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工作彙報

課題彙報總結

課題彙報總結1

我校在國小音樂學科中進行表現性評價的實施與研究已經兩年多了,通過腳踏實地地研究與實踐,逐步摸清思路,形成了“確定評價內容→設計表現性任務→初步實施表現性任務→修改與完善並再次實施、修改→推廣與應用→評價結果的運用”的研究過程。從而摒棄傳統的過分關注選拔與甄別的教學評價,改進音樂教學評價方式,構建發展型、形成性的學生評價,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讓學生徜徉在音樂世界裏,自由主動地發展。學生會幸福地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從而真正快樂地享受音樂。

課題彙報總結

一、研究內容:

經過反覆的思考,音樂學科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確定子課題,對“綜合性藝術表演”這一實踐活動進行表現性評價。並確定了兩個研究內容:一是將音樂欣賞與唱遊結合起來,設計成比較容易操作的表現性任務,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完成情況進行堂上評價。二是將課本上的學習內容進行相應的拓展,設計開發出一系列體現音樂的人文意義的表現性任務給予實施和評價。

二、研究成果:

1、設計了一批較爲成熟的表現性任務。

現有的表現性任務有:

探索音源的表現性任務(建議在一、二年級使用)

音樂欣賞的綜合表演任務(建議在三、四、五年級使用);

給歌曲配上伴奏的表現性任務(建議在四、五年級使用);

給音樂配上動作的表現性任務(建議在一、二年級使用)。

2、實施、反思、修改表現性任務

設計好任務後,我在一年級和四年級中各找一個實驗班進行實施,經過第一次的實施與觀察、反思,找出任務中存在的不足加以修改和完善,進而成爲較爲成熟的表現性任務,再進行推廣。

3、論文撰寫。

除了腳踏實地開展課題研究之外,科研教師們注重經驗的總結與昇華,劉舜妙老師在研究過程中撰寫了一批論文,如:《國小音樂學科的表現性評價方法初探》、《把“篩子”變成“泵”》、《讓表現性評價走進音樂課堂》、〈在激勵聲中評價,在評價聲中發展〉等;在表現性任務實施

中的案例分析,如《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價——〈小小的船〉教學案例》;表現性任務實施的反思〈我在失敗的教訓中成長>等;同時,參與評價的學生也寫出了不少關於完成表現性任務的實施過程及心得體會。其中,劉舜妙老師的《讓表現性評價走進音樂課堂》發表在《廣州課改工作通訊》;同時,這篇論文還榮獲天河區論文年會一等獎。

在總結前階段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學校編輯了一本10多萬字的階段性成果集,音樂科對前兩年的科研成果進行了整理與總結踊躍投稿,發表了子課題方案和三篇論文。

4、協助天河區教研室音樂科組成功舉辦天河區發展性教學評價交流會,科研成果受到區內外廣泛關注。

20xx年10月,在廣州市教研室於荔灣區人民中路國小舉辦的試點學校現場會上,音樂課題組教師劉舜妙以案例介紹“一個真實的故事”爲主題,向與會的專家、校長們介紹了我校音樂科組實施表現性評價課題研究的工作情況與經驗,受到好評。12月又在我校召開的“天河區音樂科發展性教學評價交流會”中進行經驗介紹,得到了有關領導與同行的認可。

我們希望經過實踐與研究,能夠探索出適合課程新理念下的評價方法,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題彙報總結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市局領導百忙中專程趕來指導我們的微型課題研究工作。很榮幸,我們小組研究的課題——國中語文教學中的“討論式”教學方式的研究,被定爲市重點課題,因此,有機會聆聽領導專家門的指導。但同時,課題研究對我們一線的教師也是極大的挑戰,如何切實把課題研究好,向領導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是我們近來一直思索的問題。

我先談談我們定這個課題的初衷。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隨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討論式”教學法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之特徵,成爲拇指教育上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並運用了這種方法。在許多拇指教育上,討論甚爲激烈,氣氛相當活躍,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有趣,課堂上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可喜局面,整個課堂都“活”了起來。這自然是快事。然而,我們也發現在一些研究課和自己的家常課上, “討論式”教學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如:

討論問題的時機不當。有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 討論問題的時間不足。在小組討論時,往往是教師呈現問題後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佈“討論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小組分工不明確,使得一些學生在桑樹底下等棗子吃;參與範圍較小,有些討論很少關注到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所以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就成爲一句空話。這些均使討論陷入尷尬境地。我們課題組成員就在不斷思考:怎樣在表面繁榮的基礎上,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我們初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首先是討論前的準備,及問題的提出(戴小兵負責);其次是教師要充分發揮在討論過程中的控制和引導作用(陳建霞負責);第三是討論結束後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做認真的總結歸納(顧豔雲負責)。最後,再概括論述勿濫用討論法(劉芸負責)。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密切聯繫語文教學實際,在課題組間進行“討論式”教學方法的研究,在小組成員間互相聽課,圍繞此課題評課,做好調查統計工作;組織與課題有關的教學案例、優秀教案設計;每個成員圍繞此課題在全校上一堂公開研究課;小組成員分工完成相關論文;最後邀請專家指導鑑定。

我們期望通過這些實踐與研究,最終達到以下的目標:切實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集思廣益的技能;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當然,由於學識有限,思考不深,研究尚未深入,我們的課題研究方案中還有很多不足,敬請袁主任及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

xx

20xx年 xx月xx日

課題彙報總結3

  一、基本情況

鎮鏡山國小有兩項立項課題:市級數學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下有效傾聽與交流的研究”;市級英語課題“四年級英語書寫星級評價研究”。XX年秋季學期以此兩項課題爲重點,以點帶面規範學校課題研究,在全校範圍內營出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教師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帶來的快樂。

由於多方面原因,課題研究對於zjs國小來說是比較薄弱的。本學期,學校加強了課題研究力度:行政領導蹲點課題組組,檢查和指導課題研究;間周開展一次研究活動,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參與面100?;每次研究活動保證時間、地點、人員、主題四落實;嚴格按照課題研究程序,規範操作,進行了課題研究的前測、後測及相關的問卷調查;及時收集、整理階段資料,資料齊全。我們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課題研究工作落實在平時,走實每一步,着實體現課題研究的實效。

  二、工作亮點

1、聚焦課堂,關注細節,催生教師新的教育實踐智慧

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口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入,從常態課做起,夯實課題研討課。通過“備課——課例展示——集體評課、診課——教學效益反思”的一體化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內化教學新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在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教學研討中,課題組立足課堂,以發現問題爲切入點,以分析問題爲關注點,以解決問題爲終極目標,共同探索提練簡潔活力、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數學課題同課異構的“一教”時,三年級林玉珍老師講“什麼是周長”一課,整堂課學生學習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始終對什麼是周長這個概念不能準確表述,不能建立實際意義上的認識。在研討這堂時,課題組就抓住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通過研討,大家認爲,問題的焦點在教師對概念的表述沒有準確定位,不時變換說法,不能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信息。通過進一步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開始進入周長這個概念學習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力求清晰、準確,而且始終要圍繞這個概念學習。“二教”中計江玲老師避免了“一教”中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後,課題組的鐘莉莉老師說,課題研究解決了她多年教學中的困惑,使她豁然開朗。聚焦課堂,關注細節,使課題研究真正指導了教師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研討活動中,我們力圖營造一種寬鬆、和諧、坦露、開放的人文對話環境,在問題的探討中引發教師內在衝突,在積極的互動中撩撥教師的心智,幫助教師對已有認知、信念的解構,從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實踐智慧,並努力使教師感受研究帶來的的快樂與職業成就的幸福。

2、“同課異構”“三教三評”研究方式,使教師優勢互補,智慧共享

“同課異構”、“三教三評”是我校本學期語、數、英三科課題研究採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計10人18課次。這種教研方式集智研課,不僅使執教教師和小組成員共享經驗與教訓,利於教師對教材深層的理解與把握,還由於借班上課,培養了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真實地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使學科內教師間的教學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骨幹作用的發揮與新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康忠平、呂英在關注細節,重塑課堂三教三評活動中脫穎而出,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體育、語文優質課競賽,獲得了好評。

3、及時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科研水平邁上新一臺階。課題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收集和積累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材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積累,採用 “課題材料檔案盒”的辦法,對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及時收集、整理。例如,課題研究前期,我們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階段實驗計劃;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撰寫課題研究體會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個案、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憑證並準備了一本課題活動大事記。通過建立“課題材料檔案盒”,使我校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師課題研究意識牢固建立,使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時也使教師的教科研理論與實踐水平走上了新的臺階。

課題彙報總結4

20xx年3月31日至4月3日,XX市首批中國小名教師培養對象於XX第二師範學院參加了爲期四天的20xx年度首期培訓學習。本期學習內容包括小課題研究專題講座和20xx年度學習總結匯報。在這期培訓裏,我們聆聽了XX教育專家費猛倫老師的兩個專題講座:《如何做“小課題”現狀調查》《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費老師旁徵博引,從“調查方法→調查分類→問卷設計與實施→如何調查”詳盡地爲我們講解了如何做“小課題”研究的現狀調查;從“什麼叫教育案例→案例的涵義和特徵→案例開發的步驟。分類→案例寫作的基本規範”形象生動地告知我們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在廣二師的唐志文博士生動活潑的“沙龍”式的專題講座中,我們懂得了《如何梳理研究成果及撰寫文獻》。本期培訓雖然時間短暫,培訓內容也不多,但是我們從精品式的學習中也有所思、有所獲!

小課題大智慧

小課題研究解決的是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而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可發現產生問題的根本。調查法是開展課題研究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訪談、學習測評等。調查研究是貫穿研究的全程的。它是發現研究問題的關鍵所在,是推進課題研究的有效方法,是呈現課題研究成果的有效之道。其實,調查研究不僅僅適用於課題研究,同樣適用於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用調查問卷掌握學情,可以借用調查問卷瞭解學習效果,可以用於家校互動評價……

教育案例是呈現小課題研究成果的方式之一。教育案例究竟寫些什麼?自己親歷的、目睹的、聽說的,只要是可以觸動我們的.教育之心的真事、實事、好事、壞事都可以成爲教育案例的素材。撰寫教育案例從“發現→思考→寫作→思考→啓迪實踐→昇華”這樣的過程,實際就是教育者自身在實踐中思考、分析總結、指導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促進教師主動思考、積極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哪怕寫下來的案例達不到發表出版的水準,但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可以給人或多或少的啓迪,那它就是有價值的,也必然能促進反思者自身的專業發展。華東師範大學的葉瀾教授說:“寫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堅持寫三十年教育反思一定可以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說的正是此道理。

所有的中國小一線的教師都堪稱實幹家。每節課他們都在真抓實幹,確保40分鐘課堂的實效,確保每一份作業的質量,甚至一道題也與孩子們錙銖必較。可是,在課題申報表中的“文獻綜述”卻難倒了很多老師。爲什麼?因爲文獻綜述是屬於理論範疇,我們的理論底子可謂是一片空白,讓我們去幹這實在是: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所以說,只有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起來纔會產生完美。

年度總結不是簡單的重複。在20xx年首期名師培訓中,項目組爲什麼大張旗鼓組織開展年度彙報?(小組彙報→年度總彙報)我俯首沉思,年度總結匯報又何嘗不是一個生動活潑的教育案例呢?費猛倫老師在他的專題講座中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學習應該是批判性學習。是的,年度學習彙報,從個人的盤點梳理總結到彙報展示,這應該是一種學習資源的共享,也是一次示範帶學。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不也是一次錘鍊嗎?但是,我們不僅要直接參加項目組組織的每一項活動,我們更要思考項目組組織這樣學習活動的最原始的意圖是什麼,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學習要見微知著、見賢思齊。在年度彙報中,一項項驕人的業績光鮮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有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的,也有發表多篇論文著作的;有教學成績名列全市前茅的,也有指導的學生作品發表、獲國家級大獎的……炫目的業績,固然令人驚羨。但是,不是所有的“成績”都可以立竿、見影,可以量化表述。

當我們把學到先進的教育理念貫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讓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更科學、更人性化;因爲教育觀念的轉變,孩子們的學習更輕鬆,更快樂了;年輕教師因爲引領一步一步長大、成熟,科組、學校因爲引領在悄然中漸顯活力……這些該如何去考量呢?這些要不要考量?“教書育人”,從這個詞語的結構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育人”。“教書育人”它不應是一句口頭禪常掛我們的脣邊,它應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常態總結!可是今年的年度彙報中,沒有一名教師會重墨濃彩地描繪自己的育人業績。甚是遺憾!

標籤:課題 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