的視角來看,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以政府職能轉變爲核心幷包括其他配套制度改革的大規模系列制度變遷,即我國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其他制度改革的.支持與配合,如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契合市場化要求的法制基礎設施的構建以及以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爲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改革等。如果沒有這一系列制度改革相配合,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即使再清晰,也將步履維艱。誠如日本著名經濟學家青木昌彥等人所言:“一個體制中的各種制度具有戰略互補性,某一項或某幾項制度發生變革,其他的制度要麼進行相應的變化,要麼就會與新制度不相配合,對新制度的實施產生阻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具有互補性的上述相關制度改革儘管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與建立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我國各級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進展。如改革以來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爲了克服“藏富於地方”的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從而增強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1994年實施了分稅制改革,實現了中央政府對國家財政的絕對控制,但這又使得地方政府在追求地區利益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下與中央政府展開了或明或暗的博弈,使得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係陷入了另一種“困境”。實踐表明,這種利益關係“困境”不僅導致地方政府無法走出在職能行使上 “越位”和“缺位”的怪圈,而且使得中央宏觀調控戰略難以在全國各區域得到有效實施。這不能不說是社會公衆法治意識淡薄所致。鄭永年在論述中國政治與經濟發展的經驗時指出:“在法治不能有效運作的情況下,如果要追求經濟發展,通過政治與行政手段來保護產權就變得不可避免。”這實際上間接肯定了我國地方政府在法制基礎設施尚不成熟的情形下履行政府職能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當然,其他諸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務制度和省直管縣體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複雜與滯後,也制約着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得當下我國各級政府職能的定位與履行既不同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又區別於西方國家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職能模式。可見,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界定清楚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邊界,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自身職能的轉變,一方面取決於政府自覺進行角色的轉換,同時也取決於相關制度改革的推進。

4.3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

政府職能轉變本質上是一種制度變革與創新,“儘管進行改革和制度變革的原則是具有一般性的,但是好的改革路徑必須與本國的具體國情相適應。因爲制度轉型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對它的理解也還十分有限,因此,改革的政策建議不應該試圖將某一個特定的模式強加於所有國家”。即政府職能轉變的使命不僅在於通過職能結構的重塑爲市場化的順利推進開闢道路,而且還內在地蘊含了通過行政推動發展經濟的重要責任,因此試圖按照先驗的市場制度原則和先行工業化國家的政府職能實踐來框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取向是非理性的。總之,改革之初市場化與工業化同時並舉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決定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有着自身獨特的內容與演進路徑。沿着這個邏輯起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經濟轉型以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如貫穿於改革進程中的“強政府”與“強市場”的協同作用、地方政府對經濟建設的行政干預、政府在改革初期對於經濟職能的過分關注等。

結論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35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始終是圍繞着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計劃)和市場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由於市場機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市場主體爲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與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政府必須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外部性問題,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勞動者、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等權益。政府還必須採取反對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經濟性規制,保障競爭公平和消費者利益。尤其重要的是,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和收入分配公平問題,政府必須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和規範由市場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並通過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對收入再分配進行合理調節,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

市場營銷策劃 篇3

海邊城市旅遊產業的興旺帶動了中國人對海產品消費的神經,一時間,各食品行業似乎都盯上了魚產品這個產業,實際上,真正歷史較爲悠久的到是魚乾、魚片、魷魚絲、魚骨這幾類產品,然而,現在此類產品如今市場表現不佳,幾乎成爲純粹的自然銷售。

就魚乾魚絲類市場而言,其必然會隨着中國人健康意識的提高加重對魚產品的關注,然而,市場拓展需要一個階段,此類企業不妨從區域市場開始做起,加強營養健康傳播,抓牢終端,真正將魚產品發展成一個產業!

市場營銷策劃 篇4

第一步:市場狀況分析

一、行業概況

目前,打印機已成爲辦公自動化的主要設備,其附屬產品——打印耗材也日益走入it舞臺的中心地帶。隨着彩色噴墨打印機日益盛行,特別是數碼照片打印機方興未艾的今天,打印機耗材也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因爲各種因素,兼容耗材快速發展起來,而原裝耗材爲了繼續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仍然從各個方面大力打擊兼容產品,作爲兼容耗材廠商來講,真的可以從耗材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嗎?

1、產品規模日益擴大,兼容耗材市場空間加大 從20xx年以來,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比同期gdp增長值大3倍多,其增長率高達27%,而作爲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和連機數量均持續快速發展,目前位居世界前列。中國國內旺盛的內需,強烈地刺激了打印機的市場,其銷量增長率達14%,其中銷售噴墨打印機佔整個打印機總銷量的63.9%,超過了200萬臺。由於家用噴墨打印機購置量猛增,再加上聯想等大公司買電腦預置(捆綁)噴墨機,銷量比相關部門預測的量還高一些,到20xx年底之前,我國噴墨打印機保有量將達850萬臺左右,今年的發展將更爲迅速,這也就爲噴墨耗材本地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2、相關法規出臺,原裝兼容耗材競爭更爲激烈 20xx年12月17日,歐盟出臺了一項新的法規,旨在禁止打印機廠商強迫消費者購買它們自己品牌的打印墨盒。差不多同一時間,國內的耗材廠商們雲集北京,舉行了一個內部會議。與會人士透露,我國《回收利用電子垃圾(草案)》有望明年出臺,其中將明確製造商責任。這對於耗材市場來說,無疑是個非常重要的訊號,從某種程度上給給多年舉步維艱的通用耗材廠商帶來絕好機遇,但是原裝耗材在意識到這種情況之後,一直在渠道以及服務上壓制着兼容耗材,因此兩者之爭將表現得更加激烈。

二、發展趨勢

質量持續提高 在影響打印質量的要素中,耗材的作用最大,打印質量的好壞70%取決於耗材質量。就目前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兼容品牌耗材質量並不盡如人意,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廠商仍會將提高產品質量作爲首要任務。

2. 環保耗材必然會成爲主流產品 1994年美國已把墨盒的再生利用寫入環保法中,目前激光再生耗材佔整個市場銷量的70%,兼容噴墨耗材市場份額也達到30%。“循環再造、廢棄減少、節省開銷、利於環保”已是國際上的潮流,也應成爲中國打印耗材市場的發展方向。

3. 打假力度繼續加大 目前國內耗材市場上假冒耗材的擴散非常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廠商的信譽和用戶的利益,未來幾年政府、廠家及用戶三方將會攜手繼續加大耗材打假力度。

第二步:競爭情況分析

在耗材的競爭上,表現最明顯的自然是原裝耗材和兼容耗材的競爭,目前以hp爲首的原裝耗材首先從渠道以及服務方面推出了“3000家耗材放心店”計劃,宣佈未來3年內惠普要將耗材放心店擴展到3000家。經銷商只要加盟惠普耗材放心店,惠普將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包括廣告宣傳和推薦、市場推廣活動、培訓及產品資料,此外連同統一店面設計、統一展示牌、統一服裝等等全部免費提供。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惠普嚴格要求經銷商禁止在店內擺放或銷售假貨、水貨和通用耗材,經銷商可以銷售其他品牌的原裝耗材。這不但說明了原裝耗材爲了對付兼容耗材而進行暫時的聯合,也使兼容耗材在出路上首先將遭遇原裝耗材的堵截。 另外一方面,雖然兼容耗材目前也和原裝耗材一樣組成了集團以對抗原裝耗材,如在北京comdex展會上便有一個由幾十家兼容耗材廠商組成的展團,但是既然是同行業產品,那麼其中的競爭就不可避免,因此,兼容耗材面對的競爭是在大前提下聯合對抗原裝耗材,而同時又必須在兼容耗材中加大力度,以獲取更高的市場佔有率。 原裝耗材:墨盒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epson、hp、canon和lexmark等硒鼓排在前幾位的分別爲:hp、epson、canon和聯想等 兼容耗材:天威、格之格、麥普、耐力、活彩、全能等

第三步:消費者行爲心理分析

1、 用戶購買的關注因素 一般用戶購買打印耗材時關注的因素主要是價格、打印質量和品牌,三者的購買影響對消費者來說,購買決策率大約均爲32.5%,而其它因素只佔大約2.5%。

2、很多用戶仍然關心耗材的質量和服務 原裝打印機在銷售過程中都會有很明確的一條規定,就是若使用了非原裝耗材而導致打印機的任何問題,廠方均不予保修,而另外原裝耗材的生產廠商往往具有良好的服務體系,同時,由於市場的混亂,很多兼容耗材往往被用戶當成假冒僞劣產品,所以一般用戶仍然很關注質量和服務的問題,並不能完全接受兼容耗材。

3、兼容耗材的價格優勢用戶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雖然通用耗材廠商依靠成本上的絕對優勢,能夠給渠道商留出可觀的利潤空間,但是從系統的toc總體運營成本來看,高可靠性和高打印質量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和其它成本,使用灌裝墨盒時打印質量低、不具備可靠性且產出率低,這些差別使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容易抵消掉與原裝墨盒的價格差別。考慮了勞動力成本後,原裝墨盒有更高的價值。兼容耗材和灌裝耗材表面上的低價格不僅不能爲用戶節約打印成本,而且會因損害易損部件、引發打印機故障等帶來巨大的附加成本。如果長期使用兼容耗材、灌裝耗材而不是原裝耗材,這種“細水長流菇在不經意間掏空用戶的腰包。在這點上,原裝耗材也以此作爲成本點打擊兼容耗材,也導致了即使在最有優勢的節約成本方面,用戶的接受程度也不高。

第四步:品牌產品定位 品牌(brand)是一個綜合、複雜的概念,是商標、名稱、包裝、價格、歷史、聲譽、符號、廣告風格的無形總和。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a)曾爲品牌做出這樣的定義:品牌是一個名稱、名詞、標誌、符號、或者設計或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個羣體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別開來。 兼容耗材的發展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的,由於市場發展不成熟導致的混亂狀態使兼容耗材一方面面對着原裝耗材的傾軋,另外在假冒僞劣產品的衝擊下,兼容耗材真正能夠做出品牌的只是少數,而原裝耗材卻在廠家的其他it產品的帶動下在出現的同時本身已經帶上了一種家族的貴族氣質,所以在建立品牌的路上就比兼容耗材少走了很多路,而且在建設上也少了很多廣告以及推廣方面的成本,近來,由於市場容量的增長,兼容耗材在一直的摸索過程中也初步找到了自己的品牌之路,以g&g爲首的兼容耗材從請明星代言等角度開創了兼容耗材品牌先河,同時以成本優勢在渠道利益分配上也以先進的理念獲得了三甲的市場佔有率,兼容耗材的品牌建設以及有了一個可以遵循的模式,同時也表明了兼容耗材也必須建立自己的真正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真正找到市場的突破口。

品牌思考(針對兼容耗材之間的競爭,怎樣才能建立自己的個性品牌?) 品牌核心價值是品牌追求的終極目標,如何讓一個品牌的核心價值在消費者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呢?只有在堅持品牌核心價值特點的基礎上,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才能真正塑造一個品牌。 1. 排他性:品牌的核心價值必須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可識別的明顯特徵,並且與競爭品牌形成鮮明區別。

2. 承諾性:我們的核心價值對消費者必須對消費者有所承諾,誰擁有了好食客誰就擁有了年輕的心態,擁有了好時刻,而在食用的過程就是一個體驗時尚的過程,是一個和別人或者是自己和自己分享好時刻的過程。

3. 執行性:品牌的核心價值應該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的長遠目標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夠堅持核心價值。要體現年輕心態,時尚情懷,除了在整個ci系統中必須始終貫徹之外,在整個營銷傳播過程中也應該始終地堅持,而年輕心態,時尚情懷的表現形式和執行力度是比較有操作性的,也比較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認知。

4. 感召力:品牌應該具有感召力,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從情感因素來說,年輕的心態是每個人都想保持的,對於成人特別對於生理上已經比較老的人來說,年輕的心態能夠引起他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而時尚同樣也是對青年人的一個最大的誘惑。

5. 兼容性:品牌核心價值在兼容性上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空間的兼容。品牌的核心價值應包容企業的所有產品,並且爲企業日後跨行業發展留下充分的空間。二是時間的兼容。企業一經確認核心價值,就應該始終堅持,才能使品牌屹立不倒。

第五步:進行前期策略檢討和市場試行,發現問題 在品牌進入新市場的時候,除了要經過前期的深入調查和周密思考之外,還必須要真正地在市場的歷練下考驗營銷策略和上市計劃,只有能夠在真正的市場中接受住考驗的策略纔是對企業有用的策略,才能夠在以後的持續執行中獲得成功和發展。而在市場檢討的時候,要善於從總結中得到提高!因爲任何一個策略都不可能考慮到全方位的問題,在市場試行過程中,要善於將前段一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省,才能明確自己最終的營銷目標,才能知道一步應該怎樣記避免

一、前期策略檢討和市場試行,發現問題所在

1) 是否找到成功上市的正確方法?

2) 克服問題的能力或可能性

3) 是否允許制定新的營銷策略?

4) 是否明確知道各產品所處的市場地位?

5)決策層是否存在效率問題?

二、根據深入的有目的性的市場調查,總結修改

1) 市場調查的目的和方法:針對品牌形象、通路進行調查(當然也必須針對當地用戶對兼容耗材的心態進行深入調查),調查中文案調查和問卷調查並行,選擇有代表性的區域和消費羣體以及通路人羣(經銷商、分銷商)進行調查,並採用提問法和觀察法,廣泛收集一手資料。

2) 數據錄入和分析:根據消費羣體層次以及通路人羣層次進行抽樣,在確保數據準確的前提下,減少工作量和時間。

3) 研究修改策略和方案:通過數據分析,找出前期策略和方案中的問題,並及時進行修改。(待續)

市場營銷策劃 篇5

一.活動主題

增強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提升經管類專業學生現代營銷水平,豐富其課餘文化生活

二.活動對象

青島理工大學全日制本科生及青島市黃島開發區各大高校全日制在校生

三.團隊形式

每個隊由3-5人組成,允許跨專業、跨學院組隊。

四.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初賽、複賽、決賽,具體如下:

初賽 20xx年10月21日(暫定日期) 各參賽學校根據本校情況自行確定 策劃方案,上交活動策劃書,並由評委老師打分,策劃書需不少於1000字,分數佔總成績20%

複賽 20xx年10月21日(暫定日期) 各參賽學校根據本校情況自行確定,設分賽場 爲期5天的自主營銷,選手需自主銷售由贊助公司提供的產品,並由所獲利潤評價分數,地點爲黃島區。

決賽 20xx年10月30、31日 青島理工大學長江路校區科學會堂(暫定地點) 由選手自主展示營銷成果,並以ppt的形式爲評委及觀衆講解(時間限制爲10分鐘),最終由評委老師打分並宣佈獲獎名單。

五.獎項設置

初賽:紀念獎(多個)

複賽:優秀獎(多個)

決賽(團隊獎):一等獎一名1500元+榮譽證書+獎盃

二等獎兩名700元+榮譽證書

三等獎三名300元+榮譽證書

六.報名時間

20xx年10月8日至10月15日

本次活動由湖南華文食品有限公司全力贊助,青島日報、半島都市報將報道本次活動的具體事項。活動若有臨時變動我們將即時通知參賽選手,以保證賽事的順利進行。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社團聯盟科技創新部

市場營銷策劃 篇6

1 市場營銷策劃策劃是指人們爲了達到某種預期的目標,藉助科學、系統的方法和創造性的思維,對策劃對象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而進行的調查、分析、創意、設計並制定行動方案的行爲。

市場營銷策劃是指在對企業內外部環境進行準確分析並有效運用經營資源的基礎上,對一定階段內企業營銷活動的行動方針、目標、戰略以及實施方案與具體措施進行設計和計劃。市場營銷策劃的內容包含市場細分、產品創新、營銷戰略設計、營銷組合4P戰術四個方面的內容。

1.1 市場細分戰略所謂市場細分,就是企業按照影響市場上購買者的慾望和需要,購買習慣和行爲等諸因素,根據單一因素或多個因素對市場進行細分。

選用的細分標準越多,相應的子市場也就越多,每一子市場的容量相應就越小,反之亦然。如何尋找合適的細分標準對市場進行有效細分,在營銷實踐中並非易事。市場細分的目標是爲了聚合,即在需求不同的市場中把需求相同的消費者聚合到一起。這一概念的提出,對於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於市場決策者而言,進行市場細分的目的是針對每個購買者羣體採取獨特的產品或市場營銷組合戰略以獲得最佳收益。企業細分市場的標準還有很多,比如按使用程度的細分市場、按生活習慣的細分市場、按教育程度的細分市場等等,企業需要結合自身行業的特點和所提供產品的特性來決定使用哪一種細分市場方法,或者選用幾種不同的細分標準組合來進行不同層次的市場細分工作。因此,在具體實施銷售的時候有必要進行更爲明確的目標市場細分,根據產品推廣的不同階段,針對更加明確的目標客戶,使用合適的營銷策略和方式。對市場細分的作用,學術界曾從不同的角度將市場細分的作用概括爲以下五點:有利於企業挖掘市場機會,形成新的富有吸引力的目標市場;有利於選擇目標市場和制訂市場營銷策略;有利於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標市場;有利於企業提高經營效益;有利於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總之,市場細分是企業發現良機、發展市場營銷戰略、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有力手段。市場細分對中小企業更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資金少、資源薄弱、競爭優勢不如大公司,但如果能通過市場細分找到一個尚未被大公司注意和佔領的較小細分市場,找到力所能及的良機,見縫插針,拾遺補缺,那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便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1.3 營銷戰略設計營銷戰略設計對於企業運營模式的考慮,其實就是對企業價值增值過程的分析。

在營銷業務的整個過程,涵蓋產品研發、產品組合、產品延伸、品牌組合、價格組合、渠道組合、區域拓展、分銷配送、促銷推廣等各個環節,企業必須找出產品價值到底在各環節之間是如何實現的,優勢在哪個環節,劣勢又在哪個環節,現行的運營模式是否符合行業的運作規律,與競爭對手相比存在何種差異,這些差異對營銷戰略的影響程度有多大,等等。在經過以上內容分析的基礎之上,企業纔有可能找到真正戰略的關鍵點,也纔有可能發現實效的盈利模式。我們說,只有這樣的戰略設計纔是真正具有價值的。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現狀是通過營銷目標來替代營銷戰略,通過給定各個大區、分公司或者辦事處一定的銷售指標和市場績效目標來當作企業營銷的操作綱要。正確的營銷戰略方案必須經過正確的方法。上述對營銷戰略有了淺顯的描述,但對市場選擇、市場競爭策略、管理及控制、激勵機制企業還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態,進行合理化的制定。分析企業的實際狀態應包括企業的營銷技能、營銷團隊規模、品牌形象地位等,根據這些具體實施企業的營銷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