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報告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1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着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爲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着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羣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只有因爲父母外出打工後,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於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於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於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爲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裏認爲,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

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繫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

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爲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爲偏差

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爲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爲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爲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爲,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爲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髮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爲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爲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繫。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於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

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爲;

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係着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着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爲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2

隨着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打工隊伍不斷擴大,我縣中國小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爲社會廣爲關注並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因此,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對營造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境,提高全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課題實驗研究的背景

東至縣地處皖南山區,北臨長江,南接江西,面積爲3256平方公里,人口爲53.5萬人,轄15個鄉鎮、248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地形分佈爲"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是莊園"。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365所,其中:幼兒園5所(含民辦2所)國小318所,國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辦2所),職業高中2所。現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園)幼兒4509人,國小生42514人,國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職高生3308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東至縣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我縣每年外出務工人數已超過全縣總人數的28%,約佔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東至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課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課題於20xx年4月着手準備,並向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省教育廳教科研1號文件於11月22日批准立項,根據省課題實驗研究的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本課題予以開題。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有利於全縣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於營造以人爲本的教育環境,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公平教育,推進全縣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爲縣國家,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的對象:全縣初、國小(含學前班、幼兒園)的留守兒童。

2、研究的問題:調查研究全縣國中、國小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課堂學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並從中歸納分析出帶有共性的問題,認真解剖分析,爲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提供事實依據。

3、研究的對策:

一是調查總結各校現正實施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對此提出切合實際且科學合理的`建議,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驗證和完善。

二是借鑑外地成功教育的經驗,結合本縣實際,就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對策問題,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爲國家和教育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四、課題實驗的目標與要求

本課題實驗的總體目標與要求是:紮紮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符合東至山區縣留守兒童教育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方法,切切實實地爲全縣教育的再次騰飛做出應有的努力。要實現這個總體目標與要求,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落實。

在縣教育局、關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課題組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縣教研室主任汪名傑同志全面負責;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工作。問卷調查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組全員參與。實地調研座談工作,分三個小組進行:汪名傑(小組負責)、黃曉東、王清華;陳相元(小組負責)、程賽華、汪孔悅、袁延清;廖立平(小組負責)、鮑嵐、樑東勝。座談會類型及學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社區家長代表等三種類型,學校覆蓋縣城與農村的國中、國小和幼兒園。數據統計、文字處理等工作:由鮑嵐、廖立平同志負責。調查座談等資料收集歸檔工作,由程賽華同志負責。重點研究學校:由王清華、汪孔悅、樑東勝、袁延清等同志負責。階段成果彙總工作:由黃曉東同志負責。終結性研究報告:由汪名傑同志負責。成果鑑定準備與協調等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

2、明確課題實驗開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組,醞釀、論證、起草、修改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方案,積極向省申報立項;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將實驗研究的任務落實到每個課題組成員;在全縣廣泛宣傳,讓實驗的'目的、意義、作用深入人心,爲課題實驗的全面鋪開做好輿論、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二是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是實驗的全面開展階段,也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問卷調查,實地調研,並及時總結成果。

三是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課題組召開總結會,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實驗總結報告,向省教育廳申報驗收結題;同時向縣人大、政協、國家、關工委、教育局呈遞總結性報告。

3、採取措施,分步實施。

在準備階段,收集並借鑑其他地區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經驗,並與縣督導室、縣關工委合作,收集掌握東至縣留守兒童的基本資料。

在實施階段,主要蠶區以下科研手段:

①調查法:深入學校、農戶、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學生、家長或代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

②分析歸納法:發放調查表,徵求留守兒童教育對策,集思廣益,從中分析、篩選並歸納出有推廣價值的對策與措施;

③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留守兒童典型個案教育的跟蹤剖析與研究,從中探索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的普通規律和方法;

④藉助多媒體手段,快速處理有關數據與信息。

4、籌集經費,確保研究工作開展。

課題組自籌經費,保證本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與按期結題。

五、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②典型個案教育敘事;

③專題教育教學論文;

④終結性調查研究報告。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3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只有因爲父母外出打工後,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於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於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於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爲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裏認爲,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繫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爲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爲偏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爲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爲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爲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爲,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爲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髮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爲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爲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繫。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於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爲;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係着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着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爲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4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着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爲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着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羣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只有因爲父母外出打工後,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於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於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於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爲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裏認爲,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繫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爲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爲偏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爲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爲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爲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爲,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爲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髮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爲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爲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繫。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於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

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爲;

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係着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着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爲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5

一、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的具體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

隨着我縣城鎮化深入發展,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XX年我縣留守兒童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12.9%,留守兒童在親情關懷、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滎經縣教育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建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領導機構,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充分發揮各中國小校在留守兒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領導機構。

爲加強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工作,滎經縣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爲組長,副局長和局黨組成員爲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和中國小校長爲成員的滎經縣教育局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學校也相繼成立了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學校黨政、工、團、少先隊負責人和班主任爲成員,明確各部門及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同心協力、齊抓共管的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機制。

2.關工委組織悉心關愛留守兒童成長。

教育局和學校均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把關注特殊青少年,關愛留守兒童作爲關工委的重要工作內容,努力爲留守兒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二)積極改善留守兒童的教育條件。

1.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

針對山區教育工作和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多的特點,我縣結合“5.12”和“4.20”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一是進一步改善泗坪中學等6所國中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二是把三合國小等7所國小新建成寄宿制學校。目前,我縣農村寄宿制學校13所,XX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生1328人,XX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生1064人。

2.改善留守兒童的營養狀況。

全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共有學校31個校點,享受學生約6727人。其中:鄉鎮中心國小23所,在校學生5500人;鄉鎮國中3所,在校學生1021人;村小及教學點5所,在校學生206人。按《滎經縣XX-XX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實施方案》總體目標,我縣從XX年9月起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試點。選定寶峯國小、安靖國小、烈太國小、天鳳國小、新建國小5所學校爲營養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試點學校,享受學生690人。XX年秋季學期開學,計劃新增青龍國小、青龍復興村小、民建國小、民建大坪村小、新廟國小、三合國小、石龍國小共7所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供餐模式轉向食堂供餐,享受學生850人。其餘學校到XX年實現營養改善計劃食堂供餐全覆蓋。

(三)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

1.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檔案,進一步完善聯繫留守兒童制度。

(1)基本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全縣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包括留守兒童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校班級、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及聯繫電話、監護人等基本信息。各校以班爲單位建立留守兒童花名冊,對留守兒童實行動態管理,爲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奠定基礎。

(2)探索建立留守兒童聯繫卡制度。

案例1花灘國小作爲滎經縣規模最大的一所農村國小,目前,有留守兒童177人,分佈在全校27個班級中,佔全校學生比例13.7%。爲了加強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工作,學校建立並逐步完善留守兒童聯繫卡制度。落實具體聯繫責任人,各班班主任負責聯繫該班的留守兒童,學校行政人員及領導小組成員有針對性地聯繫3名留守兒童,隨時掌握、瞭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情況。

民建彝族鄉雙語寄宿制國小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聯繫制度和幫扶制度。班主任負責聯繫該班的留守兒童,每名教師負責聯繫、幫扶一名留守兒童,學校行政人員及領導小組成員有針對性地聯繫了2名留守兒童,一名好學生幫助一名學習有困難或行爲習慣較差的留守兒童“一幫一”手拉手活動,經常與結隊與幫扶學生談心、交流、溝通,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並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2.廣泛開展思想道德實踐活動。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爲指導,制定了《滎經縣XX年德育工作要點》(滎教發[XX]7號),統一安排佈置全縣德育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牢記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充分利用開學畢業、入隊入團、成人儀式等契機,開展有莊嚴感的典禮活動;堅持每週一次的升旗儀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團隊活動,並利用張貼標語、校園廣播、黑板報、學校法制宣傳欄等途徑,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以活動爲載體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文明禮儀和行爲規範養成教育。

狠抓學生一日常規工作,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將學生的養成教育納入對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考覈內容。

3.大力開展法制進校園工作。

結合我縣中國小教育工作實際,滎經縣教育局制定了《XX年法制進校園方案》(滎教函[XX]16號),統一安排佈置全縣中國小校開展“法制進校園”工作。基本建立了法制教育制度,各校嚴格按照教育部課程計劃設置要求,上好法制教育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認真抓好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第二課堂。組織建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絡。加強對留守兒童進行安全教育。

案例2  XX年4月上旬,各中國小校利用黑板報開設了班級法制教育陣地,學校同時組織了一期法制教育宣傳專欄。4月中下旬,各中國小校均聘請法制副校長或者司法機關聯繫人到學校開展法制教育講座。部分學校還根據實際開展了中國小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滎經縣教育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把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列爲XX年工作要點,並開展了相關工作。4月21日,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到新添中學、石龍國小等學校開展“加強法制宣傳,創建和諧校園”的主題報告會。4月22日,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到嚴道四小、花灘國小等學校進行“法制進校園”工作調研。

截至目前,全縣近XX0師生無違法犯罪行爲發生,廣大青少年學生的行爲越來越規範,學生小手牽大手的法制教育活動影響着家長和周圍的鄰居、朋友。

4.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雅安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的指導下,滎經縣各中國小校結合地震災後學生心理輔導,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諮詢、心理矯正等教育內容,請相關心理學教師爲學生作心理教育講座,使學生的行爲偏差和心理障礙得到及時矯正。

案例3滎經中學由心理學專職教師陳詩瑞老師在國中部各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並通過學校心聯小屋、承辦滎經縣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討會和邀請川大心理學師生到校舉辦心理講座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對學校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以培養他們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向上的心態,增強學生的適應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5.加強留守兒童工作的管理。

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考覈機制。教育局把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列入學校工作目標,加強檢查考覈。學校和班級每學期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進行總結,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路子;定期對班級、部門和教師進行考評,考覈結果納入教師工作業績;加強留守兒童的考覈表彰,對各方面表現好和進步大的留守兒童利用“六一”和每期散學典禮進行單項表彰。

6.創新家長學校機制。

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和家訪等途徑,定期對留守兒童家長或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培訓、交流,不斷提高家教水平和監護能力,幫助他們更新家教理念,學習掌握家教知識和方法。聘請法制副校長和社區人士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合力,共同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把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落到實處

1.落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開展“一幫一”手拉手活動。

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積極開展“一幫一”手拉手活動。一名好學生幫助一名學習有困難或行爲習慣較差的留守兒童,學校要求每位學科教師要經常爲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無償補課、“開小竈”等進行轉差提高工作。

案例4嚴道四小是一所城鎮完全國小,現有教學班級13個班,學生579人,留守兒童195人,留守兒童佔學生總數的33.6%,留守兒童問題正日益凸顯。學校落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大力開展“結對子”活動。班主任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學校發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或幾個教師負責一個村(居委)的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繫。

滎經中學、嚴道一中、嚴道二中、花灘中學、泗坪中學等學校專門爲住校的留守兒童開設晚自習,選排教師進行輔導,宿舍管理人員對住校留守兒童關愛呵扶,嚴格管理。

爲了培養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特長,各校均成立了興趣活動小組,讓留守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相應的興趣小組。

2.開展人文關愛活動,真情關愛留守兒童。

除了在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外,各學校還要求師生不得歧視留守兒童,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要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啓發、引導原則,強化行爲規範的養成訓練,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的能力,不斷彌補他們親情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縣教育局號召師生爲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捐衣物、捐學習用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各學校依託社區優勢,發揮“五老”作用,讓社區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如:幫助留守兒童落實解決低保,共同整頓校園周邊環境,嚴禁上網吧等,積極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3.建設並充分利用愛心書屋和愛心之家。XX年,我縣建成愛心之家7個、愛心書屋6個;XX年已建成留守學生愛心書屋和留守學生愛心之家28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個。利用愛心書屋和愛心之家,開展有利於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的形式多樣的活動,爲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和學校留守學生之家、留守學生書屋暑期爲留守學生開放。

案例5民建彝族鄉雙語寄宿制國小是滎經僅有的兩個彝、漢雙語學校之一。學校現有學生300餘人,其中留守兒童111名,約佔全校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在縣教育局、民建彝族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雅安市教育基金會的.援助下,學校準備在鄉政府內建立民建彝族鄉建樂村“留守兒童之家”,目前正在進行物資採購,預計於XX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4.大力開展各類資助和慰問活動。

構建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爲主,勤工助學爲輔,獎助學金、困難資助等資助體系,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的“獎、貸、助、補、減免”等資助政策,以“不讓一名學生因爲經濟困難而輟學”爲工作目標,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學習和生活費用。XX年我縣資助留守兒童在內的貧困學生6220人,資助金額達625萬餘元;XX年上半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學生數14744人,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提供教科書學生數14744人,義務教育階段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1115人。

案例6 XX年4月,關愛留守兒童“恆源祥”品牌向全縣100名留守、孤殘兒童發放100件愛心毛衣;章浩龍先生自XX年起,長期資助我縣貧困留守學生,4年來先後捐資30餘萬元,共資助我縣貧困留守學生260餘人,XX年又爲胡長保國小50名貧困留守學生帶來360元/人的關愛助學金。今年上半年,“女市長教育基金”、“自貢市對口資助滎經縣困難學生”、“章浩龍基金”、“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等11項國家、愛心企業和慈善基金已經發放到位,資助總額爲134.11萬元,受惠學生爲2082人次; “育英助學計劃”、“微塵基金”、“藍天春蕾女童班”、“音樂之聲我要上學”、“扶貧移民局資助”、“共青團委尋找幫助困難青少年羣體” 6個資助項目已按照上級要求完成資料收集、上報工作,待資金髮放到位,屆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人次將增加約415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父母外出,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 %,65 %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部分留守兒童學科檢測成績只有40、50分,逃學、厭學現象比較普遍。

2.留守兒童的行爲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爲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長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逃學、早戀、抽菸、喝酒、說謊、打架,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成爲了“問題兒童”。

3.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障礙。留守兒童大多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

案例7嚴道四小對100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上課常常發呆,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一個角落。

4.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出現偏差,教育和關愛力度不夠。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和監護人,鄉(鎮)政府、村社、社區忽略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教育,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沒有形成合力,教育和關愛力度不夠。

(二)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於事倍功半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學習環節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

2.監護管理力度不夠。隔代教育徘徊於溺愛的誤區。當前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父母委託的監護人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年紀較大的人。天鳳國小對本校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進行調查,監護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佔56%;無人監護佔26%;監護人是其他親戚佔18%。作爲一個特殊的監護羣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於隔代監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重“養”輕“教”,過分遷就,甚至放任自流,只“養”不“教”;其次,是託管(新型產業),同時監護幾十個小孩,也只能讓孩子們吃飽,按時上學,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夠了解,不能給予他們必要的法律、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識的幫助、指導,不能在學習上、心理上予以輔導。

3.教育方法簡單。一部分留守家長有溺愛和偏愛的傾向,把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問題又是簡單粗暴,動輒拳腳,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乾脆放縱與不管。他們中一些人早出晚歸與社會上閒雜人員來往,沾上小偷小摸惡習或癡迷於電子遊戲,光顧不良網吧,整天神智恍惚。

4.溝通難度大,家校聯繫少。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學校老師很難見到孩子父母面對面交流,即便是瞭解孩子父母的聯繫電話,基於學生的數量和學生問題的複雜性,教師也很難做到長期堅持與家長溝通並電話反映學生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大部分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主動了聯繫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情況,導致家庭和學校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的信息溝通不暢。

5.學校教育力不從心。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完全寄望於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心有餘力不足。非寄宿制學校的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時間有限,教師對他們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很難爲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留守兒童難以管理。

三、對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擴大寄宿制學校的覆蓋面。讓留守兒童集中到學校學習和生活,一是可以解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管不力的問題;二是方便學生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有利於同學間的交流,利於留守兒童發展積極向上、開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基本排除留守兒童在往返途中的安全隱患。

2.學校應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學校繼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心和關愛;二是針對留守學生特點,強化行爲規範的養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加強與留守學生家長的溝通,爲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繫創造條件;四是大力開展各類資助,竭力幫助貧困留守兒童。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重視對留守子女的教育。社會各方面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宣傳普及家教知識,教育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在留守兒童父母回鄉探親時,組織他們參加家長學校培訓活動,召開家長會,引導他們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教育臨時監護人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注重道德教育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4.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社會關愛網絡。各鄉鎮、村(居)委會應儘快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建設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針對各類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採取積極措施,和學校、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更切合實際地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問題。對於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要特別關注,建立社區幫扶中心,並組織幹部到留守兒童家裏慰問,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負責,統籌鄉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組織他們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爲習慣。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兒童教育調查報告範文6

中國由於地理和歷史環境的原因,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山區人地矛盾更爲突出,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山裏大量閒置的勞動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務工來改變生活貧苦的狀況,由於沒有技術緊靠出賣勞力,收入微薄,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山裏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幾年也不回來看孩子一次。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xxxx、xx縣和xx縣是山區的典型代表,總體而言耕地面積不足,主要經濟收入xxx於外出打工,是留守兒童較爲普遍和嚴重的地區。

調查內容:xx山區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目的:通過對當地部分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的調查,瞭解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以及其物質需求同心理需求,進一步針對當地留守兒童設計項目實施項目推廣

調查地點:xxx縣、xx縣xx鄉、xx鄉;xx市xx縣x鎮x、xx鄉;xx市xx市xx鄉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走訪、訪談

調查時間: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中國的農村、鄉鎮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背井離鄉涌入城市打工,隨之產生了一個羣體——留守兒童。其中0-14歲孩子佔據多數,他們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必需的關愛和管教,嚴重影響了孩子們身心健康,其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儼然成爲了建設和諧社會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xx是勞務工輸出大省,也是留守兒童較爲嚴重的省份之一。這些勞務工對中原經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社會各界對中原地區的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普遍不夠,以至於我們不忍看到的悲劇接連發生。爲了深入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挑選了xx山區的xxx山、xx山的魯山、xx縣,xx的xx縣,深入學校對留守兒童做調研活動。

二、調研基本情況說明

此次調研我們走訪小組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新密市尖山鄉發放問卷77份,xx山魯山、xx縣發放問卷347份,xxxx縣德亭鎮、xx鄉發放問卷164份,共計的588名適齡兒童作爲調查對象。回收問卷數量550份。其中特別針對兒童關於留守原因,監護情況,學習、生活情況及需求,情感關係及需求等問題做了重點調研與訪談。

(1)留守兒童情況

對當地不同地區的調研發現尖山鄉留守兒童佔72.7%,xx山魯山、xx縣留守兒童佔76.4%,xxxx縣71.4%佔。xx山山區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佔57.6%;新密市尖山鄉留守兒童比例72.7%

xx山留守兒童比例76.4%

xx縣留守兒童比例 71.4%

而在對於這部分留守兒童的調研中發現,接近60%的留守兒童屬於父母均不在家的雙留守現象。xx山山區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佔57.6%;一個月回來一次佔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來一次的佔67.2%。一年以上佔11.2%。xx縣的因不少務工人員在xx周邊打工,多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照看孩子,不過均不在家也佔了31.1%,一個月回來一次佔45.1%,一年以上回來一次的佔8.5%。

(2)留守兒童監護家庭教育問題

在對各地區留守兒童現階段被監護情況的調研中發現,xx山魯山和xx縣的留守兒童:由祖(外)父母照顧的.佔48.7%,xxxx縣的留守兒童佔30.5%,由哥哥姐姐或親戚照顧的佔19.6%,xxxx縣的留守兒童佔1.8%,自己照顧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xxxx縣的留守兒童佔4.3%。在與父母的聯繫情況上不經常聯繫的佔據33%,xxxx縣的留守兒童佔23.2%。根據這兩項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存在嚴重情感缺失的情況,這部分孩子大多表現得孤僻,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卑,學習成績差等。

在與能夠與父母聯繫的孩子中,被關心得最多的還是以學習,生活問題居多,佔總數的51.9%,xxxx縣的留守兒童比例較爲分散其中詢問學習和生活的佔27.4%。

而對於自己最喜歡的人這個問題的調研中發現64%的孩子選擇了爸爸媽媽,有1.1%選擇了誰也不喜歡。xxxx縣的留守兒童在最喜歡的人上選擇爸爸媽媽的佔75%,有6.1%的選擇了誰也不喜歡,對於選擇誰也不喜歡這些孩子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完全是一種漠視、消極的態度,其父母幾乎難得回家,甚至在走訪中發現,有很多孩子對於父母的樣貌等等並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問題及需求

在對500多名孩子的調研中發現,在對其自身衛生習慣的問題上,如:刷牙、洗澡,xx山魯山和xx縣的留守兒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兩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們從沒刷過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們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xxxx縣的留守兒童在這道題目的選擇上,只有51.8%的孩子們一到兩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們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見相比較而言xxxx縣的留守兒童衛生問題堪憂。在家有誰洗衣做飯,祖父母的佔了43.9%,自己洗衣做飯的佔了20.1%,xx縣的留守兒童61%由爸爸洗衣做飯,自己洗衣做飯的佔17.9%。

放學以後一般會做什麼,不管是魯山、xx縣,還是xx縣的留守兒童都一致的選擇了在家寫作業分別佔68.8%、71.3%,幫家人做家務的12—14歲的孩子較多,佔23%,和同學玩佔比例比較小分別是2.7%、4.9%,孩子們普通表現出喜歡獨處,不願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表現的更加明顯。若日常生病了怎麼辦誰會到你去看病,選擇自己的分別是13%、13.3%。生日的時候是否會收到禮物,沒有的也佔相當的比例。xx山山區的孩子佔了26.5%,xx縣的更多一些佔了44.5%,生日的時候收到過蛋糕了分別佔了32.3%、32%。 (4)學校生活情況及需求

在你比較喜歡上什麼課上xx山山區的孩子有31.2%選擇了語文、42.3%的選擇了數學,而選擇音樂美術的不多,因爲大部分學校緊緊只抓學生的學習,少有開設音樂美術課。xx縣的孩子們大致與之相同。在平時課外書的閱讀上,這兩個地區的孩子選擇作文書的較多分別是44,4%、37.8%。這也和學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沒有多餘的時間閱讀課外書。在零花錢上,xx山山區一週給1-3元佔37%,xx縣山區的比例稍微大一些佔47.6%,沒有零花錢的也佔一部分分別所佔的比例是5.3%、10.4%。就這一調查結果來看,山區經濟狀況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學習用品上不管是哪個地區的孩子們對這一需要都是很大佔了84%左右,且比例比較分散,其中普通的筆、書包、文具盒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

在違反學校紀律上,xx山山區有超過73.2%的孩子違犯過學校紀律,以和同學鬧矛盾居多佔30.7%。xx縣與之情況大致相同。顯然留守兒童疏於監管。

(5)心理情況及情感需求

平時你有困難了會找誰,xx山山區的孩子找爸媽的僅有15.3%,誰也不找的佔27.9%,xx縣山區的孩子找爸媽的佔37.8%,誰也不找的佔了28.5%,你認爲以後的生活會怎麼樣,xx山山區的孩子有60.3%選擇了認爲以後的生活會很好,可見孩子們對未來還是充滿了憧憬和嚮往。xx縣山裏的孩子對這道題的選擇在認爲以後的生活會很好的佔了31.7%,不知道以後生活會怎樣的佔了30.5%,沒想過的也有相當的比例佔了23.8%。

在最後幾道問答題上,孩子們的答案是五花八門。但都表現出一個主題那就是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媽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題,你最想要什麼禮物?孩子多選擇的是最基本的學習用品。如書包、文具盒、鋼筆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絨玩具。像xx縣12—14歲的孩子思維稍微成熟一點,大都開始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寫的答案也多讓人深思。如他們這樣寫道:“最想要的禮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禮物是家人在家”,還有一個孩子這樣寫“想要一xxx言版的《聊齋》,一個大熊(因爲這樣晚上就不會孤單)。在父母不在家有什麼困難上?有不少孩子說不會洗衣服、吃飯有困難。也有不少說學習沒有人輔導,還有的寫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誰說,很獨孤。在對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學習希望上,大多數孩子希望生活美滿幸福,希望考上一個好高中好大學,對於年齡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學習。在你最想對爸媽說什麼這一問題上,12-14歲的孩子多是說的感恩父母的話,也有孩子這樣寫:你們不用擔心我,一年回來一次就行。在反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時,也相應反映出來,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戀關係等等的單一性。

三、思考與建議

(1)思考

在走訪中發現,出現留守現象或者留守兒童隨之而引發各類問題的根源依然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協調,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關注度不夠等問題上。但就這些問題依然是屬於政策性的問題,就現階段而言並不是能夠立即影響或者改變的。就公益組織而言,是需要不斷提升該社會問題的影響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公益組織在解決一些社會的具體問題時,建立一種可以複製、或者規模化擴展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再來做組織性的間接影響,比如說去影響政府,政府可以把這些做法擴大,或者影響一些其他的機構,從而提高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

(2)建議

針對項目調研地區,解決現階段其對學習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爲急需,並且也是可以操作並且可以推廣的模式。“留守兒童溫暖包”作爲一個切入點,同時開展志願者定期陪伴情感關懷,以及開設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課程模式。建立可複製可推廣項目機制。

並且就現在社會問題而言,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衛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臨時監護人而言,大部分知識水平沒有達到,學校教育對此並沒有專設課程,因此可以通過以志願者陪伴的方式對其這塊缺失做到很好的彌補,同時以學校老師爲推廣終端。農村國小教育問題調查報告