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工作計劃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纔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1

一、情況分析

上期教學反思:從上期的檢查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本學科有較濃厚的興趣,學生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收穫頗多。本組教師團結互助,說課看課評課促進了教師的成長。年輕教師積極性高,成長很快,賽課活動深受好評。

本期工作挑戰:本期將有一個大型的活動專題作業的展示,如何設計有效的作業,如何做到有效的批改,還需探索。教材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起始年級也將改用教科版教材,因此,研討新教材在本期尤爲重要。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品德與生活及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貫穿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理念,牢牢抓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全面整合現有教育資源。以更新觀念爲前提,以提高品德教師的整體素質爲核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爲重點,不斷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理論學習,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爭取在教學中多出成績。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同時,不放鬆學生雙基訓練。主動積極地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的改革。

三、教研活動的內容及措施:

1、加強教研組的建設。每週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及校本培訓,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組織重讀新課標,領會其精神實質,探討學科發展走向。

2、本學期在教材的起始年級改用教科版新教材,因此,應組織組內教師進行新教材的學習。重新審視教材,在新的理念下重讀教材,收集課例。結合學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堅持課堂教學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抓好常態課。

3、樹立教育科研意識,指導學習消化相關教學理論。認真進行教學十環節的評比和課例研究,在備課、教學、說課、看課、評課、研究等領域進行合作。新老教師要互相學習,爭取教研組內同志在本學期都有長足進步。

4、開展好組內聽課活動,認真組織好本組教師參加科任大組的每週一課的教學研究活動。組織參加市賽課活動的觀摩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第三學月,進行學科與現代技術整合的課例展示和經驗總結。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

5、在教學中努力探索符合課型和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進行同課異構的探討。加大學生的活動量,促進學生採用體驗感受、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等爲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使教學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6、繼續開展好單元主題學習下的專題作業研究和教學效果評價。專題作業一直是品德組的特色作業。在本學期,應在認真分析教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製作全新的一至六年級的專題作業卡,並在教學活動中投入了使用。繼續探索教學效果評價的多元化。在高段,可以嘗試對所學知識性內容進行檢測。

7、配合學校學科展示要求,在四樓開辦學科展示牆,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

8、進行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完善學科博客,能和兄弟學校和相關單位進行網上教研,資源共享。整合教學資源,進行資源庫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9、與其它組教師配合,進行綜合課程教學內容縱向(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國中史地政學科等)整合與橫向(語文、數學、科學、心理、藝術等)整合的初步探索。

四、學月安排

9月:

1.制定教研工作計劃

2.組織教師參加區教研活動,開展片聯組教研及校本教研。學習新課程標準。

3.組織教師學習新教材。

4.抓好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

5.研究大組內的每週一課的教案

10月:

搞好教研組建設,確保教研活動質量。青年教師說、看、評課活動開展,上教研課。教學崗位競賽活動。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2

新課程改革已爲思品教育開展了新天地。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挑戰的教育時代。第四年的新學期開始了,這學期我們思品教研組在學校教研室直接領導之下,全體教師積極進取,銳意改革,每一位教師都努力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現將本期教研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理論爲指導,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爲宗旨,以提高教學質量爲核心,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突出教學質量這一工作中心,切實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工作,教學質量的提高正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因此,本學期的重點工作仍然是“實施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以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爲契機,以深入研究、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評價意見爲起點,以提高學校常規管理水平爲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爲重點,紮實工作,務求實效。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實施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開展教育敘事研究寫作活動。

3、堅持“以課題推動課改,以課題提升課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導課程改革。

三、教研組工作目標、要求:

本學期主要工作: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探討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實施新課程理念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深入學校調研,研究思想品德課教師如何將合作自主探究引入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組織教師探討思想品德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問題;開展對提高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效益研究,引導教師開展“活動即發展”的課題研究;組織思想品德課課改信息交流。

1、繼續學習有關課程理論:《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2、從教師的不同需要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3、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在期初要制定好學期工作計劃,平時經常對照檢查,期末寫好小結;切實加強思品教研組建設,以點帶面,提高面上的課堂教學質量。

4、組織教師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努力探索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全體教師要加強師德、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做好學習筆記;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上好一節課題觀摩交流課或示範課;寫好體現教師角色轉換、師生互動的教學案例;撰寫一篇教育教學研究經驗論文;提前編寫好一週課時計劃並在備課組上交流;聽課不少於18節。

6、教師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學習過程、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的環境。

7、教案的編寫採用電子備課的形式,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體現師生合作交往、積極互動、教師角色的轉換,並寫好反思性教學後記。繼續徵集教學設計典型案例,積極發現、總結、推廣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成果並組織教師撰寫論文。

三、周工作安排:

周次工作要點第一週思品教研組會議:學習新課標,新理念第二週討論新學期工作計劃制訂要求第三週交流新學期制訂的學期計劃和周計劃第四周交流課後反思第五週國慶放假第六週探討思品課堂“學生評價”方式方法第七週觀看《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改》光盤第八週探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第九周教研組集體備課第十週探討學生學習評價策略第十一週周雲教師說課第十二週評課。(主評人:徐榮玉)第十三週組織學習課改資料第十四周教學常規調研第十五週徵集典型教學情景案例第十六週交流典型教學情景案例第十七週徵集“教海探航”論文第十八週交流實施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心得體會第十九周學期工作總結第二十週整理上交資料。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1、在區域化“創智課堂”理念的引領下,我教研大組以“兒童哲學——問學課堂”爲理念,依託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優質教學環境,聚焦道德與法治課程領導力的建設,進行有效的融合和滲透。通過教研組建設、教師個人成長等方面學習、研究與踐行,更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老師的專業發展。

2、結合學校立德樹人育人目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落實“問學”課堂教學目標——訓練思維、激發情感、形成價值;規範教學流程管理,深入開展課堂教學。

二、工作思路

1、基於課程標準,規範教學管理。認真執行學校課程計劃,加強教育教學管理,規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努力提高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質量。

2、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重視學生的成長規律。深入課堂、圍繞質量、潛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學科的根本,促進教學與評價的融合,明確以評促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20xx年國小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領導下,以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課程爲切入點,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以統編教材實施爲契機,備課規範化,期末整理成檔形成校本化備課。

4、繼續推進開展數字化課程環境建設與學習方式變革試驗項目的研究,積極探索課程評價,以數字教材項目推進爲抓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培養一支校道德與法治骨幹教師隊伍。

三、關注研究

1、研究領域:研究領域要從單純以學科課堂教學爲主的教學研究,轉變爲學科“課程-教學-評價”整體性的教學研究。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從基於經驗的教學研究,轉變爲證據與經驗相結合的教學研究。

3、研究路徑:研究路徑要從“自上而下”培訓式路徑,轉向“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參與式路徑。

4、研究起點:研究起點要從“理論驗證式”教學研究,轉向“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式”相結合的教學研究。

四、工作要點

(一)聚焦“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教學研究的有效性

1、根據市教研室推進“基於課程標準教學與評價”的實施要求,教研大組加強“課程標準”“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學科評價指南”等文本的研讀,通過專題化的教研大組研訓活動,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基標”實施的'品質。

2、《國小基於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研究與實踐》項目:

(1)繼續推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

(2)聚焦重難點問題展開實踐研究。

(3)根據“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路徑實踐研究”的研究目標與任務,全面實施項目實踐研究。

(4)學習領會市教研室“作業、命題評比”的相關要求,充實國小道德與法治“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學素材資源庫。

(二)有序推進一至五年級《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的實施,加強教法與學法的研究、培訓、指導,轉變教學方式。

隨着道德與法治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本學期,一至五年級全面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道德哲學的相關內容帶進課堂。執教廣大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網絡教研

A、每次區教研活動後,青年教師將課堂實錄電子稿和MP3傳到六一雲盤,將磨課、研課落實到實處。

B、多種形式的教研互補:專題論壇(包括視頻課、主題發言視頻、主題教研學習資料等);自由互動發貼。(自發問題解答、教研提問等)

2、落實作業規準,規範三至五年級道德與法治活動練習冊的使用,封面有四章,教師逐題批改,以等第制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將3-5年級每一課的作業以備課組的形式進行研討,然後拍照上傳到六一雲盤相關文件夾,完善道德與法治資源庫的積累;發揮青年教師的作用,積累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數字教材資源。

3、每位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規範教案。

4、認真做好期末考查工作,正確、規範填寫學生成長手冊。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4

一、工作思路

品德學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校德育課程實施中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學習和貫徹《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區教研室與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開展教學組工作,加強組風建設,不斷推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思品教學研討活動,以進一步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

二、具體教學研究目標

1、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及少先隊工作計劃的安排,結合教導處工作計劃,經本教研組老師的集體討論,本學期擬開展以下主要工作: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

2、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調的課堂教學優化模式,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3、低年級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並據此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指標。三條軸線是: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的思想情感。使他們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4、中年級組的《品德與社會》要根據國小中段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品德、行爲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爲他們成長爲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5、高年級組的《品德與社會》是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會做人;初步形成社會意識、公民意識,良好的思想品德與文明行爲的習慣;綜合性生活化。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學要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爲習慣;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與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瞭解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樹立崇高理想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三、工作要點

(一)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教學質量。

深入學習課改新理念,認真積極穩妥地進行新課程改革,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爲新課程的有效實施積累經驗。

1、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理論,研究《品德與生活課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課課程標準》和新編教材,確立新的教學觀念,以此爲指導,改革品德課教學,尤其要加強新教材的集體備課力度,使教師儘快適應、把握新編教材的特點,搞好學科教學,充分發揮品德課的德育功能。

2、着重開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設研究、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爲習慣培養研究等,使課堂成爲教師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平臺。

3、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課改研討和教學觀摩活動,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研活動,以課堂教學研究爲重點推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高教研活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教學管理,促進教師發展

強化學科教研組建設,不斷健全教研組工作常規,努力做到教研活動制度化、專題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組建設上一個新臺階。

1、加強教研組建設。針對德育課程變化大,學科教師兼職多的狀況,要重視學校思品教研組建設。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組建成課題研究組、課改實驗組和備課研討組,成爲學習型、研究型的組織。

2、每位思品課任課教師要認真制定期初的教學進度計劃,合理落實全學期的課時安排。

3、加強教師教學六認真工作。倡導集體備課、合作備課。要讓備課的過程成爲研究新教材,探討新方法,開展和收集教學資源,製作優質高效教輔材料。落實課堂延伸活動的運行過程。

4、繼續組織教師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課教學實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討活動課教學的原則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帶動青年教師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

5、學期初,教研組組織教師通讀全冊教材,瞭解教材特點,瞭解學生情況;在教學中留意觀察和思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記錄;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學習、梳理,教研組共同商討確定兩三個重點問題,作爲本學期所重點研討的問題,即校本教研的主題。注重課後反思。做到一課一得。

6、關注品德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關注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相互滲透。

四、本期教研活動安排

二月:

1、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品德組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以及確定繼續教研課主題: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創設體驗型活動來實現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3、青羊區教研。

三月:

1、參加區級培訓

2、青年教師不斷磨課,開展組內互相聽評課。

3、教研組第一次主題研討活動

4、片聯組活動。

四月:

1、教研組第二次主題研討活動

2、組織討論寫好教學反思和案例

3、區教研。

4、片聯組活動。

五月:

1、區教研。

2、片聯組活動。

3、集體學習討論:組織教學。

六月:

期末考試的各項準備活動。

五、課題研究

深入開展教育科研,以科研爲先導,以科研促教研。

結合學校專科組的研究主題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我組教師經過分析討論,結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的特點,確定了本期繼續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創設體驗型活動來實現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這一研究主題。

本期我們將圍繞這一主題開展工作,結合學生的體驗活動和特色作業力求實現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將繼續落實《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國小生命教育綱要》,把民族教育與生命教育和學科整合起來,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深化課程改革,加強課程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具體工作:

1、繼續採用集慧式備課形式,年級組內每位教師集中精力備教材中的幾篇課文,集聚智慧的火花,這也是基於任課教師多爲兼課老師的緣故。學期末各年級組交一份教案。

2、積極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參加區教研室的各項教學活動,並認真作好記錄,回來後及時與同備課組的老師進行交流反饋,利用教研組活動的時間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共同探討成敗得失,以便及時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3、緊扣“課堂教學改進計劃”開展教研活動。這學期要從單單是“上課”環節的改進,追溯到“備課”“輔導”“評價”等基於教學環節的改進。讓課堂改進計劃不再流於形式,讓改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實現從觀念到行動的轉變。每位任課老師要結合本學科課題撰寫一篇教學案例。

4、組織教師集體學習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及時總結交流教學過程中研究、改革的新鮮經驗,學習市、區頒發的教學方面的有關規定,嚴格遵循教學規律及本學科的.教學基本原則,努力實踐素質教育,以學生髮展爲本,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質量觀。

5、組織教師寫好課後反思,反思課堂教學得失,讓教師用研究者的眼光,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審視、反思、分析、探索,並取得進步。

6、組織每位教師上網進行看課評課活動。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以教研室教學計劃爲指導,以學校教學計劃爲中心,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基本理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使我們學校的品德學科的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個臺階。

二.工作重點:

1、狠抓課堂教學研究,繼續以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爲中心,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2、探討新課程教材教法,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3繼續圍繞在品德與生活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這個主題開展各項活動。

4.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和科學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科學意識。

5、結合少先隊工作,抓好學生良好品德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訓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爲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要求我們每位老師要認真研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瞭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後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髮展

本學期我校成立“尚美小志願者”,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來優化校園活動和環境氛圍,強化隊員言行舉止,培養良好行爲習慣!

四、活動安排

二月份:制定並學習品德教研計劃

三至六月份:繼續圍繞“在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這個主題開展集體備課的活動。

五月份:校內青年教師研討課,並進行課後的評價與反思,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六月份:國小品德學科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總結本學期工作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品德教研組將根據教導處及教科室等相關科室工作計劃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以新理念爲指導,以課堂爲基地,進一步發揮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本學期擬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

1.組織全組老師學習20xx版新課標;

2.鼓勵組內教師積極撰寫教學論文,申報課題;

3.申報縣集體課題。

(二)、注重常規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工作,確保品德學科的專課專用;

2.上好地方課程《金陵文化》,組織骨幹教師參加縣賽課。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組計劃。

三月份

1.參加縣教研組長會議;

2.組織全校品德教師學習20xx版新課標;

3.討論申報縣級集體課題。

四月份

1.組織教師網上參加省品德課標培訓;

2.尤珍珍老師參加市品德學科骨幹教師研究活動。

五月份

1.端雲瑤、陶美萍教師參加縣級金陵文化賽課;

2.申報縣級集體課題;

3.參加三區縣品德連片活動。

六月份

1.組織骨幹教師參加市縣個人課題申報;

2.組織教師做好期末調研工作。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8

一、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爲指導,以課堂爲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爲教學操作行爲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着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品德與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爲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可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說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爲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相對集中、相對穩定、相對專業化,一、二年級都是年青教師負責執教,便於 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要給青年教師多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國小思品、社會骨幹教師隊伍。

(三)規範和優化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市局要求,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課競賽等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 主要活動安排

二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三月份:

上好優質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四月份:

1 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

2 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交流。

五月份:

1 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 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六月份:

1 學期工作總結。

2 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9

一、 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區教研室教研計劃的精神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爲目的,紮紮實實上好道與法治課,開展好各項活動,認真落實教學目標。

二、主要工作

本學期,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程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圍繞教研主題“ 以‘習’爲中心,有效落實國家品德課程 ”,紮實開展校內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成效,進一步提升合作、實踐、研討、反思的教研氛圍。

嚴格按照區教研室要求,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定爲週一上午。本學期安排一、二、三年級三位老師分別開一節教研課。

(二)切實提高日常教學活動的質量,重點從備課、上課兩個環節入手,進一步提高“三維目標”到位度,關注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三)積極參加片級、區級層面組織的教學展示活動,虛心向兄弟學習的'老師學習。

(四)參加區《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確保培訓質量,適時開展校內推廣交流。

三、持續性工作

(一)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品德與社會課,不隨意佔用,保證學生能在《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課上得到一定的發展。

(二)重視教學研究課工作,爲青年教師提供更多教學展示的機會,加強指導,以此作爲提高教學研究質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組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參加好片級、區級層面的教研活動,每次外出聽課落實到個人,並且做好記錄,有機會適當反饋。

(四)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科研主課題的研究與實踐。

四、主要活動安排

時間

主題

形式

2.14

以‘習’爲中心,有效落實部優品德課程

1. 傳達學校檢驗會議精神,組織組內成員商討教研活動

2. 認真學習組內“六認真”工作安排

3.19週二

以‘習’爲中心,有效落實部優品德課程

1. 沈寧老師第一節在二8班執教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第三課“做個開心果”,二年級老師聽課。

2. 組內老師評課,進行課堂觀察

3. 六認真工作檢查。

3.28週四

以‘習’爲中心,有效落實部優品德課程

1. 三年級組老師參加聽課,沈志英老師三5班第4節課執教“遵守交通規則”

2. 六認真工作檢查。

5.13

以‘習’爲中心,有效落實部優品德課程

1. 組內骨幹教師開課

2. 六認真工作檢查。

6.10

以‘習’爲中心,有效落實部優品德課程

1. 期末工作總結

2. 上交給材料

3. 完成公衆號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品德教研組以《思品與生活》課程標準、《思品與社會》課程標準爲指導,以“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爲課程核心,以“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爲基本教學理念,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教研組將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充分發揮“指導、研究、服務”等職能,以學科建設爲主線,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全面提升國小品德課程教師隊伍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依據學校工作佈置,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本學期《思品與社會》的工作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效率,特別強調《思品與社會》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爲準繩,以現行教材爲依據,完成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能聯繫周圍社會,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科教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具體工作要求

(一)練隊伍:

1、抓好骨幹力量:

抓好骨幹力量,創造研究氛圍。在繼續組織課題研究小組的基礎上,讓教師在課題研討中、在現場教學展示中,既能充分體現自我的存在價值,又能在認真研究的過程中,成爲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通過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由點帶線,由線及面,從而帶動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圍。

2、形成教研氛圍:

(1)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結合我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向課外延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2)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園網博客建設,主動提供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信息,並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行網上學習、交流等。

(3)重視聽課學習,打破學科的界限,與綜合實踐、勞技課相結合,實現資源的綜合。

(二)抓管理:

1、備課: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每個年級可針對年級特點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制定一份備課上傳校園網。特別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並以組內互查、學校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並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同時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爲主的'發展性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以利於學生髮展,並且有效結合本學期學校制定的評比方法從多方面進行評價。

(三)抓內容

1、低段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並據此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指標。三條軸線是: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的思想情感,使他們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2、中高段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學要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爲習慣;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與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瞭解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樹立崇高理想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四、具體活動安排:

二月份:制定教研組計劃

三月份:參加校級課題教研活動,一課三磨。

四月份:學習《課程標準》。

五月份:品德論文培訓。

六月份:教研組總結。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教育部頒發的《課程標準》爲依據和準繩,深入學習和貫徹《思品》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教研室與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以塑造教育文化爲主脈,以我校的教育教學現狀爲根本出發點,圍繞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目標,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在教師中滲透改革、創新的思想,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建立具有生態理念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道德內化,以促成他們良好的行爲習慣。藉助網絡教研這個平臺,尋找與開拓更寬視野的教學研討活動,使我們學校的品德學科的.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個臺階。

二、研究目標:

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調的課堂教學優化模式,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訓

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我們每位老師要認真研讀了《思品》新課程標準,瞭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後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育人環境。

《思品》是一門以生活爲主的課程,處處體現了生活性,我們要通過我們的節日課程和遊學課程,繼續用好“故事媽媽”和“晨光爸爸”,爲學生創設環境,形成品牌,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薰陶,養成學生的公衆意識,真正發揮品德學科的優勢。

四、具體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組共同商討擬訂工作計劃,集體備課。

2、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

3、嚴抓學生品德學科的課堂常規管理和行爲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

4、集體學習新課程標準。三月份:

1、繼續嚴抓學生常規,讓學生的良好習慣成爲學生的自然習慣。

2、圍繞組內課題展開業務學習。

3、檢查課堂常規。

4、理論學習四月份:

1、品德備課本檢查

2、理論學習

3、積極參加區品德教師基本功大賽。

五月份

1、理論學習。

2、檢查作業本。

3、教研活動、

六月份:

1、學科教學案例徵集、整理

2、各年級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整理和考覈工作。

3、做好本學科期末收尾工作。

4、做好品德教研組的材料整理、彙總小結工作。

國小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和貫徹《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縣教研室與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圍繞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目標,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藉助網絡教研這個平臺,尋找與開拓更寬視野的教學研討活動,使我們學校的品德學科的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個臺階。

二.工作重點: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們品德組作爲學校教學研究的基層組織,提出了“拓展學科視野,加強內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課堂生活化,品德教學科學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課堂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工作措施:

(一)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校本培訓

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爲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一開學,就要求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瞭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

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後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髮展

本學期德育綜合課程教學要更好地發揮德育綜合課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園文明小分隊”,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來優化校園活動和環境氛圍,強化隊員言行舉止,培養良好行爲習慣!

三、以考覈評價爲載體,形成良好教學氛圍

始終堅持以教學爲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爲,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1、自檢——管理上,努力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師對照有關制度,檢查自己所有的職業表現是否規範、得體。

2、互觀——由組長牽頭,組員間互觀交流,取長補短,加強隨機教研。

四.具體活動安排:

九月份:制定教研組計劃

十月份:集體學習討論:組織教學。

十一月份:參加校本培訓

並且組織討論寫好教學反思與案例。

十二月份:撰寫品德論文,爲參加縣級論文評比。

一月份:教研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